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原油期貨爆雷賠多少

原油期貨爆雷賠多少

發布時間: 2024-12-08 19:51:16

① 手裡有二三十萬,怎樣理財可以每天有二百塊錢

可以參照其他答案的計算方法,要實現樓主的收益,至少年化收益率達到24%。可以肯定的說,低風險年化收益率24%的理財產品不存在,高風險的有,但本金可能就沒了。

想要無風險或者低風險拿到24%收益在我國現在市場是不存在的,年化24%拿到手,意味著這錢放出去至少要30%以上,誰能長期承受這么高的成本?答案是沒有。

市面上有沒有24%產品?有,還不少,但匹配的是極高的風險。舉幾個例子吧,拿炒股來說,僅僅需要兩個漲停,再漲一點點,就能拿到24%收益。買股票基金,也是另一個方式,不管哪一年,股票基金漲幅超過24%的都不少。湊份子買期貨、外匯,別說24%,100%都可能。再就是炒虛擬幣等等。

但是,更有可能的是本金都搞沒了,高風險,高回報!

既然沒有辦法實現24%收益,實際點的收益范圍是多少?5%-10%還是相對可能的。5%可以考慮銀行定期存款或者銀行理財產品。再往上可以買一些債權基金,指數基金,P2P等等,達到10%是可能的,也就是每天收入80-100元。要達到200元,可以提高本金投入。

總之,要想低風險達到樓主收益難度很大,降低預期至10%左右是可行的。建議多多學習投資理財知識,穩健獲利!

手裡有二三十萬,我們就取上限30萬來計算,每天要收益200塊,每月收益6000塊,一年收益72000塊,確實年化收益達到了24%,這在當下的理財市場要達到此收益率有一定難度,但並不是不可以實現,股票、基金都可以,難的是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能長期保持住這收益。

其實二三十萬在理財市場有點尷尬,高收益產品的門檻達不到,如信託(100萬起);低收益的產品又不想投,不甘心,如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所以在過去幾年,P2P產品以8%一15%不等的利率迎合了相當一部分投資者的這種心理,吸走了他們自有乃至借來的資金。當然結局大家也都看到了,除了一部分早期投資者獲利離場外,絕大多數投資者尤其是後來接盤者基本都被套住了。這充分說明了在理財市場,高收益對應的就是高風險。要想搏取高收益,就要有承擔高風險的心理准備。這點,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已經有過告誡:

科學的理財是要從自己的風險偏好出發,找到自己能接受的風險區間,再結合自己個人或者家庭的財務狀況,綜合性考量以確定操作方式。如果確實能接受高風險,可以嘗試高收益性產品。當然與其在琳琅滿目的金融產品中搜尋,還不如這樣一種簡單的操作,就是做民間借貸,借給一個需要用錢的朋友,24%的年化利率也就是民間的月息2分,這在很多地區是一個通行的利率,在法律上也是受保護的,很多搞工程礦山一類資金需求大的老闆都願意接受。雖然當下的環境,風險確實也有點高,但有時候比金融機構來得靠譜,因為畢竟有法律托底。你還可以要求朋友提供一定的抵押物或擔保人來控制風險。

如果風險偏好評測不適宜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操作,那就調低預期收益目標,對應的風險也就隨著下降,達成難度也跟著降低,理財產品的選擇范圍隨之擴大。自己把握不準,可以藉助理財規劃師的專業來達成。

總之,一句話,理財追求高收益沒錯,關鍵在於要從自己的客觀實際出發,能承擔相應的風險。而不顧自己實際情況,盲目追求高收益,那就等於是自己送錢給別人了!

手裡有二三十萬,暫且給你算25萬吧,怎樣理財可以每天有二百塊錢?

答案是:不管怎樣理財都不可能有這個收益。

每天200元,一個月就是6000元,一年就是7.2萬元,和25萬的本金相比,收益率需要達到28.8%。那麼現在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水平大概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來看看幾種主流的理財方式:

貨幣基金:收益率2%-3%

債券基金:收益率3%-8%

保險類定期理財:年化收益率約4.7%

券商集合理財:年化收益約5%

銀行定期理財:年化收益4%

一年期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3.8%

一年期大額存單:利率3.5%

民營銀行智能存款:利率5.5%

對比以上主流的理財方式,收益率在2%-5.5%不等,不管你是選擇利率最高的方式,還是通過組合再財的方式,都無法達到28.8%。所以通過理財是不可能獲得每天200元收益的。而且,所謂每天有200元,這種按天結算收益的理財產品更是沒有,如果有這種,一般都是非法的高息集資騙局,千萬不能相信。

如果懂投資,選擇優質公司長期持有,有可能實現年化30%的收益,但是這個難度也很大,萬一買錯了公司,踩中地雷碰到業績造假,損失就會慘重了。如果是選擇指數投資,則可以降低這種風險,比如中國股市低位,對深滬300指數進行投資,以五年周其來看,可以實現年化10%的收益率,依然無法達到你的這個要求。

所以,手裡有25萬元,如果對投資並不專業,建議選擇中低風險的理財方式,每年可以獲得4%左右的收益即可,然後努力多賺錢,有更多錢才能有財可理。而不是說通過這25萬理財就可以實現月入200。

有句話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但是如果你亂理財,可能財就理沒了!

我是黑馬牛散,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本金有20-30萬,就按30萬來說吧,如果每天收益200元,一年收益就是73000元;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中小城市一個人一年的工資不吃不喝也就這么多錢!再看,你本金30萬,這樣的話相當於一年的年化利率達到了7.3/30=24.3%,這個年化收益率著實很高,遠遠高於市場上一般的理財產品!

比如存銀行,定期不超過3%,活期更低就不說了;哪怕按3%來算,30萬一年的收益也不過9000元,是7.3萬的八分之一還不到。即便是買信託理財,一年年化收益普遍低於10%,也不足24.3%的一半;所以,如果買這些保守的理財產品是不可能達到月入200這個收益目標的!

保守理財達不到,但是有達到的,就看你能不能做好了!我們都知道,高風險必定高收益,低風險則低收益;你如果追求的是穩定,只能選擇低收益的產品;你如果追求高收益,只能選擇高風險的產品!

比如炒股,我們知道2019年整個一季度就是個小牛市;如果你在年初選擇買入股票,除非你運氣很差,只要不是太差,收益基本都會有個30%上下的,畢竟同期大盤都上漲了30%呢!或者,你在年初買入基金也一樣可以獲得很高的收益,這樣還不操心,讓理 財經 理幫你打理。這是股市,在期貨、外匯或者國際黃金原油等市場,更是機會多多;如果你技術好,30萬元不要說一天收入200元,做得好了,翻倍也都非常有可能。但是,在前面我們說了,高收益往往伴隨高風險;如果你選擇了炒股、炒外匯、炒期貨等這些高風險的產品,如果你技術不行,心態不好。不要說每天有200元的收入,更別提翻倍;估計最大的可能是翻窗,30萬在這些市場真的不多,弄不好一天就玩完了。

因此,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一味的追求高收益,很多時候往往會適得其反,非但沒有賺到錢,最後把本金都給玩進去。

所以,如果手裡有個20-30萬,保守理財產品肯定難以達到;高風險的產品要做到每天收入200元不難,但是你要考慮所承擔的風險,對自己的資金負責!

本金有30萬元,每天有200元收入,怎麼樣理財實現每天200元到賬。

按照你描述30萬本金,每日200元,一個月6000元,一年就有7.2元;按照這種收益率年利率高達24%;年利率在24%的理財產品我還真不好找,年利率有這么高的都是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理財產品。

假如把你30萬本金放銀行理財也是實現不了你這個夢想, 銀行活期年利率0.35%,即使定期存款五年2.75%,結構性存款或者大額存單 年利率也在4%~5.5%之間; 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寶 等等理財都是實現不了你24%的年利率;

另外類似P2P理財產品,年利率在7%~9%之間,還有一些 定融產品,信託產品,債券產品 年利率在9%~11%之間;這些都是無法達到年利率在24%,30萬本金沒有辦法可以實現你每天200元入賬的可能性。

你本金30萬每天收入200元,年利率24%的理財方式我只能想到的理財就是 炒股,炒原油,炒黃金,炒貨幣 ……等等之類,這些是高風險高收益,也只能通過這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才有可能實現年利率24%的收益,這個關鍵就是看你本人了能力了。

這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是讓你們盈虧大幅波動的,你有能力別說200元,2000元一天也是輕而易舉;反之你沒有能力理財別說每天200元收入,每天損失2萬元本金,或者連你30萬本金都虧完;這些理財產品你有能力就是提款機,沒有能力就是絞肉機,請你三思而後行。

通過以上對於國內大部分理財產品中,本金30萬,年利率高達24%的理財方式還真只有炒股,炒黃金,炒原油,炒貨幣等等之類的理財產品才是有可能實現,不然其他理財產品連實現年利率24%的可能性都沒有。

最後送你一句話: 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例,風險越大收益率越高,風險性越小收益率越低。

如樓主所述,我們先算一下,要達到這一收益,年收益率是多少。假設樓主投資30萬元的資金,200×365÷30=24.3%。那麼24.3%的收益率是個什麼概念呢?

2015年,最高法院發布了《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規定了高利貸的界限問題,對於利息於24%-36%的這一部分,法院不予保護,但當事人自願履行,法院也不反對。這么說,很明白了,24%收益的產品嚴格意義上已經達到高利貸的范疇了,你的理財產品回報率都可以比擬高利貸了,可見它的安全性了。

這么高的回報率的產品不是沒有,只是風險性很高,股票,基金,外匯都可以達到這樣的收益率,前提是你要有那個能力,選對產品,這點很難。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從業至今,45年的投資經歷,年化復合收益率為20.5%。

引用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的講話:「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所以投資不能單純追求高收益。

可以選擇一些穩健型的產品,如銀行定期存款,收益率3%~5%。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4%~5%。當然還有更高收益的產品,風險也高。網上定期理財,收益率也在4%~5%。這些產品雖然離樓主的要求差很遠,但是正常范圍的理財產品,安全系數也有保障。

人家1萬塊錢存銀行一年才100多塊錢利息,你區區二三十萬一天就想有200塊錢的收益?小心追求高收益不成連本金都沒了!

你想要一天有200塊錢的收益,365天總共的收益就是73000元,就算你有30萬塊錢,那折算成年化利率就是24.3%。

那目前市場有沒有年化利率高達24.3%的理財產品呢?有,但風險很大!

比如下面這只基金:

這只基金收益率最高的時候能達到65%左右,遠高於你預期的24.6%,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最近一年多時間這只基金利率長期處於低位,目前甚至處於負增長。所以這種高收益的產品往往也伴隨著高風險,你可能一時半會獲得高收益,但你也隨時有可能把本金都賠進去。

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你的產品有幾種:

第一種是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是目前最安全的理財方式保本保息,目前大部分銀行利率都是在4%以內,有個別銀行五年期的存款利率能達到5%以上,30萬塊錢一年可以獲得1.5萬左右的利息,一天的利息就是41塊錢,比你預計的200塊錢少160塊錢左右。

第二種是貨幣基金

目前貨幣基金總體收益率不是很高,年化收益大概是在3%左右,30萬塊錢一年大概可以獲得9000元,平均每天是24.65元,比你預期的少176元左右。

第三種是銀行理財產品

目前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大概是在4%到7%之間,我們就取個中間值5%,那30萬1年的收益就是1.5萬,平均每天收益是41塊錢,比你預期的少160塊錢左右。

第四種是p2p

目前p2p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各個平台年化收益大概在6%到20%之間不等,有個別平台甚至可以達到25%以上,但是超過12%的年化收益基本上風險是比較大的,隨時有可能爆雷,所以我們就取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收益水平10%,那30萬塊錢一年的收益就是3萬塊錢,平均每天的收益也就82塊錢左右,比你預期的還少118元。

那為什麼我要給你列舉這些理財方式出來呢?就是為了想告訴你一個道理,任何時候高風險一定伴隨著高收益,甚至有可能是騙子,相對安全的理財產品收益都是比較低的,低風險和高收益不可兼得。

我給你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我之前曾經接觸過一個客戶,他是從某個公眾號上看到一條共享充電寶的理財產品,這個共享充電寶項目號稱日收益可以達到0.8%以上,然後這個朋友就投入了2萬塊錢,結果第一個星期確實拿到了1120元,但這個錢並沒有打到他的銀行卡上,只是在他的app賬戶上顯示出來,這個朋友在嘗到甜頭之後,又追加了3萬塊錢的投資,總共是5萬塊錢,結果一個月之後,他那個app已經登不上,然後才發現這個所謂的理財平台連個官網都沒有,這才發現這是騙子平台,到目前為止,雖然他已經報警處理,但是5萬塊錢還沒有催回來。

所以理財的時候一定必須認真對待風險,任何時候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5%以內本金的收益都相對比較安全,5%到8%的就要考慮損失收益,8%到12%就要考慮損失部分本金,12%以上的收益率,那就要隨時准備所有本金沒法收回的風險。

總之一句話,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是兩個不同的產品,其投資渠道不同、風險性不同,但預期收益率相差不大。如上圖所示,1年期的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只有5%,我們存30萬元結構性存款的話,一年的收益回報最多也就是 300000×5%=15000 元,而期限在1年左右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就在5%~6%左右,依然滿足不了題主的要求!更氣人的是,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最終收益不一定能夠按照預期收益進行發放。

至於基金、股票以及P2P等互聯網理財方式,它們的預期收益率彈性較大,最低血本無歸、最高一年翻個幾倍也不算問題,但是題主你願意承擔30萬元全部損失掉的風險嗎?而且在目前的大環境下,P2P、基金以及股票都是風險極高的投資方式,不說百分之百會賠,但我說90%會賠是一點也不誇張!

雖說他的話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理財方式,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預期收益率高於6%的理財方式必然是風險性極高的理財方式,再說收益是與風險成正比的,24%年化回報率的理財方式風險有多高我相信大家心中應該有數了!

本金三十萬,每天收入利息200元。一年365天,合計年利息收入73000元。需要做到年利率24%。這么高的保本,穩定年利率,正常渠道市場是沒有的。簡述一下,理財的幾個思維:

一,低風險,銀行理財

目前銀行定期存款,大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三年期利率大概在3.2%。全國股份銀行:光大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等幾百家銀行,三年期4.1%,地方銀行:錦州銀行,武漢銀行和地方信用社存款5%左右。

這些利率遠低於24%,但是風險系數很低。

二,中風險,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金融里有很多5%以上的理財產品,比如:京東金融里銀行精選 ,這些風險系數還低。

但是那些P2P的理財很多8%——15%的這些高利率的產品,風險就比較大,更重要的是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三,高風險類基金和股市

證券類基金,比如:指數基金,中證500基金等等,這些基金指數漲或股票漲就會掙錢,跌了就會虧。

同樣買二級市場的股票也是如此,看個人能力了。

總結: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沒有保本的高收益產品。你看的是利息,人家看的是你本金。

高風險投資有辦法嗎?

股票市場是最容易上手,也最容易進入的市場。20、30萬的本錢獲得百元收益在股票市場里並不稀奇,但是要想達到25%的收益率也是非常困難的。一是買到優質股票,本金在短期內迅速增加;二是買美股,美股沒有漲停限制,但是超過30%會自動熔斷。

綜述,這種方法基本屬於賭博性質,每天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期貨市場、股指期貨市場等都屬於高杠桿操作,要做好這類操作,需要有足夠的膽識和專業性。也就是說要能輸得起,也要有贏的能力。如果能達到年化24%,也算是投資界的戰斗機、佼佼者了。

其他還有炒房、高利貸、私募投資等,但不得不說20、30萬來做這些事本金實在太小,而且風險極高,除了投資風險,還有可能碰觸法律風險。

一般情況下,還是本本分分理財,如果想嘗試高風險投資,可先拿出少量本金試一試,抱著平和的心態練手。基本上理財的收益都在9%以下,不可好高騖遠,賠了夫人又折兵。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② 請教下理財達人我家月入三萬左右該如何理財

月入三萬左右具體理財規劃如下:
一、日常生活費8千元
1、那麼你可以將此8千元存入余額寶中,既能夠用於日常消費支付,又可以獲取收益。豈不美哉?
二、將剩餘資金合理配置獲取收益
1.定期理財。可將1.2萬元資金選擇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等靠譜機構的定期理財產品進行申購。投資定期理財產品能夠在較低的風險下獲取穩健收益。盡量選擇360天周期產品獲取5%以上的收益率。
2.貨幣基金。將5千元資金選擇市場上的貨幣基金進行申購。貨幣基金為短期理財避險的好工具且可以有效的彌補資金流動性。
3.基金定投。其餘的5千元可選擇指數型、股票型、混合型等證券型基金進行定投。持續的定投能夠自動有效的攤薄成本,待所投基金進入上升通道即可贖回獲利。長期堅持即相當於為未來積累起不小的財富。
當然你亦可選擇其它類型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但近期因P2P網貸平台頻繁爆雷,所以應該在備案制塵埃落定之後再選擇P2P平台進行投資。
(2)原油期貨爆雷賠多少擴展閱讀:
理財分為公司理財、機構理財、個人理財和家庭理財等。人類的生存、生活及其它活動離不開物質基礎,與理財密切相關。「理財」往往與「投資理財」並用,因為「理財」中有「投資」,「投資」中有「理財」。所謂的理財也不僅僅是把財務往外投,被投資也是一種理財,不懂得被投資也就不懂得怎麼更好理財。
一、理財途徑
國內能夠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的機構主要有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公司。
1.銀行理財
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一般是大額存單、資管產品等,代銷的券商或者基金公司發行的基金不屬於理財
2.證券公司理財
證券理財一般包括證券收益憑證、資管產品等
3.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更加傾向長期性,著重解決較長時間後的教育規劃和養老規劃,同時解決意外、醫療等保障問題。
4.投資公司理財
投資公司理財一般包括信託基金、黃金投資、玉石、珠寶、鑽石、第三方理財等,需要的起步資金較高,適合高端理財人士。
5.電子商務理財
21世紀除了能在線下的網點理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金融搜索引擎搜索理財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的多方對比之後再投資。
二、范圍
(一)賺錢--收入
1.一生的收入包含運用個人資源所產生的工作收入,及運用金錢資源所產生的理財收入;工作收入是以人賺錢,理財收入是以錢賺錢,
2.理財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房租收入、股利、資本利得等。
(二)用錢--支出
一生的支出包括個人及家庭由出生至終老的生活支出,及因投資與信貸運用所產生的理財支出。有人就有支出,有家就有負擔,賺錢的主要目的是要支應個人及家庭的開銷。包含:生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育樂醫療等家庭開銷。理財支出:包括貸款利息支出、保障型保險保費支出、投資手續費用支出等。
(三)存錢--資產
當期的收入超過支出時會有儲蓄產生,而每期累積下來的儲蓄就是資產,也就是可以幫你錢滾錢,產生投資收益的本金。年老時當人的資源無法繼續工作產生收入時,就要靠錢的資源產生理財收入或變現資產來支應晚年所需。包含:
1.緊急預備金:保有一筆現金以備失業或不時之需。
2.投資:可用來滋生理財收入的投資工具組合。
3.置產:購置自用房屋,自用車等提供使用價值的資產。
(四)借錢--負債
當現金收入無法支應現金支出時就要借錢。借錢的原因可能是暫時性的入不敷出、購置可長期使用的房地產或汽車家電,以及拿來擴充信用的投資。
借錢沒有馬上償還會累積成負債要根據負債余額支付利息、因此在貸款還清前,每期的支出除了生活消費外,還有財務上的本金利息攤還支出。包含:
1.消費負債:如信用卡循環信用、現金卡余額、分期付款等。
2.投資負債:如融資融券保證金、發揮財務杠桿的借錢投資。
3.自用資產負債:如購置自用資產所需房屋貸款與汽車貸款。
(五)省錢--節約
在現代社會中,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可用來支應支出,有所得要繳所得稅、出售財產要繳財產稅、財產移轉要繳贈與稅或遺產稅,因此在現金流量規劃中如何合法節省所得稅,在財產移轉規劃中如何合法節省贈與稅或遺產稅,也成為理財中重要的一環,對高收入的個人更成為理財首要考慮。包括:
1.所得稅節稅規劃;
2.財產稅節稅規劃;
3.財產移轉節稅規劃(該項境外較多採用)。
(六)護錢--保信
護錢的重點在風險管理,在指預先做保險或信託安排,使人力資源或已有財產得到保護,或當發生損失時可以獲得理財來彌補損失。
保險的功能為當發生事故使家庭現金收入無法支應當時或以後的支出時,仍能有一筆金錢或收益可彌補缺口,降低人生旅程中意料外收支失衡時產生的沖擊。
為得到彌補人或物損失的壽險與產險保障,必須支付一定比率的保費,一旦保險事故發生時,理賠金所產生的理財收入可取代中斷的工作收入,來應付家庭或遺族的生活支出,或以理賠金償還負債來降低理財利息支出。此外,信託安排可以將信託財產獨立於其他私有財產之外,不受債權人的追索,有保護已有財產免於流失的功能。包括:
1.人壽保險: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失能險、養老險。
2.產物保險:火險、責任險。
3.信託。
4.基金定投。
三、投資渠道
理財投資可謂熱點眾多,歸納起來主要在十三個方面:
(一)炒金
自從中國銀行在上海推出專門針對個人投資者的「黃金寶」業務之後,炒金一直是個人理財市場的熱點,備受投資者們的關注和認可。特別是近兩年,國際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可以預見,隨著國內黃金投資領域的逐步開放,未來黃金需求的增長潛力是巨大的。
特別是在2004年以後,國內黃金飾品的標價方式將逐漸由價費合一改為價費分離,黃金飾品5%的消費稅也有望取消,這些都將大大地推動黃金投資量的提升,炒金業務也必將成為個人理財領域的一大亮點,真正步入投資理財的黃金時期。一種新型黃金投資也是備受廣大中小投資者歡迎,就是黃金定投。
(二)基金
自1997年首批封閉式基金成功發行以來,基金一直備受國內個人投資者的推崇,2012年基金已經明顯超過存款,成為投資理財眾多看點中的重中之重。據有關資料,2013年國內基金凈值已近2000億元,佔到A股股票流通水平的10%以上。許多投資者們依然十分看好基金的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等優勢和特點,希望能夠通過基金的投資以獲得理想的收益。
基金理財的七大技巧:
第1,正確認識基金的風險,購買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品種。
第2,選擇基金不能貪便宜。有很多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會去選擇價格較低的基金,這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第3,新基金不一定是最好的。在國外成熟的基金市場中,新發行的基金必須有自己的特點,要不然很難吸引投資者的眼球。可我國不少投資者只購買新發基金,以為只有新發基金是以1元面值發行的,是最便宜的。
第4,分紅次數多的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基金。
第5,不要只盯著開放式基金,也要關注封閉式基金。
第6,謹慎購買拆分基金。
第7,投資於基金要放長線。購買基金就是承認專家理財要勝過自己,就不要像股票一樣去炒作基金,甚至賺個差價就贖回,我們要相信基金經理對市場的判斷能力
(三)股票
買股票就是買上市公司,買中國經濟的成長。國內股票市場資金供求形勢相對樂觀,這對於資金推動型的中國股市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再加上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計算、融資額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加強了對股市的調控,這將給投資者帶來贏利的機會。但不管怎麼樣,股市的最大特點就是不確定性,機會與風險是並存的。因此,投資者應繼續保持謹慎態度,看準時機再進行投資。
(四)期貨
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對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
期貨合約的買方,如果將合約持有到期,那麼他有義務買入期貨合約對應的標的物;而期貨合約的賣方,如果將合約持有到期,那麼他有義務賣出期貨合約對應的標的物(有些期貨合約在到期時不是進行實物交割而是結算差價。例如:股指期貨到期就是按照現貨指數的某個平均來對在手的期貨合約進行最後結算)。當然,期貨合約的交易者還可以選擇在合約到期前進行反向買賣來沖銷這種義務。
(五)國債
2005年是國債市場的創新之年,不僅增加了國債品種,而且使廣大投資者能有更多的選擇。對國債發行方式也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國債發行的市場化水平,以盡量減少非市場化因素的干擾。另外,國債的二級市場也將成為2014年的發展重點。由此可見,國債的這一系列創新之舉,必將為投資者們帶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大的獲利空間。
(六)儲蓄
多年來,儲蓄作為一種傳統的理財方式,早已根深蒂固於人們的思想觀念之中。大多數居民仍然將儲蓄作為理財的首選。一方面因為外資流入中國勢頭仍較旺盛,中國基礎貨幣供應量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為了適度控制物價指數和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採取提升利率手段,再加上利率的浮動區間進一步擴大。利率的上升,必將刺激儲蓄額的增加。
(七)債券
債券市場的火爆令人始料不及。種種跡象表明,2005年企業債券發行仍有提速的可能,企業可轉換債券、浮息債券、銀行次級債券等都將可能成為人們很好的投資品種。再加上銀監會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以增補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使銀行發債呼之欲出,將為債券市場的再度火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八)信託
信託理財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它的核心內容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具體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
(九)外匯
外匯剛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不久,所以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十)保險
與其他不溫不火的保險市場相比,收益類險種一經推出,便備受人們追捧。收益類險種一般品種較多,它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且能夠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益,可謂保障與投資雙贏。因此,購買收益類險種有望成為個人的一個新的投資理財熱點。
(十一)銀行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也是重要一項,由銀行代理理財,銀行理財產品也是人們進行日常投資的一個主要投向。與股票和基金相比,銀行理財產品具有門檻高和流動性略差的特點。在選取理財產品時,要兼顧到自己的投資偏好和理財需求,同時也要適當地考慮到市場這個外在因素對理財產品「潮流」所帶來的影響。
(十二)珠寶
珠寶兩字對我們來說肯定是不陌生的,自古以來,珠寶兩字就經常在人們的生活詞彙之中。當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審美能力的提高,珠寶正迅速地進入千百萬平民百姓家中。
如今具有國際承認的認證的珠寶也具有很強的投資理財價值。以鑽石為例一般在15分以上的具有保值增值的價值。
(十三)P2P
P2P網路借貸平台在英美等發達國家發展已相對完善,這種新型的理財模式已逐漸被身處網路時代的大眾所接受。一方面出借人實現了資產的收益增值,另一方面借款人則可以用這種方便快捷地方式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

③ 有錢人一般投資哪些領域

證券:這些家族辦公室平均配置了28%的證券資產,較上一年提升了4.3%。其中22%投資於發達國家市場,剩餘6%投資於發展中國家市場。而這兩個市場去年的回報率分別是23%和38%。
私募股權:股權投資依舊是家族辦公室資產的大頭,平均佔到了22%,較2017年提升了3.8%。這一部分產生了接近18%的利潤,較上一年的13%有所提升。
房地產:作為排名第三的資產標的,房地產投資佔到了家族辦公室平均17%的份額。不過在不同地區的情況有所不同,歐洲的家族辦公室平均配置了23%的房地產投資,亞太和北美地區則只有18%和13%。
對沖基金:考慮到相對高額的費用和相對糟糕的回報,配置在對沖基金的份額已經連續三年下降了,目前僅為5.7%,較去年下滑了3.7%。
債券:這一部分資產佔到了總數的16%,其中約有24%的份額投資了南美、非洲和中東的新興市場國家。
同時,來自不同地區的家族辦公室也展現出了獨特的偏好。
北美地區熱衷於投資發達國家股票市場(27%)和私募股權基金(9.9%)。
歐洲地區對於另類投資(泛指非股權、債券和現金投資)的比重達到了50%,房地產則達到了23%。
亞太地區的排序依次是股權(28%)、房地產(18%)和私募股權(15%)。
新興市場對於另類投資(37%)、股票(25%)和債券(24%)更感興趣。

熱點內容
數學對炒股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4-16 17:07:31 瀏覽:788
廣發錢貸子貨幣如何轉入余額寶 發布:2025-04-16 16:45:10 瀏覽:893
炒股買了什麼時候有收益 發布:2025-04-16 16:40:00 瀏覽:625
到什麼地方開戶買基金呢 發布:2025-04-16 16:31:33 瀏覽:667
布朗怎麼應對金融危機 發布:2025-04-16 16:29:41 瀏覽:373
國內股票交易所有哪些 發布:2025-04-16 16:24:30 瀏覽:335
韻達總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5-04-16 16:18:36 瀏覽:689
天天基金網怎麼賺錢 發布:2025-04-16 16:09:18 瀏覽:521
為什麼新股民炒股虧錢 發布:2025-04-16 15:44:13 瀏覽:365
金融類經濟師可以做什麼工作 發布:2025-04-16 15:40:48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