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股權獎勵怎麼發
① 阿里期權如何兌現
期權人可按已提前定好的行權價格進行股份的期權行權。
期權(股權激勵)是公司附條件授予員工部分股東權益,待條件達成,員工才能兌現期權。只要公司有激勵的願望,並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進行激勵,員工就可以獲得期權。而原始股的取得必須要在公司上市之前。
② 阿里 員工配股時間
每年都有。
並不是所有阿里的員工都嫌塌扒有股份的,我們之前經常說到企業常用的一個激勵手段就是股權激勵,阿里巴巴就是使用股權激勵制度,也就是達到一定的條件後才能得到阿里的股權,因此持股多少的問芹昌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只要集團員工達衫昌到一定水平和業績,就可以獲得股票期權或限制性股票。除了股票期權和限售股,阿里老員工也能直接獲得股權,相當於行權價為0的股票期權。
③ 阿里巴巴公司股利宣布日,股權登記日,除息除權日,派發日各是什麼
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時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或參與配股,定出的這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也就是說,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仍持有或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的投資者,可以享有此次分紅或參與此次配股。這部分股東名冊由證券登記公司統計在案,屆時將所應送的紅股、現金紅利或者配股權劃到這部分股東的帳上。
所以,如果投資者想得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紅、配股權,就必須弄請這家公司的股權登記日在哪一天,否則就會失去分紅、配股的機會。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一天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或以後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不再享有該公司此次分紅配股。
紅利發放日:
企業發放紅利,首先是股權登記,然後是進行發放。這兩個時間是分開的。紅利發放日就是根據股權登記日來發放紅利的時間
④ 阿里巴巴公司激勵制度
1、利用薪酬福利制度開展員工激勵活動
阿里巴巴公司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來開展對員工的激勵活動,通過對員工日常表現和對企業的貢獻進行評估而制定相應的分級,給予其合理的薪酬和相關福利待遇。
(1)使員工薪酬福利待遇拉開差距的方式進行,使員工按照表現獲取工資和獎金
(2)保證員工基本工資,阿里巴巴員工的基本工資與行業基本工資是持平的,甚至略高,這使得員工對公司有一定的向心力
(3)甚至略高,這使得員工對公司有一定的向心力
2、利用股權對員工進行獎勵
阿里巴巴利用員工股權以增加其對企業的向心力,激發其工作熱情,規定在企業工作兩到三年的員工都將獲得企業部分股票作為獎勵
(1)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
(2)增加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從而留住人才
⑤ 國內大公司都是怎麼做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
國內有越來越多創業公司正在積極推行期權激勵機制,企業上市後員工因此獲得巨額財富,使得期權激勵逐漸成為中國的創業文化的一部分,企業和員工都越來越重視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國內大公司都是怎麼做股權激勵和期權激勵。
據了解目前越有三分之二的阿里集團員工獲得了公司期權激勵,老員工甚至可以直接獲得股權激勵,相當於行權價為0的股票期 權,員工持股大約占集團股權的3%左右。阿里技術員工從P6級開始有權獲得期權或者股票。根據技術級別對應期權股票數額,基本定級之後就是這個數額,不會有太大的浮動。期權一般會分成四部分發,每年發放1/4。
每一年阿里的技術人才級別對應的股票數都明顯下降,這一方面是由於阿里的股價在逐步提升,要保持總package不變;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阿里對技術人才的要求在逐年提高。那員工拿到手的股票如何處理呢?阿里有完善的內部交易系統,雙方可以自行協商後,在系統上進行交易,當然交易僅限於雙方都有股票的情況下。而高層的股票,由於量大價值高,一般是專門的基金公司來收購和操作了。
目前螞蟻金服發展勢頭正猛,雖然股價比較便宜但是很豪氣,股票給的相當多,幾乎是全員持股,員工持股占集團股權的40%。單螞蟻金服的股票無法自由交易,一旦離職,必須賣給公司,20%的個人所得稅和最高45%的交易稅也是肉痛,這一點阿里非常嚴格,沒有網路、騰訊靈活。
騰訊現在比較少發放股票,即使發放股票,也是採取固定行權的方法。騰訊5位創始人以外,員工持公司股權應該不超過5%。走職業經理人路線的騰訊會給與員工較多的現金報酬,這是騰訊技術人員的一般基本月薪:
網路的股票比阿里少,但是比騰訊多,且網路的股票浮動較大,級別越高,期權可以談判的空間就越大。另外,網路每年的流動性比較大,且歡迎技術大牛帶領自己團隊空降,機會比較多。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在富有創業精神的矽谷,股票期權是一種重要的企業文化和一種生活方式。現在,大量新開張的公司還是要依靠股票期權的誘惑力來吸引那些天賦極高又酷愛冒險的人來為自己工作。據統計,矽谷創業公司的期權分配一般如下:
外聘CEO -5%到8%;副總 - 0.8%到1.3%;一線管理人員 - 0.25%;普通員工 - 0.1%;外聘董事會董事 - 0.25%:期權總共占公司15%到20%股份。
這些矽谷的創業公司普遍實行全員持股或者是大量員工持股,根據員工級別、工作類型決定授予的期權數量。這樣的期權制度會讓員工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增加對企業的忠誠度;同時,也能讓員工分享公司的成功和榮譽。
一句話,矽谷的創業公司希望將利益分配公平,從而形成有戰鬥力的創業團隊。
面對一份互聯網公司的offer,期權是判斷其是否靠譜的一個重要指標。BAT其實代表了三種不同期權授予方式的公司,你可以根據你對自己的職業定位,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類型。
阿里的員工持股比例高,尤其是螞蟻金服的全員持股計劃,體現了互聯網企業開放、分享的本質所在。選擇這類快速發展的公司,就是看好公司的前景,用期權收益分享到企業的成長價值。而加入這類公司,Timing很重要,去年與今年比同一級別的員工可能期權就多很多,但行權價格越低,當然其中的風險需要自己考量。
騰訊是典型的「外企文化」,比起期權,公司更願意給員工現金報酬。在這類互聯網公司,創業的氛圍會淡一些,員工更多的是以職業經理人的心態為公司工作。不同部門、不同項目之間的薪資待遇會差別很大,所以選擇一個核心的業務很重要。
與阿里自己培養高層不同,網路歡迎牛人帶著自己的團隊空降。選擇這類渴求牛人的公司,只要證明自己是實力,期權的談判空間比較大,這也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的重視程度。但是空降也有兩面性,容易派系對立,搞小團體,這也是你要考慮的因素。
總之,回顧矽谷創業公司的期權歷史不難看到,期權具有周期性的特點。在一家創業公司的早期和高速成長期,會給較多的員工發放較多的期權,但是當公司進入平穩、成熟狀態,期權的發放要求會逐漸提高,數量也會減少。反觀國內的BAT和其他一線互聯網公司,也是如此。
在技術人才流動空前頻繁的當下,把握時機,選擇一家快速發展,有可觀估值前景,且願意給員工期權激勵的公司,已經是越來越多優秀技術人員跳槽的選擇。
⑥ 阿里巴巴集團的激勵機制是怎麼做的
阿里巴巴集團的激勵機制是:在現有上市公司管理架構下,在內部推行類似於「業務合夥人」形態的管理結構和激勵機制,縱向打通個人上升通道和激勵通道,橫向建立自律和自驅的業務協同形態。
使員工的資源和能力轉化為平台資源和能力,並建設可上可下、擁有充分張力的人才引進和培養的通道。
12月5日23晚,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布,對組織和業務形態進行全面升級,在內部組織方式上致力於成為內容產業的「高盛型組織」,並推出類似於「業務合夥人」形態的管理結構和激勵機制。
阿里巴巴影業董事局主席俞永福將兼任CEO,原CEO張強和原總裁張蔚轉任聯席總裁,向俞永福直接匯報。
公告發布後,俞永福向阿里巴巴影業全員發出《阿里影業加速度:業務加速,組織升級》郵件。
俞永福指出,阿里影業的目標不是要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影視公司,「非傳統」的屬性決定了阿里影業必須要在行業既有規律基礎上進行模式創新的同時,具備並且持續提升專業能力,以及能夠充分應對行業變化的組織形態。
(6)阿里股權獎勵怎麼發擴展閱讀:
激勵機制一旦形成,它就會內在的作用於組織系統本身,使組織機能處於一定的狀態,並進一步影響著組織的生存和發展。
激勵機制對組織的作用具有兩種性質,即助長性和致弱性,也就是說,激勵機制對組織具有助長作用和致弱作用。
激勵機制的助長作用之一是定的激勵機制對員工的某種符合組織期望的行為具有反復強化、不斷增強的作用,在這樣的激勵機製作用下,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不斷成長。
我們稱這樣的激勵機制為良好的激勵機制,在良好的激勵機制之中,肯定有負強化和懲罰措施對員工的不符合組織期望的行為起約束作用。
激勵機制對員工行為的助長作用給管理者的啟示是:管理者應能找准員工的真正需要,並將滿足員工需要的措施與組織目標的實現有效地結合起來。
⑦ 馬雲創業初期股權分配
根據各股東的投資金額及馬雲的創新含量(價值)一同開會評估,最後由股東大會決議,合理分配十八個人的股權。股權分配是指企業讓渡部分企業股份給企業家。股權分配可採取期權形式,即在簽訂聘用合同時規定,在任職若干年後,經營者可按約定時的價格購買若干本公司的股票,如果企業經營者能在此期間擴大企業業績,從而使股票價格上升,他就有可能從中得到相當可觀的差價收入。有兩種主要的股權分配計劃:股權分配激勵計劃(SIPS)和工資扣存儲存存款計劃(SAYE)。這些可能是國內稅收核準的方案,並且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可以合理避稅,也可以把經濟獎勵和公司的長期繁榮發展聯系在一起。1. 股權誘因計劃股權誘因計劃必須是國內稅收部門核準的。他們向員工提供可以合理避稅的購買公司股票的機會,公司藉此可以增加「免費」、「合夥人」和「搭配」股份。可以提供給員工的自由股的額度是有限制的(2004年是每年3000英鎊)。員工可以用光1500英鎊的稅前工資來購買合夥人股份。2. 節省一如同一掙得計劃(SAYE)節省一如同一掙得計劃(SAYE)必須徵得國內稅收部門核准。它們提供給員工在3年、5年、7年後用今年的價格購買的機會或者是給員工按現在價格高達20%的折扣。購買可以通過每月從員工的賬戶中扣除既定的數額的方式的來實現。每月的存款數目必須在5英鎊到250英鎊之間。採取此種做法免收個人所得稅。
⑧ 阿里巴巴員工待遇怎麼樣
阿里巴巴員工待遇怎麼樣
網路CEO李彥宏在年會上透露,有員工拿到了50倍月薪年終獎,在2014年完成IPO的阿里巴巴公司顯然更為大方,有阿里巴巴員工爆料,某員工拿到了現金加股票總額為207萬元人民幣年終獎,相當於月薪的100倍。
網路公司的高薪資
據阿里巴巴的員工爆料,一位月薪2萬多的員工年終獎為15萬人民幣現金和3,000股阿里巴巴股票,按照目前阿里巴巴103美元的價格來計算,這位員工的年終獎總額為207萬人塌沒豎民幣,相當於月薪的100倍。
無論是網路的50倍月薪年終獎金還是阿里巴巴的100倍月薪年終獎金,均反應了網路公司的薪資水準高於傳統產業公司。據第三方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平均年終獎分別為7,855元人民幣和8,523元人民幣,甚至不到騰訊、阿里巴團大巴、網路員工一個月的薪水。
年終獎金的多少是與整體薪資水準掛鉤,員工在入職時往往已經與人力資源部門談好了具體的年薪(包括部分年終獎)。像網路、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網路公司一般是開出N倍月薪作為年薪報給應聘者。
年終獎金基礎額度再上加
網路公司2014年Offer為14.6薪,即每年發14.6個月薪水,其中兩個月薪水作為年終獎金基礎額度,浮動額度依據員工的績效和公司的業績而定,比如2012年網路股價大跌,部分員工的績效計為0,無浮動年終獎金;2014年網路在移動平台收入提升,股價反彈,公司則拿出了更多預算用於獎勵員工。
騰訊公司的年薪以15.3薪計算,年終獎固定額度為3個月薪水,績效考核過低的員工也可能無法拿到這部分年終獎。普通部門的年終獎平均為3倍月薪,游戲和微信部門業績遠高於其他部門,員工年終獎多達20倍月薪很常見。
阿里巴巴的年薪以16薪計算,最多可拿到9倍月薪現金年終獎,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還會給表現突出的資深員工配股,隨著阿里巴巴的業績長紅,股價也是水漲船高,這部分年終獎金具有升值潛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網路公司都這么「土豪」,新浪、小米、京東等公司的年終獎金大多在2倍月薪左右,年終獎金的多少與公司的獲利水準有直接關系,員工能拿到多少年終獎金還得給公司貢獻了多少利潤,在網路公司的業務形成一定規模之前,利潤水準多半是慘不忍睹。
當然也不是所有沒有盈利的公司都對年終獎非常吝嗇,一些新創公司為吸引優秀人才加盟,拿到數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募資後,對員工開出的年薪還是非常慷慨的,目前完成募資的新創公司的年薪起價就是16薪,外加公司期權,一旦公司IPO則有望一夜致富。
2015年,互聯網巨頭成畢業生新去向、跳槽高潮也因此引發
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之後,馬雲身價暴漲成為中國內地首富。而阿里巴巴也拿出30億獎勵員工,回饋大家的辛苦付出。察隱而上萬名的`員工因為這筆獎勵獲利,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非常羨慕。據悉獲得這筆獎勵資金的員工,未來4年繼續在阿里工作,將會有獲得公司股份的機會。內部人士也透出消息稱,今年的30億獎勵員工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期獎勵中的一部分。網友們也紛紛為馬雲點贊,稱這樣的老闆才是員工心目中的好Boss。也有網友調侃稱「阿里巴巴還招人嗎?」
不管是阿里也好,還是網路也罷,即便是很普通很普通的程序員工資也都在1-2萬,有個三五年經驗的,工資就更不得了了,幸運的話還能分到點股份,哪怕一丁點兒,那怎麼著也是個百萬富翁了。
在2014年的中國行業薪酬排行榜中,IT互聯網行業勇奪狀元,金融業拿下榜眼,房地產獲得探花。IT互聯網行業的平均稅前收入已經超過了15萬,遠遠高於其他行業,此次網路、阿里曬年終獎,無疑更是讓互聯網這個行業錦上添花。
2014年年末、2015年伊始,又到了中國的跳槽季。一份來自微博、微信、QQ、網路貼吧等社交平台的跳槽問卷顯示:IT互聯網成為了2015年求職者求職和在職者跳槽的首選,其中網路、騰訊、阿里更是首選中的首選。在中國,即便是很多互聯網創業公司,也個個都是大款,他們拿到幾千萬的風投,也絲毫不吝嗇用高工資來吸引技術人才,因為人才對一家創業公司的發展更重要。
調查報告還顯示,很多非互聯網行業求職者都表示要進入到互聯網公司上班,有很多沒有互聯網技術的人甚至還表示要到一些培訓機構去學習。這毫無疑問會引發IT培訓的火爆,而2015年互聯網IT行業也將會迎來一場跳槽高潮。
相關閱讀:前阿里員工自述:我為什麼離開了阿里巴巴
當阿里巴巴上市攪得整個世界都熱鬧起來的時候,生活在杭州的小夫妻大明和小月(應采訪者要求均為化名),時而也會和其他人一樣討論一下,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心情:2年前,他們也曾是阿里的一員。
「價值觀考核」
大明是2010年進入阿里的。彼時,阿里的風頭還沒有這么勁兒。在尋求工作的畢業生心目中,阿里也就是一個一般的互聯網公司,開的薪資待遇相比其他同類企業還略低。
正在浙江大學計算機專業讀碩士研究生的大明,最終選擇了到阿里就業。因為此前阿里到浙大有過宣講會,打動了包括大明在內的很多畢業生的心。
剛進阿里,大明很開心。當時阿里剛剛搬進位於杭州西溪的新大樓,一切都是新的,「滿眼的朝氣」。新員工入職一周不上班,而是被帶到外面進行培訓。素質拓展活動,阿里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針對每個員工的職業規劃,這一切讓新員工們迅速熟悉起來,加深了對阿里的理解。
培訓結束正式工作,大明的崗位是用戶體驗設計師,通俗點講就是設計符合消費者習慣的網頁,大學里學的東西並不能直接拿來用。但是不用擔心,阿里安排了一對一的「師傅」手把手教新員工,一兩個月後,大明的工作上手了。
「阿里的設計工作有一套自己的規范,設計師必須按照規范來。」大明說,這個規矩讓新員工比較容易上手,但是也限制了設計師的發揮,為之後大量設計師的出走埋下伏筆。
更讓大明苦惱的是阿里的考核制度。阿里對員工的考核分為兩部分——工作量和價值觀,後者佔比超過五成。價值觀可以概括為「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每項都有具體的考核條款,且分5個評分標准。每季度末,員工先進行自評,然後再由主管打分,最後交人力資源部定分。這不僅是工作要求,更與個人晉升、獎金直接相關。
「價值觀雖好,但是難以量化。」大明認為,這最後就演變成了價值觀如何由主管說了算。
曾經,大明的主管拍著他的肩膀說,熬個5年就可以拿到阿里的股權激勵了,很大一部分老員工都是有股權的。根據阿里的規定,員工不管是走技術路線還是走管理路線,都有十幾個級別,升到7級就可以有股權獎勵。但是大明沒有等,「我覺得這些都是口頭的,算不得數的。到時候,拿到股權又怎樣?這個晉升路走下去也許失去的會更多。」
2年後,碰到獵頭挖角,大明離開了阿里。
自主創業的誘惑
阿里IPO路演期間,小月在微信朋友圈裡轉發了這一消息,並附上馬雲那句著名的話:「夢想這個東西一定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小月對阿里的感受跟丈夫大明不大一樣,她當初離開阿里是因為換了新房子,上班變得太遠。
小月當時在阿里做的是售後工作。相比之前在國企,小月覺得阿里的工作氛圍非常輕松。員工都給自己取個「花名」,大多是武俠小說里的人名。同事之間以花名相稱,不認識的同事直接稱呼「同學」。有什麼難題,團隊成員都會幫忙解決。
阿里為員工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公司內配有超市、理發店、健身館這樣的生活服務設施,而且價格也很優惠。晚上加班會有免費的晚餐和甜點。公司定期為單身員工舉辦相親大會,以及春遊秋遊等部門集體活動。
在小月眼裡,公司的高層很親民,有關公司的大事情,馬雲會給員工群發郵件溝通,還會在員工集體婚禮上唱歌,一般以英文為主。最好玩的是,馬雲還會微服私訪,在公司里溜達。「不過,大部分時間,他走不了多遠就被大家認出來了,因為特徵太明顯了。」之後,馬雲的私訪就變成了明星和粉絲見面合影會。
要不是後來搬家離阿里太遠,小月不會辭職。她說,如果以後再擇業,會優先考慮回阿里。
除了大明和小月這樣離開阿里的員工,現在還有一批人也在躍躍欲試,他們是手裡有阿里股權的員工。阿里IPO後,這批員工拋掉股票可以套現變身百萬或者千萬富翁。他們想的是有錢了,可以自主創業了。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也「很有遠見」地在第一版招股書中提醒,此次IPO可能為其持股員工帶來巨額財富,這些員工可能會在一夜暴富後選擇離職。
「不管走還是留,在阿里工作過,就會留下它的痕跡。」小月說。
⑨ 阿里巴巴1000股一年分紅多少
阿里只在09年港股退市時分紅過10億港幣,除此之外並未分紅過,現在在美股,港交所都沒有嚴格分紅要求,以後更不可能分紅,像亞馬遜等等美股巨頭都不分紅,伯克希爾哈撒韋更是五十年才分紅一次。
1、股權結構來看,阿里的股權結構是這樣的:日本軟銀持有阿里巴巴股權29.2%,為第一大股東;美國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權15%,為第二大股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有阿里股權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東;而阿里巴巴集團副董事長蔡崇信持股比例僅為2.5%。也就是說,無論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還是團隊其他成員,在阿里的持股比例都不是很高,而真正的大股東是軟銀和雅虎。但是,由於阿里推行的是同股不同權。即便馬雲的持股比例不高,其他大股東對阿里也沒有決定權,決定權在馬雲及其團隊手中。如此一來,馬雲就不必擔心阿里會被軟銀和雅虎侵吞掉。軟銀和雅虎,更具有財務投資的特徵。而這,也是馬雲的聰明之處,也是同股不同權對創始人利益的保護。
2、談到分紅,阿里的分紅力度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鐵公雞」,但是,很顯然,無論是軟銀還是雅虎,在乎的並不是阿里的分紅多少,而是投資回報率多高。從幾千萬美元到幾十億美元,軟銀也好,雅虎也罷,都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希望分紅的,主要是散戶投資者、中小投資者,他們玩的是短期投資,是賺了錢就跑。真正的投資者,需要的是企業的成長性,是企業能夠不斷地做大做強,從而讓他們持有的股權不斷升值、不斷出現新的回報。所以,他們不會強調阿里是否分紅,而關注阿里的發展、阿里的強大、阿里的可持續性和阿里的健康有序。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近日,日本軟銀公司計劃將旗下的互聯網子公司雅虎日本(現更名為ZHolding)與韓國Naver公司旗下的傳訊軟體Line合並,創建一家市值300億美元的科技巨頭,以對抗韓國樂天(Rakuten)等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