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影響股票
⑴ 歷史上的鼠疫有多可怕,各朝各代都是如何處理的
歷史上的鼠疫可怕到能夠使一個王朝隕落,因為鼠疫本身就是傳染性強病死率高的疾病,而各朝各代針對鼠疫的措施有:掩蓋病死的屍體、寺廟 祈禱和開放宮廷診所。
據歷史記載當時針對鼠疫的措施就是掩埋病死的屍體,因為屍體也可以作為鼠疫的傳染媒介,還有就是朝廷撥款建立寺廟或去寺廟祈禱,因為當時的人們覺得鼠疫屬於天災。在明朝時期朝廷還開放了宮廷診所,讓官醫出去看診,為民間服務。
⑵ 黑死病的影響
影響 同樣的疾病多次侵襲歐洲,直到1700年代為止,期間造成的死亡情形與嚴重程度各不相同。較晚的幾次大流行包括1629年到1631年的義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倫敦大瘟疫、1679年的維也納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馬賽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關於這些疾病的異同仍有爭議,但是其致命型態似乎於18世紀消失於歐洲。
黑死病對歐洲人口造成了嚴重影響,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結構,動搖了當時支配歐洲的羅馬天主教教會的地位,並因此使得一些少數族群受到迫害,例如猶太人、穆斯林、外國人、乞丐以及痳瘋病患。生存與否的不確定性,使得人們產生了「活在當下」的一種情緒,如同薄伽丘在《十日談》(The Decameron)之中所描繪的一般。
14世紀發生於歐洲的事件,剛開始被當時的作家稱作「Great Mortality」,瘟疫爆發之後,又有了「黑死病」之名。一般認為這個名稱是取自其中一個顯著的症狀,稱作「acral necrosis」,患者的皮膚會因為皮下出血而變黑。而黑色實際上也象徵憂郁、哀傷與恐懼。
歷史紀錄對於黑死病的特徵紀錄中,有一些關於淋巴腺腫的描述,與19世紀發生於亞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這使得科學家與歷史學家推測自12世紀開始的黑死病,與鼠疫相同,皆是由一種稱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細菌所造成。這些細菌是寄生於跳蚤身上,並藉由黑鼠(Rattus rattus)等動物來傳播。不過由於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產生淋巴腺腫,因此也有人提出其他不同的觀點。
⑶ 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大那場災害到底有多恐怖
鼠疫是一種傳染性、死亡率極高的病,因人死後全身發黑,又被稱為“黑死病”,世界歷史上許多國家都爆發過鼠疫,造成的死亡人數以千萬計。
世界上第一次大規模爆發鼠疫是在公元5世紀,爆發於查士丁尼大帝統治下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
在傳播的高峰期,每天死亡人數5000-10000人,當時歐洲南部1/5的人口因此而喪命,總死亡人數達到20萬之多。
這場疫情在地中海地區漫延了兩個世紀之久,人們將這場鼠疫稱為“查士丁尼鼠疫”,累計死亡人數越過1個億。
明朝時,人們還不知道什麼叫細菌,盡管細菌的歷史遠比人類長許多,只知道“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傳播,只知道和老鼠有關,所以被稱為“鼠疫”。
直接20世紀初,中國東北流行鼠疫的時候,一代名醫伍連德找到答案,證明鼠疫有兩種。
引起黑死病的是腺鼠疫,通過跳蚤傳播。
在中國北方流行的是肺鼠疫,通過呼吸道傳播,有效預防的方式是戴口罩。
而在當時,人們哪裡有口罩呢?
直到2001年,才做到全城帶口罩,這一次傳染的病毒SARS。
1644年,明朝就在這肉眼看不見的病毒中,走向了滅亡。
⑷ 黑死病有什麼影響
黑死病是導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曾在歐洲造成約5000萬人死亡。
黑死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亞洲、非洲、美洲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流行最廣的3個國家是馬達加斯加、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秘魯。我國目前存在著12種類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在西藏和青海,其他地區也有散發。
最主要的傳染源是嚙齒類動物,包括鼠類、旱獺等。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傳染性。敗血型鼠疫、腺腫發生破潰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為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不具有傳染性。
黑死病的原因:
當人類被攜帶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後,鼠疫菌經皮膚進入人體後,首先沿淋巴管到達局部淋巴結,在其中繁殖,引起急性淋巴結炎,極度腫脹,即為「腺鼠疫」。如果此期得不到及時治療,將繼續沿著淋巴系統擴散,侵犯其他淋巴結。
鼠疫菌及內毒素,也可經淋巴循環系統進入血循環,引起敗血症,出現嚴重中毒症狀,包括嚴重的皮膚黏膜出血、趾端壞死等表現(故鼠疫曾被稱為「黑死病」),然後侵入肺組織引起繼發性肺鼠疫。當人類與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觸,吸入一定數量的鼠疫菌後,可引發原發性肺鼠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黑死病
⑸ 鼠疫的社會影響
影響社會安定,人民健康,間接影響社會經濟!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爾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屬國際檢疫傳染病,也是我國法定傳染病中的甲類傳染病,在法定傳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為自然疫源性傳染病,主要在嚙齒類動物間流行,鼠、旱獺等為鼠疫耶爾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為傳播媒介。臨床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出血,以及其他嚴重毒血症狀。本病傳染性強,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大幅減少,但在我國西部、西北部仍有散發病例發生。
(一)傳染源
傳染源為鼠類和其他嚙齒類動物,其中褐家鼠和黃胸鼠是主要傳染源。野狐、野狼、野貓、野兔、駱駝和羊也可能是傳染源。病人是肺型鼠疫的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
1.鼠蚤叮咬傳播
鼠蚤叮咬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由此可將動物身上的病原體(鼠疫耶爾森菌)傳播給人,形成「嚙齒動物→蚤→人」的傳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帶有大量的鼠疫耶爾森菌,可經呼吸道飛沫形成人際間傳播,並可造成人間鼠疫的大流行。
3.經皮膚傳播
接觸傳播。健康人破損的皮膚黏膜與病人的膿血、痰液或與患病嚙齒動物的皮肉、血液接觸可發生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無年齡和性別上的差異。疫區的野外工作者、與旱獺密切接觸的獵人、牧民是高危人群。感染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得一定免疫力。
⑹ 世界史上發生過三次鼠疫大爆發,造成了什麼毀滅性後果
這三次鼠疫之後都造成了人口大面積的死亡,同時都促進了醫療手段的進步,以及推動了政治格局的改變。歐洲地區的鼠疫之後間接影響了基督教在歐洲的統治地位。
古代最可怕的事情應該就是流行病了。世界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大型鼠疫,造成的後果就是大面積人口死亡堪稱人類歷史上的噩夢。
第3次的鼠疫相傳來源於中國的雲南。但是這次屬於雖然傳播的速度快,但是死亡人數並沒有上兩次大型鼠疫死亡人數多。而且這次的鼠疫引起了醫學的進步,人們終於找到了鼠疫流行的原因,並研製出了抗鼠疫的血清,人們終於有辦法可以防治鼠疫的存在。
⑺ 如果青海肺鼠疫大面積流行,那A股市場將受益的股票是哪幾只
據新華電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發現肺鼠疫疫情,截至目前已確診病例12例,其中2例死亡。
肺鼠疫特效治療葯為鏈黴素。
美羅葯業600297:全國青黴素鏈黴素四大巨頭之一
華北制葯(600812):公司是我國最大的抗生素類醫葯產品生產基地之一,鏈黴素產量居世界第一
⑻ 明末大鼠疫造成了多大的損失,相當於現在損失了多少錢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連續三年大旱後,飢不擇食的百姓以鼠為食,造成了發生於山西,後有傳播到河北,京都的一場鼠疫浩劫。無論是人力還是財力,都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據我估計,損失大概在6500億人民幣左右。
同時,滿族人入侵中原,崇禎皇帝為了抵抗入侵,開始徵兵征稅,而早已絕望的百姓終於爆發,農民起義軍的接連出現讓局勢一度失去控制,因此,僅有20萬的滿族人,打敗了人口1.2億的明朝,而鼠疫也在清朝剛開始便消失的無影無蹤。
自此,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倒在了老鼠面前,一個朝代的興衰拉下了帷幕。
⑼ 滅頂之災!明末的大鼠疫給人們帶來哪些影響呢
提到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人們往往會評價他道:“有道無福”,他雖然繼位後勤勉圖治,但在位十八年,旱九年、澇九年,嚴重的天災使得朝廷束手無策。百姓忍無可忍,終於在李自成的帶領下起兵反明,崇禎帝落得個弔死煤山的結局。在各種各樣的天災中,崇禎帝繼位之初的鼠疫可謂駭人。那麼,明末大鼠疫的危害有多大,那場災難到底有多恐怖呢?
其實,從明朝中後期,大約是萬曆年間開始,華北地區的氣候就開始發生異變,出現了全國性的少雨現象,受此影響,旱災逐漸變得頻繁。光是萬曆年間就曾經三次爆發大型旱災,災難中死去的動物、百姓屍體導致了瘟疫和疾病的傳播。
根據不完全統計,死於明末鼠疫者多達千萬,首都北京幾乎死去四分之一人口,現在許多學者認為,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包括鼠疫在內的天災、飢荒等等非戰爭因素。明末的大鼠疫危害之大、影響之深,實在是抹不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