概率論股票投資運用案例數學例子
⑴ 概率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人類在對自然界和實際生活中各類隨機現象的深入研究是產生概率統計的前提和基礎,從這一方面上看,概率統計脫胎於實際生活。當前,人們對概率統計的認知只是停留在淺表的層面,認為概率統計高深莫測,採用敬而遠之的策略,出現了概率統計與實際生活的分離,這不但會影響概率統計的實際應用,也會使實際生活難於做出科學的判斷和合理的決策。新時期的實際生活正在豐富多彩,人們應該利用概率統計這一武器,從實際生活出發,探尋概率統計應用的方法和策略,使人們的日常行為、實際生活、具體生產得到科學化的指引,做到對整個社會發展、科學、進步水平的支持與保障。
1 概率統計對於實際生活的重要價值
從概率統計的產生和發展來看,概率統計脫胎於對實際生活現象的觀察,而實際生活和生產的發展也需要概率統計作為基礎和手段,因此,在生活和生產中與概率統計打交道是常見的現象,社會越發達就越需要深入利用概率統計這一武器,做到對行為的控制和決策的支持。在保險工作、抽獎活動、質量判斷、游戲活動等具體的生活中,概率統計有著直接而重要地應用,而大眾由於沒有必要的概率統計知識和手段,往往會做出非理性判斷和不科學決策,最終造成對自身的不利影響。一些商家會應用概率統計的手段,通過科學、准確地概率統計實現自身的應力和利潤。從上述兩個層面的分析,可以理解概率統計對社會各主體的作用,也能看到概率統計對於實際生產的重要意義,因此,有必要針對實際生產和生活展開概率統計的深層次利用。
2 實際生活中概率統計的具體應用策略和方法
(1)保險工作中對概率統計的應用
某保險公司承擔汽車保險業務,在保險額上限為2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中,車主繳納1200元保險費用,如果有1000輛汽車投保,計算此保險公司盈利40萬元的概率,保險公司虧本的概率是多大?假設每次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平均額為5萬元,盈利40萬元意味被保險車輛出現事故的車次不超過16次,正常情況下車輛出現事故的概率為0.005,如果盈利40萬元為事件C,計算可以得知p(C)=0.99998,由此可以得知,保險公司盈利40萬元的概率是相當高的。
(2)抽獎活動中對概率統計的應用
抽獎是現代市場經濟常見的促銷手段,很多消費者在商家的抽獎活動前會改變消費策略和方法,因此,商家願意通過抽獎活動確保市場擴大和利潤增長。而在具體的抽獎活動中,如果獎券的數量不高,很多消費者會產生錯誤的想法,認為後抽獎的人具有更大的中獎概率,紛紛選擇靠後的抽獎順序。如果中獎出現在抽獎的初始時期,會在消費者中產生"內部操作"的思想。這時商家應該利用概率統計的手段,說明順序和中獎的關系,展現抽獎活動的公平性,做到對消費者正確地引導。例如:商家可以假設50張抽獎券中有5張是中獎獎券,現在有2人去抽獎,通過概率統計的准確計算,得出P(1)和P(2)通過對比P(1)和P(2)的大小,可以科學判斷抽獎順序和中獎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進一步體現抽獎的公平,做到對消費者困惑和歧義的有效處理,建立商家更為積極的商業形象。
(3)質量判斷中概率統計的應用
例如,張老師在批發市場買蘋果,當詢問蘋果質量如何的時候,賣主說一箱蘋果100個,裡面至多有四五個是壞的.張老師隨機打開一箱抽取了10個,結果這10個中有3個是壞的。通過概率統計可以得知,一箱蘋果100個,其中5個是壞的,抽取的10個中壞蘋果為3的概率為P(X=3)=0.00625,同理,P(X=4)=0.00038,P(X=5)=0.000003,根據古典概率的定義,10個蘋果中壞蘋果大於2的概率P(X>2)=P(X=3)+P(X=4)+P(X=5)=0.006633,蘋果質量一定與買主說的不一致.
(4)游戲活動中概率統計的應用
生活中有各類娛樂和游戲活動,很多看似簡單的游戲會引發人們的興趣,例如:常見的"套圈"就是一款看似簡單而實際困難的游戲,套圈游戲的規則是:在固定的距離上,投擲套圈,套圈能夠套取的物品就是游戲的獎品。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低估了游戲的難度,導致大量購買套圈,造成得不償失的問題。
3 結語
概率統計是數學重要的知識組成,也是來源於實際和生活的方法歸納與總結,在實際應用中概率統計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特別在重要的應用領域,概率統計的思想、手法和判別有著關鍵性的應用,不但可以為生活提供更為科學的認知,也為各類生活決策提供合理和有效的基礎。
⑵ 哪些股票有投資價值--舉出5個例子
中國石油吧,一天賺幾個億的利潤。不過,我勸你別在中國投資股票:中國的股票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投資的。別把可口可樂跟中國石油比,因為你是在中國這種國情環境下。也不要把自己當是巴菲特,因為你沒有象巴菲特一樣的調研團隊和資金來進行「投資」股票。
⑶ 日常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例子
....數學與生活搜一下了.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我們到底要培養孩子什麼?我認為,歸根結底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核心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想讓學生獲得這種能力,關鍵要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他們的應用意識和慾望。因此,數學學習要回歸於兒童的生活,要在學習中時時關注兒童關心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經歷了什麼?在生活中發現了什麼?創造性地挖掘課程資源,讓數學學習與兒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將數學學習納入他們的生活背景之中,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數學的存在,抽象出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我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課始導入中,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老師非常想和大家交個朋友,願意嗎?
生:(非常高興地齊答):願意。
師:是朋友就應該相互了解,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嗎?
生:(興奮地齊答):可以。
師:我在家裡,我的女兒特別喜歡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們在家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生:是的。
師: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麼感覺?
生a:很大。
生b:非常肥大。
生c:像裙子一樣。
......
師: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嗎?(學生感到很好笑。)
師:你們笑什麼?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會把我的衣服撐破的。
......
師:你的衣服,你爸爸為什麼穿不上?像這樣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每個同學都應該善於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今天我們一起研究「體積和體積單位」,相信通過學習,你們會更深入地知道爸爸為什麼不穿你的衣服。
「穿不穿爸爸的衣服?」這一學生都體驗過的,頗具人情味的問題讓兒童深切感受到數學實際就在我們身邊,「一不小心」就會用到它。
對小學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努力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兒童數學經驗的積累。例如,在質量單位的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們先讓學生購買不同質量的物品,再用手掂這些物品,多次感受後嘗試估計一些物品的質量。學生對"質量"的概念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之後,很容易地解決"千克"有多重的問題。再如,二年級的學生認識了簡單幾何圖形後,我們讓學生採用歸類整理的方法,盡可能多地從生活實例中找出圖形,註上名稱,然後測量出這些圖形每條邊的長度,算出每個圖形所有邊長的和,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邊長"的概念,為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作有力鋪墊。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結合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意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學數學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不僅生動、深刻,而且進行了人文教育。學習了長度單位,讓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長度單位;學習了圓的知識後,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麼車輪的形狀是圓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麼?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圓形物體的圓心。在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讓他們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電都要進行計算。這樣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把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例如,教學「平均數」一課時,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計算每個小組的平均身高,此時學生的熱情一下子高漲起來。求出結果後,讓學生進一步比較:「哪一組的同學最高?哪一組的同學最矮?」 「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況如何?對這些數據進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結論?」這種活動與學生自身生活相結合,可以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再如,春遊之前,讓學生解決問題:學校組織五年級師生去恩龍山莊春遊,教師30人,學生300人。門票價格:成人每位30元,學生每位10元;團體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按照這種價格,我們怎樣購票最省錢?請大家設計一種你認為最好的購票方案。學生設計完後,教師和同學們一起將不同方案公布於眾,進行比較選優;最後選出一種都認為最好、最省錢的方案。這種數學能力考查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科學理財的意識,又拓寬了知識面。
3、加強實際操作,培養動手能力。
理論與實際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學的知識能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必須加強實際操作,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實際的能力。
案例1:教了「比和比例」之後,我有意把學生帶到籃球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籃球架的高度。如何測量?多數同學搖頭,少數幾個竊竊私語:
生a:爬上去量!
生b:爬上去也夠不著頂端啊。好危險的!
生c:……
正當同學們議論紛紛的時候,我適時取來了一根長1.5米的竹竿,筆直插在球場邊。這時陽光燦爛,馬上出現了竹竿的影子,量得這影子長1米。
我啟發學生思考:從竿長是影子的1.5倍,你能想出測籃球架高度的辦法嗎?
生d:球架高也是它的影長的1.5倍。
生e補充:必須要在同一時間內。
這個想法得到肯定後,學生們很快從測量籃球架影子的長,算出了籃球架的高。回到教室後,我又說:「你們能用比例寫出一個求籃球架高的公式嗎?」學生小組合作,議論紛紛,不一會就得出:竿長:竿影長=籃球架高:籃球架影長 或 竿長: 籃球架高=竿影長:籃球架影長……
此時,學生意猶未盡,完全沉醉於探討活動中,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案例2:教學比例尺知識時,教師首先從生活入手進行導課激趣:"老師暑假要去北京旅遊,你能幫助我測算一下寧國到北京的路程嗎?"學生興趣盎然,各自在備好的"中國地圖"上認真地測算。為測兩地的圖上距離,有的同學用直線折測的方法沿公路線重疊或沿鐵路線重疊,再將重疊過的線拉直,求出了圖上距離;有的用直尺直接量兩地的直線距離。如何用圖上距離求實際路程呢?同學們邊看圖例,邊討論,邊試做。有的用線段比例尺上每厘米代表的實際距離乘圖上距離,有的用圖上距離乘分數比例尺的分母,也有的用圖上距離除以比例尺。討論交流時,許多同學對直尺直接測量兩地直線距離的方法提出疑問。最後,大家一致認為:確定旅遊路線應該按圖上兩地鐵路或公路的長度作為圖上距離,然後求出兩地的實際路程。用線段比例尺可以這樣求:每厘米所表示的千米數×圖上距離=實際路程;用分數比例尺可以這樣求:圖上距離÷比例尺=兩地路程。之後,老師讓同學們設計一種最佳進京旅遊方案。同學們樂此不疲,整個學習過程一直處於輕松愉悅、興致盎然的氣氛中。使學生既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又發現了新知識,更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使學生認識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又要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真正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662153.html
⑷ 舉出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⑸ 誰能給一篇有關股票投資組合的案例分析
你好.
上海大宗農產品中遠期交易(現貨交易)是繼股票、期貨後新崛起的一個交易品種,投資小,門檻低,風險可控,市場前景大,這是中國最牛的職業!響應黨的號召,投資農業的最好方式,讓我們的錢包盡快鼓起來!
上海大宗農產品中遠期交易特點
一、 資金安全:資金自由劃進劃出,銀行轉賬跟股票一樣便利(第三方監管),客戶資金統一由建行、工行、農行託管
二、 杠桿比例小:杠桿只有1:5,所以杠桿風險低,客戶不容易爆倉
三、 最低保證金小:做一標准手上海農產品交易的保證金只需50元人民幣,
四、 交易時間長:6小時交易制,周一到周五上午9:30----11.30
下午13:30----15:30 晚上19:00----21:00
五、 交易機制:多空雙向交易 T+0交易制度
⑹ 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有哪些例子
1、騎自行車的時候用腳蹬一圈腳踏板自行車行走的米數。我們可以去測量車輪的半徑,再用圓的周長公式求出來。
2、數學加減乘除的計算。如商品的買賣,日期的計算,時間的計算。
3、面積的計算。自家的住房面積,公園的佔地面積,操場的活動面積等等。
4、統計學的計算。遲到的時候需要在執勤人員那裡登記,要求寫下年級班級姓名。這樣學校就會知道這個星期哪個班的遲到人數最多,哪個班遲到人數最少。
5、工資的計算。財務收入與支出,日常的消費管理等等。
(6)概率論股票投資運用案例數學例子擴展閱讀:
數學的幾個分支介紹
1:數學史
2: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
a:演繹邏輯學(亦稱符號邏輯學)b:證明論 (亦稱元數學) c:遞歸論 d:模型論 e:公理集合論 f:數學基礎 g:數理邏輯與數學基礎其他學科
3:數論
a:初等數論 b:解析數論 c:代數數論 d:超越數論 e:丟番圖逼近 f:數的幾何 g:概率數論 h:計算數論 i:數論其他學科
4:代數學
a:線性代數 b:群論 c:域論 d:李群 e:李代數 f:Kac-Moody代數 g:環論 (包括交換環與交換代數,結合環與結合代數,非結合環與非結 合代數等) h:模論 i:格論 j:泛代數理論 k:范疇論 l:同調代數 m:代數K理論 n:微分代數 o:代數編碼理論 p:代數學其他學科
5:代數幾何學
6:幾何學
a:幾何學基礎 b:歐氏幾何學 c:非歐幾何學 (包括黎曼幾何學等) d:球面幾何學 e:向量和張量分析 f:仿射幾何學 g:射影幾何學 h:微分幾何學 i:分數維幾何 j:計算幾何學 k:幾何學其他學科
⑺ 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要實例!!
1、數據的採集。
無論醫學、經濟學、社會科學、工業生產或是科學實驗得到的都是數據,統計學就是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和提煉,找出規律、預測未知。概率統計是描述社會活動最簡潔有力的語言。
2、金融數據分析。
金融市場需要分析數據、預測市場走向,具體的就是將收集到的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後,形成有利於使用的內容,金融數據的特殊性使得對金融數據進行的處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有著特殊的要求。
3、人才比例統計。
美國數學會的研究報告指出,統計與生物統計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占數學科學畢業總數的1/3,這還不包括經濟、工程、社會學等培養的統計人才。
4、醫葯效果。
葯品在臨床使用前,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分析,並且針對效果的穩定性需要長期的跟蹤和記錄,並且在臨床使用時追蹤記錄,這就是醫葯統計。
5、人口普查。
在美國,每10年進行一次人口抽樣普查,由於出生、死亡、遷移等原因,人口數是在隨時變化的,所以人口普查必須以一個特定時點為標准,全國同時進行調查。
⑻ 大學數學里學習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對於研究股票市場變化有何實踐上的應用。
我認為基礎理學學科中
物理學
尤其是機械力學
對於把握行情最有幫助
物理學是自然哲學
是解釋宇宙萬物規律的學科
我上學時物理很牛
不上學時炒股也比較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