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股權治理
① 創業階段股權分散的危害及解決思路
創業者無論是因為資金不足,還是因為希望匯集盡量多的各類資源,助推創業項目成功,都有可能採取「人多力量大「的思路來處理問題,即,吸收了比較多的股東。但是,創業夥伴在項目設立之初,對於股權往往礙於情面而採取了非常「曖昧」的處理方式,比如均分。由此導致的股權分散問題對於一個創業項目而言是極具危害的。
通常情況下,有限責任公司的決策權與股權比例是一致的。因此,股權的分散意味著決策權的分散。一個創業項目的建立,意味著創業團隊在初期對於項目的重要事項已經達成了基本一致。但是,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創業者在初期不可能預見後續產生的全部問題。例如,企業步入正軌後,有的人希望擴大規模,有的人希望練好內功,這時很難說誰對誰錯。在這種情況下,走任何一條路可能都是可行的,但最壞的結果是由於決策權的分散,創業夥伴互相僵持不下,進而無法行動,形成了公司治理層面的僵局。
事實上,一個創業團隊雖然是同舟共濟,但並不意味著每個人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完全相同的。很多人礙於情面的平分股權或者近似平分股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貢獻更大的人(也可能只是自認為貢獻更大)心態失衡,貢獻較小的人坐享其成。大家都不好開口,於是就會產生心態上的失衡。
很多項目走到這個階段,並不一定會導致項目的停滯或者死亡,但是,很可能導致貢獻較大的股東動「歪腦筋」,比如利用公司的商業機會謀取個人利益,從而禍起蕭牆。所以,股權結構一定要符合人性本身。
一個好項目想要快速起飛,往往需要藉助資本的力量。所以我時常建議創業企業在創業初期就做好融資計劃,哪怕是粗線條的。投資人有很多類型,不同的類型關注的方嚮往往有所區別。但是無論是那種類型,都不會喜歡非常分散的股權。
我曾經服務過一家業績不錯的小微企業,但是股權非常分散,有十幾位股東之多。持股比例多則百分之十幾,少則百分之幾。在業績蒸蒸日上的情況下,大家對於後續如何發展七嘴八舌、僵持不下,於是決定尋找收購者。我協助對接的幾位投資人都頗感興趣,但最終卻都知難而退了,因為完全不知道跟誰談、怎麼談。在專業投資者眼裡,談判也是成本之一。
最終所有投資人都放棄了,那十幾個股東仍然在一起互相熬著。
創業初期,未來還不明確,自己持股80%,只給兄弟們20%好像有點張不開嘴。自己只有20%又不想幹了。那麼,究竟該怎麼做呢?這里提供幾個思路,僅供參考。
1、 股權與收益權相分離。 依據《公司法》,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與收益權是可以有所區別的,具體以公司章程的規定為准。在創業時,可以將大部分股權授予最核心的創業者,但是創業成功所帶來的收益可以依據創業夥伴的另行約定的比例進行分配。
2、 一致行動協議。 創業團隊可以通過簽訂一致行動協議而形成某種意義上的統一表決主體。這個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創業團隊與投資人之間的問題。但這本質上仍是一種約定,實際操作中仍然面臨著違約的風險。
3、 股權比例動態調整 。創業夥伴之間貢獻和價值有可能與初期設立的股權結構不匹配,或者即便初期匹配,隨著項目的推薦而出現差異。因此,雙方或各方可以以一個事先約定的條件或指標對股權比例進行調整,但具體設計比較復雜,不能一概而論。
4、 持股平台 。持股平台通常可以用來解決員工持股導致的股權分散問題。持股的員工對收益權的需求較高,而對決策權的需求較低。員工通過持股平台間接持有公司的股權,哪怕一次授予多位員工股權,公司也僅僅是直接增加了一個法人股東而已。
結語 :創業階段的股權分散,看似無私,實際上是對創業項目和創業夥伴的不負責任。
② 如何設計股份比例公司治理
一、正面回答
如何設計股份比例公司治理:
1、服務於要實現的商業目的,初創公司進行股權架構設計,要從實現商業目的這一前提出發,同時它也是檢驗設計方案是否合理、是否適合企業的唯一標准;
2.、風險最小化,在股權架構設計中,需要重點關注三方面的風險,合夥人之間、創始人與投資人之間、創始人與員工之間;
3、利益最大化,與股權結構緊密聯系的兩大稅種,一是企業所得稅,另一個是個人所得稅。
二、分析詳情
初創公司進行股權架構設計,所包含的要素主要有股權設計的主體、股權比例以及協議三種。股權設計的主體,主要指作為公司股東的主體,無外乎自然人或企業兩類。關於股權結構比例,比較常見的有2/3、50%,1/3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股權生命線。與之相對應的,則分別是對公司的絕對控股權,相對控股權以及所謂的一票否決權等。除了上面提及的作為股東的主體和股權比例要素外,在股權架構設計中,還有一類關鍵的要素即協議。通過協議,我們可以實現表決權和投票權的委託,也可以實現股權變動的控制。
三、合夥人的貢獻如何用股權比例來衡量
通過股東的金錢投入來分配股權比例,但創業初期合夥人對公司的投入,很多時候表現為除了投錢外,還有投入管理、技術、提供資源、知識產權等多種要素。對於非貨幣化的投入,其貢獻值如何去量化,如何分配其股權比例將成為股權架構設計面臨的首要問題,常見操作有根據各投入要素的比重建立一個數據模型,來均衡一下各合夥人貢獻值大小,但前提是須徵得各合夥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