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員工宣導股權激勵
『壹』 企業利潤不方便公布,股權激勵該如何做才能讓員工入股
今天我們聊個話題,一家傳統型服裝企業,集女裝生產、研發、銷售於一體,如何實現從僱傭制到合夥制的轉型。這家企業成立於2002年,目前已運營了15年。公司的創始人許總,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女性,公司在2015年的時候,營業額有4.8億,這個在外人看來已經做得很不錯的企業,在許總的眼裡卻充滿了憂慮。
首先,公司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公司買了地,建了廠房,組建了研發團隊,但同時也增加了高額的運營成本,加上銀行貸款費用年年攀升。
第二個壓力是服務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又加上電商的沖擊,利潤被攤得越來越薄。
第三,因為公司的人員越來越多,加上門店將近七十家,分布在全國各地,他們家門店需要招聘,需要員工的管理,又需要督導,還需要進行候補的調配。公司規模比較大,未來有上市的計劃,稅務做得比較規范,所以公司利潤一直比較低,利潤在4%左右,並且還有不斷流失的危險。
許總此刻在想,怎樣才能讓企業有更強勁的發展動力,同時讓員工能更好地工作呢?
我們和員工進行了多次訪談,並且了解到行業內的一些先進做法,同時和許總經過多次的碰撞,在2015年我們制定了一個方案模型。這個方案模型包括如下的閉環措施:
1、員工拿工資;
2、員工入股;
3、員工和企業合夥開店;
4、員工成為企業獨立的經銷商;
5、員工成為企業總部的合夥人。
我們將這樣一個組合的方案模型對公司員工進行宣導之後,在2015年實行了股改。2017年馬上結束了,我們看一下這家公司的變化,現在一年的營業額將近7 個億,許總感覺到,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在提升,另外,許總的壓力也在明顯地減少。
經過和許總溝通,我們把方案要點和大家做個簡要的剖析,希望這些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我會分三個部分來講一下裡面的思路要點。
我們先講第一個,「旱澇保收」的員工入股方案
我們第一種入股方案是相對趨於保守的,對於那些風險意識比較強,不願意冒太大風險的員工,採取了如下的方式:
我們以一家店面為例,假如這家店面的銷售額是1500萬,利潤大概是150萬。我們和店面的優秀員工,以及副店長、店長在一起經過多次的思想碰撞,大家一致認為,結合企業現狀,每年保持10%的遞增是有可能的,於是我們定了個目標計劃,2016年銷售額1650萬,2017年銷售額1815萬,2018年銷售額2000萬,也就是每年保持10%的增長率。
第二步,我們讓員工選擇入股,這個股是「旱澇保收」的入股方式,即在企業工作3 年以上的員工有資格入股,員工可以入股3 萬,副店長可以入股5 萬,店長可以入股10萬。
怎麼分紅?
1、我們約定,如果3 年,每年完成了最低任務量,即每年完成1500萬,3年之後,員工尚在職的話,則按照每年10%的年化收益率,連本帶息返還給員工。
2、如果員工有一年完成了約定的業績指標,比如2016年完成了1650萬,則員工可以獲得入股本金的40%作為利息。因為相比那個10%,三年每年10%相當於30%,這個是40%。
3、如果有2 年完成了指標,則按照本金的60%作為利息還給員工。
4、如果3 年均完成了約定的指標,則按照入股本金的1 倍,作為回報返還給員工。
5、如果超額完成呢?比如3 年加起來完成6000萬,那麼員工就超額完成任務了,如果三年完成了6000萬,則超額535萬,相當於超完成了8.92%,那我們按照10%計算,也就意味著員工除了獲得1 倍回報以外,還可以獲得10%的超額回報。如果是店長的話,就可以獲得11萬元的回報,因為本金是5 萬,利息是5 萬,還有一個是超額的10%,10萬的10%是 1萬,一共11萬。
方案特點:
1、員工沒有風險,還能保收;
2、員工專注於公司的營業額,不必關注公司的利潤。
關鍵點在於這樣的入股方案,可以解決一部分員工的原始積累問題。不過我們發現只有少數員工選擇了這種方案,這個名義是入股,其實是入股保證金,這個方案推行以後,員工能夠在工資之外,獲得一份額外收益。這個方案適用於那些不方便把店面利潤進行公布的企業。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明天我們繼續分享,如何讓員工真正拿錢入股。對於這個方案如果你還有不明白的,可以在底部留言區進行留言。
『貳』 股權激勵計劃要包括什麼內容
我覺得現在講股權激勵的太多了,五花八門,眼花繚亂的,真真假假,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選擇。現在輔導企業進行股權激勵的有三種選擇:律師事務所、劵商、培訓機構。
他們區別在於:
一、律師和劵商看重法「法」,培訓機構看重「人」
律師和劵商在做股權激勵方案時,他們的第一關注點是法,尤其是針對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而培訓機構的第一關注點是人。股權激勵作為一種激勵手段,如何激發人才潛能才是股權激勵的目的。畢竟,企業競爭的核心終究是人才的競爭。培訓機構會在風險防範的基礎上,著眼於企業發展和經營管理,更加強調激勵效果,更加關注方案實施所能給企業帶來的價值增值。
二、律師和劵商做的是「股權分配」,而培訓機構做的是「股權激勵和股權戰略」
股權激勵表面上是給員工的報酬,以期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但事實上,這只是表象,或者說只是第一層面,即分配型股權激勵。培訓機構在此基礎上,還能發現第二層面,即文化型股權激勵。我們可以把股權激勵在分配基礎上,導向一種企業特別需要倡導的文化。例如,俞敏洪在企業上市地,給跟隨他的看門老大爺一些股份,向員工宣導一種忠誠的企業文化。股權激勵的第三層面是戰略型股權激勵。企業把發展戰略與股權激勵結合起來。通過股權激勵,支撐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以股權為紐帶,引爆戰略導火索。例如,根據發展方向進行股權布局,對經銷商進行股權營銷,對投資者進行股權融資,對核心 員工進行股權激勵,對新老股東進行股權治理。
股權激勵我們也可以到明德咨詢了解一下。明德天盛作為專業投資基金,與1500+ 投資機構密切接觸、與TOP 100+ 中介機構保持合作,其廣泛的人脈和雄厚的政府資源使得所投資的項目非常優質。
【如果你還有有關股權激勵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