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年收入超過12萬
1. 股票買賣所得年收入超12萬元需要向稅務局申報嗎
股票買賣收入
已經買賣收印花稅了
不需要繳稅
2. 股票利潤賺取年12萬,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嗎
股票轉讓即是股票買賣.
國稅總局稱暫免徵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
2007-11-17 00:29:23 來源: 中新網(北京) 網友評論 499 條 點擊查看 核心提示: 11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新版個稅申報表。國稅總局所得稅管理司一位官員表示,雖然申報方法進行了調整,但我國將繼續執行暫免徵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政策。
中新網11月17日報道 11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布了新版個稅申報表(《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適用於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申報)》)。根據新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將使用修訂後的申報表進行申報。
外界敏感地注意到,新申報表對「財產轉讓所得」一欄進行了細分,「股票轉讓所得」和「個人房屋轉讓所得」均需分別填報。
國稅總局的這個規定,再次使得個人轉讓股票所得是否需要納稅,成為外界熱議的焦點。大家更擔心的是,隨著炒股收入申報方式的調整,國家會不會開征炒股票轉讓所得稅,並進一步全面開征資本所得稅。
國稅總局:仍「暫時」不開征
「只是申報方法調整了一下,比以往更加詳細,並沒說要進行徵收。」11月16日下午,國稅總局所得稅管理司一位官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他表示,雖然申報方法進行了調整,但我國將繼續執行暫免徵股票轉讓個人所得稅政策。
而針對國家要開征股票轉讓所得稅的傳言,國家稅務總局並不是第一次公開澄清。
去年12月30日,針對一些股民誤認為對上海、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所得辦理自行納稅申報,是國家要對其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情況,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管理司就專門發出一份《關於年所得12萬元以上納稅人申報股票轉讓所得有關問題的通知》,進行辟謠。
國稅總局表示,明確股票轉讓所得的自行申報口徑,並不意味著將對股票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根據相關文件,由於國家目前對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國稅總局在研究股票轉讓所得的申報時考慮到:個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可能頻繁發生多次股票交易,要求其逐次記載股票轉讓所得,無疑將增大個人自行納稅申報難度;同時考慮到在一個納稅年度內股票交易盈虧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在明確股票轉讓所得申報口徑時規定,一個納稅年度內股票轉讓所得與虧損盈虧相抵後的結果為正數的,應統計在12萬元之內。
另外,考慮到一些納稅人的其他應稅所得項目已經超過12萬元,本身已屬於高收入群體,對於一些高收入者的股票轉讓盈虧相抵結果為負數的,為避免炒股的「負盈餘」對已超過12萬元的其他各項所得的沖抵,加強稅源監控,國家稅務總局規定「負盈餘」按「零」申報。
各界熱議開征「時間表」
國稅總局在各種場合談論股票轉讓所得稅時均用了「暫免」這一關鍵字眼。
為什麼說是「暫免」呢?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轉讓股票所得屬於「財產轉讓所得」應稅項目,應按照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但是,根據國稅總局的說法,為配合我國企業改制和鼓勵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經報國務院同意,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分別於1994年6月、1996年12月和1998年3月連續三次下發了《關於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4]040號)、《關於股票轉讓所得1996年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6]12號)和《關於個人轉讓股票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財稅字[1998]61號),規定從1994年起,對股票轉讓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而2005年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則規定,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要自行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年所得中包括個人的股票轉讓所得。但國稅總局繼續規定,對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而言,雖其取得股票轉讓所得也要自行申報,但仍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對股票轉讓所得自行申報和是否征稅是兩回事。
但具體要「暫免」到什麼時候,國稅總局並沒有明確。
「既然是暫免,到成熟的時候還是會開征的,這只是早晚的事情。」財政部科研所一位專家對本報的解釋,實際上代表了資本市場上的共同揣測。
而對於這項稅種,已有不少人士認為,明年可能要擇機開征。該財政部科研所的專家就認為,這項稅種開征,將會有利於強化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緩解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
另外,由於國家稅務總局同時首次把個人房屋轉讓所得也要求單獨列出,更是引發了外界對於下一步要開征資本所得稅的猜測。
資本利得在稅收上是指資本商品,如股票、債券、房產、土地或土地使用權等,在出售或交易時發生收入大於支出而取得的收益,即資產增值。這個股票轉讓所得稅的延伸傳言,更引起資本市場的擔憂。
「即使開征,也只是會選擇一兩個稅種進行試點。」財政部科研所專家分析,目前全面開征還很不成熟。
不過,開征資本所得稅則是早晚的事情。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梅新育甚至認為,在資產市場泡沫這么大,持續了幾年的情況下,資本利得納入征稅范疇是應當的。換句話說,徵收資本所得稅,是抑制資本市場泡沫的重要手段。比如最近新發基金較多,大量資金湧入市場,極易引起泡破,而這時候就必須開征資本所得稅進行調解。 (本文來源:中新網 )
3. 炒股票一年內賺了12萬還要交(申報)個人所得稅嗎
應該不用吧,12萬應該是固定收入吧,如工資,獎金,各種補貼
意外所得應該令算,納稅的比例也不一樣
4. 股票交易的收入要納稅嗎若超過12萬元.
現在的稅法規定是,居民買賣A股市場的股票的收入,如果在一年收入超過12萬的情況下,需要申報,但仍然是無需繳納稅款的,因為在A股市場的股票買賣收入是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因此,現在的政策是如果納稅人的年總收入不超過12萬,則不需要申報,超過的話,股票買賣收入只須申報不需交稅。
5. 股票基金收入如果超過12萬,怎麼申報上稅,如果不申報會罰款嗎
個人股票基金的收入目前只需要申報,不要繳稅。
6. 年收入超出12萬部分的個稅怎麼算啊
年收入超出12萬部分的個稅這樣算:
(一)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50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實行查賬徵收的,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計算;實行定期定額徵收的,按照納稅人自行申報的年度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或者按照其自行申報的年度應納稅經營額乘以應稅所得率計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計算,即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實際取得的經營利潤,加上從承包、承租的企事業單位中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計算。
(四)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未減除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額計算。
(五)財產租賃所得,按照未減除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繕費用的收入額計算。
(六)財產轉讓所得,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即按照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轉讓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余額計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收入額全額計算。
(6)股票投資年收入超過12萬擴展閱讀:
2018年6月19日,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台以來第七次大修。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依據決定草案,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擬確定為每年6萬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稅率級距不變。
2018年8月31日,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通過,起征點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最新起征點和稅率。
7. 個人年收入超過12萬的怎麼申報
個人年收入超過12萬要自行申報,具體申報方法如下(以支付寶申報為例):
第一步:打開支付寶;
第二步:點擊「城市服務」;
如果你的支付寶這個位置上沒有「城市生活」,請點擊後面的「全部」,進去稍微找一下;
(7)股票投資年收入超過12萬擴展閱讀
一、年收入超過12萬元的納稅人需自行申報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62號)第二條規定,凡依據個人所得稅法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一)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
(二)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
(三)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
(四)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五)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本辦法第二條第一項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無論取得的各項所得是否已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均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於納稅年度終了後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二、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自行申報注意事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關於明確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口徑的通知》(國稅函〔2006〕1200號)規定:
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除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62號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規定計算年所得以外,還應同時按以下規定計算年所得數額:
(一)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不得減除納稅人在提供勞務或讓渡特許權使用權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
(二)財產租賃所得。不得減除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對於納稅人一次取得跨年度財產租賃所得的,全部視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三)個人轉讓房屋所得。採取核定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按照實際徵收率(1%、2%、3%)分別換算為應稅所得率(5%、10%、15%),據此計算年所得。
(四)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企業債券利息所得。全部視為納稅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五)對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按照徵收率核定個人所得稅的,將徵收率換算為應稅所得率,據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合夥企業投資者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後,合夥人應根據合夥協議規定的分配比例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合夥協議未規定分配比例的,按合夥人數平均分配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對於同時參與兩個以上企業投資的,合夥人應將其投資所有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相加後的總額作為年所得。
(六)股票轉讓所得。以一個納稅年度內,個人股票轉讓所得與損失盈虧相抵後的正數為申報所得數額,盈虧相抵為負數的,此項所得按「零」填寫。
上述年所得計算口徑主要是為了方便納稅人履行自行申報義務,僅適用於個人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年度自行申報,不適用於個人計算繳納稅款。各級稅務機關要向社會廣泛宣傳解釋12萬元以上自行申報年所得的計算口徑。
按照《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納稅人可以委託有稅務代理資質的中介機構或者他人代為辦理納稅申報」。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自願委託有稅務代理資質的中介機構(以下簡稱中介機構)、扣繳義務人或其他個人代為辦理自行納稅申報時,應當簽訂委託辦理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協議(合同),同時,納稅人還應將其納稅年度內所有應稅所得項目、所得額、稅額等,告知受託人,由受託人將其各項所得合並後進行申報,並附報委託協議(合同)。
稅務機關受理中介機構、扣繳義務人或其他個人代為辦理的自行申報時,應審核納稅人與受託人簽訂的委託申報協議(合同),凡不能提供委託申報協議(合同)的,不得受理其代為辦理的自行申報。
8. 年收入超過12萬一定要申報嗎
年收入超過12萬一定要申報。從2006年1月1日起執行,年收入超過12萬元、在兩處以上地方取得薪金等五類情形須向稅務部門自行申報納稅。
五類情形須自行申報:
《辦法》自今年,明確了五種需自行申報納稅的情形,即
1、年所得12萬元以上。
2、從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
3、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
4、取得應稅所得,沒有扣繳義務人的。
5、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
(8)股票投資年收入超過12萬擴展閱讀:
一、年所得稅計算
《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福利費、保險賠款、復員費等免稅所得和單位、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不計入年所得。
例如:2006年,某納稅人全年取得工資收入144000元,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400元,國債利息10000元,企業債券利息5000元,稿酬所得6000元,保險賠款3500元,房屋出租收入12000元,個人按照規定繳納了「三險一金」14000元,單位也按照規定為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8000元,則該納稅人應申報的年所得為153000元。
具體計算過程是:工資收入144000元-個人按照規定繳納的「三險一金」14000元+企業債券利息5000元+稿酬所得6000元+房屋出租收入12000元。
政府特殊津貼2400元、國債利息10000元、保險賠款3500元、單位為個人繳付的「三險一金」28000元(未計入個人工資收入)不需計入年所得,個人按照規定繳納的「三險一金」14000元可以從工資收入中剔除。
二、「年所得12萬元以上」包含內容
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財產租賃所得
9、財產轉讓所得
10、偶然所得
11、其他所得在一個納稅年度里,這11項收入合計達到12萬元者,就需進行年終個稅申報。
9. 年收入超過12萬申報需要交多少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立法精神,將「年所得」界定為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須在中國境內繳納個人所得稅的11項應稅所得的合計數額;同時,從方便納稅人和簡化計算的角度出發,在不違背上位法的前提下,國家稅務總局明確了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年所得的計算口徑。
(一)工資、薪金所得,是指未減除費用(每月1600元)及附加減除費用(每月3200元)的收入額。也就是與任職、受雇有關的各種所得,包括單位所發的工資單內外的全部所得,剔除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以及「三費一金」以後的余額。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應納稅所得額。即:實行查賬徵收的,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計算;按照徵收率核定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將徵收率換算為應稅所得率,據此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的應納稅所得額,比照上述方法計算。合夥企業投資者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應納稅所得額後,合夥人應根據合夥協議規定的分配比例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合夥協議未規定分配比例的,按合夥人數平均分配確定其應納稅所得額。對於同時參與兩個以上企業投資的,合夥人應將其投資所有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相加後的總額作為年所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計算。即:按照承包經營、承租經營者實際取得的經營利潤,加上從承包、承租的企事業單位中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額。同時也不得減除納稅人在提供勞務或讓渡特許權使用權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
(五)財產租賃所得,是指未減除法定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繕費用(每月不超過800元)的收入額。同時也不得減除納稅人在出租財產過程中繳納的有關稅費;對於納稅人一次取得跨年度財產租賃所得的,全部視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六)財產轉讓所得,是指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轉讓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余額,即應納稅所得額。對個人轉讓房屋所得,凡採取核定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應按照實際徵收率(1%、2%、3%)分別換算為應稅所得率(5%、10%、15%),並據此計算年所得。對股票轉讓所得,以一個納稅年度內,個人股票轉讓所得與損失盈虧相抵後的正數為申報所得數額,盈虧相抵為負數的,此項所得按「零」填寫。但需要指出的是,對個人轉讓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目前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換言之,要申報,但不用計算納稅。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均指不減除任何費用的收入額。其中,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企業債券利息所得,應全部視為納稅人實際取得所得年度的所得。
10. 炒股收入超過12萬要不要申報個稅,聽說稅務局會查帳戶,印花稅不是交過了嗎,還要再交嗎
收入不等於獲利,我賣出所得十八萬,可能利潤是負的,虧損了難道有補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