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如何影響保薦人制度
1. 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發行注冊制改革對股市影響很大。
上市的公司會更多,以前是審批制度,上市要排隊,背後的紅包沒少送,現在條件達到就可以選擇上市了。
2.是上市的公司越多,市場的資金就越少股市會偏向下跌
3.注冊制度後,股市的整體估值會下降,中小盤虛高的股價就會下跌。高位被套的人解套的機會有所縮小。2001年美股許多互聯網公司股價上兩三百美元,但是現在許多公司的股價只是幾十塊。
2. 新股發行從核准制轉變成注冊制會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扯點八卦,當然都是聽領導們閑聊的時候說過的,我自己入行沒幾年,只經歷過第三階段:
1. 最早的時候上市搞審批,每個省推薦幾家企業,俗稱「通道」,民營企業給得不多,給哪個企業很看和領導的感情,據說某公司招股書只有15頁;
2. 後來改為通道在證券公司,每個證券公司有2個基本通道,大券商有多的,南方和中信當時有很多通道,也是業內大牛券商。招股書開始上百頁了;
3. 再後來改成了一直到今天的保薦制,「通道」變成個人的了,第一批保代成為了制度紅利的受益者,很多當時的草根年輕人成為了現在券商投行部中流砥柱,甚至是證券公司的大領導;
從中也可以看出,「上市」的權力不斷下放,責任追究的客體也越來越明確,政府不再為股民被騙負責了,到後來證監會也不負責了;證券公司通道制的時代,券商都是國企,或者是國企+國際巨頭,證監會說話不管用,到現在追究到簽字的保代,甚至是協辦了。當然,從最近的一些處罰案例來看,證監會對於券商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以上這些,用官方術語來說,階段1和2屬於「審批制」,階段3屬於「核准制」,其實兩者沒有本質的區別,企業上市就是通過政府或者是行政性質事業單位——證監會的一項審批,而中國的投資銀行部在今天及以前,最花精力的就是幫助各種企業完成各種行政審批。
但是真正的「注冊制」有所不同,主要體現在:
1. 行政機構的主要精力不對企業進行實質性判斷,所謂的實質性判斷比如可持續盈利能力之類的,屬於有較大不確定性因素或者超過行政機構應有的專業范圍的事項,完全可以交給投資者自行決定,證監會難以有精力事無巨細地去了解每一個行業,也不可能在統計意義上作出50%以上准確率的判斷,否則他可以自己去炒股了;
2. 從事前審批轉向事後監管,行政審批的弊端在於企業可以裝作好孩子,通過證監會的考試上市以後胡搞瞎搞,或者本來是老實人,上市以後學壞了,這些可能性在當今的資本市場上已經是現實。美國SEC主抓事後監管,上市之後如果有任何和當初IPO申請表不符的、違反承諾的、信息披露違規的、等等這些證券欺詐行為美國SEC都可以進行調查和處罰,而且賠償金額來看可以是天文數字。我國的證券法雖然也有沒收所得並加罰n倍的高標准條款,但是到目前執行的次數不多。而且罰的是中介機構,罪魁禍首的實際控制人進去坐牢,出來手握上市公司的殼又待價而沽了。給你3億元坐9年牢你干不幹?我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會難以抗拒誘惑。
吐了這么多槽,以上2個特點依賴於一個關鍵制度: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應當是一套嚴格的規定,規定了何種事項在何種階段應該以何種方式何種時間披露。再拿以前的例子來說:菜市場上的白菜攤子上有很多種白菜,有山東生產精心挑選繫上紅頭繩的膠菜,也有隻能拿去喂豬的爛白菜。每一種白菜的出售者都必須明確在攤位前的招牌上說明自己的白菜何時生產有沒有打農葯是不是有機種植有沒有轉基因等等,至於買者要掏多少錢來買,全看買者自己。如果你敢把爛白菜當膠菜賣,一旦買者投訴你或者被菜市場管理處發現,不僅買者可以獲賠,管理處還能追加處罰,罰你的款以後把你趕出菜市場,甚至讓你坐牢。在美國,敢把爛白菜當膠菜賣的人已經很少了(僅有的一些例外中中概股為數不少)。
說了這么多優點,又要說到不中聽的地方:這個關鍵制度又基於我朝的法制建設,如果仍然有組織或個人可以凌駕於證監會甚至新證券法等法律框架之上,那麼注冊制將會成為一場噩夢。所以,只是說逐漸過渡到注冊制,並沒有說要在明確的時間表裡推進注冊制。
對於我們券商等中介機構從業者來說,注冊制也許並不一定會導致保薦人制的消亡,而是將更多注意自己的執業風險和企業價值發現能力。我理解的價值發現能力就是快速判斷一個企業能做或者不能做,沒有企業上不了市了,已經很好的企業搶破頭,而判斷中小企業成長潛力沒准會成為未來保薦代表人的核心競爭力。而保代的身價也將取決於他的實戰所得的身價,而不是靠背書做題得來的證書。
對於券商等中機構來說,在注冊制下我認為IPO業務的實力將更取決承銷的能力而非保薦,大公司銷售強,引來好企業,好企業想找好銷售。這將導致業務資源的高度富集,投資銀行業務處於中游的券商或許應當把負責證券承銷的資本市場部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3. 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應注意哪些問題
第一是法律體系的問題。不同的股票發行制度與不同的法系是互相適應的。我國推行注冊制後,我們的法律體系會不會產生不融合的狀況,我覺得值得提前研究。
第二是行政體系的問題。在注冊制的條件下,證監會把審核的權力移交給證券交易所。但是目前的兩大證券交易所,人是證監會派的,管是歸證監會管的。要想理順行政體系,必須有一個配套的改革,就是兩家交易所要盡快從會員制組織制度改革為公司制,實現獨立。
第三是注冊制下造假違法的成本問題。我們實行了注冊制,如果對造假發行上市的公司及其當事人處罰太輕,造假成本太低,會起到一種鼓勵造假的作用。所以,應該制定有關違規造假的罰則,對造假者予以重罰,讓其不敢造假。
第四是注冊制下如何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問題。注冊制重在信息披露,監管方主要關注的是招股說明書。在我國大量的中小投資者中,很多人可能沒有識別招股說明書的能力,只能盲目跟從。如何幫助他們增強分析信息、判斷信息的能力,在注冊制條件下顯得非常重要。
第五是注冊制推出以後的監管效率問題。證券市場的特點是交易的高效化、資金轉移的快速化。在注冊制條件下,如果監管效率不高,違法者發現苗頭不好,就帶著資金跑了,最後處罰誰呢?因此,監管效率必須要有相應的提高。
第六是投資者教育問題。目前許多投資者認為注冊制的推出對股市是重大利空,一說推出注冊制,馬上就會想到今後可能有大量的、業績比較差的公司上市。因此需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另外,要考慮注冊制的出台時機問題。
學習炒股知識,訓練炒股技術,積累炒股經驗,體驗坐莊快感。游俠股市,智慧與謀略的虛擬股市。
4. 注冊制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具體如下:
1、注冊制對市場影響有四大利好,一大利空。長遠來看,注冊制將減少為權力尋租買單,減少波動,強化價值投資,這對中小投資者帶來的好處要大於其損失。
2、利好:
一、核准制是存在制度缺陷。
當一些人或部門手握「誰可以上市」「誰先上市」的大權時,不可避免會引發權力尋租現象,這些權力可能會被轉化為個人利益。最終,誰為這種昂貴的「審批權力」買單?絕不是上市企業,而是中小投資者。這就好比,誰為計程車的牌照,為「份子錢」買單?普通乘客呀。所以,核准制隱藏著對中小投資者的「暗中掠奪」的不合理機制。如果不實施注冊制,無法談投資者保護。
二、注冊制可以有助於將資金引流到實體經濟,有助於「萬眾創新」。 在很多人眼中,股市僅僅是讓上市企業獲得資金支持,與其他企業無關,與經濟無關。這是因為,長期以來,因為審批制及上市難問題,A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獨立市場,股市走牛也只是讓殼資源更搶手,更稀缺。如果實施注冊制,那就不同了。注冊制讓風投、創投有了更便捷的退出機制。有了上市預期,A股的高估值將會吸引大量的資金進入股權投資市場,進入中小微企業,投資和服務於新經濟。這種市場化的資金導流,打通股市和經濟的「任督二脈」,顯然比任何政府的扶持政策更有效率。
三、讓A股由賭場向市場轉變,減少毫無意義的殼資源炒作。我們知道,核准制的結果是殼資源稀缺,而不是投資資金稀缺。其結果是,很長時間里,一堆資金圍著殼資源亂炒一通,在5000點的時候,創業板平均市盈率達到120倍以上。這其實就是賭場,我想不出這些炒作資金對經濟的任何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賭場中,價值投資成為空話,中小投資者大多為輸家。
四,增加市場穩定,減少大幅波動。對於上一波股災,有很多人認為是股災拖延了注冊制施行。其實不然,筆者認為是注冊制的拖延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股災。暴跌的核心原因只有一個,就是短時間內暴漲,因為泡沫。我們知道,在嚴格的核准制下,企業上市的節奏肯定跟不上杠桿資金入場的節奏。如果注冊制早點推,如果股票供應與杠桿資金入場保持更好的市場動態均衡,可能就不會短期暴漲暴跌。
3、另外,除了核准制,T+1及漲跌停板也會助漲助停。筆者認為這都是A股長期大幅波動的根源,務必要引起重視。
4、利空:
因為目前的股票價格是有殼資源溢價的,也就是含有「審批權力」的價值。如果推行注冊制,部分股票,特別是中小市值股票的價格會受影響。這個原因完全可以理解。這就好比,手裡如果持有計程車牌照的人大多會反對完全市場化且無需牌照的專車。
5. 注冊制對我國股票市場的影響
1.發行機構只做審查而不做相對應地判斷,市場個股踩雷概率會逐步增加,那麼不理智地炒作會逐步減少。
2.在注冊制下「上市資格」不再稀缺,只要符合注冊制要求,也可以輕松上市。這樣下去未來整體股市將會出現供求平衡,甚至供過於求的情況,使得整體股市的估值下移,只有極少數前景非常好的公司才能享受高估值。
3.注冊制創立的初衷本是為中小企業、新型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因此可以預見注冊制的推行將會促進中國股市直接融資的繁榮發展,促進中國股市估值重構和良性發展。
6. 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對上市企業的影響
優勝劣汰!好的企業或者有潛力的企業上市容易了,看好的人可能會多一些,對已經上市多年的,業績不好的應該是利空的!不過這樣長久看股市會更健康!
7. 注冊制改革對股市影響
注冊制改革對股市影響如下:
1.上市的公司會更多,以前是審批制度,上市要排隊,背後的紅包沒少送,現在條件達到就可以選擇上市了。
2.是上市的公司越多,市場的資金就越少股市會偏向下跌
3.注冊制度後,股市的整體估值會下降,中小盤虛高的股價就會下跌。高位被套的人解套的機會有所縮小。2001年美股許多互聯網公司股價上兩三百美元,但是現在許多公司的股價只是幾十塊。
【拓展資料】
一、股票發行注冊制是什麼:
股票發行注冊制主要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准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不對發行人的資質進行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決定。注冊制的核心是只要證券發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虛假、誤導或者遺漏。這種制度的市場化程度最高。
二、股票發行注冊制與核准制的區別:
1、注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 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 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 不進行實質判斷。 如果公開方式適當, 證券管理機構不得以發行證券價格或其他條件非公平, 或發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盡合理等理由而拒絕注冊。注冊制主張事後控制。注冊制的核心是只要證券發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虛假、誤導或者遺漏 , 即使該證券沒有任何投資價值,證券主管機關也無權干涉,因為自願上當被認為是投資者不可剝奪的權利。
2.核准制即所謂的實質管理原則,以歐洲各國的公司法為代表。依照證券發行核准制的要求,證券的發行不僅要以真實狀況的充分公開為條件,而且必須符合證券管理機構制定的若干適於發行的實質條件。符合條件的發行公司,經證券管理機關批准後方可取得發行資格,在證券市場上發行證券。這一制度的目的在於禁止質量差的證券公開發行。
8. 如何理解中國的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要推動中國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
首先,要掃除法律障礙。
其次,要盡量確保發行人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之前證監會為改進監管工作提出「在發審會前對中介機構底稿進行抽查」,在目前階段,造假上市回報極其豐厚,抽查難以防止所有企業的造假行為,仍將可能讓部分造假企業矇混過關獲得上市資格,若指望通過抽查來威懾制止所有企業的造假動機,這對投資者而言仍然存在較大風險。實行注冊制,其核心是確保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性,為此必須對每家擬上市企業信息都進行常態化、制度化的嚴格審核,否則,發審人員既不對企業的價值進行判斷,又不能盡量保證企業信息的真實性,發行審核的意義就不大。
其三,要推進退市制度等配套改革。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不能單兵突進,而要整體推進,需要大量的配套制度做支撐。比如說,現在國內不少互聯網企業盡管處於虧損階段,但也紛紛在美國成功上市,未來隨著注冊制的實行以及滬深交易所上市門檻的降低,A股市場也可能出現虧損公司上市的情景,只要投資者捧場,相信企業將來有發展前途,虧損企業同樣可以上市,但如果A股市場仍然維持目前上市公司隨意資產重組和借殼的局面,一些績劣公司上市後就會不思進取,反正可以賣殼或重組,所得利益同樣豐厚。事實上,實行注冊制的成熟市場,上市公司退市率都比A股市場高得多,注冊制與績劣公司高退市率其實相輔相成,不能割裂開來,這或需要在推進注冊制時予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