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會有收益
⑴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下對凈利潤調整為什麼會涉及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明細科目
一、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下對凈利潤調整涉及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明細科目的原因:
1、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下對凈利潤調整是因為權益法就是投資企業要按照其在被投資企業擁有的權益比例和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變化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戶的帳面價值。
2、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下,投資企業應將被投資企業每年獲得的凈損益按投資權益比例列為自身的投資損益,並表示為投資的增減。
3、如果收到被投資企業發放的股利,投資企業要沖減投資賬戶的帳面價值。
二、權益法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過程如下:
1、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將差額計入到初始投資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貸:營業外收入
2、持有長期股權投資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或發生凈虧損:
(1)被投資單位當期實現凈利潤: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凈利潤×持股比例)
貸:投資收益(凈利潤×持股比例)
(2)被投資單位發生凈虧損:
借:投資收益(凈虧損×持股比例)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凈虧損×持股比例)
(3)被投資方宣告發放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根據持股比例計算)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4)收到該股利: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應收股利
(1)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會有收益擴展閱讀:
1、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下的相關核算:
(1)取得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
應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股利)
貸:銀行存款
(2)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3)實際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4)處置時:
借:銀行存款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已計提的減值)
貸: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
應收股利(尚未領取的)
投資收益(差額,或借記)
⑵ 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有什麼性質上的區別,為什麼兩者科目歸類不同
長期股權投資,相當於固定資產或存貨的一部分資產.類似於和別的企業搞聯營對嗎?
而投資收益是短期投資項目,具有不確定性的事情,簡單下說股市裡面分牛市與熊市,熊市當中的風險肯定是會大一些.牛市當中又不會年年有,所以屬於損益表中.
⑶ 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是什麼意思
是在投資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應按其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1)在持有投資期間,被投資單位編制合並財務報表的,應當以合並財務報表中凈利潤、其他綜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中歸屬於被投資單位的金額為基礎進行會計處理。
(2)權益法核算下,長期股權投資代表的是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資產的份額,投資收益代表的是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的份額。
拓展資料:股權,是股東基於股東身份在法律上對公司享有的權利總稱。 股權,是股東基於股東資格,依據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規定而享有的從公司獲取財產利益並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利。我國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
股東對公司享有所有權,繼而享有經營權。當時體製造成所有者擁有企業的核心權力,即國家、集體所有壟斷地位,後因與社會發展呈現出不適應趨勢,繼而產生為經營權所有權相對分離的「兩權分離理論」。當時股權理論的中心出發點是國家本位主義(即政府本位),其以國家所有權和法人所有權區分,而不是個體本位法。這種理論已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隨著社會發展將被淘汰。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實際上是商譽,而商譽與整體有關,不能在個別報表中確認,只能體現在長期股權投資中。《長期股權投資准則》第十條 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後,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並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這是指的權益法核算。
⑷ 為什麼長期股權投資屬於經營性的投資收益
長期股權投資原則上在會計概念里確實屬於金融資產,因為它是從持有股票角度來看確實是,但是你可以看到會計把它從金融資產里獨立出來單獨來講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有特殊性,它雖然持有股票,主要目的是為了生產經營增加企業財富,而不是為了買賣股票和分紅獲得收益,從我們管理報表角度就是經營性資產了」。
⑸ 權益法 長期股權投資收益 怎麼算
權益法是將投資企業與被投資單位視為同一個整體,一個會計主體。投資企業始終站在整個集團的立場上,無論是初始投資時或者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時、以及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時,均引起投資企業在被投資單位享有的權益變動,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宣布的股利應該計入的科目:
如果是在取得後宣告得到的取得前的現金股利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取得期間的紅利
權益法下已把利潤確認為投資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收到紅利
借記銀行存款,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⑹ 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為什麼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因為權益法核算長投是比較准確的,當然也是比較麻煩的,伴隨著被投資方水漲船高。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為什麼成本法下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
新的准則下,適合於成本法的只有形成控制(至於什麼是控制,CPA教材用了好幾頁的篇幅來講),原來的「 三無 」已經不再劃分為長期股權投資,劃分為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我們知道,達到控制,集團要編制合並財務報表,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需要編制調整抵消分錄,其中就有對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追溯調整(調整為權益法核算),所以,為了簡化核算,成本法下個別報表採用相對簡單的成本法!再看權益法,由於沒有控制,不編制合並財務報表,不需要調整抵消,所以就要一步到位!
綜上,成本法下不是不調,只是個別報表不調,暫時不調,簡化核算。
個人觀點,僅僅是從某個角度來解釋,當然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闡述,歡迎指正。
⑺ 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要分成本法和權益法呢
成本法是對被投資單位沒有重大影響,或控制被投資企業時採用。如果沒有重大影響,被投資單位的損益對投資單位不會帶來什麼影響。只有其宣告發放股利時,投資單位才有收益。
如果達到控制,如果採用權益法核算,則在並表之前,母公司的報表就已經顯示了子公司的收益所佔有部分,而這種收益在子公司沒有發放股利之前,容易造成母公司因此而超額發放自己的股利等不利影響。所以,改用成本法核算。
(7)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會有收益擴展閱讀
成本法的會計處理方法:
(1)投資公司購入股份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銀行存款等,此時被投資公司無需作會計分錄。
(2)投資公司收到股利,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投資收益。
(3)當被投資企業用投資企業購售前的分配利潤或盈餘公積金支付一部分股利時,以及發放清算股利時,這些應作為投資成本的部分償還,借記銀行存款或投資收益,貸記長期股權投資。
(4)當股權投資發生永久性跌價時,應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跌價損失,貸記長期股權投資。
⑻ 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收益時怎麼計算 收益投資額怎算
①採用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只有在出售轉讓以及收到股東分配利息或者股利的時候確認投資收益,期間因參股而取得的收益或損失不做處理。
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
②採用權益法核算
被投資單位採用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與公司不一致的,按照公司的會計政策及會計期間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報表進行調整,並據以確認投資損益。對於被投資單位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記入所有者權益。
在確認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凈損益時,首先以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為基礎,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其次對公司及納入合並范圍的子公司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損益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應歸屬於公司的部分進行抵消,在上述調整和抵消的基礎上確認投資損益。
如被投資單位各項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無法可靠確定或可辨認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差異較小,投資收益按被投資單位的賬面凈損益與持股比例計算確認。
⑼ 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問題
1、題目沒說宣告發放的話,就表示在取得時沒有宣告發放。而且從現實來說,2011年1月1日,正常情況下,2010年的經營狀況還沒有出來,因為此時此刻2010年的年報不可能經過審計,其可分配利潤是多少,而且確定分配多少還是未知;即使出來了,對於股利的發放方案也需要經過股東大會的審議和通過,這些都需要時間,所以在2011年1月1日是不可能宣告發放2010年的現金股利的。
2、這個50萬肯定確認的是投資收益,並且是不包含在初始投資成本中的,也就是說是不包含在1000裡面的,這個50萬是債務重組以後發生的,雙方的債權債務關系已經結束了。相當於你購買了股票後,股票賺錢了,是另一個單獨的事情,和債務已經沒有關系了。
⑽ 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要在被投資方的利潤調整下算投資方的投資收益呢
12年賣出一半,10萬的利潤其實並不應該實現的,所以實際利潤為90萬,甲佔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