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策略專家
1. 最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是如何找到大牛股的
彼得.林奇是一富達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掌管基金期間復合收益率達28.9%。他在網路股泡沫破裂之前退休,也是保全了名聲,功成身退。
彼得.林奇是如何尋找牛股的呢?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中其實總結的很完整了。他雖然是機構投資者,但其實一直在教普通投資者發揮自己的特長去挖掘牛股,所以很有意思的是,他在書中告訴讀者的第一條投資准則是:千萬不要聽信任何專業投資者的投資建議!
他認為,任何一位普通業余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所選股票的投資回報就能超過華爾街投資專家的平均業績水平,即使不能超過,起碼也會同樣出色。
彼得林奇早年做過球童,熱愛 歷史 ,大學時代做了一次草率的投資,研究生學習學院派金融學,未閱讀格雷爾姆及費雪的著作,工作繁忙無暇閱讀書籍。所以更相信實踐出真知。
下面舉個例子,林奇在1970年代早期做證券分析員時對紡織行業有相當深入的了解,他參觀全美的紡織工廠、計算公司銷售毛利率、股票市盈率、研究經紗和緯紗的密度,作為專業投資者的他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研究紡織行業上市公司,卻沒有發現L』eggs這只大牛股。
反而他的妻子作為消費者,卻是在超市發現了這家優秀公司,因為L』eggs的生產商之前是在百貨商店和專賣店銷售產品,他的妻子提醒他留意生產L』eggs的公司,他才因此分析發現這個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非常好的大牛股,L』eggs最終成為全美最暢銷的連褲襪,也是1970年代最賺錢的新產品之一。
總而言之,彼得林奇以調研為主,年報閱讀、公司高管、分析師推薦、生活工作中接觸、易於受忽視領域發掘為輔。
閱讀年報,主要為近三年的年報,同時閱讀分析師研報;調研以上市公司高管為主,以消費者及同行為佐證。以標的公司股東中是否有其他優秀投資機構為參考。
盤點全球最偉大的幾位投資家,彼得·林奇定能占據一席。
他是很多人眼中財富的化身,《時代》周刊稱他為「第一理財家」,《幸福》雜志將他譽為「股票投資領域的最成功者」。他曾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麥哲倫基金的總經理,憑借傑出的投資才能,一手締造出令整個華爾街嘆為觀止的投資業績:在掌管麥哲倫基金13年(1977~1990年)時間里,該基金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暴漲至140億美元,其投資配額表上的股票種類由起初的40種一路增加至1400種,並且在13年時間里年復合收益率高達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有人將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同邁克爾·喬丹對籃球的貢獻相媲美,認為他們都是將投資或球賽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境界,變成了一門藝術。雖然為了陪伴家人,彼得·林奇在1990年事業巔峰時期選擇了急流勇退,但他並沒有閑著,接連出版了《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等暢銷書,將自己的投資理念和選股策略傾囊相授,這些著作也深刻影響了無數後來人。
這個「戰勝華爾街」的男人是怎麼做投資的?我們不妨從頭說起。
1
彼得·林奇於1944年生於波士頓的一個富裕家庭,不幸的是他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從此全家人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替母親分擔壓力,父親去世的第二年,正在讀中學的彼得·林奇在熟人介紹下,在一家高爾夫球場做起了球童,沿著高爾夫球場四處奔跑,找到球就可以賺錢,這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說是一份不錯的工作。不過在當時,小彼得·林奇一定不會想到,正是這段球童經歷,徹底改變了自己今後的人生走向。
那家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成員,很多都是當時一些大公司的董事長和股東,他們經常在打高爾夫球時吹噓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資,這就讓彼得·林奇接受到了關於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即便後來順利考入了波士頓學院,他也沒有放棄球童的兼職工作,只為了能夠繼續汲取營養。不僅如此,大學期間的彼得·林奇還花大量時間專門研究了關於股票投資的課程,並重點學習了 歷史 學、心理學、政治學等 社會 科學,甚至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學、宗教學和古希臘哲學,這些為他後來從事投資工作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大學二年級那年小試牛刀,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了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得益於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快速發展,不到兩年時間,飛虎航空公司的股價從最初的7美元漲到了33美元),收獲頗豐。
這筆投資的收益所得,不僅讓彼得·林奇順利完成了學業,還堅定了他的投資信心和信念。於是在讀研究生期間,彼得·林奇利用暑假在富達公司找到了一份實習——當時的富達公司被華爾街形容為「投資公司中的聖殿」,這也是彼得·林奇與富達公司結緣的開始。
進入公司,彼得·林奇幸運地被主管分派去做企業調研和報告撰寫工作,具體負責對全國造紙業和出版業公司的真實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分析。由於工作表現出色,彼得·林奇在完成學業、服完兵役之後,富達公司再次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來擔任一名企業與商品分析師。如魚得水的彼得·林奇快速成長,三年之後就被任命為富達旗下麥哲倫基金的主管。
雖然擁有了絕對話語權,但受到美國股市大崩盤的影響,麥哲倫基金的經營正值低谷,規模僅有2000萬美元,還不斷面臨贖回壓力,而這也給彼得·林奇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絕佳舞台。憑借一系列漂亮的操作,不僅局面很快被扭轉,彼得·林奇還將麥哲倫基金送上了登峰造極的位置,成為了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規模最大的資金,投資效益名列行業榜首。
華爾街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有人在彼得·林奇出任麥哲倫基金主管的第一年投資1萬美元,那麼13年之後就能得到28萬美元的回報,這一成績甚至超過了巴菲特和索羅斯同期的投資表現,彼得·林奇這個「股票天使」也徹底引爆了整個投資界。
2
與巴菲特一樣,彼得·林奇也是價值投資的擁護者。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呈現出復利增長之勢,而這也是彼得·林奇所崇尚的投資理念。
不同於巴菲特等著眼於實值股和成長股的長期投資家,彼得·林奇屬於典型的「現代派」投資大師。「現代派」的表現在於,不管是什麼種類的股票,實值股、成長股抑或是績優股,只要有利可圖就可以買,一旦價格超過其價值就賣,如此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錯過投資良機。
有人用 「須鯨捕食式」投資法 來形容彼得·林奇的投資風格:
對於其他人來說,像須鯨那樣大面積「獵食」股票並不難,難的地方在於吃進去之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能力。而這也恰恰是彼得·林奇的高明之處,他特別善於挖掘公司的隱蔽性資產,並發現其潛在價值。在他看來,任何一個產業或者板塊,哪怕是所謂「夕陽產業」,都可以從中找出潛在的投資目標,「女士的絲襪不見得比通訊衛星差」,只要公司潛質好,股票價格合理,就可以購買,正應了那句話:「沒有好的股票,只有好的價位。」
進一步分析,「須鯨捕食式」投資法還揭示出彼得·林奇的另一個偏好,那就是 構建投資組合。
事實上,彼得·林奇從不將自己的投資局限於某一種股票或者某一個行業上,他想要的是構建一個投資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統性風險。如此一來,在投資組合中只要有一兩家公司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股票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業績。不過他也認為,完全的分散投資組合同樣是不合理的,在他的分散投資中更多體現的是集中。他建議,投資時最好選擇不同風格、不同類型中排名相對靠前的基金,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更為保險。「隨著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具有某種投資風格的基金管理人或一類基金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表現,適用於股票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共同基金」。
彼得·林奇在構建投資組合時,尤為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 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 他認為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要比大公司容易,所以對應的股票配置比例也較高; 另一類則是業務簡單的公司, 這與巴菲特的選股理念不謀而合,即業務簡單的公司,恰恰就是最容易進行准確分析的公司,投資業績「並非像奧運跳水比賽的方式來獲得評分」。
這種組合分散的投資方式,對於當前國內的大眾投資者來說,同樣簡單實用。
3
彼得·林奇又是如何選股的呢?
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中,他基於多年的分析經驗將公司劃分為六種類型: 緩慢增長型、穩定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困境反轉型以及隱蔽資產型。 一旦投資者確定了某一特定行業中的一家公司作為潛在的投資對象,接下來就要確定這家公司屬於這六種類型中的哪一種,進而制定對應的投資策略。
在彼得·林奇眼裡,緩慢增長型公司幾乎沒有投資價值;穩定增長型公司值得保底持有,原因在於,這類股票能在經濟低迷時期對投資組合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周期型公司則是需要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其前提在於投資者能夠及時發現公司業務衰退或者繁榮的早期跡象。
能夠在投資組合中真正承擔賺錢重任的,是另外三類公司:
(1)快速增長型公司
這類公司是彼得·林奇最喜歡的股票類型之一,因為它們普遍「規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長性強、年平均增長率為20%~25%」。他認為,如果投資者能夠明智地選擇,就會從中發現能夠上漲10 40倍甚至200倍的大牛股;而對於規模小的投資組合,只需要尋找到一兩只這類股票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投資組合的整體業績水平。
彼得·林奇指出,快速增長型公司並不一定屬於快速增長型行業,而且快速增長型公司在給投資者帶來高收益的同時,往往也會存在較大的風險:比如規模較小的快速增長型公司增速放緩時,將會面臨倒閉的風險;規模較大的快速增長型公司增速放緩時,將引發股票迅速貶值的風險。不過在彼得·林奇看來,只要能夠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快速增長型公司的股票就會一直是股市中的大贏家。
(2)困境反轉型公司
這類公司既不屬於緩慢增長型公司,也不是業務將會復甦的周期型公司,它們通常都有可能導致公司滅亡的致命傷。雖然很多投資者對這類公司信心不足,但很多人都沒想到,危難之中往往也蘊藏著機會,就像克萊斯勒公司、福特公司、佩恩中央鐵路公司以及其他許多公司,都證明了自己擁有「股價迅速收復失地」的能力。
投資困境反轉型公司的好處在於,在所有類型的股票中,此類股票的漲跌與整個股票市場漲跌的關聯程度最小。盡管有些公司沒能做到「困境反轉」以至於讓投資者賠錢,但偶然幾次的成功依然非常激動人心,並且總體來說,投資這類公司股票的投資回報非常豐厚。
(3)隱蔽資產型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擁有價值非同一般的資產,而這種資產只被極少數人發現,大眾投資者卻沒有注意到,那麼這樣的公司就叫隱蔽資產型公司。彼得·林奇以佩恩中央鐵路公司為例,認為這家公司「什麼類型的隱蔽資產都有」:抵扣所得稅的巨額虧損、現金、弗羅里達州大量的土地、其他地方的土地、西弗吉尼亞的煤礦、曼哈頓的航空權等等,非常值得購買。而實際上,這只股票後來漲了8倍。
當然,投資隱蔽資產型公司的前提,同樣是要對擁有隱蔽資產的公司有著真實的了解,一旦清楚了解了公司隱蔽資產的真正價值,所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
彼得·林奇說過:「只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為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面的成績能像華爾街的專家一樣出色。」這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無異於極大的鼓勵。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快速增長型、困境反轉型和隱蔽資產型三類公司固然收益不菲,可是它們的風險往往也相對較大,所以在做決策之前,一定要把功課做到位。
4
比起獨到的投資理念和選股策略,彼得·林奇更令人稱道的地方在於超出常人的勤奮。
縱觀彼得·林奇的投資歷程,你一定會發現,他做投資從來不靠市場預測,也不迷信技術分析,既不做期貨期權交易,也不做空頭買賣,更不會總是像股評家那樣對股票市場高談闊論。他的成功,幾乎都是來自於實打實的調查研究,以及嚴謹周密的分析判斷。
執掌麥哲倫基金期間,彼得·林奇以近乎瘋狂的熱情,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2小時。為了尋找投資機會,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每年要出行16萬公里的路程進行實地考察,甚至陪家人出國 旅遊 也去那些有上市公司的城市,常常是到了地方,妻子去逛景點,他去公司調研;此外,他每年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管理層進行交談,即便是沒在閱讀或者訪談,他也會花幾個小時不停地打電話……
可以說,整個投資界幾乎沒有人比他工作更努力,也沒有人比他的涉獵范圍更廣,而這也再度印證了他一貫的投資理念—— 必須要對准備投資的公司有周全的理解。
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普通投資者呢?
然而放眼當下,絕大多數人在選股時根本不會對股票背後的公司進行如此細致詳盡的分析,他們很可能只是看到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在買股票,聽到了網上不少「股神」或是「KOL」的召喚,感受到了整個股市行情的火熱,就不由自主地成為了跟風者,看別人買什麼就跟著買什麼,即便是花了時間去選股,所投入的精力也往往「不如購買一台微波爐的時間多」。如此一來,結果很可能就是賺少虧多,或者乾脆就像賭徒一般在股市裡碰運氣。
此時再來看彼得·林奇為了發掘一家好的公司而做出的種種努力,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感悟,而以下兩則軼事,同樣能夠說明問題:
「多辛苦一點,你將會得到豐厚的報償。」或許,這才是彼得·林奇與其他投資大師們如此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昨天在回復《彼得·林奇是怎樣選股票的?( https://wukong.toutiao.com/answer/7016335548894019876/ )》的最後提到,光從數據上看的話,彼得·林奇確實很喜歡分散投資,而且股票換手率很快,是當時美國市場平均換手率的3倍。但是,如果你把數據仔細進行細致的拆解,就會發現他的分散策略可不是那種平均主義的分散。他主持的基金金額非常大,所以他把自己的所有資金分成兩個池子,90%和10% —— 90%的資金是放在最多幾十個重倉股上面,這一部分資金,他並沒有經常換手,持倉是非常非常穩定的。另外10%的資金,放在幾百隻他在調研中發覺的「可能的潛力股」上。那麼這個10%的資金池,其實相當於一個「人才庫」,便於他進行長期的觀察。過了幾個月、幾個季度,如果這裡面有一些股票不符合他的要求,就換一批新血進來,然後再經過一長段的檢驗,如果某些股票穩定了,就可能會進入重倉股。
就再借用香帥在得到上《投資大師頂級智慧五:彼得·林奇——像正常人一樣投資》中的部分內容,再接著談。
所以你看,這樣的分散投資,其實相當於一種皇帝選秀似的分散——小池子是大面積「選秀」,真正到穩定的「嬪妃」級別,得經過重重考驗。所以這種有限的分散就既保證了他的投資的穩定性,又保證了他的投資風險可以進行有效的對沖。
三、逆向選股
彼得·林奇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選股策略,叫做逆向選股。彼得·林奇不喜歡那些太熱的行業,比如在當時的 科技 、醫療行業,原因是他覺得這些行業都有估值過高的風險,而且因為一個行業在上行的時候,想進入的競爭者會特別地多。競爭者一多,一個企業就很難賺錢。所以,他反而會偏好一些低迷行業的領頭羊。因為在低迷行業中,弱者更容易被淘汰出局,倖存者的市場份額會隨之擴大,反而賺錢。
比如說白色家電企業,在八、九十年代的美國,絕對是一個下行的行業,而當時的計算機是一個上行行業。他卻不選這種計算機股,反其道行之,選擇了幾個優秀的白色家電行業的企業進行重倉,然後在中短期的時候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率。
香帥認為這一點,對我們中國的投資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中國的市場大,收入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一個產業在這里是下行的,在另外一個區域未必是下行的。也就是說,產業和行業轉移的空間很大,所以看似下行的行業,未必不是賺錢的行業。
四、彼得·林奇對投資的看法
你會發現,彼得·林奇的這三個原則,即蠟筆原則、有限分散原則和逆向選股原則,都是非常實用,非常有啟發性的,都是普通投資者可以拿來用的原則。
這也就回到了彼得·林奇對投資的根本看法——投資是一門藝術加科學再乘經驗的學科。
藝術的意思就是不能死板地靜態分析,當時有很多人對量化分析太過迷戀,總是想回去搞一個模型,就陷入了靜態分析的框架裡面。但是,沒有這種科學精神也不行,搞投資也不是什麼天馬行空的印象派做法,以為投資真的可以像大猩猩選股一樣,其實很多時候基本面的分析讀是必不可少的。投資是一個非常實踐性的行業,不是說你坐在這兒看兩本書,然後背下兩條原則,你就真的成為投資大師了。所謂的大師,都是不斷地淬煉自己而形成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投資是藝術加科學再乘經驗的一門學科。
這句話對我們普通投資者也是非常適用的,我們要學習金融知識,但是不要靜態、固化地去理解知識,而且一定要自己動手,不斷地實踐,這樣才可能在投資上取得真正好的成績。
總結,彼得·林奇的投資經驗分為三條原則: 1.蠟筆理論。要投資那些直觀的,我們可以理解的企業。 2.有限分散。不能無目的地平均主義分散,而是把重頭的資金集中在那些你真正有把握的投資上。選擇一些可能的潛力股,經過長期的觀察和考驗,看它們是否能夠成為真正的重倉標的。 3.逆向選股。有的時候不一定要去追高,反而在低迷的行業裡面選取龍頭股,可能是賺錢的機會。
2.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修訂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頁碼:300 pages
·ISBN:7111200500
·條碼:9787111200505
·版次:2007年1月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
內容簡介
★最受普通投資者歡迎與推崇的投資經典之一
★自出版後的10年間,銷量超過百萬冊,暢銷全球
★系統講述了一套簡單易學的股票投資策略
[林奇是誰]
彼得·林奇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其共同之處在於把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把投資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在他掌管麥哲倫基金期間所創下的投資報酬率在股市的歷史里,幾乎無人能出其右。該基金也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普通人也能成為投資專家]
彼得·林奇一直以他的選股能力而著稱,他有一句名言:只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為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面的成績能像華爾街的專家一樣出色。
林奇說,對於外行人來說投資機會隨處可見。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商業的發展趨勢,留心一下周圍的世界,從購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專業分析人員更早地發現那些潛在的會大獲成功的公司。
[本書特點]
▲鼓勵普通投資者建立戰勝專業投資者的信心,普通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即使沒有富裕的金錢、良好的專業教育,也一樣可以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甚至超過華爾街的專家。
▲普通投資者更有機會在生活中早於專業投資者發現上漲10倍的大牛股。
▲系統講述了一套簡單易學的股票投資策略,利用自身優勢,在工作場所或消費時就能發現優秀的公司。
▲將股票分為6大類型逐一分析,總結出10倍股的13個特點,提醒避開6種危險股。
▲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應持有的合理股票數量,買入、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
▲如何從證券公司、公司年報等渠道獲得信息。
▲如何利用市盈率、每股賬面價值等進行投資分析,在財務報表中找到真正值得參考的數據,在看似沒有機會的股票中找到「黑馬」。
▲分析常見的投資心理誤區,幫助投資者避開投資陷阱
▲沒有深奧的理論,讓一竅不通的投資者也能心領神會
--------------------------------------------------------------------------------
作者簡介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
--------------------------------------------------------------------------------
媒體推薦
彼得·林奇和他的成功投資/權成光,《首席市場官》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麥哲倫基金的前基金經理,在他的管理下,麥哲倫基金從1800萬美元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基金成長為12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時間里基金收益高達29%年復利。
專家和大師的區別是,大師總是能夠把復雜的事情用簡單易懂的通俗語言來解釋清楚。對於股票投資這種入門門檻比較低的行業來說,國內的、國外的、技術的、基本的,各類專家可謂數不勝數,不過真正說到大師,那或許用十個手指頭就可以數得過來。無論我們如何地壓縮這個名單,相信彼得·林奇的名字是不會被遺漏的。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麥哲倫基金的前基金經理,在他的管理下,麥哲倫基金從1800萬美元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基金成長為12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時間里基金收益高達29%年復利。彼得·林奇還是個高產的作家,寫了3本關於股票投資的書,介紹了其投資理念和方法的前兩本都是長盛不衰的投資類暢銷書。尤其是第一本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幾乎囊括了彼得·林奇的全部投資智慧。
雖然該書的第一版於1989年出版,比中國股市的歷史還要長,但是書中的內容到現在也絲毫沒有落伍之處。相反,隨著近幾年國內的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修訂後再版的該書,來自美國成熟市場的投資理念越發具有指導性。
彼得·林奇的投資理念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好公司的股票遲早會有良好的表現。因而林奇崇尚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調查,當然,林奇並不認為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調查需要怎樣高深的知識和方法,這並不是基金經理們的特權,相反他認為每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只要用自己3%的腦力就能在選擇股票的時候,和那些處在平均水平之上的華爾街專業人員選得一樣好。
對於找尋值得投資的股票,彼得·林奇往往是從生活中和身邊的事情開始,其主要思路就是產品——
上市公司——股票這個順序。從生活中發現的暢銷產品挖掘出能夠上漲幾倍的潛力股票正是彼得·林奇的強項,也是其草根企業調查文化的典型模式。當然,這和美國的上市公司達到上萬家,幾乎每一種產品後面都有上市公司的背景有關。雖然國內還沒有達到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每一種產品都有上市公司背景這種程度,但是類似的線索還是不少的。去年年末,我的一位從事電梯電纜生意的朋友出差到北京,在聊天過程中向我訴苦,因為銅價大幅上漲,導致公司的成本大幅提高,利潤下降,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之後我查看了倫敦銅期貨走勢,發現已經連續上漲很長時間了,於是買入了國內生產銅的雲南銅業和江西銅業,之後國內有色金屬股票大幅上漲,我雖然沒能一直持有到現在,但是幾個月內收益也超過了50%。
關於如何尋找賺錢的股票,彼得·林奇還有很多獨特的方法,比如他將上市公司分成六種不同的類型:穩定緩慢增長型,大笨象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資產富餘型,以及轉型困境型。這六種不同類型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投資方法,而且林奇對不同類型公司股票的預期收益也不同。這是一種相當簡單的分類和框架模型,這種模型的好處就是會減少投資者對不同類型股票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比如,如果你持有的是緩慢增長型的股票,那麼就不應該指望它會有多麼了不起的表現,相反,如果你持有的是快速增長型,那麼就不應該輕易地將其賣出。
還有就是每一個投資者都無法迴避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林奇對此作了一個簡單的財務講座,並對投資者應該關心的每一種著名數字作了詳細地案例分析,這樣投資者就不會再對厚厚的上市公司報表無從入手了。
「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父」。這是國內非常流行的一句股諺,這說明了如何賣出股票的重要性,對此林奇根據股票的六種不同類型,詳細列舉了何時應該賣出,何時應該持有的詳細依據。當然,跟如何選股一樣,我們不能照本宣科,對於這些方法要分析林奇得出結論的依據,並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
對我個人觸動很深的部分是彼得·林奇對組合投資的宣揚。隨著巴菲特集中投資理念的盛行,很多投資者已經對分散風險和組合投資嗤之以鼻,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對於一個普通投資者來說,組合投資是非常必要的。組合投資可以有效地控制股票投資中經常會出現的沖動和冒險情緒,從而引導投資者走向長期成功的道路。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李小潔
如果股價已經下跌了這么多,它不可能再跌了。
你總能知道什麼時候股市到了底部。
如果股價已經如此之高了,怎麼可能再進一步上升呢?
每股只有3美元,我能失去什麼?
最終股價會回來的。
黎明前的時候總是最黑暗。
當股價反彈到了10美元時,就將其賣出。
我有什麼可擔心的,保守的股票不會波動太大。
可能要花長一點時間,有些事情才可能發生。
看看我已經賠了這么多錢,我不再買股票了!
我已經錯過一隻好股,我一定要抓住下一隻。
股市上漲,所以我一定是對的;股市下跌,所以我一定是錯的。
推薦理由:本書是投資者必備的國際暢銷書。自出版後的10年間,銷量超過百萬冊,暢銷全球。作者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資的諸多技巧。作者向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易學的投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業余投資者來說尤為有益。
本書作者首先告訴投資者的就是這樣一條投資規則:不要相信投資專家的建議!作者認為投資者只要對股票認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績不會比專家差。作者認為業余投資者有很多先天的優勢,如果他們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在投資時就會比專家做得還出色,他鼓勵普通投資者建立戰勝專業投資者的信心,普通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即使沒有富裕的金錢、良好的專業教育,也一樣可以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甚至超過華爾街的專家。普通投資者更有機會在生活中早於專業投資者發現上漲10倍的大牛股。
本書系統講述了一套簡單易學的股票投資策略,利用自身優勢,在工作場所或消費時就能發現優秀的公司。將股票分為6大類型逐一分析,總結出10倍股的13個特點,提醒避開6種危險股。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應持有的合理股票數量,買入、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如何從證券公司、公司年報等渠道獲得信息;如何利用市盈率、每股賬面價值等進行投資分析,在財務報表中找到真正值得參考的數據,在看似沒有機會的股票中找到「黑馬」。分析常見的投資心理誤區,幫助投資者避開投資陷阱。
沒有深奧的理論,讓一竅不通的投資者也能心領神會。
--------------------------------------------------------------------------------
編輯推薦
本書是投資者必備的國際暢銷書。作者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資的諸多技巧。作者向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易學的投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業余投資者來說尤為有益。本書作者首先告訴投資者的就是這樣一條投資規則:不要相信投資專家的建議!作者認為投資者只要對股票認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績不會比專家差。作者認為業余投資者有很多先天的優勢,如果他們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在投資時就會比專家做得還出色。
--------------------------------------------------------------------------------
目錄
譯者序
千禧版簡介
前言
愛爾蘭之行的啟示
導論
業余投資者的優勢
……
--------------------------------------------------------------------------------
文摘
譯者序
本書作者之一的彼得·林奇曾是富達公司麥哲倫基金的資產管理經理,在他的領導下從1977~1990年該基金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書中作者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資的諸多技巧。作者向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易學的投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業余投資者來說尤為有益。
本書作者首先告訴投資者的就是這樣一條投資規則:不要相信投資專家的建議!作者認為投資者只要對股票認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績不會比專家差。作者認為業余投資者有很多先天的優勢,如果他們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在投資時就會比專家做得還出色。
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我們被書中精彩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書中對金融投資的論述清晰明了,簡單易懂。對我們而言,在書中所學到的不僅僅是股票投資的方法與技巧,還有作者有關投資的思想以及為人的態度。
書中所表現出來的作者的睿智與學識不止一次地令我們折服。我們也相信讀者通過閱讀此書不僅能開闊眼界,掌握投資的方法,還可以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3. 巴菲特股票投資策略的作者信息
劉建立,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碩士,上海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學博士,現任職於南方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負責及參與過許多項目,在公司競爭優勢分析、價值評估、資本運作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經驗。 序
導論 巴菲特講授的股票投資策略
第1章 選股原則:超級明星企業
1.1 尋找長期穩定產業
1.2 尋找競爭優勢
1.3 尋找持續競爭優勢
第2章 估值原則:現金為王
2.1 正確的估值模型
2.2 現金流量與貼現率
2.3 保守但准確的現金流量預測
第3章 市場原則:理性投資
3.1 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是稱重機
3.2無效市場理論挑戰有效市場理論
3.3 認識自己的愚蠢才能利用市場的愚蠢
第4章 買價原則:安全邊際
4.1 安全邊際是投資安全的保證
4.2 安全邊際是投資盈利的保證
4.3 股價下跌是投資的好機會
第5章 組合原則:集中投資
5.1 集中投資的目標企業
5.2 集中投資的股票數目
5.3 集中投資的決策分析
第6章 持股原則:長期持有
6.1 長期持有與短期持有的稅後復利利益比較
6.2 長期持有與短期持有的交易成本比較
6.3 長期持有的投資決策分析
第7章 四大經典案例
7.1 可口可樂:盈利88億美元,增值6.8倍
7.2 GEICO:盈利23億美元,增值50倍
7.3吉列公司:盈利29億美元,增值近5倍
7.4華盛頓郵報:盈利12億美元,增值128倍
致謝
4. 中國實力派股市投資專家有哪些
這個要找實力派的專家,有實戰能力,而不是找只會講理論的,要實戰派的才行,可以百 度一下弘度財經分析師
5. 在哪裡能找到股票專家趙金偉
趙金偉:我的技術,只為讓股民的買賣不再迷茫
「英雄」這個詞語,一直以來在很多人心目中就自帶光芒,令人嚮往。什麼是「英雄」?漫威電影中帶有超常能力,無懼生死拯救世界的是英雄,而在平凡日子裡,那些發揮著人生最大價值指標,風雲變幻下傳道解惑的人亦是另外一種英雄。
常言道:英雄生於四野,好漢長在八方。在我們身邊,其實就隱藏著英雄好漢,他帶著梁山英雄的豪情與技能,縱橫股市十餘載,只為傳道授業解惑,實現股民財富價值最大化。
為了心中的英雄夢,放棄了舒適的工作
趙金偉,現擔任盈亞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投資顧問,中國股市知名的量價疊加策略專家,廣東地區十佳投顧,《證券時報》、《投資快報》、廣州經濟頻道《股往金來》、廣東廣播電台、香港有線電視台專業財經嘉賓。
跟很多男兒一樣,他也有著自己的英雄情結,追求自己價值指標最大化,從而使人生「不虛此行」。對於他來說,不同時代,價值指標不同,戰爭年代價值指標是功勛,和平年代價值指標是財富。
但,如何才能接近財富,實現價值指標最大化呢?
證券市場每天千億萬億的成交量,股價上下翻飛的熱鬧場面讓趙金偉覺得那就是自己與財富的梯子。2009年,他果斷辭職了,那是一份非常舒適的工作,或許一步一步往上走,就是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的康莊大道,但是他卻橫下了心,走人!
初入股市,陰晴難料
初入股市的趙金偉就嘗到了甜頭,彼時的中國股市呈現了一股強勁的勢頭,上證指數從1700點不斷攀升,一路突破了3400點的重要關口。國家積極的宏觀政策、股民的信心增加和羊群效應似乎正在一步一步促進牛市的形成。趙金偉當初「博一博,單車變摩托」的決定似乎一切都將水到渠成……然而,生活,總是在滿懷期待的時候狠狠地給你一記響亮的耳光,反轉來的太快了,在有幸見證了8月份的3478高點之後,趙金偉整整經歷了近五年的熊市。
在熊市中量身打造一架屬於自己的梯子
巴菲特曾經說過:「Only when the tide goes out do you discover who's been swimming naked(只有當潮水褪去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直到今天,趙金偉都深深地記著這句話,因為,在初入行的那一年,他就看遍了跌下神壇的神、裸泳的投資者以及行業的真實狀況……
人們常說,「百年一遇 」的熊市對於投資者來說,其重要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漲或跌的意義,因為熊市將教會投資者如何正確地運用投資的原則、策略以及心態,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投資體系。也正是在這段時間里,趙金偉在感受股市危機的緊張感中對自己的金融知識瘋狂補了一次課,開始建立一架屬於自己的梯子,一架通往正確投資的梯子。如果用八個字形容這架梯子,那就是——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一門技術一門學問,弄得很深奧是因為沒有看穿實質,搞的很復雜是因為沒有抓住程序的關鍵。對於趙金偉來說,投資其實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首先要讀懂市場,路要看清楚,方向要看明白。比如去北京那麼一定要往北邊走,如果往南走你一定去不了北京,那麼做市場也是,你一定要分辨出市場是漲市、跌市、還是震盪市,從而才能確立自己是長線、短線操作方式。
當你讀懂了市場,下一步就是實踐。只有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才能產生改變你投資人生的力量。趙金偉獨創的投資體系,一方面有著先進的投資理念,一方面又有著簡單卻精湛直接的技術,通過大量的操練對指標、技術形態逐漸形成的Wingo投資系統包含資金市值擬合法判市、倍量法捕捉底部、560穩贏戰法、多元標靶選股系統、大市溫度計。對市場走勢的判斷簡單、直觀、量化,當參數達到怎麼樣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進場交易,什麼情況下需要離場休息,一目瞭然。
比如2017年經過實戰經驗後研發出的大市溫度計,基本起點就是:股市是少數人賺錢的游戲,那麼有沒有辦法來監測大部分人是多頭還是空頭呢? 主力可以在一隻股上面說謊,但是它絕對沒法在所有股票上都說謊。大市溫度計就是准確判斷和測量市場多空勢力的直接投資工具,由於它遵循著市場的客觀規律,對於市場的每個波段都有非常好的連續性觀測,所以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准確率,使得全年行情85%的拐點都在最好時刻成功捕捉。
「我的技術,只為讓股民的買賣不再迷茫」,這是趙金偉獨創投資工具的重要前提。正是因為一直秉承著「容易說透,並且簡單易行」的投資思路,趙金偉的投資方法和工具在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場中,得到了更多投資者的認可。如果要選擇人生中最犀利的一次戰績,趙金偉選擇了「江南嘉捷」,因為他像極了他的股市生涯——滿懷信心、度日如年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幫助客戶創造了497.2%的收益率。
使命感讓我選擇成為投顧專家
談及投顧專家的身份,趙金偉坦言,原本的他是不想成為投顧專家的,但是隨著越來越多次的宣講,當財經嘉賓、客座教授,他有了很多忠實的粉絲,即使在熊市環境下,他們都會定時聽他的宣講,跟著他學習。或許這激發了他一開始入行的那股英雄主義,迸發了一種使命感,也漸漸地轉型成為了一名投顧專家。
索羅斯曾經說過:「股市無常,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投資一定賺錢」。趙金偉也坦言「股市是收益與風險並行的,投資者的剛需,應該是如何避險」。在趙金偉看來,很多投資者申購新股的時候基本不會去看上市公司幾百頁的招股說明書。大媽拿錢去菜市場買白菜都會看看外形好不好,而投資者揣著一兜錢卻懶得去看任何消息面和基本面,這是極度不負責的投資行為!但是,股市也是需要具備極強的專業能力的,比如財務分析能力、技術分析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等等,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很難去透徹地摸透資本力量下的市場博弈,所以他希望能夠幫助普通人去理解投資,搭建完整的金融思維,學習更好的去平衡風險和收益。趙金偉說他做投顧專家的追求很簡單——「事做到問心無愧、不求人人包贊」,只要傳播的工具方法及投資理念,能對投資者有所幫助,讓投資者有所成長就可以了。
這或許是英雄主義驅使下的情懷,亦或許是對自己學識經驗的自信,反正趙金偉在投顧專家這條路是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最後,如果要說趙金偉獨創的投資體繫到底有多受歡迎,我們可以看以下幾組數據:
48667名:由趙金偉主力打造的量價系列投顧產品獲得48,667名客戶購買和認可;
一百萬:加盟盈亞證券咨詢第一檔視頻節目《量價為王》,作為僅在內部上線的視頻,依靠用戶自來水式轉發,短時間突破百萬播放量,深受股民喜愛。
100期:第二檔視頻節目《股市經緯》截止目前已突破一百期,播放量再次突破一百萬,人氣再次獲得市場認證。
結語:
只有把投資基本功練扎實後,能力才可能有質的飛躍。如果沒有枯燥的磨練做基礎,創造力也不會釀造傑作。知與行的距離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但當知行合一,那麼就會發現成功的投資其實是,既簡單又快樂。趙金偉希望自己能夠做那樣一個匠人,能夠幫助更多人量身打造一架屬於自己的梯子,架起適合自己的知與行之路。
6. 中國股市投資專家有哪些
第一名 林園,1963年出生,陝西漢中人,1989年以8000元進入股市,2006年10月底,林園持有股票市值達到20億元。最新數據顯示,管理資金規模260億,愛吹牛說大話的林園,自稱是最牛逼的股神,經典語錄,你來了我這里就是先讓你虧,不虧點你就不知道什麼是市場,聽說還悟出驚人,看不起窮人。
第二名 葛衛東,江湖人稱,葛老大,2000年做期貨,接近爆倉,一度想輕生,但是經過大量閱讀後,卷土重來,涅槃重生,2004年迅速崛起!最新數據顯示,葛衛東的身價超過150億元,榮登胡潤富豪榜第291位。
第三名 弘度稿賣,人稱「定海神」,二級市場趨勢預判准確度相當的高,故而散戶稱其為「定海神針」,足見散戶對於其能力的肯定,號稱管理70億資金。
第四名 花榮是滬深股市第一代職業操盤手,也是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鍵碰逗人稱「不死鳥」。花榮炒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底,當時開戶最少需要資金1萬元,他湊了3000元和別人合夥開戶,從郵市轉戰股市。1993年花榮已經在證券公司工作,成為證吵虛券市場上第一批紅馬甲。
第五名 徐翔被譽為「寧波極限敢死隊」首席舵手,也是中國唯一的股神。前幾名跟徐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只有徐翔才能稱做股神。只可惜2015年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和內幕交易而被捕,2021年刑滿釋放重獲自由,從此銷聲匿跡。
7. 巴菲特股票投資策略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巴菲特帶來的一些投資理財建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到更多投資理財的漏洞,讓自己的理財更加順暢。
1973年,巴菲特以不到企業價值四分之一的價格買入了《華盛頓郵報》的股票。計算價格/價值比不需要非凡的洞察力。大部分證券分析師,媒體經紀人,媒體管理員應該是一樣的。可以估算《華盛頓郵報》的內在價值在4-5億美元之間。而且大家在市場上可以看到,它當時在股市上的市值只有1億美元,價格明顯低於其價值。巴菲特的優勢在於,他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了成功投資的關鍵是在一家公司的市場價格遠低於其價值時買入該公司。
這就是著名的「安全邊際原理」。該理舉褲論認為,在一項投資中,如果支付的價格不能明顯低於提供的價值,那麼就不應該進行投資。
所有真正的投資都必須建立在對價格和價值關系的評估之上。那些不比較價格和價值的策略,根本不是投資,而是投機。投機只是希望股價上漲,而不是建立在「付出的價格低於得到的價值」的想法上。
圓圈原則也是格雷厄姆和巴菲特智慧投資思維的三大支柱之一。原則是投資者只需要關注自己能了解的公司和你了解的公司。
其實這是在告訴我們:不懂的東西不要碰,先學再碰。沒有人生來就是專家。今天的專家和昨天的你一樣平凡。
巴菲特曾說,「低迷的股市對我們來說是好事。
一方面,它使我們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收購整個公司;
其次,低迷的市場使我們的保險公司更容易以有吸引力的價格購買一些優秀公司的股票,包括我們已經持有一些股份的公司;
再次,一些優秀的公司,比如可口可樂,會繼續回購自己的股票,所以他們和我們可以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入股票。"
巴菲特注意到了他的導師費希爾的建議,即一家公司應該提供像餐館一樣的菜單,以吸引具有某種口味的顧客。伯克希爾提供的長期「菜單」強調日交易活動的成本會損害長期投資結果。
巴菲特曾說,「我們非常願意持有任何股票,持有期是永遠的,只要公司的資產回報前景令人滿意,管理層有能力、誠實,市場沒有被高估。」
回憶1988年伯克希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時,巴菲特對公司指定的交易經紀人吉米麥奎爾(Jimmy McGuire)說,「如果你買了股票之後還要等兩年才能賣出,我想你會取得巨大的成正升簡功。」
第五,對於普通投資者,巴菲特曾建議:「很簡單。投資指數基金。這是一條陽光大道,允許你投資偉大的美國公司。你不必像購買公募基金那樣向基金經理支付高額管理費。你一直持有這些偉大公司的股票,長期來看,你會贏。」
是真的。從1950年到2000年,標准普爾500指數。標普指數只有12年虧損,其餘38年均盈利。以先鋒基金為例。它發行於1928年。盡管形勢跌宕起伏,但75年來其年均收益一直保持在12%左右。
選取1970年到1980年最賺錢的200家公司,做個表,看看從那以後有多少家公司能夠保持15%的每股收益增長率。你會發現很少有公司能達到這個標准。
綜上所述,要遵循「安全邊際效用理論」和能力圈的原則,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買入,堅持長期投資理財,買入費率較低的指數基金。
相關問答:
相關問答:巴菲特是用一種什麼樣的理念進行理財投資的?
巴菲特股東大會向私募股權基金開炮
長期以來一直抨擊對沖基金行業收取高額費用的沃倫?巴菲特 ,加大了對私募股權公司的批評力度,因為這些公司近年來籌集了創紀錄的原始資金。
在周六的伯克希爾股東年會上,巴菲特說:"我們已經看到許多來自私募股權基金的失敗教訓,它們的回報率實際上並沒有按笑高照我認為誠實的方式計算。"
他還表示如果他管理的是一家養老基金,會非常謹慎地對待提供給自己的資金。
巴菲特一貫抨擊資產管理公司收取高昂的管理費,並收取表現費,而這些收益有時並不優於整個市場。 私募股權公司尋找杠桿收購公司的存在,也使巴菲特近年來更難為伯克希爾尋找大型收購。
他還表示自己的公司永遠不會接觸私募基金。
內部回報率是衡量大多數基金業績的指標
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副董事長查爾斯 · 芒格批評了一些私募股權公司的表現。巴菲特表示,公司收取管理費時,將把存放在短期國庫券中等待動用的資金包括在內,但在計算所謂的內部回報率時,又故意不包括在內。
企查查:巴菲特在香港的公司
巴菲特表示:"如果你長期持有美國國債,它們的回報看上去會更好。但實際上沒有看上去那麼好。"
芒格將這種做法描述為"撒一點謊來賺錢"。他補充稱,許多養老基金選擇私募基金,是因為它們不必像經濟低迷時期那樣大幅降低資產價值。他表示,這是"一個愚蠢的購買理由"。
巴菲特此前曾批評過私募股權基金背負債務的做法,他在2014年致股東的信中表示,當人們希望出售自己的業務時,伯克希爾會提供另一個更為永久的買家。他上周六承認,杠桿投資在良好環境下的表現將優於其它投資,但他以1998年對沖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產為例,說明了這種下行趨勢。
盡管一些人認為,伯克希爾通過利用保險業務的現金流進行收購,已經植入了杠桿作用,但巴菲特表示,他不會在追逐交易中增加債務。
"保護債券持有人的契約確實惡化了,"巴菲特表示,"我不會對所謂的另類投資感到興奮。"
旗下基金萬億規模狂常做空,酷愛股票回購操作
坐擁超過1140億美元現金儲備的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基金會,在第一季度購買了更多的自己的股票。
這家總部位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企業集團回購了價值17億美元的股票,該公司股價在第一季度出現下跌。這比伯克希爾公司去年放鬆回購政策後花費的13億美元還要多。伯克希爾公司歷來傾向於將現金用於股票收購。
巴菲特一直在為更多股票回購的可能性做准備,在他6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基本上都避免回購股票。隨著伯克希爾成長為一個市值7390億美元的龐然大物,這位億萬富翁投資者發現很難找到能夠推動公司發展的有吸引力的交易。
巴菲特越老越謹慎
巴菲特在公司年會上說,按照目前的股價,"我們覺得可以買下它,但我們不會偏執於買下它。"如果巴菲特認為股票的售價比實際價值低25%或30%,他就會花費大量資金買入。
由於美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伯克希爾龐大的製造和服務公司網路產生了更多的利潤,即使有了回購,現金回報和美國國債在第一季度也攀升了2%,達到1142億美元。
盡管過多的現金是一個問題,但它也影響了巴菲特超越大盤的努力。過去10年,伯克希爾股票的總回報率落後於標准普爾500指數。
不斷增長的現金儲備可能會在股東大會上引發對巴菲特交易前景的質疑。這場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舉行的年度盛會上,這位億萬富翁花了數小時回答投資者提出的各種問題,從公司戰略、接班問題到政治和人生課。
巴菲特在會議上回答第一個問題時說,公司現金儲備的規模不會改變他的股票回購方式。
巴菲特表示:「當我們認為該公司的內在價值低於保守估計時,我們就會買入。現在內在價值不是一個具體的點,它可能是我腦海中的一個范圍,可能有10%的區間。"
巴菲特本周表明,他仍然可以找到獨特的機會。
在美國銀行的幫助下,伯克希爾同意向西方石油公司投資100億美元。這筆交易取決於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能否贏得收購阿納達科石油公司的戰斗,它將為伯克希爾提供優先股和認股權證。
除了自己的股票,伯克希爾在第一季度是股票凈賣家,銷售和贖回總額為20.6億美元,而購買總額為15.3億美元。
該公司在蘋果公司的股份價值攀升至485億美元,這家科技巨頭的股價在第一季度上漲了20%。
蘋果公司是巴菲特投資的為數不多的科技公司
該季度營業利潤增長5% ,達到55.6億美元,得益於其鐵路、能源、製造業和零售業務的收益。受到嚴冬天氣和洪水的嚴重影響,鐵路公司的收入仍然增長了9.4% ,部分原因是車的價格上漲。
盡管伯克希爾的保險業務報告了更好的投資業績,但承保收入下滑了4.4% 。 這是由於再保險業務的凈虧損所造成的,這些虧損是由於預計負債的增加和伯克希爾集團的暴跌所造成的。
後巴菲特時代,無人接班?
伯克希爾的年度股東大會經常會提出一些問題,關於接替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的人選問題所面臨的挑戰。
今年,投資者看到了潛在的候選人。
當被問及有關繼承人的問題時,巴菲特指出,副手格雷格?阿貝爾和阿吉特?賈恩在場,可以回答問題。兩人最終回答了許多關於能源投資和保險的問題。
88歲的巴菲特和95歲的副董事長查理 · 芒格在超過5個小時的提問和回答中仍然占據了絕大多數的發言時間,而且兩人都沒有表現出想要退出他們在這個龐大的企業集團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意思。
但這些副手的露面讓股東們對去年直接監管公司主要運營部門的兩位高管有了一些了解。
巴菲特告訴股東:「事實上,查理和我都害怕自己看起來很糟糕,那些傢伙比我們強。他們對企業更加了解,迄今為止他們的工作更加努力,在這次會議上,你絕對可以向他們提出問題。」
巴菲特和芒格經常回答他們在投資和管理公司方面的核心哲學,而阿貝爾和賈恩則提供了一些更實際的細節。56歲的阿貝爾列出了公司清潔能源計劃的時間表,以及公司在愛荷華州的競爭力,而67歲的賈恩則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伯克希爾與其主要競爭對手進步公司在利潤指標上的比較。
阿貝爾掌管著伯克希爾所有的非保險業務,由於他年紀較輕,職權范圍更廣,人們認為他更有可能成為 CEO 的繼任者。 巴菲特曾多次表示,賈恩為股東賺到的錢可能比他自己還多。
巴菲特周六表示,投資副手特德?韋斯切勒和托德?庫姆斯不會回答提問,因為他不希望這兩人泄露任何秘密。有意思的是,一位股東向這兩人提出了一個問題,巴菲特反而回答了。
智客君認為巴菲特能夠干到100歲,你們怎麼看?
8. 中國股市投資專家哪些知名度高
楊百萬:
原名楊懷定,人稱「中國第一股民」。在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隨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風雲人物,當時與其同時代的那批大戶們現在只剩下楊百萬一人還活躍於證券市場。
徐小明:主要吸引股民的地方就在於他提供的盤中同步分析精闢、准確。而截至2013年4月,徐小明的博客點擊量高達21億次以上,目前在新浪博客中高居第一,遠遠超過韓寒和徐靜蕾的博客。他在博客中記錄的盤中同步分析提示以及每天的操作策略,對熱衷於股票的趨勢炒作的股民有借鑒意義;尤其是大盤見頂暴跌後的反彈,徐小明對反彈阻力位的預測和反彈見頂出逃時機的把握有著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