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股權結構
1. 如何理解資本和資本結構的概念 信號傳遞理論
1、資本
在西方經濟學理論中,資本是投入(生產資料)的一部分,投入包括:勞務、土地、資本。
資本是指:生產出來的生產要素,是耐用品。根據現今主流宏觀經濟學觀點,資本可以劃分為物質資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技術知識
物質資本:(physical capital) 物質資本是指用於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設備和建築物存量。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人力資本是經濟學家用來指工人通過教育、培訓和經驗而獲得的知識與技能的一個術語。
2、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關系,是企業一定時期籌資組合的結果。廣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企業一定時期的資本可分為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也可分為短期資本和長期資本。
狹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長期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尤其是指長期債務資本與(長期)股權資本之間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
最佳資本結構便是使股東財富最大或股價最大的資本結構,亦即使公司資金成本最小的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企業融資結構,或稱資本結構,反映的是企業債務與股權的比例關系,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償債和再融資能力,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是企業財務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合理的融資結構可以降低融資成本,發揮財務杠桿的調節作用,使企業獲得更大的自有資金收益率。
3、信號傳遞理論
1977年,羅斯提出了資本結構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認為,公司可以通過調整資本結構來傳遞有關獲利能力和風險方面的信息,以及公司如何看待股票市價的信息。按照資本結構的信號傳遞理論,公司價值被低估時會增加債權資本,反之亦然。
2. 公司就是股東投資的工具你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不是的,在我看來這才是公司與股東的關系:
股東是公司的投資者,持有公司發行的不同份額的股票或債券,或者是直接參與公司的集資合夥人。它包括三個層次,董事會、董事局;廣大股東;金融輿論專家。公司與股東的關系,也就是經營者與所有者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所有者的行為決定經營者的行為,而經營者的行為反過來也對所有者產生影響。所有者的行為是由其所處地位決定的。公司的股權結構決定了所有者的地位。所有者地位的不同,對經營者約束方式也不同。
公司與股東的關系正如一個生態系統。公司只有不斷創造股東價值,才能吸引股東資本,實現穩步發展。在資本市場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最大限度地增加股東價值成為公司最重要的任務。有效地版提升股東價值,能增強公司在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同時也有利於公司的持續經營。 公司的決策者應主動協助股東增加對公司的了解,喚起權股東對公司的興趣,刺激股東對公司的長期投資,在股東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並通過股東提高公司的信譽和聲望。
3. corporate governance 到底在講什麼還有什麼是股權結構內生性呢求詳細的用自己的理解解答~
在我看來,說白了,就是明確規定企業內部股東、董事會、經理層等等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為各種決策的實施設定規則和方法,最終的母的是為。提高企業的決策能力,創造最大的管理價值。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業管治和企業管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公司治理結構原則》中給出了一個有代表性的定義:「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據以對工商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公司治理結構明確規定了公司的各個參與者的責任和權利分布,諸如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http://ke..com/view/170079.htm?subLemmaId=5119339&fromenter=Corporate+Governance這個鏈接裡面有非常詳細的解釋!以下是我找的一些解釋。公司治理一詞意味許多東西。它也許描述:
·公司指揮和控制的過程,鼓勵遵照公司手則(嚴如公司治理指南內所定的) 根據合約擁有投資技術(和在公司治理資金)在經濟方面它意味學習許多出現在分離擁有權和控制上的問題。公司治理是指諸多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主要包括股東、董事會、經理層的關系,這些利益關系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業績。公司治理討論的基本問題,就是如何使企業的管理者在利用資本供給者提供的資產發揮資產用途的同時,承擔起對資本供給者的責任,利用公司治理的結構和機制,明確不同公司利益相關者的權力、責任和影響,建立委託代理人之間激勵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業戰略決策能力,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管理大前提。公司治理如同企業戰略一樣,是中國企業經營管理者普遍忽略的兩個重要方面。在最寬廣的層面,公司治理包含了規則、關系、制度和程序,都在這個框架之內由信託當局在公司中行使和控制。恰當的規則包括了當地可適用的法律和公司的內部規則。而關系包括了所有相關人士之間的關系,最重要是那些擁有者、經理、董事會董事、管理當局、雇員和整個小區。制度和程序則要應付一些事態譬如當局、工作指標、保證機制、報告要求和責任的代表團。這樣公司治理結構明白解說為在公司事務上做出決定的規則和方法。它並且提供可以設定公司宗旨的結構,並且獲得和監測那些宗旨如何表現的手段。
公司治理在公司治理框架里受託責任和責任的問題經常被談論。雖然這個言詞有一個描寫性的內容,但常被注入渴望的感覺,就是為了給予"實踐是應該尋求看齊"這么樣的一個模型。就此公司治理原則或指南的各種各樣的聲明、勸告和規定就成了參考。由於利益相關者影響從現代組織的控制中分離,為了代表利益相關者要求減少代辦費用和信息非對稱性而實施了公司管治控制制度。公司治理用來監測結果是否與計劃符合;並且為了維護或修改組織活動鼓勵充分地通知整個組織。
4. 如何看待國企的股份制改革
國企的股份制改革已經進行了很早了,不過現在看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好,像工作效率相對較低,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股權結構不合理等等,還是制約了國企的競爭能力
5. 如何看待京東股權眾籌
所謂的眾籌就是指團購+預購的形式,以籌集項目資金。利用互聯網,提高SNS功能的傳播,為小型企業、藝術家或個人展示他們的創造力,贏得每個人的關注和支持,以及獲得援助所需的資金。
最後嘛現在是個互聯網的時代,所以京東眾籌是以互聯網進行融資項目籌集資金的。當然這里說其實不僅僅是京東的眾籌了而是整個互聯網眾籌,也就是現在眾籌,與傳統的融資方式相比,眾籌更加開放,資金的可用性不再是項目商業價值的唯一標准。只要它是一個受歡迎的項目,第一個資金可以通過眾籌獲得項目啟動,這將為更多的小企業或創意人員提供無限的可能性。
6. 如何看待萬科的股權分爭
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表示,這次寶能和萬科的控制權之爭,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萬科的職業經理人文化,也讓我們更清晰地明白,今天無論誰都已經無法改變萬科的運營機制。如果沒有職業經理人文化,那萬科就不再叫萬科了。騰訊眾創空間,創業服務平台。嚴躍進表示,此次萬科股權爭奪戰無論結果如何,對於資本市場、企業來說,都是可以寫入商學院教材的案例。其啟示有三點:第一是傳統地產資本和險資等機構資本會有更大的碰撞,後續險資可能比傳統地產資本更有優勢,這對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是一個挑戰。第二是目前地產企業對於企業的股權保護是非常乏力的,地產企業若是處於上市狀態,股權保衛的難度會加大。第三企業若自身不變革,那麼外部環境和力量就會對企業自身的經營形成特大的沖擊力。
7. 40號公告 股權結構變化 怎麼理解
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基於股東地位而可對公司主張的權利,是股權。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和績效。 股權結構的形成 當社會環境和科學技術發生變化時,企業股權結構也相應地發生變化。由此,股權結構是一個動態的可塑結構。股權結構的動態變化會導致企業組織結構、經營走向的管理方式的變化,所以,企業實際上是一個動態的、具有彈性的柔性經營組織。 股權結構的形成決定了企業的類型。股權結構中資本、自然資源、技術和知識、市場、管理經驗等所佔的比重受到科學技術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沖擊。隨著全球網路的形成和新型企業的出現,技術和知識在企業股權結構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社會的發展最終會由「資本僱傭勞動」走向「勞動僱傭資本」。人力資本在企業中以其獨特的身份享有經營成果,與資本擁有者共享剩餘索取權。這就是科技力量的巨大威力,它使知識資本成為決定企業命運的最重要的資本。 企業股權結構的這種變化反映出一個問題:在所有的股權資源中最稀缺、最不容易獲得的股權資源必然是在企業中占統治地位的資源。企業的利益分享模式和組織結構模式由企業中占統治地位的資源來決定。 在世界全球化進程中,人力資本或知識資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使得傳統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理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已成為未來企業管理領域研究的新課題。 股權結構是可以變動的,但是變動的內在動力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變化,選擇好適合企業發展的股權結構對企業來說具有深遠意義。 股權結構的分類 股權結構有不同的分類。一般來講,股權結構有兩層含義: 第一個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即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權結構有三種類型:一是股權高度集中,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二是股權高度分散,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三是公司擁有較大的相對控股股東,同時還擁有其他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在10%與50%之間。 第二個含義則是股權構成,即各個不同背景的股東集團分別持有股份的多少。在我國,就是指國家股東、法人股東及社會公眾股東的持股比例。從理論上講,股權結構可以按企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收益索取權的分布狀況與匹配方式來分類。從這個角度,股權結構可以被區分為控制權不可競爭和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兩種類型。在控制權可競爭的情況下,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是相互匹配的,股東能夠並且願意對董事會和經理層實施有效控制;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中,企業控股股東的控制地位是鎖定的,對董事會和經理層的監督作用將被削弱。 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的關系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機制的基礎,它決定了股東結構、股權集中程度以及大股東身份、導致股東行使權力的方式和效果有較大的區別,進而對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運作及績效有較大影響,換句話說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中的內部監督機制直接發生作用;同時,股權結構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影響,反過來,股權結構也對外部治理機制產生間接作用。 (一)股權結構對公司治理內部機制的影響 1、股權結構和股東大會 在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模式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相互匹配,大股東就有動力去向經理層施加壓力,促使其為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而努力;而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模式中,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不相匹配,控制股東手中掌握的是廉價投票權,它既無壓力也無動力去實施監控,而只會利用手中的權利去實現自己的私利。所以對一個股份制公司而言,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著股東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實施其權利和承擔其義務。 2、股權結構與董事會和監事會 股權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董事會的人選,在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模式中,股東大會決定的董事會能夠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而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模式中,由於占絕對控股地位的股東可以通過壟斷董事會人選的決定權來獲取對董事會的決定權。因而在此股權結構模式下,中小股東的利益將不能得到保障。股權結構對監事會影響也如此。 3、股權結構與經理層 股權結構對經理層的影響在於是否在經理層存在代理權的競爭。一般認為,股權結構過於分散易造成「內部人控制」,從而代理權競爭機制無法發揮監督作用;而在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下,經理層的任命被大股東所控制,從而也削弱了代理權的競爭性;相對而言,相對控股股東的存在比較有利於經理層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進行更換。 總之在控制權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下,股東、董事(或監事)和經理層能各司其職,各行其能,形成健康的制衡關系,使公司治理的內部監控機制發揮出來;而在控制權不可競爭的股權結構下,則相反。 (二)股權結構對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影響 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為內部治理機製得以有效運行增加了「防火牆」,但即使外部治理機制制訂得再完善,如果股權結構畸形,公司外部治理機制也會形同虛設。但有被認為,很難說明公司內外部的治理機制誰是因,誰為果。比如,在立法形式上建立了一套外部市場治理機制,隨著新股的不斷增發或並購,股權結構可能出現過度分散或集中,就易造成公司管理層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使得公司控制權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外部市場治理機制無法發揮作用;另一個例子是,由於「內部人控制」現象,公司的經營者常常為了掩蓋個人的私利而需要「花錢買意見」,這就會造成注冊會計師在收益和風險的夾縫中進退維谷,使得外部社會治理機制也會被扭曲。希望能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