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退坡股票影響
Ⅰ 新能源基金為什麼會大跌要出手嗎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關於新能源基金更是讓我們很多朋友對此表示非常的疑惑,因為最近這段時間新能源基金是大跌的,新能源基金之所以出現大跌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市場因素所決定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去購買新能源基金,這必須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判斷能力和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新能源基金之所以出現下跌的,還是因為市場上的一些特殊的原因所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想要去購買相應的新能源基金,那麼就必須要取決我們的經濟實力和我們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Ⅱ 在新能源補貼退坡的情況下,比亞迪的營收是否受到影響
「領頭羊」也扛不住了?比亞迪三季度凈利大降近9成,四季度依然會很難
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頭羊」,比亞迪的(002594.SZ)的業績表現令業界震顫!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10月29日晚,比亞迪披露了三季報,季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營收316.37億元,同比下滑9.17%;歸母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滑88.58%;扣非凈利潤為-1.53億元,同比下滑130.12%;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下滑94.44%。
受此消息影響,10月30日早間早盤,比亞迪股份即開盤大幅下挫,股價最低下探至43.5元,創下去年10月12日至今以來的新低。截至收盤,比亞迪股價持續低迷,最終以43.96元報收,跌6.77%。
在「金九銀十」傳統的汽車銷售旺季,比亞迪業績的大幅下滑,直接打擊了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信心。而實際上,比亞迪的三季報表現既在預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自今年7月國補砍半、地補直接消失後,新能源汽車行業便開啟了「寒冬時代」。數據顯示,從7月開始,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持續下降,且下降幅度越來越大。7月至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4.7%、15.8%和34.2%。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業績勢必會有大幅下降,這是業內不得不直面的現實。但比亞迪凈利潤同比大降近九成,確是超出了業內人士的預期。
參考稿件
Ⅲ 國新能源股票為何都一真跌呢
2015.12.31開盤價15.7元/股,然後坡線向下,2018.8.17開盤價5.89元/股,不到三年時間里一直跌,又跌去了10元,估計市場對國新能源不看好
Ⅳ 新能源股票現在還能碰么
還可以關注,石油的價格目前處於低位,新能源的價值還沒有完全的顯現出來。
目前新能源板塊主要有太陽能和風能
太陽能又主要是光伏產業,光熱較少
光伏產業又有原料和電池組裝幾個板塊
原料又分硅粉,太陽能超白玻璃,多晶硅,多晶硅矽片,薄膜,和稀土金屬
風能也是分組裝和設備製造還有經營
總結起來就是新能源以多晶硅光電轉換的光伏產業和風能為主的
涉及的上市公司有:
光伏產業龍頭:天威保變600550,涉及多晶硅生產,矽片製造,電池組裝,發電站建設整個產業鏈,是最具潛力的新能源公司。
川投能源:國內第一條多晶硅生產線最大股東,具有成熟的多晶硅生產技術,和天威保變有新津二期的項目
其他我就不介紹了,涉及的公司有:
光伏:托日新能,南玻A,三峽新材,通威股份,有研硅股,孚日股份,金晶科技,樂山電力,岷江水電等
光熱:力諾太陽,京能熱電
風能:金鳳科技,中材科技,東方電氣,華銳鑄鋼
Ⅳ 新能源汽車國補退坡20%已基本確定利好還是利空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之所以備受業內關注,緣於該政策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招商證券最新出爐研報指出,如果2018年補貼退坡20%,車企會承受一定壓力。據統計,2017年新能源車80%銷量來源於政策推動,從目前市場來看,消費者並未完全建立起對新能源汽車信心,主要仍是續航里程、充電時間等問題,這也是車企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Ⅵ 2020年新能源推遲退坡,真的是好事
溫室里的花朵,註定抵不住寒風的侵襲。
前幾日,在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具備較好的規模效應優勢和發展環境,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不動搖,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
但我國發展新能源一直是以彎道超車的理念對其寄予了極大希望的,一旦防線失守,那麼結果很可能就會如同內燃機時代一樣,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直至最後看著對方消失於通往未來的大道上。因此,國家延遲退補退坡,也著實有著自己的苦衷。
只不過讓我們倍感擔憂的是:不讓溫室中的花朵見見世間的險惡,它們是永遠學不會成長的。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特斯拉股價下降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股票是否會集體崩盤
對於特斯拉,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因為這是電動汽車的代表,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然則前段時間特斯拉股價卻下降三分之一,那麼自然就有人,擔憂,同為新能源的其他汽車股票是否也會收到影響,而集體崩盤呢?那是肯定的,而且就市場目前的表現來看,如新能源汽車的小鵬、蔚來、理想,已經出現了下降。當然造成這一結果的因素有很多,而市場的影響自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新能源汽車,一直以來都是國家極為期待和重視的新型產業,但是他在市場上的實際表現卻遠遠不如預期,那麼造成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下。
當然作為一個新型產業,它的成長是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的,可能是我們對他期望太高吧,但無論如何,在這特殊時期,也希望它能真正重視這些問題,並且針對這些問題及時做出改善,這樣對於其發展才更有利。
Ⅷ 原油暴跌,政策退坡,看似危機四伏,難道新能源市場要涼了
今日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5萬輛和11.4萬輛,同比下降60.2%和56.4%。全球疫情蔓延、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國家補貼政策退潮等等原因,都導致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下跌。
當前經濟衰退各行各業都步入寒冬,新能源汽車產業更是如此,唱衰新能源汽車的聲音比比皆是。
但銷量的不景氣除了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品牌自身定位不準品質不過硬也是重要原因,政策補貼比例降低,讓純電車失去了價格優勢,雖然面臨巨大挑戰,但機遇並存,仍有破局之道。
鈷等原料面臨供應中斷風險
受疫情影響,動力電池原材料鋰的重要生產國澳大利亞、智利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采礦勘探公司、協同的企業單位,都嚴格限制出行,原材料鈷的主要生產國剛果也面臨停產問題。原料供應鏈和產品價格的不穩定,贛鋒鋰業和華友鈷業股價明顯下跌,前者是LG化學和特斯拉等公司的的供貨商,而後者則為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提供原材料。受此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巨頭特斯拉股價盤中暴跌。
隨著技術的逐步發展,低鈷乃至無鈷電池的出現讓鈷不再是制約電池發展的因素。比亞迪不含鈷的刀片電池已經進入量產階段,特斯拉也官宣將自造無鈷電池,不僅能降低成本、提升電池容量,同時還能提升電池安全性。另外,電池成本基本上占純電車成本40%,如果電池成本能大幅度降低,那麼純電車的售價也有望和燃油車降到相同的水平線上。
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
近日四部委發布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也讓各大車企議論紛紛,新能源補貼延長兩年固然是好,但30萬元的補貼門檻也是讓很多定位中高端的純電SUV略顯尷尬。有人說這是在幫特斯拉對抗國內造車新勢力,有人說這是讓國產電動車有了一點價格優勢。但總的來說也是國家救市、鼓勵消費者購買熱情的一項扶持政策。
而在北京等搖號購買燃油車的城市,對於有購車用車需求的人來說,在過渡期更可能想抓住新能源補貼的尾巴及時下定。對於購買30萬元以下純電動車的潛在消費者來說,影響也基本可以忽略。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純電車也是時候脫離國家政策保護傘,依靠自身實力征服市場了。近幾年國家對新能源車型的補貼也是其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成熟的產業不能永遠依靠國家政策的扶持,首先要讓自己的產品品質過硬,才能和傳統汽車扳手腕,真正的讓電動車進入大眾的視野。
原油價格下跌
近日國際油價的低迷,讓2020年本就不景氣的新能源車市又蒙上一層陰雲。原油價格的下跌導致油價降到了一個誇張的水平,國際油價跌到40美元以下則會促使中國觸發地板價,「水比原油貴」的調侃已成為現實,不少因為油價原因考慮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重新把目光投向了傳統汽車。相較於燃油車,純電車的優勢在於用車成本較低,這么一看似乎新能源車型不再有優勢。
但油價從來都不僅僅是影響新能源市場的主要因素,不用說儲油量大的高油價低電價的國家,從初衷來看,發展新能源汽車立足點本不是為了省油或省錢,而是逐漸嚴峻的環境問題要求我們降低碳排放。
越來越多的國家制定了長期規劃,各大車企制定的燃油車退出市場的時間表也印證了這一點,例如寶馬暫停傳統燃油發動機的研發,轉向電驅動和電池;賓士也官方宣布2022年前旗下的傳統燃油車將全部停產停售,所有生產的車型只提供混合動力版或者純電動版車型。僅憑原油價格下跌就判了新能源行業的死刑可以說相當狹隘。
但原油價格下降對新能源行業有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畢竟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從來都是此消彼長的關系,當燃油車的用車成本降低到和電動車差不多的水平時,大家肯定更青睞。當然,我們都知道,原油價格下跌與今年新冠疫情密切相關,國內疫情雖基本消除的情況下,國外狀況卻不甚樂觀,帶來了石油消費的大幅減少,引起油價變動。長期來看,油價不會一直走低,至少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時,油價必然會回升。
但誰能說這不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種驅動力呢?新能源汽車的短板一直都是續航里程的問題,油價下跌也會給各大車企帶來危機感,加快出新車、提升續航里程的腳步。技術從來都是在競爭中發展,對手往往是最好的催化劑。
當然還有國家在從中斡旋。本月中旬國家電網公司宣布啟動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覆蓋多達24個省市。這一舉措也是在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帶動產業鏈發展。未來四年,南方電網也將在充電設施上投資251億元,計劃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為現有數量的10倍以上。
雖然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面臨種種挑戰,但總的來說還是有破局之道的。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兩年延長也證明這個行業還是相當有潛力的。再加上當下科技的飛速發展,電動車的電池也在不斷地突破創新。結束了蜜月期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需要證明自己在市場上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如今新能源汽車對大眾來說已經沒有了新鮮感,看得見的優勢才是吸引消費者購買的硬道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新能源題材的股票為什麼不漲反跌了
新能源產業很火,國家也有政策支持,但實際上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電動汽車等等(電動汽車不是新能源)的盈利能力正在減弱,終端看新能源的價格偏高、電網接入能力受限,盈利能力更差一些。製造業由於門檻低,競爭無序,技術依賴國外,第一桶金之後,含金量越來越小了。我不懂股票,只說一下產業狀況。
Ⅹ 1月銷量公布 新能源的拐點還會是2020年嗎
2月13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舉行線上發布會,公布了1月份銷量數據。
具體來看,1月份乘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了144.4萬輛和161.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降幅大於汽車總體市場。商用車方面產量為34.1萬輛,同比下降7.8%;商用車銷量為32.6萬輛,同比下降5.7%。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為4.0萬輛,同比大幅下降55.4%;銷量為4.4萬輛,降幅高達54.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預計完成為3.5萬輛和3.9萬輛。1月份汽車批售銷量大幅高於產量,說明之前12月庫存比較充分,這也能夠大幅緩解2月份開工推遲帶來的影響,經銷商端庫存在短期內還能夠堅持。
下半年,傳統車企尤其是跨國汽車巨頭將掀起新品投放大戰,尤其像大眾MEB平台電動車等重量級選手的進場,或將產生新車帶動效應提升一定的產銷增長。如果疫情確實影響到了國內自主品牌車企新品的研發與投放速度,那麼無論傳統企業還是造車新勢力幾乎都將失去短暫的車市紅利期,與合資汽車展開正面碰撞。大眾MEB在2021年將真正形成百萬產能,通用、福特這些巨頭的純電動車都會投放到中國市場,而特斯拉這樣的龍頭車企甚至可能在中國年產30萬輛。也就是說,2020年是國內汽車企業搶佔新能源市場最後的機會。
百姓評車
2020年,將是越來越充分的技術儲備,越來越豐富的市場選擇,以及越來越殘酷的競爭。對於車企來說,挑戰中孕育了機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