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次人大對港股票影響
㈠ 香港的歷史,風土人情,現狀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管轄陸地總面積1104.32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末,總人口約726.4萬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1-4]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5-10]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㈡ 李啟紅的違紀犯罪
2010年5月31日,李啟紅涉嫌嚴重違紀被查的消息見諸報端,引發坊間種種猜測。而起訴書顯示,的確是股票讓李啟紅發了大財,也栽了跟頭。
2006年年底,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中山公用事業集團有限公司(後更名為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籌備集團公司整體上市。
2007年5月,譚慶中在擔任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將集團公司整體資金注入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構思告訴鄭旭齡,共同研究資產重組的可行性。隨後,譚慶中要求鄭旭齡准備一份關於集團公司重組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整體上市的材料,並於2007年6月26日向李啟紅全面匯報了整體上市的工作情況。
2007年7月3日,李啟紅、譚慶中、鄭旭齡等人向中國證監會匯報了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初步方案。
2007年7月4日,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用科技」(2008年8月更名為「中山公用」)股票停牌。
2007年8月20日,「公用科技」股票復牌,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換股吸收合並公用集團及定向增發收購鄉鎮供水資產的預案公告。
2007年5月至6月,譚慶中多次向李啟紅匯報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資產重組的事宜。
2007年6月中旬,譚慶中在辦公室約見了林永安,向其泄露有關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產重組內幕信息。
2007年6月下旬,李啟紅與林永安商定後,在家中向林小雁泄露了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准備資產重組,股價會上漲的內幕信息,並讓林小雁找林永安拿錢幫助買賣「公用科技」股票。隨後,林小雁從林永安存款賬戶中轉出人民幣236.5萬元,從其丈夫李啟明存款賬戶轉出人民幣350萬元,並拿出自有資金,共籌集人民幣677萬元,以其弟林偉成和同事劉贊雄的名義,在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營業部辦理了證券交易開戶手續,分別轉入林偉成賬戶人民幣400萬元,轉入劉贊雄賬戶人民幣277萬元,指使朋友關穗騰負責買賣「公用科技」股票。
2007年6月29日至7月3日,上述賬戶在「公用科技」股票停牌前累計買入89.68萬股,買入資金人民幣669萬余元。
後於2007年9月18日至10月15日陸續賣出「公用科技」股票,賬面收益人民幣1983萬元。
中山公用集團多名高管涉案
據調查,2007年6月11日,中山公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這一內幕信息已形成,2007年6月11日至7月3日為這一內幕信息的價格敏感期。在此期間,除了李啟紅外,公用集團亦有多名高管利用內幕信息炒股。其中,原公用集團企管部經理周中星從鄭旭齡處獲知內幕信息後,與其妻子黃某和母親麥某共買入88.44萬股,並於2007年10月8日至10日賣出,賬面收益高達人民幣1809萬余元。
為規避證監會調查轉走贓款
為應付中國證監會的調查,李啟明曾夥同林永安、林小雁等人商量規避調查事宜。2009年12月,中國證監會找到李啟明調查林小雁等人買賣「公用科技」股票的情況。
2010年4月初,李啟明向林小雁提出轉款人民幣1000萬元至其合作夥伴郭長棋的存款賬戶,用於收購建大電器工業(中山)有限公司20%的股權。隨後,林小雁安排林偉成於2010年4月6日、7日、9日分3次轉款人民幣1000萬元至郭長棋的存款賬戶。 另據指控,2006年至2010年,李啟紅利用擔任中共中山市委副書記、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長的職務便利,為梁某某擔任中共中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等職務提供了幫助。並接受了梁某某的請托,指示中山市教育局為梁某某的子女等人解決入學問題,在家中共收受梁某某賄送的現金40萬港元。
2009年6月至8月,李啟紅接受廣東省中山絲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關某某的請托,商請拱北海關副巡視員兼中山海關黨委副書記梁某某為曾經受過海關行政處罰的該公司申請雙A信用級別事項給予支持,並於2009年9月在家中收受關某某賄送的現金人民幣10萬元。 反對樓市「低迷」
還有傳聞稱,李啟紅與他人合作開發房地產項目,但該項目因某種原因沒有獲得合法手續,而李啟紅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使得該項目獲得了審批,此事被人舉報至紀檢部門。另外也有多名中山人士向媒體反映,李啟紅家人涉足當地房地產市場。
2009年1月中旬,國際金融危機波及中國。公開資料顯示,李啟紅參加中山市人大會議第十五代表團的分組討論會時曾發表過與房地產有關的言論。她說:「我聽到不少市民對救市政策有偏見,認為政府出台政策救樓市就是偏幫房地產商」「政府救的不是一個房地產業,而是整個產業鏈。一個房地產業可以拉動50多個產業,建材、家私、家電、燈飾等行業都與之密切相關」。李啟紅認為,「樓市低迷,對政府的整個稅收都會有影響。」
㈢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歷次會議
時間: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
時逢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決定央行自身管理體制變革的大手術,並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處理從國有四大行剝離的不良資產
銀行改革
中央財政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大國有銀行資本金;將13939億元銀行不良資產剝離給新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取消貸款規模,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等重要改革措施。
金融監管
對金融業實行分業監管,成立了證監會、保監會,分別負責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人民銀行專司對銀行業、信託業的監管;另外對人民銀行自身機構進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銷,改成9個大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得以加強。 時間:2002年的2月5日至7日
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對下階段金融工作全面部署
加強金融監管與國有銀行改革的思路進一步得到深化,最終組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主導中國銀行業的重組上市。
銀行改革
快速推進新一輪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在股份制改革與海外上市項目的實施上得到了一系列關鍵政策支持。
金融監管
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銀監會,並成立國有銀行改革領導小組,醞釀、統籌、部署國有銀行改革方案,會議還做出了改革農信社的決定,為此後農信社改革的全面鋪開確立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指導方針。 時間: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近幾年來的金融工作,分析當前金融形勢,統一思想認識,全面部署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
中國農業銀行實行整體改制、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成立中國外匯投資公司運作部分外匯儲備2007年19日至20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下稱「本次會議」)上得到明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本次會議上強調,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金融業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期,也處在一個重要發展期。
加深已股改銀行的改革
溫家寶指出,繼續深化中國工商銀行(4.54,0.05,1.11%)、中國銀行(4.19,0.08,1.95%)、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改革,努力鞏固和發展改革成果,關鍵是繼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轉變經營機制,深化分支機構和基層改革。
央行在昨日結束的2007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要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優化金融結構為重點,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繼續推進工、中、建3家銀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經營機制轉變。
央行行長周小川去年底在向全國人大作匯報時提到,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仍屬於初步的、階段性的,改革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國開行全面推行商業化
在本次會議上,國開行被明確定調為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並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不得從事 零售業務。權威人士透露,本次會議明確了國開行將堅持的三項原則,即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
政策性銀行改革是已經討論了多年的話題。本次會議強調,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首先推進國開行改革。
本次會議還明確,對政策性銀行的政策性業務要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這為政策性業務的發展確定了方向。
成立政府投資公司
在外匯儲備領域,本次會議表示,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
權威人士透露,本次會議已經明確將成立一家政府投資公司,負責部分外匯儲備的運作,並將要求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運作,公司將主要投資於海外市場。該公司的名稱可能還沒有最終確定。
據悉,該公司將在中央匯金公司的基礎上擴充成立。由於此前匯金的資金直接來自於外匯注資,該公司的成立還涉及到發行特別國債購買上述注資。而運用市場化運作的外匯儲備資金也可望採取財政部發債再向央行購買的方式注入該公司。不過,由於這部分外匯儲備規模較大,預計將採取分期發債、分批購買、緩步推進的方式進行。
大力發展公司債券
在資本市場領域,本次會議強調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強調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同時大力發展公司債券。
權威人士透露,公司債券將不同於現在的企業債券,公司債將由證監會負責監管,發改委則將專注於對國家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項目債進行監管,簡稱「企業債」,以區別於證監會監管的「公司債」。
去年共發行1015億元企業債,債券市場的融資比例佔全部融資比例不足1%。加快債券市場的發展將是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議題。
做實分業監管協調機制
在監管體制上,本次會議提出要完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監管協調配合。與預期一致的是,本次會議並沒有決定成立一家「超級監管機構」。
有權威人士表示,此前討論的成立一個由央行、財政部、發改委及 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共6個部門組成的「3+3」協調監管框架在本次會議上並未得到確認。將繼續保持目前「2+3」即央行、財政部及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之間的協調配合。
由於本次會議明確提出「完善分業監管體制、機制」,業內因此普遍認為,混業經營在現階段不會大力推進,只會以小步試點的方式進行。 時間:2012年1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
主導機構:發改委、財政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20部委
會議內容:十項金融改革議題
部署八項工作
溫家寶對今後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作出部署。(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金融行業要大力提升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覆蓋面,加大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重點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自主創新,特別要加快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著力加強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決策、制衡機制,建立規范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准入,鼓勵、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改制和增資擴股。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明確劃分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行分賬管理、分類核算。國家開發銀行要堅持和深化商業化改革。(三)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切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銀行業要建立全面審慎的風險監管體系。證券業要完善市場制度,強化行為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險業要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完善分類監管制度。(四)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當前我國政府債務總體安全、可控。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妥善處理存量債務,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構建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五)加強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建設,推動金融市場協調發展。促進股票期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堅決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建設規范統一的債券市場,積極培育保險市場。(六)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七)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水平。深化內地與港澳台金融合作,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八)加強金融基礎建設,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加快制定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建立金融業統一徵信平台,完善登記、託管、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提振股市信心
溫家寶要求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今年金融工作。一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二要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對企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三要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加強股市監管,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提振股市信心。四要敏銳觀察和跟蹤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好應對預案,切實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溫家寶強調,當前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呈現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㈣ 中國股市
因1999年前的股市規模太小,故省略。
1999年2月的1047點到2001年6月2245點為牛市。
2001年6月的2245點到2005年6月998點為熊市。
2005年6月的998點到2007年10月的6124點為牛市。
2007年10月的6124點到2008年10月1664點為熊市。
2008年10月的1664點到2009年7月的3478點為牛市。.
2009年7月3478點到今為止仍為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