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改革對股票影響
Ⅰ 通策醫療股票為什麼猛跌
在頂峰時擁有超過1300億元市值的通策醫療無疑是資本市場的明星股。不過,今年三季度以來,通策醫療股價開始走下坡路,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7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通策醫療股價跌幅達26.34%,而14日、15日連續兩日的大跌似與通策醫療披露的三季度業績有關。
10月14日晚間,通策醫療202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8.19億元,同比增長12.44%;歸母凈利潤2.69億元,同比增長僅5.88%。再看看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公司營收與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74.81%和141.16%,相形見絀。
中泰證券研報分析稱,受2020年第三季度的高基數影響,2021年第三季度,通策醫療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2.44%、5.88%,而較2019年第三季度復合增長達19.45%與18.47%。整體來看,公司依然保持著高水平的盈利能力,作為民營口腔醫療龍頭,有望直接受益於行業快速擴容,業績高增長具備可持續性。
從業務構成來看,通策醫療的業務可分為種植、正畸、兒科、大綜合四大科室。今年前三季度,上述四大科室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佔比依次約為16.47%、21.71%、20.35%、41.47%;增速方面,四大科室較去年同期均保持了約40%左右的增速。其中,種植業務增速最高,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6.49%,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
拓展資料:醫療改革概念股
醫療保障制度是城鄉分離的。在城鎮,先後經歷了公費、勞保醫療制度,城鎮醫療保險改革和試點階段,全國范圍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確立,以及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探索等階段。在農村,伴隨著合作醫療制度的興衰,努力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設工作,進而對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多樣化進行探索與完善。醫療改革概念股:海王生物、沃華醫葯、雲南白葯、亞寶葯業、白雲山。
Ⅱ 中國政策對股票有什麼影響
中國政策對股票會有間接性影響,例如政策對某行業利好,那該行業上市公司股票就可能有較多人競爭買入,股價便上升;不過若一些公司業織一向很差,股價也不一定跟從上漲。
Ⅲ 醫保的改革,會對葯店有什麼影響
短期回調的原因是市場覺得個人可支配資金收緊對零售葯店的購買力產生負面影響,但長期看,醫葯分開是必然趨勢,零售葯店的長期邏輯在於承接更多現在醫院葯房的市場外流,以及打破只能使用個人賬戶支付的限制,開放統籌賬戶在葯店的使用權。老羅認為,現在僅僅是連鎖葯店發展大時代的開端。零售龍頭價值前景不改,市場調整不必過於擔憂。
而之前發布的《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改革的的確是城鎮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政策。一直以來,有工作單位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繳費都是由個人和企業共同承擔的,每月我們大概會扣除工資2%的金額用於繳納醫保個人部分,而公司單位也會同時替我們繳納工資的6-8%,作為公司部分。兩方面的錢加起來,就是我們城鎮職工的醫保賬戶繳費金額。但是,從使用的角度,有另外一種劃分費用的方式,就是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我們個人扣除2%工資,全部歸入個人賬戶以外,還有公司繳費部分的30%,也劃入個人賬戶,這樣,個人賬戶就有工資的3.8%-4%的金額;相應的,公司繳納部分的70%進入統籌賬戶,即相當於工資4.2%-5%的金額。
醫保統籌金額用於支付住院費用,是國家調配使用,也就是說額度是你的,但是錢並非存在你的賬戶中,而是被支付給正在使用醫保費用的人了。但個人賬戶里的錢,是真實儲存在賬戶中的,即醫保卡中的余額,用於我們支付葯房買醫保葯品以及門診看病的醫葯費用。這部分錢主要由正在工作的年輕人繳納,存的多但用的少,又沒有被國家調配動用,因此,個人賬戶的錢就有結余。根據行業專家的統計,2018年城鎮醫保個人賬戶的支出約3600億,累計結餘量大約6000億。也就是說,這6000億的資金,沉澱在賬戶中未被使用。
此外,零售葯店的政策也在同步發展。現階段下,零售葯房刷卡支付的錢只能來源個人賬戶,但隨著醫葯分開的推進,零加成下醫院對於賣葯的積極性顯著下降,行業預計未來會像美國一樣,大多數葯品通過葯店銷售。那麼,原本屬於醫保統籌的葯品在零售葯店購買時,理應通過統籌賬戶支付,也就是說零售葯店未來也應該和醫院一樣,能夠接受醫保統籌部分的費用。醫保統籌費用支出體量要大於個人部分的支出體量,如果零售葯店真的能夠從中分一杯羹的話,現有的市場規模還有很大擴展空間。
Ⅳ 職工醫保改革將迎大動作,會帶來哪些影響
一:職工醫保改革職工醫保改革將迎大動作,帶來的影響有,①門診費用擬納入職工醫保報銷范圍,一方面增強了門診共濟保障功能,將門診的一些小病痛以及常見病都納入醫保范圍;另一方面門診報銷比例從50%起步,普通門診統籌兼顧全體職工醫保參保人員。這對於廣大職工參保人來說是一項重大利好。②單位繳納費用擬不再計入個人賬戶,這一改革意味著以後我們個人賬戶的錢會變少,但錢還是那些錢,只是不會進入個人賬戶,而是進入統籌賬戶,可以跟其他參保人分享,除此之外,如果參保人去門診就醫的話,能報銷的費用會比改革前多很多。③個人賬戶可支付家屬醫療費用,改革前個人賬戶只能支付職工本人的醫療費用,但是改革後個人賬戶不僅可以支付職工本人的醫療費用,還可以支付配偶、父母、子女的醫療費用。
國家醫保局於2020年8月26日發布《關於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主要包括的內容有個人賬戶可支付家屬醫療費用、單位繳納費用擬不再計入個人賬戶、門診費用擬納入職工醫保報銷范圍,這一系列改革對於廣大職工來說是利好居多。
Ⅳ 大批品種移除醫保對保險股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
從字面看,當然是利好,國家的社保承擔的越多,保險公司的補缺作用越弱,國家社保承擔的越少,保險公司的分擔越重要。
但對社保的品種移除、移入綜合看,還不簡單是字面上的意思。
移除的多是低價普通品種,仍然在社保目錄里的有很多可替代它們療效差不多,移入的不少新品種是救命的昂貴葯,以前個人負擔極重的。國家的調整向重病救命傾斜,輕症常見病加大個人負擔比重。前者會因病致貧、致死;後者數額相對小,影響較小,實際是良性的安排。
所以,也談不上對保險股有太大的利好或利空,商業保險作為重要補充,有財力的話,還是不錯的選擇。
Ⅵ 醫療類股票暴漲,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疫情防控還在進行。國外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
疫情的爆發短期內會對股票市場形成沖擊(宏觀經濟因此受到影響),短期內對交運,社會服務等消費人群聚集的行業產生情緒上的波動。然而這種短期內的影響將強化市場對逆周期操作的信心,所以全年繼續推薦高成長、高彈性、高估值的硬科技和新消費。醫療板塊是目前比較火熱的。
Ⅶ 新醫療改革對我國醫葯行業有什麼影響
新醫改對我國整個醫葯行業的影響都是非常正面的。這主要因為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促進醫療資源與葯品消費結構的重新分配。二是政府的財政投入使醫葯市場「蛋糕」擴大,未來醫改最核心的地方就是政府加大資金投入,估計將增加1200億元/年。這將增大醫葯市場的蛋糕,尤其是基礎用葯市場。2005年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醫葯製造業產品銷售收入是4000億元。我國衛生總費用為1200億元/年。如果國家在未來增加1200億元/年的衛生支出,則整個醫葯市場的蛋糕將被迅速擴大。三是「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將得到改善,曾經被壓抑的醫療需求有望釋放,從而推動醫葯市場快速增長。 根據分析,在醫療制度改革下,未來可能受益的公司包括: 其一、產品以基礎用葯(如抗生素、心腦血管等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主,具有品牌,價格相對便宜,產品市場份額大的企業。如雙鶴葯業、華北制葯、麗珠集團、魯抗醫葯、哈葯集團等。 其二、產品獨特,在市場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企業。如華東醫葯。 其三、國家采購可能涉及的醫療器械、診斷試劑類公司。如萬東醫療、新華醫療、科華生物等。 其四、醫葯商業的龍頭公司。目前,全國各地政府統一葯品招標采購和掛網招標開展得如火如荼,在此過程中,最主要的變化是減少葯品中間流通環節。一個地區一般只有1或2家葯品流通企業最終負責葯品配送。因此,網路發達和具有現代物流管理的醫葯商業公司將在此過程中勝出,市場進一步優勝劣汰。可能受益的公司包括國葯股份、上海醫葯等。 國家醫療制度改革對醫葯製造和醫葯流通行業的影響,都將是加速行業整合,提高集中度。 我們認為,國家的醫療制度改革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將是漸進式的,整體格局確立估計要1-2年,甚至更長時間。對部分相關醫葯上市公司的有益影響可能要放在一個更長的周期去理解和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