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什麼是逼倉
㈠ 什麼是原油期貨逼倉和穿倉
逼倉:是指交易一方利用資金優勢或倉單優勢,主導市場行情向單邊運動,導致另一方不斷虧損,最終不得不斬倉的交易行為.一般分為多逼空和空逼多兩種形式。逼倉是一種市場操縱行為,它主要通過操縱兩個市場即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逼對手就範,達到獲取暴利的目的。
穿倉:指客戶賬戶上客戶權益為負值的風險狀況,即客戶不僅將開倉前賬戶上的保證金全部虧掉,而且還倒欠期貨公司的錢。
㈡ 什麼是逼倉
逼倉是形容用按金形式做買賣的時候,
看好的持有好倉,當市況下滑,令按金不足,經紀人會通知持倉人需要增加按金(或稱補倉),這市況可稱持倉人被逼倉。
看淡昌燃的持有淡倉,當市粗迅返況上升,令按金不足,經紀人會通知持倉人需要增加按金(或稱補岩飢倉),這市況可稱持會人被逼倉。
例如做期貨投資,安排了股票融資的股票投資等都會有機會出現逼情況。
㈢ 如何識別期貨市場上的逼倉現象
我理解的逼倉就是在合約將要到期的時候,多頭或者空頭採取抬拉或者打壓的方式,逼迫對手平倉,實現獲利,因為期貨是零和博弈,對手不平倉自己就無法將賬面利潤轉換為實際利潤;最近幾年沒有什麼逼倉事件發生,我認為逼倉有幾個前提:
1.合約即將交割,
2.交割月持倉量依舊巨大
3.價格偏離現貨太多
滿足這幾個條件的話,可能會發生逼倉事件,因為近幾年沒有發生,只能給你找幾個歷史上的例子
1.最著名的逼倉典型——327國債。
國債期貨最早由上海證券交易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 八日推出,只向證券商自營開放,後來才向公眾開放。進入一九九五年達到其鼎盛期。也在其鼎盛期出現兩個風險事件,「314、327」國債期貨事件,最引人注目的是「 327」事件,有關當事人至今還在押中。
隨「327」國債貼息消息明朗及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財政部新債發行量消息公開,全國各地國債期貨市場出現向上突破行情,上證所327合約空方主力在封盤失敗 後蓄意違規,十六點二十二分開始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327合約暴跌3?8元,當日開倉多頭全線爆倉。事後有關方面宣布這個時段交易無 效,並將蓄意違規者管金生逮捕入獄。國債期貨嚴重透支交易是期貨市場違規操縱最極端表現,是對整個市場的愚弄,為市場各方不難容忍,有關人員為此失出了沉重代 價。助長327事件發生的客觀原因主要有兩條:
一、泛用保證金制度,國債期貨收取的保證金率僅為1%,過低的保證金助長了投機氣氛也使每日無負債制度難於維持,市場結算風險驟然增大。
二、國債市場不具備開發期貨品種的條件,市場化程度不夠,沒有利率市場化使期貨成為競猜貼補率的游戲,價格發現套期保值無從談起。327事件直接觸發監 管者的神經,整個市場掀起加強風險管理之風,各項制度措施紛紛出台。
2.一個並非例外的逼倉事件——棕櫚油空逼多。
歷史上中國風險事件大多以多逼空方式出現,現貨供應緊張及投機資本龐大常促使多逼倉局 面形成,但是多逼倉又多以失敗方式出現,原因在於中國是一個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的國家,國家常運用其它手段對價格進行干預,使得多逼空容易遭遇政策風險 。一九九五年發生的棕櫚油事件卻以空逼多的方式出現,決定這種逼倉形成的主要原因當然是現貨供應充足及投機資本過小。
一九九五年三月,某券商資金憑一已之力與力量龐大的進口商在中商M506合約上展開對峙。當時基本面條件對多頭是十分不利的,先不說國內外棕櫚油市場行情有所 回落,國內期貨監管工作也以抑制通貨膨脹、抑制過度投機為重點,在政策風險及不利的現貨市場面前,多頭只有一條路——平倉離場,現貨套利優勢及投機打壓使得多 頭離場之途難上加難,以連續跌和擴大跌停方式使市場價格很快從9300元/噸下跌至7200元/噸。棕櫚油506是空逼多典型。
這種局面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基本面方面的,也有市場主體結構單一方面的,僅靠一個投機大戶是難於承提現貨市場價格下跌帶來的風險的,逆勢操縱使風險累積加 大,使自已不能全身而退,一個純進口產品不利於期貨市場正常運行也是重要原因。
3.逼倉經典的「天津紅」。
天津紅於一九九四年九月在天津聯合交易所上市。逼倉事件發生於507合約上,當時乘價格回落至3800元/噸 附近之時,多頭策劃一輪逼倉行情,一方面大量收購現貨,另一方面在期貨上大量買入,一九九五年五月中旬507合約成交量、持倉量明顯放大,六月初多頭主力強拉價 格,出現兩個漲停板,價格漲至5151元/噸,隨即交易所提高保證金以抑制過度投機,但仍然難於控制局面,最後只有通過終端停機和停市方式要求雙方平倉來解決問題 。
「天津紅507事件」其典型性表現在幾個方面,一、逼倉事件與國際市場逼倉定義完全一致,國際市場定義逼倉在可交割的現貨較少的情況下,市場主力控制了現貨 ,又在期貨市場上大量買入,從而達到操縱期貨謀取暴利目的,這種逼倉行為在國際市場上是違法的。天律紅小豆逼倉手法與國際市場逼倉是一樣的,而天律紅小豆屬於 小品種,逼倉很容易發生。二、逼倉行為造成的價格異動十分明顯,不考慮基本面影響的情形下出現兩個漲停板,時間短獲利空間大,顯示出時間與空間不對稱性,「逼 」的意義突出,人們稱這種逼倉為硬逼倉。或者因為這個特徵表現具有嚴重的負面性,交易所採取強硬措施加以制止,從而導致後來逼倉行為特徵發生變化,後來的逼倉 顯得溫和些,不急迫的時間與空間盡可能對稱,人們把後來逼倉叫做軟逼倉,近期滬膠0407事件市場就視其為軟逼倉,而有關方面卻因為沒有出現連續漲跌停否定其逼倉 性質,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不論硬逼倉還是軟逼倉,其實質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市場操縱、扭曲價格、謀取暴利的行為,多以符合國際市場逼倉定義為基本特徵。
小品種特徵加上交割交易制度不完善使紅小豆逼倉事件接連不斷發生。蘇州商品交易所一九九五年六月一日推出紅小豆期貨,現貨市場低迷及交割標准過低原因致使 期貨市場連創新低。但在蘇交所宣布嚴禁陳豆、新豆摻雜交割及公布實際庫存數量較少的情況下,期貨出現了大漲,以9602合約為例在十二月僅一個月時間期貨從3690元 /噸漲至5325元/噸,不少空頭套保者遭遇了爆倉命運。一九九六年一月在中國證監會要求頭寸減倉和不得開出新倉的政策干預下及蘇交所強行平倉政策作用下,期貨發生 逆轉。三月八日證監會停止蘇交所紅小豆期貨合約交易。蘇州紅小豆事件使庫存向天津轉移。這時天聯所卻規定最大交割量為6萬噸的政策。期價超跌和限量交割政策 為另一輪逼倉行情創造了條件,九六年第一季度天津紅小豆9609事件發生並立即受到中國證監會查處。
4.交易所短視加劇了事件發生—豆粕事件。
廣聯所可視為當年風險事件發生的一個典型。風險事件接二連三發生於一個期貨品種,也連續發 生於一個交易所中,這種現象並非廣聯所所特有,它說明導致風險事件發生的逼倉行為蔚然成風,市場理性投資理念根本沒有形成,同時也說明不少交易所對這種現象多 少已習以為常或採取默認態度。期貨是以逼倉方式運作的,沒有逼倉就沒有交易量,就沒有價格波動,一句話沒有逼倉就沒有行情,這在當時是一種普遍觀點。這種觀點 影響到交易所採取的一些政策措施。
豆粕期貨於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在廣聯所上市至一九九八年,三年間豆粕期貨出現了三次逼倉行情,如果不是遇上中國期貨治理整頓,逼倉事件還會出現。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金創事件」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人們思想,投資者的理信念仍然不變,交易所為活躍而活躍市場的一些做法也沒有改變,直接助長著風險事件在 豆粕品種上接二連三發生。「金創事件」使廣聯所秈米期貨暫停,沉澱的資金卻進一步激活了豆粕期貨,強化了豆粕期貨數次逼倉事件。一九九五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 初,在廣聯所豆粕9601合約上,一輪逼倉行情開始醞釀,在2350-2450元/噸價格區域,成交活躍、持倉量不斷擴大.隨後價格上漲,拉大與現貨距離為500元/噸;加上 一些原空頭反水,價格被推高至3600元/噸並在高價進入交割。
9601逼倉使大量現貨進入交割,為了不讓庫存影響後續合約活躍,廣聯修改交割標准和公布新的倉單規定等利多政策,終於導致了9607和9608合約逼倉行情發生。
一九九六年六月離9607合約進入交割月僅有三天,多頭抬拉期價至3600元/噸之上,投機空頭斬倉、套保空頭部分因庫容被多頭擠占斬倉,價格再度推高。最後交易 日該合約價格見4465元/噸。當時有十幾萬噸庫存,但只有3萬進行交割,交割人為受限成為逼倉的重要手段,其中交易所政策變化和管理無力也應負重要責任。在9708 合約上多頭逼倉故技重演,不過交易所對其在交割月強拉價格舉動有所抑制,特別進入交割月即八月五日採取強行平倉方式消除投機盤對峙。
廣聯所為活路市場而活路的做法,為逼倉風險發生埋下了隱患,這種做法在其它交易所也同樣存在,數十家交易所形成惡性競爭局面,使各交易所將市場活躍工作放 在第一位,即使出了問題再另想辦法解決,這種缺乏預見性的做法,使交易所在多數情況下處於救火隊的角色,而不完善的交易交割制度又使其變成謀種意義上的點火者 。在那個年代限量交割制度被隨意採用,或許是人們為通過逼倉活躍市場所想出來的辦法,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人們對交割的重要性沒有引起重視,對期貨套期保值者的作 用沒有引起重視,在這種認識之下,人們看到交易所對多頭擠占交割倉庫現象並沒有任何制止。比較近兩年在天然膠期貨上出現的事件,人們對如何活躍市場的方法確實 需要改進,否則將難於找到抑制或杜絕風險事件之根源。
5.基本面配合的逼倉---連玉米。
如果僅從基本面考慮,九五年連玉米C511合約上漲沒有什麼值得非議,但是當時市場環境對玉米期貨的上 漲是非常不利的,其它糧食期貨的關停使大量投機資金雲集玉米市場,進一步強化了市場上漲預期也加劇了現貨市場的緊張,一個明顯的標志就是在現貨供應不斷緊張的 同時,期貨庫存不斷增加。九五年五月十五日C511合約創下2114元/噸的天價,高出當時現貨價600元/噸。
玉米期價上漲及各地現貨供應緊張引起有關方面關注。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三日,國務院決定從東北調運100萬噸玉米入關平抑價格,加上國家採取其它一系列措施規 范期貨市場,大連玉米漲勢才得到抑遏。後來政府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玉米現貨價格大幅回落,玉米期市漲勢得到逆轉。
綜觀連玉米C511合約價格變化過程,每一次波動不論漲跌都反映基本面變化,但在投機氣氛濃厚、人們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以及一些管理措施手段不到位的特定背景下 ,即使具備發現價格意義的品種也不能倖免於風險事件,它作為風險事件的重要特徵之一不是其是否上漲或下跌而是它的預期有過度的成份,招致政策方面風險以及交易 結算方面風險。玉米C511事件從另一個側面告訴人們在那個年代風險事件發生的普遍性和復雜性。
6. 多頭不敗順勢逼倉典型---橡膠。
一九九七年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引發了其後數年之久的橡膠熊市行情,這一年國際價格離開高價轉而下行,而海南中商所卻醞釀一輪多逼空行情。中商所橡膠市場上 擺開以江浙一帶投機大戶和海南雲南現貨保值商相互對壘的架勢,以R0708合約為例,雙方爭執於11200—11400元噸,持倉不斷增加至20萬手以上,進入七月期價拾級上 漲,七月底價格曾上漲至12600元/噸。這時不少會員結算風險顯現,交易所理事會為此主持討論R708問題尋求解決辦法,最後於7月30日中商所公布單方面提高買方保證 金即日起禁止在R708合約上開新倉(除批准其套期保值實物交割頭寸尚未建倉者除外)的決定,這顯然是一項抑制多頭的政策,但是交易所為求得平衡,同日發文暫停農 墾所屬金龍和金環倉庫的天然膠入庫,在臨時政策作用下,R708雙方爭執結束,市場以價格每日20元/噸跌停方式到達最後交易日。
這輪多逼空行情在交易所干預下失敗,多頭協議平倉慘重,空頭卻因為對方違約使自已的現貨得不到保值,最後成為價格下跌風險的承擔者,不少投資機構和期貨經 紀公司因操縱市場和風險控制不力而受到應有的處罰。逆勢逼倉給人們留下觸目驚心的印象,以致於人們在後來求圖尋找另外一種方法解決逆勢逼倉帶來的風險問題。
先留這些吧,還有一些事件,有興趣的話可以參看《期貨市場經典案例》這本書
㈣ 你好,請問什麼叫做逼倉
我查了罩冊一下,逼倉在期貨中的意思是,交易的其中一方利用資金或者倉單優勢,來主導市場的此空行情,導致另一方不斷虧損,最物扒宏終不得不斬倉,希望答案對你有所幫助。
㈤ 什麼是期貨逼倉
前言: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都特別的喜歡去買股票,因為購買股票其實還是一個高收益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也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那麼到底什麼是期貨逼倉,小編在網路上也收集到了有關信息給大家介紹一下。
所以逼倉其實就是說買方為了獲得最大的利益得到對方手裡面的貨物,而所採取的一種行為。在市場上很多的操縱者都會利用自己手裡面的資金或者是實際貨物的優勢,而使期貨市場的價格進行急劇的下跌,那麼對方就可能因為自己資金不夠而受到罰款。
㈥ 期貨逼倉是什麼意思舉個例子
我拿股票對比著簡單給你解釋一下
期貨不同於股票,股票是在你買入後,一直到賣出時才結算遲頃。但期貨是每日結算,因為期貨是零和博弈。
比如你嫌旦畝芹森在1000點買多後,每日收盤時都會跟你結算。如果當天是漲到1100點,那漲的100點的收益當天就劃給你;但如果當天跌倒900點,那這100點的損失你當天就得補齊,就是從你的保證金里直接劃轉。如果點數持續下跌,就是你說的逼倉走勢,既可以理解成你的保證金越來越少,也可以理解成你得時時補充保證金,當你的保證金難以為繼的時候,期貨公司在事先通知你補充保證金無果時,會強行為你平倉。
明白了吧?
㈦ 期貨行業中的「擠空」是什麼意思
就是逼倉!
就是利用空方在交割期內;無法籌集足夠的現貨予以交割。然後利用此點;將價格推高。迫使空頭投資者認賠出局。
拓展資料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並前乎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期貨市場最早萌芽於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出現過中央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以及帶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最初的期貨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第一家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所1848年成立於美國芝加哥,該所在1865年確立了標准合約的模式。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現代期貨交易所應運而生。
我國有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四家期貨交易所,其上市期貨品種的價格變化對國內外相關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期貨市場及行業的金融創新和改革已在監管制度改革、產品擴容和業務創新等多個方面齊頭並進:
在監管制度改革方面,主要為推進悔差期貨市場手續費、套保、套利、保證金及限倉等改革,提升市場效率;在產品創新方面,貼近「三農」需求,開發更多面向農業和農民的證券期貨產品,開發國債期貨、股票期權等金融產品;在業務創新方面,證監會支持期貨公絕悉司業務創新,推動開展境外經紀業務試點和客戶資產管理試點,推動專業化的期貨投資基金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發行上市。
㈧ 期貨擠倉是什麼意思
又稱逼倉,指交易者利用資金優勢,通過控制期貨交易頭寸數額(即大量做空或做多)或壟斷現貨可交割商品的供給,迫使對手方違約或以不利的價格平倉虧損出局,從而牟取暴利的行為。逼倉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做多頭實現,即「多逼空」,另一種是通過做空頭實現,即「空逼多晌汪」。
拓展資料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發展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與CBOT兩家交易所曾進行多項期貨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令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
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國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並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偽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大連、營口、奉天等15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宴卜仔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期貨交易所在中國大陸絕跡幾十年,到1992年鄭州設立期貨交易所,展開另一波期貨熱炒風潮,各省市弊哪百花齊放,最多曾經一度同時開設超過50家期貨交易所,超過全球其他國家期貨交易所數目的總和。
中國國務院在1994年及1998年,兩次大力收緊監管,暫停多個期貨品種,勒令多間交易所停止營業。自1998年後,中國大陸合法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三所,前者經營能源與金屬商品期貨,後兩者經營農產品期貨。到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首項推出的產品為滬深300股指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