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影響氣候變化的股票

影響氣候變化的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4-09 08:20:57

Ⅰ 氣候變化對什麼行業有影響

首當其沖是能源相關行業的影響,基本上會改變能源生產及能源密集型行業的分布,因為氣候變化直接引起了人類居住地變遷以及生活環境變化,與此同時,農業變化引起的農副業,林業,漁業,畜牧業也會直接受到影響,水資源供需變化也會引起農業和工業的變化,還有接下來的第三產業,包括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特別是沿海地區的港口,之類的,也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的

Ⅱ 全球氣候變化可能造成的影響有哪些

1、全球氣候變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

(1) 低地被淹

(2) 海岸被沖蝕

(3) 地表水和地下水鹽分增加,影響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遊業受到危害

(6) 影響沿海和島國居民的生活(佔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脅

2、對植物的影響

(1)自然界的動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無法適應全球變暖的速度而做適應性轉移,從而慘遭厄運.以往的氣候變化(如冰期)曾使許多物種消失,未來的氣候將使一些地區的某些物種消

(2)氣候的變化可導致生物帶和生物群落空間(緯度)分布的重大變化。

3、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1)人類健康取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

(2)現為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瘧疾、淋巴腺絲蟲病、血吸蟲病、鉤蟲病、

霍亂、腦膜炎、黑熱病、登革熱等傳染病將危及熱帶地區和國家,某些目前主要

發生在熱帶地區的疾病可能隨著氣候變暖向中緯度地區傳播。

(3)在變暖的過程中,地球會面臨更多的極端天氣和極端氣候事件。如持續性乾旱,高峰熱浪、極端暴雨洪水,沿海地區受超強台風的影響,極端猛烈的風暴潮災害等等。

(4)由於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飲水缺乏、糧食減產、流行疾病等次生災害增加。4、受氣候變化影響,一些綠洲可能會消失。

3、對農業的影響

(1)一年中溫度和降水的分布是決定種植何種作物的主要因素,溫度及由溫度引起降水的變化將影響到糧食作物的產量和作物的分布類型。

(2)全球氣溫升高後,世界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分布狀況將會有很大變化。

Ⅲ 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有些氣象學家認為,目前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還是自然因素,地球每過一段時期就有一次冷暖變化,現在可能正處在暖期,所以氣候變暖是一種正常的處在自然變化范圍內的現象。

但是多數科學家認為,盡管地球氣候確實是冷暖波動的,可這次變暖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熱得更快、更厲害。他們認為,主要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大氣污染在影響著全球氣候,溫室氣體的增多和溫室效應的加強,是近百年來全球氣候不正常變暖的主要原因。

Ⅳ 影響氣候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全球氣候的變化是全球變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全球能量變化的一種方式。所以全球氣候變化是地球自身的變化以及地球所處的系統太陽系,以及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運動及其影響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在這些復雜的系統中運動著地球,它的能量的變化,以及其古氣候的變化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3.1地球自身變化引發的氣候波動
3.1.1海陸相對分布對氣候的影響。地質史時期,板塊在不斷運動,這種運動造成大陸與海洋的分布不斷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在一定程上影響著古氣候的波動。
3.1.2造山運動對氣候的影響。 板塊構造的水平擠壓,造成構造隆升,影響全球氣候的變化,這是新生代時期環境變化的因素之一。
3.1.3火山活動與氣候波動的相關性; 火山活動是地球內部釋放能量的一種形式,火山活動是驅動氣候波動的因素之一。大規模的火山活動會使大量的岩石圈,甚至軟流圈的物質噴發到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致使古氣候,古環境發生快速變化。
3.2.地球在太陽系中的運動與全球性氣候波動
3.2.1.地球四大圈的能量來源。地球的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引發出有關氣候系統、生態系統、地理和地球表層系統的各種變化,其中最引人們關注的是氣候的波動。氣候的波動是因供給各系統的能量發生變化而引發的。地球上四大圈的能量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地熱能;二是太陽能;另處還有生物的新存代謝發出的生物能;地球表層各類物質中放射性元素衰變時發出的放射能,還有化學反應發出的熱能等等。
3.2.2.地球自轉與全球氣溫波動
地球的自轉是較穩定的,其變化是極小的可以稱為定常運動。地球自轉對四大圈的效應可分為熱力作用和動力作用。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導致晝夜溫度和光照等一系列變化。
3.2.3地球公轉與氣候變化
地球圍繞太陽的周年旋轉運動稱為地球公轉,又稱軌道運動。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回轉方向與地球自轉的方向接近。地球公轉運動軌道為一橢圓,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3.2.4地球軌道參數變化與古環境變遷

Ⅳ 氣候變化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什麼影響

2100年,與無氣候變化相比,全球人均GDP的變化情況。
20日,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美國斯坦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的助理教授馬歇爾·博克(Marshall Burke)告訴新聞,如果採取措施,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中國將獲益良多。因為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放任氣候變暖,2100年時,中國人均GDP與無氣候變化相比,下降幅度超過四分之一。而同一時間,全球人均GDP的下降幅度是23%。
馬歇爾和他的合作者分析了1960年-2010年,這40年間166個國家的經濟數據。他們發現,氣溫對經濟生產力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其中,年平均氣溫13℃是一個分界點。低於13℃范圍內,氣溫上升,經濟生產力增加。年平均氣溫達到13℃時,經濟生產力達到峰值,超過13℃,如果年平均氣溫上升,經濟生產力就下降。
一個關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展示,呼籲人人都要來拯救環境。
研究人員將上述實驗數據與全球氣象模型相結合,來研究氣候變暖對未來經濟的影響。
瑞典哥德堡大學環境經濟學教授托馬斯·斯特內爾(Thomas Sterner)在發表《自然》的評論中稱,乾旱和炎熱帶來的疾病等,這是我們早已領受過的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但馬歇爾等人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遠遠超出我們之前的認知。我們才剛剛開始認識氣候變化能造成的損失有多大。馬歇爾等人的研究可能影響國家政策的制定。

Ⅵ 氣候變化的因素和影響是怎麼樣的

氣候系統是一個由大氣、海洋、冰和陸地構成的復雜系統。氣候系統內的各個組成部分均能相互作用。比如海洋表面的溫度分布是大氣環流的主要驅動力之一,而大氣運動產生的風又能驅動海洋的上層環流,大氣能夠輸運水汽,從而影響陸地的植被分布和表面徑流狀況,而植被的覆蓋情況又能反過來影響地表的輻射收支,進而影響大氣的溫度場分布。

盡管氣候系統是如此的復雜,但通過氣候學、大氣科學、海洋學等各個領域內專家的努力,我們對於導致氣候變化的因素已經基本了解。這些因素,按照人類對其的貢獻,可以分為2大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1)自然因素:

太陽是地球氣候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①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太陽輻射。太陽是地球氣候系統能量的最終來源(忽略地熱的作用),其輻射強度的變化對於氣候系統有很強的作用。但是由於對於太陽輻射的觀測歷史較短,人們大多是用歷史記錄中的黑子大爆發來估計輻射的強弱。太陽輻射的變化曾被用來解釋歐洲歷史上的小冰河期。

②地球軌道的變化。因為地球公轉軌道和自轉狀態的變化,也能導致接受的太陽輻射多少和分布的變化。並且對應這幾個量,古氣候的資料也發現了對應的氣候周期。相應的理論稱之為「米蘭科維奇理論」。

③板塊運動。地球表面是由很多的板塊組成的,而且板塊是運動的。板塊的運動會改變海陸的分布,從而改變地球表面輻射的分布,大洋環流和大氣環流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都會引起氣候的變化。因為板塊運動的速度非常非常慢,這種影響的尺度應該是百萬年級的。

(2)人為因素:

①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在空氣中含量的變化通過溫室效應可以導致大氣溫度發生相應的變化,再通過各種反饋過程,從而引起整個氣候系統的變化。主要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烷和氟利昂。

②氣溶膠。人類燃燒化石燃料還會排放大量的氣溶膠,比如煙塵、硫化物等等。氣溶膠對於氣候的作用主要有2種:1)直接影響太陽輻射;2)形成雲影響太陽輻射。因為雲對於輻射的影響比較復雜,所以對其第二種作用的估計還不是很准確。有報告顯示人類排放的氣溶膠對氣候的整體作用是降低溫度,也就是說,空氣污染反而緩解了全球變暖的趨勢。如果我們將來把污染治理好了,就相當於又對全球變暖作出「貢獻」了。

地表狀況的改變對氣候有影響③地表狀況的改變。地表狀況的改變會影響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的反射強度,因此也會對氣候有相應的影響。

當這些自然因素或者人為因素發生變化之後,氣候系統內部的反饋機制就開始起作用。這些反饋機制主要包括對地球輻射、水蒸氣、冰、雲和大氣海洋環流的作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就導致了我們看到的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使珊瑚島礁被破壞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層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存,但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全球氣候變暖對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已經產生了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由於適應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嚴重的,甚至不可恢復的破壞。正面臨這種危險的系統包括冰川、珊瑚礁島、紅樹林、熱帶雨林、極地和高山生態系統、草原濕地、殘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等。隨著氣候變化頻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在數目上會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圍也將增加。

氣候變化使魚類的多樣性銳減

氣候變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小島嶼國家和沿海低窪地帶甚至面臨被淹沒的威脅。氣候變化對農、林、牧、漁等經濟社會活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加劇疾病傳播,威脅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的身體健康。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如果溫度升高超過2.5℃,全球所有區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響,發展中國家所受損失尤為嚴重;如果升溫4℃,則可能對全球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的損害,造成全球經濟重大損失。據2006年我國發布的《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農業、水資源、自然生態系統和海岸帶等方面,可能導致農業生產不穩定性增加、南方地區洪澇災害加重、北方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退化、生物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台風和風暴潮頻發、沿海地帶災害加劇、有關重大工程建設和運營安全受到影響。

由於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已經適應今天以及最近過去的氣候,因此,如果這些變化太快使得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不能適應的話,人們將很難應付這些變化。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這可能會對基本的人類生活標准(居住、食物、飲水、健康)產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於所有的國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會增大天氣災害的風險。氣候變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影響,其中一些變化實際上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負面影響。據統計,1950~2000年,特別是1990年以後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急劇增加。原因有2個,①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②我國總體經濟體量增加,因此經濟損失絕對值大幅升高。

氣候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也以負面為主。農業可能是對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部門之一。氣候變化將使我國未來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產量波動大;農業生產部門布局和結構將出現變動;農業生產條件改變,農業成本和投資大幅度增加。氣候變暖將導致地表徑流、旱澇災害頻率和一些地區的水質等發生變化,特別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對氣候變化敏感的傳染性疾病(如瘧疾和登革熱)的傳播范圍可能增加;與高溫熱浪天氣有關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氣候變化將影響人類居住環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帶低地地區以及迅速發展的城鎮,最直接的威脅是洪澇和山體滑坡。人類目前所面臨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處理和交通等環境問題,也可能因高溫多雨而加劇。

由於全球增暖將導致地球氣候系統的深刻變化,使人類與生態環境系統之間業已建立起來的相互適應關系受到顯著影響和擾動,因此全球變化特別是氣候變化問題得到各國政府與公眾的極大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科學問題、環境問題,而且是能源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

氣候變化對玉米也有影響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是負面的。預計到2030年,我國3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麥,除了澆灌冬小麥以外,均以減產為主。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也很大,全球變暖使水循環的過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間不均勻性增加。氣候變化對重大工程也有影響,如長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導致地質災害的頻率會增加,對三峽水庫的安全運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氣候變化也會影響青藏鐵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鐵路和公路運行維護的投資。

同全球一樣,我國的氣候與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氣候變暖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氣候問題和環境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帶來十分嚴峻的威脅,這種威脅仍將持續並不斷加劇。科技界應當特別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積極採取適應和減緩措施,不斷提升氣候系統、生態、環境保護的層次和水平,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政府、公眾和科學家的共同願望。

Ⅶ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巴黎氣候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協議,簡單說就是推動全球能源轉型,降低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耗,防止全球氣候條件惡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理由是該協定對美國經濟和就業產生不利影響。
對美股影響不太了解。但對A股來說,對於環保行業而言,應該是個刺激消息。

Ⅷ 氣候變化趨勢與影響

基於過去近百年來儀器觀測數據,國際科學界認識到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過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表明,1861年以來全球平均表面溫度不斷上升,20世紀上升幅度為0.6℃±0.2℃;隨著全球平均表面溫度的上升,雪蓋和冰川退縮,海平面上升,大氣和海洋環流發生變化,氣候變率增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北半球陸地中高緯度地區20世紀降水量極可能增加了5%~10%,20世紀下半葉嚴重降水事件發生頻率可能增加了2%~4%[6]。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已經給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帶來了重要影響。現有研究結果預測,未來50~100年全球氣候將繼續向變暖的方向發展。這種變化可能會對全球地質環境造成深遠的影響,其影響可能是負面的或不利的。

(一)未來中國氣候變化趨勢

中國科學家對近100年和近50年中國的氣候變化歷史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發現:中國的氣候變化與全球變化有相當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顯差別。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近100年來中國年地表平均氣溫明顯增加,升溫幅度約為0.5~0.8℃,比全球同期平均值略強;從全國平均來看,近100年和近50年的降水量趨勢不明顯,但1956年以來出現了微弱增加趨勢;近50年來中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出現了明顯變化,寒潮事件頻數顯著下降,華北和東北地區乾旱趨重,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東南地區洪澇加重[7]

2007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氣象局和中國科學院等部委聯合發布了《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系統總結了我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科研成果,評估了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近百年來的氣候變化觀測事實及其影響,預測了21世紀的氣候變化趨勢。該報告預測,21世紀我國氣候變化將呈現以下趨勢[7]:

(1)氣候變暖趨勢不可避免。21世紀中國地表氣溫將繼續上升,其中北方增溫大於南方,冬春季增溫大於夏秋季。氣候模式模擬結果表明:與2000年比較,2020年中國年平均氣溫將增加1.1~2.1℃,2030年增加1.5~2.8℃,2050年增加2.3~3.3℃;降水量也呈增加趨勢,預計到2020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將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降水日數在北方顯著增加,南方變化大。

(2)氣候變率增大。HadCM2模式模擬結果表明,在CO21%增長率情景下,2020年、2050年和2080年增溫最大的月份與最小月份之差分別可達到0.8℃、1.0℃和1.3℃;在CO20.5%增長率情景下,雖然極端值的差別沒有1%情景下的差別那樣明顯,但是也可以明顯看出季節之間增溫的幅度增大。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地面氣溫增量的年較差也不斷增大。與地面氣溫增量的季節變化類似,降水量變化的年較差也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大。

(3)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加。未來中國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可能出現變化。區域氣候模式的預估結果表明,中國地區的日最高和最低氣溫都將升高,但最低氣溫的升高更為明顯,氣溫日較差將進一步減小。未來南方的大雨日數將顯著增加,暴雨天氣可能會增多。

(二)氣候變化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過去半個多世紀中國地質環境變化是在自然驅動因素和人為驅動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由於人類活動變化的劇烈性和持續性,地質環境變化更多地表現為人為驅動因素作用下的結果。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地質環境變化,往往為人類活動干擾所掩蓋,為研究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目前,關於氣候變化對環境影響的研究剛剛起步,定量評估方法和結果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7]。根據未來中國氣候變化趨勢,可以推斷出對地質環境的可能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大雨日數與強降水事件的增加,可能會誘發更多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主要是由暴雨所誘發的。據全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統計,暴雨所誘發的滑坡占所調查滑坡總數的90%,暴雨所誘發的崩塌占所調查崩塌總數的81%[8]。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頻次與強降水事件呈正相關關系。區域氣候模式模擬結果表明,在2070年前後,中國南方地區在溫室效應作用下,大雨日數將顯著增加,特別是在東南地區的福建和江西西部,以及西南地區的貴州和四川、雲南部分地區,未來暴雨發生的天氣會增多(表5-1)。強降水事件增多的地區,多是突發性地質災害中、高易發區。所以,未來暴雨誘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在一些地區可能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表5-1 區域氣候模式模擬的2070年中國各大區平均降水變化表單位:%

資料來源:據《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

(2)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增多,可能會導致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增加。模擬結果表明,未來50~100年,北方部分省份(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多年平均徑流深減少2%~4%,南方部分省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西、廣東、雲南等)增加24%,北方水資源短缺現狀還將繼續。對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預估,未來20年中國夏季降水存在著由南澇北旱型向南旱北澇型轉變的可能性。未來氣候變率的增大和乾旱、洪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增加,可能對現有的水資源供給格局形成挑戰,經濟社會的水資源保障程度相應地受到影響。由於地下水時空分布具有相對廣泛、均衡的特點,在降水與地表水變數增加的情況下,經濟社會對地下水的依賴程度可能會有所增加,開采地下水所誘發的地質環境問題亦隨之增加。2009年秋至2010年春西南地區長達5個多月的乾旱災害,證實了這種可能性的存在。旱災波及雲南、貴州、廣西、四川、重慶西南5個省(區),旱情持續時間之長、受災面積之大、影響范圍之廣,為百年一遇。以雲南省為例,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1月20日,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了29%,為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同期最少降水量[9]。為解決旱災造成的人畜飲水困難,各地啟動了抗旱找水打井工作。據國土資源部統計,截至2010年6月,國土資源系統在雲南、貴州、廣西3省(區)的26個市(州)156個縣(區),共完成2703眼,成井2348眼,累計日出水量36×104m3,解決了520萬人飲水問題[10]。入汛以後,南方連續出現了8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廣西大部、湖南南部、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局部出現強暴雨,降水量比往年多5成以上。受長時間乾旱和短時間多次強降雨的作用,廣西、四川、江西等地出現了多個「天坑」[11]。中國地質調查局經過調查認為:這些「天坑」實際上是地面塌陷,主要發生在岩溶區,因長期乾旱、強降雨等氣候因素和工程建設、地下水抽采等人為活動引發形成。

(3)受海平面上升和極端氣候事件影響,海岸帶地質環境惡化風險加大。中國沿海海平面近50年來總體呈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約為2.5mm/a[12]。據預測,未來氣候變暖,入海河流水量的減少,將加重河口鹽水入侵,海平原上升和入海河流泥沙量的減少,將加劇海岸侵蝕,黃河三角洲增長減緩,甚至衰退,海岸低地被淹的范圍將可能增加[13]。海岸帶是中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應對全球變化對地質環境造成的負效應,應及早未雨綢繆。

Ⅸ 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最主要的因素是什麼

主要因素有三點:

一、氣體變化,氣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而逐年上升,

二、臭氧變化,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所使用的化學物質也越來越多樣化,比如老式空調製冷所使用的氟氯昂對臭氧有著非常巨大的傷害

三、輻射變化,隨著臭氧的減少太陽輻射能更多的進入到地球,而二氧化碳的增多則使得地球對太陽輻射的反射、散射,以及地球本身的輻射都被牢牢的鎖在了地球上。

在地質歷史上,地球的氣候發生過顯著的變化。一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地球的氣候相對穩定在當前人類習以為常的狀態。地球的溫度是由太陽輻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熱後的地球將紅外輻射線散發到空間的速率決定的。

(9)影響氣候變化的股票擴展閱讀

危害: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約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線60公里的范圍內,經濟發達,城市密集。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洋水體膨脹和兩極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區,特別是那些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河口和沿海低地。

2、影響農業和生態

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和氣候變暖,可能會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長生長季節,使世界一些地區更加適合農業耕作。

熱點內容
銀華聯接基金什麼時候發行 發布:2024-09-19 09:19:58 瀏覽:743
當你遇到錯版貨幣該如何處理 發布:2024-09-19 09:11:35 瀏覽:901
金融中什麼最賺錢 發布:2024-09-19 09:11:23 瀏覽:977
混合型基金的風險一般什麼股票型基金 發布:2024-09-19 09:06:24 瀏覽:132
我國股票交易實行T 發布:2024-09-19 09:06:12 瀏覽:325
一汽解放股票歷史最高價格 發布:2024-09-19 09:06:12 瀏覽:620
買的基金成交價怎麼計算的 發布:2024-09-19 08:50:23 瀏覽:421
老白乾漲停次數最多的股票 發布:2024-09-19 08:09:36 瀏覽:798
古代貨幣怎麼流入 發布:2024-09-19 08:03:51 瀏覽:378
股票軟體信賴金鼎配資 發布:2024-09-19 07:28:01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