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人如何裂變股權
❶ 外部裂變合夥人∶如何設計裂變式創業合夥規則
無論通過內部、還是外部做到項目裂變、團隊裂變,都需解決好項目本身的選擇問題,選擇優質獨特的項目、最好的人才,這樣才能出最好的結果。
那麼,在選擇項目中,如何做到裂變式創業合夥呢?具體該如何設計呢?
1."選舉"制度
從外部裂變合夥模式的獎懲制度就可以看出,外部裂變合夥模式的一個重要核心就在於"選舉",合夥人需要經過競選,競選之後也要面臨換任和彈 劾。
為何外部裂變合夥模式如此重視"選舉"制度的融入呢?其意義如下
(1)組隊,主動組織有戰鬥力的團隊;鼓勵那些不敢參與競選、無法有效組織起來的團隊。
(2)搶人 努力爭取那些被各團隊爭搶的人;收攏那些其他團隊沒有吸納的人。
(3)抉擇 眼前的利益,強隊或弱隊;長遠眼光,主動讓賢。
(4)學習 項目計劃書快速學習各種知識;更好完善原來的商業模式。
(5)換血 預賽後選取6個團隊進入決賽,必須淘汰2個團隊,勝出後團隊要吸納輸掉隊伍中的4個人;組建最強隊伍和考驗領導心胸。
(6)講演 口才的體現。
2.獎懲制度
在設計外部裂變合夥模式時,企業要更加關注獎懲制度的設計,避免外部團隊影響企業聲譽。與其他合夥模式的獎懲制度相比,外部裂變合夥模式的獎懲制度需要企業關注以下4點內容
(1)股權分紅 競選要求創業團隊佔25%的股份,同時,企業也會額外拿出20%分紅創業團隊;
(2)換任 兩年一次大選;可連任兩屆 卸任後可參加其他分裂公司競選;(3)防止近親 成立"隔代學習班",打造接班人梯隊建設;
(4)彈劾 成立彈劾委員會,如兩年沒有完成指標,則提交彈劾給董事會。
3.完整模式。
基於獎懲制度和"選舉制度",結合內部裂變合夥模式,完整的外部裂變合夥模式可以被理解為"小組制企業",其具體內容為"競選路演+出資入股(投票)+532分錢規則"。
在該模式下,外部團隊就如企業的小組,企業的管理中心、倉儲資源等物流都與外部團隊共享,而每支團隊則做內部獨立核算。具體而言,該模式的關鍵內容包含以下5點。
(1)合夥人對象 小組長,小組成員,管理支撐部門負責人。
(2)參與方式 小組出資+高管出資 領導出資。
(3)出資規則 內部創業競選,組長出資不低於10%,組員出資不低於15%,高管與老員工出資25%,領導出資50%(出資按項目啟動資金與組長身價做投資基礎)。
(4)合夥特點 小組自選類目及SKU(庫存量單位),自己組隊,自己拉投資。
(5)分錢規則 利潤分為50%、30%和20%3個部分 50%利潤按資金投入分配,30%做小組發展資金留存,20%做運營分紅(其中小組負責人分10%,小組組員分10%)。
這樣小組組長(或獨立項目總經理)投資10%,分享利潤15%;領導投資50%只分享利潤的 25%。這樣最大限度讓利給小組組長,帶動沖勁,另讓高管與老員工跟投,小組成員與相關資源都利益相關,休戚與共,積極性當然更高。
為了更好地理解外部裂變合夥模式,我們仍以案例來進行說明。前述企業A公司,在2016年採取小組裂變式創業合夥人模式,經過5個項目競選 甲組獲得第一名,類目是攝影器材類。經初步估算初始投資大概100萬元。甲作為項目總經理投資15萬元佔15%股份,其3位小夥伴組員共投資15萬元佔15%股份,高管與老員工共投資18萬元佔18%股份,其餘領導資52萬元佔52%股份。
如第一年項目實現1000萬元的銷售額,利潤120萬元。那麼,按照50%30%和20%的分配規則,其分配結果如下。
第一年小組總經理分紅=120 (15% 50%+10%)=21(萬元),相當於第一年回本;
領導分紅=120 52% 50%=31.2萬元,第一年收回一半多;
小組成員分紅=120 (15% 50%+10%)=21(萬元),團隊第一年回本(考核);
高管與老員工分紅=120 18% 50%=10.8(萬元),第一年收回一半。
當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任何高手或高級人才都想創業,任何行業,無論企業內部還是外部都可嘗試裂變式創業合夥模式,挑選最好的人才組隊,選擇最看好的項目,快速裂變項目或裂變公司,真正做到低風險的快速擴張。
❷ 兩人合夥創業,如何合理分配股權架構
兩人合夥創業,面對股權分配問題,常見的50%:50%架構和51%:49%架構各有優劣。實際上,51%:49%的股權結構雖然賦予一方相對控制權,但在吸引新股東後,股權比例稀釋,小股東可能成為要挾大股東的關鍵角色。然而,控制權的絕對優勢並非51%,因為即使51%的股權,對於公司的日常經營仍需半數以上股東同意。但涉及重大決策時,需要至少67%的股東同意。因此,創始人應盡量爭取67%以上的股權比例,而非僅僅51%。
合理股權分配的關鍵在於考慮股東的貢獻。假設三人合夥,甲出資30萬並負責工作,乙出資20萬對接資源,丙出資50萬卻不直接參與工作。以資金股、人力股和資源股的比例分配股權。甲的資金股佔比為30%,人力股佔比60%,資源股為0%,甲最終持股比例為69%。乙的資金股佔比6%,人力股佔比0%,資源股佔比10%,乙持股比例為16%。丙的資金股佔比15%,人力股佔比0%,資源股佔比0%,丙持股比例為15%。這樣分配股權,既體現了資金、人力和資源的貢獻,也確保了合夥的公平性。
創業時,需要意識到直接用身份證注冊公司可能存在的問題。首先,公司盈利後需繳納高額稅款,通過特定方法操作,能節省稅款;其次,承擔無限責任,虧損時可能需變賣個人資產,使用特定方式則僅承擔有限責任;再次,連鎖風險,多個公司通過同一身份證注冊可能導致其他公司也陷入困境;最後,難以整合人才和資源,限制公司成長。為解決這些問題,可規劃如下:
第一步,設立一家認繳10萬的家族公司,不從事業務,僅負責收取分紅和支出,避免風險。需注意家族公司由兩個及以上股東組成,避免夫妻共同注冊,以防財產分割。
第二步,成立有限合夥企業作為持股平台,容納合夥人、投資人和股權激勵的高管。普通合夥人掌控公司,但應避免由自然人直接擔任,以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使用家族公司作為GP,則承擔有限責任。合夥人、投資人及高管為有限合夥人,享有分紅權但無決策權。
第三步,成立主體業務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業務,盈利。公司應由有限合夥企業控股(持股67%以上),剩餘股份用於吸引更大資本,為公司上市做准備。
合理的股權架構和頂層布局,不僅確保控股權,還能實現稅收優化、融資、風險控制、高管激勵、人才整合、資源分配和快速裂變,是創業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