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投資 » 英國人股票投資

英國人股票投資

發布時間: 2021-11-02 09:52:50

❶ 關於外國人買賣股票

美國以投資基金為主,即買共同基金,又基金經理來打理,多看看書,書上有,不像國內全是小股民,不成熟。
首先,美國的股票市場是成熟的,可以從此入手寫。
其次,他的股票市場除了股票,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期貨,外匯,股指期貨,衍生產品等。
最後,要與中國市場對比才有意義。

❷ 誰發明的股票

最初創立股票可不是為了給人投機或給人製造風險,而是一種為了有益的目的而降低風險的措施。那正好是在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很多人知道靠帆船做海外貿易能賺很多錢,但最初只有國王或貴族才能負擔得起。很多老百姓也想來分一杯羹,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很少有人能獨自負擔得起一艘船的費用,另外,即使能負擔得起,萬一船要是沉了或被海盜打劫,那就傾家盪產了。於是想到大家合夥投資遠洋貿易,每個人都可以入股,這算是股票思想的雛形,但其實即使這樣也不保險。 荷蘭聯合西印度公司去美洲做貿易的時候發現了一處天然良港,於是在此建立了一座城市,叫做「新阿姆斯特丹」。當時的美洲根本就是一塊無主之地,誰都可以來爭搶,荷蘭擔心到手的地盤讓人奪了去,於是就在「新阿姆斯特丹」周圍建立了城牆。荷蘭人的擔心果然應驗,不久後英國人來進攻,只可惜英國人從水路進攻,城牆沒有發揮半點用處。城市被攻克之後更名為「新約克郡(New York)」,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紐約。城牆之後30米的地方不能建任何建築,當初是為了調動軍隊用,隨著城市的擴大城牆最終被拆除,但那塊空地卻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了一條主要街道,由於毗鄰城牆,故被稱為「牆街」(Wall Street),也就是華爾街。紐約這座城市繼承了荷蘭人的商業精神,因此華爾街也成了此後數百年的世界金融中心。 荷蘭人幫全世界建立了最早的金融體系,上述模式和城市一直沿用至今.

❸ 外國股票怎麼看

有。道瓊斯指數和LME這些都是美國和英國的。外盤數據是晚幾秒鍾的。現在國內還做不到一秒不差的數據。看外盤數據的軟體基本上都要收費的。
上海倚天財經www.ytcj.com這上面有你需要的資料,炒。。你指的是炒期貨還是外匯。期貨海外也有個帳號。國內現在不支持炒外匯。我勸你不要做外匯。現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合法的機構做外匯,容易上當受騙。沒賺到錢去賠得不能抽身。謹慎!
我覺得作為中國人還是對著我們國家的AB股好點。雖然現在國內股市行情不好。但你有錢的話作一個長期投資也不錯的。現在中國的股市處於初始階段。我們要相信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
股市有風險,投資要謹慎。

❹ 世界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是

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市,成立於十七世紀初,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金融股票為主的證券交易所。該證券交易所於2000年9月和巴黎證券交易所、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合並,形成世界上第一個跨國境的泛歐交易所。

創立於荷蘭帝國時代的160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它位於阿姆斯特丹市的內達姆廣場附近。阿姆斯特丹證交所是一個以金融股票為主的證券市場,而且外國股票佔有相當高的比例,不過這些年來該證交所比較注意培養和發掘高技術的企業股票上市。

(4)英國人股票投資擴展閱讀:

證券交易所應當為組織公平的集中交易提供保障,公布證券交易即時行情,並按交易日製作證券市場行情表,予以公布。未經證券交易所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證券交易即時行情。

因突發性事件而影響證券交易的正常進行時,證券交易所可以採取技術性停牌的措施;因不可抗力的突發性事件或者為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證券交易所可以決定臨時停市。證券交易所採取技術性停牌或者決定臨時停市,必須及時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❺ 股市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度,起源於誰

股票市場的前身起源於1602年荷蘭人在阿姆斯特河大橋上進行荷屬東印度公司股票的買賣,而正規的股票市場最早出現在美國。

❻ 哪裡有有個英國人利用股票下跌賺錢新聞

世事輪回。

16年前,匈牙利裔美國人喬治·索羅斯帶領量子基金做空英鎊,在1992年9月15日輕輕鬆鬆的放倒了英格蘭銀行,從英國賺走了10億美元後,還讓後者不得不退出了歐洲貨幣計劃——否則今天的歐元會更強大。

今天,一個跟美國財長同姓的人也在做空英國,約翰·保爾森(John Paulson)和他的對沖基金公司保爾森公司(Paulson &Co.)砸下了超過10億英鎊做空英國的金融股票。在華爾街諸多對沖基金經理還在為如何處理掉手頭重倉持有的雷曼股份而焦頭爛額時,約翰輕松且愉快。

8月份,約翰·保爾森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78位。

做大的做空者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英國金管局近日的一份監管文件顯示,約翰·保爾森是英國銀行類股最大賣空者之一,英國五大銀行中有四家均為他的押注對象。他持有的倉位包括對巴克萊銀行(Barclays)股價做空3.5億英鎊,對蘇格蘭皇家銀行(RBS)股價做空2.92億英鎊以及對勞埃德(Llyods TSB)銀行股價做空2.6億英鎊的押注。

鑒於近期以來的華爾街「金融海嘯」,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於9月18日起發表聲明,臨時禁止投資者建立新的做空金融類股的頭寸,並要求持股超過0.25%的空頭自23日起每日進行披露。該禁令的有效期持續至明年1月16日。本周FSA又一次強調將嚴厲打擊賣空禁令頒布後膽敢以身試法的做空者。

FSA公布了34家禁止做空的金融股名單,包括哈利法克斯(HBOS)、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勞埃德TSB銀行、匯豐控股等大型商業銀行以及標准人壽、聯合信貸等金融公司。而約翰·保爾森押注的這些銀行均位列其中。

盡管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近日來對賣空者實行了越來越嚴厲的禁令,但對於做空金融類股習以為常的對沖基金顯然並不甘心。反對者們表示,市場目前跌幅過大,是資金流動性匱乏造成的。賣空行為並不是金融類股暴跌的罪魁禍首。

而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約翰·保爾森已經在准備華麗轉身。據稱,保爾森一直極度看跌金融業,但當價格跌至他的目標價位時,他將買進各種抵押貸款證券以及銀行和金融機構股票。他在9月中旬的投資者會議上表示,由於英美金融股一直萎靡不振,該公司基金正在考慮幫助困境中的金融機構進行資本調整。

據聞,約翰保爾森將於10月1日發行「恢復」基金。有投資者聲稱,這將招募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有理由相信,做多隻是約翰試圖埋藏起他那熊市中令人驚訝的殺傷力。

約翰·保爾森的對沖基金成立於1994年,專注於合並套利。2005年以前,正當大部分基金經理還在為投資者樂觀的重復著「房地產神話」時,做多者通殺的年代裡,他的基金並不顯山露水。

但是他已經敏銳地察覺到了房地產市場里悄悄浮現的泡沫。

2006年7月,保爾森以1.5億美元資金開始為其第一隻做空次債的基金建倉。時至2007年1月,保爾森共籌集了10億美元專項資金。他的投資策略是買入信貸違約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貸款債務。信貸違約掉期,就是讓AIG集團陷入絕境的金融產品。

由於次債的影響並沒有在短期內浮現,2006年的房地產市場依然一片欣欣向榮,保爾森購入的信貸違約掉期(CDS)也因此賠錢不斷。巨大的壓力並沒有令保爾森懷疑自己的判斷,他堅持每天在紐約中央公園跑上5公里,一面是減壓,一面是培養耐心,「等待成功」。

18個月後,這筆賭注終於為他帶來了豐厚回報。2007年,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公司的轟然倒台掀起了美國次債颶風。而風語者保爾森則在這場颶風中展開了飛翔的翅膀。

哥對沖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稱,2007年前10個月,約翰·保爾森的Credit Opportunities I基金暴漲550%,成為去年美國僅有的30隻投資回報率超過100%的基金中一員;此外還有3隻基金的回報率超過了100%。

約翰在熊市中跨入全球最頂尖的對沖基金經理行列。

根據投資者估計,約翰旗下各只基金在2007年次貸危機中獲得超過120億美元的利潤。而他的保爾森公司2008年1月的資金規模也達到了350億美元。分析人士評價,「在金融市場歷史上,從未有一筆交易利潤如此豐厚。」

如果用約翰·保爾森自己的話來說,他在華爾街一夜暴富的神話一點也沒有神秘感可言,「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頭牛或是一隻熊。我只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

鮑爾森逆勢操作取得成功

而在最近的熊市市場中,一些對沖基金卻照賺不誤。例如,管理350億美元的鮑爾森公司(Paulson & Co)是世界上最大的10家對沖基金之一,除了在去年房地產市場中大撈一筆外,該公司今年逆勢操作仍然很成功。

鮑爾森的制勝法寶是市場不好時做空,但是,大量的對沖基金做空會使得市場快速下滑。為此,美國證券委員會(SEC)今年兩次限制賣空。同時,監管部門也要求對沖基金增加透明度,要求對沖基金向證券委員會報告它們的倉位。

據《華爾街日報》10月17日報道,因為英國主管部門要求披露對沖基金的做空倉位,因此,據鮑爾森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鮑爾森做空了英國前四大銀行的股票,分別為巴克萊銀行(Barclay PLC)、英國抵押貸款銀行(HBOS PLC)、勞埃德銀行(Lloyds TSB)和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這一次鮑爾森共賺5.4億英鎊。

此前,美國證券委員會已經限制799種股票的賣空,後來又將禁止賣空的股票增加到近1000種,而當時沒有受到限制的英國為此損失慘重,也被迫發出禁空令。因此,盡管美國的賣空禁令於10月8日解禁,但英國仍然維持這個禁令,並將持續到2009年1月。

領袖聚焦網站把鮑爾森封為美國金融界的新領袖,該網站在對鮑爾森的描述中說,鮑爾森的基本方法是購買許多金融機構和指數的信用違約保險,即人們常說的CDS。當房地產市場崩盤和大多數金融機構為生存而掙扎時,鮑爾森的公司在2007年獲利200億美元,而他本人收入35億美元,成為福布斯400位最富有的美國人中的第165位。

不過,鮑爾森仍然盡力保持低調——他不想在別人因為樓市下跌而痛苦的時候慶祝自己的成功。去年10月,他向美國致力於保護業主和家庭財產的一家研究中心捐贈了1500萬美元,為面臨房屋拍賣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

❼ 華爾街是什麼,為什麼很多股票大師都在那裡

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 這里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壟斷資本從這里支配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

我去過兩次華爾街,第一次是以遊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時分,天上下著瓢潑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進華爾街地鐵站,連鐵道上都滿是積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繞過積水,慢慢走上百老匯與華爾街的交界處,抬頭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體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華爾街還是一堵破爛不堪的城牆的時候,它就已經是這附近的標志性建築了。

現在,三位一體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寫字樓,只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保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國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廣告。除了德意志銀行,我在這里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華爾街只是一個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群結隊的外國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

後來我又去了一次華爾街,這次不是去觀光,而是到三位一體教堂聽牧師講道。這個教堂的建築非常獨特,一磚一石都值得仔細觀賞,外面的花園里還有著名的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墓。幾步之外就是喧鬧的街道,各種車輛日夜不息的經過,反而更加襯托出教堂本身的神聖與靜謐。據說,在華爾街還沒有淪落為旅遊勝地的時候,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們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來這里做禱告,然後再回到證券市場的血腥絞殺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許多金融機構就已經離開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遷到交通方便、視野開闊的曼哈頓中城區去了。華爾街附近擠滿了古舊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道路也像蜘蛛網一樣難以辨認,實在不太符合金融機構擴張業務的需求。「911」事件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圍的格局,有些機構乾脆離開了紐約這座危險的城市,搬到了清靜安全的新澤西。現在,除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基金把總部設在華爾街。在著名的「華爾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還堅守在離華爾街不遠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經搬遷到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或大中央火車站周圍的繁華商業區;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經在曼哈頓中城區購置了新的豪華辦公室,不久就要徹底離開舊「華爾街」了。

但是,人們寧願把這一切稱為「華爾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里,人們閱讀的仍然是「華爾街日報」;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著「華爾街的態度」;在大洋的另一側,企業家們的最高夢想仍然是「在華爾街融資」。無論地理位置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一條街道——在這條街道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開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秘密會議,年輕的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地敲響高盛公司的大門(日後他成為高盛歷史上的傳奇總裁),米爾肯曾經向整個世界散發他的垃圾債券;在這些神話人物死去幾十年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君臨紐約上空,附身在任何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的身上,隨時製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話。這就是華爾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進晚餐。他已經在華爾街工作近三十年,兩鬢卻沒有一根白頭發,話語里還透著年輕人一樣的熱情與自信。他一邊喝著白葡萄酒,一邊興致勃勃地回憶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當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時候,浦東還沒有一座高樓,現在它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接著,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時候與紐約的證券分析師召開電話會議,當時台灣時間還是凌晨4點,窗外台風大作,整個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來,「那滋味可真令人永遠難忘!」他大笑著總結道。

在談到許多工作話題和政治話題之後,我問他:「你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嗎?」我這樣問是有所指,CNBC有一個著名的證券分析節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寫了一本非常自大的書,名字就叫「華爾街癮君子」,也就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電視節目,就覺得他像個野人,拿著一隻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著,用尖銳甚至粗俗的語言喊出他對證券市場的看法,那種表情簡直可以讓好萊塢的所有喜劇明星黯然失色。許多人告訴我,這傢伙是個徹底的瘋子——不過大家還是喜歡看他的節目,分析師尤其愛看,他們覺得這個華爾街癮君子真是個了不起的超級智者。在這里,癮君子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說:「是的,我就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華爾街真夠勁。你知道,在這里,這么多富有才華的人在處理這樣巨大的財富,他們創造著效率,也賺取著金錢;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這一切都很有樂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動的語氣繼續說道:「每天早晨,是什麼在支撐人們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無窮無盡的資產,去為那些企業融資呢?如果你不熱愛華爾街,你根本不可能堅持下來!所以唯一能夠做出偉大事業的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華爾街從事的一切工作,對這種人來講都如此有趣,以至於無論多麼繁重的工作,都不覺得累了。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反正我願意做華爾街癮君子。我以此為榮。」

這是我聽過的對華爾街最崇高的贊頌。從前,我曾經聽許多人講過他們對華爾街的態度:贊許的態度,憧憬的態度,不屑的態度,乃至仇恨的態度。我曾經聽一個長輩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的華爾街:「在華爾街,即使資歷最淺的金融專業人員,都可以拿到6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許是這樣的,在許多人看來,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還記得在回答某家投資銀行的招聘試題的時候,一個朋友毫不猶豫地寫下:「我願意加入貴銀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賺一大筆錢。」她當然不是在開玩笑!那時,誰聽說過「華爾街癮君子」這個褒義詞呢?誰能想像有人竟然會如此發自內心地熱愛華爾街?

在華爾街,我看到年過六旬的投資經理仍然懷著飽滿的精神研究新的行業、新的市場;我看到資深分析師一邊吃著簡單的午餐,一邊讀著像磚頭一樣厚的報告,甚至忘記了吞咽;我看到年輕的交易員在下班之後的Party上仍然在熱烈地討論交易策略,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國內的金融界並不是這樣的。整個亞洲的金融界都不是這樣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訴我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幾年,賺到足夠的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金融不是你喜歡的事情嗎?」我困惑不解地問他。「當然不是!」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樣,我學習金融,並且希望從事金融,只是為了賺許多許多的錢。難道你不是這樣嗎?」

難怪華爾街能夠一直統治著世界的金融界。難怪華爾街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和基金經理們一直代表著金融創新的最高水平。因為在這里,銀行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僅是因為完成任務的壓力,也是因為熱情;分析師每天閱讀幾百頁研究報告不僅是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為興趣;交易員每天打幾十個電話、輸入上百個交易指令不僅是為了應付老闆,也是因為他們喜歡交易。總之,這里的人們對華爾街上了癮。我還記得自己的老師,一位曾經擔任某家著名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的紐約人的話:「當我剛開始做債券交易員的時候,每天12個小時盯著屏幕,追隨著債券利率變動的軌跡。我知道對於一個不喜歡債券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有多麼枯燥;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折磨!」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華爾街的癮君子。

從早晨7點到晚上12點,在華爾街(當然,這是一個廣義稱謂)的每一個金融機構辦公樓里,燈光都不會熄滅,電腦都不會關閉。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時候,外匯交易員在聚精會神地做著某個遙遠市場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分析師已經喝著濃濃的咖啡,開始舉行例行晨會;在所有人都在與家人歡度周末的時候,投資銀行家正在三萬英尺高空的機艙里奔赴某一個新興國家,准備星期一和他們洽談IPO問題——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愛好。華爾街的王牌對沖基金經理會對著CNBC的鏡頭大叫:「我對這一切都上了癮!」

附帶說一句,當我喝完最後一杯酒,准備回家睡覺的時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訴了我一個他最喜歡的告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在見面的時候):兩個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頭,堅定不移地互相撞擊,如此反復幾次,再揮手離去。「早先,這個動作代表『成交』;現在,它的含義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堅定不移』!」在臨別之前,他微笑著說。

我同意他對華爾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後,我們的看法一樣堅定不移。無數對華爾街上癮的人組成了金融界——無數的財富在這里融合溝通,無數的資產在這里配置交易,無數人在這里辛勤勞動,從事他們為之上癮的世界。無論如何,願華爾街能夠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❽ 什麼是納斯達克和華爾街有什麼區別

納斯達克(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縮寫,但目前已成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代名詞。信息和服務業的興起催生了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是世界上主要的股票市場中成長速度最快的市場,而且它是首家電子化的股票市場。每天在美國市場上換手的股票中有超過半數的交易在納斯達克上進行的,將近有5400家公司的證券在這個市場上掛牌。

納斯達克在傳統的交易方式上通過應用當今先進的技術和信息——計算機和電訊技術術使它與其它股票市場相比獨樹一幟,代表著世界上最大的幾家證券公司的 519位券商被稱作做市商,他們在納斯達克上提供了6萬個竟買和竟賣價格。這些大范圍的活動由一個龐大的計算機網路進行處理,向遍布52個國家的投資者顯示其中的最優報價。(包括70多個電腦終端)

納斯達克擁有各種各樣的做市商,投資者在納斯達克市場上任何一支掛牌的股票的交易都採取公開競爭來完成——用他們的自有資本來買賣納斯達克股票。這種競爭活動和資本提供活動使交易活躍地進行,廣泛有序的市場、指令的迅速執行為大小投資者買賣股票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一切不同於拍賣市場。它有一個單獨的指定交易員,或特定的人。這個人被指定負貢一種股票在這處市場上的所有交易,並負責搓全買賣雙方,在必要時為了保持交易的不斷進行還要充當交易者的角色。

納斯達克增大了交易市場中的優秀因素,並增強了他的交易系統,這些改進使納斯達克有能力把投資者的指令發送到其它的電子通訊網路中去,感覺好像進入了一個拍賣市場。

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包含兩個獨立的市場:

納斯達克全國市場

作為納斯達克最大而且交易最活躍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有近4400隻股票掛牌。要想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折算,這家公司必須滿足嚴格的財務、資本額和共同管理等指標。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中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知名的公司。

納斯達克小額資本市場

納斯達克專為成長期的公司提供的市場,納斯達克小資本額市場有1700多隻股票掛牌。作為小型資本額等級的納斯達克上市標准中,財務指標要求沒有全國市場上市標准那樣嚴格,但他們共同管理的標準是一樣的。當小資本額公司發展穩定後,他們通常會提升至納斯達克全國市場。

非櫃台交易市場

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與美國櫃台市場(OTC)和櫃台公報板(OTCBB)報價系統有明顯的區別。雖然他們都受全國券商聯合協會(NASD)管理。OTC 證券是那些沒有在納斯達克或國內任何證券交易市場上市的證券。OTCBB是一個報價媒介, 顯示OTC上市股票的即時報價、最近成交價格和成交量等信息。OTCBB證券包括國內的、區域內的和國外正式發行的憑證、單據、美國委託收款單。OTCBB 是為約定成員們提供的報價媒介,而不是一頃上市發行的服務,不可以與納斯達克或美國股票交易市場混淆,OTCBB證券是由做市商的委員會進行交易,並通過一個高度復雜、 封閉的計算機網路進行報價和成立回報。這一切是通過納斯達克工作站來實現。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與那些在OTCBB市場上的發行商沒有業務上的聯系, 而且這些公司與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股份有限公司或是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沒有文件或報告上的要求。

華爾街是具體的街道,2者完全不一樣啊

❾ 股票可也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似400年的歷史。股票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隨著人
類社會進入了社會化大生產的時期,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的矛
盾日益突出,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
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
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
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所
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股份公
司,股票融資和股票市場的共同發展。

--------------------------------------------------------------------------------

(一)股票的產生
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在於17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
展,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由此而產生的資本短缺,資本不足便成為制
約著資本主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籌集更多的資本,於是,
出現了以股份公司形態,由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進而又將籌集資本
的范圍擴展至社會,產生了以股票這種表示投資者投資入股,並按出資額的大
小享受一定的權益和承擔一定的責任的有價憑證,並向社會公開發行,以吸收
和集中分散在社會上的資金。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
即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
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
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
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
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據文獻記載,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
斯特丹進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
即股票交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
式;股票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
基本選擇方式;而股票的發行和市場交易亦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證券師場的重
要基本經營內容,成為證券市場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二)股票市場的影響作用
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場無疑對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的經濟發展起到了
積極的作用。 股份公司,股票和股票市場不是資本主義所特有的。我國是一
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有計劃商品經濟的條件下,同樣可以利用股份公司的
企業組織形式,股票籌資的方式和股票市場的調節機制,為發展社會主義的有
計劃的商品經濟服務,它的積極做用是:
1,對國家經濟發展的作用
(1)可以廣泛地動員,積聚和集中社會的閑散資金,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服
務,擴大生產建設規模,推動經濟的發展,並收到「利用內資不借內債」的效
果。
(2)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促進資金的橫向融
通和經濟的橫向聯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
(3)可以為改革完善我國的企業組織形式探索一條新路子,有利於不斷完善
我國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企業,個人企業,三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組織
形式,更好地發揮股份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的
發展。
(4)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特別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發
展,有利於理順產權關系,使政府和企業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用其權,
各得其利。
(5)可以擴大我國利用外資的渠道和方式,增強對外的吸納能力,有利於更
多地利用外資和提高利用外資的經濟效益,收到「用外資而不借外債」的效
果。
2,對股份制企業的作用
(1)有利於股份制企業建立和完善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管理機制。
(2)有利於股份制企業籌集資金,滿足生產建設的資金需要,而且由於股票
投資的無期性,股份制企業對所籌資金不需還本,因此可長期使用,有利於廣
泛制企業的經營和擴大再生產。
3,對股票投資者的作用 從股票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其作用在於:
(1)可以為投資者開拓投資渠道,擴大投資的選擇范圍,適應了投資者多樣
性的投資動機,交易動機和利益的需求,一般來說能為投資者提供獲得較高收
益的可能性。
(2)可以增強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有利於投資者股本的轉讓出售交易活
動,使投資者隨時可以將股票出售變現,收回投資資金。股票市場的形成,完
善和發展為股票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4.股票市場的不利影響
股票市場的活動對股份制企業,股票投資者以及國家經濟的發展亦有不利
影響的一面。股票價格的形成機制是頗為復雜的,多種因素的綜合利用和個別
因素的特動作用都會影響到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股票價格既受政治,經濟,
市場因素的影響,亦受技術和投資者行為因素的影響,因此,股票價格經常處
在頻繁的變動之中。股票價格頻繁的變動擴大了股票市場的投機性活動,使股
票市場的風險性增大。
股票市場的風險性是客觀存在的,這種風險性既能給投資者造成經濟損
失,亦可能給股份制企業以及國家的經濟建設產生一定的副作用。這是必須正
視的問題。

股票與資本市場的起源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明顯分別,在於發展經濟的資金來源不同。在計劃經濟中,所有新投資的資金,是由國家透過國有銀行的貸款取得,若然投資失敗,風險由銀行及國家承擔;在市場經濟中,每個新投資的資金都是來自社區,通過合股形式把風險攤分了。要是有許多新項目同時進行時,當中或有盈有虧,但整體來說,損失往往可以被抵銷了。市場經濟的投資環境,是容許參與人士自由選擇,倘有虧損也是心甘情願的。銀行可以自由選擇擔任提供融資的角色,亦可以客觀地評審每宗貸款申請的素質,經過深思熟慮後,才承擔風險。
最早期的合股經營方式,起源於水城威尼斯。威尼斯的商人,更被認為是全歐洲最出色的經營者;莎士比亞亦曾以威尼斯商人作為舞台劇的主角;今天西方所用的會計制度亦源自威尼斯。在中古時代,香料及絲綢是東方經中東輸往西方的主要貿易商品。當日威尼斯處於歐洲及中東的樞紐站,是東西貿易的交滙點,因此,商業及海運盛極一時。羅馬帝國尚存在的時代,國力伸延至中東及埃及,故香料及絲綢之路得以保持暢通無阻。可是,到了十五世紀,信奉回教的奧圖曼帝國興起,於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結束了東羅馬帝國千多年的統治。奧圖曼帝國控制了當日的香料及絲綢之路,導致香料及絲綢價格的上升,激發歐洲國家尋找新的通道。
哥倫布向西航行尋找香料出產國印度,結果他在西班牙皇後的經濟支持下,意外地發現了美洲,但香料仍無覓處。當時的科學家伽利略(Galileo)認為,地球是圓的,向西行去不了印度,向南行又如何呢?結果葡萄牙政府派遣遠征艦隊,沿非洲海岸向南行,經過好望角、橫渡印度洋,終於抵達印度,新的香料之路終於打通了。時移勢易,威尼斯的地位因而改變,漸漸地喪失了貿易樞紐站的地位。
其後葡萄牙艦隊再沿路東行,至馬六甲、澳門及日本,建立了一條新的海上貿易通道,並為國家帶來龐大財富,引起歐洲其他國家的爭相效法。當時的遠征船是非常昂貴的,其價格好比現在的太空穿梭機。十六世紀時,在英國建造及裝備一艘遠航探險船,包括一切物資及船員,需要六萬八千英鎊。
這個龐大的金額,除了寥寥可數的皇室及貴族外,鮮有個人能力可以承擔。不過,成功的荷蘭商人卻能夠掌握這個機遇。荷蘭位於萊茵河的出口,萊茵河自羅馬帝國時,已是歐洲的主要貿易運輸干線。因此,荷蘭擁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好像目前的香港在珠三角擁有的貿易地利一樣。直到現在,荷蘭的鹿特丹市仍是歐洲貨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荷蘭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建立船隊,於是商人們便合股分別成立東印度公司(1612年成立)及西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主要是在美洲經營貿易,以現在紐約曼哈頓為生意基地;而東印度公司的貿易之路,則是繼葡萄牙後的另一成功例子。他們在印尼(當時稱爪哇)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地,亦曾到達台灣,統治台灣一段長時間,直至鄭成功把他們驅走。
當時荷蘭的東、西印度公司擁有自己的軍隊,並有絕對的宣戰權,他們甚至搶掠其他國家船隻的商品,尤其是西班牙運金、銀的貿易船。
荷蘭的成功觸動了英國人的貪念,英國商人於1623年也以合資形式成立英國東印度公司。其合資方法是以每次航程計算,每艘船都是個別集資,若船隻能成功賺錢安全回航,則會各自分紅(連船也會賣掉)。根據歷史記載,其中一次遠航貿易船集資,每一股的本金是六十英鎊,成功回航,連本帶利變成一百三十英鎊(包括賣船所得),股東是這樣從高風險中獲利117%

熱點內容
南京天天基金怎麼樣 發布:2025-02-12 17:34:08 瀏覽:742
基金上漲收益如何計算 發布:2025-02-12 17:22:30 瀏覽:874
2萬理財產品買什麼 發布:2025-02-12 17:21:43 瀏覽:211
震裕科技股票漲幅預測 發布:2025-02-12 17:21:38 瀏覽:918
中國股市什麼時候崩盤 發布:2025-02-12 17:16:42 瀏覽:189
下載股票軟體哪個最好 發布:2025-02-12 17:16:01 瀏覽:647
虛擬貨幣如何成為認證商家 發布:2025-02-12 17:12:36 瀏覽:462
沒錢理財如何處理 發布:2025-02-12 17:01:44 瀏覽:608
牛來了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12 16:57:35 瀏覽:860
外資流入流出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12 16:56:06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