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股權是怎麼樣分配的
『壹』 華為股權結構
1.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2.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由兩個股東組成:任正非占股比例為1.01%,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占股權比例為98.99%。
拓展資料:
一、華為公司董事會決定,將華為新技術公司工會持有的11.85%的股權並入到華為公司工會,任正非獨立股東的地位第一次得到確認。華為公司將任正非所持的3500萬元股份單獨剝離,並在工商局注冊登記,他單獨持有1.1%的股份,其餘股份全部由華為公司工會持有。這種由任正非與華為公司工會並立的結構一直延續至今天。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再變更為華為控股和任正非,任正非持股1%。此後至今,歷次增資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控股、華為工會、任正非繁復的股權關系比例小有調整,但框架未再有大的變更。
二華為全員持股中還有個特殊性,就是華為員工的資金來源為商業銀行貸款。商業銀行之所有願意給華為員工貸款,無疑是看中了華為企業的優良商業信用,並對其遠期發展的看好;也是一種尋求給華為企業長期合作的方式。而這,只有一個基本核心,就是華為企業本身的對商業資本的吸引力。
三、市面上絕大多數企業在做股權激勵時,一般都是從虛擬股在職分紅開始入手,讓員工一開始不用掏大量的資金進來就可以通過自己對公司的貢獻來分取相應的股份分紅,經過一定周期讓員工看到對公司的發展,並且自身也已經分取到公司發展帶來的好處,公司再逐步進行有考核的135漸進式注冊股激勵,當然注冊股激勵就需要真金白銀的掏錢才能享有了。一般來自於員工的自籌資金,特別是對於初創業企業,本身貸款融資困難,而企業員工待遇也較低,自籌資金非常困難。通過貸款方式籌資來完成出資,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過,在某些鼓勵創業的地方,開發區政府會出台政策鼓勵地方商業銀行給科技型企業員工,提供持股的低息或者無息貸款。
『貳』 華為有幾個股東到底是誰說了算了
華為的股東有兩個,一個是任正非,持股0.88%,第二個就是工會委員會,持股99.12%。,工會委員會是由十萬員工組成,只有分紅權,沒有決策權和管理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員工一旦離職,股份自動回收。
任正非對董事會選舉等重大事項有一票否決權,而華為的董事會對公司有管理權和控制權。
而董事會掌握著華為的管理權、決策權、控制權,所以說華為的實際控制人就是任正非,這其實也是一種同股不同權的機制,目的就是保證公司創始人的章程,防止資本過度干預公司運營。
華為的股權有三個重要特點:
其一,持股員工通過「代議制」行使員工股權利。在職持股員工按「一股一票」(而不是「一人一票」)的「資本多數決」規則選舉產生持股員工代表會。代表會形成和表達持股員工的意見,代表員工行使員工股權利。
其二,持股員工代表會「嵌入」股東會,分享股東會依據《公司法》擁有的部分權力。持股員工代表會所分享的這部分權力(包括選舉董事、監事、審議通過利潤分配方案、增資方案、治理制度、激勵方案*218頁等),關涉公司的重要人事安排、資本和股權結構變更、內部治理制度和利潤分配。
其三,賦予公司創始股東在部分事項上享有「否決權」,使創始股東與持股員工代表會形成共同治理、相互制約的格局。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華為的股權與治理結構:虛擬股究竟是什麼?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至315億,任正非個人持股比例下降
『叄』 華為員工股權激勵制度
制度內容如下:
1.創業期股票激勵:
1990年,華為第一次提出內部融資、員工持股的概念。當時參股的價格為每股10元,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當時,華為員工的薪酬由工資、獎金和股票分紅組成,這三部分數量幾乎相當。其中股票是在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進行派發,一般用員工的年度獎金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幫助員工獲得銀行貸款購買股權。
2.員工持股改為激勵制度:
1997年,華為參照深圳頒發的員工持股條例進行改制,員工所持股份由工會託管,隨著公司效益的提升,員工持股制也就演變成了激勵制度。為了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以1元的股票發行價格向內部發行股票,並拿出每年凈資產的增量對員工進行股權分配,加大了員工的配股力度。
3.虛擬受限期股計劃:
2000年,為解決資金和激勵問題,華為再次進行調整,實施虛擬受限期股。主要強調股票的增值與分紅,激勵對象不再享有表決權,同時強調員工離職的激勵福利喪失。該類期權的行權期限以4年為周期,每年四分之一,而且從初創期的全員激勵走向了核心技術員工以及管理層的重點激勵方向上。
4.配股融資計劃,進行人才鎖定:
2003年,SARS危機致使通信行業的出口收到嚴重影響,同時面對員工出走思科等現象,為了進一步強化股權激勵的效果,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此次調整後的股權激勵計劃明確了配股鎖定期,即員工3年內不得兌現,一旦離開期權即作廢。同時兌現比例下降到年1/10的比例。該計劃的實施基本扭轉了當時華為所處的困境。
5.崗位激勵計劃:
2008年金融危機大爆發,為了穩定人心,吸引人才,華為進一步革新,以員工崗位級別明確持股上限的方式實施了飽和配股激勵計劃。當然,該計劃的實施,致使老員工基本已經達到持股上限,沒有參加配股。但是,由於此次股權激勵的年利率是6%,明顯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致使老員工仍然持有公司股權。基本實現了企業的穩定。
6.TUP計劃:
2014年華為推出了TUP(Time unit Plan)計劃,即每年根據不同員工的崗位及級別、績效,配送一定比例的期權。這種期權不需要花錢購買,周期一般是 5 年。購買當年沒有分紅,前三年每年分紅1/3,第四年獲得全部分紅。同時最後一年獲得股票增值結算,然後股票數額清零。該計劃不僅緩解了員工購買股票的現金壓力,同時通過期權方式強化員工工作積極性。
『肆』 任正非只有區區1%的股份,為何能控制龐大的華為帝國
看過任正非采訪視頻,任正非說:我在華為的股份只有百分之一點幾,是占華為股份最多的,其他的股份都是員工的,沒有一分錢外邊的股份。這不是跟任正非的原話一字不差的,但意思沒有出入。在另一段視頻中,任正非還說,就這一點幾的股份還算讓出一部分給員工。從這兩段視頻中可以看得出來,任正非所佔的股份可能比其他人多出不少,盡管只有一點幾,所以,任正非還是華為的大股東,有絕對的控制權。
任正非就是認准了這一點,所以即便他只有1%的股份,但是他能源源不斷的給員工帶來錢,所以員工也不會說讓任正非下台,任正非下台了,誰給他們錢呢?
『伍』 華為17級股份怎麼分配的
華為17級股份是這樣分配的:在任正非創立華為初期,便設計了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利益分享團結員工。根據華為最新公布的股權結構,任正非所持有的的華為股份僅有1.01%,他把剩下的股權分給了全球15萬員工中的近10萬員工。約三分之二的員工持有股權。雖然任正非只持有華為股權的1.01%,但是在公司章程上卻約定了他有公司整個董事會的選舉一排否定權,華為通過股東會的控制,控制著整個公司的經營管理班底,華為員工鎖持有的股權稱之為虛擬受股權,他們股權只有分工權和增持權,沒有表決權,議股權,轉讓權。有一天員工離開公司股權自動失效。
『陸』 華為2021年分紅出爐,每股可分1.58元,這是什麼水平
引言:華為2021年分紅出爐,每股可分1.58元,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了解華為的總股數,已經超過200億股,因此華為分紅的總額度已經超過350億, 從此可以看出華為的員工股權計劃已經逐漸步入正規普遍化。根據華為之前的預測,2021年全年實現銷售與2020年的數據相比下降29%,即便如此,華為公司還是願意拿出百億資金來為員工們進行分紅,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分析一下,華為每股可分1.85元,這是什麼水平?
三、小結
持股員工與公司的發展是屬於捆綁狀態,需要與公司共進退,如果出現虧損的情況,那麼持股員工的股票價值也會降低而承擔相應的減值風險,華為在1月底直接公布了分紅數據,並且表示仍然會持續實施股票分紅計劃,雖然每股分紅只分到1.58元,但華為員工整體有200多億持股人員,因此總金額高達300多億,這種水平也是很多企業難以達到的。
『柒』 華為的股權激勵是怎樣的
首先,華為並沒有全員持股,我研究了華為近些年披露的財報,都顯示華為有很多員工得到了股權激勵,但並不是全員持股。
截至2018年12月31日,華為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達96768人,華為有18萬員工,參與股權激勵的員工人數超過50%,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持股降至1.14%。
華為成立了持股員工代表會,持股員工代表會由115名持股員工代表組成,代表全體96768名持股員工行使有關權利。
【激勵】貿然效仿華為全員持股,可能適得其反
華為為何沒有全員持股,其實從任正非先生的講話中就能得出結論,那就是得到股權激勵的華為員工,必須是滿足一定條件的員工,比如滿足最低的工作年限要求,滿足考核的工作業績要求,等等。
其次,股權激勵不是大鍋飯。
有些企業家或者創業者認為,既然股權激勵的作用這么大,那我就給所有的員工做股權激勵好了,大不了我把整個股權池子做大,這樣每個員工都有份,拿到股權的員工就會打了雞血一樣為公司工作了。
如果這樣做,不但不能起到股權激勵效果,甚至會起到反效果。
上上周就有一個客戶,找到我們,他們自己做了一套股權激勵的方案,希望我們做風險把控。
有律創始人,著名股權專家,王英軍律師說:如果涉及到股權激勵,有律不會只做法律風險控制的服務,因為這個服務不能充分體現有律股權激勵服務的真正價值。同時,股權激勵的風險不只是違約之類的合同法律風險,還有股權激勵方案實施的可操作性,股權激勵效果的可期待性。
而我們看過方案之後,發現這個客戶就存在全員激勵的問題。公司已經完成A輪融資,估值超過5億元,員工將近100人。公司想對這100人都進行股權激勵。在溝通的時候,公司創始人甚至引用了阿里前台被股權激勵,最後成為阿里合夥人的案例,她也希望通過這個案例來激勵全體員工,達到公司更快發展的目的。
在分析了全員股權激勵的利弊後,客戶接受我們的建議,對股權激勵方案進行調整,並且對方案中的定價機制、行權機制、考核機制、轉讓機制、套現機制、退出機制以及違約機制等都重新進行了調整。客戶也相當滿意。
最後總結一下,公司的股權激勵不能夠不考慮公司發展狀況,直接搞個全員的股權激勵,應該是一個由原點逐漸向外、呈扇形擴張的過程。
『捌』 華為股東及股權比例
①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由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②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由兩個股東組成:任正非占股比例為1.01%,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占股權比例為98.99%。
華為任正非在華為占股多少?
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信,任正非的股權只佔1.01%,華為的員工佔98.99%。這種股權分配的模式,只有華為敢這樣做。然而,事實上,只有有限公司是同股同權,而有限責任公司可以擁有相同的股份和不同的權利,所以任正非只持有1.01%的股權。
事實上,華為的雇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東,他們只享有分紅的權利,而分紅與雇員的身份是捆綁在一起的,一旦雇員離開,他們就不能享有分紅。因此,在華為只有一個老闆,那就是任正非,所以公司仍然是任正非自己的。
然而,奇怪的是,為什麼只有這么小的股份,卻能牢牢控制華為,不怕被其他股東推倒呢?
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因為華為股權設計的很科學,任正非雖然只持有1.01%的股份,但是其他員工持股很分散,員工持股不能投票,智能分紅,這也保證了任正非大股東地位。
第二,任正非之於華為就像喬布斯之於蘋果。一個企業、一個品牌和一個團隊最重要的核心是它的文化氛圍和價值觀,任正非向華為灌輸了他獨特的價值觀,這意味著華為被深深地打上了任正非的烙印。
第三,華為的股權結構決定了華為難以上市。沒有二級市場的股權交易渠道,任何人都很難通過改變華為的股權結構來取代任正非的位置。
任正非不僅是華為的教父,也是中國商界的傳奇,值得每個中國人尊敬。
華為的股東會及持股員工選舉制度
股東會是公司權力機構,由工會和任正非兩名股東組成。
工會履行股東職責、行使股東權利的機構是持股員工代表會。持股員工代表會由115名持股員工代表組成,代表全體持股員工行使有關權利。2019年,持股員工代表會舉行了1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董事會關於公司財務及經營情況的報告、監事會工作報告、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年度增資方案等。
持股員工代表和候補持股員工代表由享有選舉權的持股員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持股員工代表缺位時,由候補持股員工代表依次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