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對股票的影響
① 中國政策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更多資料參看我的空間
1、利率:可以這么想,社會的游資數目是一定的,當利率升高時,將錢存入銀行的吸引力
增 加,這將使原先可能進入股市的資金流進銀行。同時,利率的升高使公司的借貸成本增
加, 結果盈利減少
2、稅收:企業稅增加,企業盈利中的稅務支出增加,使得實際盈利減少,股價將往下調
整。
3、匯率:當匯率上調,本國貨幣升值,增加出口困難,營業額降低,其結果對股價的影響
主要是負面的。匯率屬國際金融的范疇,它對股價影響的機制極其復雜,通常是國際政治
經濟 角力的結果。到底匯率的變動怎樣影響股價,誰也說不清,就這一課題有許許多多篇
博士論 文
4、銀根松緊:銀根松時,市場游資增多,對股票的影響是正面的。銀根緊時正好相反
。
6、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對股價的影響很難估量,通常政府為了控制通貨膨脹,會調高
利息, 對股價的影響主要是負面的。
8、產業政策:如果政府鼓勵某些行業,給予扶持,如在稅收上給予減免,融資
上給予 方便,企業各方面的要求都給予協助,結果自然對股價有正面影響。
② 4月後,所有救市行為對清華同方(或A股市場中任一隻股)的影響,並分析其中原因(2500~3000字))
股市非理性的下跌,政府採取維護市場穩定的一些措施行為稱之為救市。如9月18日銀行股暴跌後中金公司表示收購工、中、建三大商業銀行在A股市場上的股票,國資委允許上市場公司回購A股市場上的股票,1%的印花稅仍然沒有降低,改成賣出單這徵收等。給投資者一個信息是政府希望穩定市場並付之行動,另一個信息是給入進場的投資者(比出場的投資者)更多的鼓勵。
國務院近日決定出台擴大內需十條措施,確定7萬億元投資計劃,市場無不被這中國式經濟刺激方案所鼓舞。不僅滬深股市第二天強勢反彈,整個東南亞市場都大受鼓舞。國家明確「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將有效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將中國經濟下滑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我國出台的經濟刺激方案,當然是非常及時的,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但是,我們必須明白,我國出台的4萬億元投資與歐美出台的救市計劃是有很大不同的。歐美是流動性不足,急需補充流動性,而中國面臨的緊迫問題並不相同。事實上,我們的流動性不久前還是過剩的,雖然在國際金融海嘯之後,中國的流動性過剩現象可能消失,但未必會馬上變成流動性稀缺。因此這4萬億元是作加大投資,以拉動經濟增長之用的。
近十幾年來,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始終是投資、外貿出口及內需。然而,這三駕馬車並不是均衡的,甚至不能算是協調的。在這十幾年裡,主要依靠投資和外貿出口拉動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有幾年基本是依靠國家大規模的投資來拉動整個經濟發展。
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固然見效快,但這些投資一定要化為有效的投資,也就是說,這些投資項目必須是為今後的經濟發展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歸根結底要落實到大眾的消費市場上。根據一般規律,有效的投資長遠看都會落實到消費市場,即使在短期內,投資金額的四分之一大約會轉移到消費市場。可是,大約在世紀之交的幾年裡,我國大規模的投資並沒有在短期內轉移到消費市場。
不能落實到提高消費市場景氣的投資,也就是說缺乏自然需求。缺乏自然需求的投資其總體效益必然低下,而經濟效益低下的投資建設無法也無能力做到與自然環境自然和諧。投資建設在經濟、環境兩方面都是低效益,那麼這個投資必定是過熱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新世紀初連續幾年偏重投資而無法啟動消費市場以後,中國出現經濟過熱、通脹就是必然的。
老實說,近20年來最有效最實在拉動中國經濟的,是外貿出口。可外貿出口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際市場尤其是美國市場的繁榮與否。由於金融危機,從去年年底起,中國外貿出口開始不景氣,沿海地區大批中小企業倒閉。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日趨嚴峻,中國經濟增長的形勢迅速惡化,三季度GDP增幅由去年的11.9%下滑至今年的9%,最新的工業產出、進出口增速等指標均顯著回落。按此趨勢,中國經濟很可能面臨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最嚴重的不景氣。在經濟面臨巨大危機的時刻,加大政府投資力度一直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對策。但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政府投資除了希望達到擴大內需、創造就業等目標以外,首先要追求的還是以擴張性的投資建設為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打好基礎,積蓄後勁。
眼下國內各級地方政府和行業一定都緊盯著國家這塊4萬億元的「大蛋糕」,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對於上海及整個華東地區而言,當前及今後幾年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趁國家財政、貨幣政策和項目審批相對寬松之際,加快過去幾年積欠的市政基礎設施——尤其是事關長三角地區城市化和一體化的許多硬體和軟體的建設進度。在這一時期,應當加快建設上海的軌道交通,加快上馬長三角地區的城際鐵路、公路網,也包括許多軟的東西,如一卡通互通、醫保、社保及其他信息聯網等……這些既能夠擴大內需,也是使中國經濟最活躍長三角地區經濟持續保持活力的基礎。
如果我們抓住機遇,長三角地區不僅能為全球經濟未來重新進入新的景氣打積累潛力,也完全有可能在比較短的時期內邁向世界級城市群。
1、000002萬科A:該股作為優質股票,曾經給堅定的持有者以豐厚無比的回報,作為中長線投資而買入股票的話,我認為當然買入股票的時機應該是在大盤點位1500點上下,股票的選擇應該行業的龍頭,具有穩定的經營收益和很好的分紅配送預期的上市公司,所以按這個思路買進房地產的龍頭股票為好了,因為房地產股票歷來就是股市中堅,理性十餘年的國民經濟發展的經歷,房地產的價格翻了很多倍,房地產產業是越來越發達了旺盛了;比如房地產板塊的000002萬科A應該就是首選,不僅是房地產的龍頭股票,也是深市權位極重的成分股,深市要漲首先是萬科漲哦;
目前國家為防止經濟下滑過快,試圖通過拉動內需來刺激經濟,銀行方面在國家政策的導向下,在房地產的貸款上已經有松動的跡象,這樣不久房地產板塊就會好轉了,加上目前萬科的股價偏低,大盤的反彈一般都是由金融、券商、房地產來領頭的,所以我認為目前就是戰略性建倉房地產股票的好時機啊。
2、600598北大荒:第二個選擇就是有國家政策扶持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後市也會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比如農業的北大荒就是其中之一的,人以食為天,農業也是國家所有事項中的最基本的,也是國家歷來很重視的行業,長期的農業扶植政策會使北大荒的發展越來越好的;
3、601186中國鐵建:所以選擇股票的時候一般都建議你選擇中國鐵建更有價值,再由就是有國家直接投資的上市公司,如中國中鐵就收益於國家7萬億的鐵路基礎建設的投資,這些上市公司由於目標明確,所以受到關注的程度就很比較大的,同樣他們的股票也就會被投資者看好而持有,這就奠定了日後高回報的基礎,而且最終的效益現實也是在5、6年以後了,符合長期投資的理念。
說明:中國鐵建繼承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的主要資產,由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獨家發起設立,其下屬企業有中國土木工程集團,中鐵十一局集團至中鐵二十五局集團,中鐵建設集團,中鐵建電氣化局集團,中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鐵第一、第四、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中鐵物資集團,昆明中鐵大型養路機械集團,中鐵軌道系統集團,北京鐵城監理公司等。
鐵路建設有三隻股票,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鐵二局,這三個公司的關系是:中國鐵建和中國中鐵都是同一級的國有企業,中鐵二局是中鐵的子公司;比較這三隻股票的情況,我認為中國鐵建在公司基本面、成長性和業績上都優於中國中鐵。
結論:
綜上所述選擇出來適合做中長線投資性的股票是:房地產板塊龍頭股票000002萬科A,農業板塊龍頭600598北大荒,基礎建設板塊潛力股601186中國鐵建;這些股票的後期發展預期是比較明確的,獲利豐厚也是可以期待的。
建議:
我認為現在還不是買進的最佳是時機,大盤經過連續的大幅度的殺跌之後,人氣難以在短期恢復,有的股票還沒有止跌企穩,就算目前的底是1650點,但築底是個漫長的過程;個人認為最佳的建倉時機應該是在大盤點位1500點上下,如果你要做戰略的建倉當然買入股票的,但建倉最好是分步進行為宜。
③ 城市化會造成哪些影響
城市化會造成:舊的戶籍制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進城外來工的應享受的「國民待遇」難以實現的問題。
④ 為什麼房價物價在漲,股市卻在跌,誰能從經濟學角度解釋下呀
這問題也太復雜了,中國是政策市,國家政策、莊家操控、散戶的多與空之間的思想掙扎、等等眾多因素影響股市。國家出台的房地產政策,目的是控制樓價上漲,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但這一政策卻影響了投資者的操作意向。這也是造成上面情況的主要原因
⑤ 城鎮化概念股的介紹
城鎮化概念股由來的背景是在市場寬幅震盪的形勢下,市場觀望情緒再次蔓延,大盤跌至四年以來最低點,城鎮化概念股抱團取暖,在大盤不振的情況下,為大盤提供了新的色彩。中國目前正處於城鎮化迅速發展的階段,城鎮化的迅速發展對拉動內需、加快投資、刺激消費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城鎮化也帶動了整個大消費概念股的上漲。其中,最受益的是三類股票:房地產股、家電板塊還有汽車板塊。
⑥ 城市化對哪些股票是利好
表面上,對基建、尤其是水泥、建材等較好,但實際上,城鎮化不靠譜,沒有辦法實現,靠的還是大規模投資,只會加劇通脹,剝削人民財富,更加民不聊生,最終效果只是拖延了社會矛盾爆發的時間。
但城鎮化如果能夠切實做到腐敗基本根除,消除戶籍制度的不平等,並且實現土地私有化,那絕對是值得操作的,並且是中國經濟繁榮的根本途徑,根據目前官僚資本橫行和社會道德體系崩潰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⑦ 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有什麼關系
中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相生相剋的辯證關系,因為兩者分別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代錶行業,每當中國房地產市場低谷時資金就會湧入股票市場,反之亦然。目前中國股市沉寂了多年,而房市價格卻節節上漲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政府、企業和民眾必須在彼此利益博弈中尋求平衡,否則就會引發泡沫破裂崩盤的危機。不過作為一個以資源換發展的農業國家,在世界競爭中沒有高端優勢行業支持的情況下,必然選擇持續大規模的城市化道路不斷激化內部市場需求,以拉動經濟增長。所以長遠看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然會是經濟的支柱行業之一,只是經常會有間歇式的調整以期平衡矛盾化解社會危機。
⑧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最具有潛力的股票有哪些
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大命題,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也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於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城市化已走過了200多年的歷程,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普遍達到80%左右,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報告,2011年世界城鎮人口為36.3億,中國城鎮人口為6.9億,佔比為19%,報告預計到2030年世界城鎮化率將達到49.8億城鎮人口,中國將達到9.7億左右,佔比將達到19.5%,中國對全球城鎮人口的貢獻率將超過20%,中國城鎮化規模大、節奏快、影響廣泛而深遠,中國城鎮化道路的選擇備受世界矚目,我們說城鎮化是伴隨工業化發展、非農產業向城鎮集聚,農業人口向城鎮集中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改革開放35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由1998年的0.36萬億增加到去年的56.9萬億,實際增長了25倍左右,與此同時,中國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城鎮人口從1978年的1.7億人增加到去年的7.3億人,城鎮化率從17.9%提高到53.7%,吸納了大量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了城鄉生產要素的配置效率,帶來了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促進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成就舉世公認。
但發展過程中累計的矛盾和問題也不少,比如大量的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城市發展模式比較粗礦,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城市病的問題日益突出,生態環境和自然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利等等,當前中國城鎮化的內外部環境和條件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再平衡和產業格局再調整,隨著國內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和人口老齡化程度提高,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日益加劇,城鄉內部二元結構矛盾日益凸顯,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主要依靠勞動力廉價供給,土地等資源粗放消耗,壓低公共服務成本來推動城鎮化的過去不可持續,城鎮化轉型發展勢在必行,推動城鎮化轉型發展就是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具體形態,以綜合(行情 專區)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的質量,走好這條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必須堅持四化同步,深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相輔相成,必須堅持優化布局,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發射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市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生態文明,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資源,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營運模式。必須堅持文化傳承,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領土特點的美麗城鎮,彰顯城市的個性和特色,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重點是要實施五大任務:
第一,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國城鎮常住人口中有2億多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農民工已經成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主體,但他們未能享受城鎮居民的待遇,城鎮內部出現了新的二元結構矛盾。也帶來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的問題突出,給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一些風險隱患。要按照尊重意願、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其他常住人口,統籌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地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一方面通過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全面放開縣級城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城區人口50萬到100萬的城市落戶限制,合理放開城市人口100萬到300萬的大城市的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500萬的大城市的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的規模。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今年我們要求各類城鎮要因地制宜的制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的具體的標准,特大城市要實行居民制,並向社會公開、公布,引導農業轉移人口和他們的預期。另一方面要通過建立居住證制度,以居住證為載體,與居住年限等條件掛鉤,穩步推進城鎮的義務教育、就業服務、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務,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第二,優化城鎮化的布局和形態,從城市群布局看,我國東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創造了36%的國內生產總值,但持續發展的壓力在加大,而中西部資源(行情 股吧 買賣點)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地區的城鎮化的潛力尚有待挖掘,從城市規模結構來看,部分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與資源環境綜合在能力的矛盾在加劇。但一些中小城市集聚產業和人口不足,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到2020年我國城鎮人口將達到8.5億左右,合理引導在東中西部地區,在大中小城市之間的不,關繫到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相互協調,關繫到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大局,要優化提升中部地區的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的城市群,構建兩橫三縱的城鎮化的戰略格局,依靠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通過綜合交通運輸網路的連接,增強城市群內部的城市和小城市產業功能、集聚功能和服務功能,把有條件的縣城:重點鎮、重要邊境口岸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第三,要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我們一些城區攤大餅式的擴張,空間開發無序,重經濟建設、輕環境保護,重城市建設,輕管理服務,導致城鎮建設粗礦低效,交通擁堵問題嚴重,水、空氣、土壤等環境污染加重,管理運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足,這既不利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必須加快轉變城市的發展方式,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要增強城市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資源環境對人口的承載能力,強化城市產業、就業支撐,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有效預防和治理城市病。要推進創新城市、綠色城市、智能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建設,全面提高城市內在品質,要完善城市治理結構,創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會的治理水平。
第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應有之意,未來中國城鎮化率即使達到70%左右,仍然將有4—5億人口生活在農村,因此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要相輔相成,與呈現發展一體化要統籌協調,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的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業和……推進城鄉統一要素市場建設,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美好的家園。
第五,要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現行城鄉分割的管理制度固化著已經形成的城鄉利益失衡格局,阻礙了城鎮化健康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必須統籌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財稅金融、城鎮住房、行政管理、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要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矛盾,通過改革釋放發展潛力,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
女士們,先生們,在中國這樣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城鎮化這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可尋,我們需要認真借鑒、汲取世界各國的經驗和教訓,積極穩妥扎實有序的推進,我們希望國際上更多的專家學者為中國城鎮化發展提供寶貴的意見建議,我們歡迎國際上更多的企業機構參與中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⑨ 城鎮化龍頭股票有哪些
房地產、水泥、新型建材、機械設備和大眾消費品是新城鎮化過程中受益的「五朵金花」。
首先,保障房帶動了基建行業、裝修裝飾、家電電器等行業發展;其次,醫療改革也是一項重要議題;再次,城市交通、污水處理等領域的投資也會越來越多。未來二級市場關於城鎮化主題股將成為一個熱點。
城鎮化是一個含義很廣的概念,涉及的行業很多,包括傳統的基建類如地產、建築建材、煤炭、有色、化工,也包括環保、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行業。在短期內,這些行業並不能根據城鎮化這個主題來估值,長期內這些行業仍然比較看好。
城鎮化的推進必然導致大量低保障的屬於新農合范疇的農民進入高保障的城鎮醫保系統,這是推動醫葯行業長期成長的驅動力之一。小城鎮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環境污染的隱憂,因此在相關基建過程中,對環保產業有較大需求。這個行業符合環保民生的政策方向,較為清潔的環境成為居民基本的居住需求,也成為小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新型城鎮化的投資含義,未必是地產、基建等傳統的周期性行業,更多可能指向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務、節能環保和農業現代化這三個方面。具體到行業層面,分析師傾向於認為醫葯、文化傳媒、水利、節能環保等行業更值得關注,這些行業有望在新型城鎮化的步伐中充分受益。
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涉及到區域分布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涉及到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分析師認為,在小城鎮化的第一階段,與之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會受到更大的關注,尤其是在政策趨於明朗的時點會對基建板塊造成利好;而在小城鎮化的第二階段,區域性的產業集群逐漸產生效益,但是這個階段需要更長的時間的觀察,才能找到合理的投資標的。
1、房地產:中期有成長空間
快速發展的新型城鎮化,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必然會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帶來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國內新型城鎮化建設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伴隨行業景氣回升,房地產行業中期成長空間來自於城鎮化的進展,其核心在於制度變革的方向。對房地產而言,若釋放農村土地紅利,一方面有助於提升農民的購買力,另一方面有助於增強土地的供給,緩解土地資源緊張帶來的價格上漲壓力,對房地產中長期相對利好;同時,制度變革帶來的政策紅利將推動經濟增長,城鎮化進程得以加速,對房地產需求具有增量意義。
城鎮化的進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第二階段是,基建投資為城鎮化奠定基礎,城鎮化帶動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最終完成從投資到消費驅動的增長途徑。」由於城鎮化所帶動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更多地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因而,主要經營活動在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將成為市場主體。
此外,土地改革、城鎮化政策帶來的主題性機會,預收款多、銷售快速、符合新型城市化方向的公司將有表現,包括:華夏幸福(600340)、南國置業(002305)、金科股份(000656)、蘇寧環球(000718)、鐵嶺新城(000809)、華僑城(002669)。
2、水泥業
小城鎮化是建材行業的外在驅動力,拉動了對建材的整體需求,重點關注水泥與管道。從供給角度來看,水泥的供應具有庫存少,半徑小的特點,而近期水泥價格開始反彈。從需求角度來看,建築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交運、住宅、商業、農業和工業對水泥和管道的需求不斷加大。尤其在最近幾年,需求的上升拉動了中國管道行業高速發展,中國已成為最大的各類管道生產和應用國家。www.southmoney.com
在新型城鎮化初步階段,與之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重頭戲,隨著政策趨於明朗,水泥鋼鐵建材板塊將迎來新的景氣周期。
水泥下游需求主要來自基建以及房地產。基建方面,中國已經步入城市配套建設加速時期。
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城鎮人口達到6.6億人,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化比率達到了51.3%。中國目前現有及規劃城市圈有19個,總體覆蓋城市個數將近150個,預計隨著新城鎮化的深入,未來城市圈型的投資發展將會加速,其中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現有成熟的城市圈將成為未來投資機構轉型的主要區域。
從需求端和盈利情況來看,2013年7-8月份是行業左側拐點;行業基本面已經見底,並有望弱勢復甦,對行業沒必要悲觀,而應該開始積極尋找投資機會;後續的投資機會一是估值出現安全邊際(安全邊際的確定標准可以參考過往的PB),二是尋找自下而上的公司機會,目前時點仍相對看好基本面較好、估值較便宜的海螺水泥(600585);中期關注有可能困境反轉的冀東水泥(000401)。
3、新型建材:成長空間大
未來需要關注2013年上半年基建鐵路的開工情況。2013年可精選供需關系優勢明顯的華東區域,關注鐵路基建開工的投資機會。
另外,建議超配新型建材概念,主要是受益新型城鎮化,短期保持高成長,中長期結構佔比提供的個股。在政策推動下,搪瓷立面板、石膏板、防水塗料、給排水管等新型建材將明顯受益新型城鎮化建設,行業成長空間大。主要關注公司有北新建材(000786)、開爾新材(300234)、龍泉股份(002671)、納川股份(300198)。
4、大眾消費品:布局三四線城市
213年可布局分享新型城鎮化盛宴的龍頭公司,大眾消費品公司在三四線城市渠道布局,拓展空白區域市場。投資者可主要關注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
主要關注的公司有索菲亞(002572)、永新股份(002014)等。另外需要兼顧主題投資,如原材料價格下跌,下游增長確定的公司,包括姚記撲克(002605)、通產麗星(002243)、紫江企業(600210)等。金價上漲的相關個股,如老鳳祥(600612)、明牌珠寶(002574)、潮宏基(002345)。
5、機械設備
工程機械行業: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工程建設的項目數量,將會擴大對機械設備的需求。無論是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還是對城鎮化過程中交通的建設,以至於農業的機械化,都能給機械生產企業帶來拉動作用。可重點關註:中聯重科、一拖股份。
中聯重科(000157)是工程機械製造業的龍頭企業。主要從事建築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製造。產品覆蓋混凝土製備、輸送、成型機械、高等級公路施工及養護機械等領域。公司生產的十大系列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一拖股份(601038)是中國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專業農用拖拉機、農用柴油機生產和銷售企業。主要製造、銷售農業機械和動力機械。公司的產品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擁有從鍛件到測試的全套生產能力。未來有望在小城鎮化和農業集約生產的過程中受益。
汽車:汽車行業受益於小城鎮化進程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汽車的使用使小城鎮星羅棋布的特點和效益得以彰顯,利於對空間的優化布局;第二,隨著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對汽車的需求必定會有所上升;第三,可以較好地輔助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建設,加快發展速度。可重點關註:濰柴動力、上汽集團。
電氣設備:小城鎮化發展可以擴大電力設備的需求,尤其是低壓電器設備在工業、住房、交通等領域的廣泛運用使其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可重點關註:正泰電器、匯川技術。
軌道交通:在城鎮化的進程中,城市外延不斷擴展,相鄰城市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在深度城鎮化的背景下,看好快速鐵路及城軌地鐵帶來的軌道交通行業增長,以及由貨運發展帶來的鐵路貨車和機車的投資機會。可重點關註:中國北車、中國南車、晉西車軸。
11月29日,太原重工(600169)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項目順利投產,引來中國北車(601299)、中國南車(601766)、太鋼、馬鋼、義大利路奇霓鐵路公司、西馬克梅爾公司等國內外客戶、原材料及設備供應商和項目建設單位的關注。
據介紹,太原重工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項目是適應中國高速列車和軌道交通技術發展需要,集高端裝備、高新技術、高端製造為一體的鐵路裝備製造項目。該項目一期工程為高速車輪生產線,投資16.86億元,建築面積105227平方米,是當今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車輪生產線;二期工程包括輪對和重軸兩條生產線,輪對總裝生產線以高鐵、城軌和出口輪對為主,具備年產3萬副各類輪對的生產能力,重軸生產線以重載、高速和城軌高端車軸為主,設計能力為年產4萬根。
項目建成後,太原重工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自主配套生產高速列車輪軸和輪對集成產品的企業,將逐步實現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改變我國高速列車輪軸產品依賴國外進口的歷史,滿足高速列車、重載列車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需要,促進太原重工鐵路產品向高端化、集成化、國際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