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繼續落實國企改革「雙百行動」
一、推進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的具體路徑
《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工作方案》提出雙百行動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行動內容等要求,聚焦目標任務「五突破、一加強」,形成改革方案,下面就落實改革方案的具體路徑進行說明。
(一)積極穩妥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企業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有利於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國有企業可探索在多個層面實施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引入戰略投資者(國有或民營),選擇與公司產品有關聯度、業務緊密、能夠促進企業產業升級或帶來市場營銷能力、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或能夠給公司帶來先進的現代管理模式、理念和機制的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優先選擇與主業相關的上市公司,同時探索部分核心員工持股。
主要路徑:擬出讓公司部分股權,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和財務投資者,同時通過相關聯優質上市公司股權置換或投資入股相關上市公司,改變股權結構,實現資本層面的融合,實現對主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市場控制力和競爭力的增強,達到做強做優做大主業的目標。
(二)規范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改制後新公司應按照《公司法》規定組建科學有效、互相監督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股東會、董事會的決策作用、監事會的監督作用、經理層的經營管理作用。
主要路徑:首先,應規范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一是股東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由全體股東組成。二是公司設董事會和監事會,非職工董事、監事按公司法等相關規定,由國資股東、戰略投資者股東等各方股東按持股比例推薦產生,職工董事、監事由職代會選舉產生。三是公司設黨委,發揮領導作用,抓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等重要工作。四是改制後新公司黨委的職數按要求設置,並按照有關規定選舉產生或任命,黨委書記、董事長由一人擔任。五是公司經理層設總經理、副總經理等崗位,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黨管幹部的相關規定進行提名與聘任。其次,發揮好引入戰略投資者的作用,設置好董事會構成比例,引入市場化選聘外部董事機制。明確和暢通董事會決策與股東審批、備案等權責分配關系,建立起對董事會的授權放權體系,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提高企業市場化程度。
再次,充分保障經理層經營自主權,按照公司《章程》規定和董事會的授權,發揮企業家精神,保證契約化管理的目標實現。
最後,發揮監事會獨立監督作用,健全內部監督機制。同時整合監督資源,形成監督聯動機制。
(三)完善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應全面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
主要路徑:對企業經理層人員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改革,同時對部分總經理、副總經理等關鍵崗位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明確「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推出」的基本原則。同時,建立健全市場化用工制度,啟動市場用工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全員竟聘和市場化用工制度,暢通退出渠道,重塑企業與員工、員工與市場的關系,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導向。
(四)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探索員工中長期激勵機制
主要路徑:首先,優化工資總額決定機制。採取更加符合市場規律的工資總額預算管理辦法,合理確定年度工資總額,堅持按勞分配、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原則,實行工資效益有效聯動。根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相關要求,在公司實行股權多元化或混合所有制改革後,工資總額將主要由董事會決定,並向股東備案。
其次,明確工資總額增量分配的規則。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確定不同業務的定位,每年年初針對各業務設定差異化的工盜總額基數,明確各業務獲得工資總額增量的條件。依據各業務主體經濟效率完成情況,進行工盜總額的增減調整。
最後,探索企業創新項目跟投機制。將探索在轉型升級項目和科技創新項目初始投資時,進行項目強制跟投與主動跟投機制,將投資效益與激勵約束機制相結合,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五)加快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積極推動企業輕裝上陣
主要路徑:加快完成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協議的簽訂和移交工作;積極推進企業辦醫療和教育機構深化改革,進一步加快企業辦醫療和教育從主體企業剝離;加快推進職工家屬區社區管理移交;穩妥推進廠辦大集體公司改革。根據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出台情況,及時完成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推動國有企業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
主要路徑: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效銜接,企業章程中明確兌建工作總體要求,明確國有企業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明確黨委和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等治理主體的關系,明確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營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確保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有效發揮。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堅持黨的建設、黨的組織及人員機構一起建設和配備,確保黨的工作順利開展,黨的作用得到充分和有效發揮。准確界定黨組織、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等治理主體的職責許可權,充分發揮企業黨委的領導作用。
二、「雙百行動「全面落地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推動改革工作落實
國有企業應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全面組織和領導「雙百行動「綜合改革工作,建立自上而下建立高效的協同推動的工作機制,確保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企業主要負責人任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成員包括公司其他領導班子成員。領導小組負責「雙百行動「綜合改革方案的總體設計,組織改革方案的實施,解決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確保改革重點任務按期完成。
(二)加強配套制度建設
國有企業「雙百行動「綜合改革涉及面廣,需要有諸多的配套制度做保障。在認真研究、掌握有關政策的前提下,做好法人治理結構、薪酬分配、分紅激勵等配套制度的制定工作,確保改革工作依法合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三)強化檢查考核
國有企業「雙百行動「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工作台賬,列出責任清單,加強考核。日常對每項改革任務的進度情況進行動態監控,督促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改革推進方向、進度、質量等事項整體可控。
(四)加強宣傳教育
通過多種渠道向廣大員工宣傳國家有關推動國企改革雙百行動」的政策和典型案例,解讀公司綜合改革方案,讓廣大員工清楚改革對促進公司做強做優做大的重要意義,繼而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並主動參與改革。充分發揮職代會、工會的作用,切實維護職工權益,共享改革成果,確保公司綜合改革順利推進。
② (31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多年來,國有企業改革一直圍繞放權和提高
(1)①2009—2013年期間,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企業利潤實現雙增長,但除2010年增速較快外,其他年份總體增速放緩。(2分) ②2009—2013年期間,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企業利潤均呈增長態勢,但除2010年外,增速從高位回落,尤其後兩者降幅大。(2分)說明在新的市場環境中,近年來我國企業經營困難加大。(1分) ③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在上述兩項指標上,均落後於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甚至在2009年和2012年利潤負增長。(2分)說明國有經濟要進一步加快改革,增強活力。(1分) (2)①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在起主導作用。(2分)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行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有利於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公有制主體地位;(2分)有利於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控制力、影響力,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2分)有利於促進我國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分) ②公司制具有獨立法人地位、有限責任制度和科學的管理結構等優點。(2分)許多國有企業通過規范的公司制改革,煥發了活力,增強了競爭力,更好地發揮了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2分) (3)①認識受各種條件限制,人們對一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我國對國企改革的探索從擴權讓利、承包經營等措施,到1998年開始的「攻堅戰」,再到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總體部署體現了認識的反復性。(3分) ②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對「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的認識不斷豐富,體現了認識的無限性。(3分) ③認識運動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出了總體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務、新舉措,體現了認識的上升性。(3分) ④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必須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我國在探索國企改革的不同階段,分別採取有別於過去的舉措,是根據特定時期存在的實際問題做出的正確決策。(2分)
③ 推動股權多元化改革怎麼做
涉及國企政治層面自行網路國務院相關法規。自營企業則應該視市場發展和競爭需要,以及融資方式來定,若正常經營,由老闆獨資也沒有問題。如果有對外融資的情況,應該視融資模式進行適當的調整,但是需要掌控股權的主導。
④ 你怎樣看待國企改革:東航集團股權多元化改革引資310億元
近日,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將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這也是我國國企改革的大動作之一。 具體情況 據悉,東航集團將引入多家公司的新增資金且是從公司層面引進的,這些公司不僅包括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上海久事有限公司,還包括兩家中央企業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國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幾家公司的增資資金共計310億,這也意味著東航集團將成為多元股東的央企集團。此次改革中,最具突破意義的是,此次為東航進行投資的主體中既有國資委旗下的央企,也有中央金融機構,地方國企,多種主體的投資都將為東航集團的經營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將為其他企業的改革做出表率。今年的疫情給包括航空業在內的許多行業都造成了極其重大的影響,但在防疫抗疫的過程中,航空業發揮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此次的增資也表現出投資者們對我國航空業發展充滿了信心,也非常認可東航近年來的發展。此次的股權多元化改革必將推動東航的高質量發展,有利於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的航空服務集成商。
⑤ 如何全面深化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1)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現代企業制度是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依法規范的企業制度,它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它的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出資者所有權和企業法人所有權的分離,有利於政企分開、轉換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有利於培養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和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 (2)分類指導,從搞好整個國有經濟出發,「抓大放小」,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關系國民經濟命脈、體現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扶優扶強,提高它們的素質和競爭能力;「放小」就是採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開放活國有小企業,使國有小企業能靈活地適應市場。 (3)按照「三個有利於」標准,探索和發展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 (4)把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要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積極推動國有資產的流動和重組,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把改革和技術改造結合起來,加快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企業的技術改造,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制;切實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努力探索符合市場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5)鼓勵兼並、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並實施再就業工程。為加快國有企業的改組和調整,要鼓勵優勢企業兼並困難企業;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要實施破產;富餘人員分流,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但這會給一部分職工帶來暫時的困難,黨和政府要採取積極措施,關心和安排好下崗職工的生活,拓寬就業門路,推進再就業工程。 (6)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制,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城鎮住房公積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⑥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如何突破
□張春霖 隨著中共十六大的成功召開,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過去的24年,中國的經濟改革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而國企改革可能是其中最不成功的一個部分。24年國企改革的努力通常以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為界,劃分為放權讓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兩個階段。但如果更仔細地研究國企改革的各項舉措,就可以看到,實際存在著相互交錯的兩種改革思路。這兩種思路在實踐中通常都相互妥協,很多改革政策都是兩種思路的混合體,因此不容易劃出一條清楚的邊界。但從概念上區分這兩種思路,有助於我們理解下一階段改革面臨的任務。 第一種思路在1993年以前占據主導地位,之後也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這種思路以搞好搞活(具體表現為企業的利潤)每一個國有企業、發展壯大國有經濟為目的,在不改變原有基本制度框架的條件下,試圖通過採取如下主要措施達到改革的目的。 1.放權。賦予企業管理層以經營管理的自主權,削弱行業主管部門(「婆婆」)的權力直至將之撤銷。 2.利潤分享。以「讓利」和放鬆對工資、獎金、福利的控制等形式,准許企業管理層和職工與國家所有者分享企業的實際利潤,從而使企業內部人部分獲得了剩餘索取權。 3.監管。保持黨政部門對企業管理人員的任免權,強化黨政機關對企業管理人員的監管。 4.增加投入。表現為以多種方式增加對國有企業的資源投入,包括允許國有企業不向國家財政上繳利潤、主動或被動地豁免其部分償債責任、提供貼息貸款、要求股票市場向國有企業傾斜、容忍國有企業的市場壟斷、政策上歧視非國有企業等。 5.裁減人員。鼓勵和支持國有企業裁減富餘人員,提高勞動生產率。 這些措施有其內在邏輯。放權的目的是減少政府行政干預,利潤分享的目的是調動管理層和職工的積極性,黨政機關監管保證在放權讓利之後內部人控制被限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限度內,增加投入和減人旨在通過為國有企業減輕「負擔」,使其增加利潤。這些措施也反映了這種思路對國有企業低效率之原因的基本診斷。 第二種思路發端於80年代中期,1993年以後逐步占據主導地位。就改革的目的而言,1995年以前,這種思路也強調搞好國有企業,但1995年以後,以「抓大放小」的提出為標志,著眼點明確地轉向了調整國有經濟布局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總體要求。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 1.公司化。即從1993年開始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努力。公司化的目的之一是藉助《公司法》把政府在國有企業中的角色限定為股東,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國家所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兼容性問題。 2.股權多元化。1999年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多數大中型國企都要建立股權多元化的公司制度。在實踐中,中外合資和上市是大型國有企業吸收私人股權投資的主要方式。促進股權多元化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引入一種制衡機制,進一步規范政府角色,克服國有獨資公司表現出的弊端。 3.放開中小國企。1999年《決定》之前是「放小」,這是收縮國有經濟戰線的直接努力。 4.破產兼並。一部分國企實現了「關門走人」式的真破產,一部分國企被非國企兼並或收購,這些都起到了收縮國有經濟戰線的作用。 盡管第二種思路在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文件中都居於主導地位,但這種思路的貫徹落實應該說並不理想。在公司化方面,由於國家在絕大多數公司化的企業中繼續掌握控股權,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滯後,使公司化的國有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面臨嚴重的公司治理缺陷。在中小國企的改革方面,中央政府基本扮演了一種踩剎車的角色,而地方政府則採取「只做不說」、各自為政的對策。其結果是,從總體上看,一方面,國家遠沒有從中小企業退出,到2000年底,仍然有大約18萬家中小企業屬於國有;另一方面,已經改制的企業很多都進行的很不規范,國家所有者、職工和債權人利益受到損害的事件屢屢發生,激化了社會矛盾,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卻沒有看到改制後的企業表現出明顯的業績改善。在破產方面,由於對債權人的保護薄弱,借破產而逃債幾成風氣,地方政府和企業聯手通過破產逃債向中央財政索取隱性補貼,使破產變成了向失去生命力的國企注入資源的一種手段。近年來,由於社會穩定壓力,破產的步伐放緩,新《破產法》也由於顧及國企而難以出台。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對第二種思路的實施具有基礎性的意義。不論是退出那些決定要「放「的企業,還是管理那些決定要」抓「的企業,國家實際上都需要一種新的制度依託來有效地行使其所有者職能。 1993年以後,從政府與企業關系的角度,最有影響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思路是所謂「三層次」模式。按照這種模式,在第一個層次上要成立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實現「政資分開」,即政府的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與其社會管理職能分離。 在第二層次上是國家控股公司、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企業集團的集團公司等國有資產經營機構,它們在第三層次的企業即實行了公司制和股權多元化的國有企業中代表國家行使股東權利。這種設計思路在中央層次上沒有能夠實施,在地方層次,也只有深圳、上海等幾個地方進行了比較大規模的試驗。種種跡象表明,這些地方的試驗沒有能夠真正實現「政資分開」。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是一個「虛」的機構,成員均為兼職,一身二任,在組織上就沒有為政資分開創造條件。更為重要的是,政府經營國有企業的目標仍然是多元的。政府不僅希望國有企業盈利,同時也繼續賦予其種種政治、社會目標和經濟政策目標。這就決定了政府必須經常利用其國有企業所有者的職能來實現其它政治、社會和公共管理的職能。 十六大報告至少在兩個方面使多年來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了突破。其一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報告為多年來關於是否應當允許「地方所有」的爭論劃上了一個句號,提出在國家所有的前提下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行使所有者職能。對於中央和地方行使所有者職能的范圍,報告的界定是中央負責三大類: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企業、基礎設施。重要的自然資源,其他都歸地方。對照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的有關論述,這個劃分的含義應當是,中央管「抓」:管理好那些需要長期保留的國有企業,地方管「放」:逐步從需要退出的國企中退出。在這個意義上,這次的中央和地方的許可權劃分與歷史上的企業下放有本質的區別。其二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報告明確要求在中央、省、市三級建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並強調「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這一原則如能切實貫徹,將有助於解決多年來一直在討論的多頭管理、無人負責的問題。 不過,十六大為國有企業改革開辟的空間遠不止於此。從更深層的意義上看,將十六大精神貫徹到國有企業改革中來,首先要求重新審視國有企業的地位和職能。多年來,國有企業一直被認為不僅僅是企業,而且有意識形態和政治方面的意義,國有企業的多少被認為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的地位。國有企業改革也因此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政治問題」。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包括「三個代表」思想和對黨的性質的重新定義,國有企業恐怕不應該再具有過去那些意識形態的和政治的色彩。國有企業應該是和其他企業一樣的企業,是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者之一種,惟一不同的是它們的股東中包括了政府。當然,有些國有企業可能同時是政府實現其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工具,但這些企業畢竟是少數,而且也不應該再具有意識形態的或政治的含義。 如果能夠消除國有企業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含義,就可以進一步放手採取兩方面措施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其一是在社會承受能力容許的范圍內,國家盡快有組織、有秩序地退出大多數中小企業,並開始退出一部分急需根本性重組但尚未失去生命力的困難大企業。如果能在今後5年之內從現有的17-18萬家中小企業中基本退出,則不僅國有經濟的布局會發生重大改變,非國有經濟的發展也會大大加快。其推動經濟增長和工作崗位創造的潛力很快就會顯現。其二是從根本上改變政府管理國有企業的目標,明確各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代表國家管理國有企業的目標就是單一的商業目標,即企業價值最大化。具體來說,就是要建立以經濟增加值(EVA)為中心的管理模式。 管理目標的單一化、商業化,主要的意義不在於賺錢,而在於促成國有企業的商業化。全世界的國有企業面臨的一個通病就是來自政府的、基於非商業目標的干預。很多國家的國有企業的實踐表明,如果能夠有效地控制這種政治干預,國有企業的業績可以大有改善。但因為國有企業以政府為其所有者,要想排除這種干預十分困難,以致很多國有企業只有在私有化之後才能變成真正的商業實體。那麼在國家由於種種原因決定要繼續控制的國有企業中,如何能盡量排除非商業目標的干預?除了議會、媒體、民間力量對政府的監督,就是要確立明確和可觀察的商業目標。因為任何基於非商業目標的干預都會損害商業目標,因此,政府作為所有者越是追求商業目標,非商業目標的成本就越高,干預就越困難。 為了硬化商業目標對政府行為的約束,有必要大幅度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透明度。
⑦ 如何融合推進國企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後,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領域改革頂層設計和相關制度體系陸續出台,各方面改革在加快推進。最近,隨著國企改革和電力行業改革的不斷突破,二者已經成為經濟領域改革的熱點,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但是,各自議論的多,結合思考的少。其實,國企改革和基礎行業改革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聯系,電力企業改革與電力行業改革應該統籌考慮,融合推進。 「硬骨頭中的硬骨頭」 國企改革和基礎行業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關乎國家安全穩定和經濟發展大局。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大棋局中的重中之重,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是要建立一個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經濟體制。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經濟體制改革必須抓好以電力為代表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行業的改革。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要適應新的發展形勢,國有企業必須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力度「啃硬骨頭」,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強化資本運作和資產重組,淘汰落後產能,放棄低端產業,把資源、資本向關鍵領域聚集,提升核心競爭力,真正做強做優做大。 電力、石油、鐵路、電信等行業是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重要基礎產業。由於普遍具有公用事業(2274.322, -15.50, -0.68%)性、網路與平台化、技術密集型、產業鏈條長等特徵,基礎行業改革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影響力大,牽一發而動全身。 而這些基礎行業的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公有制經濟的中堅力量,是國家保持對國民經濟命脈控制力和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力的關鍵抓手。協調處理好基礎產業、行業改革和相關國企改革的關系,使之相互促進、共同深化,對於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推進,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國企改革與基礎行業改革在方向和目的上具有一致性。我國三十多年來的經濟改革,一直沿著市場化的方向在前進。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從補充作用到支柱作用再到決定性作用,就是市場化逐步深化的過程。國企改革與基礎行業改革同樣遵循著市場化改革路徑,把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提高效率作為改革的重要目標。 國企改革要把國有企業培育成真正的市場主體,實現與市場經濟的深度融合,進一步迸發活力,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力。以電力企業為例,就是要讓電力產業鏈上的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排除各種非市場因素干擾,成為完全獨立的市場主體,自由參與市場競爭,做到優勝劣汰。 基礎行業改革要合理劃分自然壟斷和競爭性領域,在自然壟斷領域加強監管,在競爭性領域建立市場機制,從而實現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推動生產要素的正常流動和優化組合。以電力行業為例,就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在有效監管輸配電環節的同時,推動發電側、售電側市場化,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 融合推進的關鍵 一是堅守改革底線。融合推進電力企業與行業改革,要始終堅持公有制經濟在電力工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做強做優做大關鍵環節關鍵領域的國有電力企業。遵循電力工業發展規律,結合電力企業發展實際,合理區分自然壟斷、經濟壟斷、行政壟斷,並採取不同的改革舉措。 對於輸配電領域,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鼓勵電網企業提升電網運營效率和水平,研發應用智能電網、特高壓、能源互聯網等前沿技術,研發製造高端電氣裝備,積極參與國際電力市場競爭。 對於發電、售電和增量配電領域,要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鼓勵符合條件的、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參與競爭,形成交易活躍、多買對多賣的市場競爭格局,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讓國有電力企業在競爭中發展壯大。 對於電價審批、發用電計劃等行政干預,要結合電力改革市場化的進程,逐步縮減,最終取消。 二是劃定改革紅線。融合推進電力企業與行業改革,必須明確規矩、規范程序、強化執行、落實監管,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要堅持先定規則再改革,於法有據搞改革。 當前,國企改革和電力行業改革的頂層設計均採取「1+N」規則模式。「1」為總體指導意見,規定改革的大方向大原則、基本框架與重點舉措,「N」為圍繞落實「1」的各方面配套文件。 要強調規范操作,堅持陽光透明,改革的政策、方案、過程、結果等能公開的都要公開,加強「灰色地帶」監管,強化決策問責和監督問責,不讓改革的紅利成為個別人的私利,從機制上築牢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大堤。 三是找准改革切口。融合推進電力企業與行業改革,要以售電、新增配電等競爭性領域為重點,通過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逐步深化。
融合推進電力企業和行業改革,本質就是要把市場主體的培育和市場機制、市場環境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混合所有制經濟正是二者融合的紐帶。 電網企業要從獨家售電的傳統思維中解放出來,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競爭、參與競爭。一方面,不斷提升獨資供電公司的服務水平;另一方面,積極與民營企業、其他國有企業合作,成立售電、配售電公司。通過股權多元化,讓國有企業人才、資金、技術、品牌等優勢與民營企業靈活運營優勢形成互補,達到轉換企業機制,提高效率,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共同發展的目標。 當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起來,會在售電、新增配電領域產生「鯰魚效應」——推動國有供電公司增強「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意識,成為獨立市場主體;同時,將加快市場機制的建設進程,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⑧ 雙百國資國企改革具體應該如何實施
雙百國企改革和以往的改革有所不同,本次改革為綜合性改革,從體制到機制全面放開,為企業提供了系統性改革支撐,以往的改革可能只是從企業局部入手,雙百政策國企改革是綜合性的改革,比如: 1、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2、健全國企法人結構; 3、完善國企市場化經營機制; 4、健全激勵約束機制; 5、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 與之對應的解決方案如下圖:
熱點內容
我的投資股票
發布:2025-01-09 16:55:19
瀏覽:452
眾合科技股票吧
發布:2025-01-09 16:28:51
瀏覽: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