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會計准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㈠ 會計准則若干問題研究論文
目 錄
一 、新會計准則的頒布時間,背景和意義 1
(一)新會計准則的頒布時間 1
(二)新准則出台的歷史背景 1
(三)新會計准則的頒布意義 2
二、新准則的主要內容 2
(一)第一個層次,它是起統馭作用的基本准則 2
(二)第二個層次,主要是38項具體准則 2
1、一般業務准則 2
2、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准則 3
3、報告准則 3
(三)第三個層次,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 3
三、新舊會計准則的變化 3
(一)基本准則有所變更 3
(二)存貨管理辦法發生變革 4
(三)計量基礎有了較大的變革 4
(四)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有重大改變 4
四、針對新舊會計准則比較的思索 5
(一)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大量引用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 5
(二)新准則有些定義雖然明確,需要會計人員好好理解和學習 5
(三) 新會計准則更加強化了會計的功能 5
(四)企業要採取積極措施, 從容面對新准則帶來的挑戰 5
新舊會計准則的比較
緒論:2006年2月,國家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計准則,新會計准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體系,並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提供了有益借鑒,實現了我國企業准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由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三個部分構成。和舊的會計准則相比,新准則從基本會計准則到具體會計准則都作了較大的改動。
一 、新會計准則的頒布時間,背景和意義
(一)新會計准則的頒布時間
我國於2006年2月正式頒布了新會計准則,新的會計准則從2007年1月1日起適用於上市公司。這是中國會計界的里程碑,它將推動中國向更現代的經濟模式過度,並幫助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二)新准則出台的歷史背景
1、全國人大於1999年修訂了《會計法》,國務院於2000年制定並發布了《企業財務報告條例》,這些新的法律法規對於企業的會計核算、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以及會計要素的定義都作了新的規定,但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具體會計准則由於沒有同步修訂,依然有效,造成了在執行過程中事實上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之間的不一致,相互抵觸。為了與會計領域的最高法律、條例的有關規定保持一致,需要對現行准則的相關內容進行修訂。
2、近年來我國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許多新事物,給會計實務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如企業兼並重組、金融衍生產品的出現等,它需要新的會計准則來規范新出現的經濟事項。
3、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以來,頻繁出現的會計信息失真以及對股票市場的沖擊,也暴露出會計准則的不完善,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的滯後性以及主觀性導致整個會計、審計行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4、中國加入WTO以來,發達國家設置種種壁壘阻撓中國市場化地位,並且訴諸各種反傾銷訴訟使中國遭受了大量經濟損失。如2004年歐盟在評估我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時,就設置了獨立於雙邊協定和WTO規則之外的條款:即必須建立一個符合國際會計准則的、賬目清楚的會計記錄,該會計記錄應當由獨立的機構根據國際會計准則進行審計。
最後,大型國有企業海外上市,要求按照國際會計准則重新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所有這些是促動我國推動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趨同的最直接的動力。
(三)新會計准則的頒布意義
新會計准則體系的頒布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有利於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新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為宗旨,按照國際會計慣例對會計信息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嚴格和科學的規定,進一步強化了對信息供給的約束,有效地維護了投資者的知情權,有利於社會公眾作出理性決策。二是有利於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會計准則建設,始終與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三是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會計是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准則體系的發布,架起了密切中外經貿合作的會計技術橋梁,有利於進一步優化我國投資環境,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四是促使上市公司提高會計質量,更好地保護投資者作為信息不充分一方的利益。同時促使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結構,增強抗風險能力。總之,會計准則體系的頒布實施將對規范我國會計工作秩序和會計行為,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滿足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新准則的主要內容
(一)第一個層次,它是起統馭作用的基本准則
主要規范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原則、財務會計報告的總提要求等。它相當於國際會計准則體系中《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
(二)第二個層次,主要是38項具體准則
它對我國目前各個行業的企業存在的各類經濟業務,明確了會計處理的具體原則和規范。具體准則根據基本准則制定,主要分為一般業務准則、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准則和報告准則三類。
1、一般業務准則
它主要規范各類企業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職工薪酬、企業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債務重組、或有事項、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補助、借款費用、所得稅、外幣折算、企業合並、租賃等准則項目。一般業務准則的編號大部分排在新准則體系的前列。
2、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准則
它主要規范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確認和計量要求,包括生物資產、原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石油天然氣開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等准則項目。
3、報告准則
它主要規范各類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准則,包括財務報表列報、現金流量表、中期財務報告、合並財務報表、分部報告、關聯方披露等准則項目。此外,為了給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提供規范和指導,新准則體系中還包括了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相當於新舊會計標準的銜接辦法。
(三)第三個層次,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
作為整個准則體系共同的應用指南,規范新准則體系下會計科目的設置、財務處理、報表體系的構成、報表項目的內容、報表格式等。
三、新舊會計准則的變化
新會計准則體系已由財政部頒布,即將在全國實施。這是我國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中國會計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新會計准則以先進、科學的理念為指導,立足中國的實際,在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中國的國情,較好地處理了會計的國際化和中國特色的關系。頒布和實施新的會計准則體系,結束了我國會計「制度」和「准則」兩張皮的歷史,必將對我國的會計事業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的建立,實現了廣大會計工作者多年來的夢想和追求,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新准則較舊准則在修訂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基本准則有所變更
新基本准則中的會計基本原則,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謹慎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但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完善了會計一般原則。原准則第二章「一般原則」中,具體規定了13項會計一般原則。這些原則都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及時、有用、清晰明了等要求,國際上一般稱為「會計信息或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徵」。新准則將原基本准則第二章「一般原則」修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主要是因為基本准則中再規定「一般原則」較難解釋,與國際慣例也難以協調,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更能體現該章的內容實質。同時對原准則規定的12項原則進行了適當調整:將權責發生制原則作為會計基礎在總則中進行了規定。
(二)存貨管理辦法發生變革
新存貨准則下,取消了「後進先出」法,一律使用「先進先出」法記賬,這對生產周期較長的公司將產生一定影響。原先採用「後進先出」法、存貨較多、周轉率較低的公司,採用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後,其毛利率和利潤將出現不正常的波動。例如,採用「後進先出」法的家電上市公司,在顯像管價格不斷下跌過程中,一旦變革為「先進先出」法,後果將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當期利潤下降。
(三)計量基礎有了較大的變革
新基本准則不再把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把原來權責發生制原則改為了記賬基礎。由於公允價值的應用,計量成為此次准則修改中的一大亮點。此次准則體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採用公允價值,對公允價值的運用還是比較謹慎。
(四)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有重大改變
《所得稅》准則是本次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中修訂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准則沒有按照原《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那樣,將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的差異分為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而是直接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第12—所得稅》,採用暫時性差異的概念,據此計算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由此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包括了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然後根據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費用,得出稅後利潤即凈利潤[4]。自財政部1994年發布《企業所得稅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來,我國企業的所得稅會計基本是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並存。絕大多數企業採用了應付稅款法,而本准則引入了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等概念。要求企業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存在差異的,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而適用稅率發生變化的,企業應對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進行重新計量。因此本准則實際只允許企業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中的債務法。這是對所得稅會計的一個革命性變化。由於許多會計人員甚至是許多注冊會計師對納稅影響會計法缺乏實際經驗。可以想像本准則將是本次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中實行難度最大的准則之一。新會計准則體系的建立,順應中國經濟快速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需要,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核心,強化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理念,首次構建了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准則趨同、涵蓋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可獨立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並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提供了有有益借鑒,實現了我國企業會計准則建設性的跨越和歷史性的突破。
四、針對新舊會計准則比較的思索
(一)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大量引用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
一方面,可以使得資產的價值更吻合其實際的市場價值,更好地反映經濟事實,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另一方面,公允價值本身存在著不確定性,第三方很難判斷企業所採用的公允價值實質上是否真正「公允」。同時,多種計量屬性並存也使得企業計價靈活,選擇空間增大,從而必須防止可能進行盈餘管理。
(二)新准則有些定義雖然明確,需要會計人員好好理解和學習
如新無形資產准則把「研究」、「開發」定義得盡可能確切、完整,符合國際會計准則的相關界定。但對於本身並不精通科學技術的會計人員來說,要正確地區分研究階段的支出和開發階段的支出,其難度是顯而易見的。故在實踐中對同一種情況,不同的會計人員會產生不同的職業判斷。
(三)新會計准則更加強化了會計的功能
我們知道, 會計的基本功能是為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但會計的功能決不僅限於此。它要和國家其他政策相配合, 體現對特定產業的政策扶持。以新的《無形資產》准則為例, 它就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相配套, 體現了國家對科技及創新類企業的政策扶持。《規范綱要》中提到, 國家將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 增強技術創新能力, 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 加大企業研究開發投入的稅前扣除等激勵政策的力度。而開發費用的資本化無疑會提升科技及創新類企業的業績, 減輕經營者在開發階段的利潤指標壓力, 從而提高他們在研發投入上的熱情。
(四)企業要採取積極措施, 從容面對新准則帶來的挑戰
首先, 企業的財務主管有必要閱讀一下已經發布的新會計准則徵求意見稿。這樣, 可以先行了解新准則將會帶來哪些變化,企業現有的會計系統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否可以滿足這些新要求。其次, 由於新准則數量倍增, 而且所要求的會計處理方法越來越復雜, 順利實行的關鍵是擁有足夠且勝任的財務人員。財務主管須了解企業現有的財務人員具有什麼樣的專業資格, 還需要哪些培訓以迅速提升能力和補充知識,企業可能要增加一定數量的會計人員。第三, 財務報表作為企業業務表現最主要的一份「成績單」。新准則實行之後將對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業績產生什麼影響, CFO乃至財務董事都有必要了如指掌。第四, 由於企業財務核算都已在不同程度使用了電腦系統, 新的會計數據的採集、處理可能帶來的軟體和硬體的升級要求也不得不納入考慮范圍。
結論:由此我們看到,與舊會計准則相比,新會計准則內容更多,核算更復雜,信息披露更嚴格,這樣對會計人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帶動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新會計准則的實施必將帶動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較大提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也能為國家決策提供更可靠更客觀的資料,必將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積極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原創的,新鮮的,希望能幫到你
㈡ 新會計准則對金融企業的影響
一、新會計准則中與金融企業相關的重要變化
新會計准則對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金融資產轉移等業務的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了全面梳理,填補了我國會計標准在這些業務領域的空白。
(一)金融資產與負債的變化
1、金融資產與負債分類的變化:從流動性到風險性。在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中,資產和負債是根據流動性來劃分的。但隨著金融創新程度 的加快和衍生工具的發展,金融工具長短期的界限變得模糊,所以從流動性方面劃分,無法真正反映出資產和負債的本質屬性。新會計准則主要強調了資產和負債的持有目的和功能性,其劃分標准則更強調其風險性;
2、金融資產與負債計量的變化:從歷史成本到公允價值。現行會計制度規定銀行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新會計准則規定銀行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應當按其公允價值計量,並且對於不同類型的資產與負債,在後續計量中採取不同的計量方式。交易性資產與負債、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後續計量採用公允價值。持有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以及其他負債,按實際利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
(二)金融資產的減值從預期計提到客觀發生計提
新會計准則對金融資產減值的規定作了較大的調整,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1、計提依據的變化。以貸款損失為例,現行會計制度規定,銀行應對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計提貸款損失准備。而新會計准則規定,銀行有客觀證據表明該貸款發生損失的,才應當計提貸款減值准備;2、損失准備轉回的變化。按照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已沖銷的貸款損失,以後又收回的,其核銷的貸款損失准備予以轉回。而新會計准則對計提損失准備的轉回區別對待:對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債務工具確認減值損失後,如有客觀證據表明該減值已恢復,且客觀上與確認該項損失後發生的事項有關,原確認的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減值損失,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轉回。
(三)金融資產轉移的變化
金融資產的轉移一直是會計實務中的一個難點,為此,新會計准則單獨規定了一項《金融資產轉移》。新准則規定,金融資產轉移分為整體轉移和部分轉移兩大類。銀行已將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轉入方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四)套期會計處理的變化
《企業會計准則第24號——套期保值》對套期會計作了明確的規定。套期會計方法是指在相同會計期間將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變動的抵銷結果計入當期損益的方法。套期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經營凈投資套期三種,對於不同的套期形式則採用不同的確認和計量方法。
二、新會計准則的變化對金融企業的影響
金融企業具有高負債性高風險的特點,不僅注重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而且關注資本的充足水平和存在的各類風險。按照傳統的會計處理辦法,由於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不確定性,難以將其確認為資產或負債,僅作為表外項目在報表注釋中加以披露。但是,衍生金融工具表外處理不能全面准確地反映商業銀行的風險信息。由於目前國內金融企業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量很小,對資產負債的總量影響也很小,但隨著我國商業銀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增加,衍生金融工具對財務報表的影響將不容忽視。由於新的會計准則主要是原則導向,而公允價值計量、套期會計等非常復雜 ,它將對金融企業的財務會計及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很大的影響。
1、公允價值的影響。本次會計准則修訂的重要變化是公允價值得到廣泛
運用,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債務重組恢復採用公允價值作為基本的計價原則,將原來為了抑制上市公司虛構利潤而計入資本公積的項目允許計入當期損益,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處理原則一致。公允價值是新會計准則最大的亮點,新會計准則在金融工具核算、投資性房地產計量等方面採用公允價值,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場價值變化對商業銀行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使利益相關者更准確地判斷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同時,公允價值也是最大的難點,在實施中將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由於公允價值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直接取得,需要估算和驗證,因此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將會增加銀行成本,存在跨行一致性問題;二是公允價值很容易受市場變化的影響,而我國市場分割現象非常嚴重,由此可能會導致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三是對非市場化金融工具,採用估價技術確定其公允價值不得不嚴重依賴銀行的內部模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 上導致人為操縱計量結果的行為。公允價值的運用削弱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因為公允價值不以交易為基礎。同時,由於新會計准則中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能夠以公允價值或者攤余成本核算,而負債基本上是以成本核算,這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提出了挑戰。
2、雙重計量模式可能降低會計信息的一致性,並增加對會計信息的理解難度。按照新會計准則的有關規定,金融企業可以使用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兩種方法來計量不同類別的資產和負債,從而使金融會計信息建立在兩種計量基礎上,降低了會計信息的一致性,也增加了對會計信息的理解難度。金融企業與新會計准則|有關金融研究的論文資料
3、可能出現利潤操縱現象。新准則的實施,在與國際接軌、鼓勵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很多負面效應。首先,新准則實施短期會造成金融企業利潤波動,尤其是境外業務及衍生金融產品業務較多的金融企業,如中國銀行。另外,由於新准則在確認、計量、披露方面主觀性增加,會計信息由謹慎向中性過渡,濫用會計准則現象。
4、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新會計准則主要從信息質量和信息內容兩方面規范銀行業會計信息披露行為。信息質量的標准和信息內容的標准將對現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透明度產生深遠影響。
5、職業判斷和操作難度加大,需要更多的會計人員參與到金融企業中。職業判斷新會計准則基本是原則導向的,而且很多規定非常復雜 ,大量業務需要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判斷,這直接增加了金融企業准確、一致地進行業務核算的難度,甚至會出現業務相同而會計處理完全相反的極端情形。
6、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會計准則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表內確認和計量,而這種確認和計量要有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術、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等,否則無法達到表內確認和計量的要求 。同時,套期會計要求對套期行為的有效性進行持續評價、要求提供每筆套期業務的風險管理書面文件等。所有這些都對金融企業風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三、金融企業對新會計准則影響的對策
目前我國只在上市和擬上市的金融企業實施新會計准則,但隨著我國銀行業經營水平的提高,將來有可能在全行業范圍實施新會計准則。因此,各金融企業都應對實施新會計准則的影響有正確認識,採取相應措施以適應新准則的要求
。
1、組織全方位、各層次的培訓工作,深入學習新金融會計准則及相關國際准則。由於新准則的實施會對風險管理、信息系統、乃至整個經營管理體系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對新准則的培訓,不能僅僅局限於財會專業方面,而要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尤其是對風險管理部門的培訓。
2、改進現有會計核算體系的相應內容,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術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考慮系統的解決方案。新准則要求 的諸多事項,如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控制問題、公允價值的取得及計量問題、用未來現金流折現計算資產減值等等,都需要系統解決方案。根據《金融時報》2005年10月19日《銀行如何滿足國際會計准則的核算要求 》一文介紹,通過與國際領先銀行的緊密合作,SAP公司已成功開發了「金融工具會計系統」,以滿足銀行執行國際會計准則的需要。目前國內有很多銀行已經在使用公司的系統,可以考慮借鑒國外的先進作法,為設計適合我國金融企業的系統打基礎。
3、積極開展同業交流。目前,國內金融企業已有全面實施國際會計准則的先例,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已在香港上市。對於其他金融企業來說,應該積極開展同業交流,了解同業先行者全面實施國際會計准則方面的安排和步驟,以及在執行金融工具會計准則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從而提高整個業界對於新准則的理解與執行能力。
4、改善組織結構,招聘高層次的專業人才。目前許多金融企業的組織結構都走向扁平化,應根據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規模,適時成立相應的內設部門,並配備專門人員管理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同時加強內控制度建設,避免單人操盤,防止決策失誤,實現風險資產管理專門化。金融企業應招聘一些能夠准確把握市場行情、具有敏銳風險意識、對於確定公允價值的認定標准和計提金融資產減值准備等方面有著較深刻認識的金融人才。另外,應該加強與監管部門、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的溝通與協調,為金融企業審慎經營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金融行業會計標准與國際慣例趨同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次我國新會計准則體系的構建在會計標准國際化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為我國金融業整體實現向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金融企業應高度重視新會計准則實施可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周密考慮、充分准備、順利平穩完成向新會計准則的過渡,努力將新會計准則的精髓運用到本單位的會計實踐中,充分發揮它們對本單位完善公司治理,實現質量、效益、規模協調發展的推動作用。
㈢ 會計准則國際化利與弊
會計准則國際化對中國的影響
摘 要: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需要獲得國際經濟市場的認可,為此,中國需要中國的會計規則進一步地向國際慣例靠攏。多年以來,中國的會計標准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不斷加快,新的會計准則制定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會計准則;國際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161-02
會計准則的國際化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過程。在當今時代,資本主義市場迅猛發展、經濟一體化的格局開始形成,會計准則國際化逐步向前邁進,多年以來,中國的會計標准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不斷加快,新的會計准則制定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會計准則國際化對中國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和用途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對會計准則提出了新的需求。規范資本市場的秩序離不開信息的充分披露,離不開會計信息的質量和信息含量,正是企業會計准則國際化的不斷發展,保證了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轉與不斷完善。
會計准則國際化顯著提升了中國的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質量。2007年開始執行的新會計准則,重新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6個會計要素的確認條件進行了重新定義,對資產負債表項目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尤其是公允價值的引入,被視作為中國企業會計准則國際化的重要標志。這不僅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更能夠准確衡量公司的經營業績。
實行會計准則國際化使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之間的差異逐步減小,並與國際會計准則相協調的,中國的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時,以此編制的財務報表可以有效地減少上市成本,並保證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可靠性,有利於中國的公司步入資本市場的全球化軌道。另外,會計准則國際化對於促進各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降低貿易壁壘,促進經濟全球化等方面也有積極的影響。同時,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便於中國吸引外資,促進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然而,由於各國的政治與經濟體制不同,文化形態也存在諸多差異,所以會計准則的適用性也不會完全相同。會計准則是在一定的政治經濟環境中產生的,不同的經濟背景會產生有差別的會計准則。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如果會計發展過分誇大了國際化的作用而忽視了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背景,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二、會計准則國際化對投資者帶來的影響
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中資本的主要來源,在資本市場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新會計准則在保護投資者的自身利益方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它要求企業會計信息要確保真實可靠、內容完整,強調會計信息要公允兼具,有效地保護投資者的知情權。同時,它還調整了隨意性較大的會計核算方法,大大減小了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空間,有效阻止了許多粉飾財務報表的現象發生,最終達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目的。
此外,會計准則國際化使會計披露的范圍擴大,提高了資本市場中投資者的對中國企業的信任,尤其是對外國的成熟投資者,依靠國際會計標准制定的財務報告,將會使他們對中國企業的經營狀況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便於做出決策。
三、會計准則國際化對政府產生的影響
由於依據國際化的會計准則所編制的會計報表核算出來的利潤往往低於依據中國會計准則編制的會計報表所反映的利潤,可以在一定層面上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本國的稅收也隨之減少了。對稅收的影響是會計准則國際化對政府最明顯的經濟後果。然而,由於會計准則國際化對引進了國外投資有十分積極的效果,政府通過外資企業增長的稅收,會消除其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時,中國也會從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的技術合作、管理經驗中獲利。
隨著會計准則國際化的不斷深入,每個國家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對各國的會計准則進行學習、研究,以此來保證各國的會計准則的不斷協調。國際化的會計准則的很多理念與中國的會計准則還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在新准則的宣傳實施上下一番功夫。同時,由於中國的市場經濟壞境還未完善,會計市場存在大量的不健全問題,嚴重影響了新的會計准則的執行、落實。總之,會計准則國際化的發展會給中國帶來較多的學習、應用成本。
盡管會計准則的國際化在發展的進程中會遇到很多障礙,但是,由於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它始終是一種必然的趨勢。盡管會計准則國際化對於中國的影響有利有弊,但是它對於中國始終是利大於弊,我們應採取趨利避害的態度去對待它。會計始終是國際化的會計,會計准則的國際化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㈣ 各國會計與財務報告趨同或協調的前景如何哪些因素可能對促進或阻礙這種變革產生影響
財政部2006年2月25日發布的39項企業會計准則(下文簡稱「新准則」),包括1個基本准則和38個具體准則,新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基本上一致,實現了我國會計准則的國際趨同。然而,新准則在實施過程中也可能會帶來一些不適應。
我國會計准則國際趨同的迫切性
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20世紀90年代以後,世界各國經濟飛速發展。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在這種情況下,世界商業語言同一的要求也就越來越為迫切。會計准則作為世界商業語言全球趨同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全球資本市場一體化的需要
全球股票市場,全球商品期貨市場的形成,匯率和利率的交換,資金在世界范圍的流動,意味著資本市場全球一體化。
我國資本市場對於境外投資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但同時境外投資者對我國有一個與國際會計准則一致的財務會計體系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另外,對希望到海外上市的公司來說,國內、國際不同的會計准則是這些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一大障礙。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資本市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透明度問題,不能解決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如實地向社會披露信息的問題,那麼我國的資本市場就沒有發展前途。
經濟國際化的需要
過去20多年裡,我國實行對外開放,較好地把握了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在擴大進出口貿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促進了國內經濟持續多年高速增長。加入WTO更促使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會計准則的國際趨同有利於境外投資者了解境內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從而促進他們對境內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尤其是對QFII以及將來更廣泛開放市場後進入的國際投資者而言,會計准則趨同帶來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強,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資者進入的風險,為國內公司吸引外資創造便利。我國政府改革國內現行會計准則體系,建立新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准則體系,是明智的選擇。
從新准則看我國會計准則國際趨同
充分考慮了我國的客觀環境和特點
我國尚處在經濟轉軌時期,既要吸收借鑒國際會計准則,盡量與國際會計准則協調,又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不簡單地照搬照抄國際會計准則 。新准則使我國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國際認可的質量基準更加接近。二者相比之下主要有以下幾點區別:在市場經濟還未完全發達、政府還具備相當影響力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應用進行了「量體裁衣」,以適應這種情況;關聯方披露方面的要求進行了調整,以反映我國擁有許多國有企業的背景;資產減值的計提准備不得轉回。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中,如果情況發生變化,企業可以根據情況重估其資產價值,但我國不允許如此操作。
慎重處理了新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的關系
新准則在對待與國際會計准則的關繫上,堅持了四項原則。即對於完全相同的業務,要以國際會計准則執行;對於形式上一致、實質上不一致的業務,要爭取與國際協調;對於原來沒有出現、現在出現的問題,要做到與國際一致;最後一點,則是特殊問題要特殊解決。
會計准則國際趨同是一個動態前進的過程
隨著新准則指南陸續出台,這些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間的差異程度也將逐漸呈現。在有些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作為依據的國家,准則制定者發現對於保留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之間差異的理由越來越不充分。風險在於,人們所熱衷追求的財務報告的國際可信度可能很大程度上最終消失,即使人們認為准則差異所產生的影響大於實際情況。鑒於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為了與美國准則趨同而可能繼續變化的現狀,我國的會計准則應隨時更新,並修正新准則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在1993年頒布的基本會計准則與行業會計制度中,我國首次接受了國際上通用的會計思想,全面使用了借貸記賬法,當時的會計准則與國際會計准則尚處於一種低度相關的階段。1998年初我國頒布了「現金流量表」等八條具體准則,從已頒布的幾條會計准則來看,國際會計核算思想在准則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貫徹,具體准則規范的內容與國際會計准則進一步取得了一致,這時我國會計准則的國際化程度較1993年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體現出了其與國際會計准則的高度相關。而新會計准則除極少數事項外,已與國際會計准則實現了趨同。
對新准則的幾點思考
小企業會計信息應該遵循的准則
上市公司、國有企業從2007年1月1日起執行新會計准則。小企業權益資本構成單一、不對社會公眾融資、會計信息使用者較少,要求小企業和大企業一樣執行統一的會計准則披露信息顯然不切實際,也不可行。
近幾年,國際會計界已經認識到小企業會計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小企業會計信息需求有別大企業會計信息需求。聯合國國際會計和報告標准政府間專家工作組(ISAR)第17次會議提供了題為《中小企業會計》的討論稿,認為國際會計准則基本上是針對上市公司和大企業的,未考慮小企業的會計需求和特殊問題。會議提出,另對小企業制定一套會計准則。《非公眾會計責任主體》將於2007年開始施行。
我國小企業目前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制度》,以後執行新會計准則顯然也是不現實的。然而小企業和大企業都需要大致相同的會計信息,而《小企業會計制度》和新會計准則還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因此建議我國借鑒《非公眾會計責任主體》對新會計准則進行簡化,制定一套適合的小企業會計准則。
公允價值如何體現「公允」
資產的實際價值隨著時間、經濟環境等因素而變動,相比成本計價的靜態性,公允價值堅持動態的價值反映,這是新准則的一大突破和亮點。然而公允價值如何能實現「公允」,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公允價值的確定比較困難,在很多情況下要依靠會計職業判斷,又很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公允價值的確認必須要有相應的規定,並不是企業「估估而已」就可以實行的,除了對「商業實質」、「可靠計量」等條件的規定,還應該有權威機構對公允價值進行確認並監督。
債務重組會計准則的界定重復
新准則將債務重組界定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作出了讓步的事項。」並規定,「以低於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債務的,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支付的現金之間的差額,作為重組收益,確認為當期損益;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債務人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價值與轉出資產公允價值和相關稅費之和的差額,作為重組收益,確認為當期損益。」
新的債務重組會計准則和2001年修訂前執行的1998年6月正式公布的《企業會計准則——債務重組》基本相同,重組收益不再記入「資本公積」,重新確認為當期收益。在1999年至2000年兩年間,有許多上市公司利用准則中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的規定進行虛假重組。就是為了制止上市公司利用債務重組進行利潤操縱,2001年修訂了債務重組准則的,此次債務重組會計准則的反復可能使上市公司故伎重演。因此,國際趨同的債務重組准則不見得適合我國上市企業。
㈤ 歐盟採用國際會計准則對國際會計協調的影響
由於歐盟各成員國會計環境和會計制度的差異,歐盟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為了降低資本成本和拓寬融資渠道,增加歐盟企業財務報告制度的一致性,歐盟委員會大刀闊斧,力爭在2005年之前在歐盟范圍內採用國際會計准則。文章就國際會計准則在歐盟的應用以及對歐盟的影響作出初步探討。
一、國際會計准則在歐盟應用的背景
統一的會計准則是統一的國際資本市場的關鍵。財務會計准則不統一給不同國家的投資者比較不同市場的金融工具造成了麻煩,提高了金融工具發行者的成本,而且他們必須為不同國家的投資者准備不同格式的財務報表,這更令各國金融監管者為之撓頭。歐洲共同體是由歐洲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和政治團體。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共同體的建立和各成員國經濟政治的逐步相近,使共同體內部經濟均衡增長。為了使企業的股東、債權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通過共同體得到投資保障和鼓勵資本流動,這就需要共同體內部有關公司受統一法律和稅收的支配以及有相似的財務信息。這種經濟上的聯合必然要求會計上的協調,經濟一體化努力勢必要求會計的協調化直至一體化。起初各國的現實卻是各成員國的會計不僅分屬幾種不同類型的會計模式,且各國的會計制度又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在會計准則制定許可權方面,法國、德國、義大利由官方制定,荷蘭由會計專業團體制定,英國由官方機構制定一般的會計准則,由職業團體制定與實務有關的特殊的會計准則;在會計規范體系方面,法國來源於商法典、公司立法和會計總方案,德國來源於稅法、商法典,以各種公司法案作為補充公司法的描述非常詳細具體,荷蘭以民法典、稅法作為補充。隨著歐盟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統一,歐共體各成員國之間會計環境存在的差別,已成為歐共體經濟一體化和會計地區協調的重大障礙,各國會計制度的差異,已嚴重阻礙了投資者對各國的財務會計報表作出客觀公正的分析和判斷,因此,統一歐盟的會計環境和會計制度是歐盟委員會的當務之急。
2001年10月29日,美歐會計監管部門就統一會計准則達成協議:在2003年前確認主要分歧,在2005年前消除這些分歧,建立統一的會計准則。這對於國際投資者無疑是佳音。從而也揭開了歐盟各成員國採用統一國際會計准則的序幕。
二、國際會計准則應用對歐盟的影響
1.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對歐盟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歐盟已經為其在今後10年的發展制定了遠大的目標規劃:成為世界上最有競爭力和最有活力的知識經濟組織,並能夠實現高就業率和高凝聚力的可持續經濟發展。這個目標的實現要求歐盟必須有一個總體戰略,歐盟必須有一個最寬廣的引進外來投資資本的渠道。這反過來也要求歐盟內部金融服務(包括培育一體化的金融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更加具有可比性。
一體化的泛歐金融和資本市場將對歐盟產生巨大的經濟利益。這將使得歐盟企業能夠以更低的資本成本進入一個更寬廣、流動性更強的資本市場中,並為歐盟的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高的投資凈回報率。同時,這對於歐盟的宏觀經濟方面的利益也是非常明顯和重要的。投資的增加也意味著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一個更加寬廣的、開放的、流動的資本市場對於發展歐洲的商業貿易和培育有活力的企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這將為歐盟創造出一個公平、清晰的資本市場。盡管有經濟利益的驅動,目前歐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一體化市場所需要的基本制度框架。在歐洲,進出口貿易公司必須同時向所有歐盟成員國作出匯報,因此他們面臨著各種不同規章制度的規范和制約。投資者必須在各個資本細分市場中作出協調,例如,歐洲的權益資本市場面臨不同的交易規則、會計准則、交易平台、安全清算和結算制度。不管如何,一個寬廣的、開放的、流動的歐洲債券市場已經形成了。2001年第一季度所發行的歐元債券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元債券。這更加清楚地表明了相對簡單的債券融資工具,使得不同種類的債券在歐盟的不同債券發行商和投資者之間實現流通,從而培育出一個更加寬廣的資本跨國交易市場。然而權益資本市場相對復雜得多,在歐洲這個市場仍然是零碎的。除了英國之外,其他各國對權益資本的計價仍然有分歧,股票市場的需求不大,計價偏低。從歐盟權益資本較高的融資成本和較低的發行量就可以看出這一點,盡管市場延伸也會大大增加融資成本。所有這些因素都反映出許多大大小小的歐洲公司將繼續依賴於具有更少吸引力的債務融資方式。
從美國資本市場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企業行為業績的可比較性將提高企業的效率,全球競爭將使得那些無效率的、不能實現其價格競爭優勢的企業得到懲罰。通過不透明渠道實現融資安排的企業將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為了加速歐洲內部金融服務市場,包括一體化的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歐洲聯盟委員會作出決定,歐盟企業應當採用同一種簡單的財務報告框架。在規范市場上,交易上市的所有債務證券和權益證券都必須根據國際會計准則(IAS)來編制統一固定的賬戶格式。通過增加公司財務報表在歐盟范圍內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從而實現消除跨邊界證券交易的障礙。大多數公司採用國際會計准則的截止期限為2005年1月1日。除了那些只列示債務證券的公司和完全按照美國GAAP提供報告的公司,其截止期限為2007年。這樣,長期爭論的財務報告一致性的想法終於變成了現實,從此歐洲企業在證券市場上做投機買賣的行為終於結束了。財務經理們必須在2005年之前作出必要及時的行動方案,因為要求採用國際會計准則不僅僅是一個包括信息排列和財務報告結構的重新調整那麼簡單。
2.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對歐盟企業財務報告制度的影響。歐共體各成員國之間會計環境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已成為歐共體經濟一體化和會計地區協調的重大障礙,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意味著共同體在本地區會計標准協調方面取得了成功。通過國際會計准則使會計標准協調的問題具有法律的強制性,這是成功的法律保證。將共同體內部公司財務報告問題作為首要問題去解決,使各成員國得以受益。共同體內部各成員國會計的差別給各國經濟交流形成了障礙,提高公司之間財務信息的可比性已成為各成員國的共同呼聲。國際會計准則使成員國財務報告格式、程度或計價程序發生了重大變化,經過成員國限定時間內的調整,促進了共同體內部的經濟貿易交流及資本市場的發展,國際會計准則在歐盟的應用,使得成員國會計在協調化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也使得在其他地區表現為由一個國家或一個地方政府制定和監管的財會法規框架,在歐洲由歐盟這一地區組織來擔負。同時,歐盟國際會計准則制度的實施具有法律的強制性,這一點也將保證所制定的會計准則在歐洲大陸執行。
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將對目前存在的許多財務報告模式帶來挑戰。這給公司提供了一個契機,用以改變傳統意義上透過內部管理報告來分析企業自身情況的方法。同時它也將影響企業向投資者和其他財務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其經營業績的呈報形式。國際會計准則的使用將對企業的財務報告形式產生以下方面影響:財務制度和財務分析工具;會計政策、會計程序和內部控制;業績報酬;稅收計劃;估價模式;關鍵業績指標;投資者關系。採用全球統一會計標准之後,歐洲金融市場上將呈現暫時不被人們熟悉或者理解的新的財務報告模式。在新的會計制度下,公允價值計量是相關性最好的,而認為歷史成本、應計原則和實現原則其相關性就比較差;在這種計量方式下,財務報告中沒有列示應稅收入和實現利潤;在這種制度下,當期收入主要依靠凈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化來計量的。收入將通過一張獨立的財務業績報告來披露,包括所有公允價值變化(實現或未實現的)的應計收入。公允價值計量法對於收入的報告影響很大,例如,它會引起人們對於財務報告與稅負計量之間關系的質疑。
三、國際會計准則應用在歐盟的前景和挑戰
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對歐盟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統一意義重大,同時高級經理們必須認識到國際會計准則的使用將對他們的商業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不能深謀遠慮的企業家肯定會使其經營的公司處於競爭劣勢地位。採用國際會計准則不是關於選用不同的會計政策的問題,而是採用一套完全不同的業績衡量和市場信息溝通的制度。它也將大大增加公司的透明度,比如,要求公司提供分部報告和在財務績效評估是需要使用公允價值。
改變會計准則並不是一項十全十美的策略,但是它確實改變了企業經營和績效評估的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企業需要作出的記錄,這對於歐洲企業將是一個巨大的改變。許多企業也發現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對於投資者之間的關系也有非常大的影響。透明度的增加將使企業向市場披露更多的信息,所以企業也必須重新考慮衡量業績及將其向市場投資者傳遞信息的方法。
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將對目前存在的許多財務報告模式帶來挑戰。這給公司提供了一個契機,用以改變傳統意義上透過內部管理報告來分析企業自身情況的方法。同時它也將影響企業向投資者和其他財務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其經營業績的呈報形式。國際會計准則的使用將對企業的財務報告形式產生以下方面影響:財務制度和財務分析工具;會計政策、會計程序和內部控制;業績報酬;稅收計劃;估價模式;關鍵業績指標;投資者關系。採用全球統一會計標准之後,歐洲金融市場上將呈現暫時不被人們熟悉或者理解的新的財務報告模式。在新的會計制度下,公允價值計量是相關性最好的,而認為歷史成本、應計原則和實現原則其相關性就比較差;在這種計量方式下,財務報告中沒有列示應稅收入和實現利潤;在這種制度下,當期收入主要依靠凈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化來計量的。收入將通過一張獨立的財務業績報告來披露,包括所有公允價值變化(實現或未實現的)的應計收入。公允價值計量法對於收入的報告影響很大,例如,它會引起人們對於財務報告與稅負計量之間關系的質疑。
三、國際會計准則應用在歐盟的前景和挑戰
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對歐盟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統一意義重大,同時高級經理們必須認識到國際會計准則的使用將對他們的商業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不能深謀遠慮的企業家肯定會使其經營的公司處於競爭劣勢地位。採用國際會計准則不是關於選用不同的會計政策的問題,而是採用一套完全不同的業績衡量和市場信息溝通的制度。它也將大大增加公司的透明度,比如,要求公司提供分部報告和在財務績效評估是需要使用公允價值。
改變會計准則並不是一項十全十美的策略,但是它確實改變了企業經營和績效評估的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企業需要作出的記錄,這對於歐洲企業將是一個巨大的改變。許多企業也發現國際會計准則的應用對於投資者之間的關系也有非常大的影響。透明度的增加將使企業向市場披露更多的信息,所以企業也必須重新考慮衡量業績及將其向市場投資者傳遞信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