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價格影響研究
Ⅰ 機構投資者對股市的影響還有研究價值嗎
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和廣大散戶的操作策略是不一樣,而且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信息也是不對稱,他們的投資思路其實是不適合散戶投資者跟風的。
Ⅱ 利率變動是如何通過投資者對股價產生影響的
當利率上升時,無風險利率即銀行存款利率提高,投資者部分資金流入銀行,對股價偏空。
當利率下調時,無風險利率即銀行存款利率降低,投資者部分銀行存款流入股市,對股價偏多。
Ⅲ 多家機構參與對股票的影響
機構(一般指社保基金、企業法人、保險公司)和基金(一般是指投資基金)參與的股票基本沒什麼區別,因為他們都是比較專業的投資者,所以他們基本會同時看好業績穩定的企業,如果非要找出區別,由於社保和保險公司都是做保險的,他們對風險的偏好比較低,因為畢竟保險的錢要是賠了,客戶出問題後就沒有錢去理賠了(所以說白了保險資金是只能賺不能賠),所以他們選的股票也就比較保守,而基金沒有對客戶的利潤保底要求,所以他們的投資在穩健的基礎上可以稍微激進一些,這就是兩個唯一的區別。
如果多個機構在低價位參與股票,那後市當然會有機會了,因為機構看好才會買的嗎……
Ⅳ 投資者情緒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投資情緒對股票價格影響很大,主要是股票的熱度,大家對股票的認可度。
投資情緒高漲,你會發現交易量會暴漲,整個市場非常活躍,此時好像買什麼都能賺錢,因為大家願意投資,也想趁機賺一筆,此時股票價格大漲,此時最受機構歡迎,也是他們盈利的方式。
當機構盈利賣出後,股票開始下跌,大家都有賠錢,心情不好,投資情緒低,不願意再拿錢出來投資,股市就非常安靜,交易量少,股票價格也不會有什麼起色。機構也賺不到錢,總結投資情緒對股票價格影響較大!
Ⅳ 請問莊家,機構是怎樣分析股票,以及怎樣估值請位高手回答
這個問題有意思的,這就不說機構投資者也會利用早期知道的消息,來做某些股票短線的炒作的問題了,借你的問題之平台,專門就機構選擇投資性股票的一些個人看法說一說,也算是拋磚引玉吧。
一般機構作為投資者本身就配備了龐大的專業的分析師,這些人按照不同的專業、行業進行具體分工,目的就是專業研究上市公司的,並在研究結果下,會建議機構的投資部門在適當的時候買進上市公司的股票做中長線的持有,但我認為分析師的著手點不外乎是幾下的方面的:
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要點
1、公司的成本與收益狀況,公司的成本控制水平如何,利潤處在什麼水平上,有沒有採取什麼得力的措施來維持或者改善利潤水平,有沒有長期的盈利展望,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2、為了進一步提高總體銷售水平,發現新的產品增長點,管理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新產品或新工藝?
3、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成果?
4、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5、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6、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7、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是不是很好?
8、這家公司的高級主管關系很好嗎?
9、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10、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做的如何?
11、是不是在所處領域有獨到之處?它可以為投資者提供重要線索,以了解公司相對於競爭者,是不是很突出?
12、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否大幅成長?
13、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大量發行股票,獲取足夠的資金,以利公司發展,現有持有人的利益是否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14、管理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諸事順暢時口沫橫飛,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15、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分析判斷出這些問題後,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投資經驗,給出了一個最低限度分散投資的優先順序:
A審慎選出根基穩固的大型成長股,並且至少應該擁有5隻以上,但其產品線最多隻能略微重疊;
B較少投資於那些介於上述股票和高風險的年輕成長型公司之間的股票;
C最後才可以考慮風險較高的年輕的成長股。
我想以上這些問題的解決,就是機構投資者在確認某隻股票有無投資價值的時候,所需要做的必備功課吧。
Ⅵ 投資者應該如何對股票進行分析
首先,當我們在選擇股票網站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具有專業資質的股票網站,這樣我們才能夠放心的進行股票。我們在股票網站上獲取一些股票的咨詢和進行相應的投資。股票網站上的業務是有很多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進行了解和分析了,選擇到自己合適的股票項目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咨詢股票網站上的工作人員,做一個全面的了解。
其次,我們還需要進行做一個合適自己的方案。當我們在股票上發展得不錯的時候,如果大家想要繼續的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就需要做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案了。要知道,每個人的資金狀況都是不一樣的,股票的風險也是很高的,我們需要找到合適自己進行股票的方案,知道自己投資項目的狀況,能夠有效的避免風險的出現或者能夠當風險出現時及時止損。
最後,我們還需要對股票市場多多關注。關注股票市場是進行股票的一個重要步驟,股票市場是不斷變化著的,如果我們能夠合理的預估股票市場的話,那麼我們在進行股票的時候就會更加的得心應手,對股票的分析也會更加的接近現實,這樣對我們日後的股票都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
大家在對股票進行分析的時候可以主要從以上這個幾個方面著手,掌握一些分析股票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夠在股票中不斷的學習,這樣才能有利於我們對股票進行分析,等到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能夠有所收獲了。
Ⅶ 什麼原因造成IPO首日價格會大漲承銷商故意壓低發售價的原因機構投資者會對IPO定價產生什麼影響
影響IPO大漲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發行定價;二是宏觀市場供求。
股票發行價的產生是企業、承銷商和投資人互相博弈的綜合結果,承銷商在一定程度上會壓低發售價,但基於承銷商按融資額收費的原則,也不可能把價格壓得很低。從發行企業來講,較低的發行價會損害企業利益,但很高的發行價由於可能損害投資人利益,同時或不利於未來再融資的基礎,因此企業一味追求IPO高定價也不理性。
由於IPO發行的股份大概有70%-85%由機構投資者認購,顯然機構投資者對IPO定價有很大的影響,在詢價階段,機構投資者也有很多的策略來影響定價。
Ⅷ 請問,機構持倉對一隻股票的影響有什麼影響,若無主力機構持倉會有什麼影響
可以從其他角度來看下機構持倉,十大股東排行中,如果只有一個機構 要比 多家機構要好,不是說機構抱團的股票一定是好,比如基金重倉股,其活力一般比較差,因為常會出現窩里斗,你敢拉我就敢拋。另外現在的最大機構不是基金不是券商,而是大股東,對於一隻全流通的股票,大股東是最大的定時炸彈。
一隻股票如果沒有機構在其中,就是一盤散沙,游資喜愛炒作此類股票,常會是短線主力的樂園,因為其中沒有令他們生畏的機構存在,避免了虎口奪食的危險!有題材的時候,此類股票漲勢最為喜人,但往往就是一個短線炒作,短線主力一撤退,就打回了原型!
看了下精藝股份,覺得還是不錯的,主力在下跌破位之前,放出了歷史最大量堆,肯定是有主力進入了,然後因為大盤的原因,又沒有配合的題材,主力不想「頂風作案」,只能屈就大盤,順勢打壓,這波打壓很漂亮的地方,亮點在於沒有量,這么大幅度的連續下跌並沒有量證明了主力還在其中忍辱負重,所以大盤一有好轉,立即以漲停示人,雖然不是很強勢的漲停,但還是代表主力的意思了,我在裡面,大家不用擔心,我又回來了!
個人判斷此票後市依舊會隨大盤回調,然後進入一副更大幅度的拉升!
Ⅸ 機構投資者所佔的比重超過50%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全部
機構投資者
所佔的比重超過50%是包括他們所持的流通股票和
非流通股票
。
Ⅹ 中國股市中機構投資者間的博弈分析
中國股市始於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至今已經歷了31 年,中國的證券市場發展速度驚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隨著股 市的高速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資金聚攏到股市,形成了不同的利 益主體,政府、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證券商和散戶都參與其中, 投資各方都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參與其中的個體追求利益 最大化,不一定就能達到群體利益的最優。各方都觀察對方的行動 來制定自己的措施,其實質就是進行博弈,最終的股價就是信息匯 總的綜合反映。在參與博弈的市場主體中,政府利用「看得見的手」 來調控市場,通過對市場參與者的影響來影響股價。而在市場投資 者與政府之間也存在博弈,觀察和預測對方的行動來制訂計劃。不 可否認,中國的股市還有巨大的潛力空間,但是很多人都不建議散 戶在中國的股市中進行投資,特別是靠退休金生活的老年群體和 低收入群體不宜參入其中,而應該採取風險更低的理財方式。在這 樣的股市環境下,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本文嘗試通過博弈論中的 經典模型「囚徒困境」來分析股市中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博弈。 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博弈1.1 關於「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講的是警察在審訊犯人時,為了防止犯人篡供, 將兩名罪犯置於不同的房間。警察知道罪犯有罪,但缺乏證據,對 兩名罪犯開出的條件是:如果一人招供一人抵賴,則抵賴的人被 判十年,招供的人馬上釋放;如果兩人都招供,則各判八年徒刑; 如果兩人都抵賴,則各判一年。在以上情況中,很明顯最好的情況 是兩個人都抵賴,但從每個罪犯的角度來考慮,如果自己抵賴有 可能面臨十年的監禁,坦白則有可能直接釋放,對自己有利的決 策是招供。 「囚徒困境」表現出了一個很深刻的內涵,即個體理性與集體 理性的矛盾。個體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不願意改變決策,從而導 致整體利益變小,並且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損失。博弈通常是建立 在行為理性基礎上的非合作博弈,即對弈各方各自採取最優決策, 以達到個體最大的效益。但由於採取了非合作的方式,沒有一個共 同遵守的規則來約束博弈行為,個體理性往往並不一定會達到自 己的預期目標。 1.2 關於股市中的機構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不同於個人投資者,是指職業化和社會化進行金 融意義上的投資的機構或者團體,主要包括一些金融機構,如銀 第五,綠色信貸產品創新不足。我國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產品 僅僅局限在對環境污染企業的信貸制約,產品種類少,創新力度不 足,各銀行間的綠色信貸產品具有較強的同質性,不能滿足企業的 多樣化需求。 對策第一,落實激勵機制。我國可以借鑒德國的政策,由國家參與 其中,對節能環保項目給予信貸優惠,差額由政府貼息補貼,出台 激勵機制鼓勵綠色信貸的創新與發展。例如,可以加大對節能環保 技術研發的資金支持,對綠色信貸業務實施差別化的監管政策,適 當提高對其的風險容忍度等。 第二,完善監督約束機制。一是加大環保執法力度,提高違法 成本;二是可以通過加快設置和徵收碳稅、環境污染稅,大幅提高 污染排放的收費標准,迫使當事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經 營活動的環境風險和社會風險;三是鼓勵實行環境公益訴訟,通 過環境公益訴訟動員社會力量,形成強大的社會壓力,迫使企業執 行嚴格的環境和社會標准。 第三,培養專業人才,建立專業團隊。專業化團隊的建立主要 包括以下三種:一是環境和社會風險團隊,具備完全的授權和專業 知識,能有效地控制或規避借款主體及其項目所面臨的各類環境 風險和社會風險;二是綠色信貸產品的創新團隊,具備跨領域的專 業知識和創新熱情,能抓住時代的機遇,不斷推進綠色信貸業務; 三是提升機構自身環境和社會表現的團隊,具備多樣化的知識和 強大的溝通交流能力,從整體上提升機構的社會形象。 第四,完善信息溝通機制。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加強與環保部 門的信息溝通,充分利用國家環保部與銀監會兩部門搭建的信息 交流與共享平台,及時獲取信息。環保部門也應積極對企業進行核 查,將信息及時、准確地提供給商業銀行,為商業銀行的業務管理 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對融資的企業和項目的環保情況 進行持續觀察,建立持續跟蹤檢查機制,將環保風險管理納入日常 貸後的管理工作之中,不斷完善、更新項目信息。此外,商業銀行應 與同業、行業協會、非政府組織之間溝通,從側面了解融資企業和 項目的執行情況,全方位管理風險。 第五,加強綠色信貸產品創新。綠色信貸應具有多樣性,同時 要貼合當前的環境需求,還要便於推廣。商業銀行應該增加對綠色 信貸產品研發的投入,時刻關注市場的動向以及客戶的需求變化, 不斷開發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產品並推出與之配套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