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才能形成股權代持
Ⅰ 股權代持:通常在什麼情況下使用股權代持代持的風險有哪些
當前,公司經營中,代持股份的現象比較多,但是其中潛在的法律風險和隱患也很多。
無論代持方還是被代持方,都應該知道代持本身的責任和風險。
產生代持股份的原因可能會有以下幾種:
1、真實的出資人不願意公開自己的身份,比如有的真實出資人是國家工作人員不能夠開展公司經營。所以,找別人代持股份。
2、為了規避經營中的關聯交易,找別人代持股份。
3、為了規避國家法律對某些行業持股上限的限制,找別人代持股份。
4、有的公司對股東身份有特別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人也想成為股東,就私下出資請別人代持股份。
1、代持地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
可見,我國是承認股權代持的合法性,但是如果股權代持的協議違反了法律規定,那麼這份協議就無效。當違反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下列情形之一時合同無效:
2、代持風險
不管基於什麼目的,代持股份必然要在委託人和受託人之間形成一份股份代持的協議書。如果代持股協議書本身並沒有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內容,主要是沒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的目的,沒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利益等情形的,一般代持協議會是合法的。但是,這種合法也僅限於在簽訂合同的雙方之間,對第三人是沒有約束力的。這樣對委託人和受委託人就會產生如下的風險:
1)、登記在工商管理部門的股東是接受委託的代持股人,他並不是真正的出資人。但是,股東資格的確認依據是股權證和工商登記,如果此時上述文件記載的都是代持股人。當代持股人出現其他不能償還的債務時,法院和其他有權機關是可以依法查封上述股權,並將上述股權用於償還代持股人的債務的。此時,真正的出資人只有依據代持股協議向代持股人主張賠償責任。
2)、當代持股人出現特別的意外情況離世,代持股人名下的上述股權,就會成為繼承人爭奪繼承財產的標的。委託人不得不捲入這場遺產繼承的糾紛案件中來,付出很大的艱辛才能完好地拿回自己的財產權。
3)、有的真實出資人並不參加公司的經營和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出資人的股東權利包括經營管理權、表決權、分紅權、增資優先權、剩餘財產分配權等等一系列的權利實際上都是由代持股人行使。顯然,道德風險巨大。代持股人的轉讓股份的行為、質押股份的行為,真實出資人都很難控制。因此,即便公司發展前景很好,利益非常巨大,對自己不能實際控制的出資權利,還是不要參與。
4)、對那些故意規避國家法律而產生的代持股行為,一旦有人以此為依據請求確認違法和無效,將會對公司經營產生巨大的風險。
所以,准備或已經採取代持股方式運行的出資人,一定要做好法律風險的評估工作,根據所出資公司的實際經營行業、法律規定、人員組成等相關情況,了解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及早做好准備,做到有備無患。
針對特定代持關系,應簽署代持協議,並盡可能將相關責權利約定清楚
1、代持標的說明
即對代持的標的,作出完整說明,盡可能披露出標的權益的所有信息
2、資金的交付責任和說明
即對權益的獲得的對價以及如何支付對價進行說明,明確被代持人應如何通過代持人支付多少對價
3、權益行使時責、權、利
即約定行使代持權益時代持人所應履行的義務,並約定履行義務過程的程序,費用確定及支付辦法。代為權益行使有時不只是簽署個法律文件,有時需要花時間、花精力、還得花費用。比如代為出席約定的工商變更(需要代持人本人親自到場的情形)、異地參加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會議等。
4、約定收回機制
即約定權益由被代持人收回的處理辦法、流程,相關費用的支付辦法和責任等事項,方便當情勢發生變化時,被代持人收回權益時順利完成必要的手續,且保障手續合規合法。
5、約定違約責任
特別是要在基於上述風險分析的基礎上,將風險因素予以明示,並顯示在違約責任里。
如擔心代持人私自轉移權益,需特別約定並有意加大此等違約責任,加大其違約成本。
6、夫妻共同簽字
為了規避被被主、客觀兩方面原因認定為代持人的夫妻共同財產,通常也需要代持人配偶作為承諾和聲明,確認該等權益為代持權益,無論何種情形不能被認定為共同財產。
7、公證條款
如果代持權益足夠重要,或者只要代持人不反對,盡可能將代持協議做公證。
Ⅱ 股權代持的法律規定
公司法股權轉讓代持具有如下相關法律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依法訂立股權代持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並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無效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股權轉讓進行方式
1、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的,由轉讓股權的股東向公司董事會提出申請,由董事會提交股東會討論表決;股東之間轉讓股權的,不需經過股東會表決同意,只要通知公司及其他股東即可。
2、雙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對轉讓股權的數額、價格、程序、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做出具體規定,使其作為有效的法律文書來約束和規范雙方的行為。股權轉讓合同應當遵守合同法的一般規定。
3、在轉讓股權過程中,凡涉及國有資產的,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有資產評估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如對國有資產拍賣、轉讓、企業兼並、出售等,都應進行資產評估。股權轉讓的價格一般不能低於該股權所含凈資產的價值。
4、對於中外合資或中外合作的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根據現行中外合資企業法、中外合作企業法的規定,要經中方股東的上級主管部門同意,並報原審批機關審批同意以後方可辦理轉讓手續。
5、收回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發給新股東出資證明書,對公司股東名冊進行變更登記,注銷原股東名冊,將新股東的姓名或名稱、住所地及受讓的出資額記載於股東名冊,並相應修改公司章程。但出資證明書作為公司對股東履行出資義務和享有股權的證明,只是股東對抗公司的證明,並不足以產生對外公示的效力。
6、將新修改的公司章程、股東及其出資變更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工商變更登記。至此,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法定程序才告完成。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要審查受讓方的資格條件,要嚴格按照轉讓條件和程序進行股權轉讓,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不代表轉讓完成,還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登記才可以。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第二十五條 名義股東將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實際出資人以其對於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其它規定處理。 名義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實際出資人損失,實際出資人請求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Ⅲ 鍥戒紒浠f寔姘戜紒鑲℃潈
娉曞緥鍒嗘瀽錛氳偂鏉冧唬鎸佸張縐板旀墭鎸佽偂銆侀殣鍚嶆姇璧勬垨鍋囧悕鍑鴻祫錛屾槸鎸囧疄闄呭嚭璧勪漢涓庝粬浜虹害瀹氾紝浠ヨヤ粬浜哄悕涔変唬瀹為檯鍑鴻祫浜哄飽琛岃偂涓滄潈鍒╀箟鍔$殑涓縐嶈偂鏉冩垨鑲′喚澶勭疆鏂瑰紡銆傜洰鍓嶏紝鍏鍙哥粡钀ヤ腑浠f寔鑲′喚鐨勭幇璞℃瘮杈冨氾紝浣嗘槸鍏朵腑娼滃湪鐨勬硶寰嬮庨櫓鍜岄殣鎮d篃寰堝氥備駭鐢熶唬鎸佽偂浠界殑鍘熷洜涓鑸鏈変互涓嬪嚑縐嶏細涓鏄鐪熷疄鐨勫嚭璧勪漢涓嶆効鎰忓叕寮鑷宸辯殑韜浠斤紝姣斿傛湁鐨勭湡瀹炲嚭璧勪漢鏄鍥藉跺伐浣滀漢鍛樹笉鑳藉熷紑灞曞叕鍙哥粡钀ャ傛墍浠ワ紝鎵懼埆浜轟唬鎸佽偂浠姐備簩鏄涓轟簡瑙勯伩緇忚惀涓鐨勫叧鑱斾氦鏄擄紝鎵懼埆浜轟唬鎸佽偂浠姐備笁鏄涓轟簡瑙勯伩鍥藉舵硶寰嬪規煇浜涜屼笟鎸佽偂涓婇檺鐨勯檺鍒訛紝鎵懼埆浜轟唬鎸佽偂浠姐傚洓鏄鏈夌殑鍏鍙稿硅偂涓滆韓浠芥湁鐗瑰埆鐨勮佹眰錛屼笉絎﹀悎瑕佹眰鐨勪漢涔熸兂鎴愪負鑲′笢錛屽氨縐佷笅鍑鴻祫璇峰埆浜轟唬鎸佽偂浠姐備笉綆″熀浜庝粈涔堢洰鐨勶紝浠f寔鑲′喚蹇呯劧瑕佸湪濮旀墭浜哄拰鍙楁墭浜轟箣闂村艦鎴愪竴浠借偂浠戒唬鎸佺殑鍗忚涔︺傚傛灉浠f寔鑲″崗璁涔︽湰韜騫舵病鏈夎繚鍙嶅浗瀹舵硶寰嬭勫畾鐨勫唴瀹癸紝涓昏佹槸娌℃湁浠ュ悎娉曞艦寮忔帺鐩栭潪娉曠殑鐩鐨勶紝娌℃湁鎮舵剰涓查氭崯瀹充粬浜哄埄鐩婄瓑鎯呭艦鐨勶紝涓鑸浠f寔鍗忚浼氭槸鍚堟硶鐨勩備絾鏄錛岃繖縐嶅悎娉曚篃浠呴檺浜庡湪絳捐㈠悎鍚岀殑鍙屾柟涔嬮棿錛屽圭涓変漢鏄娌℃湁綰︽潫鍔涚殑銆
娉曞緥渚濇嵁錛氥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鍏鍙告硶銆 絎涓冨嶮涓鏉 鏈夐檺璐d換鍏鍙哥殑鑲′笢涔嬮棿鍙浠ョ浉浜掕漿璁╁叾鍏ㄩ儴鎴栬呴儴鍒嗚偂鏉冦 鑲′笢鍚戣偂涓滀互澶栫殑浜鴻漿璁╄偂鏉冿紝搴斿綋緇忓叾浠栬偂涓滆繃鍗婃暟鍚屾剰銆傝偂涓滃簲灝卞叾鑲℃潈杞璁╀簨欏逛功闈㈤氱煡鍏朵粬鑲′笢寰佹眰鍚屾剰錛屽叾浠栬偂涓滆嚜鎺ュ埌涔﹂潰閫氱煡涔嬫棩璧鋒弧涓夊嶮鏃ユ湭絳斿嶇殑錛岃嗕負鍚屾剰杞璁┿傚叾浠栬偂涓滃崐鏁頒互涓婁笉鍚屾剰杞璁╃殑錛屼笉鍚屾剰鐨勮偂涓滃簲褰撹喘涔拌ヨ漿璁╃殑鑲℃潈錛涗笉璐涔扮殑錛岃嗕負鍚屾剰杞璁┿ 緇忚偂涓滃悓鎰忚漿璁╃殑鑲℃潈錛屽湪鍚岀瓑鏉′歡涓嬶紝鍏朵粬鑲′笢鏈変紭鍏堣喘涔版潈銆備袱涓浠ヤ笂鑲′笢涓誨紶琛屼嬌浼樺厛璐涔版潈鐨勶紝鍗忓晢紜瀹氬悇鑷鐨勮喘涔版瘮渚嬶紱鍗忓晢涓嶆垚鐨勶紝鎸夌収杞璁╂椂鍚勮嚜鐨勫嚭璧勬瘮渚嬭屼嬌浼樺厛璐涔版潈銆 鍏鍙哥珷紼嬪硅偂鏉冭漿璁╁彟鏈夎勫畾鐨勶紝浠庡叾瑙勫畾銆
Ⅳ 股權代持怎麼操作
僅需要實際出資人和名義股東之間簽訂代持協議即可,無需辦理工商稅務登記。實際出資人和名義的股東之間所簽訂的股份代持合同就是屬於有效協議的,並且成為確定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根據。實際出資人若是想成為表裡如一的股東的話,還應當經過公司的股東的半數之上的同意才可以。若是名義股東對其所持的股份處置,則實際出資人將沒有辦法以此處置行為沒有經過其的同意為由而主張此行為的無效。
在一些中大型企業中我們經常會見到「股權代持」這個詞彙,即:公司股東與其他持股人員簽訂股權代持協議後,間接持有公司股權,並且享受分紅等股東權益。股權代持的好處在於:新增或者名義股東(不直接持有股權,而是通過中間人持有某個公司的股權)時,不用變更稅務和工商,對於公司來講比較便利。
股權代持又稱委託持股、隱名投資或假名出資,是指實際出資人與他人約定,以該他人名義代實際出資人履行股東權利義務的一種股權或股份處置方式。
哪些情況適用於股權代持?
1)某些人的身份當時不適合做股東;
2)一個團體的股份放在一個人身上,既保證了工商程序的簡便也便於員工管理;
3)為了相互擔保銀行融資,通過代持的方式設立多家非關聯企業。
股份代持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不要光看營收的一面,也要根據該企業的運營情況,考慮是否需要承擔多大的風險,審查風險因素,若風險過大不建議代持。
股權代持注意事項:
1、股權代持的代持人,也就是工商信息系統里顯示的股東,一般被稱為顯名股東。被代持人,公司的實際出資股東,不在工商信息系統里顯示,一般被稱為隱名股東。
2、協議里要明確顯名股東和隱名股東的出資明細,出資期限以及相關的利潤分配。
3、協議里要明確權利和義務,公司對外承擔責任以後,具體到股東的責任,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的責任如何劃分,要有明確說明顯名股東不承擔責任的條款。
當公司與外部第三人發生權利義務關系時,第三人與公司之間的一切交易,都以工商登記的信賴為基礎。任何內部的有關協議都不能對抗登記的法律效力,這決定著顯名股東在公司外部永遠具有股東的法律地位,公司債權人可以只追究顯名股東的法律責任。此時,顯名股東對外承擔的責任需與隱名股東在協議中明確進行劃分界定。
所以簽訂協議時,顯名股東應該多加註意其不承擔風險的條款,以最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股權轉讓如何進行?
1、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股權的,由轉讓股權的股東向公司董事會提出申請,由董事會提交股東會討論表決;股東之間轉讓股權的,不需經過股東會表決同意,只要通知公司及其他股東即可。
2、雙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對轉讓股權的數額、價格、程序、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做出具體規定,使其作為有效的法律文書來約束和規范雙方的行為。股權轉讓合同應當遵守合同法的一般規定。
3、在轉讓股權過程中,凡涉及國有資產的,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有資產評估辦法》第三條的規定,如對國有資產拍賣、轉讓、企業兼並、出售等,都應進行資產評估。股權轉讓的價格一般不能低於該股權所含凈資產的價值。
4、對於中外合資或中外合作的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根據現行中外合資企業法、中外合作企業法的規定,要經中方股東的上級主管部門同意,並報原審批機關審批同意以後方可辦理轉讓手續。
5、收回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發給新股東出資證明書,對公司股東名冊進行變更登記,注銷原股東名冊,將新股東的姓名或名稱、住所地及受讓的出資額記載於股東名冊,並相應修改公司章程。但出資證明書作為公司對股東履行出資義務和享有股權的證明,只是股東對抗公司的證明,並不足以產生對外公示的效力。
6、將新修改的公司章程、股東及其出資變更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工商變更登記。至此,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的法定程序才告完成。
在股權轉讓過程中要審查受讓方的資格條件,要嚴格按照轉讓條件和程序進行股權轉讓,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不代表轉讓完成,還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登記才可以。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五條 名義股東將登記於其名下的股權轉讓、質押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實際出資人以其對於股權享有實際權利為由,請求認定處分股權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一條的規定處理。名義股東處分股權造成實際出資人損失,實際出資人請求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Ⅳ 代持股份怎麼簽才合法
代持股份合法的條件如下:
1、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要明確;
2、意思表示真實;
3、代持協議不違反法律規定;
4、代持雙方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
5、其他條件。
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是什麼
代持股份的法律風險如下:
1、股權代持協議效力遭否定。即使股權代持協議能夠證明實際出資人和名義出資人之間存在股權代持關系,當股權代持協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時,仍然會被認定無效;
2、股東身份不被認可。代持股關系應當基於委託關系形成,委託關系為雙方法律行為,需雙方當事人有建立委託關系的共同意思表示,簽訂委託合同或者代持股協議,對未簽訂合同但雙方當事人有事實行為的,也可以依法認定存在委託代持股關系,並以此法律關系確定雙方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和義務;
3、股權被處分。顯名股東因其未能清償到期債務而成為被執行人時,其債權人依據工商登記中記載的股權歸屬,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對該股權強制執行;
4、名義股東風險。當沒有足夠證據證明股權代持關系時,在實際出資人怠於履行出資義務時名義股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