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一日新的股票投資條例
⑴ 7月1日起哪些人不能買股票
7月1日起,投資者分級管理辦法實施,保守型投資者投資股票要受限,但只要用戶個人意願,仍然可以買股票。
⑵ 7月1日炒股新規,咋樣37分
可以繼續買股票
大家可以放心了:散戶不能炒股是謠言!
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趙敏26日公開表示,這些觀點是誤讀。當前投資者可以買股票,新規後仍然可以買賣股票,投資交易不會受到限制。
7月1日即將施行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投資者分為專業和普通兩類。
除了機構投資者,自然人成為專業投資者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
二是具有2年以上證券、基金、期貨、黃金、外匯等投資經歷,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產品設計、投資、風險管理及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屬於專業投資者的高級管理人員、會計師、律師等。
「專業投資者」之外均屬於「普通投資者」
⑶ 普通投資者7月1日後買股票有什麼要求
7月1日證監會要實行史上最嚴格的投資者保護辦法,以後,想炒股,先做份問卷調查,你是專業的還是普通的?
由低到高分為5大類,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積極型和激進型,其中穩健型以下的就不賣你股票了。
得分20分以下,為保守型投資者,可進行低風險投資;
得分20-36分,為謹慎型投資者,可進行中低風險投資;
得分37-53分,為穩健型投資者,可進行中等風險投資,可購買A股股票;
得分54-82分,為積極型投資者,可進行中高風險投資,可購買港股通股票;
得分83分以上,為激進型投資者,可進行高風險投資。
⑷ 7月1日 散戶就不能炒股了是嗎
7月1日即將施行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投資者分為專業和普通兩類。
除了機構投資者,自然人成為專業投資者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
二是具有2年以上證券、基金、期貨、黃金、外匯等投資經歷,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產品設計、投資、風險管理及相關工作經歷,或者屬於專業投資者的高級管理人員、會計師、律師等。
「專業投資者」之外均屬於「普通投資者」。
新規重點強調「賣者有責」
該辦法強化了經營機構的適當性義務,即「賣者有責」。機構在銷售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應當勤勉盡責、審慎履職,全面了解投資者情況,科學有效評估,充分揭示風險,基於投資者的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產品服務的不同風險等因素,提出明確的適當性匹配意見,將適當的產品或者服務銷售給適合的投資者。
與此同時,辦法將投資者分為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明確普通投資者在信息告知、風險警示、適當性匹配等方面享有特別保護。
為實現公平保護,普通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專業投資者可書面告知經營機構後選擇成為普通投資者並享受特別保護,而符合條件的普通投資者可書面申請並在經營機構同意後轉化為專業投資者。
另外,辦法規定了投資者的義務和責任,即「買者自負」。投資者應在了解產品、服務,聽取經營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能力審慎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
這些特殊要求,並不是為了限制普通投資者的投資權利,而是為了讓普通投資者對產品或者服務的風險以及不匹配情況有進一步的認識,能夠充分考量自身情況,冷靜思考,審慎決策,是為了讓經營機構更加約束自身的經營行為,避免不適當營銷。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程序復雜一步,不是為了限制投資者自由,而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明明白白做投資。
⑸ 7月起股票投資者炒股需37分以上是怎麼回事
7月1日起,炒股也要實施准入制了。根據證監會安排,7月1日起,新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實施,股票不再是誰想買都能買的產品了,A股、B股、新三板創新層掛牌股票均納入「中風險」等級,需要風險測評分數在37分以上的投資者才能購買。去杭州幾家券商營業部發現,很多投資者都沒有進行風險測評,接下來的7天要抓緊在手機或者網上的券商APP上進行「答卷」了。7月1日前仍沒有通過風險測評,想要買賣股票,就要到營業部現場書面「答題」,在攝像頭和錄音機下面進行錄像和錄音的雙錄,在充分了解了自己的產品和服務的風險之後,才可以繼續進行股票交易。
坐在散戶大廳的劉阿姨正在專心看視頻,她說退休後在家裡待著太悶,就來營業部跟幾個姐妹聊聊天,看看行情。一聽說7月份之後,炒股可能會受限制,劉阿姨滿不在乎。「我的股票被套了一半,不解套我不賣。」當聽到可能影響打新時,劉阿姨馬上去櫃台問如何做風險測評。她第一次做完,只得到了33分,營業部工作人員再三囑咐,要想過關,收入和資產往高里填,第二次得出了70分,順利通過了測試。
由於風險測評問卷可以進行無數次的重新測試,這意味著幾乎每個投資者都可以得到高分,是否是本人真實情況,沒有人關心這個問題。
要想下月不被限制交易或者不到現場「答卷」,投資者就利用空閑時間,手機上點幾下吧,省得下個月到營業部排長隊。
下周起,休眠賬戶將被凍結解凍賬戶需提出申請
在做風險測評前,投資者還要看一看自己名下是否有休眠賬戶,因為從下周一(6月26日)起,被確認為休眠賬戶的,將在交易系統中止交易。
根據中國結算5月23日發布的《關於開展存量一人多戶休眠工作的通知》,已啟動對同一投資者開立的三戶以上多開賬戶的休眠工作。從6月23日收市後,中國結算將對這些賬戶進行休眠處理。且這些被確認的休眠賬戶將於6月26日開始,無法進行任何交易委託。
由於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證券公司無法判斷你的賬戶是否屬於第四個及以上賬戶,因此只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都將會被納入本次休眠賬戶管理:證券賬戶余額為0;關聯的資金賬戶余額不超過100元人民幣;最近連續一年以上沒有發生交易(以2017年6月9日為基準)。
上周開始,很多券商都通過電話或者簡訊方式,來提醒持有休眠賬戶的客戶,詢問他們是否保留這個賬戶。
「上周中國結算給我們提供了一批預休眠賬戶名單,讓我們對是否符合休眠條件進行核對。」一擬上市券商經紀業務部總經理稱,13日至21日期間,若預休眠賬戶不滿足上述三個要求,則需剔除。
如果投資者的賬戶被休眠了,想重新激活,需要向原開戶證券公司申請辦理激活手續,或是在任意一家券商營業部對休眠賬戶進行注銷,再辦理新賬戶。按照《新增休眠賬戶管理業務操作指引》規定,對於投資者如何激活休眠賬戶進行了明確,投資者申請激活滬市休眠A股賬戶及對應的休眠資金賬戶,由賬戶指定交易的證券公司受理;激活無指定交易的休眠A股賬戶,可在任意證券公司辦理。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是永遠的真理!
⑹ 股票投資7月1日起什麼新政策
N/A是填表時的一種簡寫,表示「無效、數據為空」的意思,在股票投資評級中表示「(還)沒有評論」的意思,是個中性概念。投資評級是指股票分析師根據股票的預期回報給予該股的買、賣或持有的投資建議;是一些評級機構或研究員等相關機構和個人對投資品種的風險和潛力進行評估,從而給出的參考標准。投資評級包括買入, 增持, 推薦,中性,觀望, 減持, 賣出等。
⑺ 2017年七月一日股市有什麼新規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下月實施,投資者、產品均分五類
低承受能力者或無法炒股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於7月1日正式實施。《辦法》明確投資者按其風險承受能力由低至高劃分為五類:即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積極型和激進型。根據實施指引,只有穩健型、積極型和激進型的投資者才能參與投資AB股、新三板創新層、股票期權備兌開倉等業務。只有積極型、激進型投資者才能買賣退市整理期股票、港股通股票、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等。
記者從券商人士處獲悉,隨著《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臨近實施,證券業協會近日向多家券商下發了相關實施指引。根據指引,投資者按風險承受能力被分為五類: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積極型和激進型,產品也按風險分為五類:低風險、中低風險、中風險、中高風險和高風險。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監管層此舉意在規范機構業務發展,有助於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和券商風險的控制。
投資者、產品均分五類
2016年12月12日,證監會公布了《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於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管理辦法,監管層此次將從兩個大的維度釐清投資者適當性的制度,其中一項便是投資者端,即將投資者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投資者,一類則是普通投資者。這也決定了券商營業部未來客戶群體的區分。
作為適當性管理辦法的配套規則,實施指引對投資者分類、產品分級、適當性匹配等相關的規則進行了細化。
其中,明確了投資者按其風險承受能力由低至高劃分為五類:即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積極型和激進型。產品或服務的分類也由低至高劃分為五類:即低風險、中低風險、中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
根據實施指引,只有穩健型、積極型和激進型的投資者才能參與投資AB股、新三板創新層、股票期權備兌開倉等業務。只有積極型、激進型投資者才能買賣退市整理期股票、港股通股票、參與融資融券業務等。
據悉,指引要求券商向普通投資者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應當遵守以下匹配要求:1.投資期限、投資品種、期望收益等符合投資者的投資目標;2.產品或服務的風險等級符合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等級;3.其他匹配要求。
「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對應不同風險的產品,」一家大型券商深圳營業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未來個人投資者要填寫風險承受能力問卷,該問卷主要考察投資者的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投資目標、風險偏好、年齡和學歷等。如果問卷得分低於20分,則會被劃為保守型。這類投資者按規定只能購買國債、貨幣基金、銀行保本產品、進行國債逆回購等,也就是說不能買賣股票,除非簽署『產品或服務不適當警示及投資者確認書』,確認了可以交易中風險以上的品種,才能買賣股票。」
意在保護投資者利益
指引還要求,券商應建立健全客戶回訪制度,加強對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履行投資者適當性工作職責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定期培訓至少每季度開展一次,將相關崗位工作人員履行該職責的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范圍等。
此外,券商銷售產品、提供服務,應當向投資者充分揭示產品或服務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風險特徵以及特別風險,並由投資者簽署確認。券商還應當告知投資者,其不能取代投資者本人的投資判斷,不會降低產品或服務的固有風險,也不會影響投資者依法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履約責任以及費用。
記者近日在采訪了解到,目前各家券商都在做准備,以應對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實施。不過,由於涉及面太廣,包括公司內部制度、修改銷售表單、完善投資者告知、技術系統改造、實施流程等諸多問題短期難以一蹴而就。
上述券商營業部人士坦言,「最近幾個月都在忙這事,工作量很大。目前尚不明確一些原來網上業務是否也要到現場辦理,這對客戶來說增加了麻煩。以後可能辦理一些業務都要錄音和錄像,對營業部的人員來說工作量會增加。」
對於下月管理辦法的實施,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記者表示,「適當性管理是平衡券商與客戶之間利益訴求的制度基礎,避免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將金融產品提供給風險並不匹配的投資者,導致其由於誤解產品而出現虧損。適當性管理有助於券商控制風險、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監管層此舉意在規範金融機構的業務,避免投資者因為投資某類產品虧損而導致糾紛,」深圳一家券商高管對記者表示,「通過對投資者和產品的分類,根據其風險程度的高低進行匹配,有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對於券商等金融機構而言,短期當然會增加工作量,但從長期看有利於其健康發展,避免一些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