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期貨價格還有多少下行空間
㈠ 生豬期貨再刷歷史高點,豬價未來的走勢如何
生豬期貨再刷歷史高點,豬價未來的走勢首先會逐步升高,其次是隨著同夥膨脹被逐漸消化會逐步下降,再者是下降到一個相對合理的區間就到達谷底,另外是後續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生豬期貨再刷歷史高點,豬價未來的走勢具體發展。
一、豬價會逐步升高
首先是豬價會逐步升高,主要的原因就是豬價會隨著對應的世界布局地區戰爭的影響使得對應的通貨膨脹會上漲到一個較高的區間,這樣子就會使得豬價逐步地上漲,並且其它的商品也會協同性上漲。
國家政府部門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釋放更多的有利政策來抗擊對應的通貨膨脹所帶來的影響,這樣子可以使得對應的商品物價趨於穩定,這是非常有益的一種方式。
㈡ 生豬的期股一直在跌,今年的豬價還有望下降嗎
1月8日,業界翹首以盼的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開盤後主力合約跳水不斷。
㈢ 生豬期貨價格走勢圖
由走勢圖可以看出:生豬期貨價格今年8.09是18000左右,8.23號是1680左右,9.06號是16700左右,9.27號是14300左右,10.18號是14800左右,11.01號是16500左右,11.15號是16200左右,11.29號是16200左右。
拓展資料:
產業發展歷程
我國生豬產業經歷了計劃經濟背景下的統購統銷階段;改革開放背景下的市場放開發展階段;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推進的轉型發展階段以及當前所處的現代化轉型升級階段,生豬養殖產業已經成為大型現代化產業鏈條。
1.1 統購統銷階段
計劃經濟背景下的統購統銷階段(1949-1984):建國初期,主要農副產品實行有計劃的統購統銷政策。生豬生產實行「調五留五」政策,主要特點是養殖規模小、生產水平低、產品短缺,種、料、葯和技術服務等處於起步階段,生產和消費嚴格按國家計劃調配。由於經濟發展滯後,養豬生產力低下,肉食品供給匱乏,人均豬肉消費很低。截至1984 年,全國豬肉產量 1445 萬噸,人均佔有量僅 13.84 千克,肉食品種也相對單一,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高達 93.78%。
1.2 市場放開發展階段改革開放背景下的市場放開發展階段(1985-1997):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極大調動了畜禽養殖的積極性,生豬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85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逐步取消生豬派養派購,實行自由上市,隨行就市,按質論價,生豬購銷政策放開。隨著「菜籃子工程」和生豬產銷經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生豬生產發展迅速,居民豬肉消費大幅提高。1997年,全國豬肉產量 3956 萬噸,人均佔有量增加到 29.09 千克,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下降為 68.3%,1985 到 1997 年豬肉產量年均達到增速 6.7%。
1.3 過渡階段
從傳統向現代推進的轉型發展的過渡階段(1998-2004):1998 年以來,生豬養殖從以數量增長為主逐步向數量質量並重、優化結構和增加效益為主轉變,主要特點是生豬養殖開始向優勢區域集中,產業整合速度加快,更加註重質量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經歷前一階段的較快速發展後,產量大幅提升,產業發展由「量」向「質」轉變,生產效率、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增要素。
1.4 現代化轉型升級階段
現代化轉型升級階段(2005-至今):2005 年以來,生豬養殖規模化、標准化水平大幅提升,良種覆蓋率逐步提高,現代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主要呈現為規模化水平不斷提升、產地及銷區更加集中、環保升級、食品安全升級以及生產效率升級。詳情見產業現狀。
㈣ 2022年12月12豬價為什麼暴跌
進入12月,南北方生豬價格跳水,多地單斤售價重回8元區間,東北局地更是進入7元時代,不少養殖戶豬糧比在盈虧平衡線徘徊,此前備受期待的南方腌臘旺季和北方殺年豬行情也未給豬肉市場帶來轉機。
12月21日,國家發改委援引專家意見發文指出,近期生豬價格出現過快下跌,主要是受豬肉消費較往年偏弱、年底生豬供應增加等因素影響。當前國內生豬不存在產能過剩情況,市場消費偏弱是暫時的,建議養殖戶不要恐慌性出欄。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供增需弱是此輪豬價跳水的根本原因。隨著此後消費需求恢復,預計元旦、春節期間豬肉價格將溫和反彈,明年二季度後恢復到合理位置,建議養殖戶不要盲目押寶春節後行情。
豬價跳水
「昨天又是大落8毛,今天抓白條豬每斤最低到8元,公司收購價每斤7.5元—7.8元。」12月21日,山東即墨一養殖戶在某養豬論壇里分享了當日報價。另一養殖戶則稱「扛不住了」,計劃最近兩天出售掉手裡的生豬,「實在受不了豬價煎熬」。
在經歷三季度的11周連漲後,生豬價格自11月開啟下行模式。至12月中旬,養殖戶期待的南方腌臘旺季和北方殺年豬行情並未給豬肉價格帶來實質性帶動。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生豬價格自11月開始下跌,但前期價格相對穩定,真正大幅下跌發生在最近20天左右,且有崩盤跡象。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 2022年12月5日—12月11日,豬肉批發市場周均價每公斤31.61元,環比下降1.6%。截至12月20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8.35元/公斤,較上一日下降2.2%。
搜豬網數據顯示,12月20日,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17.41元/公斤,單斤價格已跌至8元區間,全國南北各地行情仍持續大面積下跌態勢。另據業內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東北局部地區生豬公斤價格已跌至15元—16元區間。
與此同時,生豬期貨市場也出現跌勢。截至12月19日收盤,生豬期貨近月2301合約報15615元/噸,跌幅7.98%;生豬期貨2303主力合約報收於15470元/噸,跌幅3.58%,創今年4月以來新低。
結合上市公司銷售數據來看,2022年11月,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為23.33元/公斤,環比10月下降10.44%。溫氏股份11月毛豬銷售均價為24.11元/公斤,環比變動-9.67%。新希望同期商品豬銷售均價為22.3元/公斤,環比變動-13.67%。天邦食品11月商品豬均價為23.65元/公斤,環比下降約11.32%。整體來看,大型養殖集團生豬均價已整體回落至今年9月水平。
恐慌拋售心理發酵
針對近期國內生豬價格過快下跌等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近日組織召開視頻會議。專家指出,近期生豬價格出現過快下跌,主要是受豬肉消費較往年偏弱、年底生豬供應增加等因素影響。
搜豬網分析認為,進入12月以來,各大頭部養殖企業生豬出欄速度加快,普通散養戶也出現了跟風拋售潮,加上豬價下跌、需求不及預期,養殖戶恐慌情緒持續發酵,進而持續出欄,為之前的集中壓欄買單。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豬價格經歷先跌後漲的過程。6月初,全國平均豬糧比價脫離過度下跌及預警區間,大部分養豬企業二季度虧損大幅縮窄,9月實現盈虧平衡或略有盈利,至10月末已實現單季扭虧或前三季度盈利。
9月2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豬肉價格進入過度上漲二級預警區間。10月14日,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對生豬市場供需和價格形勢進行研判,認為生豬價格明顯上漲的重要原因是部分養殖戶為博弈後市行情,出現非理性的過度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為,減少了市場供應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認為,盡管下半年生豬存欄持續增加,尤其是6月以來仔豬供給量持續增加,但由於壓欄和二次育肥導致供給結構發生變化,存在供給後置,一定程度上導致此前兩個月出現豬價超漲情況。生豬價格自11月起回調,主要原因是標豬供給呈環比增加趨勢,二次育肥也開始放量。
「12月初並沒有出現預期反彈,養殖戶恐慌心理被放大,近兩周生豬價格跌幅較大。」朱增勇分析稱,供增需弱是此輪豬價跳水的根本原因。從供給端看,每年12月至春節前是生豬供應高峰,加之小型養殖戶押寶年底行情,二次育肥、迴圈增重大豬直至12月份才恐慌拋售,產生踩踏效應。從消費需求來看,豬肉價格在12月中旬前處於較高位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需求,屠宰場生豬需求量下降,肉店銷售也有所下降。種種原因導致當前生豬價格短時間處於超跌狀態。「養殖戶要避免恐慌出欄情緒,冷靜面對當前的豬價過度下跌,合理安排出欄節奏,避免踩踏效應進一步放大。」
消費偏弱「是暫時的」
對於生豬市場後期走勢,搜豬網分析認為,短時間來看,市場供需基本面難現明顯改觀,且在恐慌情緒籠罩下豬源供給持續偏多的態勢也難改變,「畢竟大家積攢了兩三個月的豬都是想在年底釋放的。」接下來豬價止跌或是反彈,很大程度上要靠需求端翻盤。隨著部分地區豬價已經跌至成本線附近,養殖端扛價情緒逐漸升溫,生豬市場跌勢或收窄企穩。
國家發改委組織專家指出,當前國內生豬產能處於總體合理區間,不存在產能過剩情況,市場消費偏弱是暫時的,養殖戶無須過度擔憂。建議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經營節奏,不恐慌性出欄,保持生豬產能基本穩定;豬肉加工企業適當增加商業庫存,擴大市場需求,共同促進生豬市場平穩運行。國家發改委將繼續緊盯市場供需和價格動態,必要時採取收儲等儲備調節措施,促進生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
馮永輝認為,長久來看,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消費恢復只是時間問題,但養殖戶需要經歷一個陣痛過程。「目前豬糧比已經降至5.5:1左右,低於盈虧平衡點,我認為不具備繼續下跌的空間,預計拐點會在一兩周內出現。國家發改委也在對外釋放信號,建議養殖戶不要恐慌性地出欄。」
朱增勇認為,豬肉消費需求會有所恢復和提振,豬肉價格不會持續下降,預計在接下來的元旦、春節期間會季節性地溫和反彈。明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後,預計全國性的消費將逐漸回暖,豬肉價格也將恢復到相對合適的位置,但同時提醒養殖戶避免投機進行二次育肥,不要盲目押寶春節後行情
㈤ 豬肉期貨接下來走勢,是空還是多
今日,生豬期貨報價:生豬2109開盤價為17260元/噸,生豬2109收盤價為17550元/噸;
生豬2111開盤價為17250元/噸,生豬2111收盤價為17490元/噸;生豬2201開盤價為18480元/噸,生豬2201收盤價為18680元/噸;
生豬期貨今日價格全面上漲,連續幾日的下跌趨勢,終於迎來了上漲,生豬期貨價格的交投重心徘徊17000—18000元左右。今年以來,豬價跳水,豬肉出現腰斬價,生豬期貨接連創下上市以來新低紀錄。在非洲豬瘟疫情的沖擊下,2020年我國生豬出欄量較2017年銳減25%。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產能逐步恢復,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隨著生豬生產能力全面恢復後進一步實現增長,中國豬肉將明顯增產。空傳的消費方面也是利空消息,之前提到2021年國內生豬市場消費較正常水平仍偏弱。
從七月份以來全國豬肉庫存凍存率一直維持增加的態勢,庫存的持續高位顯示出豬肉需求較弱。凍品庫存現在處於年內高點,階段性供給充裕,又恰逢季節性消費淡季,需求支撐力度有限。
綜合來看,隨著生豬產能的逐步恢復,大量二次育肥及被動壓欄的肥豬源源不斷地向流向市場,造成出欄均重不斷攀升,雖然生豬出欄量未恢復至正常水平,但豬肉供給量的恢復速度更快,在短期供應增加的情況下,需求端卻又沒有顯著提升,因而導致了生豬自年初以來的連續下跌走勢。因此目前看來,生豬期貨短期盤面還是會持續承壓,短期生豬2109合約支撐位 17000元/噸,接下來還是要關注現貨價格的走勢,市場注意力應該都會集中在節前豬肉備貨能否企穩豬價。
㈥ 生豬期貨連續大跌,是在傳達什麼信號
自上周五上市首日收跌後,生豬期貨在本周一繼續延續跌勢。截至昨日收盤,生豬期貨主力2109合約與遠月2201合約雙雙跌停,跌幅均為7.99%,2111合約跌10.28%。
對於生豬期貨上市後第二個交易日的再次下跌,市場人士提示,昨日生豬期貨2109合約收盤價為26030元/噸,較8日結算價下跌7.99%,形成該合約跌停之勢。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期貨市場普遍以前一日結算價作為基準來計算第二日的漲跌停板幅度,而8日生豬期貨2109合約的結算價為28290元/噸,遠高於當日收盤價26810元/噸。因此,盡管昨日按結算價跌停,但按收盤價實際下跌780元/噸,跌幅只有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