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脫媒現象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脫媒現象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4-23 23:40:25

⑴ 央行上調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對於股市有什麼影響。

「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政策邊際效果將日益明顯
在1月份CPI低於預期且控制新增貨幣和信貸增速初見成效情況下,市場部分人士預測短期貨幣政策不會再有大的動作,但令他們意外的是,央行決定從2011年2月24日起,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去年11月以來連續第5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水平也因此再創歷史新高。我們認為,這一舉動表明,央行預防春節後銀行產生放貸沖動,抑制貨幣增速過快增長態度堅決,而這將有利於政策效果的實現。

控制流動性壓力仍大

雖然1 月份新增信貸低於市場預期,但從媒體報道數家銀行2月信貸額度在兩天內用完,可見當前信貸增長壓力依舊很大,這也使得央行不敢放鬆對於銀行的流動性控制。

節後隨著大規模資金返回銀行,銀行間市場重歸流動性充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Shibor一周市場利率從8.0%以上的高位回落至2.79%左右,接近歷史平均水平。按照央行歷年春節後的公開市場操作慣例,應該回籠這些貨幣,即便是央行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2009年也不例外,該年春節後第一周央行就回籠了1040億元。但今年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過程卻遇到了一個"麻煩",使得回籠貨幣的目標難以實現,那就是央票一級市場收益率和二級收益率差距過大,如即便央行節後逐漸提高了央票發行利率,但3月和1年期央票收益率仍與二級市場收益率差30和47個基點。在此情況下,央行很難不顧成本地大規模發行票據以回籠貨幣,這樣產生的後果就是節後回籠目標難以實現,如節後兩周出現了凈投放1330億元,而未來央行還面臨更大的回籠貨幣壓力,如2、3月份央行凈投放規模達到3630億元和6870億元。

這種壓力使得央行不得不再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這樣一方面成本較低,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沖2月份形成的3630億元市場凈投放,達到減弱銀行放貸沖動的目的。

而央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除了縮減銀行間市場資金流動性,抑制銀行放貸沖動外,還有減弱貨幣增速的意圖。從當前來看,雖然1月M2增速同比增長17.2%,比上年末低2.5個百分點。但是仍與央行年初確定的16%目標有一定距離,央行未來仍面臨較大的貨幣控制壓力。由於社會通脹預期水平較高,今年1月份現金新增量達到驚人的13472億元,現金存量同比增加42.5%,這就意味著包含了現金範疇的基礎貨幣增速也面臨較大的上行壓力。央行為了控制貨幣增速,就不得不抑制貨幣乘數,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則是控制貨幣乘數比較好的手段。

"提准"效果日益明顯

由於存款准備金率水平越來越高,其政策邊際效果將會比以前更加明顯。2009年12月銀行系統超儲率高達3.13%,而去年12月超儲率只有2%,其中大型銀行超儲率已經回落到2000年以來最低水平0.9%,在超儲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央行1月份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動作就觸發了銀行間市場較大的波動,如一些1月份放貸較猛的銀行由於對流動性壓力估計不足,最後只能通過匆忙賣出債券等方式獲得資金以上交存款准備金,由此造成1月中下旬銀行間市場利率飆升。

目前這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不至於產生1月份那樣大的震動,因為銀行春節後通常會釋放出的大約0.5%水平的超儲率有助於銀行應付這次存款准備金率上調,且2月份外匯占款增量增加有助改善銀行的流動性,但不容忽視的是,對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的預期會促使銀行謹慎運用資產,這在熱錢流出新興市場的情況下,有可能會推升銀行間市場利率逐步上行,而當貨幣市場利率提高之後,銀行就不得不提高貸款上浮程度,從而起到抑制信貸需求的作用。這樣的邊際作用點正逐漸來臨,如當前對貸款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Shibor一年期利率已達到4.45%,與2008年政策緊縮期的最高點4.7%已經相距不遠了,這意味著央行未來只需連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1-2次,或再配合加息1-2次,就可以比較有效地實現抑制銀行信貸增速的目的,這個時期大概會出現在今年4月份左右,而在信貸整體增速得到逐步控制後,央行對所有銀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的頻率就會隨之大大下降,而可以採取針對那些信貸增長仍然較快的銀行實施差別存款准備金率。
參考:http://www.tradehn.com/news/news.aspx?id=177225

⑵ 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會帶來哪些影響

(一)對商業銀行融資中介功能產生明顯沖擊。從貸款投放角度看,隨著股票、基金、債券、信託等市場的發展,企業獲取資金支持的渠道多樣化,大型優質企業在融資市場上具有更高的議價能力,可以選擇在資本市場、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有潛力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創業板獲得資金支持。企業可以根據綜合比較各種融資渠道的交易成本、融資成本和綜合收益,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因此,金融脫媒的深化引起了金融市場競爭加劇,原來屬於不同金融子市場的金融機構開始產生業務交叉和競爭,尤其對商業銀行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貸款業務產生了巨大沖擊。

(二)盈利增長放緩趨勢加速顯現。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總量效應。貸款規模相對下滑導致貸款利息收入總量相對下降;二是價格效應。金融脫媒致使商業銀行優質客戶流失,議價能力降低,在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粗放式經營、扎堆「壘大戶」的尚未根本轉變形勢下,將直接導致存貸款利差縮小,進而影響盈利能力;三是成本效應。優質客戶的流失倒逼商業銀行轉向中小企業客戶,而由於中小企業客戶具有規模小、分散經營的特點,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客戶信貸風險的管控成本上升。

(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尤顯不足。金融脫媒導致商業銀行的部分優質客戶流失,為了做大資產規模,銀行會選擇資質相對較差,收益相對較高的客戶,從而抬高了銀行的整體風險水平。此外,為了維持一定的利潤增長,商業銀行通常試圖尋求其他的業務模式和產品,甚至採取不審慎的經營方式選擇高風險的客戶和產品。總的來說,金融脫媒倒逼商業銀行調高風險偏好,在客戶定位上由低風險、低收益客戶向高風險、高收益客戶轉移,造成風險積聚和增加,同時衍生出一些新的風險。針對此種狀況,商業銀行傳統的風險管理技術和水平已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要求,尤其在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管理及貸款定價管理方面表現尤為明顯。

(四)信息技術加劇了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挑戰。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業務不斷深化,第三方支付日漸壯大,同時許多互聯網公司、電子商務企業藉助其廣闊的交易平台和龐大的交易數據開始涉足小企業借貸。互聯網的擴張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打破了傳統行業經營模式。基於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價值創造方式,已經對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形成直接沖擊。由於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信息和技術優勢,使其實質上承擔了資金中介和信息中介的功能,並在降低交易成本、分擔風險、提供流動性、緩解信息不對稱方面具有與商業銀行相似的金融屬性。互聯網金融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沖擊通過商業銀行實現金融活動的傳統方式,使得商業銀行不再是客戶辦理「存、貸、匯」業務的唯一渠道。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推動了金融脫媒的深化,對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產生一定負面影響,使得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型尤其必要。

⑶ 股票中,什麼叫脫媒效應

脫媒效應是指資金的供給通過一些新的機構或新的手段繞開商業銀行這個媒介體系,輸送到需求單位。
脫媒,是指隨著經濟金融化、金融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商業銀行主要金融中介的重要地位在相對降低,儲蓄資產在社會金融資產中所佔比重持續下降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融資方式由間接融資為主向直、間接融資並重轉換的過程。

⑷ 脫媒的帶來問題

首先,由於銀行利率尚未市場化,在儲蓄分流加快,銀行「脫媒化」發展的同時,不能利用利率手段吸引居民儲蓄,將使各家銀行資金來源銳減,削弱其信貸投放能力。
目前四大國有銀行紛紛通過加大收回再貸力度,挖掘存量資金潛力。中小銀行由於存量資金潛力有限,資金來源驟減導致資金來源與運用的不平衡,已形成十分強大的經營和支付壓力。如果它們儲蓄少增、貸款多增的趨勢持續下去,勢必加大央行基礎貨幣發行壓力,埋下通貨膨脹的隱患。
其次,在啟動經濟階段,銀行「脫媒化」、信貸投放趨於萎縮將影響央行的貨幣信貸政策與各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行為,使央行貨幣政策反周期操作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增大啟動經濟的難度。
1996年以來,央行連續七次降息,銀行利差進一步擴大,試圖以此擴大居民消費及銀行信貸投放,結果均不理想,銀行「脫媒」、資金分流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再次,銀行「脫媒化」使股市風險加大,規范股市運作,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的市場化已成為金融發展的焦點問題之一。
90年代後,隨著金融市場化的逐步發展,社會金融資產類型日漸增多。國債、國家投資債、投資公司債、金融機構及企業債券、股票、大額存單等金融資產的出現為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規范股市運作,防止信貸資金大量入市,已成為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課題。

⑸ 金融市場「脫媒」現象

所謂金融「脫媒」(dis-intermediation),指的是在金融業實行分業管理和分業經營的制度背景下,資金盈餘者(儲蓄者)和資金短缺者(投資者)不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而直接進行資金交易的現象。在實踐中,導致脫媒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居民在信貸管制、利率管制、外匯管制或因物價上漲導致存款資產出現負收益的環境下,為尋求更高的回報率和更為多樣化的資產形式,脫離銀行等受到管制的金融中介機構,在金融市場上購買並持有股票、債券、保險、基金等直接證券。其二,企業為尋求更為便利的融資渠道和更低的融資成本,脫離銀行等受到較強管制且融資成本較高的金融機構,直接通過在金融市場上發行股票、債券、商業票據和融資票據等直接證券來籌措資金。其三,各類理財機構,包括各類基金,以及銀行、保險、證券機構的理財部門,順應居民和企業的上述需求,通過金融創新,在傳統的直接證券和間接證券的基礎上,開發出多種形式可交易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從傳統的金融體系中吸引資金。顯然,脫媒是資金盈餘者(儲蓄者)和資金短缺者(投資者)為爭取融資便利和更高金融收益所作的自主選擇,而各類金融市場的開發和風起雲涌的金融創新,無疑加速了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系統的內部競爭將不斷加強,金融效率可望不斷提高。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中,脫媒現象曾發生過多次。只不過,過去人們一直用「資金體外循環」來概括這一現象。這里的「體」,指的就是「銀行體系」。這種變化對我國的金融運行和宏觀調控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微觀上,它壓縮了銀行傳統的收入來源;在宏觀上,它使得調控當局欲通過管住「信貸閘門」來抑制高投資的政策意圖失去了得以實施的基礎。

⑹ 導致我國國庫券市場發展滯後的原因

受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和體制改革特徵的影響,通貨緊縮對我國經濟運行的負面影響可能更大。究其原因,可概括如下:

1、商品價格改革雖取得重大進展,但尚未最終完成,使得已經市場化部門承擔了過

度的價格調節任務,從而在通貨緊縮時期,惡化該部門相對於尚未實現市場化部門(指仍實行價格管制的部門)的貿易條件和現金流狀況,勢必嚴重影響國民經濟效率較高部門的生產和投資。此外,在通貨緊縮時期,已經市場化部門價格水平(可由零售和批發商品價格指數反映)過度下降,還可能降低收入的貨幣流通速度,增加貨幣需求,加劇通貨緊縮壓力。

2、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狀況和以資本充足性監管為主導的銀行改革削弱了國有銀行提供信貸的動力和能力,即使在貨幣政策寬松的條件下,也可能加大企業和家庭融資成本。比如為了控制信用風險,國有銀行很可能將新增的儲備用於購買國庫券或用做准備金轉存於中央銀行,而非用於銀行信貸。

3、受制於正規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發展的嚴重滯後,金融寬度的相對不足則進一步加大了在實行緊的貨幣政策和國有銀行信貸疲軟情況下,企業和家庭融資成本。由於擔心利率市場化可能引發嚴重的脫媒現象,沖擊國有銀行現金流穩定,我國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有意識地壓抑正規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發展,致使金融寬度相對不足,加大了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難度。盡管民間金融,即非正規金融市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上述金融寬度的相對不足,但非正規金融市場的分割性和高風險特徵又決定了這種彌補是有限的。

4、股票市場的非規范發展造成泡沫經濟在我國過早地出現,同樣阻礙了可貸資金向實體經濟部門的順利流動。由於看中股票市場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中的特殊功能以及一定程度的融資功能,兼之股票和銀行存款替代性較低,引起脫媒現象的風險較小,我國一度對上市公司和投資銀行提供國家隱性擔保,並不惜以犧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和股票市場監管為代價,求得股票市場的超常規的非規范發展。股票市場的非規范發展自然無法發揮其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功能,也談不上在動態無效率條件下,運用可持續的股市泡沫實現產業結構的順利調整。股票市場的非規范發展只會使得泡沫資產投資過度繁榮,阻礙實物資產投資的順利實現,加大金融和經濟的系統風險。

5、貨幣政策在治理通貨膨脹和緊縮方面本身就存在非對稱性。在運用貨幣政策治理通貨緊縮方面,如果經濟參與者對經濟增長預期普遍偏低,中央銀行極有可能遭遇流動性陷阱,或擔心過度寬松的貨幣供應誘發通貨膨脹,致使貨幣政策失效。

綜上所述,商品價格改革尚未最終完成,勢必對銀行信貸擴張能力有所限制的以控制風險為基礎的銀行改革的啟動,金融寬度的相對不足,股票市場的非規范發展和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和緊縮的非對稱性,都意味著現階段一旦遭遇通貨緊縮,將可能嚴重阻礙資金流向實物資產投資部門,致使投資、生產下降和經濟衰退。因此,我國在現階段保持貨幣政策的相對寬松,避免陷入嚴重的通貨緊縮是十分必要的。

當然,實現我國在現階段保持貨幣政策的相對寬松,避免陷入嚴重的通貨緊縮的要求是相當困難的。畢竟嚴重的通貨緊縮本身就可能是治理通貨膨脹的副產品,且在通貨緊縮發生的情況下,僅靠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確實存在誘發通貨膨脹風險。

盡管從理論上講,可以通過相關模型和協整技術,確定我國合理的目標通貨膨脹率,奠定貨幣政策調控基礎,但在我國結構急劇變革的現階段,本人懷疑這類政策參數的穩定性。因此,除了研究我國現階段合理的目標通貨膨脹率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加快價格和金融改革,特別是應將銀行改革同加速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發展,規范股市結合起來,加大金融寬度,最大限度地減輕銀行改革對投資和生產的負面沖擊,從而減緩貨幣政策調控壓力。

⑺ 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對股市有何影響,怎樣起到影響的

有關存款准備金制度在金融調控中的影響與作用,近來已成為業界關注的議題。所謂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根據規定將其有關存款和負債按照一定比例交存到中央銀行的部分。

存款准備金最初淵源於保證商業銀行對客戶提款進行支付,之後逐漸具備清算資金的功能,後來發展成為貨幣政策工具。近二十多年來,在部分國家,如英國、加拿大,出現存款准備金率為零、存款准備金制度弱化的現象;但是在其他國家,如美國、日本、歐元區國家和眾多發展中國家,存款准備金制度仍然是一項基本的貨幣政策制度,在貨幣信貸數量控制、貨幣市場流動性和利率調節,以及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限制貨幣替代和資本流出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我國,存款准備金制度對金融調控與金融穩定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我國的存款准備金制度趨勢如何,值得探討。

近年來存款准備金在貨幣政策調控中作用的變化

(一)存款准備金由貨幣政策調控工具轉變為調控基礎。存款准備金作為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存在局限性:一是准備金率調整對金融機構經營震動較大,准備金率變化需要銀行重新調整資產組合,但是金融機構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如果市場發育不完善,超額准備金在金融機構間分配不平衡時,這種震動會更大。二是較高的准備金率會降低金融機構通過市場渠道運用資金的比例。並且,如果法定準備金調整頻繁,銀行會傾向保持較高超額准備金,進一步降低可用資金比例。三是由於多數國家對准備金存款不付息,准備金作為一種稅收,容易引發金融機構及市場融資同行為逃避金融監管的現象,甚至形成脫媒。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主要工業國家中央銀行陸續將利率指標確定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中介目標,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操作調控基準利率,基準利率水平的變動,通過利率風險結構、期限結構等機制影響金融市場各種利率變化,從而對金融運行和經濟運行產生影響。隨著貨幣政策調控趨向以價格調控為主,強調預調和微調的精細化操作,單純依靠調整存款准備金率進行貨幣政策調控的方式使用越來越少,存款准備金制度以及存款准備金率調整變化,更多是從配合其它金融制度實施和其它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的角度出發,存款准備金制度逐步演變為約束貨幣供應增長、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和利率調整有效性和靈敏性的基礎性制度。

採取利率調控的國家中央銀行多是將貨幣市場同業拆借利率作為基準利率,其貨幣政策操作是確定和維護基準利率目標水平。為此中央銀行必須對銀行准備金供給及短期同業資金進行嚴格控制,並且對銀行准備金的需求及同業資金有合理的預見性,然後才能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調整流動性和市場利率。保持穩定和可預計的法定準備金有利於保證公開市場操作順利進行和避免貨幣市場急劇波動,使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資金需求存在結構性缺口,以增強中央銀行調節貨幣市場利率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要規定適度的最低存款准備金率。由於存款准備金用於滿足准備金要求和支付雙重需要,一般只有將准備金要求保持在足夠水平上,使法定準備金要求超過清算準備金要求,才會形成可預測的流動性缺口。否則,如果清算需求經常超過准備金要求,准備金需求將會變動不定,增加預測准備金需求的難度和政策實施的復雜性。

(二)准備金存款利率變化及影響。存款准備金是法律強制商業銀行存在中央銀行的資產,存款准備金制度適用范圍、存款准備金率水平以及是否對准備金存款支付利息,會影響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

一些國家對准備金存款支付利息,另有許多國家對准備金存款不付息。對准備金存款不付利息會產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准備金的機會成本,銀行大都以高息貸款或低息存款轉嫁給了顧客,會促使資金融出融入者盡力避開銀行體系,金融機構創新產品避開准備金要求,這將不利於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競爭,也不利於數量型貨幣政策調控效率。長期以來,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包括美聯儲都在考慮對法定準備金存款支付利息,但是由於涉及部門多,至今尚無進展。

絕大多數國家對超額准備金存款不支付利息,否則商業銀行可能會主動在中央銀行存有超額准備金,使基礎貨幣供求變得難以預測,不利於中央銀行准確地調控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在對超額准備金存款支付利息的國家,降低超額准備金存款利率,將有利於促進貨幣市場交易,增強金融機構對貨幣政策操作的敏感性。

我國存款准備金制度演進和創新
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建立存款准備金制度,20多年來,存款准備金率經歷了多次調整。

1998年前,准備金存款不能用於支付和清算,金融機構需要在人民銀行開立備付金存款賬戶用於清算。1998年,人民銀行改革存款准備金制度,將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存款和備付金存款兩個賬戶合並為"准備金存款"賬戶,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由13%下調到8%,准備金存款賬戶超額部分的總量及分布由金融機構自行確定。1999年存款准備金率進一步下調至6%,2003和2004年,為對沖外匯占款,適度控制金融機構信貸擴張,人民銀行兩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達到7.5%。

我國存款准備金制度適用一切吸收公眾存款或負債並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和客戶之間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而不是委託代理或投資的關系。近年來,金融機構產品創新加快,對哪些創新產品適用准備金要求關繫到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目前在改進金融服務、鼓勵直接融資和減輕間接融資壓力的背景下,應鼓勵商業銀行進行業務和產品創新,如發行金融債券、開辦代理理財業務。但是從存款准備金管理來看,不能因為商業銀行有關負債業務在名稱上沒有存款二字就不適用於存款准備金制度,對商業銀行向公眾發行的債券或其他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產品應考慮適用存款准備金制度。恰當地把握存款准備金適用范圍,在當前我國金融機構改革、金融產品創新的形勢下非常重要。這一方面有利於增強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規范地進行業務和產品創新,改進金融服務。

目前我國對法定準備金存款和超額准備金存款都支付利息,但是超額准備金存款利率趨於下降。如前所述,對超額准備金存款支付利息,金融機構可以通過超額准備金存款調整吸收過多流動性,不利於中央銀行預測貨幣市場流動性。降低超額准備金存款利率,可以促使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流動性管理,調整利率貨幣市場交易融通流動性餘缺,增強對貨幣政策操作的敏感性。

2004年,人民銀行開始實行差別存款准備金率制度。金融機構適用的存款准備金率與其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狀況等指標掛鉤。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貸款比率越高,適用的存款准備金率就越高;反之越低。差別存款准備金率制度綜合了存款准備金制度、資本充足要求和存款保險制度的有關思想,體現了我國關於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綜合考慮和安排。

從歷史來看,存款准備金制度、存款保險制度、資本充足要求創建目的之一是防範金融風險。存款准備金最早用於保障銀行支付,防範流動性風險,後來發展成為貨幣政策工具。資本充足要求以及存款保險制度根據金融機構評級收取差別保費的作法,都有約束金融機構信貸過度擴張的作用,促使金融機構本著質量、效益、市場的原則進行經營,有利於形成金融運行和貨幣政策調控的市場基礎

⑻ 什麼是金融脫媒,它產生哪些影響

「媒」就是指媒介。「脫媒」一般是指在進行交易時跳過所有中間人而直接在供需雙方間進行。通俗的講脫媒就是沒有中間人。而「金融脫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體系,直接輸送給需求方和融資者,完成資金的體外循環。目前,金融脫媒現象在我國銀行業已經成為不可迴避的現實。
影響簡單通俗的講有兩個吧,1,企業獲得更多融資手段,是融資更加活躍;2,就是企業對銀行依賴程度下降,對銀行產生一定壓力。

⑼ 脫媒現象的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些大銀行就已開始著手為戰爭的結束做准備。戰後,大量公司也開始擴充資本,投資銀行業從此開啟了其真正意義上的、連貫發展的序幕。雖然有1864年《國民銀行法》的嚴格規定,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承銷與銷售等業務,但美國商業銀行想方設法繞過相關的法律規定,仍然可以通過控股的證券公司將資金投放到證券市場上。美國的J.P.摩根、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庫恩洛布公司都是私人銀行與證券公司的混合體,1927年的《麥克法頓法》則乾脆取消了禁止商業銀行承銷股票的規定,這樣在20世紀20年代,銀行業的兩個領域終於重合了。同時,20世紀20年代美國進入了產業結構調整期,新行業的出現與新興企業的崛起成為保持經濟繁榮的支撐力量。由於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成本低、期限長,導致公司的融資途徑發生了變化,新興企業在擴充資本時減少了對商業銀行貸款的依賴,這使美國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於證券市場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的結合,以及美國經濟的繁榮,投資銀行業的繁榮也真正開始了。
這一時期投資銀行業的主要特點有:
1.主營業務是證券承銷與分銷,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混業經營;債券市場取得了重大發展,公司債券成為投資熱點,同時股票市場引人注目。
2.銀行業的強勢人物影響巨大,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混業的發展。 1929年10月,華爾街股市發生大崩盤,引發金融危機,進而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在大蕭條期間,美國11 000家銀行倒閉,占銀行總數的1/3,極大損害了存款者的利益,企業也由於借不到貸款而大量破產。對大蕭條的成因,調查研究的結論是:商業銀行、證券業、保險業在機構、資金操作上的混合是大蕭條產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商業銀行將存款大量貸放到股票市場導致了股市泡沫,混業經營模式成為罪魁禍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為避免類似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證券業必須從銀行業中分離出來。
在此背景下,以《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為標志,美國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1933年通過的《證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對一級市場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嚴格規定了證券發行人和承銷商的信息披露義務,以及虛假陳述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並要求金融機構在證券業務與存貸業務之間做出選擇,從法律上規定了分業經營;1934年通過的《證券交易法》不僅對一級市場進行了規范,而且對交易商也產生了影響;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取代了聯邦貿易委員會,成為證券監管機構。而1937年成立的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則加強了對場外經紀人和證券商的管理,並對會員制定了業務標准。這些法案的通過使投資銀行業與商業銀行在業務上嚴格分離,逐步形成了分割金融市場的金融分業經營制度框架,奠定了美國投資銀行業的基礎,並對其他國家銀行業的管理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多數年份,新證券的發行非常少,主要業務是為以前發行的債券換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則是由政府主導證券市場的發展,國庫券成為投資熱點。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業及其面臨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商業以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規模明顯增長,資本市場迅速發展,資本商品也日新月異,交易商、經紀人、咨詢機構等不斷增加,保險業與投資基金相繼進入這個市場,資本市場在美國金融業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由於銀行儲蓄利率長期低於市場利率,而證券市場則為經營者和投資者提供了巨額回報,共同基金的興起吸收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儲蓄資金,甚至證券公司也開辦了現金管理賬戶為客戶管理「存款」,這使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萎縮,出現了所謂的「脫媒」現象;技術進步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更加復雜的衍生金融交易可以使用電腦程序安排;歐洲市場兼容型的金融業務使其競爭力更強。在20世紀60年代,獲得較大發展的是市政債券以及互助基金的銷售;進入70年代以後,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轉向債務市場籌集資金,同時金融創新與金融自由化的序幕也被拉開,新產品層出不窮;到了80年代,公司債券的發展與金融品種的創新活動達到高峰。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垃圾債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面對這種變化,美國商業銀行越來越覺得有必要繞過分業經營的制度框架,銀行控股公司也就應運而生並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繞過監管,從事包銷證券、代理保險、房地產經紀管理咨詢的有效途徑。但是,美國《證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仍然是美國商業銀行發展的壁壘。為此,1986年美聯儲通過了一項允許部分美國銀行提供有限投資銀行業務的政策,放鬆了對銀行控股公司和其證券公司的監管;1989年美聯儲甚至批准J.P.摩根公司重返證券業,此後許多大商業銀行也紛紛設立了證券機構;1997—1998年,美國國會取消了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互相收購的限制,允許其進入非金融業;對銀行在經營保險業方面也有類似放鬆。可以認為,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業開始逐漸從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過渡。

⑽ 證券發行與承銷每章的重點

2012《證券發行與承銷》重點記憶

第一章證券經營機構的投資銀行業務

投資銀行業起源於:19世紀投資銀行業狹義:承銷、並購、融資的財務顧問

1933年,美國通過《證券法》、《格拉斯.斯蒂格爾法》

1864年,《國民銀行法》:禁止國民銀行從事證券承銷與銷售當時銀行業主要特點:承銷、分銷為主要業務,混業經營,公司債券為投資熱點證券公司債券,不包括可轉債和次級債(可能考判斷)

「脫媒現象」:證券公司業開辦存款,搶了銀行的負債業務承銷業務原始憑證保存:7年

投資銀行業務發展變化表現為:發行監管、發行方式、發行定價三方面

1999.11《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每年必考),名稱上不提銀行,而提金融服務,意味著要涵蓋銀行業和非銀行業的全部金融活動。意味著20世紀影響全球各國金融業的分業經營制度框架的終結,標志著美國乃至全球金融業進入金融自由化和混業經營的新時代。

2010,7月《金融監管改革法案》

核准制:政府主導(我國);注冊制:市場主導

1998年以前,我國股票監管制度採取發行規模和發行企業數量雙重控制

資產支持證券是把資產信託給受託機構,由受託機構發行

自辦發行特點:面值不統一,發行對象為內部職工或地方公眾,沒承銷商(不包括電子化這個選項)

網下發行方式:有限量,無限量,全額預繳,儲蓄存款網上發行方式:上網競價,上網定價

1998年,中國《證券法》出台2004.2.1《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暫行辦法》實施

2006.9.19《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實施1993.8國務院發布《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2005.5.23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短期融資是銀行間的,不是公眾)

2005.10.9國際金融公司和亞洲開發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11.3億和10億人民幣債券。

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股(含B),可轉債,國債,企業債的承銷與保薦;

具有主承銷商資格的證券公司可從事:股(含B),可轉債的承銷

發行人要聘請保薦人的情況:股票首發,新股,可轉債,就是賣股票的時候

經營單項業務承銷與保薦:注冊資本1億,經營承銷與保薦+自營/證券資產管理/其他:注冊資本5億

對保薦機構資格申請:核准45工作日,對保薦代表人資格申請:核准20工作日

保薦機構資格:1.注冊資本1億,凈資本5000萬;2.治理和內控制度,風險控制指標符合規定;3.業務部門規程健全,有料;4.從業人員不少於35,3年保薦業務人員不少於20;5.保薦資格人不少於4;6.3年無行政處罰

憑證式國債承銷團成員:不超過40家,記帳式:不超過60家(甲類不超過20家)-記帳才分甲乙兩類。成員資格有效期3年

證券交易所債券市場參加招標競價,承銷記帳式的: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

全國銀行間…承銷記帳式的:商、信(用社)、保、證

可申請憑證式國債承銷團的:境內商業銀行等存款類機構、郵政儲蓄銀行;可申請記帳式…的:境內…、信託、保、證

申請憑證式國債承銷團除基本條件外其它條件:1.注冊資本3億以上或總資產100億以上存款金融機構;2.營業網點40以上

申請記帳式:注冊資本3億以上或總資產100億以上存款金融機構或注冊資本8億以上的非存款金融機構記帳式甲類要排名前25

記帳式資格審批: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徵求銀監、保監,提交財政部;憑證式審批: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徵求銀監,提交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

風險控制指標標准:凈資本2000,5000,1億,2億,各種比例:100%,40%,8%,20%,100%滬深企業債券上市都是上市推薦人制度

證券承銷計提風險准備:包銷額的10%,5%,2%(股,債,政府債)財務風險監管指標:綜合類凈資本不低於2億,證券公司不低於其對外負債80%

保薦期限:首發:剩餘+2會計年度,增發或可轉債:剩餘+1會計年度保薦期間兩個階段:盡職推薦、持續督導

「雙保」:保薦機構+保薦代表人

業務檢查:已承銷尚未到期的企業債券余額是否超過凈資產40%,是否跟蹤,是否存在兌付風險。(必考)

投資銀行業務內部控制具體內容:1.嚴格的項目風險評估體系和責任管理制度;2.科學的發行人質量評價體系;3.風險責任制;內核工作規則與程序(多選)

證券公司投資投資銀行業務風險質量控制與投資銀行業務運作應適當分離,客戶回訪應主要有投資銀行風險質量(控制)部門完成。(判斷)

證券公司應建立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一般來說,凈資本小於凈資產(判斷)

證券公司不當行為處罰:程度深的36個月,淺的12個月

核准制與行政審批制比較,特點:1.選擇和推薦企業方面;2.企業自行選擇發行股票規模;3.發行審核上(強制性,合規性);4.股票發行定價上,向機構詢價(多選)

非現場檢查:年報、董事會報告、財務報表附註、自查內容現場檢查:機構制度人員、業務

現場檢查中內容:合規性、正常性、安全性(沒有「即時性」)(判斷)

第二章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發起設立+募集設立,募集設立=特定對象募集+公開募集

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和募集設立實行准則設立原則,公開募集設立實行核准設立原則;證券公司要證監會批。

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條件:1.發起人2-200半數有住所;2.注冊資本500W,發起設立首次出資20%,其餘2年(投資公司5年);募集設立發起人認購不少於總股35%

3.合法;4.發起人制定公司章程;5.公司名稱;6.公司住所

出資方式:實物(貨幣不低於30%)、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多項),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設定擔保財產出資

股份有限公司預先核準的公司名稱保留6個月,不得用於從事經營,不得轉讓。發起人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應當同(銀行)簽訂代收股款協議。

股份發行:向發起人、法人發行的股票,應當為(記名股票);記名股票要記載:1.股東姓名;2.股份數;3.股票編號;4.日期(多選)

創立大會召開:募集設立,發起人自股款繳足之日起30日內召開創立大會,召開15日前通知,應有總數過半的發起人、認股人出席。

哪些人不能做發起人:工會、國家撥款大學(民辦可以)(多選)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不得對其投資企業承擔連帶責任。(判斷)

發起人資格:自然人、法人、外商投資企業(所佔股本比例不受限制,屬於國家限制的,所佔注冊資本不超25%,.不得作為國家禁止外商投資行業的公司發起人)

外商投資企業作為發起人,條件:1.出資額繳足,2.完成原審批項目,3.開始繳稅

發起人義務:連帶責任、不得資金抽逃

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和公司公開發行前已發行的股份,1年內不得轉讓(必考)

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公司:章程草案經出席創立大會的認股人過1/2通過;章程修改經出席股東大會過2/3通過;普通決議:出席1/2,特殊決議:出席2/3;資本的增加減少:出席2/3;監事會決議:(沒有強調出席)1/2;董事會會議舉行:1/2;董事會決議:全體1/2,一人一票;股東大會審議公司在一年內購買、出售重大資產超過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30%的事項,出席2/3;獨董行使職權:全體1/2(必考)

公司為公司股東(含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要經股東大會決議,出席1/2通過;股東或者受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能表決。

有限責任和股份有限的差異:1.成立條件和募集資金方式不同:有限1-50股東,不公開募集,股份2以上股東,2-200發起人;2.轉讓難易;3.股權證明形式不同;4.治理結構簡化程度:有限1董1-2監,股份董、監、股東大會、經理都要有,5.財務狀況的公開程度不同,股份要在股東大會年會20日前置備,公開發行的要公告

有限和股份的變更要求:1.符合《公司法》;2.公司變更前的債券、債務由變更後的公司承繼;3.有限變股份,摺合的實收資本中歐那個不高於公司凈資產額

資本三原則:1.資本確定原則(我國目前遵循的是法定資本制原則,不僅要求公司在章程中規定資本總額,還要求在設立登記前認購或募足完畢);2.資本維持原則(努力保持與公司資本數額相當的實有資本:動態);3.資本不變原則(資本總額不得變動:靜態)(區分好不變和維持)

股份的特點:金額性、平等性、不可分性、可轉讓性(高管任職期間每年轉讓不超25%。所持股份自上市起1年不得轉讓,離職半年內不得轉讓)

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除外情況:1.減少注冊資本(10日注銷);2.合並(6個月注銷);3.獎勵員工(不超股份總額5%:單選)4.股東要求公司收購

公司債券與一般公司債對比,特點:1.公司債券是與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形成的債券債務關系;2.可轉讓(一般的不可);3.債券方式表現(一般的是債權文書);4.同次發行的公司債券償還期是一樣的(一般的可以不同)

股份有限公司組織結構:三會+一個經理累計投票權:1股有與應選董事或監視人數相同的表決權

股東權利:1.股份份額獲得股利和利益分配;2.請求、召集、主持、參加或委派參加股東大會,行使表決權;3.查閱公司章程;4.剩餘財產分配…8個(多選,基本都有)

控股股東:1.出資額占總額50%或持有股份占總額50%;2.表決權可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實際控制人:能夠實際支配公司行為的人

關聯關系:1.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管與其直接或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的關系;2.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

股東大會職權:決定權和審批權:1.決定計劃;2.選舉更換非職工代表的董、監,報酬;3.審議董事會報告;4.審議監事會報告;5.審議年度財務預算、決算;6.審議利潤、虧損方案;7.增資、減資決議;8.發行債權決議;9.合並、分立、解散、清算決議;10.修改章程;11.聘用、解聘會計師事務所;12.審議3%以上表決權股東提案

股東大會其它職權:1.審議批准擔保事項:a.本公司或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達到或超過凈資產50%以後提供的任何擔保;b.公司對外擔保超總資產30%後的;c.為資產負債率超70%擔保;d.單筆擔保額超凈資產10%;e.對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擔保。2.1年內購買、出售重大資產超總資產30%(2/3通過)

董事會職權:1.召集股東大會;2.執行股東大會決議;3.決定計劃;4.制定年度財務預算、決算;5.制定利潤、虧損方案;6.制定增資、減資方案;7.制定合並、分立、解散、清算方案;8.決定內部機構設置;9.決定聘任或解聘經理,薪酬;10.制定基本管理制度(信息披露制度)

監事會職權:1.檢查公司財務;2.監督董事、高管;3.糾正董事、高管;4.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5.對股東會會議提案;6.訴訟董事、高管;7.調查異常經營

股東大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監事會和連續9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東)有補充召集權和補充主持權(多選)

經理職權:1.主持生產經營、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2.組織實施計劃;3.擬定內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4.擬定基本管理制度;5.制定具體規章;6.提請聘任或解聘副經理、財務負責人及其他管理人員(除董事會決定的以外).經理有權列席董事會會議,但沒有表決權(判斷)

獨立董事職權:1.確認重大關聯交易;2.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3.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4.提議召開董事會;5.獨立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和咨詢機構;6.可在股東大會召開前公開向股東徵集投票權。

單獨或者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東,在股東大會召開10日前提出臨時提案股東大會召開20日前通知;臨時股東大會召開15日前通知;發行無記名30日前公告

無記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東大會的,會議召開5日前至股東大會閉會日起把股票交存公司

股東大會每年一次年會,應當在上一年度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6個月內,即最遲6.30董事會每年至少2次,10日前通知監事會6個月至少1次

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情形(2個月內召開):1.董事人數不足法定或章程規定2/3;2.未彌補虧損達實收股本總額1/3;3.單獨或合計持有10%以上股份的股東請求;4.董事會提;5.監事會提決議撤銷:60日內請人民法院撤銷

董事會臨時會議情形(10日內召開):1.1/10以上表決權股東;2.1/3董事或者監事會

董事:成員5-19,每屆不超3年,可連任;職權:董事會表決權、報酬請求權、簽名權;義務:忠實、勤勉

監事:成員不少於3人,其中職工代表不低於1/3,任期3年,可連任;職權:監事會表決權、報酬請求權、簽字權、列席董事會提出咨詢或建議、提議召開臨時監事會

獨立董事:條件:5年法律、經濟或其它經驗;獨立性要求不得擔任的情況:1公司任職人員直親,2.持股1%或前十名人員或直親,3.持股5%或前5單位的人員或直親等等;持股1%股東可以提出獨董候選人;證監會15日審核獨董;連任不超6年;連續3次不親自出席的撤;獨董辭職報告等有人補缺才生效;獨董行使職權:全體1/2同意;董事會下設薪酬、審計、提名等委員會的,獨董要佔1/2;獨董開展工作的條件:1.知情權(上市公司提供資料,要保存5年),2.工作條件,3.有關人員配合,4.相關費用上市公司給,5.津貼

董事會秘書對(董事會)負責高管是指: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多選)

財務會計: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向(證監會和證交所)年報;每一會計年度前6個月結束之日起2個月向(證監會派出機構和證交所)半年報;股東大會年會20日前置備。公司董事可以兼任經理(判斷)董事、高管不得兼任監事(判斷)

公積金:提利潤的10%,達到注冊資本50%不用提,公積金轉資本,留存公積金不得少於轉增前注冊資本25%。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判斷)

合並:吸收(A+B=B)、新設(A+B=C),新公司承繼債權債務分立:新設(A=A+B)、派生(A=B+C)

解散:持有10%全體表決權的股東有權請求法院解散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15日成立清算組

清算順序:費用、工資、社保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稅,償債,剩餘財產分配

減少資本、合並、分立的公告:10日通知債權人,30日公告,接到通知的30日內,未接的45日內有權要求清償或提供擔保(必考)

清算組通知:10日通知債權人,60日公告,接通知30,未接45

第三章企業的股份制改組

企業股份制改組的目的:1.確立法人財產權,2.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3.籌集資金

上市公司形成來源:1.歷史遺留,2.94年公司法之前成立的定向募集公司,3.06年公司法之前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滿3年可申請上市,不滿3年若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且經營業績可連續計算的可申請上市),4有限變股份(發股上市),5.國有大中型重組後募集設立後上市。

《證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上市要求:1.股票已公開發行,2.股本總額不少於3000萬(證交所規定不少於5000萬),3.公開發行股份達股份總數25%,股本總額超4億,公開發行股份比例10%以上,4.3年不違法

擬上市公司的商標使用權要跟經營業務走,可以給關聯方或第三方使用,但要簽合同。(判斷必考)

公司治理規范獨立性要求:資產獨立:(發行上市公司應有獨立於主發起人或控股股東的生產經營場所,,擬上市公司原則上應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以租賃方式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權)的,應保證有(較長)的租賃期間限和(確定)的取費方式。(判斷)),人員獨立(高管不能在持有擬上市公司5%以上股權的單位及下屬企業擔任(除董事、監事以外)的任何職務),機構獨立、財務獨立(獨立報稅,不得為控股股東或下屬企業或其它關聯企業擔保)

同業競爭避免措施:1.收購、委託經營將相競爭業務集中;2.相關業務轉讓給無關聯第三方;3.放棄;4.競爭方簽法律書面承諾

中介機構一般以財務顧問(或者說具有改組或主承銷經驗的證券公司)為牽頭召集人。

清產核資包括:帳務清理、資產清查、價值重估、損益認定、資金核實和完善制度清產核資由(同級)國有資產監督機構組織和監督檢查產權界定原則:誰投資,誰擁有產權。股權界定分為:改組設立+新設成立

國有股:國家股(有權代表國家投資的機構投資形成)+國有法人股(有法人資格的國有企事業單位出資形成)

國有企業改組的股權界定:進入股份公司的凈資產高於原企業50%是國家股,低於50%的是國有法人股(必考)

國有資產折股:凈資產一並折股,股權性質不得分設,股本由依法確定的國有持股單位統一持有,不得由不同部門或機構分割持有。(必考)

固有資產折股要求:1.不得低估作價持股;2.折股比例=國有股股本/發行前國有凈資產不低於65%;3.發行溢價倍率=股票發行價格/股票面值不低於折股倍數;4.凈資產未全部折股部分計入資本公積,不得轉負債;5.凈資產折股後,股東權益等於凈資產。

土地評估:A極機構處置方式:1.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2.繳納出讓金,取得土地使用權;3.繳租;4.授權經營。

非經營性資產的剝離方式:1.完全劃分非經營和經營,非經營留在原企業或組建新的第三產業;2.完全分離非經營和經營,非經營變賣、拍賣、贈與無形資產: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專有技術、土地使用權、商譽、特許經營權、開采權

企業整體改組時,無形資產產權全部轉移到上市公司。

商標權處置原則:1.改制的:商標權跟經營業務或主要產品進入股份公司;2.定向募集的:要規范;3.擬上市公司應在獲准發行前將商標處置相關手續辦理完畢;4.商標權以外的參照商標權。

資產評估目的:公正評估價值,保證所有者權益;范圍: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其他資產及負債(多選);基本原則:所有進入股份有限公司的都要評估。企業國有資產評估項目實行(核准或備案)。

2002.1.1《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若干問題的規定》2005.9.1《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

企業可以不對國有資產評估的情況:1.企業整體或部分資產無償劃轉;2.國有獨資企業與其下屬或下屬之間的合並、資產置換和無償劃轉。

資產評估項目的核准(備案)程序:1.逐級上報初審,初審同意後自基準日起8個月向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提出核准申請(9個月備案);2.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20個工作日完成核准(備案)。核准或備案的評估結果有效期1年

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成新率越大,被評估資產價值越大。(判斷)

會計報表審計程序:計劃階段、實施審計階段、審計完成階段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

期後事項:截止日至審計報告日,審計報告日至報表公告日(多選)

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書,進行法律審查時應該獨立地發表明確的法律意見(不需要和會計什麼的結論一致)。(判斷)

第四章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准備和推薦核准程序

公司融資按資金來源不同:內部和外部;按中介的作用不同:直接和間接;按不同產權關系:股權和債務;按期限:長期和短期

內部融資特點:自主性、有限性、低成本性、低風險性外部融資特點:高效率、高成本、高風險

股權融資特點:財務風險小、成本高、可能引起企業控制權變動債務融資特點:財務風險大、成本低(利息抵稅)、不會產生對企業控制權問題

融資成本:投資者角度:融資成本是要求得到補償的資本報酬率,融資者角度:融資成本是為獲得資金必須支付的最低價格。

1952美國大衛.杜蘭特提出凈收入理論、凈經營收入理論、傳統折中理論(必考)

當企業以100%的債權進行融資,企業市場價值會達到最大。(判斷)

凈經營收入理論假定:債務融資成本和企業融資總成本不變

現代資本結構理論是以MM定理(1958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為標志。

MM無公司稅模型又被稱為(資本結構無關論),假設條件:1.企業經營風險可以用EBIT(息稅前利潤)衡量;2.現在和將來的投資者對企業未來的EBIT估計完全相同;3.沒有交易成本;4.所有債務都是無風險的;5.投資者預期EBIT固定不變,即企業增長率為0。基本思想: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和綜合資本成本無關。結論:無稅情況下,企業的貨幣資本結構不會影響企業的價值和資本成本。

MM公司稅模型結論:負債會因為利息的抵稅作用而增加企業價值,對投資者來說,也意味著更多的可分配經營收入。

米勒模型與MM的區別:考慮了個人所得稅

破產成本模型解決的問題:既考慮負債帶來稅收抵免收益,又考慮負債帶來各種風險和額外費用,並對他們進行適當平和那個來穩定企業價值。

代理成本模型:詹森、麥克林提出;外部股東代理成本(股東和經理層)、債權的代理成本(債權人和股東)

外部籌資:普通股籌資、債權籌資、優先股籌資、可轉債籌資、認股權證籌資內部籌資:折舊、未分配利潤(留存收益)

普通股籌資優點:1.沒有固定利息負擔;2.看漲期權,執行可獲得較高預期收益;3.沒有固定到期日;4.增加公平年公司權益資本。

普通股籌資缺點:1.分散控制權、2.籌資成本高;3.發行費用高;4.新老股東具有相同剩餘索取權,會稀釋老股東的每股收益。

債券籌資優點:1.籌資成本低;2.風險低;3.抵稅;4.發行費用低;5.看跌期權,只承擔有限責任;6杠桿作用

債券籌資缺點:1.固定到期日,要定期付息;2.財務杠桿上升,成本也會上升;3.通常要抵押和擔保

優先股優點:1.屬權益資本,通常沒到期日;2.一般沒投票權,不會威脅普通股股東的剩餘控制權;3.股息固定,杠桿作用

優先股缺點:1.成本比債券高;2.會稀釋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收益。

可轉換證券優點:1.出售看漲期權可降低籌資成本;2.有利於未來資本結構的調整。缺點:1.成本高於普通股或優先股;2.執行期權會稀釋每股收益和剩餘控制權;3.業績不佳則可能導致股權或債權籌資成本增加。

認股權證優點:降低籌資成本;缺點:稀釋股權

留存收益籌資優點:1.成本低;2.不回稀釋每股收益和控制權;3.稅收好處。缺點:1.分配股利的比例長會受到某些股東的限制;2.支付過少,不利於吸引股利偏好者;3.支付過少,可能會影響到今後的外部籌資。

後面的請下載附件查看,回答有字數限制.....

熱點內容
貸款基金如何取出 發布:2025-01-22 08:04:52 瀏覽:48
50歲理財哪個最好 發布:2025-01-22 07:38:47 瀏覽:432
股市中三個點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07:30:47 瀏覽:12
基金收益說明怎麼寫 發布:2025-01-22 07:30:46 瀏覽:140
數字貨幣菲爾並是什麼 發布:2025-01-22 07:25:14 瀏覽:715
在哪裡能看到南方基金公司的視頻 發布:2025-01-22 07:22:49 瀏覽:250
中國期貨資金沉澱多少億 發布:2025-01-22 07:20:18 瀏覽:138
江蘇國泰股票歷史價格 發布:2025-01-22 07:20:16 瀏覽:45
天弘基金股份多少錢一股 發布:2025-01-22 07:20:09 瀏覽:864
昆葯集團股票漲停後為何當曰又跌 發布:2025-01-22 07:16:30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