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票暴跌對中國樓市的影響
『壹』 為什麼說美元大幅升值將會導致中國國內的股市和樓市泡沫破滅
有幾個層面
1.美元漲會導致大量美元迴流,流動性過大,會導致通脹加劇,美聯儲會提升利率,而中國不得不跟進,利率提高必然打擊樓市股市
2.美元漲,必然導致資金從其他國家流向美國,而中國會成為資金逃離的地區。
3.美元漲,會導致國際市場大宗及其他投資品種的收益出現問題,使得投機資金流出非美元資產及衍生品。
4.美元漲,一般都意味非美元貨幣跌,RMB是個什麼情況現在很不清楚。
不過美元大幅究竟有什麼影響,關鍵還是讜的匯率政策,現在的方式是咬死美元,如果這樣的話實際上會打擊出口經濟及實體製造業,這可能會導致2007年的的情況出現,現在很不好說的,一切等3月美國國債賣的差不多了再去分析的為好。
『貳』 中美攤牌對中國經濟股市和樓市等有什麼影響
中美攤牌!房價將推枯拉朽!
美國向中國正式攤牌,主動挑起貿易戰。中國商務部外交部罕見強硬,有一幅老子羽毛已豐,不怕死的氣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特別是對中國經濟、股市和樓市等有什麼影響?
當然,很多事情我們是不能看官方表態的,也不能看被水軍控制的網路輿情。事情的嚴重性很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結果不會是美國又將是最大輸家,而中國將是最大贏家,也不是媒體所說的貿易戰將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朝官方說,美國挑動貿易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既然美國在搬起石頭砸自己得腳,我們為何還要抗議反制呢?美國砸自己的腳,我們難道不應該高興才對?不應該樂見其成?
當然,這種猜忌和防範,是有雄厚的經濟數據做支撐的。美國這次為何這么堅定?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1,在全世界的人均收入都在上漲的時候,美國工人和部分中產階級或中產以下勞動力的階層,人均收入跟2001年相比,下降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2,2001年,中國加入WTO的時候,中國佔世界GDP份額是4%,現在是15%;而2001年美國GDP佔世界的份額是38%,現在降到23%。
3,2001年,中國人均GDP是1000美元,現在是9000美元,中國人均GDP增長了9倍;而美國從2001年到2016年,人均GDP只增長了35%。
4,40年前,中國的GDP是美國GDP的6%,4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GDP超過美國GDP的60%,總值達到82萬億人民幣。經濟學家預測,如果按照3.5%-8%的增速,中國可以在2025年-2040年中間的某一個時間超過美國。
……
作為一名美國總統,面對這樣一些數據,你會怎麼想?所以,特朗普競選時,打出鋼鐵工人和下層老百姓的牌,美國出現民粹主義浪潮,一點都不奇怪。這股浪潮的後果,就必須要引向國外,並尋找對手,中國就理所當然成了替罪羊。當然,中國也不是羊,而是混在羊群中的狼。這只狼,肌肉越來越發達,但靈魂卻沒有一點改變。這是美國產生戰略焦慮和戰略轉型的關鍵原因。
其實,仔細看特朗普和美國商務部的講話,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實質也很簡單,其實就是要求中國兌現加入WTO時的承諾,實現文化、通訊、金融等產業的全面開放和完全的市場經濟,不要給壟斷性國企提供補貼。如果真要這樣發展下去,其結果是迫使壟斷性國企不得不提高服務水平和提供競爭性價格,迫使我們很多企業更注重勞動者的價值、環境保護、人的權利的保護……這於我有什麼不好?
可惜的是,很多人一聽到說美國又要搞貿易戰,就義憤填膺,覺得帝國主義又要欺負我們了!其實,與其被動挨打,我們主動做一些改革,主動適應世界潮流,不是很好的事情嗎?我們有大量的改革時間和空間,為何遲遲不行動?因為被太多的利益綁架了。
十幾年來,人家只徵收你國商品2.5%的關稅,而你卻徵收人家25%的關稅,相差整整10倍,讓國內老百姓全部承擔。現在人家也徵收你25%的關稅,讓美國國內老百姓承擔,這也是出於對等原則,不是很公平嗎?怎麼倒成了美帝發起的貿易戰了呢?
對於這場貿易戰,我們先不要考慮我朝是否硬氣和報復的問題,我等下層民眾,恐怕更現實的是要做好物價上漲的准備了。更關鍵的是,我們要做好股市樓市等資產價格大跌的准備。股市已經開始大跌了,樓市泡沫更大,現在中國樓市總市值約300萬億人民幣,遠超美股約40萬億美金市值,加上中國每年有5千億美元貿易順差,開打結果,中國房市會不會摧枯拉朽?因為出口下降了,外儲就會下降,人民幣匯率將大跌,外匯占款將下降,人民幣基礎貨幣發行也將下降,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你們應該懂的!
『叄』 美國股市大跌也影響了中國的經濟,那中國的房價何時大跌呢
目前金融危機的發展情況來看,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快到了一個房價的轉點了。綜觀全國房價,除了一級省會城市外,二,三級市場房價均是在漲價。還沒有像大家所說的的房價在降,房價在降的都是一級省會市場,二,三級市場只是現在房價沒有以前漲的哪么快,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根據經濟規律,金融危機大約十五年就會發生一次,這次的危機比較嚴重,據我估計,這場子風暴不會在短時間結束。需要五年時間才能完全恢復到以前水平。/涉及到的相關產業,前時間降下來,鋼材,水泥等需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上市到市場,在明年的中期應該是房價的低價區。
『肆』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房地產的影響
中國一些有實力的房地產企業是上市公司,美國經濟危機造成股市下跌,那些上市的房地產公司在股票市場上收集的資金不足,為了不使資金鏈斷裂,房地產商就會採取措施促銷,有利於房價下降。
美國經濟危機造成美國國內流通和周轉資本減少,為了增強資本的流動性,美國撤回一些在華資本,迴流美國國內。美國資本一撤走,這有利於減少在中國國內的國際熱錢,房地產市場賴以生存的支柱—坍塌,房價會一落千丈。
『伍』 美股暴跌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美股暴跌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有:資本市場外流、海外供應鏈受影響、全球需求緊縮。
1、資本市場外流
隨著海外股市的下跌和VIX波動率的飆升,外資開始凈流出我國股票市場,從疫情前期持續有較大規模的凈流入而言,外資撤離是因為後院起火,中國資產的吸引力來自中國製造確立的全球競爭優勢和負責任的對外開放態度,因此,沖擊過後,國際資本自然會重新流入中國的資本市場。
2、海外供應鏈受影響
海外供應受限將引致整條產業鏈停擺,使我國復工復產受限,不過其影響相對疫情存在滯後性,目前尚不顯著,但有可能於3月底、4月開始發酵。
總的來看,在電腦、電子和光學產品製造、運輸設備製造、機械設備製造、化學品和化學產品製造等行業方面的產業全球化效應較為明顯,這也是全球汽車產業鏈、電子產業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原因所在。
3、全球總需求收縮
被動因素都將外來遊客人數和相關消費出現明顯下降,對我國的旅遊業、航空、酒店、零售等行業將產生負面影響。商品價格下跌反映出海外投資、消費活動預期下降之下的全球總需求收縮。出口佔比較高的行業相對受到外需下滑的負向沖擊也較大。
(5)美國股票暴跌對中國樓市的影響擴展閱讀
美國股市的熔斷機制
根據美國證交會(SEC)的最新規定,熔斷機制方案除針對股市大盤的熔斷機制外,還設有「限制價格波動上下限」的機制。如果某隻證券的交易價格在5分鍾內漲跌幅超過10%,則需暫停交易。
如果該證券交易價格在巧秒鍾內仍未回到規定的「價格波動區間」內,將暫停交易5分鍾。對於標普500指數和羅素1000指數成分股以及430隻交易所交易產品中價格超過3美元的個股,SEC規定的「價格波動區間」為漲跌幅5%,其他交易價格在3美元以下的流動性較弱的個股「價格波動區間」放寬至10%。
『陸』 美國加息對中國樓市有什麼影響
2018年,官方對經濟「慢一點的增長」容忍度增加,所以我們並不會對美國加息做出大幅度的經濟刺激計劃。
而以中國政府目前對金融、房地產行業的控制力,也是完全有能力掌控局面的。
對於接下來樓市政策,可能是:
1.大環境決定了中國2018年貨幣政策仍然是略微偏緊的,」錢荒」加劇,去杠桿強化;
2.樓市調控不會出現大的、方向性的調整;
3.在經濟、房價下行壓力較大的城市,會出現「隱性政策的放鬆」,比如悄悄放寬對房貸額度的限制,比如人才引進放寬對落戶的限制。
樓市進入新一輪市場調整期,樓市的深度調整將導致更多的中小房企退出房地產或被收購,而這對於綜合競爭實力較強的房企來講則成為逆勢發展的機會,尤其是對於大型品牌房企來講,會在樓市下半場這個階段繼續「大魚吃小魚」,增強自身在行業內的規模化優勢。
但是在此重點提醒,一些房企的資金鏈更加緊張了,所以不要碰小房企的房子,因為爛尾的機率增加了。
房企的資金鏈趨緊,目前部分沒有價值的城市,例如三四線城市將出現房價下降趨勢,有可能會影響整體市場會出現降價的趨勢,價格的指標發生變化,總體市場會表現為「以價換量」。而這樣的局面有可能至少一直會持續到2018年底。
而對於有人口增量的、高級別城市(及其城市圈)的剛需、改善型需求來說,2018年是買房、換房的好時機,如果是剛需,一定要把握好這次機會。
(6)美國股票暴跌對中國樓市的影響擴展閱讀
聯儲加息對我國整體影響
美國加息,我國很難獨善其身。美國加息,必然帶來資本外流、進口成本提升、人民幣持續貶值等問題。如果不能跟隨加息,勢必要動用資本管制、外匯管制以及市場干預等手段來進行維穩,然而在持續加息壓力下,政策空間越來越小。
更關鍵的是,兩個大國正處於不同的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目前,美國整體經濟基本面相對良好,支撐加息預期,而我們則面臨經濟下行壓力,這需要貨幣寬松來加以應對。如果對外面臨加息壓力,貨幣政策空間勢必收縮,左右為難。
顯然,如果美國放緩加息步伐或提前結束加息,這無論對於人民幣匯率,還是國內貨幣環境,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利好。這將放開國內貨幣寬松的政策空間,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降准或會繼續到來,降息也未必沒有可能。
在最近幾次重要會議中,無一不強調「穩」的重要性。從穩增長到穩就業,從穩金融到穩預期。這意味著「維穩」已經成為重中之重,貨幣寬松勢必重來。
『柒』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到美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兩房」危機,再到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銀行被收購、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瀕臨破產被注資850億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續下跌,預示著華爾街最冷的冬天還沒有到來,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之中。在全球金融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必須認真分析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我認為,影響有以下幾點:
1.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趨勢明顯。
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勢所趨,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是必然趨勢。據亞洲開發銀行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增長減速遠超出預期;
②通貨膨脹率升高的趨勢將使政府採取更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企業倒閉潮出現,工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
③信貸緊縮下房地產市場降溫,可能出現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危機;
④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鋼材、水泥、鋁合金和汽車產業投資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萬個新就業崗位完成很困難。農民工回農村種地回潮,農村隱性失業大量增加;
⑥由於明年油價和電價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帶來PPI繼續上升的傳導因素,2008年中國全年CPI漲幅預測值從先前的5.5%上調至7%。2009年預測值從2008年4月的5%上調到5.5%;
⑦居民消費增長速度下降,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等於「畫餅充飢」。收入的不穩定性增大、股市的負財富效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費慾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
3.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效益增長出現困難。主要原因:
①在經濟下滑狀態下,銀行的業務拓展空間變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穩定性加大和貨幣緊縮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與貸款增量減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
③經濟下滑帶來的行業、企業破產倒閉,銀行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很大(比如房地產貸款下面專門分析);
④資產泡沫破裂後,銀行的抵押物大量縮水,貸款的抵押率超過「警戒線」,第二還款來源喪失。如房地產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質押的貸款最為明顯;
⑤持有美國次級債或對美國破產公司的貸款造成的損失。如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工商銀行對雷曼公司貸款5000萬美元;招商銀行對雷曼貸款8000萬美元;
⑥中國商業銀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購及投資因危機加重,過去的「抄底」行為變成了現在的「墊背」結果。按照高盛的預測,2009年香港H股中資銀行的獲利大約下降4%-8%;規模較小的股份制A股銀行獲利下降幅度更達到8%-13%。
4.各國央行任何救市行為都會「失靈」。
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
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5.房地產行業真正的「冬天」來臨,寄希望於政府救房市無異於「痴人說夢」。
在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
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金融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