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商譽對公司股票有什麼影響
1. 據說商譽太高的股票不能買,事實果真如此嗎
事實確實是這樣的,不少人就栽在了購買高商譽的股票上,從此股價只有一路下跌的份,最終忍痛割肉,現在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公司還是很有實力的,但是這樣的公司並不多,而且我們散戶永遠也玩不過那些大戶,為什麼有些股票你買了之後,就發現它一直跌跌不休,很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有太多的商譽需要計提減值呢。
2. 高估商譽,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會產生什麼何種影響
高估商譽的意思就是商譽應提減值未提。
對財務狀況的影響主要是高估資產,因為未計提適當的減值,影響財報商譽的金額
對經營成果的影響主要是計提減值准備當期對資產減值損失的影響。
個人理解。
3. 為什麼商譽太高的股票不能買
你問「為什麼商譽太高的股票不能買」,那麼我告訴你:因為中國根本就沒有這么一隻股票名稱,所以在中國股市買不到、買不了、不能買、買不能。
4. 商譽爆雷,批量巨虧,商譽對股價為何有如此殺傷力
之所以商譽對股價有著如此大的殺傷力,是由於商譽和股價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很多人想必都十分的疑惑,商譽到底是什麼?其實商譽他所指的便是一個公司日後其所發展的潛力。一個公司及商譽的好壞極大程度上影響到其日後融資上市以及其他的事項。譬如在公司並購收購這樣的階段之中,公司的商譽便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
譬如某個上市公司想要收購一家小企業的話,就會對它的綜合價值進行評定。當這個小企業它的商譽級高是上市公司便會願意出更多的錢去收購它,因為商譽本身就是一個不可確定的價值,當你的商譽越高是收購者才願意花越多的錢去進行收購。
5. 收購後上市公司商譽巨大是什麼意思
商譽形成的原因
在並購過程中,產生商譽是因為並購者比被並購企業的公允價值多付出的成本,或者說是比被並購公司的股票的公允價值多付的成本,為什麼商家會付出比公允價值更高的成本,有的甚至是巨額成本呢?首先,一個公司立足一個行業若干年,一定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行業渠道、營銷策略、品牌效應以及公司信譽、專利技術和客戶群,這些都是沒有辦法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用精確的數字衡量出的。收購企業之所以看中了被並購企業,一定是看中了該企業潛在的發展潛力,比如未來創造收益的能力,尤其是當期望收購被並購企業的公司不止一家的時候,這時候眾收購公司競相標的價格,往往反應出企業對於該被並購公司有著自己的專業評估。換個角度說,商譽也就是收購公司對於被並購公司將來發展前景的評估價值。
商譽被確認為資產的原因
商譽主要分為:購買商譽和內部自創商譽。購買商譽又分為正商譽和負商譽,並確認為資本,而內部自創商譽則不確認為資本。被並購企業的商譽值的評估實際上是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然而,企業對現有資源可能帶來的未來收益作出的報告,為決策者所增加的決策相關性遠遠彌補了估計上的不精確性所造成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企業的競爭就是創造能力的競爭,作為核算這部分能力的價值的商譽,對於衡量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從而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可謂至關重要,因此有理由相信商譽確認所增加的決策相關性會遠遠彌補其估計的不精確性。因此,商譽應該作為一項資產被確認。
資本市場的反應也驗證了本文的判斷。經驗研究的結果表明:報告的商譽資產價值與股價之間是相關的,並且在商譽已經攤銷5年之後仍然相關。同時相關的研究還顯示:報告了商譽價值的企業,其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的比率比較低。也就是說,帳面價值更接近於市場價值,這從另一個側面支持了商譽的確認使得會計信息更加有價值。因此,商譽資產應該被確認。
會計分期的本身就隱含了會計核算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精確,不確定性是會計實務隨時都在面臨的問題。事實上,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可以預期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與物理壽命之間的相關性將會進一步減弱,對於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作出可靠的估計將會更為困難,但是固定資產卻不會因為計量的可靠性問題而不計提折舊,那麼商譽也沒有理由因為計量問題而不予確認。
6. 商譽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商譽實際上是對價與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換言之,是花了錢但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因為知道的東西都已經確認了資產和負債)。
通常,商譽的產生主要由於1)資源的整合效應;2)未來收益的折現等因此,但都屬於不太靠譜的東西,所以,商譽作為一項資產風險比較高,反映的是被收購企業的價值。
7. 商譽很高的股票但業績不錯,值得買嗎
商譽很高的公司有一定風險,商譽的估值誰也說不出個標准,但上市公司可以用它來調解利潤。
8. 企業商譽對股票投資的影響
那肯定是好的商譽就利好股價了
9. 商譽指標大於多少的公司有風險
商譽占凈資產考量,商譽占凈資產比率如果在10%以內,形成減值產生的風險不大;如果超過20%,則為高風險水平。
商譽比例達到30%就要注意商譽減值的風險,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避免高商譽的股票,高商譽的股票潛在的風險較大,若股票發生了商譽減值,那麼股票下跌的概率較大。
商譽減值是由於很多上市公司為了追逐市場熱點、炒概念、做高股價,而高溢價收購,導致商譽不斷膨脹,但最後又因為被收購的資產業績不佳,公司承諾無法達到預期而導致的。
(9)巨額商譽對公司股票有什麼影響擴展閱讀:
一,商譽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合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比如A公司要收購B公司,收購價格是50億,實際上B公司的市值只值30億,多出的20億就是商譽,
商譽是一家企業在並購另一家企業的過程中,所涉及的收購對價大於或小於被並購對象的可辨認的對應凈資產,即我們俗稱溢價或折價的那部分差價。但商譽並非在並購後就有,而是在並購後形成的母子公司在合並報表的過程中產生的。所以,商譽可以講並不是一個會計科目,而只是一個報表項目。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大多數會計人員平時可能根本接觸不到,更不要說普通投資人。
二,用什麼指標來分析商譽?
由於2018年報,多達近200家企業引爆了商譽為主的資產減值,令這個市場中的投資者不少人踏中「地雷」,防不勝防,對商譽噤若寒蟬,很多還算有點水平的投資者也來問我商譽的問題,把握不準備商譽該不該減值。
所以我們建立了兩項指標來分析商譽的大小,分別是商譽占總資產比和商譽占凈資產比率。
商譽占總資產比,顧名思義,就是商譽占企業合並報表的總資產的比例;
商譽占凈資產比率,就是商譽占企業合並報表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比例;
三,商譽資產減值損失,是指通過商譽減值測試後,判斷當前賬面上所記錄的資產未來無法全部變現或只能部分變現,那麼,這部分不能變現的資產當然就是壞資產,所以我們在報表中,就會當成損失來處理,進入資產減值損失中。所以,商譽上爆雷多少就要看商譽本身有多大,其爆雷的上限就是全部商譽減值,用商譽占總資產比和商譽占凈資產比率就是看假如商譽全部爆雷,分別對總資產和凈資產的影響有多大。
其次,商譽的減值損失,跟企業收購的公司盈利有關系。如果被收購企業的盈利達不到設定的目標,或盈利仍不斷下降,通常情況下,對此類被收購公司形成的商譽,上市公司就會產生資產減值損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爆雷」。
四,分析商譽的指標具體怎麼用?
商譽占總資產比及商譽占凈資產比率,是負向指標,其值越大,意味著對企業的風險就越大,因此,在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商譽占總資產比率5%以內,減值風險不大,如果超過10%,那就要注意風險偏高;而以商譽占凈資產考量,商譽占凈資產比率10%以內,形成減值產生的風險不大,而超過20%以上,對應為高風險水平。
10. 商譽值高低對股票影響
商譽值高低對股票的影響分為兩種情況:
一、商譽值過高:商譽值過高說明該上市公司在並購過程中出現了高溢價,這樣來看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行投資,因此股價有可能會提升。
二、商譽值過低:商譽值減值對於股價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甚至可能會讓上市公司的盈利由盈轉虧,那麼相對應的股票價格就會下跌。
【拓展資料】
商譽風險指的就是組織的商譽可能面對的一些損失,它可能損毀企業的公眾形象,迫使企業捲入代價昂貴的訴訟案件,並導致收入損失以及客戶或者骨幹員工的流失。所謂商譽風險的綜合評估,就是對組織在所有利益各方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當前環境下的運營能力所進行的一種估測。
企業的商譽風險劃分為三大類型,它們分別自於三個方面:
一、自然災害
如地震、火災和颶風(公司在災難中的表現是風險的潛在來源)。比如,一架飛機失事後,航空公司所做出的迅速反應和道德關懷的程度將直接影響人們對該公司商譽的評判。這在很多時候被界定到企業"公關"或"危機"處理的范圍被加以討論。實際上企業或組織由此造成的最直接的影響是商譽的影響,而不是"公關"這樣的"外交手段"所能代替或解決得了的。
二、競爭對手的攻擊
這在國內外的企業均有類似的案例可以證明。比如國內某大型啤酒廠為了競爭而散布謠言,說競爭對手的啤酒桶里淹死人之類的惡意攻訐案就層出不窮。
三、人為災難
如道德欺詐。安達信和安然事件足以證明,一次商業道德的不誠信或欺詐行為足以毀滅一個百年企業。這種毀滅不僅基於法律的約束,更主要的來自於商譽的覆滅。安達信並不至於因為為安然做假賬這一單純事件而倒閉,而是因其在行業中一慣以"公正無私"為前提而建立起來的良好商譽的毀滅才迫使安然退出的。"三鹿們"的災難正是出於"人為",能夠逃過此劫的企業不要慶幸中國法律的不健全,我們更應該反思企業的行為和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