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公司沒上市如何稀釋股權

公司沒上市如何稀釋股權

發布時間: 2022-02-23 11:31:05

① 增資擴股如何稀釋股權

進行增資。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是指企業向社會募集股份、發行股票、新股東投資入股或原股東增加投資擴大股權,從而增加企業的資本金。股權進行稀釋。
【拓展資料】
一、增資擴股是指企業向社會募集股份、發行股票、新股東投資入股或原股東增加投資擴大股權,從而增加企業的資本金。股權進行稀釋,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進行增資;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是指企業向社會募集股份、發行股票、新股東投資入股或原股東增加投資擴大股權,從而增加企業的資本金。
對於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擴股一般指企業增加註冊資本,增加的部分由新股東認購或新股東與老股東共同認購,企業的經濟實力增強,並可以用增加的注冊資本,投資於必要的項目。
二、股權進行稀釋,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進行增資;通過股權轉讓。通過增資的方式進行股權稀釋,我國《公司法》並未規定增資需要全體股東同意,現實中也會有很多股東不同意增資。公司新增注冊資本,「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公司法》第三十五條)。因此進行股權稀釋較通行的方法是增加註冊資本。
三、通過股權(股份)轉讓的方式進行股權稀,我國《公司法》對於股權轉讓的規定,依據公司性質的不同,即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對於股權(股份)轉讓的規定並不相同。很簡單,舉例說明如下:某公司原注冊資本50萬,你占股20%即出資10萬。這時候若增資擴股到100萬,你沒有再按比例跟投的情況下,依然是出資10萬不變,但是所佔股權比例由10÷50×100%變成了10÷100×100%,即你所佔股權比例由20%被稀釋變成了10%。也就是在增資擴股的時候,某個股東在不跟投的情況下,所佔股權份額的相對值變了,但絕對值不變。
四、例如,一家初創公司有兩位創始人,小王持有60%的股權,小李持有該公司在天使輪籌集了1000萬元,並給投資者的股權。融資後,小王的股權變成了60%*90%=54%,小李的股權變成了40%*90%=36%,被稀釋的是被投資者拿走的部分。對於企業來說,股權稀釋是融資擴張發展過程中的必要條件。合理的股權稀釋也能為股東和企業實現雙贏。

② 公司上市為什麼會稀釋股權

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後,股本增多了,股東人數增加了,相應的大股東的持股比例降低了,所以叫稀釋股權。

③ 還沒上市的公司,股權怎麼分配誰能幫幫我

開懂事會啊!難道是你一個人說了算!幾大股東說了算!嚴格制定一套制度來約束股東。如果是一人投資那就是你說了算!具體的政策問題有國家文件條例。你不是有會計嗎?還有助理都會幫你想辦法的。沒會計怎麼能成立上市公司?

④ 公司沒上市股權有用嗎

公司沒上市你就耐心當公司的股東,耐心享受公司的利潤和分紅就是了,如果公司本身就不贏利,沒有分紅,也不上市,那這股權確實沒用。

⑤ 還沒上市的股權如何分配

由於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所佔的比例很高,政府自然就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它必須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對其股利政策的制定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特殊的股權結構必然會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為呈現出中國特色。(1)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表現為二元結構,就在國內上市的公司而言,主要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又稱為公眾股,是一種可以在市場中流通的股份,但所佔的比例相當低。在非流通股中,又分為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轉配股。而國家股、法人股是不能上市流通的,由於其所佔的份額較大,容易造成國有股東在上市公司中的絕對控股地位,從而會制訂出有利於自身利益的股利分配政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現象容易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成為某些具有控股股權股東的股利政策,中小投資者的回報很難得到保證。筆者認為,在所考察的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時,基本上是從控股股東的角度來考慮。從不分配股利到其後的熱衷於分發現金股利,都是由大股東一手操縱。雖然近年來上市公司普遍出現 「派現熱」,但這一熱潮可能並未真正惠澤中小投資者,主要表現在股票的換手率方面。我國股票市場的股票換手率極高,約達到200%左右,而美國只有67%。也就是說盡管上市公司提高了派現的比例,但流通股股東仍熱衷於股票的短期買賣價差。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成為了「大股東」、「控股股東」的股利政策。證券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提高派現水平的目的在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減少資本市場的投機行為,但從股票的換手率來看,中小投資者並不買帳,市場上「投機風」依然強勁,中小投資者的埋怨並未消失。(2)由於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特別?�夜?所佔的比例很高,政府自然就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它必須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維護自身的利益。但另一方面,政府又是市場的監管者(由中國證監會代為行使這項權力),為了使資本市場規范運行,它必須對資本市場進行必要的干預。在政府既充當市場管理者又充當市場參與者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不可避免地帶有行政干預的痕跡。根據實證分析(李常青,2001),1999年以前,我國上市公司不分配的現象逐年增多,且分配時多以送股和轉增股本為主,派現的比例較少。而本文的實證研究表明,在1999年後,公司則多傾向於派現,不分配的比例有所降低,送股和轉增股本處於次要的地位。分析股利政策的前後變化原因,筆者認為,並非是因為上市公司的業績提高了,很大部分的原因在於監管部門的政策限制和期間輿論的監督。「跟著政策走」、「跟著輿論走」是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為的一大特色。

⑥ 創業公司融資股權如何稀釋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加盟公司時拿到的期權比例,並非最終公司上市時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外部融資會不斷稀釋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後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融資和期權池。 首先,創業者需要理解融資和股權轉讓的區別。

融資是企業融資,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的資金做大公司,投資人則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即「增資入股」)。

而創始人轉讓出自己手裡的公司股權,其實質是股東的套現,股權轉讓的收益歸屬於股東個體而非公司,除非,該股東又將轉讓收益作為新的注冊資金再次投入公司,這樣的投入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與融資效果類似。

融資時,企業注冊資本增加,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不變;股權轉讓時,企業注冊資本不變,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調整。

融資帶來的股權稀釋

通常,一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

典型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融資輪數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初期 :股東自己出注冊資本金

  • 天使輪: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

  • A輪:經過基本驗證,具有可行性

  • B輪:發展一段時間,公司還可以

  • C輪: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 IPO:發展壯大,投資人要套現離場,大家都覺得該上市了。

  • 第一輪天使輪融資在50萬-200萬之間。天使投資人也會拿走10%到20%的股權。接下來,公司的商業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時,VC會投出A輪。A輪融資通常在500萬-1000萬間,同時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輪(B輪)融資額進一步擴大,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當然了,公司要繼續發展壯大投資人們才會給錢。這時候,公司一般出讓10%到15%的股份。最後,公司進一步擴大,如果達到年營業收入2000萬以上,PE或其他戰略投資者會進一步投C輪,數額在5000萬左右。此時他們拿5%-10%的期權。

    為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公司會設立期權池,這也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證期權池占據一定的比例,來激勵員工們。員工們在加入公司初期,因為心裡清楚,公司其實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較高比例的期權補償。而每一次給新員工發期權,公司創始人和部分老股東的股份就會被稀釋。

    一個簡易的稀釋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業A,他們兩人的出資比例為6:4,則此時公司的股權結構為:

    老員工和舊股東的期權稀釋過程

    每一次新一輪的外部融資進來後,隨之而來的期權池的調整和新的投資者的權益都會使老員工和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員工手裡期權的價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個員工在公司種子輪融資後加入時拿到了1%的期權,但是公司在A輪融資後,他手裡的期權只剩下0.6%。但公司的價值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創始人,經過了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後,最終手裡剩下的股權比例也大為減少。例如一個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後可能手裡只有20%-30%的股份。

    為了防止股權稀釋而導致控制權大大減少,創始人們可以採取特殊的股權設計,以起到類似Google,Facebook的」雙層股權結構」的效果,保證自己對公司的發展占據主導。

    如果公司資金鏈有問題,財務總是不順暢,那麼公司需要以相對較低的估值來融到更多的資金。這樣的話,老員工和原有股東的股份會被稀釋的更厲害。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期權的稀釋在員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體現。以一個中級軟體工程師的offer為例。他在不同階段加入公司時,能夠拿到手的期權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該工程師選擇在A輪融資前加入公司(此時公司有5-20個員工),那麼他大約拿0.27%的期權;如果該工程師等到公司快要B輪融資前加入(此時公司有20-50個員工),則他會拿到0.084%的期權。C輪融資之前加入公司的員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權。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個職位,越往後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權越少。這是因為,除了因公司融資和增加期權池帶來的稀釋效應外,越往後加入公司的員工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在減少。「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個社會中普遍通行的法則。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過設立期權池的方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雖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釋掉一部分,但此舉留住了關鍵人才,且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則較低的薪酬禮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員工,對公司的負面效應不小。

    小結

    一個股份逐漸稀釋的模型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個過程。稀釋不一定是壞事。籌集資金,把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能做到這一步的話,稀釋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續的市值增加帶來的收益會遠高於出

熱點內容
滿地科技股份的股票代碼 發布:2024-11-17 23:21:27 瀏覽:867
投研中心理財顧問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17 23:19:59 瀏覽:250
廣發科技動力股票怎麼樣 發布:2024-11-17 22:09:54 瀏覽:451
智能電視安裝股票軟體 發布:2024-11-17 22:01:44 瀏覽:122
江蘇曠達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2024-11-17 21:41:31 瀏覽:573
2021年通威的市值是多少億元 發布:2024-11-17 21:12:11 瀏覽:515
招銀消費金融公司怎麼樣 發布:2024-11-17 21:06:26 瀏覽:630
002334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4-11-17 21:06:24 瀏覽:74
張家港萬億美元市值多少 發布:2024-11-17 20:56:28 瀏覽:931
太陽能000591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4-11-17 20:36:37 瀏覽: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