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獲取股權的目的是什麼
1. 科技巨頭排隊入股,印度的「Jio」打造第四種互聯網模式
已關注
Jio的崛起之路。
編者按:在收購了Jio後,印度首富安巴尼帶領從電信業務起家的Reliance Jio Infocomm在印度的互聯網一路乘風破浪。Jio通過為印度人提供免費電話和極為便宜的4G網路逐漸壯大起來,目前從用戶數量計算,Jio已經是印度最大的運營商,據統計,Jio在過去的12個星期內得到了157億美元的注資,相應的,Jio在這段時間內共計交出了自己25.24%的股權。本文作者知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認為,Jio走的是美國、中國、歐洲之外的第四種互聯網道路。原文標題《India, Jio, and the Four Internets》
互聯網的分裂加劇:美國模式仍然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默認模式,但歐盟和印度正越來越多地追求自己的道路。
美國模式
美國的互聯網模式是一種自由放任政策的模式,很難否認它的有效性。多年來,不僅科技行業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而且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占據了主導地位,傳遞著美國的軟實力,就像麥當勞和好萊塢。但這種做法有明顯的弊端:互聯網缺乏競爭,既導致壟斷企業主導市場,又形成了良莠不齊的社區。
美國的做法的優點和弊端如下:
優點:
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美國自由經營,使其擁有龐大且有利可圖的用戶基礎,為海外擴張提供資金。
新的美國科技公司面臨的進入壁壘相對較少,尤其是在內容或數據收集的監管方面。
美國政府向這些美國公司徵收絕大部分稅收,包括來自海外的收入,也看到美國整體的世界觀通過美國科技公司對外輸出,同時也能獲得非美國公民的數據。
美國公民在網上的自由度很高,不過對私人公司收集數據的限制很小。
非美國公民在網上的自由度很高,盡管對私人公司或美國政府收集由此產生的數據的限制很小。
非美國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美國和其他效仿美國做法的國家自由經營。
缺點:
非美國政府對美國科技公司的控制有限,對其收入的獲取有限,對信息傳播的控制有限。
我的偏向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為美國的做法是最好的。當然,很多人站在新公司的角度提出質疑,因為大公司傾向於主導他們的市場,而其他人玩家則專注於數據的收集;我擔心提出其他的解決方案比目前的情況更糟糕,特別是考慮到數據工廠的消費者利益。不過,我相信歐盟法院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即美國政府從非美國公民那裡收集數據的能力是一個嚴重的隱私問題。
這些爭論凸顯了我們都能同意的一點:非美國政府對美國科技公司的霸權有很多合理的抱怨。
中國模式
中國模式的驅動力首先是對信息的控制。同時,中國的做法對中國的經濟效益也是不可否認的。中國是唯一一個在規模和廣度上可以與美國相媲美的國家,這得益於龐大的市場和缺乏外部競爭的結合。此外,這也導致了各種創新,因為中國向移動領域的跨越式發展避免了PC時代的包袱,而這種包袱仍然限制著許多美國公司。
注意到這一點,我們不禁要問,中國模式的可復制性到底有多大。如果沒有中國這樣的龐大市場,實現中國模式可能就要難得多了。
歐洲模式
歐洲通過GDPR和新版著作權法案(Copyright Directive)等法規,以及近期法院判決駁回歐盟委員會和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談判的隱私保護框架(包括之前判決駁回安全港隱私原則框架),歐洲正在分裂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互聯網。
不過,這個互聯網,感覺是所有可能的結果中最糟糕的一個。一方面,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是贏家,至少相對於其他競爭者而言:是的,所有的監管的繁文縟節都增加了成本(對於目標廣告來說,可能會減少收入),但對潛在的競爭對手的影響要大得多。用一種比喻的說法,歐盟正在限制城堡的大小,雖然它大幅挖深加護城河。
歐洲的競爭者似乎也不太可能填補這個空白。任何希望實現規模化的公司都需要先在本國市場實現規模化,然後再走向國外,但對於那些已經完成了數據迭代和實現產品與市場契合的公司來說,歐洲作為二級市場似乎更有意義,因為歐洲市場對實驗更開放,監管負擔更輕。更高的成本意味著你需要一個更大的成功預期,這意味著一個經過驗證的模式,而不是一個投機的模式。
最糟糕的是,至少從歐盟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對歐洲政府來說並沒有任何好處。這就是過分監管的問題:如果不注重增長,就很難創造雙贏的局面。
印度模式
印度市場一直有點獨特:在數字商品領域,外國公司通常不受約束,導致谷歌和Facebook等美國公司以及TikTok等中國公司在印度擁有大量用戶,但在實體科技層面,印度卻管得更嚴。從對電子產品徵收大量的關稅,到禁止外國直接投資於電子商務等領域。此外,在互聯網接入和物流方面,印度一直是最具挑戰性的市場之一。
同時,印度市場對於美國和中國的科技公司來說是世界上最誘人的市場,中美的本土市場已經基本飽和。這導致外國科技公司與印度監管機構之間經常發生一些碰撞,無論是Facebook試圖在印度引入Free Basics(免費上網服務)或WhatsApp支付遇到的困難,還是加大對亞馬遜和Flipkart電商業務的限制。
不過,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美國科技公司已經看到了一個正視這個圈子的方法,它預示著第四種互聯網:投資Jio平台。
對Jio的賭注
印度佔主導地位的電信網路Jio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體現了建設的力量,以及押注技術驅動的顛覆所帶來的巨大回報。我在4月份描述了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打賭經濟學原理(the economics of the bet )。
理解安巴尼賭注的關鍵在於,印度現有的移動運營商都和全球的移動運營商一樣,是建立在語音通話基礎上的數據公司,而Jio從一開始就被打造成一個數據網路公司,特別是4G網路。
與2G和3G不同的是,4G不支持傳統的電路交換電話服務;相反,語音呼叫的處理與其他數據一樣。
因為一切都是數據,所以4G網路可以用商品硬體來構建,而2G和3G網路則不能。
由於Jio提供的是數據網路,所以帶寬相對較低的語音通話是最便宜的服務,而且容量實際上是無限的。
換個角度來說,Jio是一個賭注,賭的是零邊際成本,或者說,至少比競爭對手的邊際成本大幅降低。這意味著,最佳策略是, 花費大量的前期資金,然後尋求服務於最多的消費者,以獲得前期投資的最大杠桿。
這正是Jio所做的:它花了320億美元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印度的網路,推出了三個月的免費數據和免費語音服務,一旦服務期滿,就還是保持免費語音服務,同時只對千兆位元組的數據收取幾塊錢。這是典型的矽谷賭局:先花錢,然後在數量上補回來,因為技術的零邊際性造就了優越的成本結構。
這個故事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為與Facebook的免費上網服務Free Basics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終的結果是扎克伯格所說的必須要做的事情: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該國最貧困的地區,他們連接到了互聯網。不過與Free Basics不同的是,這是Jio提供所有的互聯網服務。
對印度人來說Jio,比Facebook的Free Basics要好得多。扎克伯格並沒有計劃顛覆印度舊的移動秩序,在那裡,運營商將大部分投資集中在印度最大的城市,並爭奪社會上最富有的階層,收費如此之高,以至於知名投資人Andreessen可以直截了當地宣布,不提供Free Basics是 "道德上的錯誤"。在那個世界裡,印度的窮人也許可以使用Facebook,但不會有更多的東西,相反,有了Jio,他們不僅有整個互聯網,而且從印度到中國到美國的公司都在競爭為他們服務。
我寫過Facebook投資57億美元入股Jio平台10%,結果那是對Jio眾多投資中的第一筆:
5月,銀湖資本(Silver Lake Partners)投資Jio 7.9億美元獲得1.15%的股份,General Atlantic投資9.3億美元獲得Jio 1.34%的股份,KKR投資16億美元獲得2.32%的股份。
6月,穆巴達拉和阿迪亞阿聯酋主權基金和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分別投資13億美元獲得1.85%的股份,8億美元獲得1.16%的股份,16億美元獲得2.32%的股份;銀湖資本增資6.4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2.08%,TPG投資6.4億美元獲得0.93%的股份,Catterton投資2.7億美元獲得0.39%的股份。此外,英特爾投資2.53億美元,獲得0.39%的股份。
7月,高通投資9700萬美元,持股0.15%,谷歌投資47億美元,持股7.7%。
憑借這一連串的融資,信實工業徹底還清了為打造Jio而借來的數十億美元。不過,越來越明顯的是,該公司的野心遠遠超出了單純的電信提供商的范疇。
Jio的願景
上周三,在信實工業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穀歌投資Jio平台後,安巴尼表示:
我想首先與大家分享一下Jio當前和未來舉措的理念。數字革命標志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顛覆性變革,可與大約5萬年前地球上出現的具有智慧能力的人類相媲美。之所以可以相提並論,是因為人類現在開始將幾乎無限的智慧注入到周圍的世界中。
我們今天正處於一個智慧星球進化的初始階段。與過去不同的是,這種進化將以革命性的速度進行。在21世紀剩下的80年裡,我們的世界與20世紀前的世界相比,將發生更多難以察覺的變化。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機會解決過去遺留下來的大問題。這將為所有人創造一個繁榮、美麗和幸福的世界。印度必須引領這場變革,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為此,我們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企業都必須通過必要的技術基礎設施和能力來實現和賦權。這就是Jio的目的,這就是Jio的雄心。
朋友們,Jio現在是印度無可爭議的領導者,擁有最大的客戶群、最大的數據和語音流量份額,以及覆蓋我國縱橫交錯的世界級下一代寬頻網路......Jio的願景站在兩個堅實的支柱上。一個是數字連接,另一個是數字平台。」
簡而言之,Jio決心實現其他國家電信供應商長期以來未能實現的夢想:從固定成本的基礎設施向高利潤服務的升級。安巴尼的願景是全面的。
Jio利用其投資成為印度電信服務的壟斷供應商。
Jio現在是印度政府的一個籌碼,既可以對互聯網實施控制,又可以收取自己的收入份額。
Jio成為外國公司投資印度市場的可靠介面;是的,他們將不得不與Jio分享收入,但Jio將撫平許多的監管和基礎設施障礙。
這種做法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好處和壞處的邊界變得模糊了,一方面,Jio為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帶來了互聯網,而這些印度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互聯網,隨著Jio的服務和合作關系的上線,這種投資的好處只會增加。另一方面,鎖定一個壟斷性的玩家,尤其是在政府已經表現出希望對信息流進行更多控制的情況下,這確實是一個不利因素。
如果一個有效的市場意味著所有的利潤都流向矽谷,印度又何必特別在意效率呢?在以Jio為中介的市場中,美國的科技公司賺得更少,印度不僅在國內收了更多的稅,從長遠來看,對印度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印度的抗衡
在不考慮利害關系的地緣問題的情況下,評估科技行業,越來越不可能,或者至少是不負責任。考慮到這一點,我歡迎Jio的野心。美國期望印度在技術上成為某種附庸國,不僅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尊重印度的,Jio考慮的是美國科技公司經常忽略的問題,這不僅對印度很重要,對世界其他大部分國家也很重要。
歐洲的互聯網與美國、中國、印度的願景不同的是,缺乏願景。除了不斷說 "不 "之外,什麼都不做,導致只剩下蒼白的模仿,結果就是金錢比創新更重要的現狀。
(譯者:蒂克偉)
2. 英特爾投資的投資策略
英特爾投資宣布將斥資6500萬美元,購入台灣存儲器封測廠力成科技(Powertech Technology)60%的股權,成為其迄今為止在亞洲規模最大的一筆投資;二十天未到,英特爾投資如法炮製,領投北京凌訊科技(legend Silicon)4000萬美元的融資。英特爾今後的投資行為一定要比其他公司的風險投資更具有開創性。英特爾投資軟體及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監莉莎·蘭伯特(Lisa Lambert)對《資本市場》如此表示。
公司的風險投資長期以來有一個不太好的趨勢,往往是追隨真正的風險投資公司進行投資,甘於步人後塵。自2005年以來,英特爾投資便開始著手一項更為積極而大膽的策略,打破了過去基本不投種子基金、數額通常為幾百萬美元的原則。投資步伐的驟密,相應的投資質量將如何保證,成為擺在英特爾投資面前的棘手問題。對被投資公司的長期發展有著深遠的承諾,英特爾公司以及英特爾投資將動用各方面的資源來支持他們發展,這也是英特爾投資與其他公司的風險投資最明顯的區別所在。
英特爾投資是怎樣具體支持被投資企業時,英特爾投資的經理人不但可以向企業提供行業發展信息,還幫他們建立團隊,提供技術上的支持。被投資企業可以在品牌建設和產品銷售上利用英特爾的網路和渠道。比如「英特爾投資技術日」,英特爾投資邀請和安排英特爾的客戶與被投資公司見面,花一天或半天的時間坐在同一個房間里,交流探討技術合作和產品推廣的可能性。另外一個例子是一年一度的「英特爾投資CEO高峰論壇」。 另外一個例子是一年一度的「英特爾投資CEO高峰論壇」。這個論壇已舉辦了七次,其中兩次在亞洲——中國北京和印度孟買。400家全球著名企業和被投資企業的CEO,政府、科研、商界和金融業的代表,一起展望業界發展趨勢,探討技術創新、盈利模式以及合作機遇等。
英特爾投資推出了其全新的IP接入計劃(IP Access Program),該計劃只適用於其投資組合公司,他們可以以一個經濟的方法輕松獲取特定的英特爾專利許可,並接觸到潛在的客戶,而這些潛在的客戶恰恰就是英特爾生意上的夥伴。 海外VC的大量搶灘,使得中國本已熱鬧的VC市場愈發轟烈,相互間的精彩對決不斷上演,置身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英特爾投資自然不可避免。首先,會充分利用英特爾投資的品牌優勢。其次,就是在中國投資的歷史。很多從外面進來的基金,對中國的情況不是太理解,基本上採用的都是從其他的基金挖過來的人才去做這個事情,許多人是我們以前面對的朋友,是同一批的投資經理,大家已經有合作的歷史,也有合作的關系。所以,是不是國外的基金,對我們的影響並不是很大,大家還是照舊競投,並沒有對我們的投資帶來太大的影響。
對於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很多的基金競爭之後,那個價錢可能有一些增長,但是並沒有盲目地追求,一定要把一個項目做成,反而忽略了對於它基本的因素。如果基本的因素對這個項目是不利的,我們寧可放棄不投。另外就是合理的回報,包括財務和策略上的回報,這樣才會有投資的可能。當前中國A股市場正不斷完善,境內上市或將成為VC退出的新選擇,而外資尋求與本土創投機構合作設立人民幣基金也將成為趨勢。對於是否將選擇在境內上市退出 和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有所不同,英特爾投資的建立和運作,很大程度上意在支持英特爾的戰略發展。英特爾投資成立於1991年,至今已花費60多億美元對40多個國家的1000多家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其中約160家被收購,另外150多家公開上市。
戰略的退出與財務的退出是否存在著絕對必然的關系,一般公司需要發展才需要資金,公司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當這個資金不需要的話,財務的退出與公司戰略性的合作基本上是分開的。對於很多的公司,英特爾投資即使退出了,也還是跟他們保持非常密切的戰略合作關系,財務上的退出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財務的考量,只要這個退出不影響彼此戰略上的合作就可以。
英特爾投資的業務涵蓋無線通訊、互聯網和寬頻基礎設施、半導體、軟體和服務等領域
1998年開始在中國投資
有一支專業投資經理人團隊,辦事處設在北京、上海和香港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投資超過60家公司
2005年6月13日,設立總額2億美元的「英特爾投資中國技術基金」
近20家公司從「中國技術基金」中獲得投資
英特爾投資的公司中有的已經上市或被收購,其中包括:香港電訊盈科(PCCW Hong Kong)、電信軟體供應商亞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siaInfo Holdings Inc.)、專注遠程教育解決方案服務的雙威通訊(Chinacast Communications Holding Ltd.)、互聯網門戶網站搜狐 從事手持設備設計的德信無線(Techfaith Holdings Ltd.)、電信設備製造商UT斯達康公司(UT Starcom Inc.)、IC設計公司珠海炬力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Actions Semiconctor)等
3. 什麼叫做創業板市場
創業板市場,各國的稱呼不一。在有些國家叫二板市場,有些叫第二交易系統、創業板市場等等。它是指交易所主板市場以外的另一個證券市場,其主要目的是為新興公司提供集資途徑,助其發展和擴展業務。在創業板市場上市的公司大多從事高科技業務,具有較高的成長性,但往往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
美國的納斯達克是創業板市場的典型,素有高科技企業搖籃之稱,培育了美國的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軟、英特爾、蘋果、思科等等,對美國以電腦信息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以及美國前幾年經濟的持續增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納斯達克巨大的示範作用下,世界各大資本市場也開始設立自己的創業板市場。1995年6月,倫敦交易所設立了創業板市場---另類投資市場;1996年2月14日,法國設立了新市場;1999年11月,香港創業板正式成立。
從海外的情況看,創業板市場與主板市場的主要區別是:不設立最低盈利的規定,以免高成長的公司因盈利低而不能掛牌;提高對公眾最低持股量的要求,以保證公司有充裕的資金周轉;設定主要股東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如兩年內不得出售名下的股份等,以使公司管理層在發展業務方面保持對股東的承諾。此外,創業板使用公告板作為交易途徑,不論公司在何地注冊成立,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獲准上市。
有些投資者擔心創業板市場的設立會對主板市場形成資金分流,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從理論上講,證券市場上的投資品種如果不能持續在廣度和深度上取得突破,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將會陷入停滯。因此,只看到市場擴容,看不到它給市場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和題材,是一種短視行為。實際上,創業板市場和主板市場的投資對象和風險承受能力是不相同的,在通常情況下,二者不會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