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股票價格下降對個人的影響

股票價格下降對個人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3-10 17:24:28

『壹』 股票價格下降對於企業的投資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對企業投資沒影響。不過企業的市值下降,如果企業需要用股票做質押融資時資金跟著變少。

炒股票,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題材,但總的來說,一般都是炒經營業績或與經營業績相關的題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呈正相關關系,業績愈好,股票的價格就愈高;業績差,股票的價格就要相應低一些。

但這一點也不絕對,有些股票的經營業績每股就那麼幾分錢,其價格就比業績勝過它幾十倍的股票還高,這在股市上是非常正常的。

(1)股票價格下降對個人的影響擴展閱讀:

股票的凈值:

股票的凈值,又稱為帳面價值,也稱為每股凈資產,指的是用會計的方法計算出來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資產凈值。

其計算方法是將公司的注冊資本加上各種公積金、累積盈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股東權益,將凈資產再除以總股本就是每股的凈值。股票的帳面價值是股份公司剔除了一切債務後的實際家產,是股份公司的凈資產。

由於帳面價值是財會計算結果,其數字准確程度較高,可信度較強,所以它是股票投資者評估和分析上市公司經營實力的重要依據之一。股份公司的帳面價值高,則股東實際所擁有的財產就多;反之,股票的帳面價值低,股東擁有的財產就少。

股票的帳面價值雖然只是一個會計概念,但它對於投資者進行投資分析具有較大的參考作用,也是產生股票價格的直接根據,因為股票價格愈貼近每股凈資產,股票的價格就愈接近於股票的帳面價值。

『貳』 股票對人的影響

基本趨勢

即從大的角度來看的上漲和下跌的變動。其中,只要下一個上漲的水準超過前一個高點。而每一個次級的下跌其波底都較前一個下跌的波底高,那麼,主要趨勢是上升的。這被稱為多頭市場。相反地,當每一個中級下跌將價位帶至更低的水準,而接著的彈升不能將價位帶至前面彈升的高點,主要趨勢是下跌的,這稱之為空頭市場。通常(至少理論上以此作為討論的對象)主要趨勢是長期投資人在三種趨勢中唯一考慮的目標,其做法是在多頭市場中盡早買進股票,只要他可以確定多頭市場已經開始發動了,一直持有到確定空頭市場已經形成了。對於所有在整個大趨勢中的次級下跌和短期變動,他們是不會去理會的。當然,對於那些作經常性交易的人來說,次級變動是非常重要的機會。

(1)多頭市場,也稱之為主要上升趨勢。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進貨期。在這個階段中,一些有遠見的投資人覺察到雖然目前是處於不景氣的階段,但卻即將會有所轉變。因此,買進那些沒有信心,不顧血本拋售的股票,然後,在賣出數量減少時逐漸地提高買進的價格。事實上,此時市場氛圍通常是悲觀的。一般的群眾非常憎恨股票市場以至於完全離開了股票市場。此時,交易數量是適度的。但是在彈升時短期變動便開始增大了。第二個階段是十分穩定的上升和增多的交易量,此時企業景氣的趨勢上升和公司盈餘的增加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在這個階段,使用技術性分析的交易通常能夠獲得最大的利潤。最後,第三個階段出現了。此時,整個交易沸騰了。人們聚集在交易所,交易的結果經常出現在的報紙的"第一版",增資迅速在進行中,在這個階段,朋友間常談論的是"你看買什麼好?"大家忘記了市場景氣已經持續了很久,股價已經上升了很長一段時間,而目前正達到更恰當地說"真是賣出的好機會"的時候了。在這個階段的最後部分,隨著投機氣氛的高漲,成交量持續地上升。"冷門股"交易逐漸頻繁,沒有投資價值的低價股的股價急速地上升。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優良股票,投資人拒絕跟進。

(2)空頭市場,也稱為主要下跌趨勢,也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出貨"期。它真正的形成是在前一個多頭市場的最後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有遠見的投資人覺察到企業的盈餘到達了不正常的高點,而開始加快出貨的步伐。此時成交量仍然很高。雖然在彈升時有逐漸減少的傾向,此時,大眾仍熱衷於交易,但是,開始感覺到預期的獲利已逐漸地消逝。第二個階段是恐慌時期,想要買進的人開始退縮的,而想要賣出的人則急著要脫手。價格下跌的趨勢突然加速到幾乎是垂直的程度,此時成交量的比例差距達到最大。在恐慌時期結束以後,通常會有一段相當長的次級反彈或者橫向的變動。接著,第三階段來臨了。它是由那些缺乏信心者的賣出所構成的。在第三階段的進行時,下跌趨勢並沒有加速。"沒有投資價值的低價股"可能在第一或第二階段就跌掉了前面多頭市場所漲升的部分。業績較為優良的股票持續下跌,因為這種股票的持有者是最後推動信心的。在過程上,空頭市場最後階段的下跌是集中於這些業績優良的股票。空頭市場在壞消息頻傳的情況下結束。最壞的情況已經被預期了,在股價上已經實現了。通常,在壞消息完全出盡之前,空頭市場已經過去了。

次級趨勢

它是主要趨勢運動方向相反的一種逆動行情,干擾了主要趨勢。在多頭市場里,它是中級的下跌或"調整"行情;在空頭市場里,它是中級的上升或反彈行情。通常,在多頭市場里,它會跌落主要趨勢漲升部分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屬於調整行情可能是回落不少於10點,下多於20點。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原則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只是機率的簡單說明。大部分的次級趨勢的漲落幅度在這個范圍里。它們之中的大部分停在非常接近半途的位置。回落原先主要漲幅的50%:這種回落達不到三分之一者很少,同時也有一些是將前面的漲幅幾乎都跌掉了。因此,我們有兩項判斷一個次級趨勢的標准,任何和主要趨勢相反方向的行情,通常情況下至少持續三個星期左右;回落主要趨勢漲升的1/3,然而,除了這個標准外,次級趨勢通常是混淆不清的。它的確認,對它發展的正確評價及它的進行的全過程的斷定,始終是理論描述中的一個難題。

短期變動

它們是短暫的波動。很少超過三個星期,通常少於六天。它們本身盡管是沒有什麼意義,但是使得主要趨勢的發展全過程富於了神秘多變的色彩。通常,不管是次級趨勢或兩個次級趨勢所夾的主要趨勢部分都是由一連串的三個或更多可區分的短期變動所組成。由這些短期變化所得出的推論很容易導至錯誤的方向。在一個無論成熟與否的股市中,短期變動都是唯一可以被"操縱"的。而主要趨勢和次要趨勢卻是無法被操縱的。

上述股票市場波動的三種趨勢,與海浪的波動極其相似。在股票市場里,主要趨勢就像海潮的每一次漲(落)的整個過程。其中,多頭市場好比漲潮,一個接一個的海浪不斷地涌來拍打海岸,直到最後到達標示的最高點。而後逐漸退去。逐漸退去的落潮可以和空頭市場相比較。在漲潮期間,每個接下來的波浪其水位都比前一波漲升的多而退的卻比前一波要少,盡而使水位逐漸升高。在退潮期間,每個接下來的波浪比先前的更低,後一波者不能恢復前一波所達到的高度。漲潮(退潮)期的這些波浪就好比是次級趨勢。同樣,海水的表面被微波漣漪所覆蓋,這和市場的短期變動相比較它們是不重要的日常變動。潮汐,波浪,漣漪代表著市場的主要趨勢,次級趨勢,短期變動。

2.道氏理論的其他分析方法

(1)用兩種指數來確定整體走勢

著名的道瓊斯混合指數是由20種鐵路,30種工業和15種公共事業三部分組成的。據歷史的經驗,其中工業和鐵路兩種分類指數數據有代表性。因此,在判斷走勢時,道氏理論更注重於分析鐵路和工業兩種指數的變動。其中任何單純一種指數所顯示的變動都不能作為斷定趨勢上有效反轉的信號。

(2)據成交量判斷趨勢的變化

成效量會隨著主要的趨勢而變化。因此,據成交量也可以對主要趨勢做出一個判斷。通常,在多頭市場,價位上升,成交量增加;價位下跌,成交量減少。在空頭市場,當價格滑落時,成交量增加;在反彈時,成交量減少。當然,這條規則有時也有例外。因此正確的結論只據幾天的成交量是很難下的,只有在持續一段時間的整個交易的分析中才能夠做出。在道氏理論中,為了判定市場的趨勢,最終結論性信號只由價位的變動產生。成產量僅僅是在一些有疑問的情況下提供解釋的參考。

(3)盤局可以代替中級趨勢

一個盤局出現於一種或兩種指數中,持續了兩個或三個星期,有時達數月之久,價位僅在約5%的距離中波動。這種形狀顯示買進和賣出兩者的力量是平衡。當然,最後的情形之一是,在這個價位水準的供給完畢了,而那些想買進的人必須提高價位來誘使賣者出售。另一種情況是,本來想要以盤局價位水準出售的人發覺買進的氣氛削弱了,結果他們必須削價來處理他們的股票。因此,價位往上突破盤局的上限是多頭市場的徵兆。相反價位往下跌破盤局的下限是空頭市場的徵兆。一般來說,盤局的時間愈久,價位愈窄,它最後的突破愈容易。

盤局常發展成重要的頂部和底部,分別代表著出貨和進貨的階段,但是,它們更常出現在主要趨勢時的休息和整理的階段。在這種情形下,它們取代了正式上的次級波動。很可能一種指數正在形成盤局,而另一種卻發展成典型的次級趨勢。在往上或往下突破盤局後,有時在同方向繼續停留一段較長的時間,這是不足為奇的。

(4)把收盤價放在首位

道氏理論並不注意一個交易日當中的最高價、最低價、而只注意收盤價。因為收盤價是時間匆促的人看財經版唯一閱讀的數目,是對當天股價的最後評價,大部分人根據這個價位作買賣的委託。這是又一個經過時間考驗的道氏理論規則。這一規則在斷定主要趨勢的未來發展動向上的作用表現在:假定一個主要的上升趨勢中,一個中級上升早上11點鍾到達最高點,在這個小時的道氏工業指數為152.45而收盤為150.70,未來的收盤必須超過150.70,主要趨勢才算是繼續上升的。當天交易中高點的152.45並不算數,如果下一次的上升的當天高點達到152.60,但收盤仍然低於150.70主要的多頭趨勢仍然是不能確定的。

(5)在反轉趨勢出現之前主要趨勢仍將發揮影響

當然,在反轉信號出現前,提前改變對市場的態度,就好比賽跑時於發出信號前搶先跑出固然不錯。這條規則也並意味著在趨勢反轉信號已經明朗化以後,一個人還應再遲延一下他的行動,而是說在經驗上,我們等到已經確定了以後再行動較為有利,以避免在還沒有成熟前買進(或賣出)。自然,股價主變動趨勢是在經常變化著的。多頭市場並不能永遠持續下去,空頭市場總有到達底的一天。當一個新的主要趨勢第一次由兩種指數確定後,如不管短期間的波動,趨勢絕大部分會持續,但愈往後這種趨勢延勢下去的可能性會愈小。這條規則告訴人們:一個舊趨勢的反轉可能發生在新趨勢被確認後的任何時間,作為投資人,一旦作出委託後,必須隨時注意市場。

(6)股市波動反映了一切市場行為

股市指數的收市價和波動情況反映了一切市場行為。在股票市場,你可能覺得政治局勢穩定,所以買股票。另外一些人可能覺得經濟前景樂觀所以買股票。再另外一部分人以為利率將會調低,值得在市場吸納股票。更有一些人有內幕消息謂大財團出現收購合並,所以要及早入貨,無論大家抱有什麼態度,市價上升就反映了情緒,即使是不同的觀點角度。相反,當大家有不同恐懼因素時,有人以為沽空會獲大,有人以為政局動盪而恐慌,有人恐怕大蕭條來臨。有人聽到內幕消息謂大股東要出貨套現,或者政客受到行刺。不論甚麼因素,股市指數的升跌變化都反映了群眾心態。群眾樂觀,無論有理或無理,適中或過度,都會推動股價上升。群眾悲觀,亦不論盲目恐懼,有實質問題也好,或者受其他人情緒影響而歇斯度里也好,都會反映在市場上指數下挫。以其分析市場上千千萬萬人每一個投資人士的心態,做一些沒有可能做到的事,投資人士應該分析反映整個市場心態的股市指數。股市指數代表了群眾心態,市場行為的總和。指數反映了市場的實際是樂觀一方面或是悲觀情緒控制大局。

3.道氏理論的缺陷

(1)道氏理論主要目標乃探討股市的基本趨勢(PrimaryTrend)。一旦基本趨勢確立,道氏理論假設這種趨勢會一路持續,直到趨勢遇到外來因素破壞而改變為止。好像物理學里牛頓定律所說,所有物體移動時都會以直線發展,除非有額外因素力量加諸其上。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道氏理論只推斷股市的大勢所趨,卻不能推動大趨勢裡面的升幅或者跌幅將會去到那個程度。
(2)道氏理論每次都要兩種指數互相確認,這樣做已經慢了半拍,走失了最好的入貨和出貨機會。
(3)道氏理論對選股沒有幫助。
(4)道氏理論注重長期趨勢,對中期趨勢,特別是在不知是牛還是熊的情況下,不能帶給投資者明確啟示。

波浪理論

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大師R·E·艾略特(R·E·Elliot)所發明的一種價格趨勢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觀察得來的規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數、價格的走勢,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運用最多,而又最難於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艾略特認為,不管是股票還是商品價格的波動,都與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樣,一浪跟著一波,周而復始,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律性,展現出周期循環的特點,任何波動均有跡有循。因此,投資者可以根據這些規律性的波動預測價格未來的走勢,在買賣策略上實施適用。

1.波浪理論的四個基本特點

(1)股價指數的上升和下跌將會交替進行;
(2)推動浪和調整浪是價格波動兩個最基本型態,而推動浪(即與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個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來表示,調整浪也可以劃分成三個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個波浪(五上三落)完畢之後,一個循環即告完成,走勢將進入下一個八波浪循環;
(4)時間的長短不會改變波浪的形態,因為市場仍會依照其基本型態發展。波浪可以拉長,也可以縮細,但其基本型態永恆不變。

總之,波浪理論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八浪循環"

2.波浪的形態

那麼,如何來劃分上升五浪和下跌三浪呢?一般說來,八個浪各有不同的表現和特性:

第1浪:(1)幾乎半數以上的第1浪,是屬於營造底部型態的第一部分,第1浪是循環的開始,由於這段行情的上升出現在空頭市場跌勢後的反彈和反轉,買方力量並不強大,加上空頭繼續存在賣壓,因此,在此類第1浪上升之後出現第2浪調整回落時,其回檔的幅度往往很深;(2)另外半數的第1浪,出現在長期盤整完成之後,在這類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幅度較大,經驗看來,第1浪的漲幅通常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第2浪:這一浪是下跌浪,由於市場人士誤以為熊市尚未結束,其調整下跌的幅度相當大,幾乎吃掉第1浪的升幅,當行情在此浪中跌至接近底部(第1浪起點)時,市場出現惜售心理,拋售壓力逐漸衰竭,成交量也逐漸縮小時,第2浪調整才會宣告結束,在此浪中經常出現圖表中的轉向型態,如頭底、雙底等。

第3浪:第3浪的漲勢往往是最大,最有爆發力的上升浪,這段行情持續的時間與幅度,經常是最長的,市場投資者信心恢復,成交量大幅上升,常出現傳統圖表中的突破訊號,例如裂口跳升等,這段行情走勢非常激烈,一些圖形上的關卡,非常輕易地被穿破,尤其在突破第1浪的高點時,是最強烈的買進訊號,由於第3浪漲勢激烈,經常出現"延長波浪"的現象。

第4浪:第4浪是行情大幅勁升後調整浪,通常以較復雜的型態出現,經常出現"傾斜三角形"的走勢,但第4浪的底點不會低於第1浪的頂點。

第5浪:在股市中第5浪的漲勢通常小於第3浪,且經常出現失敗的情況,在第5浪中,二,三類股票通常是市場內的主導力量,其漲幅常常大於一類股(績優藍籌股、大型股),即投資人士常說的"雞犬升天",此期市場情緒表現相當樂觀。

第A浪:在A浪中,市場投資人士大多數認為上升行情尚未逆轉,此時僅為一個暫時的回檔現象,實際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中通常已有警告訊號,如成交量與價格走勢背離或技術指標上的背離等,但由於此時市場仍較為樂觀,A浪有時出現平勢調整或者"之"字型態運行。

第B浪:B浪表現經常是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頭的逃命線,然而由於是一段上升行情,很容易讓投資者誤以為是另一波段的漲勢,形成"多頭陷井",許多人士在此期慘遭套牢。

第C浪:是一段破壞力較強的下跌浪,跌勢較為強勁,跌幅大,持續的時間較長久,而且出現全面性下跌。

從以上看來,波浪理論似乎頗為簡單和容易運用,實際上,由於其每一個上升/下跌的完整過程中均包含有一個八浪循環,大循環中有小循環,小循環中有更小的循環,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細浪,因此,使數浪變得相當繁雜和難於把握,再加上其推劫浪和調整浪經常出現延伸浪等變化型態和復雜型態,使得對浪的准確劃分更加難以界定,這兩點構成了波浪理論實際運用的最大難點。

3.波浪之間的比例

波浪理論推測股市的升幅和跌幅採取黃金分割率和神秘數字去計算。一個上升浪可以是上一次高點的1.618,另一個高點又再乘以1.618,以此類推。

另外,下跌浪也是這樣,一般常見的回吐幅度比率有0.236(0.382×0.618),0.382,0.5,0.618等。

4.波浪理論內容的幾個基本的要點

(1)一個完整的循環包括八個波浪,五上三落。
(2)波浪可合並為高一級的浪,亦可以再分割為低一級的小浪。
(3)跟隨主流行走的波浪可以分割為低一級的五個小浪。
(4)1、3、5三個推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個波浪。
(5)假如三個推動論中的任何一個浪成為延伸浪,其餘兩個波浪的運行時間及幅度會趨一致。
(6)調整浪通常以三個浪的形態運行。
(7)黃金分割率奇異數字組合是波浪理論的數據基礎。
(8)經常遇見的回吐比率為0.382、0.5及0.618。
(9)第四浪的底不可以低於第一浪的頂。
(10)波浪理論包括三部分:型態、比率及時間,其重要性以排行先後為序。
(11)波浪理論主要反映群眾心理。越多人參與的市場,其准確性越高。

5.波浪理論的缺陷

(1)波浪理論家對現象的看法並不統一。每一個波浪理論家,包括艾略特本人,很多時都會受一個問題的困擾,就是一個浪是否已經完成而開始了另外一個浪呢?有時甲看是第一浪,乙看是第二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看錯的後果卻可能十分嚴重。一套不能確定的理論用在風險奇高的股票市場,運作錯誤足以使人損失慘重。

(2)甚至怎樣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浪,也無明確定義,在股票市場的升跌次數絕大多數不按五升三跌這個機械模式出現。但波浪理論家卻曲解說有些升跌不應該計算入浪裡面。數浪(WaveCount)完全是隨意主觀。

(3)波浪理論有所謂伸展浪(ExtensionWaves),有時五個浪可以伸展成九個浪。但在什麼時候或者在什麼准則之下波浪可以伸展呢?艾略特卻沒有明言,使數浪這回事變成各自啟發,自己去想。

(4)波浪理論的浪中有浪,可以無限伸延,亦即是升市時可以無限上升,都是在上升浪之中,一個巨型浪,一百幾十年都可以。下跌浪也可以跌到無影無蹤都仍然是在下跌浪。只要是升勢未完就仍然是上升浪,跌勢未完就仍然在下跌浪。這樣的理論有什麼作用?能否推測浪頂浪底的運行時間甚屬可疑,等於純粹猜測。

(5)艾略特的波浪理論是一套主觀分析工具,毫無客觀准則。市場運行卻是受情緒影響而並非機械運行。波浪理論套用在變化萬千的股市會十分危險,出錯機會大於一切。

(6)波浪理論不能運用於個股的選擇上。

『叄』 股票價格下跌對工商業投資的影響是什麼

影響微乎其微,因為股票價格下跌,跟工商業投資是兩個不同慨念。除非你是用的股票去投資那影響就大了。

『肆』 股票價格下降對公司的影響

基本沒有影響

『伍』 如果股票價格下降,將受到最不利的影響是什麼

虧損

『陸』 股票價格下跌會有什麼後果

股價下跌

上市公司:市值萎縮,價值就變小,同時面臨被狙擊的風險,也就是可能被低價收購,所以作為公司會抬高股價,所以一個公司的股票不可能一直跌,如果公司不是業績不好面臨摘牌或者想被收購的話.

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價格下降.但是只有股價最低時,是進場的最好機會,這樣低買高賣才創造了賺錢的機會,對於沒有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來說,最低點是機會.

宏觀經濟:如果股價是短期的波動很有可能是市場的一般規律引起的,實際上與宏觀經濟的關系不大,相反的宏觀經濟的一些信號在短期內可能會成為炒作的題材,在股市中引起一定的波動.從長期來看,股價也確實反映了宏觀經濟的運行健康程度.

『柒』 股票價格下降對於消費者的支出決策有何影響

股市對消費的影響,傳統上往往被稱之為財富效應。這里的財富效應,是指由於金融資產價格――股價上漲(或下跌),導致金融資產持有人財富的增長(或減少),進而促進(或抑制)消費增長,影響短期邊際消費傾向(MPC),促進(或抑制)經濟增長的效應。其中,促進消費增長的效應稱之為正的財富效應,抑制消費增長的效應稱為負的財富效應。股市對消費的負面影響表現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方面僅指股市下跌或者說持續下跌對消費的負面影響,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負財富效應。我們的分析,是從廣義層面來分析股市對消費的負面影響的。具體而言,包括三個層面: (一)負財富效應 主要表現在:

1.通過減少居民實際收入影響消費。

投資者投資於股市,一方面獲得股票分紅收益,如果投資者屬於長期性的投資行為,且投資對象為績優股,這部分收益將是穩定的,可視為持久收入。另一方面,是溢價收益,即投資者因股價上揚所獲得的資本利得。這部分收益可能是暫時性收入,在大牛市中,也可能轉化為持久收入,當然,在熊市市場,情況相反。根據美Economic Indicator FEB 99公布,1995-98年,股票分紅率分別為2.56,2.19,1.77,1.49,且呈下降趨勢。在一個持續下跌的股市之中,這些分紅難以抵消股價下跌導致的財富縮水量。2000年以來,美國股市縮水市值達6萬多億美元,以每個平均3口之家計算,相當於每個家庭損失約7萬美元,以負財富的MPC 0.07計算,且由於消費者支出佔美國GDP的70%,「財富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負影響顯而易見。

如果這個市場中股票期權計劃(ESO,也包括員工持股制)比較普及,股價大幅度下跌不但使員工報酬急劇減少,還可能使員工的未來期權成為一張廢紙,從而減少員工未來的收入。

2、通過弱化居民收入預期,降低市場信心,縮減消費。

股市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變動影響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和未來收入的預期,從而影響到消費者信心。

消費者在某一時期的收入等於暫時性收入加持久性收入,在某一時期的消費等於暫時性消費加持久性消費。其中,暫時消費與持久消費之間不存在固定的比率,與暫時收入也不一定存在比率,只有持久收入與持久消費之間存在著固定比率。如果股市達到一定規模,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持續下跌,則投資者得自於股市的損失將由暫時性損失轉化為持久損失,從而與消費支出的減少產生某種固定聯系。而股市投資者的消費下降所產生的示範效應,又帶動股市中的非投資者,進而降低市場信心。

一個信用體系發達的市場,股市繁榮在加速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同時,由於使投資者未來收入預期向好,股票財富的急劇膨脹也促使他們更大膽地進行消費信貸。但股市下降乃至蕭條將產生相反的效果,投資者消費行為將更趨保守,從而減少了消費信貸,其所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使社會消費支出與企業投資進一步減少。

而且,若股市大幅度下跌,則那些在繁榮時期以股票財富為抵押品所產生的消費信貸由於股票財富的大幅度縮水,而使他們陷入財務危機,表現為投資者、家庭破產增加。如到2002年9月30日,美國破產申請達近155萬,比一年前增加了7.7%,已超過上年破記錄的數據。2003年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里,美國的個人破產申請案再創歷史新高,美國個人申請破產的總共為161.3萬多例,比此前12個月中的146.6萬多例增加了10%。

同時,銀行抵押品價值的大幅縮水,又使銀行陷入財務危機之中,並可能產生信貸危機,從而使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之中。

3、 通過惡化企業投、融資狀況間接影響消費支出。

股市持續蕭條帶來負的「財富效應」,因為蕭條的股市使持股者的財富減少,這種不好的示範效應使更多的公眾投資避免進入股市,從而推動股市進一步蕭條,企業也因此得以以更高的成本去籌資,或者難以從證券市場籌資,從而難以進行內涵式或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反過來又降低了企業盈利水平,也減少了員工的收入水平。

(二)股市「擠占」效應。
股市上漲,對消費產生兩種效應,一是通過增加財富,對消費正向影響的效應,即股市的「消費效應」。一是因股市持續攀升而產生的賺錢效應對社會資金的巨大吸引力而減少儲蓄,以及使原本用於即期消費的資金轉化為股票投資;或者因股市長期下跌,投資者被套牢,使當前消費資金減少,即所謂的「擠占效應」(也有學者稱之為替代效應)。股市持續上漲時,投資者認為持有股票,或者投入資金買入股票的賺錢效應要比即期消費所得到的效用大,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國股市表現較為明顯。

在股市發展初期,擠占效應往往超過消費效應,此時股市對消費需求影響較小,甚至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當前消費。其主要原因在於,股票上漲帶來的賺錢效用超過了即期消費的效用。如有專家認為,我國股民即使買賣股票賺錢,其良好的示範效應會首先吸引消費者將現金投入到股市中去,而不是用來消費。當股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投資者富裕程度增加,未來收入預期向好時,消費效應開始超過擠占效應,股市刺激消費的作用開始體現。隨著股市的繼續攀升與投資者股票財富的不斷擴大,消費效應與擠占效應的差距愈來愈明顯。

以我國股市為例,股市的擠占效應是不容忽視的。我國股市一些投資者長期虧損或套牢,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很大。據統計,1993-1999年以來我國股市中的投資者中,不盈利或虧損的投資者兩市年平均所佔比重達68%。2001年以來,不盈利或虧損的投資者年平均所佔比重高達80%,尤其是2001年7月以來,中國股市大幅度下跌,投資者股票財富亦大幅度縮水,到2003年7月底,90%的投資者被套牢,其對消費的「擠占」也越來越顯著。

(三)泡沫經濟效應。

以股市為代表的證券市場持續繁榮,使消費需求急劇膨脹,這種態勢又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慾望,整個社會經濟表現為消費、投資過度膨脹。如果由此引起的急劇膨脹的總需求遠大於總供給所能承受的范圍,並且股市的持續攀升的示範效應,使許多本來屬於生產性的投資轉向股市,於是泡沫經濟出現了。

如果泡沫的形成過程是緩慢的,不易察覺的,供求缺口的出現將在整個經濟形態中產生持續的通脹,國家可能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給量進而減少銀行的貨幣信用,減少人們投資於證券市場的資金,抑制經濟過熱。

如果股市中積累的泡沫壓力過大,而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收效甚微時,此時某一因素如來自國外投機力量的沖擊,就會促使經濟運行內在機制用急性、突發性的形式來釋放壓力。這種方式便是金融風暴,或稱之為股災,接踵而至的是匯市、期市齊跌;不動產、動產縮水以及證券市場上原來虛報利潤和有欺詐行為或存在經營問題的企業接連破產,數萬億財富付之東流,社會消費支出大幅度減少,導致經濟衰退。即使人們的消費習慣可能使消費支出不變或只有輕微的下降(即「棘輪作用」),不會影響社會消費的絕對量,但會致使社會消費的增量減少,在「加速數」的作用下,使整個國家產出減少。

從歷史經驗來看,股市過度繁榮的之後往往出現蕭條,如上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持續繁榮,其後而來的是經濟大蕭條,50-60年代的股市繁榮,其後而來的是70年代的蕭條。80年代日本股市狂熱,其後是90年代的長期衰落。

『捌』 股票價格下降的影響股民的投資收益減少

C 分 析: 根據題意,當銀行利率提高的時候,把錢存到銀行獲利增加,投資者在這種情況下,對企業的希望會下降,會減少對股市的投資,從而改變原有的投資組合,故①③入選。不是股民的投資收益減少而價格下降,而是價格下降後股民的收益會減少,銀行的利率提高不代表銀行利潤會高,二者不存在必然聯系,故排除②④。 考點: 本題考查投資理財

『玖』 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會影響到員工的工資嗎

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是否會影響員工的工資,應當是由多方面決定的。如果單是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是不會對員工的工資有影響的。這其中的情況是比較復雜的,有一種情況是公司的股票價格持續下跌。比如說這個公司之前股價每股是1000元,但是現在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到了每股100元。那麼這個時候考慮到的就不是員工的工資了,而是有可能直接去裁員。正常來說,公司的股票下跌是不會影響到員工的工資的。因為股票的這種上下浮動是非常正常的,除非它的這種上下浮動的量來到一個比較恐怖的范圍之內。

『拾』 (一)股票價格的下跌對於企業及個人的投資決策有什麼影響為什麼而股價的上升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查歷史持倉 發布:2025-02-02 09:47:03 瀏覽:116
參加期貨考試需要准備什麼 發布:2025-02-02 09:44:40 瀏覽:814
會通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02 09:44:38 瀏覽:885
國家央行降息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2-02 09:39:02 瀏覽:427
汽車晶元基金哪個值得買 發布:2025-02-02 09:38:27 瀏覽:981
為什麼炒股不如投資指數基金 發布:2025-02-02 09:34:10 瀏覽:657
股權回購和交割各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02 09:29:15 瀏覽:486
股權眾籌有什麼坑 發布:2025-02-02 09:29:08 瀏覽:593
5月3日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02 09:24:01 瀏覽:412
炒股軟體如何提升盈利 發布:2025-02-02 08:20:24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