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速轉正對股票的影響
A. GDP增長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GDP即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了的時候,代表為GDP作出貢獻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就增長的多啊。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其所有的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增長就代表了相當於國家的那個GDP了,對GDP 產生拉動作用的是:投資、消費和外貿。從因果關繫上來說,應該是微觀層面的上市公司的生產總值增長了才對GDP產生了拉動作用,因此,宏觀面的GPD增長率越高,說明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越好,也就是每股收益和凈資產收益率越高,從而上市公司也越具備投資價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業績能夠支撐股價,而如果GDP增長低,公司收益就低,股票就會掉價,形成熊市。實際上,目前由於歐債危機,歐美股市基本上已經走出熊市了,從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一體化層面來觀察,A股也多多少少每蒙上了陰影,並不是中國的經濟不能支撐股價,而是受到外圍股市低迷的影響,因此目前A股有很多股票是具有投資價值的,但是市場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年底統計的GDP 在人們的預期,可以設想,A股股市也會走出一波轟轟轟烈烈的牛市行情來。簡單地說,GDP增長,股市就向上走牛,反之GDP回落,股市就下跌走熊。當然,從三駕馬車的具體數據情況來分析,目前由於外貿出口不振,那些依賴外貿出口較強的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會下跌,由於經濟低迷,國家出台了很多促進消費的政策,比如家電下鄉、汽車消費扶持政策等,最近一年以來,這些消費行業的股價也緊跟著上漲。至於投資增長,在上市公司如果披露有項目上馬或即將投產產生新的效益,上市公司的股價也將會被爆炒。這就是GDP與股市的密切聯系。
B. 股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股指下跌時財富效應超過了替代效應,目前銀行仍有「惜貸」傾向,與資產價格下跌引起的企業凈值下降不無關系。隨著股市整體價格水平的回落,消費者信心指數趨於下降,消費更加謹慎,企業投資收縮。
證券市場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證券業創造的增加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上。所謂證券業增加值是證券中介機構為證券交易活動及密切相關的金融活動提供服務和進行投資所創造的價值。
據國家統計局專家測算,2000年證券市場對GDP的直接貢獻達837億元,占同期GDP的0.9%。除1998年外,證券業對經濟增長是正向拉動,且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力越來越大。證券業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率由1.9%上升到5.4%。
證券市場對實體經濟的間接影響體現在三方面。
首先,股票價格變動通過財富效應和替代效應影響消費。
財富效應是指金融財富的變化及預期的變化對推動消費支出的影響;替代效應是指股市的上揚對吸引投資者壓縮開支以投資於股市的影響程度。統計分析顯示,中國股票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應要大於財富效應。
而股票價格與消費之間的財富效應不一定是線性關系,股票價格緩慢下跌與急劇下挫對消費支出影響不同,後者不確定性增加會提高居民邊際儲蓄傾向。從儲蓄資金增長情況看,股市下跌並沒有吸引相應資金進場,反而導致資金從股市的凈流出,這說明在股指下跌時財富效應超過了替代效應。
其次,股票價格影響投資。
股票價格通過以下渠道間接作用於投資:一是改變資金成本。股票價格上揚,新資金成本比原有資本低廉,企業市價高於設備的重置成本,企業可以通過發行新股籌資購買相對便宜的生產設備,投資支出增加;股價下跌,企業市價低於設備的重置成本,投資支出減少,這就是托賓的q理論,q就是企業的市場價值除以資本的重置價值。我國股票市場發展不規范,企業在市價與設備的重置成本比率增加的情況下,仍不願進行實體經濟的投資,而是重新投入股市,阻礙或延緩了股市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三季度以來,由於投資於股市的收益減少,投資者將目光轉向房地產業而使房地產業投資有所上升,前段時間的上市公司房地產投資熱就是佐證。
二是影響信貸渠道。股票價格上漲,企業與銀行的凈值(或資產負債表結構)獲得改善,銀行能夠降低貸款利率風險溢價,進而降低資金成本。在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增長的情況下,銀行仍有「惜貸」傾向,與資產價格下跌引起的企業凈值下降不無關系。
三是影響固定投資。股票價格包含未來產出增長率的信息,因此可以影響目前投資水平。不同股票之間市盈率的差別是投資者價值取向的結果,如成熟股市上朝陽行業一般具有較高市盈率,而鋼鐵等夕陽行業市盈率一般較低。因而股票價格具有指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向的作用。
再次,股票價格影響工業增加值和國企效益。
股市價格變動影響消費和投資的過程最終將傳導到生產,隨著股市整體價格水平的回落,消費者信心指數趨於下降,消費更加謹慎,托賓q比率下降,企業投資收縮。消費的收縮使工業品庫存增加,產銷率下降,工業經濟效益指數下降,這些使企業的信貸成本增加,投資能力下降;如此循環下去,會加劇通貨緊縮的局面。今年以來,工業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增長,但增幅繼續回落,且企業扭虧出現由降轉升跡象,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額591.9億元,由1-8月份下降2.7%轉為上升3.4%。這和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外部需求減弱有直接關系,上半年,凈出口的減少使得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放慢了近1個百分點,同時出口的萎縮使得企業生產受阻。
縱觀股市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可以得出結論,股市價格上揚時替代效用大於財富效用,但股市的大幅下挫使居民的儲蓄傾向加大,財富效應又在發揮主導作用進一步抑制消費。但是此次股指的下跌有利於滯留於股市的逐利資金進入實業界。
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需要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股市,股市不僅是融資和實現資本有效配置的場所,更是當前形勢下穩定居民的心理預期的指示燈,是國民經濟的睛雨表,有效的監管和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可以實現股市和國民經濟良性互動的雙贏格局。
C. GDP的增長對股市會有何影響
GDP變動是一國經濟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續上升表明國民經濟良性發展,制約經濟的各種矛盾趨於或達到協調,人們有理由對未來經濟產生好的預期;
相反,如果GDP處於不穩定的非均衡增長狀態,暫時的高產出水平並不表明一個好的經濟形勢,不均衡的發展可能激發各種矛盾,
我們必須將GDP與經濟形勢結合起來進行考察,不能簡單地以為GDP增長,證券市場就將伴之以上升的走勢,實際上有時恰恰相反。
(3)中國經濟增速轉正對股票的影響擴展閱讀:
1、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2、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3、GDP也沒有涉及收入與分配。人均GDP告訴我們平均每個人的情況,但平均量的背後是個人收入的巨大差異。由此可見,就大多數情況,但不是對所有情況而言,GDP是衡量經濟福利的一個好指標。
4、GDP概念是源自於交換產生財富的原理。這個原理的基本條件是:一是交換必須自願,二是交換必須不妨礙第三人,三是交換必須在兩個清晰的產權主體之間真正發生。假定不符合這三個條件,那麼所得出的GDP數值的准確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說GDP的數據就會有瑕疵。
D. GDP增長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它關心最多的是未來的經濟而不是現在的經濟,也就是說像押寶看漲看跌一樣。
總體看,GDP數據對股市的影響,一是持續穩定增長的GDP,股市一般會上漲;二是高通脹下增長的GDP,總需求大於總供給,企業經營面臨困難,居民實際收入減少,股市將下跌;三是宏觀調控下的GDP減速增長,若是調控有效的話,股市將企穩漸升。
但中國股市與宏觀經濟經常發生背離的現象,一定要注意。
E. 股市上漲對中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以上都是本末倒置.
事實應該是先有經濟增長,然後才有股市上漲.股市上漲就會有賺錢效應,然後會就幫助列多的公司融資.
如果長期熊市,那能在股市中融到資的公司就會很少.
和經濟是互相影響的作用.
F. 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的增長有關系嗎
主流觀點是認為,沒啥直接的關系。
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有太多的小散戶是為了投機的目的進入股市。都是想賺一票就跑。
因此,股票市場在中國並沒有起到真正的融資,增強資本流動的作用。
中國的股市可以說和實體經濟的結合比較弱,因此對中國經濟的增長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促進作用。
G. 中國經濟到了最困難時候,對股市有何影響
可以有也可以無。
1 前幾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全球領先,可中國股市熊冠全球。
2 中國股市從某種方面講是個政策市,就看領導對其是什麼態度。
3 強烈建議管理層重視股市,把股市搞好,並且是長期的長遠的。哪怕中國經濟困難,股市也牛冠全球。
4 如果中國股市每年都在健康上漲,股民都能收益,以中國股民基數,能惠及多少人啊。中國經濟像差,可能嗎。
H. 為啥中國的經濟增長和中國的股市成反比晴雨表
受世界股市下跌影響
I. 國內經濟形勢對股市影響
股市的漲跌領先於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國民經濟發展又是股市上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