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投資 » 汪遠股票投資價值

汪遠股票投資價值

發布時間: 2021-11-25 19:24:17

1. 盈餘反應系數 為什麼會有累計折舊

會計謹慎性原則的起源與經濟影響

摘要:謹慎性是傳統會計中一項歷史久遠、影響深遠但又頗具爭議的計量原則。作者分析謹慎性原則的內涵及其演化過程;闡明謹慎性起源的三種解釋:契約解釋、訴訟解釋和稅收解釋,說明這些解釋的理論含義而且列舉了相關的實證證據;有關謹慎性的經濟影響,包括其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和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指出對謹慎性的主要批評。

關鍵詞:會計謹慎性;會計准則;凈資產賬面價值

謹慎性是傳統會計中一項歷史久遠、影響深遠但又頗具爭議的計量原則。我國自1993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中首次引入了謹慎性原則,在2001年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中這一原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許多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會計處理方法被引進,它對會計實務的影響也日漸凸現,但我國對謹慎性原則的研究大多處於解釋運用表層面,本文試圖深入分析謹慎性原則的內涵、起源和經濟影響,以豐富我們對謹慎性原則的認識。

一、謹慎性原則的內涵及其演化

謹慎性原則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它最早是財產託管人解脫其受託責任的一種策略,後來被會計人員所認同接受,逐漸成為一項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但又頗具爭議的會計核算原則。

從筆者目前掌握的資料看,這些概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受託責任觀下的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的財產託管人為了減輕受託責任,對其託管財產的增值不進行任何預計。隨著19世紀會計受託責任的盛行,會計人員面對著日益上升的訴訟風險,普遍存在強烈的災難意識,中世紀財產託管人減輕責任的謹慎方式逐漸為會計界所認同,進而形成了受託責任觀下的謹慎性原則。受託責任觀下的謹慎性原則的表述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Bliss在1924年給出的一個定義:不預計利得,但預計一切損失[1].它意味著會計師可以運用各種手段低估資產和收入,高估負債和費用,以減輕受託責任。這種觀點本身缺乏會計學和經濟學的理論依據,它只是站在 「實用主義」的角度來對謹慎性進行定義,強調蓄意地、一貫地低估凈資產和利潤,招致了對謹慎性的諸多批評。謹慎性原則的批評者認為,謹慎性的蓄意低估,會形成大量的「秘密准備」,有違會計信息真實性和公允表達的要求。

2.決策有用觀下的謹慎性原則。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會計目標由受託責任觀轉向決策有用觀,對謹慎性的批評也日漸激烈,謹慎性的原理和內涵被會計職業團體或准則制定機構重新審視。美國的FASB在它的概念框架研究中反復討論了這個概念,並且試圖用「審慎」來取代這一概念,在財務會計概念公告(SFAC)第2號中,它將謹慎性表述為:「謹慎性是對於不確定性的一個審慎反應,以確保商業中固有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被充分考慮。因此,在未來收到或支付的兩個估計金額之間有同等的可能性時,謹慎性要求使用比較不樂觀的估計數。」[2]同時FASB也明確指出:「(在這種定義下),穩健性的概念可能與某些重要的質量特徵產生沖突,如公允表述、中立性和可比性(包括一致性)……。財務報告中的穩健性不應該再蓄意地、一貫性地低估凈資產和利潤。」[2]

與前述的Bliss定義相比,FASB的定義一方面指出謹慎性有助於降低企業風險,突出了謹慎性原則的經濟作用,從而使謹慎性原則有了更多的理論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謹慎性認識的一個新突破。因為從FASB的說明來看,它並不鼓勵一味地低估資產和收入,高估負債和費用,否定了過去那種蓄意地一貫少計凈利潤和凈資產的做法,認為會計人員對信息進行取捨時需要持穩健的態度,但同時要考慮會計信息的公允表達、中立性和相關性,從而使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既能應對商業環境中固有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又能滿足投資者相關決策需要。這一定義主要是定性描述,某些方面還是比較含糊,例如它並沒有詳細說明「審慎反應」的含義,也沒有解釋這一審慎反應是如何保證風險被「充分的考慮」。

3.實證研究中的謹慎性原則。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會計理論的研究方法由規范研究逐漸向實證研究轉移,大量的會計實證研究的文獻涌現出來。作為謹慎性原則的研究也逐漸轉向實證研究為主,要對謹慎性原則進行實證分析就必須有相應的定義來界定它、量化它,因此從實證研究中涌現出謹慎性的大量定義。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兩個:一個是Feltham和Ohlson在1995年提出的定義,該定義指出:如果企業股權的市場價值在時點π+1的期望值與企業股權在時點π+1的賬面價值之差在π趨於無窮大時的情況下大於0,則認為企業會計是謹慎的[3];另一個是Basu在1997年提出的定義,該定義對謹慎性原則的解釋是:會計人員傾向於對好消息(利得)的確認比對壞消息(損失)的確認要求有更加嚴格的證據[4].從這兩個定義可以看出,實證研究中對謹慎性原則的定義抓住了謹慎性的實質,前者反映的是謹慎性低估企業凈資產賬面價值的特徵,可以稱之為「資產負債表導向的謹慎性原則」;後者反映的是謹慎性對利得和損失的不對稱性處理特徵,即損失被立即確認,而利得只有在實現以後才能被確認,可以稱之為「損益表導向的謹慎性原則」。在現代會計觀點下,利潤計量要比資產計價更加重要,因此對「損益表導向的謹慎性原則」的實證研究也居多。

對於這三種類型的謹慎性原則,受託責任觀下的謹慎性由於缺乏理論依據和存在明顯的缺陷,基本上已經被准則制定機構和研究人員所擯棄,而決策有用觀下的謹慎性和實證研究中的謹慎性觀點得到了准則制定機構和研究人員的普遍接受,從這兩者的關系來看,前者主要是對謹慎性的定性描述,而後者是對謹慎性的定量描述,兩者可以互為補充、互為說明。總體來看,現代會計強調謹慎性是對於商業環境中固有風險和不確定性一個審慎反應,即對利得的確認比對損失的確認要求有更高的證據,由早期的將謹慎性視為蓄意低估股東凈利和凈資產轉變為盡量不高估資產和利潤(但不蓄意低估)。

二、謹慎性原則起源的經濟解釋

會計研究人員對謹慎性原則起源提出了眾多的解釋,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契約、訴訟、稅收。

1.契約解釋:在契約解釋下,謹慎性被看作是在契約各方之間解決代理沖突的一個重要的締約手段。按照契約理論,企業和各有關當事人之間由於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利益、有限的視野和有限的責任會產生諸多機會主義行為。而謹慎性是對契約業績的理想計量,因為它對利得要求更嚴格的確認標准,從而可以限制有關各方的機會主義行為,有效減輕企業和有關當事人之間的代理沖突。如在債務契約中,股東和管理者可能會高估盈餘和資產,將借入的債務作為清算性股利進行分配,從而將債權人的財富轉移給股東。而謹慎性原則避免高估資產和盈餘,對股利分配施加約束,保障和提高了企業的償債能力,降低了企業股利過度分配的可能性。另外在管理者的報酬契約中,企業管理者有動機高估凈資產和盈餘,最大化其當期酬金,損害股東的利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股東可能事先在補償合同中要求運用謹慎性去計量收益。

因此,從契約解釋來看,謹慎性原則是作為一種有效的締約機制而自然產生的[1],它的存在降低了各種契約的違約可能性,提高了企業的價值。謹慎性的契約解釋得到了較多的理論和實證支持。Ahmed等人發現,股利沖突越大,企業報告越謹慎,謹慎性成為一個有效的締約機制去減輕股東與債務人之間的股利沖突[5].另外,Ball等人發現普通法國家企業盈餘要比成文法國家的企業盈餘要謹慎性的多,原因在於,普通法國家有強大的投資者保護法律,企業通常優選契約作為解決代理問題的方式,因此對謹慎性的要求較強。而在成文法的國家內,契約各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更有可能私下解決而不使用契約,因此對謹慎性的要求較弱[6].

2.訴訟解釋:股東訴訟是謹慎性原則產生和存在的另一個重要來源。許多研究發現,投資者大多是風險迴避者,他們希望能夠立即得到有關潛在風險的信息,而對於有關潛在利得的信息卻不甚關心。因此公司延期報告潛在的損失比延期報告潛在的利得會面I臨更大的訴訟威脅,也就是訴訟風險更可能源自於收入與資產的高估而不是低估[7],會計人員為了避免日益上升的訴訟風險,「寧可失之低估,而不願失之高估」[2],從而股東訴訟成為謹慎性產生和存在的另一個重要來源。訴訟解釋在理論上和實務上也獲得了較多的理論和實證支持。Basu檢測了美國四個不同的訴訟責任期間的謹慎性,發現在兩個訴訟責任上升較高期間謹慎性存在顯著的上升,而在訴訟責任上升較低期間謹慎性不上升,這一結果與訴訟導致謹慎性的解釋一致[4].

另外,Ball等人指出,在普通法國家預期的較高的訴訟風險下,企業的謹慎性會增強,其結論也支持了這一預測[6].

3.稅收解釋:稅收解釋認為,納稅收益與會計收益之間的聯系,使得管理人員有動機運用謹慎性原則來遞延稅收的支付。謹慎性原則通過推遲收入的確認及加速費用的確認會延期稅收支付,從而減少稅收支付的現值,增加公司的價值。Guenther等人的研究表明,會計方法會影響應稅收益 [8].Shackelford和Shelvin進一步指出,納稅收益與會計報告收益的聯系為遞延稅收支付提供了動機,因而導致對凈資產和收益的低估,因此他預測,當兩者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時,或者稅收上升時,財務報告會變得更加謹慎[8].但是從目前的相關文獻來看,還沒有直接的研究致力於稅收解釋,這一解釋的相關的理論和實證證據還很弱。

三、謹慎性原則的經濟影響

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會計實務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計提應收賬款的壞賬准備、存貨的成本與市價孰低計價法、存貨的後進先出法發出假設、存貨的跌價損失准備、固定資產的加速折舊法、長期資產的減值准備、研發支出的費用化處理方法等。這些謹慎性方法的運用首先影響企業財務報表數字,使企業凈資產被低估、正的經濟盈餘被遞延反映,但是有關這種謹慎性原則的經濟後果,即投資者能否看出不同方法下盈餘計量的謹慎性差異,還存在較多的爭議。

1.謹慎性對企業財務報表數字的影響。謹慎性原則的實質是對於利得與損失的不對稱確認要求,也就是說反映利得比反映損失要求有更嚴格的可證實性,損失被立即確認,而利得只有在實現以後才被確認。謹慎性的這種非對稱確認特徵主要影響企業財務報告中的凈資產、應計和盈餘項目。

(1)凈資產賬面價值持續低於其市場價值。在市場經濟下,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時刻在發生變化,但是所有的這些變化(增值或貶值)並不會立即、完整地反映在企業會計賬戶和財務報表中。在謹慎性原則下,資產價值減少(損失)通常被立即確認,而資產價值的上升(利得)通常被遞延到它被出售或它的價值通過收入現金流量實現時才被確認。例如,在謹慎性原則下,固定資產當期的價值增值,是不允許反映在當期的資產計價上,而只能等到固定資產被出售時才能反映這部分增值。而固定資產當期的價值貶值,直接通過計提減值准備減少資產賬面價值。

另外,企業的研究和開發支出、廣告支出一般而言會帶來未來的經濟利得,具有經濟價值,但按照謹慎性原則要求,研發支出和廣告支出直接費用化,而不能資本化反映為企業的一項資產,它們的價值被遞延到以後期間由於研發支出和廣告支出而產生的收入現金流量實現時才被確認。但在持續經營假設前提下,企業通常不會出售它的固定資產,並且研發支出和廣告支出是持續發生的,由此推論,會計上對於資產貶值的反映是及時的、並且數額較大,而對於資產增值的反映是不及時的、並且數額相對較少。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謹慎性原則運用會導致企業凈資產被系統低估——其賬面價值持續低於其市場價值。凈資產賬面價值被低估的程度越大,意味著企業會計越謹慎。利用謹慎性會計對企業凈資產的持續低估特徵,Beaver和Ryan提出了對謹慎性的一種實證計量模式:凈資產賬面價值與市價比率計量模式。這一計量模式評估了凈資產被累積低估的程度,通過計算凈資產賬面價值與市價比率的持久偏差成分來反映財務報告謹慎性的程度[9].

(2)應計項目的凈累計額持續為負。會計中的應計項目是由於權責發生制而產生的會計盈餘與現金流量之間的時間性差異。從長期來看,如果會計方法是中立的並且企業是穩定的,折舊和攤銷之前的累計凈收益金額與經營現金流量趨向一致,因為當凈收益超過(或低於)經營現金流量時會緊跟有負的(或正的)應計項目發生,正的應計與負的應計項目會隨著時間反轉,應計項目的凈累計額趨向於零。但是在謹慎性原則下,應計項目凈累計額持續為負,這是由於謹慎性對利得和損失的不對稱處理特徵所導致。在謹慎性原則下,損失一旦存在就要求被立即確認,即使與損失有關的現金流出可能還沒有實際發生;而利得只有在現金流入實際發生時才能被確認。因此,在謹慎性原則下,損失趨向於被全部應計而利得不能應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應計項目的凈累計額趨向於被低估並且持續為負。利用謹慎性會導致應計項目的凈累計額持續為負的特徵,GiVoly和Hayn提出了謹慎性的另一種計量模式:應計項目的計量模式。這一模式認為,企業長期持續顯著的負應計是謹慎性的標志。它通過計算負應計累積的程度和速度來反映財務報告謹慎性程度[10].

(3)盈餘反映的及時性和盈餘變化的持續性在「利好」與「利差」時期存在差異。謹慎性原則在確認利得與損失時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性,企業「利好」時期與「利差」時期的會計盈餘必然在及時性和持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

會計盈餘的及時性是指當期的會計盈餘是否及時地反映了公司經濟盈餘的變化。在謹慎性原則下,會計人員反映利得比反映損失要求有更高的可證實性,因此本期的會計盈餘會反映本期所有的負的經濟盈餘變化(損失),而不會反映或只會部分反映本期正的經濟盈餘變化(利得)。換句話說,在謹慎性原則下,負的盈餘和盈餘變化要比正的盈餘和盈餘變化反映得及時。

會計盈餘的持續性是指當期的會計盈餘變化能否持續到未來。持續性和及時性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及時性意味著本期信息已經反映在本期的會計盈餘中,這樣的盈餘一般不具有很強的持續性。持續性則是由於本期會計盈餘沒有反映本期信息的全部影響,而是將其部分影響遞延,這樣的盈餘一般不具有很強的及時性。在謹慎性原則下,由於負的盈餘和盈餘變化要比正的盈餘和盈餘變化反映得更加及時,因此正的盈餘和盈餘變化相對於負的盈餘和盈餘變化要更加持續。

利用謹慎性會計對正負盈餘變化反映的及時性和持續性差異特徵,Basu提出了另一種謹慎性實證計量模式:每股盈餘/每股市價計量模式。這一計量模式反映了會計收益包括經濟收益或利得的速度的差異,通過計算比較會計盈餘對「好消息」和「壞消息」敏感性來反映財務報告謹慎性的程度[4].

2.謹慎性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謹慎性原則會低估企業凈資產、遞延反映正的經濟盈餘,那麼這種低估的凈資產和會計盈餘是否會導致投資者對企業股票市場價格的低估呢?在這個問題上還在存在較大的爭議。

有效市場假設認為,投資者不會系統地被盈餘計量的各種可選擇會計方法所誤導(P5),因此,從理論上分析,投資者在制定證券價格時應該能夠估定不同方法下財務報表的內在謹慎性差異,並且自行對會計報告盈餘進行調整,不會由於低估的賬面資產和盈餘數額而低估企業股票市價。這一觀點得到了許多實證支持。例如Beaver和Dukes發現,採用加速折舊法(相對穩健)企業的平均盈餘反應系數(ERCs)要比採用直線折舊法(相對激進)企業的平均盈餘反應系數(ERCs)顯著大[12].盈餘反應系數是指某一證券的超常市場回報相對於該證券發行公司報告的盈利中非預期因素的反映程度。盈餘反應系數越大,說明報告盈餘信息含量越高。他們的證據表明市場在制定證券價格時考慮了盈餘計量的內在方法,並且據此對企業報告盈餘進行自行調整,支持了有效市場假設。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觀點認為,現實的資本市場並不是完全有效的,投資者通常不會區分盈餘計量所採用的各種會計方法的謹慎性差異,因此,謹慎性原則對凈資產的低估和對正的經濟盈餘的滯後反映,可能會導致市場對該股票價格的低估。例如,Salamon和Kopel將企業劃分為激進會計組合群(同時運用直線折舊法和F1FO)和謹慎會計組合群(同時運用加速折舊法和LIFO),實證結果表明,這兩類企業的盈餘反應系數不存在顯著差異,這一證據並不支持有效市場假設[13].

總之,在「證券市場是否完全有效」問題上還存在相當大的爭議,因此謹慎性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也是莫衷一是,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分析。

四、謹慎性原則受到的主要批評和目前的現狀

謹慎性原則雖然對會計的理論與實務影響巨大,但它也極富爭議。在眾多會計文獻和會計准則報告中,它長期被視為一項「慣例」,而並非一項「原則」或「准則」[14].對它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第一,謹慎性的運用缺乏一個客觀的標准,因此對它的濫用很普遍並且很難防範。例如,有些企業可能會通過隨意地或前後不一致地制定潛在損失的備抵或准備,從而使得不同企業之間以及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會計數字缺乏可比性。

第二,傳統謹慎性的會計實務只預期潛在的損失或費用,而忽略任何可能利得的確認,會導致對潛在資產或收益的低估,低估如同高估,都不能真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於這兩個限制,謹慎性受到許多攻擊。美國著名會計學者Hendriksen就指出:「謹慎性是處理計價和收入不確定性的一個非常糟糕的方法,它會導致會計數據的完全扭曲。」[14]但是,盡管伴隨著持續的批評,謹慎性已變成當代會計最具影響的一個概念。近年來大量的實證研究也指出,謹慎性不僅在現代財務報告中普遍存在,並且在過去的30年內,財務報告的謹慎性有上升的趨勢[1].從准則制定機構來看,雖然美國的FASB在其財務會計概念公告第2號「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徵」中,將謹慎性視為一種慣例(Convention),而非一項原則(Principle),但是FASB也認識到謹慎性的合理之處:「在財務會計和報告中,也存在謹慎性的合理位置,因為商業和經濟活動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需要慎重運用(92段)」[2].在 FASB看來,商業經營中的不確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在資產計價和損益計量中必須運用各種各樣的估計或判斷,在決定會計估計和判斷時,會計師應保持一個謹慎性的或審慎的態度,必要的謹慎性不僅是應付商業交易中內在的不確定或風險的一個必要的、有用的手段,而且將有益於投資者、債務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從20 世紀80年代末以來,FASB的這種觀點已經得到會計職業團體和會計從業人員的普遍接受。

我國自1993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基本准則中首次引入了謹慎性原則,明文規定謹慎性原則是我國會計核算12條原則之一,並且在隨後的具體准則制定過程中,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方法陸續被採用(如LIFO、加速折舊法、壞賬准備的計提等),特別是在2001年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中這一原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更多的體現謹慎性原則的會計處理方法被引進(如資產減值的八項准備等),謹慎性原則已經成為我國會計理論和實務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但是從目前國內企業對謹慎性方法的運用來看,還存在較多的隨意性,對於這一原則,我們既要正視謹慎性原則固有的弊端,通過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和規范謹慎性方法的實施細則,來避免主觀隨意和「過度謹慎」;同時也不能忽視謹慎性原則在減輕代理沖突、避免訴訟風險和遞延稅收支付中的積極作用,應進一步加大謹慎性原則的適用范圍和運用力度。

參考文獻:

[1] Watts R. L……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 : 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3,17, (3) : 207-221.

[2]李增泉,盧文彬。會計盈餘的穩健性:發現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3,(2):21—27.

[3]汪遠根。會計謹慎性原則的經濟學解釋及其悖論[D].上海海運學院碩士學位論文。中國期刊網碩博士論文庫,2002.

[4] Basu S…… 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 counting & Economics, 1997,24, (1) : 3-37.

[5] Ahmed A. S. ,B. Billings,M. S. Harris,R. M. Morton. The Rol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n Miti gating Bondholder-shareholder Conflicts Over Dividend Policy and in Recing Debt Costs[J]. The 戶滬膏疚薇狡疙挾躬錨 Accounting Review, 2002,77, (4) : 867-890.

[6] Ball R. , Kothari S. P. ,Robin A……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Factorson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economics, 2000, (29) :1-51.

[7] Jia Yinping. Essays o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D]. PhD. Dissertatio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 versity. UMI Proquest, 2004, (AAT 3119839)。

[8] Shackelford D. A. , T. Shevlin. Empirical Tax Research in Account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 nomics, 2001,31 : 321-387.

[9] Beaver W. H. , S. G. Ryan. Biases and Lags in Book Value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Ability of the Book -to-market Ration to Predict Book Return on Equ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00, 38, (1) : 127-148.

[10] Givoly D. , Hayn C…… The Changing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Earnings,Cash Flows and Accruals: Has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sm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2000, 29, (3): 287-320.

[11] Watts R. L., J. L.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86.

[12] Beaver H. ,R. E. Dukes. Interperiod Tax Allocation and -depreciation Methods: Some Empirical Resul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s , 1973, (7) : 549——559.

[13] Salamon. G. L., R. Kopel. Accounting Method Related Misspecification in Crosssectional Capital Market Research Desig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993, (12),217——238.

[14] Z. Jun Lin,Feng Chen.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servatism Accounting Convention in China:Empirical Evidence[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34, (4): 517——537.

2. 汪遠的公司簡介

2005年12月,汪遠正式成立「上海高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擔任董事總經理。
起初,高格文化的主營業務是文化演出及活動運營。
主要投資運營的演出有:
2006年8月12日 王力宏「蓋世英雄」上海演唱會(上海體育場)
2007年04月20日、21日 張學友「好久不見」世界巡迴演唱會上海站(上海體育場,2場)
2007年5月起,高格文化發生重大人事變動,主營業務也相應的發生根本性轉變,韋正正式加盟上海高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合夥人身份兼任 導演 / 製作總監,汪遠與韋正重新開始了他們大學時期就開始憧憬但未完成的影視製作的創業道路。《逆轉流星》就是07年後,高格文化出品的第一部校園電影,並獲得廣電總局的發行許可證。
高格文化網羅了許多年輕的製作、創意、製片、後期的青年人才,逐漸形成了策劃、拍攝、製作及發行的成熟體系。尤其是其在2008─2014年間推出的電視劇《愛情公寓》系列更是在市場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國內擁有千萬計穩固的收視群體尤其是年輕觀眾。
在電影領域,高格文化傳播具備電影出品製作資質,和國內外眾多電影龍頭企業──如上影集團、華誼兄弟、華策、克頓等大型企業有這多層次全方面的合作,並先後參與了多部電影的策劃、製作、技術支持等合作。

3. 愛情公寓的幕後花絮

汪遠 韋正 記錄「80後說不完的事」

韋正和汪遠在工作室。他們手中拿著的都是《愛情公寓》道具的衍生產品。
《愛情公寓3》在各大衛視結束了第一輪播映。從2009年第一季開播,到2011年第二季大熱,再到2012年第三季收官不久,這部常被媒體拿來與美劇《老友記》相提並論的系列片,讓「80後」總編劇汪遠、總導演韋正逐漸為人所熟知,甚至時而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都說,三十而立。
2012年,1982年出生的韋正和1983年出生的汪遠,一邊極力宣稱「還是20來歲的青年」,一邊坦然承認「自我感覺早已立了業」。這兩個地道的上海大男孩,在合作前已憑著自身努力獲過不少藝術獎項,合作後推出的影視作品在同齡人中叫好又叫座——無論是學生時代便得到導演王家衛褒揚的「處女作」《我的太陽》,還是畢業「下海」後首次嘗試即獲廣電總局放映許可證的《逆轉流星》,亦或是在年輕人中極富盛名的《愛情公寓》系列。
他們因為《愛情公寓》為人知曉,卻至今不願給它下定義。他們是「代表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的忠實擁躉,亦不忘「輸出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帶著「想玩兒就一起」的口號,將公司從08年的6個人發展到12年的近30人,其中不少是他們的同學。他們喜歡顛覆傳統,卻會關照記者「文章里一定寫上:感謝家人」。
這項事業,他們稱之為「玩」,而且玩起來還很認真。
記錄美好,留下一代人的思辨
記者:「能不能用一句話來定義《愛情公寓》的片種類型?」
汪遠:「我們不願意被定義,這片子也無法被定義。」
韋正:「所謂『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能定義說明做得還不夠新。」
在廣告拍得風生水起時,一家台灣交友網站找到他們,表示願出100萬拍廣告,再砸1000萬做宣傳。「這么花錢太浪費!」韋正當即表示,不如把錢全給他們幫網站做電視劇,「宣傳效果一定超乎預計」。但在當時,無論是網站,還是韋正和汪遠,「誰都沒玩過電視劇」。
最後,這家名為「愛情公寓」的網站終於接受了拍電視劇的方案,也由此催生了汪遠和韋正最重要的作品——《愛情公寓》系列。投資方最初只願給他們60萬試拍兩集,按《愛情公寓》里經典台詞的說法,真是「錢不夠、演員未定、劇本暫無」。
創作劇本時,汪遠還是選擇了喜劇風格,他說自己深受周星馳電影的影響,「想塑造一群沒個性但有特點的小人物」。片名雖叫《愛情公寓》,但劇情卻不完全圍繞愛情展開,而是「講年輕人都會經歷的故事」。汪遠在敘事上採用多線並進的方式,試圖打破中國情景喜劇固有的單線式模式,「寫的時候,我也不知道哪個角色能活下去」。
汪遠3天寫完兩集後,韋正開始了「痛苦」的選角。來面試的有以前一起拍過廣告的,有朋友和朋友介紹的,有藝術院校的學生,總共100多個人。「好多人大熱天乘公交車來,他們不認識我們,我們也不知道他們。」
試拍片出爐,為了檢驗「笑果」,汪遠和韋正找來100多個白領和大學生當「小白鼠」。多數「小白鼠」是陌生人,韋正說,這是為了看清片子的反響,「不認識的人會說實話」。所幸結果不錯,90分鍾里「小白鼠」笑了200次。
如果問汪遠和韋正,《愛情公寓》到底是個什麼劇?他們仍給不出確切答案。「青春、勵志、偶像?但我們也有槍戰、武打、恐怖、古裝,第三季還嘗試了游戲和電影……」在《愛情公寓》三季作品外,他們還做了《愛情公寓》「滬語版」,做了主題T恤、CD、道具復製品等衍生產品,「所以《愛情公寓》不是一個概念可以定義的」。
「有沒有人從沒看過《愛情公寓》卻整天看關於它的微博?」這是前陣《愛情公寓3》熱播時網上流行的一條經典段子。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讓汪遠和韋正都大吃一驚,直呼「我們沒這么營銷和炒作過」。
熱議免不了爭議,《愛情公寓》收獲好評的同時,也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罵聲最高」的,一是「笑點」越來越少,二是段子越抄越多。對於第一點,汪遠覺得可能是觀眾對第三季期待太高,「總想著我要笑,反而笑不出來了」。另外,汪遠感到隨著時間的流逝,製作團隊在成長,演員在成長,片中的人物也在成長,故而展現出來的沒心沒肺少了,思考人生多了,讓人「笑著笑著就笑不出來了」。
關於第二點,汪遠坦言「笑點」除了原創外,確有不少網路段子,「互聯網像海灘,笑話像貝殼,《愛情公寓》做的就是把貝殼收起來,打磨後串成項鏈送給大家」。早在做《我的太陽》時,汪遠就喜歡在交大BBS的joke(笑話)版找靈感,「分享,是最基本的『互聯網精神』。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看到好玩的,就想讓更多人看到,一起笑」。汪遠說,爭議讓他感覺《愛情公寓》似乎成了一種文化現象,「但無論怎樣,我們還是會帶著初衷做下去,描述一群可愛又努力的同齡人,記錄這一代人經歷過的美好,留下我們的思辨與成長」。
韋正:「魔鬼式拍攝」
韋正:「你看這剪輯室有什麼特別之處?」
記者:「沒有掛鍾?」
韋正:「也沒有窗戶,讓人不知黑夜與白天。」
沒有人會否認,韋正是個「工作狂」。
作為總導演,《愛情公寓》每場拍攝韋正都在。「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韋正一臉壞笑,「這意味著,劇組里所有演員都崩潰過。」據說,幾乎所有演員都投訴過韋正「泯滅人性」:為了保證拍攝質量,每天早晨7點開機不算,有演員賴床,他還讓人去撬房門!
韋正的拍攝流程可謂「魔鬼式」:演員先得把台詞說下來,而後一遍遍加細節處理,再換N種表演方式,之後換機位再來。「別人1天拍兩集,我們3天才拍一集,翻了別人整整6倍的時間。」最「可怕」的是拍《愛情公寓3》中的「決戰紫禁之巔」,這個融古裝、武打、科幻、游戲CG場面僅長6分鍾的片段,竟花了4天拍了200多個鏡頭,耗費7個月才製作完成。
離開片場,後期進機房剪輯,韋正依舊「盡顯魔鬼本色」:先把所有素材導進電腦里,帶著剪輯組把各種細節處理、各色表演方式、各類機位挨個兒看一遍,「不是說拍的最後那條一定是最好的,有些細節處理當時覺得有必要,後期看又覺得做作,那就用前面朴實的那條」。
並不是精挑細選出當下認為最好的片段剪在一起就完事兒,第二天做新素材以前,韋正必做的是把前一天剪的再看一遍,「昨天看那是當事人心態,放不下這個、捨不得那個,今天看就成了旁觀者,客觀中立,要改要刪都爽氣」。
如此打磨,一季20集的片子往往要剪上大半年。在這期間,韋正戲稱自己「把家都搬到了剪輯室」,盡管他的家距離工作室僅500米之遙。牙刷、毛巾、肥皂、換洗衣物、洗腳盆等等生活用品,加上3台高配置的電腦,以及整日幫著機箱散熱的電風扇,把不足6平方米的剪輯室塞得滿滿當當,「所有要用的都在我伸手可及的范圍內」。在韋正看來,這個難分晝夜、終日盤旋著電腦轟鳴聲的逼仄空間有一種魔力,剪起片來特別心靜。
汪遠:「離開東八區」
記者:「你是從小熱愛寫作嗎?」
汪遠:「不是,即使到現在也不算很喜歡。」
記者:「你覺得自己當編劇有什麼優勢?」
汪遠:「我只是天生不懼怕寫字。」
在一間15平方左右的房間里,沒有人聲的時候,鍵盤就噼噼啪啪地合唱,塗滿各色筆跡的稿紙雜亂攤滿一桌,伴著未吃盡的盒飯,地上散落著幾只夾腳拖鞋,似乎很難在地上覓到腳的蹤影,它們不是被蜷在座椅上,就是被擱在檯面上。這,是汪遠和他《愛情公寓》編劇團隊的辦公之所。
「這段我們要押ou韻,什麼吼啊手啊……」一名編劇環顧四周說道。「『通訊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娛樂基本靠手』那不是趙本山小品嘛,得換兩個字。」汪遠搖搖頭。「『看這里,看這里,看這里』這句話……」另一名編劇還沒說完,就被汪遠搶了白:「這句不能用,《愛情公寓3》第一集就用過了!」
汪遠的記性很好,比如回憶過往能精確到月份甚至日期,比如討論台詞能具體到集數。汪遠說,那是因為每句台詞都是他的「孩子」——他生產出它,與編劇團隊不斷優化它,看著它在市場上紅火或遭冷遇,「也有台詞在後期被剪了」。
這幾年《愛情公寓》的編劇模式不斷調整,從最初試拍階段的汪遠獨寫,發展到如今的6人團隊。創作過程通常是汪遠和韋正先商量著寫出故事梗概,接著汪遠創作分集劇本,編劇團隊合力加笑點後讓導演組提意見,而後再修改。團隊合作使得討論、斃稿成了家常便飯,外加考慮笑點的「新鮮度」,汪遠說,「炮製」一集「翻來覆去至少改要10來遍」。在這里,人多力量大不假,慢工出細活更真,「當年我3天寫兩集,現在7天都未必能寫出一集」。
因為創作,汪遠調侃自己「早離開了東八區」:13點起床,到公司處理業務,18點吃第一頓飯,20點回家陪太太,23點太太睡下後他開始寫劇本,凌晨4點吃第二頓飯,一直寫到太太起床了和她聊會兒天,8點她上班後他去睡覺。
"半夜12點到上午6點真是最佳工作時間,這時『東八區』的人們基本都睡了,沒有電話、沒有簡訊、沒有網路轟炸。"
何炅客串《愛情公寓4》
《愛情公寓4》拍攝期間。婁藝瀟的一條微博引來關注。在婁藝瀟微博中曬出了與主持人何炅的合影,並且稱何炅為「新住戶」,何炅在《愛情公寓4》當中也有客串。此外,婁藝瀟還曝出兩人的拍攝花絮,稱何炅「居然打破我不笑場的記錄」。
胡歌不顧形象扮猥瑣 何炅與《愛4》笑點感覺不同
《愛情公寓4》有不少明星加盟,談到此時孫藝洲笑稱:「我聽說周傑倫會來,可是我也沒看到他。」隨後被問及聽聞林丹會客串時,王傳君搞笑表示:「林丹他一直都在呀,他一直都在演曾小賢。」
其實已經確定了胡歌、何炅等加盟了《愛4》。在劇中何炅與婁藝瀟的對手戲最多。婁藝瀟稱何炅的笑點和《愛情公寓》的笑點不太一樣,他有他一些獨特的感覺,總是特別搞笑。
而胡歌與鄧家佳、王傳君的對手戲較多。當天鄧家佳爆料稱:「我之前一直以為他是很有偶像包袱的一個人,沒想到到現場比我們放得開多了,他可以扮丑,扮猥瑣,他什麼都可以扮。」而最開始看劇本時胡歌一眼就看中了這個特別有爭議的角色。就連導演都猶豫:「這個不太好吧,你是萬千少女的偶像呀。」
王傳君則透露胡歌演戲相當放得開,「有一場戲就是我走近他,要讓他害怕嘛,他就往後靠一靠就行,結果他嘭的一跳就跳到水盆上去了。出畫了,我當時都傻了,我說師哥真的可以這樣子嗎?他說沒問題沒問題。」
《愛情公寓4》結局是個坑 讓你猜到開頭猜不到結尾
備受期盼的《愛情公寓4》昨晚登陸安徽衛視黃金檔,婁藝瀟、陳赫、李金銘、孫藝洲、鄧家佳等原班人馬繼續擔當主演。觀眾們終於盼來了第四季,劇中各角色都將經歷新一輪的大蛻變,很多年輕觀眾興奮表示:「《愛情公寓4》終於開播了,我終於有跟老爸老媽搶遙控器的慾望了!」昨日,記者也帶著觀眾對該劇的一些疑問采訪了主創人員。
不要問大結局?
李金銘:我們都沒看過
《愛情公寓》每一季都會給觀眾留下一個懸念,《愛3》中曾小賢在諾瀾和一菲之間的拋硬幣選擇,關谷和唐悠悠可否成功喜結連理,當然還有重磅炸彈——「美嘉懷孕事件」,究竟孩子的爹是不是呂子喬啊?這個問題連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在安徽衛視發布會上,李金銘吐槽道,「《愛情公寓4》成片到現在我們都沒有看過,所以我們都並不知道《愛4》的結局。但我有預感這一定是一個猜到開頭但猜不到結尾的天坑!」
真的有人會離開?
鄧家佳:那一瞬都哭了
2009年,一群年輕人走到了一起經營起了這座「愛情公寓」,2014年,這部從開拍伊始就打著《愛情公寓》終結篇的《愛4》,除了幾對冤家情侶的歸宿問題,剩下的就是淡淡的離愁和憂傷,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作為劇中人的鄧家佳當然也不能例外。
鄧家佳透露,就像之前劇透中傳言的一樣,真的有一位劇中人要先行離開,「《愛4》有一場大家送展博走的戲,展博要環游世界去了,走之前要和公寓的這些夥伴們一一告別,拍之前大家說好這場戲不要哭著來表達,都答應好好的,結果拍的時候誰都沒忍住,當展博過來擁抱每一個人,那一瞬真的就都哭出來了,我相信這不單是劇中的關谷、悠悠、一菲等等在對展博哭,那也是現實中王傳君、鄧家佳、婁藝瀟在不舍金世佳的離別。」
終結季傳言依然成謎?
編劇:還會再寫下去
自《愛情公寓4》播出以來,關於這一季是終結季的說法便甚囂塵上。婁藝瀟、陳赫等人曾透露《愛情公寓》里的公寓和酒吧已經拆除,這似乎給「終結季」的說法蒙上了一層陰影。
對此,編劇汪遠給了相對肯定的說法:「《愛情公寓》這個故事還會再寫下去,要尊重創作規律,只要觀眾喜歡有市場需求,只要我還干這一行,就可以做下去。」
據悉,《愛4》也延續了前三部輕松搞笑的風格,主角們依舊插科打諢、妙語連珠,在第三部中,曾小賢面對諾瀾和一菲不知何去何從,美嘉腹中胎兒生父不明,這些謎團在《愛4》中都將一一解開。
對於四對主演情侶檔將會有怎樣的結局是網友們極為關注的。最受人矚目的無疑是曾小賢和胡一菲,兩人可謂是「不是冤家不聚首」,從第一季到第三季中,兩人曖昧不斷但始終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關谷和悠悠這對戀人的戀情似乎因為迪諾(胡歌飾)的加入而變得撲朔迷離。至於子喬和美嘉該何去何從,有消息稱這一季呂子喬依舊花心不斷,著實讓美嘉頭疼。而展博和宛瑜的戀情一直不透明,宛瑜的出國讓這對年輕情侶分隔兩地,展博能否追回愛情我們拭目以待。
第四季並不是如網路傳言的終結季,編劇稱《愛情公寓》系列並不需要有結局。這就意味著第五季第六季甚至更多在每年的寒暑假等著大家。
根據《愛4》播出情況決定是否拍攝《愛5》
2013年1月中旬,主演婁藝瀟、陳赫、李佳航陸續曬出《愛情公寓4》的殺青照,殺青感言不約而同的感慨「再見」,演員中似乎證實《愛情公寓4》將成為《愛情公寓》系列的終極篇。主演婁藝瀟更是傷感寫道:「我在那裡站了好久遲遲不肯離開,看著奮鬥了四年的地方,一點一點的被拆掉,每個角落都留下過我們的汗水,那些快樂的,傷感的,激動的,幸福的記憶碎片……再見了,愛情公寓。」並貼出拆景的照片。早前,一直傳《愛情公寓4》是該系列的結局篇,主創們對此傳聞也幾
乎是默認態度。但在記者會上,主創們卻都突然「改口」,稱是否還有「愛5」,還得看《愛4》的播出情況。汪遠笑言:「我從來沒說過一定沒有下一部,只是希望大家現在先把關注點放在『愛4』上。」
眾主創想繼續拍
其實,自從安徽衛視《愛情公寓4》於2014年殺青後,關於本季是全劇大結局的傳言就一直沒平息過。
此前,該劇編劇汪遠回應:「從沒有說過《愛4》是終結,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開始。」不過昨日現場談及該問題,李金銘一度哽咽,婁藝瀟也表示:「其實大家都很想繼續拍下去,但現在一切都是未知。」
除了見證很多人的青春外,《愛情公寓》系列也見證了很多人的友誼,婁藝瀟和鄧家佳這對閨蜜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現場,婁藝瀟稱:「我對閨蜜的定義就是,兩個人除了選男人的品位不一樣外,其他的品位都一樣。」這一說法,似乎透露了兩人已有意中人。不過,鄧家佳馬上救場,「瀟瀟是外貌協會,只喜歡帥哥,而我不是,所以我們倆不會喜歡同一類人。」

4. 愛情公寓編劇是誰

汪遠。

汪遠(1983年8月25日---- )編劇、製片人。中國青年影視製作人。大陸「80後」編劇代表人物之一,上海高格文化傳播(影視)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出生於上海。

2005年6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12月創立上海高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早期投資運營各種活動及大型演出,後轉入廣告製作、影視製作領域。

汪遠是電視劇《愛情公寓》系列的出品人、總編劇和製片人。《愛情公寓》系列為中國電視喜劇注入了清新獨特的新活力。目前愛情公寓總共拍攝了四季。《愛情公寓》系列在互聯網各視頻網站的點擊量超過80億次。其中《愛情公寓3》《愛情公寓4》在衛視黃金檔首播即獲得收視率冠軍。《愛4》更是以超過400萬的峰值創下了【網路指數】歷史之最,同時也創作了影視劇網路點擊「最快破億記錄」,被譽為「中國第一神劇」。

5. 編劇汪遠如何回應電影《愛情公寓》的爭議

針對今日微博上有某公司自稱「投資並享有《愛情公寓》全部權利」,上海高格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格」)特聲明如下:

今年,適逢電視劇《愛情公寓》開機十周年、開播九周年,8月5日電影《愛情公寓》在上海舉行十年慶生會。導演韋正,編劇汪遠,六位主演陳赫、婁藝瀟、鄧家佳、孫藝洲、李佳航、李金銘合體亮相,回憶了與愛情公寓走過的十年時光,並且一起打開時間囊拿出各自角色的經典道具,互相調侃十年的變化與過往拍攝故事。

6. 愛情公寓出不出第五季啊

《愛情公寓4》完結後,很多粉絲在追問《愛情公寓5》何時能亮相。對此,汪遠表示,目前並不打算啟動「愛5」這個項目。「現在有投資商恨不得我們明天就做個新東西,這樣急著消費,觀眾會膩的。」汪遠說,不過他也強調:「《愛情公寓4》還是開放式結局,故事沒完,什麼時候再講下去,不知道!」2014年7月16日,王傳君在接受訪問時爆料《愛情公寓5》確定不會再拍了,然而22日下午,《愛情公寓》系列編劇兼製片人汪遠發布微博表示:「關於那什麼的驚悚報道,回應六個字——正在寫,肯定拍」,同時,汪遠還附上了最新《愛情公寓5》海報。《愛情公寓5》即將開拍 主演或面臨大換血。

7. 《愛情公寓5》為何不找汪遠做編劇

《愛情公寓》系列電視劇以及電影,前四季的編劇都是汪遠,導演是韋正,他們倆的組合一起打造了《愛情公寓》的收視皇朝,可是《愛情公寓5》在官宣的時候,編劇換成了鄒傑,一時間坊間傳言四起,紛紛猜測汪遠為何不再擔任《愛情公寓5》的編劇,沒了他的《愛情公寓》還算《愛情公寓》么,只是汪遠本人對這些外界的聲音從不回應,或許真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

鄒傑其實可以說是《愛情公寓》中的老熟人了,他一直都有參與到《愛情公寓》製作中來,早在2016年他就參與了《愛情公寓》番外篇的編劇人物,跟汪遠等人一起完成了編劇工作。2018年上映的影版《愛情公寓》中,他也參與了編劇工作,他跟汪遠已合作多年,彼此早已熟悉,由他接手《愛情公寓5》的編劇工作,一定程度上會保留《愛情公寓》的整體架構,但同時又會有新的元素加入進來,不過無論誰做編劇,《愛情公寓5》都是最後一季了。

熱點內容
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2-05 22:51:54 瀏覽:715
銀行金融資產包含什麼 發布:2025-02-05 22:48:50 瀏覽:13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金融 發布:2025-02-05 22:32:49 瀏覽:825
廣義貨幣量如何增加 發布:2025-02-05 22:24:42 瀏覽:671
為什麼期貨夜盤不可交易 發布:2025-02-05 21:52:07 瀏覽:285
股市和賭有什麼區別 發布:2025-02-05 21:37:49 瀏覽:203
全企金融和眾鑫控股是什麼關系 發布:2025-02-05 21:37:08 瀏覽:14
股票價格低會退市嗎 發布:2025-02-05 21:31:47 瀏覽:984
股指期貨加權指數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5 21:31:44 瀏覽:653
找一下炒股票軟體下載一下 發布:2025-02-05 21:25:20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