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股票影響消費行為特徵

股票影響消費行為特徵

發布時間: 2024-09-29 19:37:06

A. 股票價格下降對於消費者的支出決策有何影響

股市對消費的影響,傳統上往往被稱之為財富效應。這里的財富效應,是指由於金融資產價格――股價上漲(或下跌),導致金融資產持有人財富的增長(或減少),進而促進(或抑制)消費增長,影響短期邊際消費傾向(MPC),促進(或抑制)經濟增長的效應。其中,促進消費增長的效應稱之為正的財富效應,抑制消費增長的效應稱為負的財富效應。股市對消費的負面影響表現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方面僅指股市下跌或者說持續下跌對消費的負面影響,也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負財富效應。我們的分析,是從廣義層面來分析股市對消費的負面影響的。具體而言,包括三個層面: (一)負財富效應 主要表現在:

1.通過減少居民實際收入影響消費。

投資者投資於股市,一方面獲得股票分紅收益,如果投資者屬於長期性的投資行為,且投資對象為績優股,這部分收益將是穩定的,可視為持久收入。另一方面,是溢價收益,即投資者因股價上揚所獲得的資本利得。這部分收益可能是暫時性收入,在大牛市中,也可能轉化為持久收入,當然,在熊市市場,情況相反。根據美Economic Indicator FEB 99公布,1995-98年,股票分紅率分別為2.56,2.19,1.77,1.49,且呈下降趨勢。在一個持續下跌的股市之中,這些分紅難以抵消股價下跌導致的財富縮水量。2000年以來,美國股市縮水市值達6萬多億美元,以每個平均3口之家計算,相當於每個家庭損失約7萬美元,以負財富的MPC 0.07計算,且由於消費者支出佔美國GDP的70%,「財富效應」對經濟增長的負影響顯而易見。

如果這個市場中股票期權計劃(ESO,也包括員工持股制)比較普及,股價大幅度下跌不但使員工報酬急劇減少,還可能使員工的未來期權成為一張廢紙,從而減少員工未來的收入。

2、通過弱化居民收入預期,降低市場信心,縮減消費。

股市被認為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變動影響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和未來收入的預期,從而影響到消費者信心。

消費者在某一時期的收入等於暫時性收入加持久性收入,在某一時期的消費等於暫時性消費加持久性消費。其中,暫時消費與持久消費之間不存在固定的比率,與暫時收入也不一定存在比率,只有持久收入與持久消費之間存在著固定比率。如果股市達到一定規模,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持續下跌,則投資者得自於股市的損失將由暫時性損失轉化為持久損失,從而與消費支出的減少產生某種固定聯系。而股市投資者的消費下降所產生的示範效應,又帶動股市中的非投資者,進而降低市場信心。

一個信用體系發達的市場,股市繁榮在加速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同時,由於使投資者未來收入預期向好,股票財富的急劇膨脹也促使他們更大膽地進行消費信貸。但股市下降乃至蕭條將產生相反的效果,投資者消費行為將更趨保守,從而減少了消費信貸,其所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將使社會消費支出與企業投資進一步減少。

而且,若股市大幅度下跌,則那些在繁榮時期以股票財富為抵押品所產生的消費信貸由於股票財富的大幅度縮水,而使他們陷入財務危機,表現為投資者、家庭破產增加。如到2002年9月30日,美國破產申請達近155萬,比一年前增加了7.7%,已超過上年破記錄的數據。2003年6月30日的過去12個月里,美國的個人破產申請案再創歷史新高,美國個人申請破產的總共為161.3萬多例,比此前12個月中的146.6萬多例增加了10%。

同時,銀行抵押品價值的大幅縮水,又使銀行陷入財務危機之中,並可能產生信貸危機,從而使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之中。

3、 通過惡化企業投、融資狀況間接影響消費支出。

股市持續蕭條帶來負的「財富效應」,因為蕭條的股市使持股者的財富減少,這種不好的示範效應使更多的公眾投資避免進入股市,從而推動股市進一步蕭條,企業也因此得以以更高的成本去籌資,或者難以從證券市場籌資,從而難以進行內涵式或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反過來又降低了企業盈利水平,也減少了員工的收入水平。

(二)股市「擠占」效應。
股市上漲,對消費產生兩種效應,一是通過增加財富,對消費正向影響的效應,即股市的「消費效應」。一是因股市持續攀升而產生的賺錢效應對社會資金的巨大吸引力而減少儲蓄,以及使原本用於即期消費的資金轉化為股票投資;或者因股市長期下跌,投資者被套牢,使當前消費資金減少,即所謂的「擠占效應」(也有學者稱之為替代效應)。股市持續上漲時,投資者認為持有股票,或者投入資金買入股票的賺錢效應要比即期消費所得到的效用大,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國股市表現較為明顯。

在股市發展初期,擠占效應往往超過消費效應,此時股市對消費需求影響較小,甚至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當前消費。其主要原因在於,股票上漲帶來的賺錢效用超過了即期消費的效用。如有專家認為,我國股民即使買賣股票賺錢,其良好的示範效應會首先吸引消費者將現金投入到股市中去,而不是用來消費。當股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投資者富裕程度增加,未來收入預期向好時,消費效應開始超過擠占效應,股市刺激消費的作用開始體現。隨著股市的繼續攀升與投資者股票財富的不斷擴大,消費效應與擠占效應的差距愈來愈明顯。

以我國股市為例,股市的擠占效應是不容忽視的。我國股市一些投資者長期虧損或套牢,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很大。據統計,1993-1999年以來我國股市中的投資者中,不盈利或虧損的投資者兩市年平均所佔比重達68%。2001年以來,不盈利或虧損的投資者年平均所佔比重高達80%,尤其是2001年7月以來,中國股市大幅度下跌,投資者股票財富亦大幅度縮水,到2003年7月底,90%的投資者被套牢,其對消費的「擠占」也越來越顯著。

(三)泡沫經濟效應。

以股市為代表的證券市場持續繁榮,使消費需求急劇膨脹,這種態勢又增加了企業的投資慾望,整個社會經濟表現為消費、投資過度膨脹。如果由此引起的急劇膨脹的總需求遠大於總供給所能承受的范圍,並且股市的持續攀升的示範效應,使許多本來屬於生產性的投資轉向股市,於是泡沫經濟出現了。

如果泡沫的形成過程是緩慢的,不易察覺的,供求缺口的出現將在整個經濟形態中產生持續的通脹,國家可能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減少貨幣供給量進而減少銀行的貨幣信用,減少人們投資於證券市場的資金,抑制經濟過熱。

如果股市中積累的泡沫壓力過大,而國家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收效甚微時,此時某一因素如來自國外投機力量的沖擊,就會促使經濟運行內在機制用急性、突發性的形式來釋放壓力。這種方式便是金融風暴,或稱之為股災,接踵而至的是匯市、期市齊跌;不動產、動產縮水以及證券市場上原來虛報利潤和有欺詐行為或存在經營問題的企業接連破產,數萬億財富付之東流,社會消費支出大幅度減少,導致經濟衰退。即使人們的消費習慣可能使消費支出不變或只有輕微的下降(即「棘輪作用」),不會影響社會消費的絕對量,但會致使社會消費的增量減少,在「加速數」的作用下,使整個國家產出減少。

從歷史經驗來看,股市過度繁榮的之後往往出現蕭條,如上世紀20年代美國股市持續繁榮,其後而來的是經濟大蕭條,50-60年代的股市繁榮,其後而來的是70年代的蕭條。80年代日本股市狂熱,其後是90年代的長期衰落。

B. 行為金融學基本概念和理論解讀

行為金融學基本概念和理論解讀

行為金融學是金融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等學科相交叉的邊緣學科,力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行為金融學基本概念和理論解讀論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行為金融學理論著重分析金融市場中由於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資者的失誤偏差和市場的反常,它是現代金融理論的有益補充。行為金融學不僅在學術研究中得到了重視,在實踐中也得到了運用。對行為金融學與現代金融學的關系、行為金融學的基本理論作概述,並探討如何在證券市場投資中實際應用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 行為金融;現代金融;防禦型投資策略;進攻型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是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更深層次的心理、社會等因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資本市場的現象和問題。在美國和歐洲,行為金融學不僅在學術研究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它在實踐中也已經得到了應用。個人投資者在應用行為金融學的知識來避免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機構投資者也正在以行為金融學的精髓來發展以行為為中心的交易策略。

一、行為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

迄今為止,行為金融學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完整的理論。目前絕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於確認那些會對資本市場產生系統性影響的投資者決策心理特點以及行為特徵。

第一,投資者的心理特點。

處理信息的啟發法。現代社會信息量越來越大,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金融市場決策者面臨的情況日益復雜。決策者將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啟發法。啟發法是使用經驗或常識來回答問題或進行判斷,它意味著對信息進行快速的、有選擇性的解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直覺。由於決策的速度很快以及不完整性,使用啟發式方法可能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從而造成認知錯誤和判斷錯誤。啟發式方法一般包括:一是典型性。這種啟發性方法是一個諺語的起源:“如果它看起來像只鴨子並且呷呷的叫聲像只鴨子,它可能是只鴨子。”在形成預期時,人們通過評估未來不確定事件的概率與其最近所觀察到事件的相似程度。典型性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過度,也就是投資者在形成預期時給予新信息太多的權重。二是顯著性。對於發生不頻繁的事件,如果人們最近觀察到這種事件,那麼人們傾向於過分估計這種事件在未來發生的概率。例如,如果最近一架飛機墜毀的消息頻繁地被媒體傳播,人們將過高估計飛機未來發生墜毀的概率。

顯著性可能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過度。三是自負。人們對自己的能力和知識非常自負。例如,當人們說這件事有90%可能性將發生或這聲明是真實時,那麼這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小於70%。自負可能使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遲鈍。四是錨定。心理學家已經證明,當人們進行數量化估計時,他們的估計判斷可能被該項目先前的價值所嚴重影響。例如,二手車的銷售商通常是在開始談判時出高價,然後再降價,這銷售商盡力將消費者滯留在高價格上。錨定使得投資者對新信息反應遲鈍。

第二,後悔。

人類犯錯誤後的傾向是後悔,而不是從更遠的背景中去看這種錯誤,並會嚴厲自責。後悔理論有助於解釋投資者延遲賣出價值已減少的股票,加速賣出價值已增加的股票。Shefrin和Statman指出,後悔理論表明投資者避免賣出價值已減少的股票是不想使已犯的錯誤成為現實,從而避免後悔,投資者賣出價值已增加的股票是為了避免價格隨後可能降低而造成後悔。

第三,認知不協調。

認知不協調是人們被告知有證據表明其信念或假設是錯誤時,人們所體驗的心理和智力上的沖突。認知不協調理論認為,人們存在採取行動減輕未被充分理性思索的認知不協調的傾向:人們可以迴避新信息或開發出扭曲的論據以保持自己的信念或假設正確。如新車買主有選擇地避免閱讀他們其他車型的廣告,而去看他們所選擇車型的廣告。

第四,迴避損失。

趨利避害是人類行為的主要動機之一,而對“趨利”與“避害”的選擇在經濟活動中是首先考慮如何避免損失,其次才是獲取收益。研究表明,人們在從事金融交易中賦予“避害”因素的考慮權重是“趨利”因素的兩倍。

第五,羊群效應。

人們的相互影響對人的偏好改變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追求時尚與盲從心理便是其中最突出的特點。這對經濟決策的形成與改變具有特殊的影響力。在金融投資領域,人們往往是顯著的、非理性的從眾心理特徵與行為。

(二)決策行為的一般特徵

1994年,Shefrin和Statman開始研究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產生系統影響的決策行為特徵。,一些決策行為特徵已經得到行為金融學家們的公認,並作為對決策者的基本假設:

第一,決策者的偏好是多樣的、可變的,他們的偏好經常在決策過程中才形成;

第二,決策者是應變性的,他們根據決策的性質和決策環境的不同選擇決策程序或技術;

第三,決策者追求滿意方案而不一定是最優方案。盡管這些決策特徵之間相互作用的特點和對市場的影響尚不十分明確,但實證研究表明,投資者決策行為特徵與市場中投資特性是相關的,如股票價格的過度波動性和價格中的泡沫;投資者中存在追隨領導者和從眾行為;過早的售出盈利投資和過晚售出失敗投資;資產價格對新的市場信息反應過度或不足等。

二、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的實際應用

在證券市場投資中具體運用行為金融學可分為防禦型策略和進攻型策略。防禦型策略是指利用行為金融學對人的投資心理以及決策特徵的分析來控制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也就是在投資中避免犯錯;進攻型投資策略則在了解投資者的心理偏差和決策失誤對市場產生的影響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以從中獲利。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更現實的是採取防禦型投資策略。個人投資者在資金實力、分析手段與信息獲得與把握上都處於劣勢,因而經常靠打聽小道消息等作為決策依據,行為經常是非理性的。此外個人投資者對自己的資金負責,缺乏來自第三方的監督控制體系,導致個人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容易犯心理偏差和認識錯誤,因而有必要採用防禦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來指導投資。進攻型投資策略一般為機構投資者採用,因為在錯綜復雜的金融市場中,要對證券的定價進行判斷非常困難,個人投資者很難在實際中判斷出當前的市場定價是正確的還是發生了偏差,只有掌握著大量信息和良好分析技術的專業投資者才有可能進行判斷。此外,各種定價錯誤或偏差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個人投資者精力有限、交易成本高,無法利用這些偏差和錯誤來獲利。

防禦型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是應用一系列行為金融的知識對自身的投資行為進行內省式的審察和研判,具體可包括:首先要核對信息的來源,核實信息的可信度、實效性等,要密切關注最近有無更新的消息或數字披露,要避免只關注支持自己看法的信息。第二,判斷自身是否過分自信,特別在最近投資行為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時就更應關注這點。第三,要善於比較正面和負面觀點,查明對市場持最樂觀以及最悲觀態度的分別是什麼人以及為什麼會持有這樣的觀點。第四,要避免錨定效應導致不理性的期望值。

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可以採用進攻型投資策略。各類投資機構由投資經理們具體負責運作的,投資經理們和個人投資者一樣,在投資決策中也會犯各種心理偏差和認識錯誤,因而也需要採用防禦型投資策略來加以避免。但投資經理們有著良好的金融投資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際經驗,他們能更好的對自身的行為進行控制。在各類機構中一般都有著良好的管理監督制度和風險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幫助投資經理們避免犯心理偏差和認知錯誤。因而,機構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利用進攻型投資策略來獲得盈利。

三、行為金融學理論探討及其實際應用

第一,反向投資策略。

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這種策略的提出最初是基於DeBondt和Thaler(1985,1987)對股市過度反應的實證研究。行為金融理論認為,由於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現,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其未來進行預測,從而導致對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最終為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第二,動量交易策略。

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准則,當股票收益或交易量滿足過濾准則就買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於對股市中股票價格中間收益延續性的研究。Jegadeesh與Titman(1993)在對資產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進行研究時發現,以3到12個月為間隔所構造的股票組合的中間收益呈現出延續性,即中間價格具有向某一方向連續變動的動量效應。 Rouvenhorst(1998)在其他十二個國家發現了類似的中間價格動量效應,表明這種效應並非來自於數據采樣偏差。

第三,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

成本平均策略是指投資者在購買證券時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地進行,以備證券價格下跌時攤低成本, 從而規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時間分散化策略是指根據投資股票的風險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信念,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股票投資比例可較大,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減少。

;

C. 股票怎麼查看板塊分類

板塊的漲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板塊下股票的走勢,一般來說,板塊上漲,會帶動其板塊下的個股上漲,板塊下跌,會導致其板塊下的個股下跌。

1、通過公司的主營業務來判斷公司所處的板塊,比如,公司主要從事碳化硅晶元器件,則可以判斷它屬於第三代半導體板塊。

2、投資者可以通過一些股票軟體的盤口,直接查看其所處的板塊,比如,同花順,其具體步驟如下:登錄同花順→點擊需要查詢的個股→點擊盤口,就能看見其所處的板塊。

同花順版本:安卓版本,103804

同時,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證監會對於股票的行業板塊分類,一般是按照上市公司經營的品種來分類的,即按照佔比例最大的品種來分類,但是,也可能因為上市公司多個品種差不多,導致其所屬的板塊不止一個。

1、融資融券其實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融資融券過程,一個是買漲賣空過程。

一、首先我們談談融資融券。融資,就是借錢,只是這個借的錢有明確的用途,只能買股票。融券,借殼股票,但借殼股票要及時賣出。借錢買股和借股賣股的過程也叫開倉。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角色,分別是客戶和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借錢,借證券,為此支付利息,年化在8%~14%之間。你們之間的借貸關系,稱之為合約。

二、融資融券的過程是一個簡單的貸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證券公司得利,收益是你支付的利息,在這個貸款過程中不是純粹的支出,而是貸款關系支付的利息和手續費。你借的錢和股票,就叫做負債。借錢,借股票當然還債。這個期限最長不能超過180天。當然,在這個期限內,可以借錢還債。你還錢的過程,叫做還款,可以直接用現金還款,也可以用賣股票的資金還款。你還股票的過程,叫做還券,可以直接返還持有倉庫的股票,也可以購買股票。當然,在償還和返還借的券的同時,必須一起返還相應的利息和手續費。償還股票的過程也被稱為平倉。

三、融資的利息按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簽訂的融資融券合同中規定的利率乘以實際發生融資金額、佔用天數計算,融資利息在投資者償還融資時由證券公司一並從投資者信用資金賬戶中收取或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收取。

2、股票入門知識有很多,但大部分原理都是相通的,所以怎樣快速學會炒股的關鍵是選擇簡單易用的股票知識學習,可以以大提高學會炒股的速度。

1)K線理論。K線理論是最經典股票知識,可以說看不懂K線就看不懂股票,所以想快速學會炒股就必須學習K線理論。K線理論學習也很簡單,只要記住常用的經典K線組合就可以按圖形去炒股了。

2)均線理論。均線理論也是股票入門基礎知識,可以很好的幫助你把握股票運行的趨勢,可以與K線理論配合使用,起來互補的作用。

如何區分股票屬於什麼板塊

看股票代碼。

行業板塊分類: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有分類標准,這個是官方的。每季度要求對公司大於50%的業務來歸類公司所屬行業。這個內容可以在證監會網站上查到上個季度的所有公司行業分類。

其中包括:A農、林、牧、漁業;B采礦業;C製造業;D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E建築業;F批發和零售業;G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H住宿和餐飲業;

I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J金融業;K房地產業;L租賃和商務服務業;M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N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O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P教育;Q衛生和社會工作;R文化、體育和娛樂業;S綜合;

共19大類,及二級90小類。

(3)股票影響消費行為特徵擴展閱讀

板塊在價值中受益

1、行業周期性不是很明顯的績優股。

1)這些股票歷年經營業績優秀,且未來數年內業績預期依然非常良好,受宏觀調控負面影響程度明顯有限。

2)公司核心競爭力明顯,主導產品盈利能力強,且對應公司基本面信息透明度高。

3)動態市盈率依然不高,普遍在30倍以下、甚至更低。

2、以食品和葯品等消費品為代表的典型防禦性板塊類個股。作為居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食品和葯品的需求量受宏觀調控的負面影響明顯會非常有限,因此,此類典型防禦性板塊類個股的估值預期將有望逐漸獲得提升。

3、以酒店經營和旅遊等為代表的典型消費升級概念類個股。國家在採取措施抑制潛在通貨膨脹壓力的同時,也會繼續刺激合理內需,以防止宏觀經濟出現硬著陸,因此,作為典型的消費升級概念品種,酒店經營和旅遊景點經營等股票的中線估值預期也將有望獲得提升。

4、擁有重要原材料等生產資源的資源類股票。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重要原材料不足對經濟發展的「瓶頸」抑製作用日漸明顯,因此,從較長一段時間來看,大宗重要原材料價格持續看漲依然是大趨勢,相關企業對應股票也將從中直接受益。

D. 股市風險的探析

股市風險探析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判斷風險的依據?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

中國股市本輪近20%的暴跌,經過十來天的反彈整理,似乎就這么過去了。什麼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們現在還只是看到數百家公司股票連續跌停、市值損失上萬億元,如果我們還簡單地認為,這是股票交易印花稅惹的禍,或者真假「洋鬼子」忽悠出來的毛病,甚至還在暗自慶幸這是對新股民的一次很好的風險教育,而不作系統、深入、貼近實際的思考,那就有點不知教訓,甚至白付學費了。從各類市場參與者在這場風波前後的表現,以及管理層與媒體的作為看,潛藏在中國股市中的內在與外在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那麼這個市場的中長期風險就要比眼前的短期風險更大,更危險,也更有害了。

首先看內在風險。從結構上看,除了系統性風險外,在資本市場上最直接的風險是來自投資品自身的信息風險,也就是由投資品的信息殘缺、延宕、非對稱傳布,或信息虛假、欺詐、操弄等造成的風險。以股票為例,股票作為投資品,其風險主要有公司治理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而所有這些風險都表現為公司信息及信息披露風險。尤其是那些與經營情況和盈利預期直接相關的信息,以違規或違法的方式在市場上做選擇性傳播,更是導致市場異動與投資者行為異常的直接原因。比如,近期杭蕭鋼構(19.59,-0.45,-2.25%)股價異動就典型地反映了這種信息非對稱傳播的危害。

除此之外,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股權分置問題雖然在短期內在股權制度上有了重大變革,並由此引發了市場由熊轉牛的突變,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行為偏好,尤其是只注重自己那部分利益的習性,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徹底改變。大股東無視全體股東的長遠利益與公司前途,在充分享有股權分置改革以前的那些特殊股權利益之後,又得到了本次股改帶來的利益變現機會,這種一次性制度紅利很可能扭曲大股東的行為,造成普遍的公司治理短期化惡果,比如大股東會盡可能地把短期業績做好,或者製造利好題材,以配合大小非高價減持等等,若是這樣一種結局,那麼這樣的股權分置改革將是可悲的,而中國股市的中長期風險也就可想而知了。

從市場層面看,相對於其他風險,市場操作風險也許是最容易被投資者所感受的。因為隨著股指的漲跌,股價的波動,操作風險也跟著起伏。如果我們撇開其他因素,單就市場操作來講,通常有三大風險會直接呈現在所有投資人面前:一是估值風險,二是資金流量與流向信息風險,三是投資者博弈風險。從實際操作尤其是短線操作看,由於市場是憑實力說話的,因此擁有資金話語權的主力機構永遠是市場的主導者,而中小散戶多半都是群羊效應中的尾隨者,根本無法與主力抗衡,因而市場操作風險主要取決於主力機構。

比如,前兩年上證綜指只有1000多點,主力對當時的市場不認可,股市照樣走熊。而現在的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股市卻已判若兩人。可見對市場的估值,主要取決於主力的贏利預期。在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對股市打壓越低,吸籌越多,日後贏利才越高。而市場的這種估值風險,不僅表現在大盤上,更直接地表現為主力對個股與板塊的操控上。這是其一。其二,對市場操作影響更大的是有關資金流量與流向的信息也受控於主力。因為主力資金不僅會影響股價,而且能隱蔽地把握與操弄資金流量與流向。這便構成了資金信息的不對稱風險。另外,再從博弈關系看,市場上盡管散戶很多,但能夠動用各種交易手段來影響股價的,主要還是主力。所以只有主力機構才是市場的麻煩製造者,才是市場風險的策源地。而主力的所作所為,將直接關系著市場的中短期交易風險。

除了這兩種內在風險之外,還有一種比較隱晦的風險,那就是中介與資訊服務風險。這是由券商等中介服務機構的服務殘缺與隱晦的不公正而造成的投資風險。這種風險通常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對服務對象實施差別化服務。比如,對主力資金提供各種買賣便利,而對中小散戶則缺乏包括理財指導與風險提示等在內的起碼的市場服務;還有一種是對資訊產品實施差別化供給。比如,一些中介機構將其調研報告分不同時間和詳略文本,向不同對象發布,造成信息不對稱,進而為不同對象的買賣時點造成事實上的不公平。這種非對稱性信息服務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戶的影響與傷害往往更大、更直接,並由此構成了對股市的短期擾動。

股市的內在風險還有很多,表現形式也五花八門,但不管其表現形式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作為市場參與者,由於各自的利益訴求不同,在博弈過程中,各利益相關方所處的位置也不盡一致,因此對市場的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而由此觸發的市場風險也有很大差別。從主導性看,首先是上市公司,其次是各類機構,最後才是散戶。而散戶由於其投資偏好千差萬別,不可能形成一股影響市場的合力,因此拿散戶說事,其實是一種誤導。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博弈結果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以強凌弱,用竭澤而漁的方式進行財富掠奪,最後造成市場生態整體惡化,釀成巨大風險;還有一種是共生共榮,形成有合理投資預期的市場生態。就目前而言,特別要警惕的是前一種結果,那是一種危險的游戲,需要從制度上加以制止。

除了內在風險,在觀察股市風險構成時,還有兩個外在因素,也會對股市造成局部系統性傷害,一個是輿論誤導風險,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

輿論誤導風險主要是由媒體或其他機構的信息傳播方式不當而引發的市場風險。這種風險有些可能是由於不懂市場經濟規律或不能公正地對待不同市場主體而造成的;有些卻有可能是出於商業利益而故意操弄的。比如,將財經報道娛樂化,為吸引「眼球」,故意將極小概率事件極力放大、甚至不惜歪曲事實真相,以博取聳人聽聞的效果;又如,有些傳媒熱衷於煽情,追「名人」、「洋人」,放「狠話」、「怪話」,操弄話語權,以謀求賣點;再如,有些證券機構及其代言人出於商業考慮,在不同時點對股市作誘導性評價,等等。

凡此種種,輿論誤導風險,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佔有輿論優勢的利益相關方,為了一己的利益而影響輿論導向,在財經信息傳播的系統、完整、對稱、均衡性上有違「三公」原則,由此誤導公眾,並釀成人為的市場風險。其結果一是造成市場短期波動加大、效率降低,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減弱;二對投資者來說,則意味著投資成本上升、投資判斷力降低,操作失誤增加。在以信息為主導的虛擬市場中,這是一種容易釀成局部性系統風險的人為隱患。

至於監管風險,也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監管不到位風險,比如對影響市場的主導性力量,如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對各類機構合法合規經營的監管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市場的基礎和整體質量,對券商等中介機構在對散戶服務特別是風險提示方面的督導是否到位,也直接影響市場心態直至社會輿論;還有一個是監管不當風險,包括政策措施內容不當和出台時機不當的風險,也將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行。

觀察中國股市風險,需要從結構上來把握,對風險的實際分布狀態進行有效度量。可惜的是在本輪大跌之前,特別是當上證綜指上摸4000點之後,各種恐高的聲音再次響起。其中擔憂風險激增,要求政府出面干預的人有兩大理由:一是股指漲得太快、太高;二是新股民太多、太盲目、太沖動,甚至有媒體把民工入市也當作股市過熱的證據來調侃。這難道是我們判斷風險的依據?

更為奇怪的是,發出這種聲音的居然有不少是吃過洋麵包的專業人士與財經媒體,比如有媒體稱,中國股民正在搶乘泰坦尼克號這艘冰海沉船,等等。這種用極具煽情色彩的語言不做量化分析的報道出自專業媒體,實在匪夷所思。

如果說股指背離基本面,漲得太快太過,有價值回歸的要求、有市場調整的風險,這好理解;如果有些新股民缺乏必要的投資理財知識與風險防範意識,需要時時加以提醒和告知,這也好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僅憑指數高低或股民開戶多少來判斷股市風險,那也太簡單、太教條、太離譜了。

股市風險固然可以從指數上看出一二,但那隻是表象,在這表象後面更為重要的是市場各利益相關方的信息風險,是信息不對稱、信息缺損與信息操縱風險。而對於股市風險信息的誤導,本身又是一大可笑又可悲的人為風險。

從宏觀基本面和上市公司與證券市場的各項近期指標看,短期內都有喜人的業績,也就是說短期內並沒有哪些重大因素能夠改變股指持續向上的牛市格局,令人擔心的則是上述中長期缺陷如果得不到治理,有可能釀成市場未來風險。這是中國股市目前的基本狀況。因此,唯股指是論,僅憑指數高低來評論股市風險大小,是非常粗糙的做法。

但願本輪大跌付出的代價能夠讓我們看到這一點。在對股市風險的評價中,能夠拿出有充分說服力的事實與量化指標來,而不是一葉障目,或者為了別有用心的商業目的,在那裡忽悠人。

E. 法院限制高消費後,被執行人在之前買的股票會不會有影響

會有影響。

我們來看看限制高消費的范圍

為防止列舉不全面,還規定了兜底條款。被執行人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費後,不得有以下以其財產支付費用的行為:
(1)乘坐交通工具時,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
(2)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場所進行高消費;
(3)購買不動產或者新建、擴建、高檔裝修房屋;
(4)租賃高檔寫字樓、賓館、公寓等場所辦公;
(5)購買非經營必需車輛;(6)旅遊、度假;
(7)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
(8)支付高額保費購買保險理財產品;
(9)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費行為。

其中第八條規定,不能購買保險理財產品,股票毋庸置疑屬於理財產品,所以,會有影響。

熱點內容
股票軟體模版管理 發布:2025-01-24 02:05:05 瀏覽:25
股票歷史數據導出國外工具下載 發布:2025-01-24 01:56:05 瀏覽:787
建行股票軟體下載 發布:2025-01-24 01:49:56 瀏覽:765
騰訊股票價格歷史記錄 發布:2025-01-24 01:33:29 瀏覽:95
股票漲停了沒有人賣 發布:2025-01-24 01:32:50 瀏覽:65
二萬元投資基金一年有多少收益 發布:2025-01-24 01:28:12 瀏覽:376
建行14天理財多少利息 發布:2025-01-24 01:23:36 瀏覽:607
怎麼能炒股開戶 發布:2025-01-24 01:19:17 瀏覽:307
凈值理財開放型和封閉型哪個好 發布:2025-01-24 01:18:58 瀏覽:255
如何找出硬碟里的數字貨幣 發布:2025-01-24 01:04:30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