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設計如何做好企業成長
A. 如何做好股權架構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避免讓基礎架構問題影響公司健康成長
公司注冊股東:初期公司留了動態股權架構,還沒確定的,都可以給CEO大股東代持。
公司注冊股東,一定是最核心的幾個人,並且確認是比較穩定聯合創始人。其他的都用代持股份方式來操作。注冊股東少,在公司有變更等事務中比較方便。有公司的注冊股東,公司成立後離開公司去外地發展,造成很多工商程序都很復雜。
期權:對於後進來的管理骨幹或核心員工,不要直接給股份,而是用期權方式來分發激勵。期權一般是有條件設定的,保障團隊的穩定性和激勵。
例如,騰訊眾創空間新進的某總監,談好3%期權,分2年給,每年1.5%。如果該總監,工作不滿1年就離職,可以是拿不到的。假如,第二年有情況需要解職,也僅對之前1年的1.5%有效,剩下1.5%可以釋放出來,留著給以後的團隊分配。早期一定要捨得用期權吸引人才,企業家一定要有捨得的精神,大舍大得
B. 怎樣做股權設計,如何做股權融資
我補充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股權融資一般分為四種:
1、增資擴股
簡單的說就是通過增加註冊資本來獲取更多的資金。
比如張三李四合夥開公司,注冊資本100萬,當100萬用完了,需要資金,剛好王五又看好這個項目,所以王五和張三、李四約定,自己入股20萬,佔有20/(20+100)=1/6的股份。這樣王五也能了合夥人,享受1/6的股權。張三李四也有了資金發展事業
2、股權質押
質押,大家好理解。
比如,你找張三借1000塊錢,張三怕你還不上就把身份證抵押給你了。
等你把錢還給他了,身份證也就還給你了。
股權質押也一樣。
比如,公司A注冊資金100萬,為了擴大規模,需要融資。因為沒有之前的物品,公司A就把自己的80%的股權作為抵押品,抵押給了金融機構 B,融資40萬,並做好了股權質押手續。那麼,如果公司A在40萬沒有還清錢,這個時候公司A的股權就無法再次變動了。一旦公司A無法按時還款,那麼金融機構B就有權對公司A的80%的股權進行處理拍賣、轉讓。
3、股權轉讓
股權轉讓,很好理解。
就是把原股東的股權轉讓給別人。
比如,公司A有3個股東甲乙丙,分別出資50萬、20萬、30萬,各占股權50%、20%、30%。現在股東丙由於個人原因,和甲乙協商退出,並將自己的股權轉讓給丁,約定轉讓價格30萬。丁支付完成,並簽訂轉讓協議。那麼訂就成為了公司A的股東,股東丙退出。
4、私募股權融資
私募股權融資,就是通過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換取股權來融資。
那麼私募股權機構是怎麼盈利呢?
比如,公司A還沒有上市,但是它的前景非常好,這個時候剛好需要資金來擴大規模。碰巧被私募股權投資機構B看上了。私募機構B投資1000萬佔A公司20%股份,並約定在A公司上市後,拋售股票作為退出機制。我們可以看出私募機構的盈利模式就是投資即將上市的公司,等它上市後拋售股票獲利。
這些我都是在睿融的G·SSC公眾號「總裁商業智慧庫」上看到的,用他們的話來說:股權,可以作為一種抵押品來融資。不僅可以融資,而且還可以融人才、融資源。這些都是通過把股權分出去來獲得的。高明的老闆懂得如何分股權,同時又不丟掉控制權,還獲得了人才、資源、資金。
C. 剛成立的公司的未來五年股權規劃要怎麼做
具體詳情可以到豬八戒法律服務咨詢,專業律師提供免費咨詢。
一、橫向設計:側重經營團隊
對創業公司而言,啟動資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創始經營團隊的穩定性。從世界著名企業在創業階段的股權分配來看,他們都強調創業經營團隊的控股權,這是穩定創業企業中核心骨乾的關鍵因素。
蘋果公司起始階段的股權比例是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各45%,韋恩10%;
網路最初股份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為創始人持有,一部分由風險投資者持有,還有一部分是員工持有的股票期權,其中,團隊核心人物李彥宏50%與徐勇16%,佔有絕對控股地位;
奇虎360創建初期,董事及高管持股佔比高達86.55%,而資本方股份則相對較少;騰訊2002年經營團隊也佔59.8%的絕對控股地位……
這些成功的企業在創業初期無一不是經營團隊持大股,天使投資的資本方佔小股。所以,一般行業單一天使投資方原則上不超過20%比例。這種股權結構設計既是創業團隊責任承擔的需要,更是與資本方共同合作的需要。
原因在於,一方面,創業企業在起步階段能否發展比較好,主要依賴於創業團隊的貢獻,資本方的作用相對有限。經營團隊能否全身心投入到創業事業中,是創業初期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證。而且,後面融資時,許多資本方投資創業項目,往往會把團隊骨幹放在首要的考察要素,可見經營團隊對於創業企業的核心作用不容小視。
另一方面,經營團隊更多的是看重長期的價值回報,而不是短期的利益。所以,更要調動經營團隊把創業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把創業企業做到極致。與資本的目的不同,經營團隊作為項目發起人,必須關注整個過程,只有堅持到IPO才能算是創業企業初步成功。
因此,對於創業企業在初期股權結構設計中應更關注經營團隊控股權,而不是資本方的控股權設計。反之,如果過於偏向資本方控股,創業團隊就難以規避為資本方「打工」的定位,也可能難以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創業當中,影響公司的持續發展。
二、縱向設計:考慮多輪股權融資
隨著創業公司逐步成長,其發展可能會遇到幾種情況:有些資本方會在種子期、成長期等不同時期退出,從而更換新的資本方;公司需要通過多輪股權融資解決公司發展過程中的資源與能力不足問題;需要再吸納核心人才和其他資源。因此創業企業在股權設計時要考慮到未來股權結構,一方面要給未來人才預留新增股份,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多輪融資新資本方進入帶來的股權結構變化。
從一般創業企業的股權結構變化規律來看,創業公司一般會經歷五個股權融資階段:起始→獲得天使投資→獲得風險投資(通常不止一輪)→Pre-IPO融資→IPO。因為資本進入、員工持股等因素,往往初始經營團隊的股權比例隨著公司進展、規模擴大而逐步下降,而資本方的股權比例在逐步增加。
京東創業團隊從70%的股權降至20%的股權比例,2007年獲得第一輪天使投資是1000萬美元,代價為30%左右的「A類可贖可轉優先股」。2009年初,B輪風險投資為2100萬美元,2010年9月C輪風險投資為1.38億美元,後續騰訊12.4億美元進行了上市前的最後融資。當發現創始團隊股權稀釋軌跡後,方知原始股的珍貴。所以,創業公司在IPO之前都要考慮股權的多輪融資,不能輕易分配股權,創業公司在未來股權結構上應留有更多的變動餘地。
三、靜態設計:股權與投票權適度分離
在多輪融資後,創業團隊的股權在不斷稀釋,如何保障在企業內的話語權?創業企業在股權結構設計時需要適當把股權與投票權分離。
分離方式可以採用AB股雙層股權結構,即AB股投票權與實際股權比例不一致,其中B股投票權往往是A股投票權的多倍設計方案,一般為A股的10倍投票權。如,京東經營管理團隊盡管上市前股權比例只有23%左右,但是投票權高達56%,而上市後更是由於經營團隊有5.56億股B股,其投票權相對其他A股的10倍,加上其他股東放棄的部分,經營團隊投票權達到了83.7%。
四、動態設計:合理的進退機制
由於創業企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除了經營團隊外,資本方進與退都與各自的風險承擔能力、期望利益回報比例相匹配。有些資本方是長期持有者,有些資本方是短期利益追求者,僅為過客。這就需要經營團隊在對外融資時,給予不同投資者、不同時期的進退機制。初始階段每股出資少,資方風險也相對少,但是越接近IPO,每股出資增多,資方風險也逐步加大。
當然,在此過程中還有相當資本方獲利退出或者追加投資,這些都要隨公司的發展而設計合理的股權進退機制,從而滿足創業企業在不同時期安排合理的資本進退方,從而達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實現公司可持續發展目的。
總之,創業企業股權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股權設計將是一個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的過程。創業公司的特殊成長模式決定了其股權結構設計往往不可能完全按照初期設想推進,需要根據公司實際的發展速度、發展規模、資本投入、外部人才資源等各方面綜合考慮,利用發展來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同時,還要考慮社會資本市場的綜合發展態勢來設計合理的上市時期。既要為未來的股權設計奠定基礎,又要考慮股權設計不至於影響經營骨乾的內部團隊合作,更要考慮適合資本市場的融資與上市需要,最終形成不同時期創始人、經營骨幹、資本方默契但又可變的股權合作模式,使得創業企業獲得超出常規的價值與利益,進一步帶動公司的持續發展。
D. 股權如何設計
股權設計:
第一、非常重要
第二、越早越好
第三、越清晰越好
股權設計涉及創始團隊、公司高管以及基層組織三方。設計時要綜合考慮這三方面的關系及比例。
許多中小企業創業公司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創業早期一起埋頭一起拼,不會考慮各自佔多少股份和怎麼獲取這些股權,因為這個時候公司的股權在眾人心中也就是一張空頭支票。等到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的錢景越來越清晰、早期的創始成員會越來越關心自己能夠獲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去討論股權怎麼分,很容易導致分配方式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預期,導致團隊出現問題,影響公司的發展,甚至導致公司的破產。這樣的例子在現實中很多。
在股權設計中,一定要參考圖片所羅列的問題,以使股權設計合理。
E. 公司的股權應該如何設計
不用設計,股權分配都是按出資比例分,或者按約定分多少
F. 公司創始人如何做好股權頂層設計
給你說說我前兩天在睿融的G·SSC聽課的一些結論:公司要發展壯大,開放股權是必然的趨勢,這是時代的潮流。開放股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思維僵化。開放股權,關鍵是要有頂層思維,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
創始人想要在不控股的情況下實現對企業的控制,駕馭資本而非被資本駕馭,首先在引入資本或股權激勵之前,需要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做好企業股權的頂層設計(控制權設計)。通常而言,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小股掌大權」:
1、股份比例和表決權比例分離
《公司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也就是說,有限責任公司可以通過公司章程約定「同股不同權」,創始人可以要求投資者或者股權激勵對象讓渡其所持股份的全部或者部分表決權,實現表決權和分紅權分離,從而既滿足資本逐利本性,又能夠繼續實現創始人對企業的控制,從而通過較少的股份爭取獲得更大的投票權。
2、通過一致行動人計劃提高創始人的控制能力
「一致行動人」即通過協議約定,某些股東就特定事項投票表決採取一致行動。意見不一致時,某些股東跟隨一致行動人投票。比如,創始股東之間、創始股東和投資人可以通過簽署一致行動人協議加大創始股東的投票權權重。
3、有限合夥持股平台的引入(杠桿持股,以小搏大)
有限合夥通過讓核心創始人擔任普通合夥人,從而控制整個有限合夥公司,然後通過有限合夥公司控制公司股權。其他股東只能是有限合夥的有限合夥人,不參與有限合夥管理,也就不能通過有限合夥控制公司。
4、AB股(牛卡計劃)
所謂AB股,即將企業股票分為兩種不同類型,創始股東與投資人持有不同類型的股票。比如,我們將創始股東持有的股票稱為「B類股票」,投資人持有的為「A類股票」。A類股票與B類股票的基本權利一致,但在以下三方面有區別:
(1)持有主體:A類股票主要由投資人與公眾股東持有,B類股票主要由創業團隊持有。
(2)投票權:設定不同的投票權。比如,每股A類股票可以設定為1個投票權,每股B類股票設定為10個投票權(1:10的投票權比例是美股比較常見的)
(3)轉換權:A類股票無法轉換為B類股票。B類股票一經轉讓即自動轉換成A類股票。
通過上述制度安排,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出讓股權對接利用外部資源,另一方面通過兩級分化的投票權設計,實現創業者對公司實行有效控制,亦可以防止惡意收購。
以上是我在睿融的G·SSC頂層設計培訓課堂上面學到的一些東西,希望對你有幫助!
G. 股權的博弈:如何做好股權設計,讓激勵最大化
在設計股權激勵方案之初,很多企業並沒有進行全面的思考,而是根據企業面臨的幾個突出人才管理問題決定是否做或者如何做?這無疑是補救式管理方式的延續,雖短期效率最優,但長期成本和風險卻雙高。作為涉及到公司的現金和控制權兩大核心利益的股權激勵,企業需要先想清楚再行動,用長遠的眼光做利於長遠的事。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做股權激勵,也不是每個股權激勵方案都一樣,先思而後行,才能鋪就未來之路。具體要思考什麼?我們按「企業需求—客戶需求—資源現狀—未來發展—達成共識」的邏輯梳理了企業需要先期思考的五個問題。
你清楚股權激勵的目的嗎?
針對第一個問題,不同背景的企業可以給出不同的答案,但都會落到「人」身上。總體來說我們可以將通俗意義上的目的分為吸引、留住和激活人才,但很多企業停留在了這一層面上,沒有進一步的延伸。上述這些目標只能說是百米賽跑中70M的目標,那麼終點的目標是什麼?是通過提升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最終提升企業的業績。在制定激勵方案的時候,這個目標看似人人都知卻常常被忽略,心懷70M的目標制定不出能達到100M的方案,所以制定方案前先把目標定長遠。
你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嗎?
把激勵對象比作客戶,如果公司想從客戶身上獲取價值從而達到最終目標,最基本的問題就是搞清楚客戶需求是什麼?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大部分激勵對象的最終需求絕對不是股權,而是良好的未來收益。股權對大多數激勵對象來說只是一種保障,是由於員工與企業之間的不信任從而尋求法律意義上的保護的一種外在表現。當然,還有部分高層管理者的最終需求是經營權和外界對自身的認同感,所以差異化對待不同人群的激勵需求是原則性的思路。針對不同激勵對象的需求,我們如何合理的滿足?對於長期收益需求的激勵對象,我們採取的方式是合理的將實股的各項的權利分離,還是將虛股做實?針對有經營權需求的激勵對象時,我們如何拿捏好股權與控制權的關系,這類問題還有可以延伸很多,但明確需求是關鍵的環節。最後,激勵對象還有一個關鍵的過程性需求:公平性,這點也需要我們在進行分配時特別注意。明確了客戶需求之後,下面就需要回到企業自身去思考企業的資源是否可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你能給員工多少股份?
說到股權的問題,創業公司是最好的例子。對於一個科技型初創企業來說,初期企業最想要激勵的人員無疑時是技術人員,但等到產品有一定市場,企業才發現銷售是最重要的人員,後期規模逐步擴大,財務等職能的重要性突出,這時候企業的核心人員屬性又發生了變化。如果我們各個階段實施股權激勵時只關注當前,那麼最後的股權肯定不夠分從而威脅創始人的控制權。每個企業都有各自的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人員需求是不同的。對於股權激勵來說,企業發展階段對其的影響遠遠大於行業要素的影響,所以每個階段的股權規劃一定要為接下來的發展階段留出相應的合理空間。要從股權標的的儲備量上看看企業有多少資源,能拿出多少資源滿足員工的需求。
你准備用什麼錢激勵員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企業現在沒有現金流,可預見的未來也沒有,那麼這個股權激勵即使執行也註定是失敗且毫無意義。我們認為股權激勵收益有很多種:未來創造的「多出來」的錢、大家一起努力得來的錢、企業快速發展帶來的錢、未來資本市場認可的錢等。當聚焦於收益來源的時候,股權激勵的錢只有兩種:內錢和外錢。這兩種錢中,都包含了一定的時間要素,所以企業要考慮我現在能給出多少內錢和外錢,未來我該怎麼利用好內錢和外錢。外錢因其收益巨大一直是激勵對象比較關注的點,特別對於擬上市公司的激勵對象來說,外錢更代表了巨額收益。企業需要想清楚如何規劃好現在的兩種錢和未來的兩種錢,只有企業想的清楚才能有激勵效果,同時才能規避一些風險。
你能讓員工看到希望嗎?
很多企業在設計股權激勵方案時,更關注機制的設立,而容易忽略一些軟性因素的影響:員工對企業的良好預期、員工對於未來收益的感知度、員工對於股權激勵目標的明確度等等。這些軟性因素是實施股權激勵的基礎,做的好與壞直接決定激勵的成與敗。在做股權激勵前,企業首先需要幫員工建立起對企業的良好預期,只有對未來有希望,面向未來的股權激勵才有存在的意義。方案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好員工的良好預期,設計合理的方案。完成後更要明確告知激勵對象未來努力的方向和路徑,並通過收益測算讓其感知到達成目標後的收益。股權激勵方案只是一個軀殼,激勵文化才是有溫度的血液,只有兩者的充分結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激勵效果。
總結
我們在設計前期按如此的邏輯順序拋出問題,就是想讓企業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從需求與供給的角度去思考股權激勵。上述幾個問題只是有關是否做股權激勵,以及大體如何做的概括性問題。要想真正有一個初步的思路,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但任何有關股權激勵的問題,都可以用三個方面來總結:業務、人員和資本,後兩者圍繞前者進行匹配,在方案設計前期把握住這三個方面,就把握了後期方案的正確方向。還是那句話:股權激勵,先思而後行,才能鋪就未來之路。
H. 股權設計對企業的發展有哪些作用
首先,股權結構比例與公司管理、公司決策有著重要聯系,不是簡單的股權比例、表決權的問題,股權設計的目的應該是將創始人、合夥人、投資人、經理人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其次,通過股權設計對股東權利進行弱化或強化,不僅能將股權價值作為唯一的戰略坐標,更能建立競爭優勢,使企業實現不斷增長。
最後,良好的股權設計,建立優良的股權激勵模式。不僅能增強公司員工的使命感和歸屬感,更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依附性。
股權設計就是公司組織的頂層設計。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戰略和商業模式解決做什麼、怎麼做,而股權設計能夠解決誰投資、誰來做、誰收益、如何分的問題。只有股權設計,才能將創始人、合夥人、投資人、經理人的利益綁定在一起;只有股權設計,才能將互聯網組織變革中的合夥模式、創客模式、眾籌模式落地;只有股權設計,才能將股權價值作為唯一的戰略坐標,建立競爭優勢獲得指數級增長。有公司的歷史就是有股權的歷史,股權伴隨每個企業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工業化時代企業成功在於善用經理人,互聯網時代企業成功在於善用股權。
提出的股權設計理論,主要包括以下核心系統:
一、股權價值
計量不僅關系股東利益,而且還影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採用不同的方法計量股東權益,必然導致不同的結果,根據資產價值屬性選擇恰當的方法計量股東權益價值尤為關鍵。
二、公司架構
股權架構就像設計大樓的架構,核心主體公司股權結構,項目子公司股權結構,關聯公司交易結構。沒有設計好大樓架構,工程隊再給力也不可能造出摩天大樓。
三、公司治理
從廣義角度理解,是研究企業權力安排的一門科學。從狹義角度上理解,是居於企業所有權層次,研究如何授權給職業經理人並針對職業經理人履行職務行為行使監管職能的科學。
四、股權激勵
設計高管股權激勵模式,主要有創客模式、持股模式、分紅模式。目前許多股權激勵技術或方案都是基於工業化思維,沒有考慮員工對企業已經沒有依附性,尤其是轉型升級時需要有創造力的牛人,他們想獨立創業,根本不屑於拿點股份;另一方面,工業化時代以利潤為坐標實施持股激勵的解決方案也是極端錯誤的。在互聯網時代,公司價值是持股激勵的重要坐標。
五、股權融資
設計股權融資額度、融資時間點、估值范圍、融資對象,既有資金持續經營,也保持經營相對獨立性。
六、股權眾籌
股權眾籌既可以吸納種子用戶,也解決了公司初期的資金瓶頸,籌錢、籌人、籌資源。在現實很多股權眾籌要麼讓投資人感覺被騙賠錢,要麼一味追求同股同權,100個股東每人1%股份,最後公司散夥。
七、股權投資
股權投資不是債權投資,要麼盆滿缽滿,要麼血本無歸。如何跨過投資中的坑,找到今天投資10萬元持有1%股份,未來可能市值100億元。
八、股權並購
設計並購和被並購方案。
九、新三板與上市
設計新三板掛牌計劃、創業板、主板上市計劃,公司不僅要有成長性,更重要的是必須符合掛牌、上市的規范性要求。
I. 股權分配怎麼做更好,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針對初創企業(B輪之前為主),經邦總結出如下8個股權結構設計中值得注意的數值,供創業者參考:
1、創始人持有公司30%以上的股權較為合適。
A股上市規則規定,如果公司有一個人直接或者間接持有30%以上股權,可以認定公司有實際控制人。最大創始人持股比例大於其他聯合創始人之和,可以避免出現兩個創始人股權比例太過接近,對一件事情有不同意見時產生爭議。
海外很多時候實際控制人不需要持股30%以上,其持股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幾甚至幾,但依然能夠控制公司,因為其可以對股票設置不同類別。比如A類股票持有者1人可以投20票,B類股票持有者1人只能投1票,這樣實際控制人在表決的時候就有更大的話語權。
2、聯合創始人和員工一起持股30%以上。
這樣的持股比例既能使聯合創始人個人持股保持與創始人較大差距,也能讓創始團隊總體持股超過60%,保障對公司控制的主動權。
3、投資人股權佔比30%-40%。
除去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和核心員工持有的股權,剩下的為預留給投資人的股權。
4、創始團隊控制公司50%以上股權比較合適。
此時關於公司經營的所有事項創始團隊都可以直接進行決策。比如公司優先發展什麼,計劃做什麼,如果創始人帶領員工持有50%以上的股權,就能對這些經營事項進行決策。
5、創始團隊可以爭取控制公司66.7%以上股權。
此時創始團隊能夠控制公司所有資本類型事項。比如引進新股東,增資減資,股權轉讓,公司合並、分立,章程修訂等跟資本運作相關的重大事項,這些事項都需要三分之二股東投票通過。
假如創始人持股30%以上,聯合創始人和員工持股30%以上,加起來能達到66.7%就非常安全,即使投資人有其他意見,只要公司的人齊心協力,仍然可以執行自己的方向。
6、互聯網公司一般預留10%-15%的期權池。
這是60%互聯網創業公司的選擇。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但還沒有成熟,大概是A輪到C輪之間的公司。
7、天使輪投資人持股最好不超過20%。
比較典型的天使投資機構,常見的投資比例是20%。這樣的比例保證了天使投資人在以後公司不斷融資的過程中,持股比例不會降得太快,即使再融資幾輪,持股比例稀釋到10%或者5%都非常難,如果公司成長起來,獲得利益依然比較多。
對於創始人,公司第一次融資時股權的價值最低,此時賣掉的股權越多,以後股權價值高了,損失的利益越多。另外應避免天使投資人控股公司。1號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第一次融資時出讓了80%股權,最終被京東收購,整個過程創始團隊沒有話語權,因為第一次融資出讓了過多的股權。
8、員工持股一般不超過25%。
技術驅動或創意驅動的公司,往往高度依賴人才,這類公司為了招納更有競爭力的員工,為員工預留的期權池一般超過15%。但員工持股比例不能過高,因為員工持股比例增加的同時,創始人持有股份就會變少。
以上就是經邦根據你的提問給出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