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股票的商譽是怎樣影響其凈資產的

股票的商譽是怎樣影響其凈資產的

發布時間: 2022-03-07 06:22:26

① 什麼是商譽,如何理解安全生產對商譽的影響

摘要 商譽(Goodwill)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 「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

② 商譽指標一般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大於多少認為公司存在較大風險

商譽評估值不超過30%則屬於在安全范圍之內,商譽評估值超過30%的上市公司則需要小心謹慎一些。

商譽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一般來說,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越大,商譽減值概率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需注意商譽風險了。

舉個例子,在資本市場中,假如某一家上市公司要被收購了,實際賬面凈資產只有1億元,但是被收購的公司的品牌在市場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有公司願意溢價,以2億元的價格來收購,那麼這多出來的1億元就是該上市公司的商譽值。

凈資產是真實反映上市公司財富實力的核心財務指標,在上市公司遇到困境時能夠直接解決問題的是凈資產,而非商譽,因此,佔比超過30%就表明上市公司在關鍵時刻的解決難題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商譽佔比越高,其商譽減值對於公司來說影響也越大:

比如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承諾後期凈利潤不低於多少,但實際的報告中,卻不如預期。在報告期末,則未計提減值准備。所以就是當初誇下的海口,並沒有實現,這就是高商譽所帶來的雷。

現在A股市場上的高商譽已經成為了一個潛在的風險,股票商譽值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是不合理的,當商譽值大於30%,投資風險一般就比較大了。

③ 商譽怎麼看

④ 商譽是怎麼產生確認商譽對企業以後年度的經營成果有什麼影響

商譽 (Goodwill )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或一家企業預期的獲利能力超過可辨認資產正常獲利能力(如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商譽是企業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在企業合並時,它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超過被並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編輯本段]1.商譽的本質
商譽(Goodwill)是能使企業中的人、財、物等因素在經濟活動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種 「最佳狀態」的客觀存在。
商譽的「三元論」:關於商譽的本質,比較權威的觀點當屬美國當代著名會計理論學家亨德里克森在其專著《會計理論》中介紹的三個論點,即好感價值論、超額收益論和總計價賬戶論。這三個論點稱作商譽的「三元論」。
好感價值論認為,商譽產生於企業的良好形象及顧客對企業的好感,這種好感可能起源於企業所擁有的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業地位、良好的勞資關系、獨占特權和管理有方等。
由於這些因素都是看不見摸不著,且又無法入賬記錄其金額,因此商譽實際上是指企業上述各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故好感價值論亦稱無形資源論。
超額收益論認為,商譽是預期未來收益的現值超過正常報酬的那個部分。這里的超額收益應該是指在較長時期內能獲取較同業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潤。商譽是與企業整體結合在一起的,無法單獨辨認,但企業一旦擁有它,就具有超過正常盈利水平的盈利能力和服務潛力.因此,它的價值只有通過作為整體所創造的超額收益才能集中表現出來。
總計價賬戶論,也稱剩餘價值論。這一論點認為商譽是一個企業的總計價賬戶,是繼續經營價值概念和未入賬資產概念的產物。繼續經營價值概念認為,商譽本身不是一項單獨的會生息資產,而是實體各項資產合計的價值(整體價值)超過了其個別價值的總和;而未入賬資產指的是諸如優秀的管理、忠誠的客戶、有利的地點等。
「三元論」分別從不同側面描述了商譽的本質。好感價值觀是從資產的角度定義商譽的,但它僅僅列舉商譽的種種特質而難以解決其計價問題。另外,這一觀點籠統地認為商譽是一種未入賬的無形資源是不夠妥當的,因為,按照現行慣例只是自創商譽不入賬,而外購商譽(合並商譽)則入賬。超額收益論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觀點。閻德玉(1997)曾指出:「超額收益論的科學性在於:該觀點把握了商譽作為資產的基本條件——經濟資源、獲利潛力、貨幣計量三要素。 不足之處在於:該觀點對商譽科學定性後,相關理論研究沒有跟上,加之其他兩個觀點同時作用的干擾,使得商譽定性理論本身缺乏根系理論的支持,對商譽會計實 務指導作用顯得軟弱乏力。」此外,商譽一定會產生超額收益,但企業的「超額收益」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必須剔除一切非正常的和營業外的因素,以免歪曲商譽的價值。總計價賬戶論是從方法論的角度說明商譽的計量方法,而不是定義商譽。企業總體價值的估計誤差、單項資產的高估或低估,都會被擠到商譽中, 因此,商譽容易成為一個「調節閥」,承受著一切主觀因素的影響。
核心商譽論: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於1999 年9月7日公布了一項徵求意見稿,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譽」(core goodwill)的概念。
FASB認為,商譽可描述為由六個要素組成:(1)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在收購日的公允市價大於其賬面價值的差額。(2)被收購企業未確認的其他凈資產的公允市價。(3)被收購企業存續業務「持續經營」(going-concern)構件的公允價值。(4)收購企業與被收購企業凈資產和業務結合的預期協同效應的公允市價。(5)收購企業由於計量收購報價的錯誤而多計量的金額。盡管在所有現金交易中的收購價格不會出現計量錯誤,但如果是涉及到股票交換的交易,則很難說不會出現計量錯誤。(6)收購企業多支付或少支付的金額。
要素1和要素2都與被收購企業有關,它們從概念上講都不是商譽。要素1反映的是被收購企業未確認凈資產的利得,要素2隻不過是指那些能夠單獨辨認但由於不能完全符合確認標准而未確認的無形資產。要素5和要素6與收購企業有關,它們從概念上講也不是商譽,要素5是一個計量誤差,要素6代表的則是收購企業的損失(在多支付的情況下)或利得(在少支付的情況 下)。只有要素3和要素4從概念上講是商譽的一部分。要素3與被收購企業有關,它反映了被收購企業凈資產的「超額組裝價值」(excess assembled value)。它表示被收購企業事先存在的自創商譽或以前從企業兼並中收購的商譽。要素4與收購企業和被收購企業的結合有關,它反映了由合並而創造的「超 額組裝價值」,即收購企業和被收購企業經營結合所產生的協同效應。FASB將要素3和要素4統稱為「核心商譽」。
關於商譽本質的其他論點:有些學者為了使商譽的研究擺脫進退兩難的困境,於是拋開僅就會計論會計的局限,結合了其他學科的理論來分析闡述商譽的本質問題。
董必榮(2003)以企 業能力理論中的「核心能力論」為基礎,認為核心能力是企業超額收益的源泉,因此企業核心能力是商譽的本質。商譽實際上是企業核心能力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
高陽宗(2001)從生物學共生理論出發,認為企業是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微觀共生體。這一共生體其完善的共生機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其過去的發展 過程中共生出一個「新物種」——共生資源。它客觀地游離於共生單元之間,使共生單元之間互相作用和適應,共同激活和發展。商譽就是這種共生資源的會計表達。
鄧小洋(2000)等學者分別從法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角度考察商譽的本質問題,最終用系統論的方法解釋商譽的本質,即一種協同效應。
[編輯本段]2.商譽的特性
商譽的經濟含義是企業收益水平與行業平均收益水平差額的資本化價格。它是由顧客形成的良好聲譽、企業管理卓著、經營效率較好、生產技術的壟斷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優勢所產生的。
商譽能為企業創造間接的經濟效益。它之所以作為一項資產具有價值,正是因為它的這種效益性特徵。它是企業收益水平與按社會平均收益率計算的差額的資本化價格。人們通常是採用資本化率把企業超額收益還原求得商譽價格的,而資本化率實際上又是投資(投入資本)報酬率,企業超額收益經過還原所得的就是創造這種超額收益的資本額。所以,應把商譽的價格看作為資本化價格。商譽的值有正值,但當企業虧損時,或企業收益水平低於本行業平均獲利水平時,商譽也可有負值。
商譽是一種不可確指的無形資產,它不能獨立存在,它具有附著性特徵,與企業的有形資產和企業的環境緊密相聯。它既不能單獨轉讓、出售,也不能以獨立的一項資產作為投資,不存在單獨的轉讓價值。它只能依附於企業整體,商譽的價值是通過企業整體收益水平來體現的。
按未入帳資產理論,商譽是計量了未入帳資產的結果。商譽屬於自創的無形資產,其開發成本很難從帳薄中完整地反映出來。而且它的功用與其開發成本之間的關系也很不確定,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
影響企業商譽形成的因素很復雜,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於企業具有良好的聲譽,獲得客戶信賴;或由於嚴密的組織,生產效率顯著。
[編輯本段]3.商譽的分類
依據商譽的取得方式,商譽可分為外購商譽和自創商譽.外購商譽是指由於企業合並採用購買法進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譽;其他商譽即是自創商譽或稱之為非外購商譽。
對商譽問題的理論研究,主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考察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能否長期穩定地獲取收益以至於獲得超額收益,實際上就是自創商譽的本質問題;
考察企業並購過程中進行並購的交易價格大於或小於該企業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實際上就是研究外購商譽的本質問題。盡管理論界對商譽爭論不休,但實務界對商譽的處理還是比較一致的,即自創商譽一律不予確認;外購商譽被界定為被購企業的價格與其可辨認性資產的公允價值的差額,並且賬務處理原則也在走向一致,只是外購商譽的攤銷年限各國有所不同(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和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已取消攤銷處理,改為減值測試)。
[編輯本段]4.商譽的評估
商譽的評估是資產評估的一種。
商譽的評估方法取決於對商譽含義的理解,商譽價值量的大小是通過企業的收益水平來體現的,而它又屬於集合性、附著性強的一種無形資產,只能採取整體的方法進行計算,而不能像其他可確指的無形資產那樣單項進行計算。
商譽的整體評估可採用超額收益資本化法和割差法
[編輯本段]5.商譽的會計處理
對商譽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各國會計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如下三種處理方法:
將商譽單獨確認為一項資產,並在其預計的有效年限內以攤銷列作費用。此種觀點認為實施合並的企業為了取得以後若干年度的超額利潤,發生了超額耗費,這一超額的代價表明被並企業有商譽存在。商譽同樣符合資產的定義,它和其他資產一樣,在合並主體產生未來收入的過程中發揮著效應,其本身也會損耗,就象開辦費等遞延資產一樣,應定期予以攤銷,與所獲取的超額收益相配比,這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也符合穩健性原則,否則就會在未來虛增利潤。
把商譽看成一項權益抵銷項目,在合並時立即注銷(writtenoff),直接沖減合並企業的當期收益或留存收益。此觀點認為,商譽的價值很不確定,不能單獨存在和變現,而且形成商譽的因素難以為企業所控制,在合並之後,商譽不一定能繼續存在。如原來優越的地理位置,由於城市的發展和開發,現在或將來不一定仍然還處於優勢的位置;由於主要管理人員人事變動,現在或未來的經營水平不一定還有原來那麼高,等等。若將其列作商譽不攤銷或分期攤銷,不符合穩健性原則。因此,合並商譽應在其會計處理上直接同合並企業的股東權益,即留存收益進行沖銷,或直接沖銷合並企業的當期收益(把合並企業多付的一部分款項看成是與合並業務相關的費用)。
將商譽作為一項永久性資產,不予攤銷。此觀點認為,外購商譽是企業並購交易時獲得的能為購買企業帶來超過正常盈利水平以上的超額利潤,因而是一項資產。作為資產,商譽應予以資本化。成功的企業擁有的商譽將得到永久保持,價值不會下降。此外,在被並企業以往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已形成了未入帳的自創商譽。這些費用以前均已計入費用,抵減了過去的收益,現在通過並購後由並購企業將確認的商譽進行攤銷,造成重復計算商譽費用。
[編輯本段]6.中國會計准則的賬務處理
指的是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取得的商譽價值。
商譽發生減值的,應在本科目設置「減值准備」明細科目進行核算,也可以單獨設置「商譽減值准備」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應按企業合並准則確定的商譽價值,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准則確定商譽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減值准備)。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外購商譽的價值。

⑤ 股市裡面的商譽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如何產生的呢

前幾年市場談論商譽較少,但在18年底大部分公司開始大規模的計提商譽,在19年市場上很多上市公司也發布商譽減值公告,為什麼早幾年中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商譽減值情況,在這幾年的突然出現爆發式增長。下面我們重點講解下商譽到底是什麼,上市公司是如何產生的商譽,為什麼目前上市商譽減值佔比較多。

那我們上述講到大部分公司在牛市14-15年完成收購,那三年之後,那就是18-19年,所以我們發現在最近一兩年大量公司出現商譽減值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公司的凈利潤,一旦凈利潤大幅度的減少後,造成了公司股價的下行。

總結:商譽是由於溢價收購所造成,溢價收購必須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那商譽就自然形成,所以大家在面對上市公司之前出現過高溢價收購的情況,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中商譽一欄中資金規模較大的,要注意後期的商譽減值的風險。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⑥ 股票的商譽是怎麼回事

一般是上市公司收購其它公司時溢價產生的。股票的商譽過高是風險,一旦收購公司業績不達標就有計提減值的風險。所以買股票一般迴避過高商譽的股票。

⑦ 企業商譽是如何產生的

以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作為商譽的定量標准,堅持實現原則,從利潤的立場而非交易的角度來確認計量商譽。按照傳統的商譽會計理論對自創商譽難以進行可靠地計量。因可靠性只是相對的,故我們可以利用商譽的定義對其價值進行合理地估計,其計算公式為:超額收益=實際收益—平均利潤率×公允價值,然後根據「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有形資產獲得的是平均利潤,商譽資產獲得的是超額利潤),確定商譽的價值,公式為:商譽價值=超額收益/平均利潤率
在我國資產評估業務中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
一:割差法
根據企業整體評估值與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進行比較確定的。基本公式是:商譽的評估值=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含可確指無形資產)。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可以通過預測企業未來逾期收益並進行折現,或資本化獲取;對於上市公司,也可以按股票市價總額來確定。商譽的評估,限於盈利企業或經濟效益高於同行業或社會平均水平的企業。商譽為負值時,對商譽的評價也就失去意義了。
二:超額收益法
把企業超額收益作為評估對象進行商譽的評估。超額收益法視被評估企業的不同又可分為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和超額收益折現法兩種具體方法。
1. 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它是把被評估企業的超額收益經本金化還原後來確定該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其公式是:商譽的價值=(企業預期年收益額-行業平均收益率×該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適用本金化率
例如:某企業的預期年收益額為20萬元,該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價值之和為80萬元,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收益率20%,並以此作為適用資產收益率(適用本金化率)。
商譽的價值=(200000-800000×20%)÷20%=40000÷20%=200000(元)
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主要適用於經營狀況一直較好、超額收益比較穩定的企業。如果在預測企業預期收益時,發現企業的超額收益只能維持有限的若干年,這類企業的商譽評估不宜採用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而應改按超額收益折現法進行評估。
2. 超額收益折現法。超額收益折現法是把企業可預測的若干年預期超額收益進行折現,把其折現值確定為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商譽的價值=
例如某企業預計將在今後5年內保持其具有超額收益的經常態勢。估計預期年超額收益保持在45000元的水平上,該企業所在的平均收益率為12%,則:商譽的價值=45000×0.8929+45000×0.7972+45000×0.7118+45000×0.6355+45000×0.5674
=162216(元)

在商譽評估計量中都應注意下列問題:
1. 所有企業中都有商譽,商譽只存在於那些長期具有超額收益的少數企業之中。
2. 商譽評估必須堅持預期原則。
3. 商譽是由眾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但形成商譽的個別因素不能夠單獨計量的特徵,決定了商譽評估計量不能採用市場類比的方法進行,因為影響商譽的各項因素的定量差異調整難以運作。
4. 企業負債與否、負債規模大小與企業商譽沒有直接關系。
5. 自創商譽計量與核算是企業內部定期對企業價值的評估,在企業正常的營運過程中無需他攤銷,只需在表外單獨列示,但是企業一旦出現重大影響事件時,必須重新進行評估,差異額為負值時必須進行攤銷而正值則必須增加商譽的價值。

⑧ 關於商譽和凈資產的問題

凈資產包括商譽,
A公司凈資產為2000。

⑨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凈資產受影響嗎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凈資產受影響。

商譽作為上市公司的一項資產,具體表現為在並購中支付的對價超過被購買標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對商譽而言,往往面臨著可能發生減值的問題,經常需要對商譽價值進行再確認、再計量。在並購標的業績承諾不達標、特別是虧損的情形下,上市公司往往需要計提商譽減值准備,最終是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當年實現的凈利潤。

⑩ 商譽如何影響利潤

商譽影響利潤,是因為「商譽減值」。

商譽只產生於企業合並過程,體現財務報表上,它是合並方支付的對價超過被合並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商譽減值不屬於非經常性損益,因此商譽減值既影響實際利潤,也影響扣非利潤。

根據證監會的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因並購重組產生的商譽,其減值與企業的其他長期資產(例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減值性質相同,屬於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產生,應作為企業的經常性損益。

(10)股票的商譽是怎樣影響其凈資產的擴展閱讀:

商譽減值會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產生的影響

利潤表上減少當期利潤,資產負債表上減少非流動資產、總資產、凈資產。企業在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應當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面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

然後再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如果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就其差額確認減值損失。

熱點內容
亨通光電科技股票走勢 發布:2025-02-04 09:59:20 瀏覽:477
股票交易常用的術語 發布:2025-02-04 09:08:35 瀏覽:668
公司股權定價怎麼算 發布:2025-02-04 09:07:56 瀏覽:740
查工商登記股權用什麼 發布:2025-02-04 08:49:23 瀏覽:336
怎麼選漲停板股票 發布:2025-02-04 08:49:18 瀏覽:250
蘇寧金融和百度哪個好 發布:2025-02-04 08:44:57 瀏覽:785
如何對接京東金融資源 發布:2025-02-04 08:44:56 瀏覽:742
股市跌10是多少點 發布:2025-02-04 08:39:50 瀏覽:918
哪些基金適合養老產業 發布:2025-02-04 08:16:43 瀏覽:881
乾脆小股票全退市 發布:2025-02-04 08:15:50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