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的季節性
1. 股市中那些是季節性行業,分別在什麼時候
我覺得股市都有提前效應,現在已經是7月份了,應該看的遠一點,不要看在眼前,容易見光死。
2. 四五月份是股票投資旺季嗎
也有淡旺季,美國股民一般在六月減倉持幣過夏天,股市就成了淡季。A股還是新興市場,淡旺季不如美股明顯。但在熊市時交頭冷淡,近乎淡季,反之牛市初期交頭活躍,進入旺季
以上回答滿意不
3. 哪些種類的股票具有季節性
我覺得你這個說法有點不對
季節性一般是針對企業的商品銷售等,固然根公司業績會有關系,但這個只是很小的一方面。
我感覺你想表達的意思,區分行業與經濟周期的關系,也可以通俗的理解成是,行業與經濟形勢的關系。
有三種
1、周期性行業
(汽車、鋼鐵、房地產、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電力、煤炭、機械、造船、水泥等)
2、非周期性產業
(食品飲料、交通運輸、醫葯、商業)
3、防禦性產業
(食品業和公用事業)
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特點
周期性行業是指行業的景氣度與外部宏觀經濟環境高度正相關,並呈現周期性循環的行業。周期性行業的特點是產品價格、需求以及產能呈現周期性波動的,行業景氣度高峰期來臨時產品需求上升,價格大漲,為滿足突然膨脹的需求,產能大幅度擴張;而在蕭條期時則剛好相反。汽車、鋼鐵、房地產、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其他周期性行業還包括電力、煤炭、機械、造船、水泥等產業。
非周期性產業主要是指食品飲料、交通運輸、醫葯、商業等收益相對平穩的行業。
防禦性產業,他的存在是因為其產業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並不受經濟周期牌衰退階段的影響。在經濟衰退時,防禦性產業或許會有實際增加,例如,食品業和公用事業屬於防禦性產業。
4. 怎樣根據季節選擇股票
哈哈,又不是種花,沒有這樣說法,按季節買試試,虧的摸不著北。
5. 股票投資必須經歷的四個階段是什麼
凡事做股票出資職業的朋友都知道,做股票出資的朋友一定會閱歷四個階段。接下來介紹一下這四個階段分別是什麼?
一、胡來階段
胡來階段的特色:自己徹底沒有什麼主見,買時不知為何買股票,賣時也不知為何賣。買賣的決議徹底由別人或許自己的一時沖動所左右。比方看財經節目某某股評家引薦買某隻股票,賣時也沒有規矩,覺得有錢賺就能夠賣了,或是上下坐電梯便是打死都不賣,終究結果人生四大不幸之一炒股變股民,這時期是決不會止損的。
二、探索階段
探索階段的特色:你已多多少少理解炒股的行規。你知道要止損,要讓贏利賓士,但你還不清楚止損應怎樣止。你用10%或20%等機械的辦法定止損點。有時你能辦到,有時你又想辦法不去止損。讓贏利賓士時你不知應讓它跑多遠,你不知怎樣斷定獲利點。各式各樣炒股的規矩有時有用,有時無效,你還不知怎樣有選擇地使用它們。看到胡來的炒手,你已知道他們在胡來,你知道不能那麼干。你自己有時賺到錢,有時虧了錢,但你還不理解為何虧錢,也不清楚怎樣賺到了錢。你還沒有有體系的買點和賣點,這只股的本錢收益比率很低了,那隻股的盈利比較高,張證券行引薦這只股,李股評人看好那隻股,你還在用自己的直覺加上應該不會錯的理由來買賣股票。這些描繪適宜你嗎?假如對的話,你還在探索階段。
三、砥礪風險階段
這個時分你現已建立起來了你的買賣形式,知道什麼時分能夠進場什麼應該時分離場,什麼時分買入什麼時分賣出,什麼是標的的正常走勢,什麼是風險信號。你會感覺到依照規矩操作是高興的,違反規矩是苦楚的,你偶然還會犯點小錯,你現已在砥礪風險了,但仍需不斷完善自己的基本法,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四、久賭必贏階段
一個可行的方案,不能憑空想像,它有必要有理有據。理便是數學的概率,假如你每次下注的贏面超越50%,並且你只下本金的小部分,不會為幾回壞運氣就剃光頭,從長時刻而言你是勝定了。到久賭必贏階段,你不應對虧錢和掙錢有任何心情上的動搖。你對止損不再苦楚,你理解這是游戲的一部分,你對掙錢也不再高興,你知道這是必然結果。你不再將輸贏放在心上,你只注重在正確的時刻,做正確的工作。你知道贏利會隨之而來。
6. 股票的周期
短線投資:一般為兩天以上,一個星期以下。
就是發現了一個股票出現超跌,他有個超跌反彈的過程。一般買進去,搶了反彈就要跑,不跑會被套。
中線投資,意思是,股價在一個相對被低估的的階段。值得你暫時投資,以搶得一段補漲行情,一般為半個月到2個月以內。比如說現在2800點行情中,那些公司業績不錯,但股價一直未漲,你可以放一個中線,等待股價發一次威。
長線投資一般是半年以上了,比如一個金融危機來臨,很多優秀的公司,被大盤拖累,也進入了估值被嚴重低估,你看好公司的未來,你就投點錢進去。等半年以上,不在乎繼續下跌,也不在乎短期上漲。因為他看重的是他的未來。
7. 不同時節買什麼股票解釋一下理由 謝謝!
什麼時候入市最容易賺錢
歷史資料告訴我們:我國股市5月份和8月份的回報率最高,11月份獲利的機會最大,最佳入市時間是3月底4月初和10月底。
國外證券市場的一月效應
西方學者在一項對在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股票的月回報率研究中發現了明顯的季節性規律。雖然沒有任何明顯的理由可以期望某個月的股票回報率會高於另一個月,但研究結果卻表明在NYSE掛牌的股票1月份的平均回報率高於其它任何月份的平均回報率。下表給出了不同時期的1月份和其它11個月份的平均回報率,從圖中可得出1904-1974年之間1月份的平均回報率比其它月份的平均回報率要高出約3%。
紐約股市的1月效應
時期(年)1月份股票的平均回報率其它月份股票的平均回報率回報率差異
1904-19281.30%0.44%0.86%
1929-19406.63-0.607.23
1941-19743.910.70.21
1904-19743.480.423.06
這種現象也並不是美國所獨有的。通過對東京股票交易所的研究,發現在日本也存在1月效應。在1959-1979年期間東京股票交易所1月份的平均回報率比2月到12月的平均回報率要高出約3.3%。
東京股市的1月效應
時期(年)1月份股票的平均回報率其它月份股票的平均回報率回報率差異
1952-19804.5%1.2%3.3%
研究人員發現不能用有效市場概念對1月效應的異常現象進行解釋,只能將其歸結為投資者對股票流動性的要求由於時間的不同每日每月都在變化,具有明顯的時間效應。這種現象也不是由某種資產定價模型所能解釋的,只能將其稱為經驗規律,反常現象。若投資者掌握了這種規律,並將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就能取得較高的效益率。
我國證券市場的時間效應
根據法碼教授提出的市場有效理論的觀點,股市可以區分為弱式市場、半強式市場、強式市場三種形態,並確定與之對應的信息集分別為所有歷史的相關信息、所有公開可獲得的相關信息、所有公開或尚未公開的相關信息。由於我國股市波動與整個宏觀經濟運行呈負相關,還遠遠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經濟狀況評價功能;我國股市的股價對其內在價值嚴重偏離,短期投機盛行,不具備反映企業管理水平的功能;我國股市是「政策市」、「消息市」,在影響我國股市的各種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不是宏觀經濟的景氣狀況,而是與股市有關的政策、重大消息。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我國股市與弱式有效市場還有一段距離,還處於非有效市場階段,過去的股價變動對其未來變化仍有強烈的的影響和一定的解釋力。因此股市的時間因素和時間周期對我國的股市投資者就顯得尤其重要。
在實證研究中,常用股票指數代替市場組合。本文研究對象為上海股市中所有的股票。因此,選取上證指數作為研究對象。我們把研究的時間定在1990年12月-1999年11月。本文所用的原始數據取自(1)STOCK股票分析系統(2)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統計月報》通過對原始數據的整理、計算,得到各年各月的回報率及標准差如後表所示:從統計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到1990-1999年期間5月份的回報率是最高的,達到18.599%,其次是8月份的為14.811%,大大高於1990-1999年期間的月平均回報率3.752%。對各個月的回報率與其相對應年份的月平均回報率相比較來看,11月份的回報率超過其對應年份的月平均回報率在9年中其共有6次,其次是8月份的5次,2、4、9、10四個月各有4次,1、3、5、6四個月有3次,12月有2次,7月只有1次,由此可看出在一年中11月份股票的回報率超過其對應年份的月平均回報率的概率最大,而7月份的概率最小。
雖然5月份和8月份的回報率最高,但我們若從此就得出5月份和8月份是一年中入市的最佳時機,那就違背了馬柯維茨的「現代組合理論」。馬柯維茨認為典型的投資者不僅要求「高的回報率」,還要求「回報率是可以確定的」,因此除了考慮股票的收益率外,還應考慮其風險水平。通過對5月份和8月份的進一步觀察可發現在這兩個月分別出現了滬市月回報率的最高和第二漲幅,即1992年5月份的177.23%和1994年8月份的135.19%,這就使得5月份和8月份的平均回報率大大提高。這一點也可以從這兩個月的收益率標准差中得出,5月份的標准差為61.292,8月份的標准差為46.833,同樣位居滬市一年12個月標准差的第一和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年中5月份和8月份股價最不穩定,其風險水平最高。在一年中收益率標准差最小的是2月份和9月份,分別為6.896和7.508,說明這兩個月的股價最穩定,波動幅度最小。
針對收益率和標准差的特點,為了測度相對於總風險的回報率,我們引入回報變動比率(RVARp)測定指標,它是一個建立在事後資本市場線(CML)之上的風險調整業績測定。RVARp的計算公式為:
RVARp=(arp-arf)/op
(其中arp為該月的回報率,arf為無險收益率,Op為標准差)
在本文我們用1990-1999年之間的平均月回報率來代替arf.通過計算得出RVARp值最高的是11月份0.289,其次是5月份的0.243,8月份的0.237,4月份的0.222,6月份及1月份的0.093和0.066,RVARp值分別為負值的為2月份的-0.022,12月份的-0.211,3月份的-0.232,10月份的-0.271,9月份的-0.336,以及7月份的-0.784。結合收益率、風險水平和月回報率與該年的月平均回報率之間的差異來看,可以認為我國最佳入市機會為11月份,因為11月份的回報變動比率是最高的,同時它的月漲幅超過月平均漲幅的概率也是最高的。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我國並沒有象美國、日本一樣具有明顯的一月效應,而是具有11月效應。也許這一點與我國近幾年上市公司的業績普遍不如人意有關,再由於我國股市目前還處於非有效市場階段,各種投機行為比較嚴重,一些證券公司或投資機構為了使自己的財政年度報表盡量好看,會抓住年終結算前的最後一次機會進行股票炒作,拉抬股價,提高自己的收益率。而機構選擇炒作的最佳時間是11月份,若選在12月就太遲了,到時外界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年終收益已基本有所了解,機構要想拉抬股價就比較困難,因此9年中11月份的回報率超過月平均回報率的有6年,12月份的回報率超過月平均回報率的只有2年。一年中回報率最低的月份是7月份,在9個有效年份中只有1年的回報率超過月平均回報率,這與上市公司的中報公布時間有關,上市公司的中報一般在6月份已全部出完,許多公司的中報業績出乎投資者意料,導致投資者對該公司信心動搖。
綜合各方面考慮,我們可得出一年12個月中較佳的入市月份為2月、4月、6月、5月、8月、11月;而一年中比較差的入市月份則為1月、3月、9月、10月、12月、7月。既然我們了解了一年中綜合回報率較佳與較差的月份後,在實際投資操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利用這些經驗規律。如果想購買股票的投資者應盡量避免在入市較差月份的月初購買股票,特別是12月初與7月初,較合理的時機是在3月底4月初介入,在6月底退出,從而逃離一年中最差的月份-7月份。另一時機是在10月底進入市場,11月底12月初退出,從而抓住一年中漲幅最高的月份。
以上僅是參照滬市歷年指數漲跌幅得出的一些經驗規律,這些經驗規律僅是根據歷史情況得出的,並不能保證按其行事就能帶來財富。但作為一名投資者或市場研究人員應了解股市的歷史,只有在通曉股市歷史的基礎上,才能夠說明未來市場的運動周期,並能在每個重要的時間循環(以往重復次數最多的循環)的尾聲,警惕轉勢的出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戰勝市場,獲了較高的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