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b進貨幣籃子對股票影響
1. 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意義何在 對企業有何影響
1、戰略意義——以此為契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加入SDR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達到了新高度,標志著人民幣躋身全球主要貨幣之一。SDR屬於當前國際貨幣體系與規則的一部分,人民幣加入SDR相當於對外界宣誓我國承認並遵守現有國際規則,以重大利益相關方的姿態積極參與,並願意對此規則的發展做出貢獻。
2、經濟意義:
人民幣加入SDR,有助於改變「大經濟、小金融」的局面,進一步推動我國對外直接和金融走出去;通過降低非居民持有人民幣的成本,增強外界使用人民幣的信心和熱情;密切我國與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關系,有利於改善我經濟發展外部環境,更好地維護我自身利益。
3、人民幣加入SDR對完善國際貨幣體系和全球治理結構有深遠影響:
一方面,人民幣加入SDR有助於提高SDR籃子貨幣所代表的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從而大幅增強SDR的代表性。另一方面,人民幣加入SDR將有助於降低SDR匯率的波動性,從而提高其作為儲備資產的吸引力,減少儲備貨幣波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在當前對SDR討論較少的時候進入,將來SDR進一步發揮作用時我國就能更多地參與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和規則制定。
2. 人民幣升值對股票價格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導致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升值,吸引外匯資金流入,流入的熱錢不可能就存在銀行吧,會買進各種資產,由於股票的流動性好,其中很大一部分熱錢會流進股市。
3. 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我們股票市場來說利大於弊,應該是利好。
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是不通的,只要還是看是進口型企業還是出口型企業。人民幣升值,出口產品競爭力會減弱,因為單位商品國際標價會升高,與其他國外的同種產品就失去的價格優勢,進而出口型企業收益降低,因而對出口型企業是利空;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因為同樣的人民幣現在可以買到更多的商品了,對進口型企業有利。
但同樣,人民幣升值會使單位產品價格升高,從而引起供需的失衡,而導致一定程度上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的各個階段又會對股票市場產生不同的影響,管理層也不會容忍長期的不合理的通貨膨脹,因而會採取適應的財政政策很貨幣政策。因為您沒有涉及到通脹的具體問題,這里就不多說了。
人民幣升值,會引起國際流動資本的進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票市場的需求,股價上漲。
美元貶值就相當於人民幣升值,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關系。我們中國人民用血汗以及資源和污染換來的外匯儲備隨著美元的貶值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貶值,這是美政府「弱勢美元」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本周股票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市場對我們國家外匯儲備減少的擔憂,出現了近期外匯儲備首個負增長,市場普片認為是外資出逃,但我們為什麼不能理解為對外投資增多呢?或者這就是心理因素的原因吧。
美元的升值表示著美元的堅挺時代的到來,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是一個利好;人民幣升值問題與05年7月21日就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 參考一籃子調節的 有管理浮動匯率制度,因此,人民幣匯率不再頂住單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所以,人民幣升值對我們A股 B股的利好更多。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4. 人民幣入籃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入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一)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人民幣的入籃將直接增加外國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資產,有助於提升國際市場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和以人民幣支付的信心,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二)助益國內金融改革,促進我國經濟制度朝著更加科學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三)更易遭到金融巨鱷的圍剿,加大貨幣體系崩潰的危險。國際社會普遍要求國際貨幣要是可自由兌換和匯率市場化的,這同樣是基金組織對一籃子貨幣的基本要求。然而,殊不知這是潛伏著巨大的風險。如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
(四)導致人民幣貶值的傾向。富國證券首席外匯策略師Nick Bennenbroek分析稱「人民幣中期仍然適度趨弱。中國經濟增長受抑、溫和膨脹將伴隨著資本外流和漸進的貨幣貶值。
5. 人民幣升值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首先,本輪人民幣的升值,與弱美元政策和趨勢直接相關。
去年12月份以來,美元指數從103一直下跌到91,除了對人民幣之外,對全球一籃子主要貨幣,美元都出現了大幅度貶值的趨勢。與之相比,人民幣指數今年5月份以來從113上漲到118,而指數上升的主要動力也是基於對美元的大幅升值。也就是說,人民幣的升值是基於美元不斷走弱的大背景之下。
第二,國內宏觀經濟的持續好轉,為人民幣升值提供了經濟基本面的支持。
今年前兩個季度,中國GDP都實現了6.9%的增長, 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成績,說明中國經濟逐漸企穩了。
在宏觀企穩的大環境下,中國經濟的各項經濟數據和指標,包括發電量、貨運量、進出口、PMI(采購經理人指數,表示企業對經濟前景看好的程度)等,出現大幅好轉和超預期的表現。
宏觀經濟的企穩,也為微觀層面的企業經營狀況的好轉奠定了基礎。我們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度回升,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明顯改善,特別是前幾年非常困難的周期性行業,利潤更是出現爆發性增長。
一國貨幣的幣值,從根本上是由本國經濟的活力和前景決定的。中國經濟今年以來的亮麗表現,為人民幣升值做了重要的背書。
第三,中美兩國巨大的利差,是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市場因素。
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來看,美國目前是2.1%,中國目前是3.65%,相差155個基點。事實上,隨著美聯儲放緩了加息步伐,中美之間的利差有進一步加大的趨勢。
第四,中國的外匯管理制度,為人民幣升值提供了政策支持。
今年以來,中國資本項目下的外匯管制逐漸趨嚴,對於防止資本外流效果顯著,也有效降低了人民幣貶值的風險。
第五,市場趨勢逆轉後,結、換匯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也為人民幣升值創造了條件。
6. 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是什麼
1、人民幣升值標志著中國的綜合國力增強,這是由於近年來整個宏觀經濟加速健康平穩運行的必然結果,股市的漲跌與宏觀經濟運行息息相關,那麼人民幣升值作為一個標志將推動股市上漲。
2、人民幣升值加上進一步升值的預期會引來大量的外資購入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股市沒有完全開放,房地產、金融券商是最好的投資平台,這兩個行業會因此受益。
3、人民幣升值對於資源進口型企業是重大的利好,成本的降低將有利於這部分上市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
(6)rmb進貨幣籃子對股票影響擴展閱讀:
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來自中國經濟體系內部的動力以及外來的壓力。內部影響因素有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狀況、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狀況、經濟增長狀況和利率水平。
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我國自1994年來,國際收支始終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從這一因素來看人民幣具有升值壓力。
7. 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對中國貨幣政策有什麼影響
不出意料,北京時間12月1日凌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宣布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從而躋身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等公認的國際儲備貨幣的行列。
說人民幣「入藍」在意料之中,一方面是在執董會會議之前,各主要成員國已經就人民幣「入藍」問題達成了一致,特別是美國的表態支持意味著掃除了人民幣納入SDR的最主要障礙;另一方面,如同筆者在11月初中國之聲連線點評時指出的,相對於人民幣需要SDR,SDR在某種程度上更需要人民幣。SDR自1969年成立至今,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一直很尷尬,急需通過改革為自己的存在和價值正名,如果作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和第一出口大國的中國的人民幣能夠加入SDR,對於SDR自身提升影響也具有重大意義。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將使得貨幣籃子多元化和更能代表全球主要貨幣,從而有助於提高特別提款權作為儲備資產的吸引力。基於此,盡管在人民幣是否滿足「可自由使用」的標准上仍然存在分歧,但在人民幣加入SDR的問題上,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在新聞發布會上所言「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決定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是對中國當局在過去多年來在改革其貨幣和金融體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認可。」很顯然,對於中國而言,這無疑是改革開放的歷程中可以大書特書的重大事件,是今年經濟和金融改革領域最大的「面子工程」,不管最終給中國和世界真正帶來什麼,但就人民幣「入藍」本身而言,起碼給了中國參與下一步國際金融秩序的重塑一張門票。而且,這也意味著二戰以來,首次有新興市場的貨幣加入到這個被譽為「貴族貨幣」的俱樂部。
但是,人民幣「入藍」絕非像一些評論分析說指出的「只具有象徵意義」,此前,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指出:中國推動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貨幣的強烈願望來自於「榮耀感和國家形象」,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的話具有代表性:「如果人民幣成為SDR貨幣,對普通中國人沒有絲毫影響。主要是象徵性意義。」支持這種象徵意義的關鍵在於很多人認為SDR佔全球儲備的比重太小:截至今年9月,IMF創建並分配給成員國的SDR只約合2,800億美元,而全球儲備資產約有11.3萬億美元。按照現在人民幣「入藍」之後所佔權重,增加的人民幣的需求不到300億美金而已。很顯然,如果以此來評價人民幣「入藍」的意義實在是目光短淺。對於中國而言,人民幣的「入藍」不僅僅意味著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取得的成就和人民幣國際化努力與進程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一旦取得這種身份,則無論是私人機構,還是各國央行都會增加對人民幣的需求,在各國儲備的貨幣籃子里,增加人民幣的比重是明智而必然的。而國際社會的這種需求,又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金融改革的進程。筆者相信,人民幣「入藍」一定會推動國際貿易結算中更多的使用人民幣。一個全球經濟規模第二的大國,一個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在國際結算中卻主要使用其他國家貨幣結算的尷尬歷史也將逐漸結束。未來的人民幣將不僅是中國自己的貨幣,而是成為承擔國際責任的全球貨幣,這種對改革的推動作用是「倒逼」二字不能涵蓋的。事實上,配合人民幣「入藍」和國際化,中國的金融改革,無論是個人的投資,還是資本市場的開放和資本項下的可自由兌換的步伐都在穩步推進。同時,人民幣「入藍」對於中國而言,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擺脫對美元的依賴,擺脫長期以來的美元陷阱。
當然,人民幣「入藍」也將挑戰令人並不怎麼放心的中國金融的安全體系。考慮到中國欠缺的國際金融博弈的經驗和軟實力。一旦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並不斷推動其國際化和自由使用的過程,特別是隨著資本流動、利率和匯率的管制被放鬆,將不可避免的帶來國際資本更大的波動。中國如何在保證不損害改革進程的情況下確保金融安全,這已經成為人民幣「入藍」之後最大的難題。人民幣很有可能成為國際游資的「特洛伊木馬」考驗脆弱的金融安全堤壩。而且,從目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人民幣匯率的趨勢看,「入藍」之後隨著居民在全球配置財富的意願的增強,中國的資本流出加劇的狀況勢必持續,人民幣匯率貶值引發國內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出現波動的狀況也會出現。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享受人民幣「入藍」的榮光,也就必須承擔風光背後的風險。
美國著名的金融歷史專家尼爾·弗格森在其暢銷書《貨幣崛起》中談及「金融權力的全球轉移」,認為:「貨幣發展中今天,我們發現,金融權力的全球性平衡正經歷著驚人的轉移。一個多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金融節奏由英語民族所制定,首先是英國,然後是美國,但這個時代結束了。」弗格森暢想的未來的全球金融權力的結構將由「中美國」來主導,不管是否言過其實,中國通過一系列的步伐,通過人民幣的「入藍」已經逐漸的走到過去由英語國家霸佔的國際金融舞台的中央,很顯然,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
邁恩國際簡介
Milestone邁恩國際已在中國經營逾十載,專注於澳洲房產投資,為大中華區最佳澳洲房產投資服務商。中國區總部地處北京CBD中心區,海外總部則設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市。在短暫的幾年中,我們已經成為國內澳洲房產投資業界的龍頭翹楚。
我們始終堅持以「全程服務專業化,信息咨詢國際化,投資增值最大化,咨詢收費公開化」為理念;按「周密計劃,充分調研,科學分析,穩妥實施」為工作指導方針,為客戶提供最佳服務。通過自己的專業能力與雄厚實力讓客戶從市場獲取豐厚的回報。
8. 貨幣超發對股市的影響多大
正常情況下超發貨幣對股市的影響是推高,但不排除經濟面極為不好的反作用,變成股市暴跌
9. 貨幣超發對股市的影響多大
中國貨幣超發為何沒有引發通脹?
拋開情感從客觀上來說,中國在這場貨幣發行大賽中也不能獨善其身,甚至可以說是名列前茅。對中國國內經濟來說,中國需要印鈔,這能帶來經濟的繁榮。而且,我們印鈔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出口,被動印鈔來平抑人民幣匯率。
按常理來說,大幅度印鈔最大的顧忌就是會產生通貨膨脹。最近世界范圍內大幅度的量化寬松,產生通脹的壓力越來越大。目前,中國的廣義貨幣M2超過100萬億。中國發行這么多的貨幣,為何沒有引起顯著的通脹?中國的貨幣發行後都流失到了哪裡?會不會有什麼隱患呢?
首先,中國的貨幣超發本身並不馬上意味著經濟的失調和通脹的產生。我們貨幣量M2遠遠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冠軍有一定的理由和基礎。在美國,銀行體系的總資產僅大約12萬億美元,而股票與債券市場的市值超過了60萬億美元,即在美國經濟中直接融資比例超過了80%。而與之相反,在中國,銀行系統總資產超過80萬億元,而股市債市規模則僅僅為20萬億元。資本市場的欠發達使得大量的資金無處消化,進而導致了M2的激增。當然,也正是在目前中國這樣的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下,大量貨幣發行後進入股票市場或者期貨市場等黑洞漩渦中。以至於在中國,為了解決實體經濟的融資問題,需要特別多的貨幣發行。
然而這還不能成為全部的理由,不能說中國的貨幣超發就沒有任何問題了。中國的貨幣超發現在沒出現問題,不代表以後就沒問題。
在經濟學上,貨幣發行量代表的只是一個國家通脹的潛力。也就是說,印鈔只是代表一種潛力,而並不馬上產生通脹,從印鈔到產生通脹,是需要一段過程來傳導的。從國外經濟學統計來看,貨幣M2到通脹的傳導過程,可能只需要1年時間。但這個傳導過程,放在咱們中國這樣特殊的國家,那可就說不定了,也許這個傳導過程會很長很長。
貨幣發行到通脹的這個傳導過程時間取決於什麼呢?我們能想到一些術語,比如產能過剩。假設各行業都是產能過剩,產品供給超過需求,那麼即使貨幣再多,也未必能推高這種產品的消費價格。顯然,這個傳導時間就變長了。
當然,類似影響傳導時間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但這都不是關鍵。中國為什麼從印鈔到通脹的傳導時間很長呢?關鍵的所在是房地產。我們只要印出一塊錢來,無論這錢是首先流到老百姓、企業家還是一些官員手上,都被用來推高房地產價格了。這是一種中國人的習慣所致,也是中國經濟剛剛開始崛起的必經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無論老百姓、企業家還是政府官員,都喜歡尋找一種安全感、一種保障。買房就是一種最好的投資、一種最好的安全感、一種最好的保障。
由此,中國進入了全民買房時代。無論是老百姓、企業家還是政府官員,只要有了錢,必先買房,無論是一套、兩套還是一百套。而用在消費品上的錢卻越來越少,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消費率會越來越低。像糧食、蔬菜等消費品對應的CPI沒有明顯的上漲,這就是中國為什麼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通脹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中國印出來的鈔,大半變成了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
有人會問了,那買房的錢不是錢么?房價不也應該算入CPI么?還真別說,房價還真不能計入CPI。宏觀經濟學的這種設計是對的,房子屬於一種投資,不是一種消費。買了房子,你甚至可以在幾年後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這跟消費品有最本質的區別。所以,房價確實不應該計入CPI。
有人說,那房價漲難道就跟通脹無關了么?答案是,房價漲確實應該跟通脹有關,但計入CPI的應該是房租,而不應該是房價。尤其對於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無論是房價還是房租都占據了生活中很大的一筆錢,很多在大城市的人都深有感觸,自己一個月的收入幾乎一多半被用來交房租了,更別說買房了。也就是說,房子明顯是跟通脹有關聯的,具體的關聯點是房租。
既然房租要計入CPI中,而且在生活支出中占據那麼大的比例,那麼它在CPI中的比重一定要很高才對。問題是,在我國實際統計的CPI中,房租所佔的比重很低很低。雖然有關部門從來不公布權重,但能推算出來,這個權重一定高不了。也就是說,是因為這個權重問題,才讓公布出來的CPI比我們實際感受的要低很多。
所以,有兩個結論是可以得出來的:第一,中國實際的通脹應該比官方公布的CPI漲幅要大一些,但還沒到多嚴重的地步。第二,貨幣超發,現在雖然沒出現嚴重的通脹問題,但不代表以後就沒問題。只是中國從印鈔到通脹的傳導過程太長,這種通脹的潛力還沒有顯現出來。
對於一國經濟整體來說,貨幣發行權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力掌握在政府手上,提高了政策效率,是利於發展的。但我們並不能因此便忽視其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們應該要做的是: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減少貧富差距,加強法律制度建設杜絕貪污腐敗,讓民眾牢牢抓住經濟發展的果實,國富民也富,這才是真正的強大!(許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