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緊張對股票的影響
⑴ 國際局勢對股票的影響
近期國際形勢嚴峻,傳導到全球貿易上,導致其負面影響深遠,這種轉變總是會傷害到一些公司,但同時也會幫助到另一些公司。對於不同國家來說也是這樣,比如隨著許多西方公司轉移供應鏈,印度或者印尼可能會受益。受外圍市場的影響,美股等大跌帶動A股走低。
中國人的理財途徑相對較少,買房、買股、買基金、存銀行,合理的配置家庭資產,是為更好的抵禦風險,所以不可盲目投機。股市只是家庭資產配置的一部分,股市不是買彩票,很少人能夠靠炒股致富,它只會是你家庭配置理財不可或缺的途徑。從長期來看,中國未來資本市場是值得期待的。
A股自開始的那天起,就是為了解決公司融資問題的,由於其投機性太強,股民時常扮演被動吃虧的角色。散戶越發搞不懂如何選股,績優股股價翻了數倍,中小市值股,由於公司質量沒保障,散戶想要賺錢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很多看透股市的散戶,頭也不回的就離開了。當前這個震盪平台,板塊輪動快,抓節奏相當不容易,頻繁操作容易回吐利潤,只要產業大趨勢不變,行業景氣度尚在,這點情緒性波動,還是放任其不管為好。
拓展資料:
1.影響之一、世界經濟迅速增長,美國、歐元區國家、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使世界經濟得以繼續維持較高增速,發展中國家經濟呈相互帶動、梯次發展的態勢。
影響之二、隨著金融創新,特別是金融衍生工具的開發和推廣,金融一體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業呈爆炸式增長。經濟金融化趨勢一方面促進了全球資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投機性和風險性,給股市的變化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影響之三、國際資本市場和勞動市場流動性增強,生產要素的全球流動形成全球市場。
影響之四、新興市場經濟體日益具體,加快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為經濟全球化注入新活力。發展中國家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持續增大,股市的流動性會逐漸增強。
影響之五、南北國家有關發展模式的交融與交叉增多,經濟領域多邊協調漸成趨勢,新興大國加速崛起,經濟力量加速多極化。貿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斷增強,與發達國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使我國的貿易長期保持順差,對上市公司走向國際非常有利,為股市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經濟環境。
⑵ 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對中國股市會有什麼影響
特朗普2018.3.23日簽署命令,對從進口到美國的產品增加關稅,挑起了中美貿易大戰,既會影響中國的股市,也會影響中國經濟,還會影響中美關系;當然對美國股市、美國經濟也會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對美國特離譜的支持率和美國的中期選舉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類似貿易戰,中美以前打過六次,都是以和談和解而告終;這一次最後的期限是60天,不管最後的結果會怎麼樣,貿易大戰往往沒有贏家,只有誰輸得更慘,誰輸得相對少一點,僅此而已!至少美國特離譜打錯了算盤!中國政府對等反制,中國民眾抵制美貨,歐盟也呼籲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世貿組織不會替他說話,美國農民上街遊行,特離譜丟了農民選區的選票,在歐盟夥伴那裡也丟分丟份,目前騎虎難下!
總之,中美貿易大戰對美國自身的影響相對更大,至於中國股市下跌那隻是暫時的有限的,近日很有可能會反彈震盪上行。
⑶ 中美貿易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導致鋼鐵類股票價格下跌。
最近美國的特狼撲總統下令,對進口鋼鐵鋁材產品加征關稅,導致中美貿易戰。因為它對中國鋼鐵企業的收益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當然對股市也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直接導致鋼鐵類股票價格下跌。
⑷ 茅台大跌670億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茅台大跌670億元,主要是因為前期受到故事的一些小調整影響,另外持有茅台股份最多的基金集團突然減持,也導致了股價的下跌。
茅台股價一直都處於上漲的階段,漲勢也很好,是因為持有茅台股份的基金集團很穩定,但是漲幅過大也是會受到股市的調整的,而且此前全球持有茅台股份最多的基金集團突然大量減持,也導致了茅台股價的下跌。
茅台大跌,670億元,主要還是因為此前股票價格上漲,漲幅過大受到了股市的一些小調整,另外,美國資本集團突然大量減持,也對茅台股價造成了一些影響,但這些都只是小插曲,茅台股價很快就會恢復上漲趨勢。
⑸ 中美關系對哪些股票有影響
中美關系短期內惡化會利空股市,但是這是短暫的。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中美關系對美國發展至關重要,當美國下一任總統選出來了。
全球疫情結束了,那時中美關系會和平發展,也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最後,股市短期波動震盪是正常的,希望大家穩住。
(5)中美關系緊張對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1、中美關系很難回到之前的狀態,不應有過多幻想。
2、中美等國際關系對境內有利空影響,但日子照過,不應過度恐慌。
3、經歷中美貿易戰考驗,股市底部已經在年底探明。
4、當前A股行情是割裂的,一部分股票貴且漲,另一部分便宜且不漲,在看不準的情況下,不建議大倉位跟風追高,可以多配置便宜的。
⑹ 中美貿易戰對股市有何影響
中美貿易戰對股市會有很大影響,何止股市,對全球都會有影響。郎咸平看中美包一戰的本質入木三分:(1)本質上是戰略的博奕,不是貿易逆差問題,而是美國對華戰略轉型,把中國列為頭號敵人加以扼制,中美關系的任何緩和都是暫時的策略的,中美關系,是一個守成大國和一個崛起大國的結構性矛盾,是不可妥協的。(2)本質上是技術與市場的博弈。但最終中國必勝美國必敗,因為,技術必須賣給市場才可獲取高額利潤繼續發展技術,技術失去市場必定衰退。技術壓抑市場是暫時的勝利,而市場自創技術是最終的勝利,技術斗不過市場!(3)本質上是國家意志的抗衡。中美貿易戰,已展示中美戰略對峙,已發展為國家意志的對壘!
⑺ 中美貿易摩擦對股市中哪些股票影響最大
中美貿易摩擦,對股市中的鋼鐵有色、紡織服裝、電子科技和中國製造板塊的股票負面消極影響最大;對股市中的軍工航天、農業種子、養殖板塊的股票正面積極影響最大。
⑻ 夏春:每一次股市大跌,最深層的邏輯都是一樣的
虎年春節中,大家互祝投資「虎虎生風,如虎添翼」言猶在耳,但無人預料到虎年以來的五周交易會讓港股恆生指數、恆生 科技 指數、中概互聯網KWEB ETF分別跌去21%、32%和38%。
作為對比,2015年6月A股見頂回落,2008年9月雷曼倒閉,金融危機爆發,2020年2月疫情在美國出現,上證指數、標普指數在五周也只分別跌了23%、25%和24%。
這一次港股與中概股的大跌,細心地觀察家和分析師可以列舉出精確到每天,甚至每時市場的壞消息,但三大主要導火線分別是俄烏軍事沖突衍生出的通脹高企,經濟衰退與中美關系緊張;疫情升溫令中國最具活力的珠三角,長三角經濟活動部分停擺;中美嚴監管協調失靈令投資者擔驚受怕,無所適從。
每一次股市大跌,都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幸,但最深層的邏輯都是一樣的,市場發生了「流動性危機」。我更願意分析的是「流動性危機」下投資者無可奈何的選擇。
經濟學家清晰地區分了三種流動性。第一是宏觀流動性,也就是通常說了經濟體中貨幣供應量,可以用對應的利率高低或信貸寬松來衡量;第二是市場流動性,也就是經濟中的實物或者證券可以變現的容易程度;第三是融資流動性,就是投資者向貸款者借錢的容易程度。
這一次市場大跌,固然有宏觀流動性收緊的外部因素,但更多是由於三種形式的「流動性危機」:市場流動性和融資流動性的互相反饋作用造成的惡性循環、股票流動性差異帶來的螺旋反饋、以及市場充滿模糊信息時,市場流動性的突然消失。
2015年7月,我在FT中文網發表了《救市:多維流動性與掠奪性交易》一文,略微去掉當時的背景,基本保持文章原樣,相信可以幫助大家理解近期市場大跌最深層的邏輯。
市場流動性與融資流動性的惡性循環
過去,人們把流動性危機簡單描述為「多米諾骨牌效應」,彷佛只有一種力量在推垮市場,但實際上至少有兩種力量的同步發力。這個過程可以被簡化成三步:
(1)融資進場的投資者經歷最初的損失;(2)貸款者催促還款,投資者需要追加保證金或者賣出持有的股票;(3)如果賣出市場流動性差的小盤股,則股價大幅下滑,損失加大,回到第(1)步;如果賣出市場流動性高的藍籌或者大盤股,則損失略小,但是同樣回到第(1)步。
如果投資者都同時選擇賣出過去高流動性的藍籌或者大盤股,那麼這些股票的市場流動性也會急劇下降,和賣出小盤股的效果分別不大。在這個過程中,貸款者不僅僅是催促還款那麼簡單,通常會提高保證金的比例。
假如投資者一開始可以借到4倍的本金,在股市下跌時,可以借到的本金會減少到3倍甚至更少。假設投資者最初持有100元股票,如果融資比例一開始是4倍(本金20元,借入80元),那麼當股票下跌5%時,投資者的本金變成15,可以借入的資金為60元,必須賣掉股票收回20元還給貸款者。
如果貸款者出於風險管理的目的降低融資比例到3倍,那麼投資者還需要再賣出股票收回15元還給貸款者(見圖1)。
在以上的描述中,假定市場流動性不變,因此投資者還可以按最初下跌5%後的股價交易,如果市場流動性因為投資者的同步行動而明顯降低,則在他賣出的時候股價會繼續下跌,他也必須賣出更多的股票才能收回足夠的錢還給貸款者。
在前述過程中,我還假定了貸款者僅僅出於風險管理的需要降低融資比例,但是貸款者很可能在股價下跌的時候成為惡意掠奪者。
流動性危機中的掠奪性交易
所謂的掠奪性交易就是指,貸款者(既可以是場內的券商經紀也可以是場外的配資機構)由於掌握的信息優勢,在預計到股市將會下跌前搶先於向他們借款的投資者賣出,再利用前面描述的市場流動性和融資流動性的螺旋式下降進一步推低價格,造成投資者更大的損失,而進行掠奪性交易的貸款者則可以從中獲利。
這種掠奪性交易在過去的金融危機中都有發生,包括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8年長期資本管理對沖基金倒閉等,學者通過對數據的深度挖掘驗證了「掠奪交易」的想法。我們可以大膽猜想,最近的市場大跌也包含了「掠奪交易」的成分。
值得一提的就是上述市場流動性和融資流動性的相互影響不僅僅發生在股票市場,也可以發生在其他資本市場。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這樣的螺旋式反饋作用是先發生在銀行間的債券回購市場,然後再傳播到股票市場。青山控股在鎳交易上遭遇的「逼空大戰」就包含了前面描述的各種細節。
掠奪性交易配合融資流動性和市場流動性的互動,直接的後果就是損失在投資者之間進行傳播和擴散,即使那些沒有進行借錢的投資者也面臨損失,他們止損的行動會進一步推低價格。讓這個循環持續下去。最差的情況會對整個金融系統產生系統性風險。
是否提供足夠的宏觀流動性和融資流動性就可以避免價格螺旋式下跌?應該說這樣做會有正面效果,但是我們還必須認識到另外一種純粹由市場流動性不同的股票互相反饋作用引起的流動性危機。
股票流動性差異導致的螺旋反饋
第二種「流動性危機」的發生有幾個前提:第一是不同股票的價格受到共同的經濟因素和不同的流動性因素的影響,例如港股市場的流動性要小於美股;第二是理性的投資者為了獲利,需要更好的信息,因此有動力去掌握影響價格的共同經濟因素。
為了做到這點,除了自己掌握的經濟信息外,投資者往往還會通過觀察其他股票價格的變化去分析經濟因素的變化,但這個學習過程是不完美的,因為價格還受到其他不那麼理性投資者(所謂「雜訊交易者」)買和賣的影響。
這樣就有可能產生下面這樣一個螺旋式的反應:
(1)股票A的流動性受到一個外部沖擊,因此流動性下降,表現在買賣差價增大,因此股票A的價格可以傳遞給市場的信息減少;
(2)股票B的理性投資者從股票A的價格變化去推測經濟因素的變化,由於價格包含的信息減少,該理性投資者感覺面對的經濟風險增加,他願意提供給股票B的流動性也會下降,表現在他的買價和賣價之間的差價增大;
(3)股票A的理性投資者能夠從股票B推測的信息也減少,他願意提供給股票A的流動性也會進一步減少,這樣又回到第(2)步(見圖2)。
應該說,在圍繞近期股市的下跌,關於這樣的一個純市場流動性通過投資者的互相學習過程而產生的螺旋式反饋效果,還很少被觀察家和分析師提及。
但這一現象在過去發生的價格崩盤中則出現過。比如2010年5月6日發生在美國的「閃電崩盤」中,上述螺旋式作用是主要的原因,和宏觀流動性和融資流動性都沒有關系。
實際上,監管機構花了幾年時間才找到的麻煩製造者,英國的高頻交易員Navinder Sarao,恰恰是故意提交大量誤導性的買賣交易單,製造出讓價格信息變得更模糊的方法,同時利用了其他投資者的這種學習行為而從中獲利,可以說是一種高頻交易技術下的掠奪性交易。
模糊厭惡下的流動性危機
當市場充滿復雜和難以消化的模糊信息時,股價的表現就會與 歷史 規律出現明顯的背離。這不僅會讓市場風險增加,還會讓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模糊性,風險可以通過股價的 歷史 規律來衡量,但不確定性/模糊性則意味著 歷史 規律的失靈。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往往會考慮最糟糕的情況,這樣一種反應被稱為「不確定性厭惡」(Uncertainty Aversion)或者「模糊厭惡」(Ambiguity Aversion)
我本人的一篇理論研究發現,當投資者的模糊厭惡程度增加後,市場的流動性可能在緩慢減少後達到一個閾值,然後突然大幅度下跌。原因是投資者會用擴大的買賣差價來保護自己,一旦對模糊性的害怕程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即使了解證券價值,願意參與交易的理性投資者也發現價格不劃算而停止交易。
這非常類似於上述「閃電崩盤」時出現的情況,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多個場外櫃台市場出現。這種流動性幾乎消失的情況僅僅用風險增加是解釋不了的,只有對模糊厭惡進行模型刻畫才能理解。
應該說,目前港股和中概股面臨的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投資者的模糊厭惡帶來的,大家不清楚俄烏軍事沖突會不會繼續升級,也不清楚歐美國家會不會把對俄羅斯企業的制裁擴大到中國企業。
解決這類流動性危機,需要監管機構迅速而清晰地排除市場上蔓延的讓人感覺模糊不清的信息,而不是讓市場上的投資者相互猜測打聽,那樣只會讓模糊厭惡進一步升高。
我在另外一個研究里還發現,媒體和網路對市場不同看法的觀點交流和信息傳播,會通過投資者的買賣行為而加大市場的波動性。不過,因為我們無法禁止人們的信息交流,有效控制市場波動率需要監管機構盡快釋放清晰,確定性的信息,而不是彼此矛盾的信息。
而這一次市場大跌時,外有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露出鋒利的虎牙,內有監管機構對滴滴、美團和騰訊的新一輪處罰,都令中外投資者都感到擔驚受怕,難以適從。
如何判別流動性危機?
股市的持續下跌既可能是由於經濟基本因素造成,也可以是如本文所說的由流動性危機造成,究竟有沒有辦法判斷哪種因素為主呢?其實只要根據恆生指數或者中概互聯網指數過去的周度波動率,來計算最近五周下跌幅度相對於過去五周的波動率的倍數,就可以計算出發生的概率。
如果指數服從標准正態分布,那麼這個概率會小到一百萬年才能發生一次。過去經濟學家對這樣的黑天鵝事件的解釋是股價服從正態分布的假定不合理,但即使用更恰當的分布函數去計算,也要一千多年才發生一次。
現在經濟學家則認為,這樣小的概率如果發生,說明下跌不是由於經濟基本因素造成,而應該歸因於流動性緊縮。因為股價受這兩種因素的影響最大,而經濟基本因素通常是穩定的,不可能在五周內發生急劇變化,而流動性危機發生的頻率就高多了,基本上幾年就會發生一次。
監管機構協調救市非常重要
在價格持續下跌的過程中,買方的力量為什麼薄弱?為什麼難以依靠機構投資者的力量來救市?
原因有兩個,一是了解這個過程的機構,往往面臨著同樣的損失(因為「按市價」計算市值的原則)而無力救助,或者很難互相協調合作。二是其他沒有遭受損失的機構往往不了解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敢進場。
因此危機發生後,通常只有依靠能夠產生宏觀流動性的央行來救市,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爆發,但是如何救需要很細致地研究,匆忙中難免應對失當。事實上,不同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失靈,恰恰是這一次市場大跌的三大核心原因之一。
如果俄烏停火達成和平協議,中美外交代表在羅馬談判取得積極進展、中國央行盡快宣布降准降息、中國證監會清晰宣告與美國證交會就滿足《外國公司問責法》的協議進程、股票印花稅下調等,近期的流動性危機就會有所緩和。願世界和平,盼市場穩定。
⑼ 中美經貿戰利好哪些股票
中美貿易戰也催生了新的熱點板塊的出現:
黃金板塊:資本市場由來都有黃金避險的偏好,今天大盤雖然大跌,但是黃金板塊卻一直異軍突起,盤中西部黃金、榮華實業漲停,山東黃金、赤峰黃金、中金黃金都出現了5%以上的漲幅,中美貿易戰利空會持續一段時間,目前逢低布局一些避險板塊的黃金概念股,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標的個股之一。
農業板塊:由於商務部對美國進口的部分農產品、豬肉及製品加收25%的關稅,導致A股市場開盤農業板塊就一直獨秀。預計隨著貿易戰的進一步發展,農作物類產品的范圍和屬性會不斷的增加,這對於國內農產品上市公司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未來一段時間農產品將出現新的熱點龍頭。
軍事板塊:從中國各行業美進口的敏感度來看,以在出口中的佔比為依據,軍工、航空航天>植物產品>汽車>儀器表>穀物,如果中美貿易沖突升級至全面限制的程度對國內的以上行業相對有利。全面的貿易戰必然伴隨著外交、軍事上緊張,對軍工行業相對利好。
⑽ 歷史上美國每次對外發動戰爭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如何
1、由於戰爭的原因,上市公司的資源不再是可用的或孤立的
目前,許多上市公司都是國際化的。例如,某公司在伊拉克擁有油田,占很大比例。如果伊拉克開戰,這些油田無法開采,勢必會影響公司的原油產量。
對財政收入的直接影響是微不足道的,最大的擔憂是對油田的破壞或戰爭的無限期延長。如果油田長時間無法開采,這對公司來說是致命的,那麼公司的股價顯然會下跌。
2、戰爭關閉了市場
一些交易或零售企業,戰爭在該國的業務將受到影響,如國際零售巨頭,如果在阿富汗開設超市,超市擁有一切在正常操作中,一旦戰爭,即使超市不關門,當地購買力會下降,因為戰爭,全國軍工下降甚至是負面的。
3、戰爭導致外匯交易失信
當一個國家被消滅時,其原有貨幣將不再被承認,銀行、金融等從事外匯的行業以及相關行業的股票必然會受到影響。
4、相關軍工類股上揚
這里所說的有關軍事工業一般是指第三方國家的軍事工業,是指與交戰國進行軍事交易的企業。當然,當一個不在國內作戰的超級大國欺負一個小國時,這個超級大國輸掉戰爭的風險很小,其國防儲備也會上升。
5、其他與戰爭有關的產業
如新材料、新能源、原油和提供相關資源戰爭,戰爭的一些消費品,服裝,甚至紡織行業也可能由於軍事采購大訂單,這些都是一些相關的行業,但往往是第三國家股票的機會,戰爭國家企業經常受到失敗的風險,通常沒有炒作。
(10)中美關系緊張對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事實上,股票市場主要受公司盈利和估值水平的影響。前者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而後者主要依賴於利率、資金寬松、經濟增長預期等。
股市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地方,雖然故事平淡,但人們的情緒可能起伏不定,走出了「世界大戰」的局面——黃金安全繁榮,石油繁榮,軍工准備動動,新能源消音豐富。
這樣的機會很難把握,因為你不僅需要預測結果,還需要預測市場的反應,否則你可能會看對了車,錯過了停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