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的愛人於鳳至是如何炒股的
① 張學良的老婆於鳳至是怎麼炒股的
張學良原配,於鳳至生於1897年5月,1914年與張學良訂婚時17歲,張學良比她小3歲。於鳳至生於殷實的富商之家,從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五歲入私塾,1913年考入奉天女子師范學校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無論是家庭出身,還是教育背景,於鳳至都不是少年張學良想像中的那種村妮。她對父親與拜把子兄弟定下這門親也非常不滿意,亮族陵甚至頗多委屈與埋怨。當張學良帶著厚重的聘禮奉命上門求親時,於鳳至向父親提出了退婚的請求,並在聘禮上親筆寫下一首五言詩:「古來秦晉事,門第頭一樁,禮重價連城,難動民女心」。一手毛筆小楷,清秀中透出剛勁,瀟灑中蘊含俊逸。張學良從來都以一筆好字自詡,看到於鳳至的回詩,張學良自愧不如之餘,更驚詫於於鳳至的文采和她不貪圖榮華富貴的人品。
為了向於鳳至表達自己的愛慕之心,張學良寫下了一首《臨江仙》:「古城相親結奇緣,秋波一轉消魂。千花百卉不是春,厭絕粉黛群,無意覓佳人。芳幽蘭獨一枝,見面方知是真。平生難得一知音,願從今日始,與妹結秦晉。」於鳳至毫不客氣地和了一首《臨江仙》:「古城親赴為聯姻,難怪滿腹驚魂。千枝百朵處處春,單元怎成群,目中無麗人。山盟海誓心輕許,誰知此穗凳言偽真?門第懸殊難知音。勸君休孟浪,三思訂秦晉。」在張學良心中,這個曾被他認作是村妮的於鳳至一下變成了女才子。
更讓張學良想不到的是於鳳至不僅腹有詩書氣自華,就連長相也非一般人可比。前清宣統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曾形容於鳳至「長得很美」、「如雨後清荷」,可見於鳳至相貌清秀,敬戚讓人一見之下難以忘懷。清逸俊朗的張學良第一次見到於鳳至的時候就真的挪不動步了,那時他心目中的於鳳至已經不僅僅是女才子,而是一位女神。
② 於鳳至50多年沒見張學良, 臨死前將遺產全部給他,為什麼
於鳳至50多年沒見張學良, 臨死前將遺產全部給他是因為張學良雖然與於鳳至離婚,但是於鳳至依然認為自己還是張學良的夫人,依然愛著張學良,想讓張學良日後過得好一點。
在她臨終的時候,她將自己的遺產全部給了張學良,只想想讓晚年的張學良過得好一點,即使自己走了,也放不下這個男人。並且她最後還留下8個字的遺言——“雖不同生,死要同穴”。張學良得知後痛哭流涕,可以說於鳳至是他最愧對的一個人。於鳳至90餘年的人生歷程,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生死相許、什麼叫忠貞不渝。
③ 張學良原配於鳳至有多美美麗驚艷卻成棄婦,後半生過的怎麼樣了啊
張學良原配於鳳至有多美?美麗驚艷卻成棄婦,後半生孤獨終老!
導語:自古以來,風流才子配俊俏佳人,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俊男美女之間的故事向來都是外人津津樂道的談資。民國時期,風流倜儻少帥張學良的艷事實在是聞名。且少帥與原配夫人於鳳至和一生摯愛趙四小姐三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哪怕流傳至今都是可能仔細推敲的傳奇故事。不錯,今天小編就是要和大家講講張學良和於鳳至的故事。
原來,張學良想要離婚是為了趙四小姐,在生命的最後,張學良囑咐後人,將自己和趙小姐安葬在一起。張學良不是不喜歡於鳳至,只是舊時的一切讓他所不喜。而淑賢大方的於鳳至,帶著對婚姻的遺憾孤老終生,鬱郁而終了。
④ 苦等五十年,死後還留空穴等夫歸的於鳳至有多愛張學良
於鳳至和張學良夫妻二人一生伉儷情深,自1940年於鳳至赴美就醫到五十年後去世,她憑借等待丈夫歸來的信念,頑強戰勝病魔、在股市中與資本作斗爭,投資房地產等,在等待張學良的五十年裡,她也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事業家。
於鳳至和張學良的婚姻雖然是父母包辦的,但是兩人始終相敬如賓,父親張作霖也很滿意這個兒媳,張學良常年在外征戰,於鳳至則在家處理家事,事事處理妥帖,博得家中上下一片贊嘆。於鳳至在生第四個孩子的時候,身患重病,眼看不久於人世,於鳳擾明罩至的母親甚至都在一邊准備後事,張家也一邊也著手打算將於鳳至的侄女娶過來,面對這樣的情形張學良在晚年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我堅決反對,如果真的娶了她的侄女那不是在盼著她死么。但是面對兩個固執的老人,張學良還是答應了,但是只要於鳳至還活著,就絕不談此事。最終也許是這對有情人感動了上天,於鳳至最終躲過了鬼門關。
於鳳至去世後安葬在了洛杉磯,按照她生前留下的遺願,她的墳墓旁邊還留下一個空穴,留給她永遠深愛的丈夫張學良。
⑤ 於鳳至臨終前對女兒說了哪八個字,讓張學良知道後十分慚愧
於鳳至臨終前對女兒說的八個字是:「替我…去看一眼…漢卿…」這個女人,在死神將至之時也不曾忘記過張學良。
張學良對於鳳至是絕對虧欠的,他思想新潮,想要戀愛自由,背叛了於鳳至,遇到了他所謂的一生摯愛,趙四小姐,並且和她墜入愛河,這對於鳳至這樣的一個熱愛家庭的女子來說,打擊是巨大的,但是她一直默默承受著,張學良心裡也很感激她的理解,但始終都對於鳳至萬分愧疚。
(5)張學良的愛人於鳳至是如何炒股的擴展閱讀:
於鳳至擔心有辱張家門庭,只給趙四小姐秘書的地位,沒有給她正式夫人的名義。心胸大度、溫柔賢惠的於鳳至還在少帥府東側建起一幢小樓,讓趙四小姐居住。兩人還以姐妹相稱,和睦相處。1929年趙四小姐為張學良生下了唯一的兒子。1964年,於鳳至主動與張學良解除婚約,成全了張學良與趙四小姐的愛情。
於鳳至到美國治病後一直呆在美國,終其一生,於鳳至都稱自己為「張夫人」。人家叫她於太太,她是會頑固地不做回應的。在她的內心深處,她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張學良的妻子,少帥夫人,臨死對女兒說的話也表露出對張學良的牽掛。1990年3月20日,93歲的於鳳至永遠閉上了雙眼。
⑥ 2001年張學良逝世,銀行巨額存款被公開,他這么多錢是哪來的-
2001年10月14日,年逾百歲的張學良在外漂泊半生,終究還是在美國檀香山附近醫院病逝。
在他病逝之後,家人打開了他的銀行賬戶,但其中余額卻為人驚嘆。
這個在囚禁中度過半生的「少帥」,到底從哪裡得來的巨額財富?
少年時的張學良沒什麼政治城府,喜好玩鬧。16歲便跟隨其父張作霖的腳步走入軍場,卻不諳權謀,行事也多魯莽,缺少謀劃。也是在這年,他經過父親張作霖的介紹,和吉林省的商務會長於文斗之女於鳳至結婚。婚後,於鳳至殷實的家底為張學良行兵打仗平添不少助力。
1916年,張作霖以六萬兩白銀入股中興公司成為大股東,但卻掛在了張學良的名下。15歲的張學良開始在學習之餘,打理煤礦生意,學習經營方式。
1920年,張學良以第一名的成績從炮兵科畢業。在張作霖的授意下,擔任東北軍第三混成旅第二團團長。隨著張作霖事業的不斷擴大,張學良跟隨左右,維護奉天治安的同時,接觸了不少「上流人士」。
性情風流的他很快就和「上流人士」玩成一團,聚會時多數情況下也是左擁右抱。開超跑,坐飛機,甚至還參與到我國第一輛 汽車 的研製中去……總是就是什麼燒錢他玩什麼。
而張作霖對這個兒子極盡寵愛,每個月的零花錢給的自然不少,但是加上中興公司在內的各種經商投資,有時還是負擔不起張學良每個月的巨額花費。
這年,他還當選為中興公司的董事。僅僅每個季度的股息分紅,在當時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家中有富豪之女於鳳至打理,軍中有張作霖撐腰。張學良可以說除了玩樂什麼都不用操心。
可惜他的「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被張作霖安排到了軍隊中去參與戰爭的洗禮。雖說他帶領的隊伍成績都不差,但是戰爭的殘酷仍舊足夠讓這個「軍閥二世祖」討厭。
但是意外很快就發生了,還和張學良的生日是同一天……
1928年6月4日5時,在日本關東軍的暗算下,張作霖乘坐的火車於皇姑屯發生爆炸,六小時後,不治身亡。
自那之後,張學良再不過生日。但是軍不可一日無帥,他還是在悲痛中就任東三省安保總司令,並身體力行地推動者祖國的統一。森李
一周後,張此殲遲學良果斷行動,「東北易幟」。奉軍從只忠於軍統和軍權,改為服從南京市政府。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張作霖留給張學良的是一屋子金銀財寶,猜測那些奇珍異寶和金幣到底價值幾何?隨著北平軍務的逐漸轉移,張學良在管理時所收納的各省份稅收,據報紙報道,就達到1.5億元。
可只有張學良自己知道,還有一堆的問題需要他去解決。
首先就是奉軍的歸屬問題,如果擁兵自立,將東北三省獨立於南京政府之外,那勢必會讓形式更加復雜。於是他選擇易幟,將祖國的完整放在第一位。
其二就是東北三省當時混亂的奉票行市。
張作霖酷愛征戰,在他眼中,只有武力才能說明一切,說不明白就打!不可否認的是,東北三省在張作霖的保護下,確實寸土未丟。但是連年征戰引起的民生凋敝、金融紊亂,在皇姑屯事件後,全都擺到了張學良的面前。
奉系加速向關外收縮,在加上東北政權的大幅度波動,奉票價值暴跌。於是張學良藉助幾年在中興公司學到的經濟知識,決定效仿美國聯合發行准備庫制度,利用兌換券回收民眾手上的混亂紙幣。
兌換券的發行雖說對奉票持續下落的趨勢略有遏制,但是 社會 制度混亂下,投機倒把屢禁不止,幣值還是難以回升。1930年1月,戰事有所停歇,張學良提起幣值改革的設想。但是准備庫龐大的金額需求,以及數量更龐大的軍費,都讓張學良頭痛不已。
蔣介石知道了張學良幣制改革的困境之後,立即許諾,只要在中原大戰中東北出兵幫助他,蔣立刻給張5000萬公債,作為擔保整理奉票。張學良思慮再三,沒有正式同意。
直到蔣軍兵至濟南,張學良在提出增加軍費500萬的條件之下,才答應出兵。但是這幾千萬的公債,在風雨飄搖,戰事將起的東三省,到底還是沒能挽回東北的安寧祥和。
1931年,「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又接到了奉軍和日軍沖突的報告,於是他衡量再三,下令全體東北軍「不抵抗」。18萬關東軍,在軍令之下全無抵抗,導致2萬日軍,僅用三個月就佔領了整個東北。這筆軍令的屈辱和憤恨,即使過去了多改鬧少年,也是深埋在中國人心口的一根刺。
犯錯的張學良默默做了很多事情,試圖幫助因抗日救亡運動而流落在外的東北同胞。在張學良的許可下,愛國獎券以類似彩票的形式發往 社會 各界,三個月內,愛國獎券就籌集了將近20萬元的善款。
而張學良則親自電聯各地政府推銷愛國獎券,他管轄的范圍內則是由月薪分批認購。這種行為,也恰恰說明,他是愛國的,只是選錯了方式。張學良迫切地需要一個機會,來挽回自己年少輕狂造成的要命失誤。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的火炮武器對著我們腳下的大好河山大肆踐踏。可此時的蔣還沉迷在「剿共」的戰爭之中。張學良才發現,蔣和他的思想是完全不同,於是與蔣多次商議,蔣還是一句話「攘外必先安內」。
張學良對這句話嗤之以鼻,面對剿共三次,失敗三次的現實,蔣的想法竟然還是「安內」,於理不合。當日本人已經在自家後院撒野成性,蔣對此竟然無動於衷,這與情不合。
而後來與友人談起西安事變,張學良則表現得及其輕松:「我做事全憑我自己……我想做就做了。」西安事變也成為了張學良自由人生的高光時刻,這件事和平解決後,張學良還顧及著蔣的威信,親自護送蔣回到南京駐地。但是迎接他的卻不是歡聲笑語,而是蔣暗無天日的幽禁。
在蔣的眼中,張學良做事從來不顧後果,如果還放他歸任,「不惟後患無窮,而政府之地位即動搖。」所以一到南京,蔣就把張學良扣押,並交由軍統嚴加看管。
1937年1月,張學良被送往上海的雪竇山。住在雪竇山一家中旅社,蔣還為他規定了允許活動的范圍,東不出寧波海口鎮,西不過百官曹娥江。除此之外還派遣了一連的憲兵,警戒整座雪竇山。
雖說名為幽禁,且限制了張學良的人身自由,但是對於住的地方,蔣卻命人好好看顧。雪竇山所在的上海,正是江南水鄉的氣候。但旅社裡朝南的兩個房間被打通,做成了一個套間,其中陳設一應洋化,羊毛地毯、席夢思軟床、還要裝取暖的壁爐,連馬桶都必須是抽水馬桶……
這樣的「幽禁」其實更多是對張學良自由和「報國熱情」的打壓,和蔣出於私心的「泄憤」。張學良被幽禁後,蔣每天都會命人給他送去最新的《大公報》、《中央日報》。蔣還為張學良請了溪口的一家老秀才,每天九點,用轎子抬上山,給他講四書五經……
這對張學良來說,猶如上刑。國難當頭的危機時刻,他卻只能坐在壁爐前聽迂腐的老秀才講經書。所以每天讀古文像在例行公事,痛苦中夾雜著無奈。即使如此,張學良的軍人本性還是沒有丟,每天生活極有規律,閑暇時還與夫人架著吉普車出門兜風,實在不安的時候,還會自己去垂釣。
這樣「閑暇」的生活中,唯一對張學良有所慰藉的,就是偶爾傳來的戰爭消息。當聽到盧溝橋事件的炮聲帶來的中國全面抗日的好消息,他終於一掃陰霾,與眾人坦白「我唯一的心願就是抗日嘛!以後就算是死在這里,也心甘啦!」
傳言張學良還曾給蔣寫過信,主動請纓抗日,結果顯而易見。
眼見復官無望,張學良只能計劃常住在這里。於是給了旅社老闆500英鎊,請他幫忙蓋個小樓,自己好搬進去,這樣就不打擾旅社的生意。500英鎊,當年幣值高出美元10倍,足見張學良家底的豐厚。
但是造好的房子,張學良僅僅住了兩三天,就又被帶走了。
從張學良被軟禁後,他的發妻於鳳至,一直跟隨在他的身邊,從上海到浙江,從輾轉江西、湖南等多個地方,飽受艱苦,從無怨言。直到1940年,於鳳至患上乳腺癌,才不得不去美國進行治療。
發妻驟然得病,張學良拿出早年間在美國銀行的存款,開出支票委託宋子文代為付款。
於鳳至到了美國後,明白張學良幽禁生活的不易,於是在美國友人的幫助下,學習炒股經商。許是於鳳至家庭的耳濡目染,她對炒股經商接受的特別快。
於鳳至從開始接觸股票到順手不到一周的時間。而且在她專買低價股的操作下,不僅可以負擔她高昂的手術費用,還為張學良賺了一大筆錢。此外,於鳳至還在香港等地投資了多處房產,這些巨額的資產在她死後,都歸到了張學良名下。
而在美國的於鳳至,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事宜,都有宋子文一路打點,他還借給於鳳至錢,幫助她料理孩子的事情。
在宋子文的幫扶下,那張支票又原樣回到了張學良的手中。宋子文看著這張支票似有隱憂。他了解張學良,作為曾經的少帥,即使落魄了,也不會節衣縮食,吃穿用度一應最好。
宋子文作為張學良的多年好友,這么想也不奇怪。畢竟不久前,張還特地寫信給他借錢,說最近和情人趙四抽煙的錢都沒有了。而張對「沒錢」概念,是「一個月僅抽煙也要近萬元」。這種揮霍無度的生活,也來自於張學良極厚的家底和多年收藏、投資的底氣。
雖說早年間的藏品,明朝書法、古董字畫,統統被他賣了還錢,聊以度日。所以要說最大的底氣,應該還是身邊關懷備至的朋友。
從宋祖文的雪中送炭,到孔祥熙的關懷慰藉。甚至連蔣介石,都會每個月定時給張學良打生活費。這些朋友或敵人的幫助,都讓張學良的資產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張作霖死後留下的巨額遺產給了張學良「我行我素」的底氣,結發妻子的行商天賦讓張學良在幽禁過程中也不愁吃穿,多年友人的資金幫助,也成為了張學良銀行卡中巨額遺產的重要一環。
晚年的張學良恢復了自由,可是身邊已經沒有人可以陪伴他。最終,他下半生都沒再回到過祖國,孤獨地死在了美國的醫院。
參考文獻:
5.形象、性格與命運_口述 歷史 內外的張學良及其人際關系初探
6.張學良在中國近代史關鍵時刻中的推動性研究 高麗金(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7.張學良執掌東北期間幣制改革的舉措與困境 徐雪晴( 中國 社會 科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8.張學良支持發行愛國獎券述略 馮百鳴( 河南 財經 政法大學 彩票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⑦ 張學良虧欠一生的女人是誰呢,苦等半世紀,留下一座空墓
於鳳至是張學良一生虧欠的女人,苦等了張學良半個世紀,卻只留下一座空墓,在那個年代的婚姻一般都是來自父母包辦,於鳳至和張學良也是這樣,父母包辦的婚姻真的是很少有幸福的,總有一方會辜負了另一方,其實誰都沒有塵遲錯,要怪就怪那個年代,一切都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愛情在那個年代也是一個非常罕見的東西。
在美國於鳳至開始了經商和炒股,並攢下了很大一筆錢,買了兩套很豪華別墅,其中一套就是留給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這種心胸和氣度是一般殲余女人所沒有的,於鳳至死後留了一道空墓給張學良,就是希望張學良日後能跟自己合葬,這真的是一個痴情的女人,但她最終也沒能如願,張學良在她墓前曾說過一句話“生平無憾事,唯負此一人”,這真的是一個讓人覺得心痛而又心酸的故事。
⑧ 她苦等丈夫半生,為愛情至死不渝,最後怎麼樣了啊
「彎扒學良,不管你日後在外面有多少女人,但有一條我事先聲明,堅決不能帶女人回大帥府,這是我的底線。」
一年後,趙四小姐與張學良的第一個孩子張閭琳出生。此時的趙四小姐在天津,當時正值寒冬,趙四小姐居住的環境很差,身邊又沒有人伺候,趙四小姐看著懷中的孩子,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此時的張學良在政治上應接不暇,根本沒時間照顧趙四小姐。張學良只能旁敲側擊的將此事透露給了於鳳至,於鳳至認為趙四小姐也不容易,連生產時也沒有親人照料,實在很可憐。
心地善良的於鳳至怎能坐視不管,何況這一切都是為了漢卿。於鳳至便帶上傭人,提著奶粉、紅糖、紅棗等生活用品,前往天津看望趙四。
於鳳至頂著寒風冽冽,來到了趙四的住處,趙四看到於鳳至後,著實很驚訝,隨後痛哭流涕,叫了一聲:大姐!沒想到您能來看我。
於鳳至急忙拉著趙四的手,輕聲的說道:妹子,你身體未愈,不可大哭。
然後,於鳳至讓傭人將孩子換上棉衣,為趙四小姐煮了一碗紅糖水,又給了她一些生活用品。
一切安排妥當後,於鳳至苦口婆心的對趙四說:如今漢卿大局未定,不便前來照顧,你在天津無依無靠,我和漢卿有約定,不準他將別的女人帶回大帥府,但這樣的天氣和環境,肯定不合適孩子的成長。我把孩子接回大帥府撫養,你是否同意?
趙四感動的一把鼻涕一把淚,說道:我同意,真的謝謝大姐,給您添麻煩了。
於鳳至此舉,不管是沖著她那顆善心,還是為了張學良,她必須要這么做,別無選擇。好不誇張的說,於鳳至是有史以來對小三最好的原配。
曾經,趙四小姐闖入了她的婚姻生活時,於鳳至的態度如此的強硬。如今,看到趙四小姐下場凄慘時,她挺身而出,待趙四小姐如自家人。
大姐於鳳至,贏得了張學良的尊重。可是,僅僅是尊重而已,他負了於鳳至的一生。
1936年,張學良被軟禁,得知此消息後,於鳳至立即給宋子文發來電報「學良不良,心急如焚」。她希望宋子文能幫助周旋此事。
在美國治病的於鳳至,帶著女兒急忙趕到了南京,求見蔣介石,但被蔣拒絕。後來又轉向求助宋美齡,讓宋美齡幫助她做蔣的工作。
看到張學良在獄中沒人照顧,她便陪著張學良一起坐牢,直到這個趙四小姐來到張學良身邊,於鳳至才離開,繼續回美國治病。
1964年,在宋美齡等人的勸說下,為了成全張學良與趙四小姐,她與張學良正式辦了離婚手續,給了趙四小姐一個正式的名分,於鳳至可謂是深明大義。
於鳳至的病痊癒後,在美國拚命炒股炒房,在華爾街股市曾留下過她的身影,於鳳至遺傳了父親良好的經商基因,在美國的這幾年,她賺了不少錢。她這么努力賺錢,只為張學良出獄後能有財產。
1990年,93歲的於鳳至在美國洛杉磯去世。財產全部留給50年未見的張學良,並在墓旁留一座空墓給張學良。張學良之後到於鳳至墓前拜祭,感嘆道:平生無憾事,唯負心上人。
在於鳳至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中國舊社會女人的美德,生是張家的人,死是張家的鬼,對於於鳳至,張學良這輩子都是有虧欠的。
縱觀張學良這一生,真的是很有女人緣。妻子於鳳至,在他的身後無微不至的關懷。趙四小姐陪伴了他的後半輩子,還有宋美齡這樣的紅顏知己,在暗中去幫助他。
有這三位女人,張學良這輩子也沒有什麼遺憾了,享年101歲。
⑨ 於鳳至將遺產留給張學良,還提出一要求,張學良是如何做的
導語:古語雲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既然結為夫婦,就要一輩子同氣連枝,哪怕患難都要一同擔當。這句話從古傳到現在,老人時常同年輕人提起,只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不知張學良和於鳳至是不是真的般配合適,舊時包辦婚姻的悲哀大概就是這樣。這段史上最具爭議的婚姻畫上了句號,如今娓娓道來張學良和於鳳至的感情,只覺悲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