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為什麼控股權溢價不要減去收購價

為什麼控股權溢價不要減去收購價

發布時間: 2023-05-24 07:34:32

❶ 有限公司收購股份的溢價款如何處理

這是D和ABC之間的交易,和該有限公司沒有交易,所以有限公司不用做任何帳務處理.
不明白你為什麼問ABC可以如何處理溢價部分.(繳孫碧基足慧遲了稅,收在腰包里唄!)如果則謹ABC是某個或某幾個經濟實體,則需要在自家的帳本(絕不是該有限公司賬本)上做相應的投資收益處理.

❷ 什麼叫溢價收購什麼是溢價、是虧是賺

你好,溢價收購就是指用現金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價格購買目標公司的流通股票的收購行為,用現金並且高於市價價格可以保證租含收購行動順利完成。
溢價收購是指弊世笑收返握購方公司為取得目標公司的股權而向目標公司股東支付的高於其市場價格的部分價值。按照西方國家的並購理論,公司並購中並購公司向目標公司支付溢價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目標公司的發展前景及其被並購後所產生的協同效應。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❸ 有限公司收購本公司股權,如果股權是溢價收購,溢價部分如何處理

1、溢價部分用什麼支付?
用貨幣或實物資產支付,不能用公積金支付。公積金只是貨幣資金與實物資產對應的資金來源,不能用於支付行為。做賬時還是要減少貨幣資金或資產(以物易物)。
2、股份公司與有限責任公司在這點是一樣的。所謂擴大生產經營,是指內部投資,如購買固定資產、補充流動資金等,「公積金」只是賬面形態,不是實際意義的貨幣。收購對方,不給人家錢或物,僅給個虛的說法(公積金),人家能同意嗎?就像到商店買東西,你不付款或劃卡,只說我有存摺,能拿走商品嘛。道理是一樣的。

❹ 股權轉讓為什麼必須溢價轉讓

股權轉必須溢價轉讓是該公司譽攔的股票收益率大於無風險資產收益率的現象。根據查詢相關信息顯示慶旅胡股權溢價的鎮培原因是市場平均股票收益率是投資者在市場參與投資活動的預期門檻,是市場平均收益率是一種事前的預期收益率,這意味著事前預期與事後值之間可能存在差異。

❺ 股權轉讓溢價差異的疑問:為何「同股不同價」

在輿論普遍對張裕集團兩次轉讓股權價格不同群情激憤時,有必要反思股權轉讓溢價差異化的合理性,以及其中真正的原因。在了解了中天科技這個案例後,超高差異化率就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在企業股權轉讓中,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只有兩個:其一是企業股權尤其是國有股權的轉讓對象,即股權賣給誰的問題;其二是轉讓價格。與價格相關的信息,是國有股權在轉讓過程中是否做到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以及股權轉讓價格與股權真實價值(凈資產)相比,所產生的股權轉讓差價(溢價率)是否在合理范圍之內。 在近段時間內,市場對於煙台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產生了較大的爭議,爭議的問題關鍵在於股權轉讓溢價率的差異化。但是,根據對歷年上市公司並購的研究表明,同一上市公司股權在不同時間價格存在差異,即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溢價率存在差異化。對於一家企業股權轉讓過程中形成的溢價率差異,關鍵是要分析其成因。相對而言,引起「公憤」的張裕集團的溢價差異化並不那麼嚴重。 「同股不同價」的正常性 在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的國有股權轉讓過程中,受讓張裕集團股權的機構有兩類:一類是外資企業,即義大利意利瓦公司( IllvaSaronnoInvestments );一類是企業員工,即張裕集團以及張裕 A ( 000869 )的高管層控制的煙台裕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裕華投資)。 2005 年 2 月 7 日,煙台市國資委將張裕集團 33% 的國有產權轉讓給意利瓦公司時,轉讓金額為人民幣 48142.43 萬元; 2004 年 10 月 29 日,煙台市國資委將張裕集團 45% 的股權轉讓給裕華投資時,轉讓價格僅為人民幣 38799.51 萬元。這意味著,在相差不長的時間內,張裕集團的股權轉讓給不同的對象轉讓價不同,即溢價率存在較大的差異,經計算兩者轉讓價格相差四成。 其實,在企業股權轉讓過程產生的溢價率差異化現象是常見的,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為例,一家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轉讓存在差異化。以下試舉兩個例子: 2003 年 8 月 6 日,黑龍江建材集團將其持有的天鵝股份( 600829 )的 7680 萬股國家股 ( 占總股本的 29.8%) 轉讓給哈葯集團公司,轉讓價格為每股 3.087 元,轉讓完成後相應股份將變更為法人股。 2004 年 4 月 28 日,黑龍江建材集團再次將其持有的天鵝股份 4194 萬股國家股(占總股本的 16.27% )轉讓給哈葯集團公司,該次轉讓價格是每股 2.496 元,轉讓完成後相應的股份將變更為法人股。天鵝股份國有股轉讓的溢價率存在差異,後者比前者下降了 19.14% 。 不但國有股轉讓存在溢價率差異化現象,法人股轉讓也存在溢價率差異化。 2003 年 6 月 27 日,北京首都國際投資管理公司和海泰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後者將望春花( 600645 ) 6819.44 萬股社會法人股轉讓給前者,協議轉讓價格約定為人民幣 12875 萬元,即每股轉讓價為 1.89 元。 2004 年 5 月 11 日,上述兩家公司經過協商,將擬轉讓的望春花 6819.44 萬股社會法人股的轉讓價格調整為 10875 萬元,調整後的每股轉讓價為 1.59 元,股權轉讓溢價率下降了 15.87% 。 從整個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市場的溢價率平均水平來看,不同時期轉讓溢價率的差異化現象更加劇烈。以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的溢價率為例,在過去,由於上市公司「殼」 資源的稀缺性,所以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存在較高的轉讓溢價率, 1997 年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平均溢價率達到 33.96% 。但從整個市場的發展趨勢上看,從 1997 年到 2002 年,我國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平均溢價率一直處於下降的通道之中,從 33.96% 逐步下降到 10.71% 。到了 2003 年,國資委改變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定價理念,定價方法從靜態凈資產轉移到凈資產與價值相結合的方式上,並在多起外資並購高溢價的影響下, 2003 年上市公司並購平均轉讓溢價率有所提高。到 2004 年,在證券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價已經接近或者低於其凈資產,所以上市公司並購溢價並沒有維持 2003 年反彈上升的趨勢,反而重新步入下降通道 ( 見圖 1) 。 綜上所述,對於企業股權這種特殊的商品,它的轉讓如同其他商品買賣一樣,存在基本的市場供求關系。在我國這樣市場環境不成熟、市場信息不完整的情況下,企業股權在不同時間的市場價格是不同的,即股權轉讓的溢價率肯定存在差異化,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關注溢價率差異化的成因 既然企業股權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在轉讓過程中存在股權轉讓的溢價率差異化是自然現象。所以,無論是對於力求發現企業價值的投資者,還是對於監管部門,都要關注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的成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在尋找到發展機會的同時,控制市場風險。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被指為實行 EMBO ,因此其溢價率差異化更被認為是國有資產流失等。但是,從歷史上看,國有股權轉讓的溢價差異化完全是正常的,因為股權轉讓時間不同,一次是在 2004 年 10 月 29 日轉讓,另外一次是在 2005 年 2 月 7 日轉讓。甚至,如果 MBO 本身並無不可,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給不同的主體也可以是不同溢價的。我們需要關注的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成因,是時間的差異,還是轉讓給管理層控股公司裕華投資與轉讓給外資意利瓦公司的對象差異。 其實,我們在關注國有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的同時,更應該關注非國有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的成因,因為對於非國有股權轉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不監管、媒體也不太關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可能更加值得我們去思考。中天科技( 600522 )的法人股轉讓就是這樣一個案例。在中天科技法人股中,股權轉讓價格為每股 0.206 元,與 2003 年末每股凈資產 2.70 元相比,其轉讓溢價率為 -92.37% !這是什麼原因?整個案例水落石出以後,我們才得以知曉,這是一起管理層主導下的收購案例。盡管管理層並沒有獲得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地位,但如此股權結構已經完全控制了上市公司(見附錄)。 商品達成交易,有其市場的合理性。無論是張裕集團國有股權轉讓,還是中天科技的法人股轉讓,爭議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化的事實是沒有意義的。但對於企業股權,尤其是影響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股權轉讓,建議採用如下方式,可能更有利於形成一個股權轉讓溢價差異化的形成機制,更有利於發現一個符合市場化的股權轉讓溢價率: 一、在收購方組建上,管理層與職工參與,社會其他收購方競標參與。即從市場常說的管理層收購( MBO , ManagementBuy-out )走向管理層參與收購( MPA , )。 二、在轉讓過程中,有中介機構的全程參與,轉讓過程公開,信息披露完整,並且留下了參與個人的簽名與聲明。 三、在轉讓時間上,公開轉讓時間較長。目前掛牌時間一般為 20 天,但對於有興趣參與的投資方, 20 天時間是不可能完成對一家上市公司進行調查清楚,從而難以做出正確的投資與否的判斷。 附錄:中天科技股權轉讓案例 一、讓人詫異的超低轉讓溢價率 2004 年 12 月 3 日,中天科技披露法人股轉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如東縣中天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天投資)將其所持有的公司法人股 5832.68 萬股 ( 占公司總股本的 28%) 轉讓給江蘇中天絲綢有限公司(下稱中天絲綢)。轉讓完成後,中天科技的第一大股東為中天投資(持有 29.4% 的股權),中天絲綢將以微弱的持股差距成為中天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本次協議轉讓總價為人民幣 1200 萬元,每股轉讓價格為 0.206 元,與 2003 年末每股凈資產 2.70 元相比,其轉讓溢價率為 -92.37% ! 中天科技 2000 年到 2002 年的業績逐年增長,由於上市的原因每股收益在 2002 年有所下降, 2003 年經營狀況不佳,但是 2004 年前三季度還有每股 0.059 元的收益。況且公司在 2002 年 10 月才募集 3.6 億元資金,上市不到兩年,與同期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轉讓相比,中天科技法人股就這么低的溢價率轉讓了。如此大的股權轉讓溢價率差異,能不讓人詫異? 中天絲綢的股權結構為:如東縣河口鎮農村經濟服務站(下稱河口鎮農經站)占 90% ,自然人薛濟萍(中天科技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先生占 10% (見圖 2 )。而河口鎮農經站是河口鎮政府下屬事業法人單位,其實際控制人為如東縣河口鎮人民政府。一家鎮人民政府控制的企業如此便宜地收購上市公司中天科技的法人股,怎能不讓人詫異? 二、管理層主導收購提供解謎線索 2005 年 2 月 4 日,中天科技公開披露的信息使這個謎底的解開或許有了一些線索。薛濟萍與河口鎮農經站簽訂《股權轉讓協議》,薛濟萍受讓河口農經站持有的中天絲綢 70% 的股權,交易價格為 2065.7 萬元,以現金支付。轉讓完成後,薛濟萍共持有中天絲綢 80% 的股權。中天科技目前第一大股東中天投資持有中天科技 6125.32 萬股法人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29.4% ,而中天投資的兩名股東為河口鎮農經站和薛濟萍,分別持有 90% 和 10% 的股權。如此一來,薛濟萍通過中天投資和中天絲綢間接持有中天科技 25.34 %的股份。中天科技股權變動的一系列動作,說明其目的可能只有一個——實現管理層收購。盡管管理層並沒有獲得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地位,但如此股權結構已經完全控制了上市公司。 呂愛兵/文

❻ 為什麼股權人願意溢價收購

1、股票上市有成本,而且需要時間。收購一個上市公司節省時間和中間成衡沒本,所以購買需要溢價。
2、股票收購形成重組預期,導致上市公司股票大漲。
3、股票如果二級市場買入也必然導致股價上漲。
拓展資料:
收購溢價成因分析
1、中外的價值評估方式存在差異
對於目標股權的價值評估國內外存在較大差異,對於股票不公開交易的企業,國際推行的做法是採取現金流量貼現法,注重市場價值的評估,充分考慮資產的未來盈利能力和市場綜合因素。因為現金流量貼現法對股權進行定價的基本假設是有效市場假說,該方法在成熟市場條件下才被承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轉讓價格通常以每股凈資產為基礎,更注重歷史靜態的賬面價值的評估,而且,我國國內監管機構普遍認可的是歷史成本重置的評估價格。
2、我國價值評估的忽略因素
控制權。決策權的角度來分析,一旦匯源被全資並購,那麼匯源一切的決策,最終目的圍繞著可口可樂的利益。目標一致性可增加企業的凝聚力,提高企業的決策效率。而可口可樂的全資收購,可以讓匯源全心全意咐春納地為可口可樂公司服務。商譽。形成商譽價值的主要原因是基於企業的市場資源優勢以及企業的生產資源森衡優勢。匯源有較強的市場資源優勢,如果可口可樂成功並購匯源,那麼可口可樂將成為國內果汁市場最大的市場佔有者,其佔有率會是第二名的兩倍以上,對企業的生產、營銷決策都有著巨大的好處。同時,可口可樂公司可利用匯源暢通的市場銷售渠道,有效地降低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成本,綜合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3、協同效應溢價
按照經濟學的並購理論,公司並購中並購公司向目標公司支付溢價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目標公司的發展前景及其被並購後所產生的協同效應。企業的協同效應具體表現主要有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及企業競爭者的削弱

❼ 長期股權投資為啥要沖減股本溢價

理解長期股權投資為啥要沖減股本溢價,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採用權益結合法,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
合並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並對價的,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注意:賬務處理時,先確認純遲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然後減去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倒擠差額確認(或沖減)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借:長期股權投資(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持股比例)
卜扒貸:銀行存款等(賬面價值)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
或者:
借:長期股權投資(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持股比例)
資本公積(資本或股本溢價部分)
盈餘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銀行存款等(賬面價值)

第二種情況:
合並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並對價的,應當在合並日按照取得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做弊李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持股比例)
貸:股本(面值)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倒擠)
或者
借:長期股權投資(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持股比例)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部分)
盈餘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股本(面值)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中,合並方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咨詢等中介費用以及其他相關管理費用,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❽ 同一控制下子公司股權收購會計處理

區分同一控制下,非同一控制下的,只有從不並表變成並表這一項處理:

個別報表

母公司單體報表按照合並日長期股權的投資成本和賬面價值(也就是對最終控制方而言持續計算的最終價值)的差異調整資本公積。

在個別報表的長期股權投資金額就是對最終控制方的賬面價值*持股比例

借:長期股權投資

資本公積

貸:銀行存款

合並報表

沖回原來在權益法下確認的損益

借;投資收益

貸: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8)為什麼控股權溢價不要減去收購價擴展閱讀

方法:

1、層析法

層析法是指將事物的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和層次,逐層遞進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果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會計分錄教學直觀、清晰,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其步驟如下:

(1)分析列出經濟業務中所涉及的會計科目。

(2)分析會計科目的性質,如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等。

(3)分析各會計科目的金額增減變動情況。

(4)根據步驟2、3結合各類賬戶的借貸方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增加或減少),來判斷會計科目的方向。

(5)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編制會計分錄。

此種方法對於學生能夠准確知道會計業務所涉及的會計科目非常有效,並且較適用於單個會計分錄的編制。

2、業務鏈法

(1)所謂業務鏈法就是指根據會計業務發生的先後順序,組成一條連續的業務鏈,前後業務之間會計分錄之間存在的一種相連的關系進行會計分錄的編制。

(2)此種方法對於連續性的經濟業務比較有效,特別是針對於容易搞錯記賬方向效果更加明顯。

3、記賬規則法

所謂記賬規則法就是指利用記賬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進行編制會計分錄。

❾ 上市公司收購為什麼要放棄控股權益


德恆探索
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中的表決權委託與放棄

2021-08-03



【摘要】

表決權委託與放棄是分步實施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表決權委託與放棄,能幫助收購方提前實現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有效鎖定交易。然而,對於表決權委託與放棄如何適用,監管並沒有多少明確的規范性依據。筆者結合某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方案設計的經驗,對表決權委託與放棄方案設計中應該關注的問題,梳理了相關案例,分析了相應法理,並提出相應的見解和操作建議。

近幾年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非常活躍,2019年共有144家上市公司公告了控制權交易,2020年高達233家,增長61.81%,2021年上半年雖有所下降,但仍有84家。與控制權交易相伴相生的是表決權委託與放棄,2014-202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涉及表決權放棄事項的公告有40條,涉及表決權委託事項的公告有431條。這些公告絕大部分發生在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



一、表決權的法律界定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條對財產所有權的定義為: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從立法上明確對股權的保護。《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這是法律層面對股權權利范圍的界定,此處的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實踐中的體現即為表決權。

《民法典》明確所有權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四種權能,這四種權能可以類推到股權上適用。股權是一種權利,不具有實物的佔有屬性,所有權的佔有權能在股權上體現為權利登記,即依法享有要求在市場監督管理局或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以下簡稱「中證登」)對其股權進行登記的權利。收益主要為享受股權分紅、增值、剩餘財產索取的財產性權利。處分權主要是對股權進行質押、出售的權利。使用權能在股權中體現為,股東行使其作為股東身份的權利,是股東依據《公司法》、《證券法》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利,主要包括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表決權、對公司事務的知情權、對造成損害公司利益行為的質詢權等。

從目前上市公告來看,委託或放棄的表決權范圍一般包括出席股東大會的權利、股東大會中的表決權、提案權以及除收益權、處分權之外的權利,甚至包括知情權,該表決權的范圍顯然超出一般意義上對表決權的理解和界定,基本涵蓋除收益、處分之外的全部權利,甚至還包括對處分權的限制。

關於表決權委託與放棄的具體適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則》等在內的已生效監管文件沒有具體規定,實踐中參照的主要是2018年4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業務指引(徵求意見稿)》(下稱「《上交所信披指引》」)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業務指引(徵求意見稿)》(下稱「《深交所信披指引》」)。但該兩份徵求意見稿自2018年4月徵求意見以來3年多,並沒有正式發文。

二、產生原因

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中,收購方的目的是取得控制權,主要體現在公司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中對公司重大事項決策的控制。一般來說,表決權與股權是相匹配的,股權比例越高,表決權就越高[1]。表決權委託與放棄是上市控制權交易中的權宜之計,是買賣雙方利益博弈的結果。主要形成有以下原因:

(一)因董監高限售導致控制權交易需要分步實施

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董監高每年轉讓股份不超過其持有股份的25%,離任後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在半年內不得轉讓[2]。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一般為董事長,如果自然人直接持股,受到董監高限售的限制。每年25%股權的轉讓顯然不能立即實現收購方在股權層面的控股地位。為實現收購方提前對上市公司的控制,需要表決權的委託進行調節。上市公司思美傳媒(002712)的控制權交易流程中這個操作體現得淋漓盡致。

2019年8月26日,思美傳媒發布公告,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朱明虯擬將其持有的思美傳媒38.48%的股權中的9.62%轉讓給四川旅投,將19.60%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四川旅投,並放棄其剩餘9.27%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加上首創投資一並向四川旅投轉讓0.77%的股權,本次轉讓完成後,四川旅投持有思美傳媒10.39%的股權和29.99%的表決權,成為思美傳媒的控股股東。朱明虯擁有公司28.86%的股權,但表決權為0。

2019年11月6日,朱明虯辭去董事長職務,保留董事職務。

2020年1月6日,朱明虯將其對上市公司28.86%股權中的7.22%轉讓給四川旅投;本次轉讓後四川旅投持有上市公司17.61%的股權和29.99%的表決權。朱明虯持有上市公司21.65%的股權,但表決權仍為0。

2020年3月23日朱明虯辭去董事職務,不再擔任公司的董監高。

2020年10月8日,在董監高離任半年以後,朱明虯將其持有的12.38%的股權轉讓給四川旅投。本次轉讓完成後,四川旅投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權比例達29.99%,朱明虯的股權比例為9.27%,擁有公司的表決權繼續為0。

從思美傳媒的案例看,實際控制人朱明虯因高管限售每年不超過25%的規定,從2019年開始跨兩個自然年度分步實施股權轉讓,每次轉讓股權均不超過其持有上市公司股權的25%,兩步實施後合計轉讓股權比例達16.48%。在此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朱明虯第二步轉讓完成後辭去董事職務,辭職半年後的2020年10月8日,將12.38%的股權進行第三次轉讓,順利實現四川旅投作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二)根據交易需要分步實施而提前鎖定控制權

有些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並沒有董監高限售的限制,但可能雙方為更好地磨合和實現對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順利過渡,主觀意願設定的分步實施。收購方為防止交易過程中產生變數,會同時實施表決權委託。

2018年5月4日,宜安科技(300328)發布公告,控股股東宜安實業擬將其持有的9.78%股權轉讓給株洲國投,同時將7.33%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給株洲國投。股份轉讓前宜安實業持有宜安科技39.11%的股權,株洲國投已擁有上市公司10.86%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宜安實業持有宜安科技29.33%的股權,表決權比例為22%。株洲國投持有20.64%的股權和27.97%的表決權,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2018年11月27日,就股權轉讓完成在中證登的過戶登記。

2019年9月2日,宜安實業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7.33%的股權(即為表決權委託部分的股權)轉讓給株洲國投,同時解除此前的表決權委託。本步交易完成後,株洲國投持有宜安科技的股權和表決權比例達到27.97%,成為實際控制人,宜安實業的股權和表決權比例降至22%。

至此,雙方經過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收購方開始即通過表決權委託鎖定控制權,降低了交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三)收購方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控制權

控制權交易中,有些收購方想在盡量少支付股權對價的情況下,又能一舉兩得實現控股股東的地位。因此,需要通過表決權委託增強其控制權。

2019年9月16日,跨境通(002640)發布公告,楊建新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擬將其持有的6.55%股權轉讓給廣州開發區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興基金」),並15.47%股份的表決權委託給新興基金。交易完成後,新興基金花費6.55%的收購成本,持有跨境通22.22%的表決權,成為表決權最多的股東。楊建新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股權比例為15.47%,但表決權為0。新興基金收購價格為9.72元每股,跨境通當時股票的市價約8.4元。收購方雖支付相應的表決權委託溢價,該溢價遠小於委託部分股權的收購價格。

2020年8月18日,新興基金經過多輪二級市場增持後,持有跨境通的股權比例增至8.47%,取得24.14%的表決權,至今仍維持該股權比例。從單個主體持股比例看,新興基金僅為第三大股東,但其表決權比例為24.14%,出售方雖為第一大股東擁有13.69%的股權,但表決權為0。

三、具體適用主要關注事項

表決權委託與放棄是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中為達成雙方的目的而常用的交易策略,具體適用過程中有諸多需要關注的事項:

(一)是否所有的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中均需要表決權委託或放棄

表決權委託或放棄主要是在分步實現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的情況下的一種權益之計,一般情況下,如果根據交易本身的情況沒有必要分步實施,可能就不用採取表決權委託或放棄。如2020年5月19日京漢股份(000615)的控制權交易公告,出售方京漢控股將其持有上市公司的29.302%股份轉讓給奧園科星,一步完成了控制權交易,不涉及表決權的委託或放棄。

有些情況雖然能一步取得控制權,但出售方剩餘股權比例仍很高,對收購方的控制權形成威脅,為確保收購方控制權的實現,需要出售方配合採用表決權放棄。2021年6月25日,嘉凱城(000918)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廣州凱隆擬通過協議轉讓將其持有的嘉凱城29.90%的股權轉讓給華建控股並放棄27.85%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嘉凱城的案例中,控制權交易完成後,收購方超過出售方的股權比例僅2.05%,兩者股權比例相當,如果不採用表決權放棄,會對收購方的控制權造成極大威脅。

因此,是否需要表決權委託與放棄要根據交易的具體情況分析,如果不通過委託與放棄,收購方能實際控制上市公司,出售方的表決權比例不會對收購方的表決權形成威脅,就不需要表決權委託或者放棄。

(二)是否可以部分委託或放棄

表決權是股權的一種權能,股權具有可分割性,對應的表決權也具可分割性,這是表決權委託或放棄存在的基礎。作為一項可分割的權利,可以部分委託部分自持,可以部分放棄部分自持,從而實現幫助收購方調節控制權的目的。在股權比例一定的情況下,表決權的增強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表決權委託,即收購方通過受託行使出售方的表決權,獲得超出其股權比例的表決權,實現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另一種是出售方放棄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表決權,使得收購方在不是最高股權比例的情況下,獲得相對最高比例的表決權,實現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具體交易中採用委託還是放棄,取決於收購方第一步取得股權的比例。如果收購方第一步沒有收到較多的股權,需要通過表決權委託增強其控制權,如果收購方第一步已經收購足以控制上市公司的股權,可以通過表決權放棄降低出售方的話語權。

❿ 股權溢價的原因是什麼

股權溢價(The Equity Premium)是指股票收益率大於無風險資產收益率的現象。由於股票的風險較大,市場上大量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必然會要求以高收益來補償持有股票所帶來的高風險,因此一定程度的股權溢價是正常的市場現象。然而,大量針對不同時期與地區的實證研究表明,股權溢價程度遠遠超出了標准經濟學模型所能解釋的范圍,這一現象被稱之為「股權溢價之謎」。
股權溢價之謎(The equity premium puzzle)最早由梅赫拉(Rajnish Mehra)與普雷斯科特(Prescott)於1985年提出,他們通過對美國過去一個多世紀的相關歷史數據分析發現,股票的收益率為7.9%,而相對應的無風險證券的收益率僅為 1%,其中溢價為6.9%,股票收益率遠遠超過了國庫券的收益率。進一步,又對其他發達國家1947—1998年的數據分析發現同樣存在不同程度的溢價。
金融理論將風險資產超過無風險利率的超額期望收益率解釋為風險的數量乘以風險價格。在Rubinstein(1 976).Lucas(1 978)等人所研究的標准消費資產定價模型中.當風險的價格是一個代表性代理人的相對風險厭惡系數時,股市風險數量根據股票超額收益率與消費增長的協方差來測量。股票收益率高.而無風險利率低.意味著股票的期望超額收益率高 即股票溢價高。但是消費的平滑性使得股票收益率與消費的協方差較低。所以股票溢價只能由非常高的風險厭惡系數來解釋。Mehra和Prescott(1985)將此問題稱為」股票溢價之謎」。
Kandel和Stambaugh{1991)等一些作者對股票溢價之謎提出了另外的看法 他們認為風險厭惡實際比傳統認為的高。但是這會導致Well(1989)提出的 無風險利率之謎」 為了跟我們觀察到的低實際利率相適應.我們必須假定 投資者是非常具有忍耐力的他們的偏好給予未來消費幾乎跟當前消費一樣的權重.或者甚至更大的權重。換言之.他們有著低的或者甚至負的時間偏好率。負的時間偏好率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們偏好於更早的效用。

熱點內容
股市三段量怎麼看 發布:2025-02-08 12:25:24 瀏覽:838
股票軟體上怎麼畫黃金分割線 發布:2025-02-08 12:04:01 瀏覽:574
有貳佰萬怎麼理財 發布:2025-02-08 11:59:46 瀏覽:564
電腦點擊股票軟體後就黑屏 發布:2025-02-08 11:47:39 瀏覽:863
股票交易模擬的實踐報告 發布:2025-02-08 11:43:41 瀏覽:717
鄭磊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2025-02-08 11:42:09 瀏覽:671
貴州茅台股票歷史價格走勢 發布:2025-02-08 11:26:30 瀏覽:384
招商恆瑞基金一年持有期怎麼樣 發布:2025-02-08 11:23:32 瀏覽:125
a股有多少家退市風險股票 發布:2025-02-08 11:08:43 瀏覽:541
大智慧股票軟體怎麼看股息率 發布:2025-02-08 10:49:05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