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如何爭取股權數量

如何爭取股權數量

發布時間: 2025-04-23 23:26:35

『壹』 兩個人合作成立公司,一個只投資不管理,另一個只管理不投資,怎麼分配股份

兩個人合作成立公司,一個只投資不管理,另一個只管理不投資,根據這種情況,最佳分配比例為49:51來分配公司股份。
而以誰的名義擔任公司法人,就分配給51%的股份,比如投資人是公司法人,其就佔有公司51%的股份。
類似這樣的情況沒有什麼具體的限制,比如可以30:70的比例分配,或是40:60的比例分配,也可以49:51等等,具體根據兩個人的意願進行協商。
沒有固定的分配方法,看是他資金重要,還是你有技術,管理重要,這是一個兩個人博弈的過程。有的大公司投資人投2000萬美元得20%的股份,有的投50萬卻可以拿60%的股權。兩人可以協商。
一種經驗法則是「三三制」:1/3的股權給創始人,1/3的股權給員工,1/3的股權給投資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常見的分配比例逐漸改變了,員工的份額某種程度上有所降低。在我們的公司和進行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投資者少則獲得了25%的股權(獨立創始人在A輪或B輪融資中獲得的比例),多則獲得了40%的股權(如果你遇到了兩個重量級的投資人分別要求獲得20%的股權,同時他們有資格獲得這樣的比例)。員工的持股比例為25%~35%。剩餘的部分就屬於創始人——通常是兩人或三人的團隊。
關於「創始人」,有一點需要明確:僅僅因為你在公司成立之時就進入公司工作並不會讓你成為「創始人」。你更有可能是一位核心員工,可以盡可能地爭取更多股份,但是,你並不是創始人。這種區分在投票權和優先償付條款、股權稀釋保護條款中非常重要。而加入一家新公司(早期階段)的風險是最高的,因此,你應該獲得與職業風險相對應的股權作為補償。同時,這一階段的股權也是最充足、最便宜的——創始人擁有的股權比資本多,因而在股權分配上更慷慨。而在這之後的公司發展歷程中,只有副總裁一類的高管人員才有可能得到重大的股權激勵,原因在於這一階段的股票已經具有相當的價值而風險已經降低。

『貳』 兩人合夥創業,如何合理分配股權架構

兩人合夥創業,面對股權分配問題,常見的50%:50%架構和51%:49%架構各有優劣。實際上,51%:49%的股權結構雖然賦予一方相對控制權,但在吸引新股東後,股權比例稀釋,小股東可能成為要挾大股東的關鍵角色。然而,控制權的絕對優勢並非51%,因為即使51%的股權,對於公司的日常經營仍需半數以上股東同意。但涉及重大決策時,需要至少67%的股東同意。因此,創始人應盡量爭取67%以上的股權比例,而非僅僅51%。

合理股權分配的關鍵在於考慮股東的貢獻。假設三人合夥,甲出資30萬並負責工作,乙出資20萬對接資源,丙出資50萬卻不直接參與工作。以資金股、人力股和資源股的比例分配股權。甲的資金股佔比為30%,人力股佔比60%,資源股為0%,甲最終持股比例為69%。乙的資金股佔比6%,人力股佔比0%,資源股佔比10%,乙持股比例為16%。丙的資金股佔比15%,人力股佔比0%,資源股佔比0%,丙持股比例為15%。這樣分配股權,既體現了資金、人力和資源的貢獻,也確保了合夥的公平性。

創業時,需要意識到直接用身份證注冊公司可能存在的問題。首先,公司盈利後需繳納高額稅款,通過特定方法操作,能節省稅款;其次,承擔無限責任,虧損時可能需變賣個人資產,使用特定方式則僅承擔有限責任;再次,連鎖風險,多個公司通過同一身份證注冊可能導致其他公司也陷入困境;最後,難以整合人才和資源,限制公司成長。為解決這些問題,可規劃如下:

第一步,設立一家認繳10萬的家族公司,不從事業務,僅負責收取分紅和支出,避免風險。需注意家族公司由兩個及以上股東組成,避免夫妻共同注冊,以防財產分割。

第二步,成立有限合夥企業作為持股平台,容納合夥人、投資人和股權激勵的高管。普通合夥人掌控公司,但應避免由自然人直接擔任,以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使用家族公司作為GP,則承擔有限責任。合夥人、投資人及高管為有限合夥人,享有分紅權但無決策權。

第三步,成立主體業務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業務,盈利。公司應由有限合夥企業控股(持股67%以上),剩餘股份用於吸引更大資本,為公司上市做准備。

合理的股權架構和頂層布局,不僅確保控股權,還能實現稅收優化、融資、風險控制、高管激勵、人才整合、資源分配和快速裂變,是創業成功的關鍵。

『叄』 股權投資投資人股權比例如何分配(轉自網帖)

在股權投資的世界裡,股權比例的分配猶如一出精心設計的交響樂,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旋律。從創業的初期到上市的巔峰,每個環節都牽動著投資人與團隊之間的權益平衡。天使投資階段,創業團隊往往能爭取到65%的股權,而留給投資人的份額通常不超過20%,剩餘的15%是為未來的激勵預留的。

隨著輪次的深入,如B輪融資,資方的股權佔比開始逐漸提升,團隊為了保持控制權,可能會選擇套現,此時保持51%的控制權是常見的策略。然而,一旦企業步入IPO,創始人可能會發現自己持有的股權大幅減少,大部分股權落入了投資機構的囊中。

股權分配並非一成不變,它取決於公司的估值、投資金額以及復雜因素,如期權池和對賭協議。早期階段,投資者甲可能擁有60%的股權,乙佔20%,而高管預留20%的空間以激勵團隊。投資機構通常會設定期權池,允許在特定條件下為員工或關鍵人員提供額外股權激勵。

計算股權分配時,增發股份和股東退出是關鍵考慮因素。創始人想要變現,可能需要通過轉讓股份給新股東,但要確保反稀釋條款,以保護早期投資者的權益。整個過程中的股權重置,以特定的關鍵指標為標准,如騰訊那樣,創始人在不同融資階段的股權比例會隨著公司成長和投資條件的改變而調整。

對於創業者而言,理解並關注股權稀釋和控制權的平衡至關重要,這是決定企業未來走向的重要決策。每一步都關乎公司的命運,因此在每一次融資談判中,都需要精細權衡,確保各方都能接受並推動公司穩健發展。

熱點內容
天賜材料2019總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5-04-24 03:59:14 瀏覽:343
如何介入金融公司收益 發布:2025-04-24 03:49:59 瀏覽:355
貨幣裡面怎麼購買TRX 發布:2025-04-24 03:44:57 瀏覽:56
寧波精達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4-24 03:34:18 瀏覽:972
企業的股權關系怎麼查 發布:2025-04-24 03:12:15 瀏覽:440
貨幣資金多少怎麼看 發布:2025-04-24 03:07:55 瀏覽:85
唯品會金融逾期25天會怎麼辦 發布:2025-04-24 02:57:37 瀏覽:235
金融行業會發生什麼 發布:2025-04-24 02:48:58 瀏覽:21
炒股怎麼知道自己是主力 發布:2025-04-24 02:00:04 瀏覽:511
貨幣資金金額指的是什麼 發布:2025-04-24 01:35:19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