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投資的實質是什麼
❶ 誰知道什麼是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可分為哪幾個種類型
一、定義
長期股權投資(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企業對其他單位的股權投資,通常視為長期持有,以及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系,以分散經營風險。
二、類型
1、控制
控制,是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本企業的子公司。通常,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的表決權資本,或雖然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的表決權資本,但具有實質控制權時,也說明投資企業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是否具有實質控制權,可以通過以下一項或若干項情況判定:
(1)通過與其他投資者的協議,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表決權資本的控制權。
(2)根據章程或協議,投資企業有權控制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
(3)有權任免被投資單位董事會等類似權力機構的多數成員。這種情況是指雖然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50%或以下表決權資本,但根據章程、協議等有權任免董事會的董事,以達到實質上控制的目的。
(4)在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會議上有半數以上投票權。但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董事會等類似權力機構的會議,從而能夠控制其財務和經營政策,使其達到實質上的控制。
2、共同控制
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約定對某項經濟活動所共有的控制。共同控制,僅在與該項經濟活動相關的重要財務和經營決策需要分享控制權的投資方一致同意時存在。投資企業與其他方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資單位為本企業的合營企業。合營與聯營企業等投資方式不同的特點在於,合營企業的合營各方均受到合營合同的限制和約束。一般在合營企業設立時,合營各方在投資合同或協議中約定在所設立合營企業的重要財務和生產經營決策制定過程中,必須由合營各方均同意才能通過。共同控制的實質是通過合同約定建立起來的、合營各方對合營企業共有的控制。實務中,在確定是否構成共同控制時,一般可以考慮以下情況作為確定基礎:
(1)任何一個合營方均不能單獨控制合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2)涉及合營企業基本經營活動的決策需要各合營方一致同意。
(3)各合營方可能通過合同或協議的形式任命其中的一個合營方對合營企業的日常活動進行管理,但其必須在各合營方已經一致同意的財務和經營政策范圍內行使管理權。
3、重大影響
重大影響,是指對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並不決定這些政策。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被投資單位為本企業的聯營企業。當投資企業直接擁有或通過子公司間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上但低於50%的表決權股份時,一般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此外,雖然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的表決權資本,但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也應確認為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1)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的權力機構中派有代表。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的權力機構中派有代表,並享有相應的實質性的參與決策權,投資企業可以通過該代表參與被投資單位政策的制定,從而達到對該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
(2)參與被投資單位的政策制定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可以參與被投資單位的政策制定過程,在制定政策過程中可以為其自身利益提出建議和意見,由此可以對該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
(3)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發生重要交易。有關的交易因對被投資單位的日常經營具有重要性,進而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到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決策。
(4)向被投資單位派出管理人員。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派出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有權力並負責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活動,從而能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5)向被投資單位提供關鍵性技術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因為被投資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需要依賴投資企業的技術或技術資料,從而表明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
4、無控制
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具體表現如下:
(1)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以下的表決權資本,同時不存在其他實施重大影響的途徑。
(2)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20%或以上的表決權資本,但實質上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
❷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的核算要點和實質
權益法是實質就是,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要反映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因此取得投資以後,只要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一發穗旅笑生變動鎮皮,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猜含值就跟著變動。
如果是因為實現凈損益而發生變動,則對應的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同時計入投資收益;
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變動,則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權益變動,同時計入資本公積
❸ 股權投資是什麼意思
投資一筆錢到一個公司,如果公司破產倒閉了,你的錢是拿不回來的。\x0d\x0a依據是:你所謂的投資應該是將自己的錢變成公司的股份的意思,即作為某個公司的股東旅叢參與公司的經營,公司賺錢了,那麼你的投資就有了回報,按照投資協議,應該獲取利潤。如果你想撤資,那麼你就可以得到自己的本金和利潤的分配,分配的方法是根據你投資的份額和公司其他股東的投資比例進行分配的。\x0d\x0a而風險投拆陪資,廣義上的意思也是這個意思。只不過,風險投資我們特指某些投資公司專門給予一些高科技企業或者一些科技旅鎮蠢含量高的企業進行的股權投資。這個投資的含義是:投資公司投錢成立公司,然後被投資的人或者公司作為公司的一個項目來運作,項目最終是否賺錢就直接構成了投資的風險。項目獲得成功,那麼投資就有了收益,項目失敗,投資就打了水漂。\x0d\x0a你要把投資和借錢區分開來。\x0d\x0a借錢僅僅享有借款的本金和利息收入。\x0d\x0a投資卻享有投資的收益和投資的風險,有可能本金都沒有了。\x0d\x0a所謂的高風險高回報,這里也是可以看出來的。
❹ 從本質,風險,獲利方式談債權,股權,基金投資的區別
債權投資是購買債券,在一定期限里,具有一定的固定的票面利率,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收益(當然也可以在流通市場買賣),體現的是債務債權的關系。
股權投資,是為了想獲得些股息(在公司有盈利的時候)股買股票,或者是獲得資本利得(在股票的價格大於你購買時的價格),體現的是股權的關系,即持有者是股東。
基金投資,是購買基金份額,與基金管理者共同獲得基金帶來的收益(當基金帶來收益時,持有者會獲得與持有者購買基金比例的一定紅利),基金投資主要是以分散風險進行組合投資,具有專業的管理人才。
股權基金是一種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的投資模式,一旦投資對象發展成功,可以獲得巨額回報,反之也可能面臨虧損;而債權投資一般有相對確定的資產保證,收益相對固定,風險較小。基金的收益小於股票,大於債券,但基金的風險小於股票,大於債券。
❺ 股權出資的會計處理方法
股權出資的會計處理
簡介:股權出資是指投資人以其持有的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作為出資,投資於境內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行為。2009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股權出資登記管理辦法》對股權出資進行了明確和規范,股權出資將作為一種重要的出資方式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將就股權出資以公允價值計價、原賬面價值計價兩種不同情況,對股權出資涉及的會計處理與納稅差異等實務問題分別進行分析。
股權出資是指投資人以其持有的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作為出資,投資於境內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行為。2009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股權出資登記管理辦法》對股權出資進行了明確和規范,股權出資將作為一種重要的出資方式在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將就股權出資以公允價值計價、原賬面價值計價兩種不同情況,對股權出資涉及的會計處理與納稅差異等實務問題分別進行分析。
一、以公允價值計價情況下的股權出資
在非企業合並方式下,股權出資的實質是以對一家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換取對另一家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方應按《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規定確定對被投資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即在具有商業實質且出資股權或換入股權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股權的成本,同時將公允價值與換出股權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接受投資方則應當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如果股權出資屬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范疇,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的規定,此種情況下的股權出資,投資方作為企業合並對價而出資的股權資產應當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為股權轉讓所得計入當期損益。同時,投資方以出資股權的公允價值以及為投資而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之和作為對被投資方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例:2009年1月1日,A公司持有E公司30%的股權賬面價值230萬元(初始投資成本為200萬元,損益調整30萬元)。根據投資協議,A公司以其持有E公司30%的股權作價250萬元,與B公司出資現金750萬元共同投資成立C公司,C公司注冊資本1 000萬元,其中A公司持有25%股權,B公司持有75%股權。
A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單位:萬元,下同):
借: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成本)250
貸:長期股權投資—E公司(成本)200
長期股權投資—E公司(損益調整) 30
投資收益 20
C公司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E公司(成本)250
現金750
貸:實收資本1 000
從以上賬務處理弊亮分析,A公司在會計上已經實現了股權轉讓所得,但應注意此會計上的股權轉讓所得與稅務上應確認的股權轉讓所得存在差異,需要進行納稅調整。主要因為會計上原按照權益法將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租亮寬並已經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而稅務處理並未確認投資損益,也未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從而導致會計與稅務對股權轉讓所得的規定存在差異。同時,根據《國家稅務鍵雀總局關於企業股權轉讓有關所得稅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4]390號)的規定,企業在一般的股權買賣中,股權轉讓人應分享的被投資方累計未分配利潤或累計盈餘公積應確認為股權轉讓所得,不得確認為股息性質的所得。A公司在結轉對E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時,以上賬務處理時轉出明細科目“損益調整”30萬元,而在稅務處理上也應確認為股權轉讓所得,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納稅調增。
根據稅法有關規定,投資成本的確定應遵循歷史成本原則,納稅人發生合並、分立和資本結構調整等改組活動,有關資產隱含的增值或損失在稅收上已確認實現的,可按經評估確認後的價值確定有關資產的成本,因此上例中投資方A公司對C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以及接受投資方C公司對E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與計稅基礎均相一致。
二、以賬面價值計價情況下的股權出資
如果股權出資屬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行為,從最終控制方的角度,企業合並交易或事項原則上不應引起所涉及資產、負債的計價基礎發生變化。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0號—企業合並》的規定,在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方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股權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同時,投資方因進行企業合並的股權出資而發生各項直接相關費用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另外,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7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規定,如果非企業合並方式下以股權出資的行為,不能滿足該項股權交換具有商業實質的條件,或者在出資股權或換入股權公允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投資方則應當以出資股權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為換入股權的成本,不確認損益。
以上情況所涉及的會計處理均不需要確認股權轉讓損益,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的規定,除經稅務機關批准合並業務中涉及當事各方可暫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外,企業以經營活動的部分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應在投資交易發生時,按公允價值銷售有關非貨幣性資產和投資兩項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並按規定確定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以股權出資屬於文件規定的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所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時需要按規定確認轉讓股權損益。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在出資企業可暫不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的情況下,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3]45號)的規定,接受投資企業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仍可以按合同或協議價值來確定。但由於股權隱含的增值或損失在稅收上未確認實現,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應按原出資股權的賬面價值作為計稅基礎,從而產生納稅調整差異。
另外,在會計處理上,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方為進行企業合並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而在稅務處理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規定“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因而會計上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與計稅基礎存在差異,企業需要做好備查登記,並按規定進行納稅調整。同時,由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屬於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企業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調整,也會產生納稅調整差異。
股權出資的會計核算
假設A公司持有B公司股權,賬面余額25萬元,無減值准備。B公司注冊資本100萬元,A公司持股比例10%。A公司以其持有的該全部股權作為出資,投資入股C公司。C公司注冊資本1 000萬元,A公司持股比例3%。不考慮相關稅費。則,根據企業會計准則體系(2006)的有關規定,相關會計處理為:
1、A公司
借:長期股權投資——C公司 30萬元(1 000 * 3%)
貸: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25萬元
貸:投資收益 5萬元
2、B公司
借:實收資本——A公司 10萬元(100 * 10%)
貸:實收資本——C公司 10萬元
3、C公司
借:長期股權投資——B公司 30萬元(1 000 * 3%)
貸:實收資本——A公司 30萬元
另外,仍執行原企業會計准則(制度)(2005前)的有關企業,相關會計處理有別與上述處理,這里就不再介紹了。
股權出資的會計分錄
借:長期投資—(被投單位)
貸:銀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資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