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加盟商如何設計公司股權

加盟商如何設計公司股權

發布時間: 2024-12-30 12:35:00

『壹』 華萊士加盟股份怎麼算

創業者如果選擇加盟品牌,並以股份合作的形式,那麼品牌方佔大頭也就是51%的股權,剩下的49%是創業者的,分紅按照股份佔比進行分配。

『貳』 餐飲業怎麼做好股權設計

泰山管理學院馬方:餐飲業股權設計要把握哪些原則

餐飲業股權設計和一般企業股權設計,邏輯是一樣的,只不過餐飲行業有其自身特點,比如門檻比較低,誰都可以進來,不像高科技領域那樣對人才、資金會有比較高的要求,而且餐飲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傳統的餐飲企業也更依賴於廚師等,所以餐飲企業在做股權設計時也需要考慮到這些特點。餐飲業內因股權設計不合理導致的股權之爭也不少,比如中國快餐行業數一數二的本土品牌真功夫,比如新近崛起的西少爺肉夾饃,還有這幾年比較火卻大多數以關門告終的眾籌咖啡館等,都是因為在股權設計上的失誤讓企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麼餐飲業在做股權設計時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股權設計原理以外,還需要把握哪些原則呢?

合夥創業的股權設計
合夥創業有很多優勢,是創業者比較喜歡的模式,同時也是比較容易出問題的合作模式,其中的股權設計是非常關鍵的因素之一。一個可能合作成功的企業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必須有一個「帶頭大哥」。2、要有一幫志同道合的「小兄弟」。3、大家都有一個創業者心態。4、要分工明確。5、股權設計要合理。
那麼怎樣進行股權設計才合理呢?首先,「帶頭大哥」一定要保持著大股東身份,其次,要讓小兄弟們有安全感。合夥人在5個人以下時,「帶頭大哥」的股份通常要超過51%,如果合夥人超過5個人以上,「帶頭大哥」的股份可以不超過51%,這樣那些小兄弟們就會感覺到安全,不會輕易鬧掰。換一個角度來看,不給「帶頭大哥」絕對的權力其實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因為絕對的權力會產生絕對的腐敗。另一方面,這樣的股權設計使得小兄弟們也可以提意見,大家都會有參與感和成就感,有助於團隊凝聚。同時,「帶頭大哥」的存在也讓這群人很自然的就有了主心骨,不會出現誰都想說了算的僵局,也不會出現群龍無首、互相爭斗的局面。比如西少爺肉夾饃,最初三個創始人的股權分別為40%、 30%、 30%,典型的沒有大股東的股權設計,缺少了一個「帶頭大哥」,以至於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沖突不斷,矛盾加深,公司剛剛走上正軌,其中一個創始人就被踢出門,創始人團隊分崩離析。不管今天的西少爺發展如何,這都是一種沉重的傷害。分手的方式有很多種,傷害最小、代價最低的一定是好合好散。

眾籌模式下的股權設計
眾籌創業之所以會火,是因為這種模式門檻很低,幾千塊錢就可以圓大家擁有一個自己的咖啡館、會所的夢想,但結果卻並不好,大多都失敗了。這並不是「得之於易,失之於易」那麼簡單,任何一種結局都是一種邏輯的必然結果。
眾籌創業的模式從本質上和合夥人創業是一樣的,其股權設計從本質上也和合夥人創業是一個邏輯,一要有「帶頭大哥」,二要有一幫小兄弟。不同的是眾籌創業的股東人數比合夥人創業要多很多,而且有一些股東只是願意投錢並不想參與經營,有一些只是想要個名,有個面子,其他的並不在意。眾籌創業的股東其實更像散沙,更需要有「帶頭大哥」來主管這個事,有人專職做這個項目,或者組建一個創業團隊做這個項目。
很多的眾籌項目不成功,比如咖啡館,大多是大家僅憑一片愛好去做,輪流組閣,輪流管事,結果都不專業,更缺乏連貫性,所以都管不好,最後只好關門大吉。眾籌不會像一般的合夥創業那樣,因為股權設計不合理產生股權之爭,卻會因為股權的高度分散和平均,導致沒有主事的人,沒有經營團隊,這是眾籌失敗的最關鍵原因。CC美咖創始人也曾撰文披露她們的眾籌咖啡館是如何走向絕路的。
眾籌失敗的案例很多,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我一個安徽學生眾籌的徽萃閣會所就非常成功,他是主要發起人,發動了很多的老闆同學參與,兌的錢也不多,每個人也就一個點或者兩個點的股份,股權自然很分散,但是他們很明白眾籌的缺陷,因此找了一個主事的人來做「帶頭大哥」,同時聘請了一個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做總經理,做的非常不錯。對那些股東們來說在哪裡應酬都是消費,在自己店裡消費更有面子,而且年終還有分紅,肥水不流外人田,何樂而不為呢?創業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徽萃閣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眾籌項目股權本身缺點的充分認識和彌補,得益於合理的股權設計。

加盟的股權設計
和其他行業相比,餐飲業可以通過連鎖店或者加盟店的方式快速擴張,這是餐飲行業的優勢,一個成熟的餐飲企業可以開設多家門店連鎖經營。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強調「帶頭大哥」和控股股東的作用,但是母公司對門店是不是控股沒有太大關系。因為門店的品牌、供應鏈、管理體系都是母公司提供的,甚至管理團隊也是由母公司來委派,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你是不是控股,控制權也都是你的,所以我們不要拘泥於形式。基於門店這樣的特殊性,門店的股權設計就完全可以面向社會眾籌,包括面向員工眾籌,這個模式很簡單的邏輯就是,一方面用別人的錢干自己的事,另一方面員工感覺是在給自己干,更有主動性,一舉兩得。
門店眾籌做的很成功的一個案例是山東鼎好餐飲集團,其旗下有一個品牌叫「大廠房」,這個品牌下的一個門店就是用眾籌做的,股權的50%賣給了門店的67個員工,另外的50%賣給了朋友,老闆基本上沒有出錢,但是因為品牌、管理都是母公司的,所以門店要向母公司上繳品牌費、管理費,母公司沒有出資但是門店50%以上的利潤卻是母公司的,同時因為股權設計使員工通過眾籌成了股東,心態改變,責任心增強,門店的生意很不錯。

股權設計要著眼於企業未來
無論哪個行業,股權設計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企業做的更穩、更久,在大和久之間、大和精之間更應該選擇做久、做精,不能為了做大把企業做散、做死。寧願把企業做小、做簡、做慢、做久、做的有靈魂,也不能為上市而上市,為做大而做大,不能為了賺錢而不考慮未來,比如俏江南,為了上市,賭了一把,結果非常被動;大娘水餃,只顧發展卻忘記了培養接班人,最後被迫把股權讓給了別人,一旦主動權讓給別人,你就無法左右公司的發展,最後發現自己的孩子已經不姓自己的姓了。
中國目前不缺大也不缺快,缺的是慢和精,缺的是有靈魂。其實,做一個500強的企業並不如做一個100年的企業更能贏得尊重,所以做企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去追求做慢、做精,做的有靈魂、有長久的生命力。

『叄』 因為同學開店,邀約我管理入股,股份資金分配該怎樣設定,我管理入股後,今後假如虧損 是否需要承擔虧損賬

雙方可以明確約定雙方的股份比例,按比例你可以享受公司的利潤。虧本,當然也分擔虧損,不需要你拿出錢來賠償。

『肆』 一張價值千億的股權布局圖,看懂你也能裂變千萬家門店!

投資領域巨擘沈南鵬揭示了一套價值千億的股權布局策略,旨在助企業裂變千萬家門店,擁有上市公司地位。這一布局主要分為五個關鍵層級:投資層、融資控股層、資本層、產業層、業務層。

首先,構建投資層——家族公司,作為資金存放的避稅與財富傳承平台,不進行實際業務運營。關鍵在於選擇家族公司作為普通合夥人(GP),確保有限責任的保護,避免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夥企業法規定,即便GP持股僅1%,其決策權可達100%,剩餘99%股份則吸引投資者,專注於獲取分紅權益,實現對公司完全控制。

其次,搭建融資控股層——有限合夥企業,實現資金與控制權的分離。利用家族公司作為GP,確保有限責任,同時允許99%股份由外部投資者持有,僅享有分紅權,無決策權,以此實現對公司的完全控股。

資本層——上市公司,聚焦於規范化與平台價值的提升,允許個人持有5%股份用於上市後套現。這一層級旨在確保企業的市場價值與規范化運作。

產業層——供應鏈公司、技術公司、銷售公司、電商公司、工程公司,著重於利潤與快速發展的實現。這里的關鍵是佔有大股,控股這些公司,並最終通過合並報表實現成功上市。

最後,業務層——直營店、聯營店、加盟店、分子公司,致力於入口與現金流的構建,為裂變提供入口與現金流保障。

沈南鵬強調,正確實施這套股權布局策略,需要遵循正確的順序:融人、融資、融錢、融智。這一策略旨在同時吸引並管理人才、資源、資金與智慧。同時,通過協議保護自己,確保控制權與風險的平衡。關鍵協議包括《股東合作協議》、《保護創始人公司章程》、《投票權委託協議》、《保護創始人對賭協議》、《同股不同權協議》等。

為了幫助企業家更高效地實施這一布局,沈南鵬提供了股權工具包,內含多項協議與策略方案,涵蓋合夥創業必簽協議、不同類型股東合夥協議、老闆控股權協議、激勵員工協議、公司股權頂層布局設計與方案,以及股權代持、變更、改革、回購、糾紛、投資、融資、收購、質押、眾籌等方案大全。通過這些工具包,企業家可以更輕松地掌握並運用這一布局策略,實現公司快速裂變與可持續發展。

『伍』 在公司股權設計中,老闆到底該拿出多少股份分配

確定股權激勵數量,需考慮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總量,二是個體數量。前者解決的是股東與激勵對象之間公平性的問題,後者解決的是激勵對象之間公平性的問題。

先談公司股權設計總量

在這一步驟中,我們應當考慮如下幾個因素:

1、資本戰略

如果考慮未來要引入戰略投資者,一般創始人經過3-4輪的融資,個人股份持有比例降低到個位數是很正常的。

2、控制權

如果只是虛擬股份的小夥伴可以無視這一條,但如果是涉及到注冊股,也就是要去工商局進行注冊變更的話,那就可要慎重了,公司股份的幾條生死線是每個企業家要時刻牢記的:67%-51%-34%-10%。

3、薪酬組成

這一點說白了就是看激勵對象當前拿多少,如果本身就已經是高薪了,那麼再給予高額的股權激勵,實在是有錢任性的做法;但筆者估計大部分情況應該是之所以股權激勵,實際上很多時候激勵對象的薪酬並不是非常的令人愉快,因此,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到激勵對象預期創造的價值和收入是否成正比,那麼就要常規薪酬+股權激勵收入的總和來進行計算。

4、未來的人才預留

隨著公司發展,勢必要不斷的有新鮮血液進來,因此,很多企業在進行股權激勵的時候,實際上是首先預估了未來3-5年大致的企業發展思路,預計可能會有多少精英的加入,然後從總體上進行股權的規劃,再從這裡面拿出一部分,作為本次股權激勵計劃。

5、人力資本依賴性

意思就是你這個企業的發展,是因為人才,還是因為占據了某些資源(前些年的山西煤老闆),如果是前者的話,相應的激勵總量也會大一些(少了人家不來啊)。

最後,對於激勵對象來講,關心的是分紅收益,而並非是控制權,因此,與其強調比例,更重要的是要計算股份數量,因為如果從ROE的角度(凈資產回報率)的角度,激勵對象更容易明白一件事情:到底手上的這些股份(虛擬股份)能換來多少真金白銀。

再看公司股權設計個量

1、崗位

大家要始終記得一件事情,進行股權激勵(儲蓄-股票參與計劃之類的除外),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希望激勵對象在拿到股份之後,能夠想股東之所想、急股東之所急,從而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實現企業與個人的共贏。別忘了,很多時候,這個人能夠做出多大的貢獻,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處於相應的崗位之上,因為崗位代表了職責、代表了許可權、代表了資源,就好比廚師要做出好的菜,首先你要讓他當廚師的道理一樣。這就意味著,如果激勵對象的崗位出現了調整,相應的持股數據也應有所調整。(具體要看激勵方式和相應的持股約定)。

2、個人不可替代性

有一些人,在的時候,我們並不去珍惜,直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如果能夠再給我們一個機會,我們一定回去挽留,不是么?身為老闆,可以在腦海里盤點一下,有哪些崗位,一旦人員流失,至少在三個月之內無法找到合適頂替的人員,或者是能力,或者是對本企業的了解,或者是在企業內的威望,那麼這些人一定是要被納入到股權激勵的范圍當中的。

3、個人破壞性

對,你沒看錯,就是個人破壞性。擔心客戶資源流失、擔心核心秘方泄露、擔心核心技術被山寨、擔心公司的黑幕被曝光(最好沒有黑幕,或者不那麼黑),在股權方案中都應該考慮到有可能「點火」的人,並不是說股權激勵是萬金油,但如果股權計劃處理不好,有可能會成為「導火線」。

4、競爭對手給出的條件

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很多情況下,產品的市場定價,其實是由競爭對手給制定出來的。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講,他有的是需求,而在可以選擇的條件之下,自然是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和服務了,這個時候,你想定高價也不可能——除非是兩桶油。因此,如果你企業的幾名關鍵性人才,在市面上有著公認的價格,那你就要給予或者至少許諾在未來有相應的價值回報(大家可以看看馬雲「忽悠」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的案例)。

5、工齡

俗話說,沒有功勞有苦勞,沒有苦勞有疲勞。其實,對於這部分激勵來說,與其說是發放給激勵對象的,不如說是發給老闆自己良心的和給其他員工看的。

6、個人職稱與學歷

大多數人都理解的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但對於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很多時候,學歷、職稱從概率上來講,還是能夠代表著一定的個人水平的,特別是當企業內部組織、薪酬、評價機制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國家給出的這個「評價標准」可以作為參考。

7、老闆的視野和格局

一個股權激勵計劃實行的成功與否,其源頭來自於大股東,也就是老闆的初心。如果是本著利益分享,將蛋糕做大的初衷,那麼在整個方案的設計過程中,一定會站在激勵雙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最終的效果一定不差,如果出現問題,也只能是技術上,但如果一開始就動機不良,或者勉為其難,那麼最後的結局很可能不歡而散或者是對簿公堂。因為,股權激勵只是第一步,對於很多公司來說,尤其是非上市公司來說,激勵對象真正能拿到多少分紅,還要看賬目是否清晰、透明,稅後利潤中拿出來分紅的比例有多少,因此,股權激勵方案的執行只是第一步!

內容很多,望細看,也希望能夠幫到您。

『陸』 創業公司融資,股權是如何一步步被稀釋的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加盟公司時拿到的期權比例,並非最終公司上市時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外部融資會不斷稀釋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後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融資和期權池。 首先,創業者需要理解融資和股權轉讓的區別。

融資是企業融資,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的資金做大公司,投資人則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即「增資入股」)。

而創始人轉讓出自己手裡的公司股權,其實質是股東的套現,股權轉讓的收益歸屬於股東個體而非公司,除非,該股東又將轉讓收益作為新的注冊資金再次投入公司,這樣的投入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與融資效果類似。

融資時,企業注冊資本增加,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不變;股權轉讓時,企業注冊資本不變,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調整。

融資帶來的股權稀釋

通常,一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

典型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融資輪數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初期 :股東自己出注冊資本金

  • 天使輪: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

  • A輪:經過基本驗證,具有可行性

  • B輪:發展一段時間,公司還可以

  • C輪: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 IPO:發展壯大,投資人要套現離場,大家都覺得該上市了。

  • 第一輪天使輪融資在50萬-200萬之間。天使投資人也會拿走10%到20%的股權。接下來,公司的商業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時,VC會投出A輪。A輪融資通常在500萬-1000萬間,同時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輪(B輪)融資額進一步擴大,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當然了,公司要繼續發展壯大投資人們才會給錢。這時候,公司一般出讓10%到15%的股份。最後,公司進一步擴大,如果達到年營業收入2000萬以上,PE或其他戰略投資者會進一步投C輪,數額在5000萬左右。此時他們拿5%-10%的期權。

    為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公司會設立期權池,這也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證期權池占據一定的比例,來激勵員工們。員工們在加入公司初期,因為心裡清楚,公司其實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較高比例的期權補償。而每一次給新員工發期權,公司創始人和部分老股東的股份就會被稀釋。

    一個簡易的稀釋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業A,他們兩人的出資比例為6:4,則此時公司的股權結構為:

    老員工和舊股東的期權稀釋過程

    每一次新一輪的外部融資進來後,隨之而來的期權池的調整和新的投資者的權益都會使老員工和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員工手裡期權的價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個員工在公司種子輪融資後加入時拿到了1%的期權,但是公司在A輪融資後,他手裡的期權只剩下0.6%。但公司的價值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創始人,經過了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後,最終手裡剩下的股權比例也大為減少。例如一個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後可能手裡只有20%-30%的股份。

    為了防止股權稀釋而導致控制權大大減少,創始人們可以採取特殊的股權設計,以起到類似Google,Facebook的」雙層股權結構」的效果,保證自己對公司的發展占據主導。

    如果公司資金鏈有問題,財務總是不順暢,那麼公司需要以相對較低的估值來融到更多的資金。這樣的話,老員工和原有股東的股份會被稀釋的更厲害。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期權的稀釋在員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體現。以一個中級軟體工程師的offer為例。他在不同階段加入公司時,能夠拿到手的期權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該工程師選擇在A輪融資前加入公司(此時公司有5-20個員工),那麼他大約拿0.27%的期權;如果該工程師等到公司快要B輪融資前加入(此時公司有20-50個員工),則他會拿到0.084%的期權。C輪融資之前加入公司的員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權。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個職位,越往後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權越少。這是因為,除了因公司融資和增加期權池帶來的稀釋效應外,越往後加入公司的員工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在減少。「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個社會中普遍通行的法則。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過設立期權池的方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雖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釋掉一部分,但此舉留住了關鍵人才,且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則較低的薪酬禮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員工,對公司的負面效應不小。

    小結

    一個股份逐漸稀釋的模型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個過程。稀釋不一定是壞事。籌集資金,把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能做到這一步的話,稀釋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續的市值增加帶來的收益會遠高於出讓的那一小部分股份的價值。換句話說,讓出一小塊蛋糕,然後換取整個蛋糕的一步步做大。

『柒』 合夥加盟酒店,股權如何分配

可以考慮按照出資額進行股權分配。或者如果有人全權管理酒店,其他人只是做投資的話,也可以進行一定的傾斜。具體還是看你們直接的具體討論。可以在出資額比例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調節。

『捌』 朋友三人合夥開店,股份應如何分配

1、平均分配原則,進行分配
三個朋友一起創業,可定是一個人很難完成,相互之間又比較信任,才一起創業的。那麼大家最好在創業之初,就平均分配股權,因為這個時候通常大家都有困難,需要您,而且創業的時候,利益糾紛比較少。所以最好在創業的時候,就平均分配股權,不要計較太多,日後才能同心協力,共創公司的輝煌。公司最大了,股權才有意義,及時您擁有100%股權,公司散夥了也是無用。
2、按資金投入多少分配股權
在很多公司創業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資金。所以最基本的分配方式,就是資金投入的多少。三個人之間將創業的初始資金進行百分比的計算,看看每個人各佔有多少股權,就按多少股權分配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後續的資金不能算在股權了,可以算在借貸算利息,一定要分清楚什麼資金算股權,什麼不算,開始說清楚,再投入資金,以免股權分配出問題。
3、按照創始公司後,每個人綜合資源佔比進行分配股權
在公司創始之初,一般就需要將股權分清楚,之後運營的可以分成,但不佔股權。就是三個人創業的時候,有的人有技術、有的人有資金、有的人有人脈、有的人有材料等等,根據每個人擁有的資源,綜合在一起,來分配每個人各佔多少股權,這是最合理的方法,就是每種資源的比重不同,需要三個人仔細的商量,合理分配。
4、創始人是公司的總經理,主要管理者,應該多分配股權
因為創業的人,以後不一定會去經營管理公司。所以對於三個創業的朋友,以後會對公司進行經營管理的人,應該多分一些股權,畢竟做事的是這個人,其他人人以後可能就去干別的了,只是在分紅上得收益。所以經營管理的創始人應該多分寫股權,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大家創造效益。
5、根據三個朋友的能力,分配股權
資金、材料、人脈都是硬性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能力主導公司。所以還可以根據三個人每個人的能力,才分配股權。能力才是對公司做重要的,也是以後公司能夠發展壯大的條件。所以按照能力分配股權,大家也都比較認同,也比較科學合理。
6、三個朋友創業,召集人應多分配股權
不管是什麼公司,幾個人合夥船創業。可定是有一個人先發起的,然後在和其它人合作。因為發起人或是召集人,是公司辦起來的初始人,沒有他就沒有公司,點子也是他的主意。所以對於召集人,正常情況下是要多分配一定比例股權的。
7、三個朋友創業,股權最好不要均分
三個朋友船業,肯定有人是主導,有人是配角。有的人投入資金,有的人投入資源。我們可以以上面的這些為借鑒,但是最後的分配結果,大家盡量不要均分,錢可以最後多給點,但是股權絕對不要均分。因為公司以後會有很多的事情,項目。如果股權均分,三個人在以後的執行公司各項事情的時候,就沒有做主的人了,甚至發生矛盾,無法最做出判斷,影響公司的經營管理。畢竟大家股權一樣,都可以做主,所以股權不要均分是最好的。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熱點內容
操作期貨如何打入保證金 發布:2025-01-03 07:11:19 瀏覽:929
實用股票交易體系 發布:2025-01-03 07:01:52 瀏覽:987
股票風險給投資者建議 發布:2025-01-03 06:57:47 瀏覽:249
股票私募投資基金公司 發布:2025-01-03 06:57:41 瀏覽:840
期貨如何浮動止損 發布:2025-01-03 06:57:37 瀏覽:20
股票價格高估對公司的影響 發布:2025-01-03 06:57:36 瀏覽:225
海螺水泥股票歷史資金 發布:2025-01-03 06:54:52 瀏覽:37
怎麼看基金是否過熱 發布:2025-01-03 06:48:42 瀏覽:768
期貨開倉保證金怎麼變 發布:2025-01-03 06:37:32 瀏覽:471
什麼銀行代銷理財子公司 發布:2025-01-03 06:25:32 瀏覽: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