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海南發展做增發股票對股價的影響

海南發展做增發股票對股價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4-09-16 21:22:41

『壹』 請問哪裡有一些關於定向增發的比較經典的案例

比較經典的例子是海南航空定向增發的例子。
海航換骨——「大新華」組建內幕獨家調查
海航集團正在操作的「大新華」集團一波三折,掛牌計劃一推再推,這裡面到底有什麼不為外人所知的故事?索羅斯是否還會大筆注資?海南航空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是否即將易主?海南省政府為何在關鍵時刻拿出來15億?「大新華」集團上市後,以陳峰為代表的海航集團的「老闆」們,是否會上演一夜暴富的神話?《新財經》記者兩赴海南,通過與陳峰、王健、陳文理、李先華等海航高管的深入交流,得到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我們大廈樓上的『HNA(海南航空)』標識有些臟了,是不是應該清洗一下?」不久前,海航發展大廈的清潔工通過海航集團特有的網路辦公系統,將意見直接提給了集團董事局領導。 「不用了,我們的牌子馬上就換了。」海航的決策者回答。 文/陸 建 羅 威 眾所周知,海航人正在實施一個很大的戰略規劃——籌建「大新華」集團。可是,這個「大新華」同現在正在私募的新華航空控股有限公司有什麼關系?同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有什麼關系?同海航集團有什麼關系?「大新華」未來將扮演什麼角色?這些問題,就是在海航內部,很多人也說不清楚。 「海航現在處於再次脫胎換骨的准備期。」面對《新財經》的采訪,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說,「未來5~7年,海航有兩個目標:一是創造中華民族的世界級航空運輸品牌,二是為中華民族創造一個世界級企業。這有三個標志,一是機隊規模;二是旅客認同度;第三是海航品牌的國際知名度。目前我們正在組建中國新華航空集團,這是中國航空界一次重大的私募,為我們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陳峰口中的「中國新華航空集團」,正是業內所說的「大新華」概念。在目前,因為還未完成注資計劃,沒達到《公司法》對於一家集團最低掌控五家子公司的要求,集團還不能掛牌,所以只能通過「新華控股」吸納資金。 對此,海航已經謀劃了很久很久。 海南航空從一個地方性航空運輸單體企業,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截至2005年6月,擁有107架飛機,集團總資產430多億元,員工19000多人——同他們一系列成功的資本運作密不可分。如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海航發展戰略研究組所說的:海航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成功進行資本運作的十年。 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海航得到了速度,但卻帶來了高負債的問題。而且,受到資本制約,海航業內老四的地位一時間難以再向前提升。 海航需要資金支持並且為數不小,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每一次融資,都帶來海航資產負債率的下降,而後來都毫無例外地回到警戒線之上。海航為籌措資金不遺餘力。 「大新華」恰是海航人把發展目標和解決資金難題巧妙結合起來的戰略。 陳峰在10月15日索羅斯基金入資新華控股的新聞情況通報會上明確表示,新華航空集團的成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私募籌備期,私募總額約30多億元,其中索羅斯的本次投資約佔10%。到今年底,根據私募的具體情況,募集約50億元左右資金,並舉行創立大會,這是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大新華航空集團計劃在香港H股上市。 被逼出來的「上策」 2003年以前,海航一直具有再融資的資格,但是,緩解資金瓶頸,單純滿足「連續三年盈利」還不夠,在中國低迷的市場環境和特殊的管理體制下,海航的直接融資必須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准。 「我們每年都報材料,但每年都排隊。」在海航高層中,直接負責資本運作的高管無奈地說。 據他介紹,由於2001年、2002年這兩年中國資本市場整體低迷,所以,證監會控制了上市再融資的節奏,無論首發還是增發,都嚴格限制,排隊解決。海南航空幾乎每年都排在150名以外,2002年的時候,排位剛稍微靠前一點,大概是130名,結果2003年「非典」來了。 「在中國的各個行業中,『非典』影響最大的就是航空運輸業。『非典』期間我到廣州看了一下,當時白雲機場有20多架飛機排在停機坪上,其中有五六架777,從這邊往那邊看過去, 20多架飛機整齊排列,那場面倒真是壯觀,但我卻感到很悲哀。那時,民航業真的特別慘。」這位高管說。 海南航空在2003年年報中表示,由於受「非典」疫情影響等原因,公司2003年實現利潤總額為-14.74億元,比上年下降了1145.39%。其中:主營業務利潤比上年減少11.50億元,為0.45 億元,下降96.23%;而毛利率從上年的23.78%下降為8.43%,降低了15.35%,致使凈利潤為-12.69億元,比上年下降了1332%;每股收益-1.74元,每股凈資產1.53元,調整後的每股凈資產0.80元,凈資產收益率-113.70%,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6.45億元,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0.88元。 「2003年的巨額虧損,意味著我們三年的營業業績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再融資的資格。那時我們感到很冤,『非典』完全是外來的非人力可控的原因,並不是我們企業的核心能力或者經營發展戰略出現問題,也不是企業的決策失誤,我們的企業是好好的,但是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導致企業無法保持連續三年盈利,造成海航股份公司未來三年都不能融資;而且,三年以後繼續排隊,批下來至少需要五年以後。你說這合理嗎?」海航一位高管如此說。 「這樣的制度,意味著人為的限制,導致了中國很多民族企業在未來的五年失去了直接融資的資格,失去利用資本市場來促進發展的機遇,這是不公平的。」這位海航高層領導至今無法釋懷。 當時,對於資金極度渴望的海南航空,一直努力向證監會陳述自己的理由,期望恢復直接融資的資格。但證監會說這是《公司法》規定的,必須要找全國人大。海航馬上找了全國人大的法律委員會,法律委員會也表示了對海航的同情,認為這種現象不正常,但是按照中國的法律規定,只有全國人大常委會才有權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當時想,全國人大能給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至少是為100多家因為『非典』導致虧損的旅遊、航空、酒店餐飲這三個行業的上市公司呼籲,這個事情要是破冰,意味著100多家相關企業都具備了融資資格。我們當時是抱著這樣的理念來做這個事。但是從2003年『非典』的下半年開始,我們的工作一直沒有進展。」談及往事,海航的一位直接參與者還是一臉的無奈。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雖然策劃突破政策限制沒有成功,但海航定向增發的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 定向增發的時間差 在當前的資本市場上,股權分置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很多資本大鱷意識到,如若持有上市公司非流通法人股,只要鼓搗出一個說得過去的「對價」方案,就能取得上市流通的資格。到那時,無論是持有還是拉高出貨,主動權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更何況,中國資本市場的高層監管者還放出話來,股權分置改革成功的企業,將優先安排融資和高層管理者持股。 一時間,非流通股成了香餑餑。法人股交易十分踴躍,價格水漲船高。 就是在這個敏感的時間段里,國家有關部門批復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定向增發法人股。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公司意欲效仿,卻再也沒有一家取得成功。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唯一一家在今年取得定向增發資格的上市公司。 海航的定向增發,初步打算是28億元,這遠遠大於在A股市場上增發獲得的幾億資金。 海航人如何做到這一點?這裡面,自然充滿故事。但卻沒有人給出答案,這也許是市場永遠無法破解的謎局。對於坊間的各種傳言,海航的高級管理者不置可否。他們只是強調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海航股份的定向增發能夠成功,是因為證監會的批文是在中國管理層決定解決股權分置之前。「如果是在此之後,可能這個事情又會有變數。」海航集團的一位負責人如實相告。其二,這個決定表明,黨和政府對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對企業的發展是支持的。創新能力、改革意識都是非常強的。 得到了好處的海航人對決策者毫不吝嗇溢美之詞。 增發後的海航股份,是否會通過資本市場變現,從而獲得溢價?對此,海航的高層表示,新華控股即使成為海航股份的第一大股東,即使獲得流通權,也不意味著海航集團的法人股有出讓的打算。 「大新華」水落石出 那麼,海航股份的定向增發與海航集團正在操作的「大新華」究竟是什麼關系? 「這是一個事情的兩個層面。」一位海航高層告訴《新財經》,目前正在籌建的大新華航空集團,是2004年1月5日中國民航總局批准設立的新華航空控股有限公司的升級版本。(民航政法函[2004]5號文件《關於組建中國新華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問題的批復》)。當前,海航的舵手們利用新華航空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進行私募活動,今年年底,這筆資金的一部分將直接注入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定向增發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資金將用來收購海南航空集團其他的航空公司,包括中國新華航空有限公司、長安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山西航空公司,組建世人矚目的「大新華集團」。據知,這四家航空公司早在2002年就已實現合並運行,效果非常好。 按照海航的計劃,這次資本運作完成後,海航集團航空運輸主業的核心資產和品牌概念都將被「大新華」所取代。一個擺脫了地域概念的新航空集團形象將浮出水面,這便是陳峰口中「脫胎換骨」的真正內涵。 對於「大新華」的組建細節,海航的一位高層領導解釋說,海航三年連續盈利的業績沒有了,資本市場上直接再融資的路走不通了,可是,很多投資資金打算入股海航,「僅僅因為我們是上市公司,就無法吸納這些資金;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就可以隨時入錢,這是一個明顯的悖論。」 當時,證監會的相關部門告訴海航,我們這種限制主要針對公開發行股票,因為公開發行股票必須保障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但私募是願打願挨,作為戰略投資者,他自己就會對這個項目進行審慎評估後再作決定。 監管者的態度讓海航人看到了事情的轉機。經過艱苦的爭取工作,國家有關部門終於同意海航私募非流通的法人股。 為什麼只批了一家?海航的一位高級管理者認為,這實際上是國家有關部門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創新所作的實驗。「但是沒有想到,我們海航剛剛拿了批文以後,有關部門決定,要首先解決股權分置這個困擾中國股市最大的問題,而不是僅僅考慮這100多家因為『非典』導致虧損的企業有沒有再融資的問題。只有股權分置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國家才可以發展。所以,在兩利相較的時候,就取了大利。」 海航的解釋,是否符合邏輯,自然見仁見智。但海航的定向增發資格,讓海航有了更大的想法。 海航股份目前是單一的上市航空公司,海航決策者打算把海航股份有限公司同其餘幾家旗下航空公司(新華、山西、長安)一起整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資源能夠共享、統一運行的平台。據海航執行總裁李先華介紹,按照民航總局現行規定,每家航空公司都有各自的航線經營權,相互是不能「串飛」的,要變通,就要簽協議,租哪家公司的飛機才可以飛哪家的航線,資源無法共享。比如,夏季的時候,海南是淡季,北方新疆、西安非常火,而海航的運力沒有辦法調配到北方去飛。冬季是海南的旅遊旺季,冰天雪地的北方是出行淡季,飛機卻無法調過來。海航收購了三家航空公司,但還是一個個獨立運行的企業,失去了收購的意義。「收購的意義在於把這四家航空公司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平台,資源共享,能夠取得1+3>4的效益」。在李先華看來,未來的「大新華」就是把這四個航空公司組織到一個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的大平台。 30多億元資金的背後 據《新財經》調查,到目前為止,新華控股募集到的資金有30億元左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出資15億元;(2)海航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出資11.5億元;(3)索羅斯出資2500萬美金;(4)正在洽談中的海內外機構投資者,基本落實的資金有10億元左右,意向資金不低於幾十億元。 每一筆資金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在海航集團提供的資料中,有如下表述:「經海南省委省政府決策,海南省投資管理委員會表決通過,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向新華控股投資15億元人民幣,目前15億元資金已到位。」 而據《新財經》了解,這短短的幾十個字背後,也蘊涵著很多故事。作為海南省最大的企業之一,省委省政府對海航的扶持自然不遺餘力,但是,隨著市場化的推進,隨著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和國有企業的改革,政府介入地方企業的行為越來越謹慎。 對此,李先華這樣解釋:剛開始我們也沒有考慮省政府入資,當時很多國內大企業都表示了濃厚的興趣,認購比較踴躍,我們當時測算了一下,融資幾十億不成問題。 但是後來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國內投資機構大都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國有大型企業的入資存在政策上的障礙,投資其他行業,要受到國資委嚴格審批。換句話說,國有企業投資其他行業,目前基本上行不通。當然,也不排除國資委批准個別企業數額不大的投資,這樣,外資股占的比重就很大了。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根據民航總局的規定,當前的航空業,外資股的比例不得高於49%。而且,外資投資者還表示,全部資金馬上到位都沒有問題,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要求,比如總部的位置問題。很多海外投資機構認為,就海航的未來發展而言,海南已經是一個很小的市場了,未來的航空集團的管理公司是不是應該設立在北京,等等。這些問題我們沒有答應,但也向省委省政府作了匯報。」 海南省政府對海航的關注與支持,這些年沒有動搖過。這一次的問題,海南省政府再一次伸出了援助之手。海南省通過自己的發展控股公司——海南發展控股注資15億到新華控股。既緩解了外資比例超標的問題,也將海航踏踏實實地留在了海南這片土地上。 《新財經》了解到,這次政府出資,雖然最後皆大歡喜,但在具體運作過程中還是一波三折,其中,協議就簽訂了很多份。 這也許就是海航領導口中「沒有海南省政府,就沒有海航今天」的真正含義。 海航第一大股東即將易主 海航提供的最新資料顯示,海航集團及關聯公司將向新華控股投資11.5億元人民幣,目前5億元人民幣已經到位,其餘投資將於10月份內到位。 眾所周知,在當前的海南股份有限公司中,海航集團作為海南航空發起人之一,2003年末只擁有7.3%的海南航空股份,當時具有索羅斯量子基金背景的美國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持有1.08億股,以14.8%持股比例為第一大股東。但自去年以來,海航集團增持跡象極為明顯:海航集團受讓光大集團所持有的海南航空4.5%股份,並增持了670萬股A股流通股,使其持股比例達到11.85%,持股比例僅比美國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低2.95%,位列第二大股東。 海航集團的實際控制地位,同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股份十分不般配,這是海航集團一直要扭轉的事情。而如果此次定向增發順利完成,海航集團無疑將成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對此,海航的高管在接受《新財經》的采訪時,也間接證實了這個斷言。 此外,據海航直接負責融資的高層管理人員透露,目前,很多投資者正在就入資條件和細節問題進行磋商。 「每一筆都是大資金。」一位海航高管如是說。據《新財經》調查,包括渣打銀行在內的很多外資同海航的談判都已經到了「收官」階段。 「到年底為止,新華控股私募資金和向海航股份定向注資的活動將同時結束。」陳峰說。這意味著,在未來的兩個月時間里,新華控股,也就是未來的大新華集團第一階段的私募工作將告一段落。到底海航能募集到多少錢?這個很有意思的猜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海航「大新華集團」理想的根基到底有多大。 整體上市與高管持股 中國的資本市場,從來不缺資本運作的高手,也從來不乏挑戰政策邊緣的經典案例。當年TCL整體上市,就開創了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先例,成就了李東生的傳奇。 今日的海航謀劃的「大新華」概念,在有些人看來,似乎打算重復演繹TCL的故事。 陳峰表示,未來的新華集團,將在香港H股上市。雖然資本市場上的事情,沒有人能下結論,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但陳峰的計劃,還是從海航另一位高管的口中得到了證實。 在他看來,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問題多多,股權分置問題能不能在兩年內解決,目前還存在很大的變數。由於在美國市場發行ADR(信用憑證)效果並不好,因為在大多數美國人看來,中國上市公司的財務不夠透明,管理效率低下,也許這是偏見,但卻造成了市場上交投清淡的現實。而另一方面,中國的企業在美國上市,其維護成本相當高,大致每年需要數百萬美元,往往得不償失。「從目前看,香港還算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各方面符合『大新華』上市的要求。」可見,海航的管理者不僅考慮到上市的問題,也早早就考慮好了如何上市和到哪裡上市的細節。 TCL整體上市,讓李東生一夜之間暴富。那麼,海航的「大新華」上市計劃呢? 「在以前,關於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權激勵問題,我們不是沒有考慮過。」海航集團執行總裁李先華表示,「但是後來,國家叫停了這項激勵措施,我們就沒有再動心思。」 他同時指出,我們永遠不會用某些辦法,讓海航的高管或者一部分人變成富豪;我們作為海航的決策者,從來就是將公平放在了首位。海航歷史上一直強調的是管理層要作出犧牲,比如海航從成立之時起,技術崗位的管理人員工資比行政管理崗位和綜合管理崗位的幹部要高。很多年,機務維修人員的工資都比我高,更不用說飛行員。在住房分配製度改革之前,我們在房子的分配方面,都是飛行員首先挑,技術人員第二挑,我們管理層是第三挑選的,我住過很多海航的房子,可以說都是很普通的。 李先華對《新財經》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在海航除了拿工資,年底根據我的績效,董事局給我打分,還有一份不高的獎金,加上公司給我買了一份保險,此外我再沒有其他的。作為海航的管理者,我們現在更多考慮的是把這個事業做大做強,做成百年老店。我們自己經常想,一個人一頓飯還能吃兩斤米飯,睡覺還能睡兩張床嗎?所以,我們對高管持股並沒有很強烈的願望。」 「我們絕對不會通過本次資本運作將海航的高管成為富豪,絕對不會這么做!」李先華的回答擲地有聲。 李先華認為,在任何一個團隊中,任何分配製度都可能存在不夠公平的因素,或者你覺得公平,人家覺得不公平。對於上市公司高管的股權激勵問題,他也同時表示,對於政策制定者來說,不能說有一個案例沒有做好,就搞一刀切,這是要命的。有很多知名的企業團隊幹得那麼好,高管無法持股,結果沒有正路可以走,就走了歪路,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同時,他認為輿論也不應該對這些事情太苛刻,不應該將所有的資本運作都看做損公肥私的行為。 「海航的資本運作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實業在做支撐,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很好的實業,光靠講故事是不行的。講故事可以騙一次,但騙不了長久。大新華集團會成為中國航空業最出色的企業,不信,你走著瞧。」李先華說。 海航歷次融資一覽 直接融資 >> 海航的第一次直接融資是從海航的股份制改造開始的。1993年海航以重新評估的1334萬元國家股與中國光大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交通銀行海南分行、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海南航空進出口貿易公司等17家法人單位為發起人,組建了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25010萬元,總股本為25010萬股。形成的股權結構,國有股1334.0552萬股,佔5.33%,法人股18675.9448萬股,佔74.67%,並在STAQ系統上市。內部職工股5000萬股,佔20%。企業總資產為12.4億元,資本的長期負債率66.3%。1994年海航的分紅方案確立為每10股送2股,共送紅股5002萬股,總股本增至30012萬股。 第二次直接融資是1995年向美國航空責任有限公司出讓1億外資股股份,每股價格為0.2449美元,共獲得2500萬美元股權轉讓金,摺合人民幣2.079億元,占當時總股本的25%。第二次直接融資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海航對外匯的需求,而且使海航進入了國際資本市場,提高了海航在國際資本市場和資金市場的知名度和信用度,同時為海航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與技術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和方式。引入外資股後,美國航空責任有限公司在董事會9個席位中只佔有2個席位,海航的總股本增至4億股。其中,國家股佔4%,法人股佔56.01%,個人股佔14.99%,外資股佔25%。從總體上看,海航的中方股東仍佔大多數。 第三次直接融資是海航發行A股和B股,轉為公眾公司。1997年海航在境內發行外資股B股7100萬股,發行價格為每股0.47美元,公司取得募集資金3337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7669萬元,其中7100萬元轉做股本,其餘扣除發行費用後轉為資本公積金。發行B股後,公司的注冊資本為4.71億元。進一步解決了公司的外匯需求,平衡了公司的股本結構。 1999年,公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總股份為20500萬股,發行價格為每股4.6元人民幣,募集資金近9.4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外,20500萬元轉做股本,其餘轉為資本公積金。A股發行後,股份公司的注冊資本為6.76億元。股東權益增到20.26億元,公司總資產達到66.02億元。到1999年為止,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為67616萬股,其中國家股佔2.37%,境內法人持有股份佔33.14%,內部職工股佔8.87%,境內上市外資股佔10.5%,外資法人持有股份佔14.80%,社會公眾股東佔30.32%。 間接融資 >> 企業股本金的增長,不僅意味著企業規模的擴張,而且也意味著企業間接融資有了更多的信用擔保。1993年,海航初次募股集資2.5億元後,以這筆資產做抵押,初步從銀行獲得大額貸款6.48億元,購買了兩架波音737客機,隨後又以這兩架飛機做抵押,從美國租購了兩架波音737客機,組建了海航機隊。此後,海航以良好的經營業績,樹立了市場信譽,陸續與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了銀企協議,獲得大額長期信貸,並在美國三次成功地發行共計4.34億美元的債券。

『貳』 大揭秘:為何方大入主,海航跌停

9月12日,周日,海航發布重磅消息:


海航控股戰略投資者確定為: 遼寧方大集團。


海航基礎戰略投資者確定為: 海南省發展控股公司。


民營和國資之間,海航做出了抉擇。


航空主業選擇了民營企業方大集團,


機場板塊選擇了國資企業海南省發控。


這兩大板塊是海航集團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兩大板塊,這兩大板塊能否順利重整決定著海航之生死存亡。


按照一般情況,確定了投資者,不可能破產,消除了部分債務危機,戰略投資者帶著巨額資金進來,股票都會飛漲,但詭異的是海航此次重組的三大上市公司全部跌停。


9月13日,一開盤,ST海航、ST基礎、ST大集就死死封在跌停板上。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海航股票跌停呢?


01

兩大板塊重整方案的同與不同



這兩大板塊都選擇了以擴大股本+債轉股的方式實施重整。


海航控股的方案:


一是擴股,海航控股股本擴充一倍,由164億股擴至332億股。


對海航控股出資人權益進行調整,以海航控股現有A股股票為基數,按照每10股轉增10股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轉增股票約164.37億股。


原股東持股數量不減少,但持股比例下降一半。


也就是說,你原來持有多少股還是多少股,但是因為總股份翻一番,你的持股比例下降50%。


二是賣股,44億股轉讓給戰略投資者。


164億股中的44億股股票以一定的價格引入戰略投資者,股票轉讓價款優先用於支付重整費用和清償部分債務,剩餘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以提高公司的經營能力。


也就是說將44億股賣給方大集團,方大集團將持股44億股,成為第一大股東。


不過這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也不高,大約佔13.4%。


有網友說,這就好比是定向增發。


一開始,我並不認可這種觀點,畢竟是轉增資本,但仔細一思考,實質上和定向增發沒有本質的區別。


問題是這44億股的價格如何確定,一般定向增發價格都要打個8折或9折。


假如按照目前2元多的股價來計算,差不多100億元左右。


這100億元的資金分三部分使用:


一部分是重整過程中花費的資金。


一部分是償還部分債務。


一部分是交給海航控股使用。


三是債轉股。


剩餘約120億股股票以一定的價格抵償給海航控股及子公司部分債權人,用於清償相對應的債務以化解海航控股及子公司債務風險、保全經營性資產、降低資產負債率。


這就是典型的債轉股。


摺合金額超過250億元。


債轉股的金額還是比較高的。


海航基礎的方案:


與海航控股差不多。


一是擴股,海航基礎股本擴充2倍,由39億股擴至117億股。


即以海航基礎現有A股股票為基數,按照每10股轉增20股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轉增股票約78億股。


個人感覺擴股擴得有些大。


二是賣股,33億股轉讓給戰略投資者。


也就是說33億股轉讓給海南省發控。


海南省發控持股比例大約為28.9%,遠高於方大集團的持股比例。


如果按照目前12元左右的價格,需要資金近400億元。


三是債轉股。


15.8億股用於抵償海航基礎債務,即債轉股,大概不到200億元。


四是注銷股和轉增給中小股東。


剩餘約29.3億股中:


A.海航基礎控股集團取得的約2.97億股注銷以履行業績承諾補償義務;


B.海航基礎控股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取得的約 14.92億股讓渡上市公司,公司獲得該等讓渡的股票後可用於抵償上市公司債務;


C.中小股東獲得的約 11.42億股自行保留。


完成業績承諾股份注銷後,海航基礎總股本約114.25億股。


海航基礎與海航控股不同點有三處:


一是海航基礎股本擴充得更大。


二是原股東也獲得股本增加,比如你原來持有100股,方案實施之後將持有175股左右。


三是部分股本注銷。


四是海航基礎的戰略投資者的股權比例更高。


有網友認為海航控股股本擴張,不需要除權,這一點我也認可,畢竟原股東沒有獲得股本的增加。


不過如果海航控股擴股擴張不除權,那麼海航基礎股本擴展如何計算。


肯定涉及除權問題,但復雜一點。


按照1:3的方式除權,散戶必然吃虧。


按照1:1.75的比例,即戰略投資者與債轉股需要的股數之後分配給原股東的比例計算更加合適,不過注銷部分股票,對中小股東也許會有利一些。


02

海航股票為何跌停



那麼這個方案出來,海航三支股票為何全部跌停。


翼哥看來,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是戰略投資者不被認可。


說實話方大集團是包括復星集團、均瑤集團三家競爭中最不被看好的。


畢竟比實力,比不過復星集團。


比協同,比不過均瑤集團。


不過,方大集團也許勝在低調。


此前無論是復星,還是均瑤,對入主海航都有些志在必得,但方大一直很低調。


也許正因為方大的劣勢很明顯,所以方大集團最後給出的籌碼可能是最有競爭力的。


有網友開玩笑的說:


看來,海南基本已被東北攻佔。


但無論如何,以前從事鋼鐵化工等產業的方大集團轉戰航空,多少還是有點令人持保留意見的。


不過低調的方大即便進入海航控股,持股比例也只有14%左右。


二是重整方案未超預期。


實際上,此次重整方案並未有多少新意。


基本上還是定向增發+債轉股的老套路。


但定向增幅如方大集團進來之後,持股比例不足14%,發揮的作用有多大,說話的分量有多重,令人生疑。


此外,債轉股對於大部分債主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設禁售期,一旦解禁,必將對海航股票產生比較大的沖擊。


三是原股東仍有重大影響。


這次重整方案,並未出現原控股股東股權清0的情況,也就是說原股東仍將有著重要影響。


比如在海航控股中,


如果按照方案,方大集團持有44億股,


而大新華航空持股38.8億股,海航集團持股5.9億股,這兩家加起來就超過44億股。


也就是說方大集團持股比例還不能超過幾乎有著一致行動人關系的海航系。


如何擺脫原股東的影響,新股東與原股東關系如何平衡,也是影響海航控股未來不確定因素。


戰略投資者未令市場滿意,方案未超預期,將來發展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或許這是海航三支股票跌停的原因。


不過,畢竟重整方案已初定,至少已經避免了破產的風險,未來總是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風物長宜放眼量,祝願海航能重整雄風,也希望投資者能收益滿滿!

『叄』 請問海南國際旅遊島推出利好哪幾只股票

你好,有這些:海南航空、三特索道、中國國旅、羅頓發展這些都受益於海南旅遊到的建設。希望能幫到你!

『肆』 關於股票增發與股價的問題

增發會成功,定向增發是已經找好買主的,在沒有實施的時候,增發價格有時候也會調整的。

『伍』 海南板塊的十大龍頭股

一、海南海葯000566:海南自貿區龍頭股。下屬有海口市制葯廠有限公司、重慶天地葯業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鹽城開元醫葯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廉橋葯都醫葯有限公司、海葯大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海南海葯投資有限公司、台州市一銘醫葯化工有限公司、重慶亞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葯營銷咨詢有限公司、中國抗體制葯有限公司(香港)、哈德森生物醫葯有限公司(美國)等子公司。
公司2020年總營業收入22億,同比增長-10.02%;凈資產收益率-14.23%,毛利率43.71%,凈利率-29.75%。
二、海南發展002163:海南自貿區龍頭股。是海南自貿區概念、其他建材行業股。
公司2020年總營業收入44.21億,毛利率15.85%,凈利率3.83%。
三、渤海輪渡603167:海南自貿區龍頭股。煙台公司,主營煙台至大連、蓬萊至旅順客滾船運輸業務,公司之前在海南經營海南至菲律賓,海南至越南航線。
2020年渤海輪渡總營收11.67億,同比增長-29.83%;扣非凈利潤1230萬,同比增長-95.27%;凈資產收益率4.03%,毛利率18.66%,凈利率13.67%,市盈率為26.97。
海南自貿區概念股其他的還有:康芝葯業、盛和資源、廣晟有色、普利制葯、旋極信息、中鎢高新、海德股份、三特索道、金域醫學、海南橡膠、ST海醫、ST安控、凱撒旅業、海南礦業、中國中免等。
拓展資料
2020年海南發展股票進行了一次增發,增了之後我們可以看出海南發展股票的股權結構更加的合理,很多股民對於海南發展股票此次急於增發股權這件事是表示疑惑了,覺得如果海南發展股票如此操作是否後面就要面臨橫盤的境地。其實不然,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首先是由於周期緊迫導致此次海南發展股票加速股權增發的,其次我們可以看此次海南法陣的定增價是非常高的,一家上市企業既然能夠接受,那麼肯定已經進行過未來規劃了,並且有信心今後其股價能夠出現溢價。
另外,我們從目前海南省整體發展來看,未來整個省份的發展機遇將大大提升,而對於海南發展這樣的當地龍頭企業來說,更加是被賦予了新動能。而且十四五規劃開展以來,已經開始在海南布局相關的自貿港,海南發展此次積極參與產業拓展,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大家對於海南發展股票感興趣的,可以進行重點關注。
海南發展股票是一家什麼公司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由於股市中的股票數量有很多,我們不可能對於每一支股票都了如指掌。而如今海南發展股票的熱度開始上來了,自然有人關心海南發展股票所隸屬的上市公司是一家經營什麼業務的企業。其公司名為海控南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年從事有幕牆工程的研發、涉及、施工以及相關玻璃製品的服務,具有較強的建築幕牆產品研發能力和工程設計實力,擅長大空間、復雜結構、復雜異型、超高層等高技術幕牆的設計、施工。所以海南發展股票可以一般在A股市場內可以歸類於房地產板塊、基礎建設板塊內。
以上就是有關於海南發展股票的一些相關介紹了,在A股市場內進行投資,我們還是需要多維度的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夠精準的看出一支個股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只有投資具有發展潛力的個股,才能夠幫助股民們在未來實現收益。如需了解其他的股票知識,可以繼續瀏覽。

『陸』 一隻股票概念中所說的定向增發是指什麼這樣的股票是買好還是不買好

[編輯本段]定向增發的內容非公開發行即向特定投資者發行,也叫定向增發,實際上就是海外常見的私募,中國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為兩大背景下——即新《證券法》正式實施和股改後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項新政,如今的非公開發行同以前的定向增發相比,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在2006年證監會推出的《再融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關於非公開發行,除了規定發行對象不得超過10人,發行價不得低於市價的90%,發行股份12個月內(大股東認購的為36個月)不得轉讓,以及募資用途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違規行為等外,沒有其他條件,這就是說,非公開發行並無盈利要求,即使是虧損企業只要有人購買也可私募。
到目前為止,滬深股市已有G華新、G重汽、G太鋼、G建投、G泛海、G京東方、G天威、G陽光等公司提出了非公開發行計劃,包括已經實施的G鞍鋼,以及以前曾提出定向增發的海南航空(增發28億股)等,非公開發行的陣營正在逐漸壯大。非公開發行的最大好處是,大股東以及有實力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大投資人可以以接近市價、乃至超過市價的價格,為上市公司輸送資金,盡量減少小股民的投資風險。由於參與定向的最多10名投資人都有明確的鎖定期,一般來說,敢於提出非公開增發計劃、並且已經被大投資人所接受的上市公司,通常會有較好的成長性。
非公開發行還將成為股市購並的重要手段和助推器。這里包括兩種情形:一種是大投資人(例如外資)欲成為上市公司戰略股東、甚至成為控股股東的,以前沒有私募,它們要入股通常只能向大股東購買股權(如摩根斯坦利及國際金融公司聯合收購海螺水泥14.33%股權),新股東掏出來的錢進的是大股東的口袋,對做強上市公司直接作用不大。相信只要有幾家企業帶頭,整個市場就可大大活躍起來,並從中創造出多姿多彩的各種新概念和新題材。另一種是通過私募融資後去購並他人,迅速擴大規模,到目前為止,提出非公開發行的都是將募股資金用於建設新的生產線,或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在當前總體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為什麼不能設想讓私募成為股權購並和產業購並的重要手段,為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作貢獻呢? [編輯本段]定向增發蘊含投資新機遇定向增發方式對提升公司盈利、改善公司治理有顯著效果,尋找更多存在定向增發可能性的公司,仔細分析相關的方案與動機,有機會發掘全流通時代新的投資主題。
隨著管理層明確以不增加市場即期供給的定向增發作為融資恢復的優先選擇,一批存在定向增發預期的公司如G 廣電、G建投、G太鋼等獲得市場的熱烈追捧,定向增發蘊含的投資機會持續涌現。
定向增發將極大提升公司價值
我們將上市公司實施定向增發的動機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場化估值溢價(相對於母公司資產賬面價值而言),將母公司資產通過資本市場放大,從而提升母公司的資產價值。
2、符合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要求,從根本上避免了母公司與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實現了上市公司在財務和經營上的完全自主。
3、對於控股比例較低的集團公司而言,通過定向增發可進一步強化對上市公司的控制。
4、對國企上市公司和集團而言,減少了管理層次,使大量外部性問題內部化,降低了交易費用,能夠更有效地通過股權激勵等方式強化市值導向機制。
5、時機選擇的重要性。當前上市公司估值尚處於較低位置,此時採取定向增發對集團而言,能獲得更多股份,從未來減持角度考慮,更為有利。
6、定向增發可以作為一種新的並購手段,促進優質龍頭公司通過並購實現成長。
定向增發對於提升上市公司市值水平其內在機理是顯而易見的。在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做大做強更多的是通過增發、配股等手段再融資,然後向大股東購買資產。由於資產交割完成後,大股東在上市公司的權益被稀釋,因而新增資產的持續盈利能力與其利益相關度大為削弱。這種「一錘子買賣」容易帶來的不良後果是,一些上市公司購買的資產盈利能力逐年下滑,流通股東利益因此受損,而大股東由於持有的為非流通股份,並沒有因此有直接的損失。
而在全流通環境下,大股東通過定向增發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產後,其權益比例不降反升。同時,大股東所持股權根據新的規定,定向增發的股份對控股股東增發的部分3年之內就可以流通,鑒於資本市場目前的低位和對市場未來普遍良好的發展預期,控股股東尤其是擁有較優質資產的控股股東有強烈的動機向公司注入優質資產以實現資產的價值最大化,這也是目前相當多的上市公司謀求定向增發的深層次原因。同時,考慮到大股東所持有的定向增發的股份3年之內才能夠流通,大股東實現自己價值的最大化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非瞬間完成。為了確保股權變現利益最大化,大股東將不得不考慮所注入資產的中線持續盈利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在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實施定向增發的公司至少在大股東所持有股份到期的時間段里有較強的提升公司市場價值的內在動力,從而可以使中小股東分享公司價值的成長。 [編輯本段]定向增發的幾種模式按照定向增發的對象、交易結構,區分為以下幾種模式。
定向增發的主流模式
模式一、資產並購型定向增發
整體上市目前受到市場比較熱烈的認同,如鞍鋼、太鋼公布整體上市方案後股價持續上漲,其理由主要在於:
1、整體上市對業績的增厚作用。整體上市條件下,鑒於大股東持有股權比例大幅度增加,未來存在更大的獲利空間,所以在增發價格上體現出了一定的對原有流通股東比較有利的優惠。如鞍鋼定向增發收購資產的PE水平達到7.2倍,超過增發同期市場鋼鐵平均6.9倍的水平,考慮鞍鋼較高的行業地位和擁有鐵礦石資源,業績波動較小,PE水平應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則這一定向增發價格將顯著增厚公司的業績水平。
2、減少關聯交易與同業競爭的不規范行為,增強公司業務與經營的透明度,減少了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的利益沖突,有助於提升公司內在價值。
3、對於部分流通股本較小的公司通過定向增發、整體上市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與流動性。
模式二、財務型定向增發
主要體現為通過定向增發實現外資並購或引入戰略投資者財務性定向增發其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有利於上市公司比較便捷地實現增發事項,抓住有利的產業投資時機。如京東方,目前該公司第五代TFT-LCD 生產線的上游配套建設正處於非常吃力的時期,導致公司產品成本下降空間有限,如果能夠順利實現面向控股股東的增發,有效地解決公司的上游零部件配套與國產化問題,公司的經營狀況將會獲得極大的改善。其次,定向增發成為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收購兼並的重要手段,例如華新水泥向第二大股東HOLCIM 定向增發1.6 億股後,二股東得以成為第一大股東,實現了外資並購。此外,對於一些資本收益率比較穩定而資本需求比較大的行業,如地產、金融等,定向增發由於方便、快捷、成本低,同時容易得到戰略投資者認可。
模式三、增發與資產收購相結合
上市公司在獲得資金的同時反向收購控股股東優質資產,預計這將是比較普遍的一種增發行為。對於整體上市存在明顯的困難,但是控股股東又擁有一定的優質資產,同時控股股東財務又存在一定變現要求的上市公司,這種增發行為由於能夠迅速收購集團的優質資產,改善業績空間或公司持續發展潛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構成對公司發展的利好。但是具體利好程度而言,則要考慮發行價格與資產收購的價格。比如國陽新能擬募集資金收購集團部分煤礦資源,以上市公司目前擁有的資源計算,每噸儲量資源價格在8 元左右,低於這一價格的收購對上市公司而言將是有利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泛海建設公布的增發方案提出的發行價格甚至是不低於公司股票董事會會議公告前20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均價的105%,其中大股東認購的不少於發行股本的75%,資金全部用於收購控股公司的土地資源。
模式四、優質公司通過
定向增發並購其他公司
與現金收購相比,定向增發作為並購手段能大大減輕並購後的現金流壓力。同時,定向增發更有利於發揮龍頭公司的估值優勢,能夠真正起到扶優扶強的效果,因而,這種方式對龍頭公司是頗具吸引力的。以大商股份為例,2000 年開始,通過承擔債務、職工安置等條件,低價收購當地老百貨企業,同時獲得稅務方面的優惠政策,然後輸出其管理改善被並購企業的經營面貌,從而獲得了超額利潤和長期快速成長。
誰將搶食「定向增發」頭啖湯?
鋼鐵、電力、煤炭、資源類行業存在更多定向增發的機會。
鋼鐵、電力行業的共同特點是:多為分拆上市,集團公司還擁有大量相關資產;都面臨或即將面臨巨大的行業整合壓力,要在未來競爭中勝出,必須通過規模、成本優勢取勝。目前鋼鐵行業已經發生多起整體上市案例,如武鋼股份、寶鋼股份、鞍鋼新軋、太鋼不銹和本鋼板材等。電力行業在煤炭和電網的雙重擠壓下重新走向「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已是大勢所趨,個別能夠擔當集團旗艦的上市公司價值將逐步顯現。G 建投、桂冠電力、G 通寶、內蒙華電和G 華靖等公司完全可以依託於大股東龐大的數倍於自身的優良資產而實現其規模和業績的爆發式增長。
皮海洲:正視定向增發的擴容壓力
自《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定向增發明顯成了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主流。不僅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刊登了各自的定向增發預案;而且還有如G廣電者,取消原已公開的公開增發新股計劃改為非公開發行的定向增發。
據統計,在《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出台後的兩周內,在25家提出再融資計劃的上市公司當中,就有17家公司所選擇的就是定向增發。
按照證監會「三步走」的安排,定向增發之所以被安排為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因為定向增發「不增加即期擴容壓力」。當然,按照對定向增發傳統發股方式的理解,在股權分置背景下的定向增發主要是用之於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或向大股東定向增發,引進大股東的優質資產,以改善上市公司資產的質量,提高上市公司的業績。所以,當時的定向增發,融資並不是最主要的目的,相反,引進戰略投資者,或引入大股東的優質資產,才是定向增發的主要使命。因此,按照這樣的理解,定向增發確實並不增加市場即期的擴容壓力。
不過,事情是不斷地發展變化的。經過股改後,上市公司的股份不再有非流通股與流通股之分了,原有的非流通股也都變成了可流通股,而且定向增發的價格也以市場價為基礎。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定向增發雖然還具有引入戰略投資者、引進大股東優質資產的功能,但它同時更是一種融資的重要工具。而且由於定向增發的門檻低,程序簡單快捷,以至更多的上市公司都把定向增發作為了融資的最主要途徑。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定向增發「不增加即期擴容壓力」的說法就值得商榷了。作為投資者來說,有必要正視定向增發帶來的擴容壓力。
按照原來的定向增發制度,定向增發的股份多以非流通股為主或為非A股股份,所以定向增發無需二級市場或A股投資者來買單。但全流通背景下的定向增發情況明顯發生了變化。由於定向增發成了上市公司最喜愛的一種融資工具,如此相適應的是,二級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擔起了定向增發的主力軍,在目前公開定向增發預案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極少數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對象是向上市公司大股東或戰略投資者之外,絕大多數公司的定向增發對象都選定為基金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投資者、QFII以及其他機構投資者等。雖然《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規定,定向增發發行的股份自發行結束之日起,十二個月內不得轉讓,也即不得上市流通,這表面上好象沒有增加市場當前的擴容壓力,但由於這些機構投資者本身就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因此他們在參與定向增發時,必然要抽調二級市場上的資金去參與增發,甚至因此而拋售股票,調整倉位也是很可能的事情。所以,這種定向增發還是對當前市場上的資金有抽血的功能,仍然對當前的市場構成了一種擴容壓力。並且由於定向增發基本上無門檻設置,實施定向增發的公司可說是多了去了,而且這些選擇定向增發公司的融資額度也很大,都是數以億計甚至十億計,因此,這種定向增發從市場上抽走的還不只是少量的資金,而是大量的資金,其抽血作用相當明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認為定向增發「不增加即期擴容壓力」,這顯然是不正視現實的一種表現。當然,由於目前股市處於強勢之中,所以這種擴容的壓力市場還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但筆者相信,隨著大量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方案的實施,特別是一旦市場走軟,那麼定向增發給市場帶來的這種即期擴容壓力就會體現出來,屆時市場視定向增發為洪水猛獸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定向增發給市場帶來的擴容壓力最主要還是表現在12個月之後。由於定向增發股份有12個月的鎖定期,所以目前市場上上市公司可流通的股份基本上還是以原有的流通股股份為主,原非流通股東持股可上市流通的股份不多。但12個月後的情況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從目前公布定向增發方案的上市公司來看,定向增發的股份份額並不低,與原有的流通股股份相比,所佔比例甚大,有的甚至大大超過了原有流通股的數量。因此,一旦定向增發公司股份上市流通,這對這些定向增發公司來說,無疑是一次流通股的大擴容。而且由於很多的公司都選擇了定向增發的再融資方案,屆時就會有很多的上市公司都會面臨著這樣一種流通盤大擴容的壓力。加上屆時還有原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市場上的新股發行與再融資活動還在正常進行。因此,這方方面面的擴容壓力匯合在一起,就構成了股市裡的擴容大潮。所以,對於定向增發將要帶來的這種擴容壓力,投資者務必要保持清醒的認識。
定向增發何以成香餑餑
近期有定向增發題材的股票漲幅喜人,
G國安、G建投漲停,G綜超、蘇寧電器、G韶鋼漲幅均在8%以上。是什麼原因讓此前「圈錢猛於虎」的再融資行為,在今天反而成為了股價催升劑呢?這類股票存在什麼樣的投資機會和風險呢?
市場化是關鍵
當前上市公司再融資主要以定向增發為主。據統計,已有2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再融資計劃。在這29家公司中,23家選擇了定向增發,佔去近80%。不包括海南航空和G津濱在內,21家公司定向增發的數量為37.56億股。其中G綜超已完成再融資,公司以非公開發行方式發行了46439628股A股,募集資金近6億元。
定向增發既可以用最快的方式融資,又可以降低風險和費用。定向增發不需要經過繁瑣的審批程序,也不用漫長地等待,並且可以減少發行費用,採用定向增發方式,券商承銷的傭金大概是傳統方式的一半左右。目前管理層對於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並沒有關於公司盈利等相關方面的硬性規定,對於一些過往盈利記錄未能滿足公開融資條件,但又面臨重大發展機遇的公司而言,定向增發也會是一個關鍵性的融資渠道。除了發行速度較快之外,定向增發往往也比公開增發的市場風險要小。公開增發定價需要參考市價,價格應不低於公告招股意向書前二十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或前一個交易日的均價;而採用定向增發方式,可以把基準日設定為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對機構投資者來說,有機會以更低價格完成認購,所以發行得到支持的概率也會大一些。當然,對於一些因支付股改對價有失去控股權威脅的上市公司來說,為了降低並購風險,大股東實施定向增發,可以進一步增持股權,通過一定的控股比例,獲得更多的收益。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定向增發方式可以使之以簡潔和低成本的方式參與高成長公司或行業,輕易獲得公司或行業高速發展帶來的利潤,更為重要的是定向增發的股權一般鎖定期只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隨後可以進行流通,投資周期短且收益將非常豐厚。據了解,目前機構投資者對公司擬定向增發的股份的需求相當旺盛。
定向增發之所以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追捧,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現在的定向增發完全是市場化發行。分析人士指出,定向增發的實施,由於有發行價作為保底,這將封殺股價的下跌空間,同時,為了增發的成功,上市公司也有動力做好業績,這就成為股價上漲的最大推動力。G綜超此次增發是向不超過10家機構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而最終只有7家基金公司和1家保險公司獲得認購資格,尤其是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一家就認購了4644萬股的27.99%,由此可以看出認購的踴躍程度,這也為再融資第一單的閃電完成創造了有利條件。
機會與風險辨析
擬定向增發的公司因定價方式各異,募資投向風險不同,加上公司質地不一樣,投資的機會和風險也不相同。
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較好的公司主要有G天威、G廣電、G國安等。G天威主要投向未來發展潛力較大的太陽能項目和風力發電項目,增長前景可以期待。G廣電則將收購陝西省有線電視網路,整合省內網路後,公司將成為省內行業龍頭企業,可藉此搶得數字電視發展先機。G國安的投資項目同樣有很好的成長性,由於青海國安主要開發鹽湖資源,儲量非常豐富,國內鉀肥需求旺盛,將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相反,項目前景不確定因素較多的股票則風險較大,如G棲霞、G魯西、G葯玻、G京東方等。
定價方式對二級市場股票價格有提升作用的股票值得投資者關注。如G建投、G天威、G豐原等以公告之日前20日交易平均價溢價105%發行,可以提升股票價格。
收購集團資產從而減少關聯交易後,公司的治理現狀將得以改觀的公司,也值得重點關注,如G太鋼,集團公司擁有一定礦產資源,增發完成後會提升治理水平和每股收益。G泛海則因收購集團公司資產而改善了正在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的周邊環境,從而使得原有項目無形之間增值,也可以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此類公司還有G重汽、馳宏鋅鍺等。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是由哪方出過戶費 發布:2024-09-17 06:34:26 瀏覽:650
股票兩日漲停 發布:2024-09-17 06:29:21 瀏覽:240
天狼50期貨有什麼用 發布:2024-09-17 06:13:08 瀏覽:906
l如何開期貨 發布:2024-09-17 06:12:34 瀏覽:471
股票放量漲停能漲多少板 發布:2024-09-17 06:05:14 瀏覽:758
間接融資有哪些金融機構 發布:2024-09-17 05:54:39 瀏覽:571
如何查看個人期貨帳戶交易量 發布:2024-09-17 05:50:14 瀏覽:3
夏門鎢業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4-09-17 05:34:32 瀏覽:988
收費的股票軟體靠譜嗎 發布:2024-09-17 05:34:31 瀏覽:924
創業公司的股權如何轉讓 發布:2024-09-17 05:33:56 瀏覽: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