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退市影響 » 2018年下半年影響股票事件

2018年下半年影響股票事件

發布時間: 2024-09-04 09:02:50

Ⅰ 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事件,A股中股票中興通訊幾個一字跌停板

根據數據顯示,是七個跌停一字板,還有一個是有波動的不算入!

望採納,謝謝

Ⅱ 招商策略:股權轉讓激增的原因、影響和投資機會深度分析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事件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國有企業改革「兩類公司」後國有股權無償劃轉事件的增加,另一方面民企融資增速持續下行,股權質押枷鎖下民企通過股權轉讓來尋求出路。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也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 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而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此外在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部分資方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從而為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核心觀點

2018年股權轉讓的四大特徵:(1)整體股權轉讓的規模和次數明顯增加。 2018年以來共發生518起股權轉讓事件,合計交易金額為5321億元,大幅高於2016年的3500億和2017年的4100億的規模。 (2)民企股權轉讓的金額和事件大幅增加。 2018年至今,民營企業共272家存在股權轉讓,大幅高於2017年。其中,國有法人作為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受讓方的股權轉讓金額和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轉讓金額為317億,轉讓家數為35家;遠高於2011-2017年平均值。 (3)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數量增加。 2018年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事件為87次,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4)股權折價轉讓的比例有所提升。近三年看,存在折價情況的股權轉讓事件大幅提升。 由2017年的80件折價轉讓事件上升至2018年的157件;折價比例也從56%上升至63%。

出現以上特徵的原因及背景: (1)在信用收縮的背景下,上市企業大股東大量通過股權質押尋求融資,隨著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質押風險的不斷暴露, 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謀求化解質押風險。 (2)國企改革政策背景。「兩類公司」帶來大量無償劃轉。隨著改革深化, 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3)產業集中度提升。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對市場的影響: (1)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本來需要在二級市場拋售的股票被接盤方吸收,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如化解強行平倉帶來的賣盤壓力以及減少因直接減持對股價的沖擊。 (2)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3)為新一輪的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有助於推動2019年中小市值行情。主要在於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2019年很可能是並購重組的大年,部分資方可能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1)通過股權轉讓化解質押危機的公司可能迎來補漲。(2)更換實際控制人後可能面臨主營業務的變化。(3)「兩類公司」的實施帶來的投資機會。 受益「兩類公司」改革,目前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已經無償劃轉了超過20家上市公司的股權,以幫助優化國有資本運營,或將大大地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率。

風險提示:股權轉讓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目錄

01

2018年以來股權轉讓的四大特徵

1、 整體股權轉讓的規模和次數明顯增加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事件頻頻發生。據我們統計,自2011年以來,股權轉讓的交易金額和次數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以來共發生518起股權轉讓事件,合計交易金額為5321億元,大幅高於2016年的3500億和2017年的4100億的規模。存在股權轉讓的上市公司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共有445家上市公司發生股權轉讓,佔A股12.5%;大幅高於2017年的283家。

2、 民企股權轉讓的金額和事件大幅增加

2011年以來,民營上市公司轉讓金額和次數大幅提升。2018年至今,民營企業共272家存在股權轉讓,大幅高於2017年的160家;2018年轉讓金額為1927億元,較2017年1616億元上漲19%。

其中,國有法人作為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受讓方的股權轉讓金額和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轉讓金額為317億,上市公司轉讓數量為35家;遠高於2011-2017年61億的年平均轉讓金額,8家的年平均轉讓上市公司數量。

3、 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數量增加

我們對所有股權轉讓事件進行統計整理,通過《權益變動報告》判斷是否存在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的情況。(對於控股股東變更,但是實控人不變的情況,尤其是國有企業間的無償劃轉,我們將其視為不存在控制權變更)

2018年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事件為87次,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從佔比上來看,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佔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為2.44%,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比例,因此2018年股權轉讓事件中涉及控制權變更的數量也屬於近幾年以來最多的一年。

4、 股權折價轉讓的比例有所提升

我們分析了股權轉讓的折價情況,對比2017年和2018年的股權轉讓數據。

對比規則:剔除未註明轉讓價格的數據,對比轉讓價格與首次公告日價格,判斷是否存在折價出售情況。折價率=1 - 轉讓價格/首次公告日價格。

近三年看,存在折價情況的股權轉讓事件大幅提升。由2017年的80件折價轉讓事件上升至2018年的157件;同時2017年折價比例為56%,2018年折價比例上升至63%。對比2017和2018年的具體折價情況,2018年折價0-20%的事件個數遠高於2017年。

02

股權轉讓「四大特徵」出現的原因及背景

1、 市場走勢和融資環境——股東通過出讓股權尋求出路

2016年至2017年,市場風格偏向於大盤股。大盤指數(申萬)從2016年初的2300點上漲至2018年初的3600點,漲幅超過56%;與之相反,小盤指數(申萬)大幅調整,最高從5800點下跌至2018年10月的2900點。

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大股東股權質押不斷觸及平倉線。隨著質押風險的不斷暴露,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謀求化解質押風險。

另一方面,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信用收縮。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期間,《資管新規》出台後,對銀行資產端的監管逐漸從「查」正式轉向「治」,開始實質性壓縮剛性兌付的銀行理財業務,部分社融項目開始轉正為負。上市企業大股東只能通過股權質押尋求融資。

伴隨「金融去杠桿」的常態化,政府開始施行結構性去杠桿。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只要還存在由於監管套利所形成的資金空轉,金融去杠桿就仍需繼續。因此在短期內,民營企業仍然較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另一方面,A股市場遭遇「黑天鵝」,股價受挫,導致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方式融資觸及平倉風險。在質押風險疊加市場情緒低迷,A股持續下跌背景下,大股東只能通過股權轉讓尋求出路。

2、 國企改革政策背景——「兩類公司」帶來大量無償劃轉

隨著改革深化,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國務院自2014年提出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建設以來,不斷擴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范圍。2017年下半年,地方國資委紛紛改建和組建國資投資、運營公司。2018年7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國有資產的改革方向,推進 「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建設,明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從「管資產」向「管資本」方向轉變。

自2014年兩類公司試點啟動以來,已經在10家中央企業開展試點,同時在122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試點。目前的10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主要包括了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和8家投資公司(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神華集團、寶武集團、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和保利集團)。

從公司的運作模式來看,兩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均在打造自己的基金系,通過發起設立基金進行股權投資,並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到國有資本的投資和運營中,實現資源整合、結構調整及優化產業布局。目前兩公司已經成立的基金總規模近9000億元。這些基金為國企改革提供了融資的新渠道,同時通過參與中央企業的IPO、市場化債轉股、股權運作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提高了資本的運營效率。

尤其在A股下跌導致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暴露的情況下,各地國資運營公司對上市公司施以援手,以紓解上市公司流動性壓力。

3、 企業經營環境——產業集中度提升

我們對比了統計局公布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和利用利潤總額累計值計算的同比,在2017年8月以來,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累計同比」和「累計值同比」出現了嚴重的偏離,而且這一差值越來越大。2018年10月,利潤總額累計同比為13.69%,而利潤總額累計值同比為-11.59%。

事實上,統計局公布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是規模以上(年收入2000萬以上)的工業企業,而隨著企業盈利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情況的波動,部分營收規模降至規模以下的企業則被剔除了統計范圍,而「累計同比」是按照可比口徑計算,意味著可比口徑下增速尚可,但大量退出統計范圍的企業經營出現了惡化,背後代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升。

03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對市場的影響

1、 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

股權轉讓為市場供求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式,從轉讓方角度,大股東減持或股權轉讓作為市場的供給端;從受讓方角度,國資接盤或者引入戰略投資者,作為市場新的需求端,而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使得微觀股票供需出現了一些變化,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本來需要在二級市場拋售的股票被接盤方吸收,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

(1) 化解強行平倉帶來的賣盤壓力

伴隨「去杠桿」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融資難導致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來獲得融資,但受市場波動,出現了大量股權質押風險,而大股東一旦資金鏈緊張就會導致股權質押風險實質性暴露,帶動股價下跌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大股東的資金壓力,而在外部資金無法馳援的壓力下,尋求股權轉讓來化解股權質押危機成為了為數不多的方法之一,並且通過這樣的方法化解危機具有幾大好處: 第一,市場因股權質押風險帶來的拋售壓力減少;第二,新的接盤方可以給市場帶來新的想像空間。

2018年股權轉讓一共518起,其中大股東質押比例為100%的共30起,質押比例超過50%的共232起。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公司質押比例的提高,大股東的質押比例也通道上移。上市公司通過股權轉讓化解了部分質押風險,例如:

上市公司質押比例最高的為印紀傳媒80.71%,其大股東質押比例為98.46%;2018年1月,印紀傳媒控股股東將其部分股權轉讓給安信信託,以化解其面臨解壓的質押風險。

另一方面,地方國資接盤,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在「去杠桿」的大環境下,取得政府信用背書,方便企業融資。前文我們統計過,2018年民營企業轉讓給國有法人的股權轉讓事件共40起,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50%的35起。例如:

永清環保質押率為63.33%,大股東質押率為99.36%,其大股東通過向地方國資平台湖南金陽投資集團轉讓質押股權,一方面化解了部分股權質押風險同時並未改變公司大股東控股情況,另一方面為公司引入新的國有資本戰略股東,從而優化和完善股東結構,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公司資信等級。

(2) 減少因直接減持對股價的沖擊

除了因為股權質押風險暴露帶來的被迫轉讓,對於那些具有資金需求而需要減持的重要股東來說,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相比於二級市場直接減持,股權轉讓可能是更優的選擇。 從數據上來看,2016年總減持規模為2597億元,而2018年減持規模僅為1735億元,如果股東在股價下跌的情況下進行減持,或將造成股價進一步下跌, 因此股東不如將股權折價轉讓給實力較強的受讓人,資本市場反而會給出想像空間,對於轉讓方或者受讓方可能是雙贏的局面。

2、 「無償劃轉」激發國有企業活力

2018年7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國有資產的改革方向,推進 「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建設,明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從「管資產」向「管資本」方向轉變。目的就是要打破政府--企業的兩層架構,變成政府--資本運營平台--實體企業的三層架構組織形式,實現政企分離。

受益於考核機制的轉變,今年以來國資運作活躍,國資受讓上市公司股權事件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從2017年初至今,以國有法人為受讓人的股權轉讓事件,股權轉讓市值和事件數量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2018年7月份之後,國有法人受讓的事件大幅提高,僅11月就有23起。國資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事件也大幅提升。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

同時,自今年9月以來,多地政府加快推進國企改革方案,各部委積極發聲支持國企改革方案。

3、 為新一輪的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有助於推動2019年中小市值行情。主要在於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2019年很可能是並購重組的大年,部分資方可能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今年以來,市場持續下調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暴露,為緩解流動性壓力,政策回暖。其中關於並購重組松綁的政策短期內密集出台,並且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在講話中也多次明確表示要積極支持上市公司進行並購重組,充分彰顯出監管層對並購重組市場的鼓勵與支持。

近期並購政策的調整主要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在發新股份購買資產中通過價格調整機制保護公司利益;並購非金融類資產少數股權的,取消財務指標限制;為符合一定條件的並購重組開通快速通道(小額快審、新增符合條件的特定行業);放鬆對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的資金用途限制;縮短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時間期限;擴大並購重組參與主體范圍(包括允許私募股權基金參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對方涉及200人公司的明確經中介機構合規性核查後可以依法參與並購重組活動)。

在2018年中,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共87起,市值主要分布於10-50億區間:國有受讓事件分布較為分散,而非國有受讓事件主要集中於10-50億區間。主要是因為伴隨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 中小市值企業作為「殼」的價值被重新考慮,部分資方可能會通過股權轉讓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04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

1、通過股權轉讓化解質押危機的公司可能迎來補漲

我們篩選了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大幅降低了質押比例的上市公司:

2、 更換實際控制人後可能面臨主營業務的變化

我們整理了實控人變化後可能面臨主營優化或者改變的上市公司:

3、 「兩類公司」的實施帶來的投資機會

受益「兩類公司」改革,目前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已經無償劃轉了超過20家上市公司的股權,以幫助優化國有資本運營,或將大大地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率。

(文章來源:招商策略研究)

Ⅲ 受中興事件影響的股票有哪些

【國產晶元】 東土科技、台基股份、富瀚微等18股:利好消息+產業政策扶持
業內人士指出,晶元概念股出現了一波力度較大的彈升行情,這主要得益於晶元產業是我國經濟的短板,預計在未來仍然將持續受到產業政策的扶持,有利於產業的突破,因此,該產業領域,有望持續出現成長股。這也是近期資金持續凈流入的原因。
此外,中興遭美商務部7年禁令,也成為今日晶元板塊大漲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信證券通信組則表示,該事件短期影響重大,「由於中興的基帶晶元、射頻晶元、存儲、大部分光器件均來自美國,短期內影響裂枝陵搭洞重大。已有訂單的交付、訂單的新獲取都將受到很大影響,預計交付、回款都會受到影響;上游可替代性較弱。對中興通訊的長期影響需要看兩國之間後續的談判斡旋結果,以及國產自主可控替代化的發展進程。」
【信息安全】北信源、兆日科技、彩訊股份、國民技術 :網路強國戰略利好政策
2018年4月13日,網信辦和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網路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十五條資本市場對網信企業的指導意見。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被高度重視,此次與聯合證監會發文背後的意義是強調資本市場對符合網路強國戰略企業的大力支持。
申宏萬源指出,與歐美國家肆戚相比較,我們網路強國戰略的一個關鍵是通過自主可控的方式實現智能化、信息化升級。如《指導意見》中所說的網信企業主要涵蓋互聯網、信息設備製造、信息傳輸、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四類網信企業,尤其是符合國家戰略規劃和產業政策方向,有利於促進網路信息技術自主創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網路安全保障能力的網信企業,紅利信號已經出現。

Ⅳ 股市的大起大落,弄不好就傾家盪產,弄好就發達!你如何選擇呢

我們的股市可能是全世界最投資贏利的股市之一!我們的A股市場擔付著太多的責任和義務,基本上辦成了為公司企業救死扶傷的市場,成為真成的扶貧市場,上市公司和上市企業對投資者回報太少,如果換成美元計算A股個股,那筒直是一大片雞毛,所以,沒有風險存受能力的人要小心入市!

中國股市跌跌撞撞的走過了30年。2018年之前,股市基本上都是大起大落,忽上忽下,像過山車一樣,參與股票的投資人,被摔打了多少次!如果心態不好,心臟有毛病,就這種過山車似的瞬間忽上忽下,會把投資人晃暈厥過去。敢於在忽上忽下,大起大落的股市裡面沖浪的人,都是經歷過時間的磨礪和考驗,心臟練平穩了,心態也變平靜了!不那麼容易激動。也不那麼容易被股市裡面的各種黑嘴而左右。

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

凡參與股票投資人都知道,股票市場里不相信眼淚。在這裡面賺錢是,一賺兩平七賠!就是說十個投資者里有一個人賺錢,兩個人平收,七個人賠!即便是這樣,股市還是越來越大,並沒有因賠錢的投資人離開而使股市關閉!

正相反,投資人倒是越來越多了。知道賺錢不容易,還往裡進,這就是股市的魅力充滿了誘惑。到股市裡試水的投資人,都想做那十分之一的賺錢人。以至於投資人依然前仆後繼。

有人把股票投資人比作韭菜被割了一茬,又有新韭菜長出來!不管大家怎麼抱怨,參與投資股票的人還是熱力不減,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還是有賺到錢的,而且是賺的快錢,反之損失也可以叫你瞬間傾家盪產!

參與投資股票的人必須具有,不管你大盤怎麼上下過山車,還是你陰跌不止,慢慢磨底,拿住手中的股票,堅持不動,靜看大盤上下忽悠,做一個穩如泰山的明眼人!

多年的大盤顯示,每年在元旦到春節前後。是大盤的基本「底部區域。

這個時候是投資股票,進場的時機!

都說在股市裡不好賺錢,咱們問問大家,想賺大錢的哪個地方好賺?

有一句俗語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敢於進坑,還得有從坑裡爬出來的能力。高風險才有高收入,沒風險也就少收入。甚至不收入,一點風險都不想承擔!躺在家裡就等著錢來了,好像沒這么回事兒!

有人說參與股票投資就是賭博,賭不賭博咱們先不抬這個杠,也無需抱怨,可以說是賭博,也可以算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

股票場所是國家為企業融資的場所。在這個場所裡面,選擇企業很重要。如果選到了一個好企業,跟著企業一起成長,回報率還是蠻高的!

中國房地產業投資已經過了紅利期,那麼未來閑錢往哪裡去呢?

中國股市30年一直在2至3千點上晃,不會永遠都在這兩這個點上晃,會踏踏實實的夯實的腳步,一點一點的穩步往上走。

最近股市又快上到3600了,如果在春節,元旦前後買入股票的人,現在絕大部分都是賺的。

未來股市是一個大的投資場所!


股市是高風險的投資,同時也是高誘惑的投資,投資能力強的股市就是提款機,可以把股市資產快速倍增;反之投資能力不強的,股市就是絞肉機,自己辛苦掙的血汗錢都虧進股市了,這就是現實的股票市場。

當然進來股市炒股的99%的人都是為了賺錢,誰不也會傻到錢太多了,把錢拿進股市做貢獻,做活雷鋒的。所以按此進行推斷,進來股市炒股的都是會選擇實現財富自由,而不會選擇傾家盪產,誰又願意把錢虧在股票市場呢?

我自身也是一樣的,進來股市的初衷就是為了賺錢,為了賺大學生活費而進來股市炒股的,自從2007年入市炒股後,時間一晃已經過去十幾年了,雖然沒有在股市實現財富自由,但最起碼在股市都是賺錢的。

畢竟目前我住的房子,現在開的車子大部分資金都是在2015年在股市賺得,這就是我在股市奮戰十幾年的戰績;已經把自己的終生大事,把人生需要大開銷的錢已經完成了,剩下的時間就是為了賺生活費,為了以後的生活質量過得更好而努力賺錢。

所以接下來我除了做好自身工作之外,還是需要花心思進行炒股,為實現財富自由而進行努力,繼續在股票市場奮戰;堅持我目前的穩健型炒股風格,一直會堅持到自己終老離去的那一天,股票已經成為我終生的投資產品。

相信目前還在股票市場炒股的投資者,高達99%的人都會像我一樣,在股票市場都是為了賺錢,為了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為了實現自己財富自由的日子而進行炒股。

當然還有1%的股民,也許進來股市炒股並非是為了賺錢,為了實現財富自由而炒股,完全是為了心裡有精神寄託,為了打發時間而炒股;最典型的就是有部分老年人,他們每天無所事事的,自身就是不缺錢或者已經是財富自由了,進來股市炒股並非是想賺多少多少錢,而是想要在股市打發時間罷了。

所以通過上面分析後得知,真正進來股市炒股的人都會選擇實現財富自由,而不會選擇自己在股市傾家盪產,除非有些一些把炒股當作賭博的,把自己的資產放大10倍杠桿,然後頻繁操作買賣,結果錢沒賺到,自己的本金全部虧完,甚至還倒欠一屁股債,走向傾家盪產的地步。

但想要在股市實現財富自由並非這么容易的,面臨A股市場這么難賺錢,別說實現財富自由,就是炒股十幾年下來,還能堅強的活著,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只要能堅強活在股市,必然會經歷過股票市場很多事件。

比如過去十幾年經歷大牛市,也經歷過大熊市,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當股市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時候。2015年下半年A股進入股災之時,出現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熔斷機制等等壯觀行情,現在想一想都是涉涉發抖,這樣的行情每天睡醒之後,股票資產就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

其次也是懂得股票市場的水有多深,其實A股的水太深了,而且是深不見底的那種;最典型就是「重融資,輕回報」為了股市能順利融資融券,IPO常態化發行,股市的資金就是這樣被抽乾的,股市還能漲得起來嗎?

還有就是A股是投機市場,也是一個圈錢的市場,公司上市融資一大筆錢後,等上市了大股東又把資金圈走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直接配合主力把股票市場的錢圈走,最終只剩下垃圾股份留給股民投資者們自娛自樂。

面臨如此只為融資不為投資,只為圈錢而沒賺錢效應的股票市場,真正想要安全的生存下來已經都是高手,又談何在股票市場實現財富自由呢?能真正在股票市場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寥寥無幾,真正在股市傾家盪產的人也是存在的。

最典型的例子還是回想上一輪杠桿牛,成也是杠桿,敗也是杠桿,為了這個杠桿確實讓部分人在股票市場出現傾家盪產,當然也是致富一批人,讓這些人實現財富自由了。

總之最後一句勸炒股是投資,追求細水長流,別盲目追求一夜暴富,只要能長久的活在股市就已經成功了,別想著為了實現財富自由而努力,最終財富自由沒實現反而走向傾家盪產的地步,這就是炒股最悲劇的地步。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說句實在話:自我們股市誕生以來。從目前的暫時結果看。表面上是大起大落,造成了″傾家盪產、與發達"。

其實不然。大概率的實質是設計的缺陷造成的。

因為股市的功能,大家都清楚。為企業提供直接融資,做大做強企業,回報投資者、國家、 社會 。

而現實的結果呢。唯一的最大的發達的群體,卻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他利用設計的漏洞,瘋狂的減持套現,把自已一元錢、甚至幾分錢原始股在市場賣到幾十元、幾百元。然後跑路。掙到了幾輩子甚至幾十輩都掙不到的錢。而理應得到回報的投資者切成了傾家盪產的群體。這已成股市多年的定律,也是三千點扎騰多年的主因。前幾天還有人講,股市四年融資5萬億,很自豪。可怎麼就不公布一下四年大股東套走多少萬億呢?

這樣說來,不管股市起也好、落也好。最終暴利致富發達的是上市公司大股東,傾家盪產的是投資者。這也是鐵的事實,不是嗎?

因此實話實說,股市的起與落,投資是選擇傾家盪產與發達,壓根就是個偽命題。你有得選嗎?



股市大起大落也很正常,本就是高風險行業,不貪不會傾家盪產,發達的概率幾乎很少。中國的股市制度還不健全,管理還不到位,好公司太少,投資回報不敢恭維,圈錢套利怪象太多、投機不擇手段層出無窮,價值投資無從談起。以融資為目的股市走不長遠,也許還很年輕吧,要想做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加杠桿爆倉不退市怎麼會傾家盪產

指數2500以下挑選幾個龍頭不會退市的。買。不要賣。

傾家盪產估計可能性不大,除非你亂加杠桿,至於發達也不太可能,除非你運氣好,低位買到了茅台並堅持持有到今年初清倉,所以啊遠離股市,回歸正常生活才是王道

Ⅳ 2018年A股市場有多少只股票退市

2018年,A股市場持續非理性下行。「黑天鵝」事件一個接一個,踩雷的風險明顯大於過去兩年。其中包括*ST長生的假疫苗風波、中弘股份的面值退市事件,而「黑天鵝」事件已讓三隻個股退市、五隻個股也即將退市,給資者帶來極大損失。《投資快報》特對今年以來的十大「黑天鵝」事件進行盤點,以饗大家。
TOP1:*ST長生(002680)

7月15日,國家葯監局在對*ST長生(002680)進行飛行檢查時發現,其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葯監局要求其停止狂犬疫苗生產,全面排查風險。7月16日,公司召回有效期內所有批次的凍干狂犬疫苗。除了狂犬疫苗造假,公司的百白破疫苗也存在造假,但是公司卻從未進行披露。
事件爆發後,長生生物連續跌停,股價一度從24.55元跌到2.66元,期間出現了36個「一」字跌停板,累計跌幅近九成。其後股價雖有所反抽,但最新一輪停牌價3.94元,較高位仍跌去逾八成。11月17日長生生物發布公告,公司存在退市風險,從11月19日開市起停牌。
從事件爆發到現在,長生生物已被吉林省葯監局罰沒91億元罰款,可以說已經罰到傾家盪產,而在退市新規出台之後長生生物被強制退市已經板上釘釘,這樣的公司即便退市已經沒有任何投資價值,如果投資者坐上末班車仍將會血本無歸。而長生生物事件比起一般的黑天鵝事件似乎更危險,它比那些完完全全業務造假的公司更難以分辨,畢竟此前的長生生物從事不錯的生意,成長性也很不錯。
TOP2:上海萊士(002252)
12月20日,上海萊士(002252)再度跌停,報6.81元。自12月7日復牌以來,上海萊士已連續第十個交易日一字跌停,期間累計跌幅65.15%,市值縮水逾600億元。但近兩日上海萊士成交額有所放大,該股19日成交額約8000萬元,20日成交額已近3.44億元,但跌停板上仍有約165萬手封單。
此前停牌近9個月後,上海萊士為了自救,於12月6日推出了國內近年來最大的海外醫葯資產收購案,即作價約391億元收購基立福持有的GDS全部或部分股權以及天誠德國股東持有的天誠德國100%股權。不過市場並不買賬,上海萊士12月7日復牌後連續9個一字跌停。公司股價暴跌,不僅讓持有該股的投資者陷入困局,同時也使得控股股東萊士中國、科瑞天誠所質押的股份存被動減持的風險。
此外,持有上海萊士的基金亦「苦不堪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15家公募基金合計持有上海萊士785.68萬股股份。比如鵬華基金旗下科瑞萊士資管計劃等3隻資管計劃共計持有上海萊士14637.19萬股,市值達33億元。而隨著股價暴跌,上述3隻鵬華資管計劃合計已浮虧21.5億元。
TOP3:中興通訊(000063)
中興通訊去年財報顯示,公司2017年實現營收619.6億元,歸母凈利潤45.7億元。今年中興通訊一度跌至11.85元,不過,目前股價最新收報19.36元,已較低位反彈超過60%。
TOP4:中弘退(000979)
再過3個交易日,中弘退(000979)就將被深交所摘牌,公司也由此成為「面值退市」第一股。今年11月8日,深交所作出中弘股份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11月15日晚間,中弘股份公告,股票已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將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被摘牌。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的最後交易日期為2018年12月27日。
12月20日,中弘退收報0.23元。而自11月18日,中弘股份改名為「中弘退」復牌起,公司股價跌幅已達71.95%。數據顯示,國新健康(000503)股價1996年5月13日報0.4元,創下A股史上最低交易紀錄。如今,這一紀錄已被中弘退刷新。
2009年借殼上市後,在缺乏業績支撐的情況下多次通過送轉擴張股本攤薄股價,在公司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仍多次以現金收購境外資產等,都是中弘股份一步步走向退市結局的內因。另一方面,股價低於面值(1元)的退市指標是滬深交易所在2012年修訂退市相關規則時,借鑒海外市場經驗新增的條款。該指標的意義在於,以市場化選擇的方式決定公司的上市地位。
TOP5:*ST龍力(002604)
在債務危機爆發之後,*ST龍力(002604)在2017年年報中爆了個大雷。然而時至今日,公司依然說不清楚錢是怎麼沒的,去了哪裡。12月5日晚間,*ST龍力發布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公告中稱,公司尚未能對多個會計科目存在的問題、相關前期業務的完整經過及影響形成准確的結論。
2018年5月22日,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向*ST龍力發出關於公司2017年年報的問詢函。6月22日,*ST龍力僅對部分問題進行了回復並披露。11月27日,中小板公司管理部下次《關注函》,要求*ST龍力對前述問詢函中涉及到但未回復的多個會計科目問題進行充分核查。
2017年底,*ST龍力債務危機爆發。在之後的2017年度報告中,公司業績變成了虧損34.83億元。對於巨變,ST龍力解釋,今年1月11日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後,公司配合證監會及審計機構的調查與審計開展了財務自查。今年4月11月復牌後,股價曾一口氣收出22個跌停板。最新收盤價2.04元,較復牌前的收盤價跌去了76.66%。
TOP6:*ST百特(002323)
7月4日晚間,*ST百特(002323)公告稱其因涉嫌犯罪案被證監會移送公安機關,股票自7月6日起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自7月6日起交易30個交易日,隨後將繼續停牌,深交所將在停牌後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暫停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數據顯示,*ST百特停牌前的30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達72.40%,期間出現27家個「一」字板跌停。
數據顯示,*ST百特造假事件發酵於2017年4月,當時其因涉嫌信披違法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僅僅一個月後,證監會就發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查明*ST百特在2015年至2016年9月份,累計虛增營業收入約5.8億元,虛增利潤近2.6億元。
對*ST百特的違法行為,證監會評價稱「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惡劣,違法情節嚴重」,言辭犀利。7月5日晚間,深交所宣布已正式啟動對雅百特的強制退市機制。若*ST百特因此被強制退市,將成為深交所中小板首例強制退市股。
TOP7:金亞科技(300028)
6月27日凌晨,深交所宣布,因欺詐發行已正式啟動對金亞科技(300028)的強制退市機制,金亞科技也由此成為欣泰電氣之後,A股第二例因欺詐發行股票被強制退市的企業,公司簡稱變更為「*金亞」。公司股票6月27日得牌,遭遇連續八個交易日跌停。8月7日收盤價為0.68元,較復牌前跌去了75.48%。
由於30個交易日已滿,*金亞已於8月8日起開始停牌,股票簡稱變為金亞科技,目前正在等待深交所作出公司是否暫停上市的決定。12月18日,金亞科技發布公告提示稱,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據了解,為了達到發行上市條件,金亞科技在2008年、2009年通過虛構客戶、虛構業務、偽造合同等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騙取首次公開發行核准。
歷史上,金亞科技也曾有屬於自已的高光時刻。2015年2月,金亞科技計劃以溢價14.87倍,以22億元的價格收購天象互動。這條消息卻令金亞科技股價快速攀升,區間漲幅最高超過400%。而令人驚奇的是,時任金亞科技董事長周旭輝2015年2月火線入股天象互動。
TOP8:退市吉恩(600432)
退市吉恩(600432),前身是吉恩鎳業,由於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虧損,在2016年5月3日便被上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吉恩」;去年5月26日,因連續三年虧損被實施暫停上市。今年5月15日,由於其2017年度虧損和凈資產為負且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退市吉恩被上交所宣布終止上市。
5月22日,上交所根據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對*ST吉恩作出終止其股票上市的決定,並於5月3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5月30日復牌後,*ST吉恩連續遭遇18個一字跌停。截至7月11日的收盤價1.38元/股,復牌以來股價區間跌幅高達79.55%。7月12日起,*ST吉恩開始停牌,等候上交所作出公司是否暫停上市的決定,股票簡稱已變更為退市吉恩。
公司為何會走上這條不歸路?悲劇皆因「抄底」。 自涉足海外項目後,公司自身經營業績持續下滑,2009年至2011年,凈利潤分別較上年下滑48%、6%、70%;其中,2011年公司年報還被出具帶解釋性說明的無保留意見。2012年,公司開始出現虧損。
TOP9:退市昆機(600806)
5月30日,此前被宣告退市的*ST昆機(600806)正式進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證券簡稱分別變更為退市昆機。值得一提的是,30日當天退市昆機一直到10點05分才出現第一筆成交,成交量僅為1手。加上此後成交的3手和1手,公司全天僅僅成交5手,成交額僅為2900元。
此前,退市昆機因2014年至2016年連續三年虧損,已被暫停上市。而暫停上市公司要避免退市結局,面臨的是一項復雜的綜合工程,需滿足一攬子合規條件。但公司2017年在恢復上市方面全無突破,進入2018年的*ST昆機其實早已立在懸崖邊上。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觸及多項終止上市條件。
而對於退市昆機來說,今年一季度我國機床進口增速強勁(同比增長58%),然而國內機床生產量疲弱(同比下降43%)。因此通過產業升級,借著中國製造業結構性升級的大趨勢,實現高端機床製造,或許才是公司未來實現再度起飛的翅膀。
TOP10:烯碳退(000511)
今年4月28日,烯碳退前身*ST烯碳發布2017年年報,不過年度報告被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當日同時披露了退市風險警示。5月28日,深交所宣布對*ST烯碳作出終止上市決定,這是2018年度深交所首家被強制終止上市的公司,同時也是滬深兩市第一例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後退市的上市公司。
7月16日,烯碳退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已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將在退市整理期屆滿後被摘牌,7月17日為公司最後一個交易日。數據顯示,自從6月5日進入退市整理期後,烯碳退經歷18個跌停,累積下跌了86.5%。而在烯碳退最後的一個交易日,收盤價也成為了上市以來的最低價:0.61元,而從6月5日到7月17日的30個交易日中,累計下跌了88.43%。
公開資料顯示,烯碳退早在1993年就以「遼物資A」的名字在深交所上市,之後重組更名為「銀基發展」,後又再一次重組,更名為「烯碳新材」。在石墨烯概念的炒作下,股價也曾大漲過。不過之後業績就持續下跌,連續虧損,被證監會調查。

Ⅵ 一代「妖股」覆滅記

每股1.48元、總市值4.88億元——7月1日,暴風集團(下簡稱「暴風」,300431.SZ)停牌,它的股價、市值就此凝固在這兩個數字上。

7月8日,深交所決定讓其暫停上市。按照相關規定,暴風還有機會留在A股,只要它在1個月內披露2019年年報。不過這件事,暴風可能辦不到了。這家公司目前既沒有首席財務官,也沒有證券事務代表,直到停牌前它都聘請不到審計機構。

一年前,暴風創始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帶走,許多高管陸續辭職,公司陷入債務還不起、工資發不出的窘境。

樓起樓塌,短短數年。

2015年3月24日,暴風在創業板上市,之後的40個交易日中,暴風創造了36個漲停板。它的股價更是一度達到327.01元,巔峰市值超過400億元,被股民稱作「妖股」。同行的優酷、土豆市值加起來也遠低於暴風,當時有人戲稱暴風可以買下優酷和土豆。

曾經的暴風是一個標志,它的成功上市加速和推動了中概股的集體迴流。可惜,暴風自己卻沒能藉此實現躍升,只是如流星一般劃過。應了馮鑫最初的那句話,「時刻准備好什麼都沒有。」

對於暴風的失敗,馮鑫認為主要是自己的「無能」。說這話的時候,不知道馮鑫有沒有想起雷軍對他的評價:你找的方向不夠大;你得找個人幫你;你對錢的認識不深刻。

個人的能力和命運永遠隨著時代車輪滾動,或許,是那個時代的底色,加速了暴風逐漸走向末路。

如果一早預見到會如此收場,馮鑫還會不會選擇上市?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暴風一直都在籌劃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因中概股赴美上市遇冷,果斷調整股權架構,把外資股東替換成人民幣投資人,改道創業板。「這個過程痛苦得像蛻皮。」

國內上市也並不一帆風順。按照最初設想,暴風想在2012年底實現上市。不巧的是,從2012年11月之後的近14個月,A股開展了號稱史上最嚴的IPO財務大檢查,新股上市實質上處於暫停狀態。在未知終點的等待中,暴風決定與阿里合作談判。

2014年重啟IPO之前,暴風和阿里的合作已經談了好幾輪。那個階段,阿里正積極布局影音資產,而暴風是「國民軟體」「裝機必備」。阿里承諾分幾年投入9億美元,還會和暴風互換資源。

如果當時接受了阿里「招安」,馮鑫的生活也許與現在完全兩樣。「下班後去吃個螺螄粉,到哪裡吃個西瓜,劃劃船,有個新電影一定去看看,然後開個讀書會什麼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馮鑫為人所知的形象,是打坐、讀《道德經》和《約翰·克利斯朵夫》、一個搖滾青年。

可他卻選擇了繼續上市。另一邊,阿里則轉投了優酷土豆。

和很多創業者一樣,馮鑫是個有英雄情結的浪漫主義者。他回憶20多歲在金山工作時,最興奮的場景就是「大家每天都在想怎麼樣做得更好,哪個人能成為英雄」。40多歲在一次金山老同事的飯局上,雷軍透露小米剛完成了新一輪融資,「估值是100億美元」。這極大刺激了馮鑫,回去之後他就一直在反思:到底哪裡不如人?相比被阿里收購,上市給了馮鑫縱身一躍、抓到夢想的機會。

上市後不久,馮鑫就提出,未來暴風要成為100億美元公司中的一員。

A股的熱情,讓上市這個決定,看起來無比正確。

2015年3月暴風上市,以每股7.14元的價格公開發行3000萬股。也就是說,暴風最初的計劃,只想從股市拿走2個多億。考慮到一直到上市前,暴風都是個「小」公司,這樣的打算才更理性。

2014年全年,暴風的營收不到4個億,收入也很單一,主要靠廣告;凈利潤同比增長8%,還是因為前一年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

沒想到,市場卻癲狂了。股價由7.14元的發行價一路上漲到最高327.01元。

節節攀升的股價伴隨著層出不窮的質疑:暴風憑什麼撐起那麼高的股價?

有人懷疑是馮鑫自己在炒作股價、從中牟利,更多人認為暴風就是「運氣好」。暴風的一位早期投資人說,如果不是那個階段、那樣的市場情況,很難會發生那樣的事情。而這種小概率事件,正好就砸在了馮鑫和暴風頭上。

如果放到現在,這樣一家公司很難在A股掀起如此風浪,可2015年不同。彼時的暴風頭頂著「互聯網」概念上市時,整個市場上只有樂視一家所謂的互聯網公司,對A股來說,暴風的故事新鮮且稀缺。

硬幣的另一面,是積蓄已久的市場需求。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非常渴望投資新經濟公司。「大家都希望能分享互聯網以及代表未來趨勢的新經濟紅利。」一家國際投資機構的負責人說,暴風上市後的股價暴漲,反映出來的恰恰是相關題材的稀缺。

就像馮鑫說的,「人有時候就是完全憑運氣。」暴風上市之初,也趕上了中國股市的一輪上漲。暴風股價登頂的前後,股市也登上了那一輪上漲的最高峰。僅2015年上半年,滬指漲幅超過60%,而創業板指數漲幅則達到了166%。數據背後,是潮水般入場的資金。

水漲,自然船高,暴風一下子被高高託了起來。

好運氣總會用完。

暴風的股價在沖頂之後,即開始高位回落。2015年7月中旬,暴風股價在五個交易日中跌去了四成,從超過300元滑落到181.61元,在那之後下滑趨勢持續了近3個月。

在暴風股價動盪時,整個市場的熱情也在退潮。市場行情在當年的6月開始反轉,6月15日當天股指的斷崖式下跌,令很多人記憶深刻。此後,上證指數在四個星期內下跌近35%,期間上市公司股價大面積腰斬。整個2015年對股市投資人而言,上半年在天堂,下半年則是地獄。

理性來看,股價起伏是一種價值回歸,但前期暴風連創新高的神話,讓馮鑫膨脹了,他認為,暴風就該值那麼多錢。

2015年7月,在股價還在200元左右時,暴風就開始向市場喊話,認為自己被市場低估了。為了穩住股價,暴風開始倡議員工增持,由馮鑫兜底。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承諾,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2股。強刺激之下,暴風開啟了第二輪的股價上漲,當年9月從39元的最低點再次回升到百元之上。

同時,暴風開始造夢。2015年,暴風制定了「全球DT大 娛樂 」的戰略,以暴風魔鏡(VR)、暴風 體育 、暴風影業和暴風TV為業務中心,夢想著成為「新 娛樂 平台的領導者」,不僅布局中國市場,還要放眼國際。暴風的戰略目標是,到2025年,平台將每年鏈接數億人,有最新、最全的 娛樂 內容和服務,用數據鏈接不同的終端和場景。

為此,暴風快速跑馬圈地,僅2016年投資和孵化的項目就有十幾個,試圖借力資本構建一個既做平台、又生產硬體和內容的 娛樂 王國。

2018年9月,在一份公開的內部談話中,馮鑫也承認當時「心態膨脹了」,還沒有學會懂得恐懼。

「有100塊錢做50塊錢的事是一種狀態,有100塊錢干200塊錢的事是另一種狀態。」他不僅錯判了自身獲取資源的能力,也錯判了團隊的整體能力。於是各處都出問題、各處都要救火。最直接的結果,是暴風陷入虧損的泥潭無法自拔。

2018年,暴風巨虧,凈利潤虧損高達10.9億元,同比下降2077.65%。審計機構還認為財報關於商譽計提的部分有問題,因此出具了保留意見。

從當時來看,暴風已經走上樂視的老路,人們也開始擔憂,它會最後退市了事。暴風和馮鑫,亦很早就被看作是樂視和賈躍亭的「門徒」,無論是求大求全的產業布局還是操控財報風波,都有樂視的影子。

不過,馮鑫從不承認「學習」過樂視,他的朋友們也不認為馮鑫是第二個賈躍亭,因為他「沒有出國」「手裡的暴風股票大多沒有變現」。

馮鑫也不承認自己有道德問題,「如果我個人真的有問題,最多是我個人能力的問題」。

一家小公司夢想著能跑步變成大公司,結果是戰略、團隊管理、執行上都出現偏差。而馮鑫本人對資本市場不夠了解,對資本缺乏控制,正是導致結果偏差的一大原因。

暴風上市後,不僅股市追捧,也聚集了眾多的資金和項目。那些年,和暴風聯合發起私募基金、投資暴風旗下資產的,不僅有東山精密、寧波航辰、華誼兄弟等上市公司,還有眾多的明星基金,包括松禾資本、IDG、中信資本、高榕資本等等。

馮鑫對待它們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對錢的認識確實不深刻。馮鑫後來反思說,「別人給了你一筆錢,一定在某個時候是要回報的。」當年和暴風打得火熱的機構們,看中的是暴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有通暢的融資和投資渠道,和暴風聯合投資的項目有朝一日能被上市平台並購。

但直到2018年9月,暴風都沒能完成一次融資和並購。在一些沒有成功的嘗試中,馮鑫「手底太松、對錢不敏感」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2016年6月,暴風提出要定增募集30億元,用於收購稻草熊影業、立動 科技 、甘普 科技 三家公司。證監會否決了這個計劃,稻草熊影業半年後也轉投阿里。但阿里給稻草熊的估值是1173萬元,僅是暴風收購對價的1/14。

出手闊綽的暴風,其實一直缺錢,從2015年上市起,馮鑫就一直在反復質押手裡的暴風股權,其中2016年、2017年分別質押了10次和13次。除了很少一部分,質押來的錢都用到了公司。

因為最初的設想遲遲走不通,圍繞在暴風周邊的機構們,慢慢失去了耐心。其中一個案例就是,中信資本要求提前退出暴風魔鏡項目,但暴風當時已經沒錢還清投資款了。因此,中信資本要求法院凍結馮鑫手裡的部分暴風股權。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股市投資人身上。在2017年的投資者業績說明會上,就有人提問:暴風已經上市兩年了,什麼時候能夠讓投資者體會到真正的價值?

暴風當時的回答是:大概會在2020年。

馮鑫似乎沒想過,如果承諾不能兌現怎麼辦,他似乎也沒有想好,在發生商業糾紛時,怎樣最大程度地去維護上市公司的利益。

2015年,暴風聯合光大證券收購英國 體育 版權公司MPS,成了暴風走向衰敗的加速器。這筆交易的總金額高達52億元,招行等金主都出了錢。但出人意料的是,暴風竟然沒有和MPS管理層簽競業禁止協議,於是人家轉頭就另起門戶,把意甲、法甲的賽事版權和合約騰挪到了自己的新公司。失去了這些核心資產,MPS的業績快速變臉,被暴風收購不到兩年就宣告破產了。

這起失敗的並購,很可能也是讓馮鑫失去自由的最主要原因。2019年7月,馮鑫被公安機關帶走。9月,馮鑫「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被批捕」的消息落地。在那之前,招行把光大證券告了,要求光大證券還錢;光大證券又覺得是暴風的錯,也把暴風告上了法庭。

至此,暴風的路,已經走到盡頭。如果時光倒流回2015年暴風初上市時,它會保持清醒還是再次迷失?也許,馮鑫自己都難以回答。

熱點內容
西南財經和廣東金融學院哪個好 發布:2024-12-25 23:53:54 瀏覽:443
股票沒有賣出退市後怎麼辦 發布:2024-12-25 23:49:47 瀏覽:923
美團金融分期借款是什麼 發布:2024-12-25 23:49:36 瀏覽:953
兼容性最好的股票軟體 發布:2024-12-25 23:27:52 瀏覽:272
貨幣政策對股票的影響2018 發布:2024-12-25 23:27:09 瀏覽:952
基金申購中簽後什麼時候到賬 發布:2024-12-25 23:24:08 瀏覽:212
懂牛股票軟體在哪下載 發布:2024-12-25 23:13:47 瀏覽:234
換手率高對股票影響 發布:2024-12-25 23:04:36 瀏覽:282
基金的市值為什麼比股票差那麼多 發布:2024-12-25 22:58:54 瀏覽:242
股票一天漲停百分之十五 發布:2024-12-25 22:58:50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