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為什麼股權只能賺一半

為什麼股權只能賺一半

發布時間: 2024-03-28 07:52:03

1. 股權分配原理

創業就離不開合夥人及股權分配的話題,那比如新東方合夥人就是3駕馬車、復興4個合夥人、騰訊5虎、小米8個合夥人、阿里巴巴18羅漢:但在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阿里巴巴IPO後股權架構為,馬雲7.8%、蔡崇信3.2%、軟銀32.4%、雅虎16.3%、其他40.3%。

找合夥人這件事情,考驗你對創業方向的思考深度。如果你戰略想不清楚,其實你找不對人,你也不容易說服人。你的戰略想得越透,你對所規劃需要找的人的描述就越清楚。

其實做企業,就是一個不斷進行「股權分配」、「股權激勵」、「股權運營」的過程,股權就是企業的根!自從你開辦公司成為老闆那天起,不管是凝聚合夥人,吸引優秀人才,激勵優秀員工還是進行融資、投資、股改、掛牌或上市、重組或並購,不管是開疆拓土還是構建版圖,股權一直與您同在!

股權激勵的初衷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管理。核心團隊持股並不等於公司的團隊持股,公司的團隊可能有七八個人,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創業者,可能創業者只有兩三個人,所以讓真正的創業者去持股。

1.合夥人合夥創業第一天,就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合夥人股權設計);

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資金,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天使融資);

3.公司有三五十號人,要激勵中層管理與重要技術人員和公司長期走下去,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員工股權激勵);

4.公司需要招兵買馬、跑馬圈地,加速發展,引入A輪、B輪、C輪投資人,……IPO時,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創業股權融資);

5.公司足夠NB,做到BAT的體量,需要把大公司做小,把老企業做新,也會面臨股權架構設計問題(孵化器、阿米巴經營)。

股權:企業的所有權,包括收益權、增值權、表決權、資產所有權等。

股份:所佔股額的收益權。有時常常將股份和股權混為一談。

股權與股份最大的區別是:

股權一般是在工商登記的實股股東,公司在辦理很多變更時,需要所有的實股股東簽名。

股份一般不需要登記注冊,多數是與大股東簽訂契約,明確其擁有的權利、責任和義務。 通常沒有實股股東的表決權,也不太參與實際的決策。

有限責任公司 指依據公司法由全體股東共同出資設立的,每個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 是指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資本分成等額股份,通過發行股票籌集公司資本,股東以其所持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

注冊資本 也叫法定資本,是公司制企業章程規定的全體股東或發起人認繳的出資額或認購的股本總額。

建議創業公司採取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這樣在法人治理的結構設計上比較靈活、簡單、直接。股份有限公司基本喪失了靈活性,初創企業最好不要直接設立公司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規定股東分紅以 實繳出資比例 分紅,公司法也允許全體股東作出另行規定。公司表決權若沒有另行規定以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這個出資比例可以理解為 認繳出資比例 ,但是分紅權是以實繳比例分紅。

為解決資金股、資源股、人力股、管理股等因出資不同而引起的股權不平衡,股東之間可以約定同股但表決權和分紅權不同。

股東的實際出資數額和持有股權的比例屬於公司股東協商的范疇。一般情況下,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持有股權的比例和實際出資比例一致,但是也有例外。從實踐來看,股東認繳的注冊資本只是公司發展的基礎,公司的良好經營離不開各種條件或資源的整合。

從法律上講,股東內部對各自的實際出資數額和佔有股權比例做出約定,我國法律並未禁止。即使約定出資比例和持股比例不同,對公司債權人而言,也不會對公司償債能力產生影響。因此,這種約定不是規避法律,都屬於公司股東內部的事兒。

股東認繳出資後,大家根據認繳出資額占注冊資本的比例將股權一劃分,就按這個持股比例確定分紅比例。

你的公司是否就是這樣做的呢?

從公司發展和股東公平角度講,實繳出資多少才更重要,而不是認繳的多少。因此,公司法明確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實繳的出資比例,是按照股東實際已經繳納的出資占公司注冊資本總額的比例。

有原則就有例外,公司法賦予了股東按照商業規則可以自由靈活地作出約定,即「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的除外。

在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員工和投資人的股權架構設計中,要有一個核心大股東,特別是創始人在初創期應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

既出資又出力而全職創業的人,與只出資不出力或只出資但不全職創業的人,在表決權設計上應有不同。前者對公司的情況了解更全面,更利於作出正確的管理決定,猶如「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做決策」。

同時,表決權大小的差異化設計,也進一步體現人力股和資金股對創業公司的貢獻值的不同。

再進一步,股東也可以約定預留一部分分紅給公司員工。當然,這也可以放在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實施股權激勵時進行。

那在公司發展過程中離開不了市場資源、管理資源、技術資源和人脈資源等各種資源,股東完全可以不按出資比例分配,而是 結合股東實繳出資額以及各自掌握的、對公司發展需要的優勢資源,確定股東在股東會會議中行使表決權的比例。

要特別提醒的是,股東會議表決權不按照出資比例行使的,一定要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確記載。這就是那句經典的「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但是,股東分紅權和公司增資時優先認繳出資權不按照出資比例行使的,全體股東約定即可,而並非必須記載在公司章程中。

因為創始人合夥創業,有的提供資金,有的提供場地,有的提供技術能力,有的提供銷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資資源。各個創始人提供不同的貢獻,各個貢獻性質不同,似乎完全無法等價對比。如果沒有明確的標准,很難說研發就比銷售更重要,也很難說拉來投資的工作就比提供辦公場的貢獻更重要。所以創始人之間如何分配股權,往往成為一個難題,往往不得不用「拍腦袋」的方法劃分比例。

(1)投資人投大錢,佔小股,用真金白銀買股權;

(2)創業合夥人投小錢,佔大股,通過長期全職服務公司賺取股權。簡言之,投資人只出錢,不出力。創始人既出錢(少量錢),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資人購買股票的價格應當比合夥人高,不應當按照合夥人標准低價獲取股權。

(3)非全職投入本公司創業的兼職人員,哪怕技術NB,也建議按照公司外部顧問標准給予大量現金,或者發放少量股權(股權來源於期權池:常規的做法是預留10—20%的期權池,滿足3-5年的激勵需求,後期再以3-5年為一個激勵周期,不斷增發新的激勵措施。),而不是按照合夥人的標准配備大量股權。

員工期權激勵,會經歷四個步驟,即授予、成熟 、行權 、變現。公司的期權池,10-30%之間較多,15%是個中間值。公司總池子確定下來,再綜合考慮他的職位、貢獻、薪水與公司發展階段,員工該取得的激勵股權數量基本就確定下來了。同一個級別的技術大拿,在VC進來之前就參與創業、在VC進來後才加入公司、在C輪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拿到的期權應該設計成區別對待。另外,公司也可以給員工選擇,是拿高工資+低期權,還是拿低工資+高期權。

(4)早期普通員工不宜發放大量股權,這些員工最關注的是漲工資,並不看重股權。早期員工流動性也大,股權管理成本很高,激勵效果有限,甚至起到反作用。

(5) 別把持股多少誤當控制權的唯一要素: 公司控制權需要的是綜合設計,不僅僅是持股比例,更要看到股權背後的各種特別安排。

公司的控制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股權層面的控制權、董事會層面的控制權、公司經營管理的實際控制權。

公司控制權設計是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合夥人的具體特定需求、股東在股東會的表決權、董事會席位、經營層面的管理等因素,並結合每個公司所處的行業、地位綜合考量,為公司量身定製的最佳方案。千萬不要 靠參考模板,小心模板會害了你。

1、充分利用公司法「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一廣闊空間,嘗試將表決權與股權比例分開;

2、不妨在公司章程中直接規定董事會過半數的董事由創始股東團隊或核心創始人提名或委派。在董事會層面,股東之間可約定董事會議事規則,並記載於公司章程,進而對公司及所有股東產生約束力。

3、對於公司有重大影響的事件,比如出讓控制權、重大人事任免等,可規定須核心創始人同意方可通過。

4、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或採取表決權委託。

5、在公司引進資本時應進行風險評估,了解投資人的戰略,制定應對方案。當然,公司長期聘用深諳股權的律師進行風險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股權是對公司的終極控制權利,公司最重大的事項通常是基於股權由股東(會)決定的,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任命以及融資等。

股權層面的控制權包括絕對和相對控股:絕對控股權情形下創始人持股達到67%,也就是達到三分之二,公司決策權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絕對控股權情形下創始人至少要持有公司至少51%的股權;而相對控股權往往需要公司創始股東為持有公司股權最多的股東,與其他股東相比可以保持對公司的相對控制力。

法律依據在於:根據中國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公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股東(會),股東會的普通表決事項,多為二分之一以上多數表決權通過,而少數重大事項(如公司章程修改)還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通過。掌握了控股權,就能夠控制股東(會)決策,進而控制公司。

注意事項: 公司初創時期,最好避免容易導致僵局的股權比例設置,例如50:50、65:35、40:40:20甚至50:40:10這樣的股權比例設置,盡管50:50和65:35這樣的股權結構設置往往是對股東作用或影響力的一種真實反映或者是對現實的一種妥協,在公司早期的蜜月期平安無事,但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往往會發生共貧賤易共富貴難的情況,利益分配的沖突日趨明顯,小股東可能會行使投票權否決公司重大事項,使公司喪失船小好掉頭的決策迅速的優勢。

同樣,類似於40:40:20的股權比例設置可能會導致二大股東都希望聯合小股東控制公司股東(會)決策的情形,50:40:10這樣的股權比例設置也面臨小股東聯合易出現僵局的可能性。

熟悉境內外上市公司治理的人可能明白,董事(會)與股東(會)是相對獨立的,公司股東(會)往往無權直接干預董事(會)依據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日常經營決策的權力。所以,公司的控股權和公司運營的控制權並無必然聯系,尤其是股權相對分散的公司中,公司的控制權往往在於公司的董事會。

對於未上市的境內初創公司來說,股東往往與董事一致所以很少面臨這樣的沖突,但是隨著公司的不斷融資,投資人往往會要求向公司委派董事,董事會的構成會發生變化,此時就需要創始人注意控制公司的董事會、法定代表人等掌握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①公司董事

公司的日常經營事項,主要由公司董事(會)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公司很少需要開股東會,所以也很少通過股東會的控制權來參與公司日常經營,只是在重大事件(如修改章程進行融資)的時候才召集一次股東會或者要求股東簽署決議等文件。所以,如果控制了董事會,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核心創始人可以佔有公司董事會的大部分席位,以保障決策效果和決策效率。

注意事項: 控制董事會最重要的法律手段是控制董事的提名和罷免。公司控制權之爭往往體現在董事的提名和罷免上,如果創始人之外的公司股東沒有提名或罷免公司董事的權利,這些股東也很難插手爭奪公司的控制權。 但現實中,公司的投資人往往要求董事任免權,而公司往往也需要創始人之外的董事助力公司的發展,所以創始人需要注意控制董事會的人數以及創始人任命的董事人數。

創始團隊在公司初期控制2/3的董事人數,而在後期最好能控制1/2以上的董事席位,公司盡量將外部董事席位留給對公司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投資)人,隨著外部董事的增加而擴充董事總人數,盡可能保持創始股東對董事人數的上述控制比例。

比如京東的招股書顯示,京東的董事會為9人,老虎基金、Best Alliance、Strong Desire以及DCM分別有權任命一名董事,而劉強東及管理團隊則有權任命5名董事,並且有權任命董事會主席。

董事會席位來看,劉強東及其管理團隊與其他股東在董事會的投票權為5:4,劉強東在董事會在投票權過半數,在董事會重大問題上應是劉強東及其管理團隊擁有主導權。這樣,劉強東及其管理團隊在董事會與股東會都有絕對的發言權,從而牢牢的把握公司的控制權。

創始人需要知道的另一個法律知識是股權與投票權是可以分離的。 現實情況中,隨著公司的不斷融資壯大,創始人股權將被不斷稀釋,很難一直保持公司的絕對控股權。為了繼續維持公司的控制權,可以將其他部分股東股權中的投票權分離出來,交給創始股東行使。

投票權從其他股東的股權中分離出來,主要有以下四種體現行使:

有些公司一開始創始人是控股的,但由於後續不停融資、增發股票,(據統計:很多比較好的互聯網公司到了上市時,創始人股權投資剩下20%左右。)這時,控制人則會面臨不控股的情況。比如如京東上市前,通過投票權委託制度,劉強東持有80%公司股權,牢牢控制京東。

再比如阿里巴巴與萬科:

股權相同:

1、股權高度分散、創始人運營團隊占股很少

2、都搞過事業合夥人制度

然而2家公司控制權卻大相徑庭。馬雲運用事業合夥人制度(董事提名權+投票權委託)牢牢控制,而萬科一直遭受外部挑戰,去年年底的股權大片到現在還沒有結束。

其核心內容:在股東會董事會上的決議,大家要事先協商達成一致;如果不能達成一致則以某個股東意見為准。

有限合夥持股,創始人(作為管理合夥人持有很少權益但)控制有限合夥持有公司的投票權;

境外架構中的「AB股計劃」(或「牛卡計劃」,或「雙股權結構」)

注意事項,在融資節奏上要把控好,創始人需要注意把握融資的節奏。企業早期融資的估值和股價比較低,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公司的估值和溢價越來越高,融資對創始人股權的稀釋效應會有遞減的效果。但是,資本對企業擴張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融資市場瞬息萬變,創始人需要仔細衡量和規劃,什麼階段需要融多少資,以維持公司穩健的資金流,同時兼顧與公司估值的合理平衡。

通常這樣約定:(如:創始人一共10個投票權,其他股東一股一個投票權;極端情況如京東上市後劉強東1股20個投票權,國外有些互聯公司上市後1股70個投票權)即公司創始人和高管持B類股票,投資人持A類股票,B類股票每股表決權等於A類股票10股的表決權。

A序列普通股通常由機構投資人與公眾股東持有,B序列普通股通常由創業團隊持有;

A序列普通股與B序列普通股設定不同的投票權。

美國上市的公司通常採用這種結構來維持公司創始團隊的控制器,比如, Facebook、Google與網路等企業都將其A序列普通股每股設定為1個投票權,B序列普通股每股設定為10個投票權。近些年上市的京東、聚美優品、陌陌都是採取的這種AB股制度。根據京東的股東協議,劉強東及管理層持有的股份每股代表20份投票權,其他股東持有的股份每股只能代表一個投票權,這樣劉強東及其管理團隊雖然只持有20%左右的普通股,但是由於有雙層投票結構保護,其投票權能確保股東會上重大議案有絕對的發言權。

投票權與股份份額並非一一對應或不可分離,創始人可以通過上述四種方式爭取控制其他股東的投票權,讓渡出投票權的股東基於對創始股東的信任或依賴很有可能會同意這樣的讓渡安排,從而維持公司穩定的控制權。例如,創始人股東通過其控制的持股平台實體(如有限合夥)間接持股(如員工激勵或公司的小額投資人的股權),可以實現以小博大的控制效果,下圖就是一個典型的創始股東通過員工持股實體控制激勵股權的情形。

股權的背後,體現的是責權利,因此,股權架構設計要明晰股東各方的相關責權利,如合夥人的責權利、投資方的責權利,並匹配到位。股權架構設計要為未來的核心人才與骨幹預留股權激勵的空間。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是資源、技術、資金、還是人?什麼樣的東西最重要,就要讓什麼佔大股份。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後期給員工發放激勵股權,少量股權可以解決500人的激勵問題,而且激勵效果特好。在這個階段,員工也不再關注自己拿的股權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資人估值或公司業績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錢。

那在不同的商業模式中,每個合夥人的重要程度與貢獻顯然是不同的,股權應是不同的。比如,平台型、重運營的公司,COO的重要性可能遠大於CTO、CFO、CMO等;技術導向型的公司,CTO可能是最重要的;融資需求型的公司,CFO的可能更重要。 合夥人的整體收入=基礎年薪+績效年薪+股權。

創始人期限:每個創始人,包括你自己,都設定4年的股權兌現期,以及1年的最短服務期。

業務主管股權(0.5-2.0%):4年(或2年)的股權兌現期,根據情況確定最短服務期,以及股權兌現加速機制。

創始人持股比例代表的權力:

67%公司完全控制權(有權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資擴股)

51%相對控制權(對重大決策進行表決)

34%一票否決權(董事會的決策可以不同意)

1,投資人的持股不建議超過30%;

2,創始團隊開始持股的不能超過3人;

3,初創團隊中大股東能保持不低於60%的股份,因為低於50%的股權經不起稀釋;

4,初創公司的股權設計:

1)忌諱江湖方式處理,結構與利益不明細;

2)忌諱股權平均或分散,沒有「帶頭大哥」作為決策中心;

3)忌諱股權比例配錯,非關鍵人員擁有大股權比例。

1、全職創業合夥人-限制性股權

①與股權有關的分配方式:項目提成、虛擬股票、期權、股權。

②創業團隊一開始應發限制性股權。

首先:是股權;其次:有權利限制(股份必須跟創業合夥人全體服務期限掛鉤,分期成熟)

2、股權分期成熟

在一定期限內(比如,一年之內),約定股權由創始股東代持;

①每年成熟25%。

②滿2年成熟50%,第3年成熟25%,第4年成熟25%(避免團隊短期投機行為,如「小米」)。

③第1年成熟10%,第2年20%,第三年30%,第4年40%(時間越長,股票兌現越多,如「360」)。

④第1年成熟20%,剩餘股權在3年內每月成熟1/48(較精確)。

國外常見的:5年成熟,干滿1年成熟1/5,剩下的每月1/48。

以上四種模式對團隊不同導向,實操時還應按需選擇。

因為創業項目在成長階段總有一些更替,如果發現合夥人已經跟不上公司的成長節奏,需要引入技高一籌的合夥人,老合夥人很可能需要「出局」。

股東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夥人有權股權溢價/折價回購離職合夥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權。對於具體回購價格的確定,需要分析公司具體的商業模式,既讓退出合夥人可以分享企業成長收益,又不讓公司有過大現金流壓力,還預留一定調整空間和靈活性。

對於離職不交出股權的行為,為避免司法執行的不確定性,約定離職不退股高額的違約金。

①股東購買時原購買價格一定溢價。

②離職時公司凈資產。(重資產公司較適用)

③公司近期融資估值折扣價。(互聯網等輕資產公司)

基於兩因素考慮:從公平合理角度考慮,通常互聯網公司估值通常水平較高,且投資人的角色投資公司的未來估值而不是當下真實市值;從公司現金流壓力考慮,若完全按照公司估值回購,很可能融1、2KW,若一個重要合夥人離職,可能融資款還不夠回購創始人股權。

可能會使創始股東個人承擔較大的個人風險:

第一、中國公司法雖是認繳制,不代表認而繳股東出資到位之前,相當於股東一直欠著公司一大筆錢。

第二、若公司經營過程中出現重大對外負債人,股東要以認繳出資額為限。對外承擔風險。例:若公司注冊資本五千萬,認繳的情況下,創始股東仍欠著公司五千萬  ,只是早繳晚繳的問題 。

第三,若公司對外有重大負債,股東要以5千萬為限對外承擔責任。

對於非資金驅動型、資源驅動型公司,大部分是人力驅動型這種互聯網企業,互聯+/+互聯咨詢企業,建議注冊資本一開始一百萬為限,如果後續資金不足,可通過股東借款。之後可以通過股東增資或外部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

假如合夥人裡面特別是技術人員,後面增資的時候常常沒有錢,但是他們又特別重要,如果直接稀釋又不能調動積極性,這個時候一般要怎麼處理。

對於這種互聯網相關企業,最重要、最值錢的財富是技術開發人員。對技術開發人員拿股票,分兩部分付出對價:第一、是他們拿出一部分現金,第二、貢獻時間、腦力,這主要是技術,對技術人員,錢不應成為他們拿股票的障礙,可以通過團隊持股計劃或注冊資本本身不高的情況下,把他們的股權給到位 。

對核心技術人員,主要是人力資本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 激勵機制的意義:第一、可按照第一投資人的估值然後 甚至低於其他 人價格拿股票;第二、約束,股票給到位的情況下    這些股份要分期成熟  ,要全職投入,不能從事同業競爭,開發這些產品專利應屬公司職務作品等等要加進,所以技術人員是否能拿出錢不應成為他們拿股票的障礙。

若公司注冊資本為一百萬,投資人願意出100萬買10%的股份,那麼公司估值為1000萬。現在公司為兩百萬的資產,今天投資人進來,明天你就將公司清算掉,那麼投資人只能拿到20萬。

所以許多投資公司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會在投資協議中約定,公司如果要清算,第一需要投資機構同意,第二要拿出投入的投資,第三還要拿出投入的投資收益。

如果公司注冊資本是一百萬,假設凈資產也是一百萬,當公司的估值達到一千萬時,這時候投資人出100萬買10%的股份,就意味著每股的價值翻了十倍,我買一股需要一塊錢,投資人進來買一股就需要十塊錢,這就是溢價。當溢價發生時,你就賺了投資人九塊錢。

如果你注冊資本直接放到一千萬,恰好公司估值也是一千萬,這時候理論上就不存在溢價,你們是同股同價,你與投資人的區別只是認繳與實繳的區別。說的再長遠一點,你想拿回公司的分紅必須把九百萬的認繳全部實繳以後才能拿到,當然你也可以用未來公司賺的錢來填補這個空檔,那就意味著雖然現在沒有掏錢,但是你在用你未來的收益和現在的投資人進行同股同價的安排,你讓步的實際上是你未來的收益。

如果注冊資本是一百萬,而不是一千萬,同樣是10%的股權你獲得的一百萬,其中絕大部分的資金是溢價,而歸屬於整個公司,因為注冊資本低,而估值高,所以你賺了投資人的溢價。

2. 股權 股票 炒股為什麼致不了富

因為股權投資就是投資一個公司的股權,所以在國內通常稱為私募股權投資。從投資方式來看,是指對民營企業的股權投資,即通過私募方式對未上市企業進行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考慮未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並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所持股份獲利。

為什麼要做股權投資?

這幾年流行一句話:沒有股權的人不富。你這么說一定有原因。下面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要做股權投資。

首先,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眾所周知,近年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正在發生變化:存銀行發現收益低,銀行支付的利息趕不上通貨膨脹水平。投資股票有風險,股票就像心電圖。上下控制太難了。心臟不好的人不能投資股票,折騰幾年可能還是不做的好。投資互聯網金融P2P,發現這幾年互聯網金融不斷運行,安全問題確實堪憂,因為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跟不上,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很多人想到投資企業,但是你只能以個人的方式在一個投資企業做天使投資。VC和PE不是一般人能投資的。動不動就需要2000-3000萬,不是一個小數目。大部分人沒有那麼多錢,就算有也不一定知道該怎麼辦。那些作為天使投資人一次投資兩三百萬的,是相當考驗眼光的,你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一筆投資很可能持續十年左右甚至更長時間,如果中間看不到收益,很多人是承受不了的。最好的分析方法就是做PE股權投資。投資期限比較短,一般三五年就可以。把錢交給專業人士,既輕松又省力。你需要做的只是考察一個組織的實力和文化能力。

其次,從企業的角度,企業為什麼需要股權融資。我們都知道,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會面臨倒閉的風險。這幾年去銀行融資已經相當困難了。銀行已經開始不喜歡窮人,喜歡富人。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資產作為抵押,銀行是不會貸款給你的,因為擔心你還不起錢,產生壞賬。企業去股市融資。中國股市有3000多個。每天IPO排隊都等了兩年。很多企業已經等不及了。中國股市的上市是嚴格而慷慨的,所以很難進,也很容易出。對於互聯網金融P2P理財來說,P2P理財屬於高利貸,利率相當高。我們個人投資者在年化收益軟體上能看到的收益高達10%(年化收益超過10%的一年期產品P2P有風險,收益太高,謹慎投資)。此外,P2P公司本身也要抽取利潤。過去幾年,P2P互聯網金融平台借貸給企業的利息可以高達36%,這是房地產企業可以承受的,其他任何行業的企業都可以承受。另外,P2P企業融資還需要企業提供抵押抵押物,現在有很多優質的科技企業都是輕資產,沒有廠房和設備。所以對於企業來說,融資成本也很高。這時候企業就想到了找私募融資,不僅法律法規體系健全,而且是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平台,挺好的。他們需要做的是不斷優化自己的經營管理和盈利模式。

最後,從國家角度來說。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還需要不斷的發展,這就需要資本流動。就像水一樣,只有流動,才能清澈健康。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這幾年銀行利率在逐步下調,這就是為什麼國家不希望個人和企業把錢存在銀行。錢不流動,社會就不會發展,所以國家在逐年降低存款利率。這幾年銀行壞賬也是不斷,不再給中小企業貸款,流動性也很差。股票市場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國股市大部分散戶不按常理出牌,國家經常救市。互聯網金融可以說是野蠻生長,亂,不管亂,一管就死。主管有句話:急則精疲力盡,慌則亂。這方面需要時間沉澱和修復。對於國家來說,股權市場已經有了相應的法律法規,良好的監管可以盤活市場經濟,所以國家大力支持股權投資市場。這是我們經常在新聞中聽到的。大力支持發展多層次股權金融市場。也就是股權投資沒有政策風險,或者說政策風險很低。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3. 股權溢價之謎是怎麼回事

股權是指各個有限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享有的人身和財產方面的一種綜合性權利,股東的股權比例越大對於公司的話語權和掌控權就越大,股權就是指投資人由於向公民合作和向企業法人投資而享有的權利。

溢價是指交易價格超過證券票面價格,只要超過了就叫做溢價.簡單來說,就是股票的收益大於無風險資產收益率的現象,眾所周知股票在股市當中風險比較大,雖然帶來的收益也比較大,但是市場上總會出現以高收益來補償有股票所帶來的高風險。消費的平滑性使得股票收益率與消費的協方差較低。所以股票溢價只能由非常高的風險厭惡系數來解釋。



4. 股權激勵603288為何價格一半

股權激勵603288是價格一半的原因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以一半價格的條件給予激勵對象,使其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
股權激勵是對員工進行長期激勵的一種方法,屬於期權激勵的范疇。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有條件的給予激勵對象 部分股東權益,使其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

5. 為什麼馬化騰在騰訊公司的股份那麼少啊持股才百分之十幾啊

1.當年馬化騰創業突見成效的時候,急需資金購買伺服器和為員工開支,當時准備尋找國外風險投資,IDG和盈科數碼以各占騰訊20%股份的代價向騰訊投資了220萬美元。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正是這220萬美元的風險資金,為騰訊日後的迅速掘起奠定了基礎。那是1999-2000年左右。
2.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以110萬美元的投資,在不到一年中即獲得1000餘萬美元的回報已經堪稱奇跡,但事實證明盈科還是低估了騰訊的成長潛力。
3.起源於南非的MIH絕非等閑之輩,其在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同時上市,主營業務是互動電視和收費電視,年營業額約2.5億美元,市值40多億美元,是個實實在在的傳媒巨頭。其對中國即時通訊市場的關注與理解,更加彰顯了來者的不凡。
4.MIH從盈科手中購得20%騰訊股權的同時,還從IDG手中收購了騰訊控股13%的股份。但是顯然,一旦看清了騰訊的成長潛力,MIH不甘僅僅成為一個參股投資的角色。
5.此後的2002年6月,騰訊控股其他主要創始人又將自己持有的13.5%的股份出讓給MIH,騰訊的股權結構由此變為創業者佔46.3%、MIH佔46.5%、IDG佔7.2%。
6.但在持股比例和公司經營管理的界定上,MIH與騰訊創業團隊顯然經過一番良好的協商,在MIH短暫控股時期,騰訊控股的具體經營管理主要還是由馬化騰等主要創辦人負責,MIH方面派出的兩名非執行董事並不負責騰訊控股的具體事務。
7.直到2003年8月,騰訊創業團隊才將IDG所持剩餘股權悉數購回,並從MIH手中回購少量股權,經過股權結構的重新調整,最終完成了上市前MIH與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的股權結構。

6. 股票和股權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許多人都以為持有股票就把握了股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麼股票和股權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一、股票和股權存在不同。

1、首先差異:股票(以差價獲取收益);股權(以時刻和企業的高速生長獲取收益)2、介入時刻:股票是企業比較成熟期;股權是企業快速生長時刻3、介入地址:股票市場(A股:人民幣股票B股:外幣股S美國股票H香港股票);股權是經過產權買賣所、股權保管中心4、介入本錢:股票是本錢溢價-證交所買賣價格(本錢較高);股權是每股股份接近凈資產的價格(本錢較低)5、收益:股票受價格動搖影響(較低)價格出資;股權是受企業凈資產增加的影響(較高)價值出資6、持有時刻:股票是短期出資;股權是中長時刻出資。

二、股票和股權的操作方法不同。

1、從界說看差異淺顯點說,股票出資是指買入已上市公司股份並經過後續買賣,在低買高賣中獲取差價收益。股權出資是指長時刻(至少一年以上)持有某一家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共享公司快速發展中估值提高的盈餘。

2、從持有意圖看差異股票是投機,股權是出資。美國的股票市場的出資者都是機構,首先是賺所出資上市公司的生長的錢。而我國二級市場是以散戶為主的市場,機構少,以投機為意圖買賣股票成為幹流。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能經過追逐熱門、爆炒概念、低買高賣等投機方法完成暴富。在一級市場中,股權出資一般都有確定時,如12個月,在這12個月內股權是不得買賣和轉讓的。時刻周期的拉長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約束了投機行為,公司內涵價值更被市場所垂青。

3、從盈餘方法看差異股票盈餘靠價格動搖,股權盈餘靠價值增加。A股(二級市場)普遍鐵公雞,有錢也不分紅,出資人只能經過不斷的買賣,然後贏得差價。而在一級市場中,較長的確定時使得股權流動性下降,公司未來的估值提高才是盈餘中心。

三、股權和股票的差異

股權是公司未上市的時分的出資,比原始股更前期進入。而股票分一級市場,一級半市場是行將上市在網上定價發行的股票,二級市場便是咱們正在炒做的股票。一級半市場不會賠,基本上是一倍的收益;而一級市場是幾倍、幾十倍的收益;股權出資呢?都是在10倍以上。

二者相同點:股權和股票的所有者都是企業股民,享用權益差不多。股權和股票直觀的差異便是股權在確定時內是大小非,是非流通股股票是流通股。

二者價格不同:價格不同:只不過股權和股票在注入企業的時刻上有著前後的不同。而時刻的差異就決議了價格的差異。咱們用房地產項目來做比方股權就相當於接近房子的本錢價格,相當於自建房價格。股票便是房子終市場的零售價格。用產品做比方:股權相當於批發市場價(乃至是出廠價)股票便是零售終端價既然是批發,那麼出資股權就一定要比股票的量大,門檻高。不可能你只買100股還給你批發價!

二者風險不同:股票的風險首先是二級市場的價格動搖。而二級市場價格的決議因素許多。第一是大勢,容易說是牛市還是熊市,第二便是莊家做股。不管是牛市還是熊市,總是有許多散戶虧錢,便是由於莊家把散戶的錢斂走了。股權的風險首先是時刻。企業上市時刻的不確定性,用時刻換收益,一定比儲蓄和債券收益要高的多,假如即便是15倍收益,也很安穩。就你比方你買了首鋼的股權你還憂慮什麼。股權還有流動性不如股票。但反過來而言,但凡流動性差一些的,一定風險就小不少,比方房產,比方黃金,比方古玩,比方保藏。但股權一定比房產古玩保藏的流動性高許多。由於即便企業一時半會兒未上市,也能夠經過產權買賣所掛牌買賣變現。

二者收益不同:股票價格收益很容易便是二級市場動搖,賺取差價。而股權不光有股票這部分收益,還有股權溢價時轉讓的獲益,企業未上市之前,股民就享有分紅,配股。新股發行價一定高於股權轉讓價,開盤價也都高於新股發行價,所以就算股票破發持有股權也不會虧錢。

以上便是我今日要介紹的股票和股權的差異了,你們了解清楚了嗎?

7. 幾個朋友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

合夥制的企業有幾種角色,作為投資方,我們要好好的平衡,這裡面就包含了如何分配股權和管理權的問題?投資方,實際操作者,資源核心技術方,立項者,我先大致呢分析這幾個角色。

一般而言,實際引入項目及立項者,優先佔有5%左右的股權!實際操作者CEO,優先佔有5%到10%的股權,這其中要平衡這個實際的操作者,是否具有我們所需要的資源,比如說經驗,技術,必須的項目能力,這相當於技術智本入股,這一點是投資人,必須要明確的,也是投資的風險所在。

當我們按著以上的這種常規化的分配比例來分配股權時,剩餘的股權已投資金額為主,打個比方吧!比如這個項目的投資金額為100萬,那麼實際操作者具有了相關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它可以以技術和智本入股,有10%左右的股權,而他本人也擁有這個項目關鍵的資源,這時投資人要評估他所擁有的這個資源的價值,確定給予它的股權。你投資80萬,佔有80%的股權,另20%就相當於他技術和智本操作入股了,但你也可以余出5%左右的團隊股份,即他佔15%,另5%由他代持,作為將來團隊的股權獎勵,因為畢竟要引進好的人才。

關於股權和合夥人制度,以及合夥過程當中產生的一些問題的內容,在我@孫洪鶴 短視頻當中都有大量的講解,可以自己查看一下,希望我的回復能夠對當事人有一些幫助,以後多交流

最佳:股權一人為67%,其他33%,最堅實,這樣決議不管是股東會三分之二以上通過,還是二分之一以上通過都不可能會被否決。

次佳:股權一人為51%,其他49%,仍然有決議被否決的風險。

最差的平均股權,誰說了都不算,奮斗的時候或許可以共患難,可是公司如是盈利了,三個人都會開始膨脹,權力慾望也會越來越大,最終公司將進入無限內斗。

其中中國股權之爭最經典的戰役莫過於雷士照明的股權爭霸,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來看看,絕對比商業大片還驚心動魄。

雷士照明成立於1998年,由三個重慶人,又是高中同學吳長江(班長)、胡永宏(支書)、杜剛共同組建,投資一百萬,其中吳長江45%、另外二人各佔27.5%。雷士照明發展非常快,2002年公司銷售超過一個億,這時候三個發生了權力分岐,進行了第一次股權調整,平均分配,三個各佔三分之一。

雷士照明的商業模式非常成功,與代理商綁定,到2005年業績已達7個億,這一年股權斗爭大戲之幕正式拉開,先是吳長江被踢出局,可幾天後吳長江聯絡經銷商開「維穩大會」反將胡永宏、杜剛踢出了雷士,踢出去得花錢,二人股份作價1.6億,這筆巨資顯然是當時的雷士出不起的,只能找外援,這時候有個神秘女人出現,她就是毛區健麗,給雷士拉來994萬美元的投資佔了雷士30%的股份。

2006年軟銀賽富的閻焱投入的2200萬美元占雷士35.71%,按這個價格算,毛區健麗已經賺了兩倍。2008年高盛投入3655萬美元,佔了9.39%的股份成為了第三大股東,毛區健麗已經賺了七倍。

2010年雷士在香港上市,募資15億港幣,毛區健麗投資翻了二十倍。2011年施耐德購買了9.22%股份,花了12.75億港元,成為雷士照明第三大股東,這也是吳長江引入的外資用來制約閻焱的,這時候吳長江持股15%為第二大股東。

2012年閻焱將不合的吳長江趕出雷士,自己做了董事長,消息一出雷士股價大跌,經銷商紛紛罷工支援吳長江,2013年吳長江又返回雷士董事局成為執行董事,但這次並不是幸福的開始,而是劫數的開始。吳長江自己找來德豪潤達公司的王冬雷,將自己的股份買給他,加上他們收的散股,持股達20%成為雷士最大的股東,閻焱被踢出局,吳長江任CEO。

2014年吳長江再次被踢出了雷士,這次不但出局還被惠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罪,判處有期徒刑14年,雷士照明的股權之爭終於劃上了句號。

所以股權的平均化是風險最大的一種分配方式,我們也可以從喬布斯被趕出蘋果,真功夫創始人進監獄去了解股權爭斗的殘酷。

一個負責內容,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銷售。你的合夥人團隊的分工很明確,這點是很不錯的,但分配股權參考的主要因素可不是這個。

誰是大股東?誰來決策?

平分股權是最不明智的行為,創業過程中,你無時無刻不在做決策。很多情況下,決策的正確性並不重要(創業過程中的需要坑都是需要跳的,很正常),更重要的是做決策是否高效。平分股權,合夥人之間總會因為一些並不重要的決定,吵得不可開交,這個是創業失敗、合夥人散夥最常見的原因。

我建議,如果你們三個人,如果有一個是發起人,是他把大家拉到一起的,最適合當大股東,畢竟他對公司的發展路徑想的更清晰一些。如果你們覺得每個人都很重要,多給誰分都不太好的話,你們可以嘗試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比如,ABC三個人平分股權,但是你們約定,如果公司需要對一些事項做決策,A的意見必須與B保持一致,這也也能有效避免內耗。

都是全職嗎?

如果你們中間有人是兼職創業的,別的地方還有工作,我建議最好給他少分些股權,甚至不分。兼職就意味著不會全身心投入,意味著公司發展遇到危機,第一反應是逃避。個人建議,必須要給股權的話,不要超過10%。

預留一部分股權

建立股權池,一方面是為了吸引後續的優秀人才進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動態的調整你們三個人的股權,畢竟分配股權是事前行為,合夥人能對公司發展起多大作用,還要看之後的情況。個人建議預留在15%到20%之間,先由大股東代持。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也歡迎你私信溝通。

我記得,萬通六君子當年合夥創業的時候,說了非常經典的一句話:以江湖的方式加入,以公司的形式退出。幾個朋友一開始可能是因為臭味相投,或知根知底,各知所長,各補所短。於是,就擼起袖子一起干。這種哥們義氣在創業初期,財力物力人力極其缺乏的情況下,非常管用,在股權分配上也會比較隨意,因為你們是因為感情才聚在一起的,而股權分配則涉及到利益分配,在不賺錢的時候沒什麼,要是開始賺錢了,股權糾紛就開始有摩擦了。而且,每個人都會不斷誇大自己的付出價值,從而在談判上獲得主動權,這就是很多兄弟企業最後倒閉的核心原因。

那麼,創業初期,有沒有更好的股權分配模式呢?也有,首先,你幾個朋友合夥創業,那麼就是一個團隊,一個團隊一定會有一個靈魂人物(否則這個團隊就不成立),掌舵整個創業的方向和大局,那麼這個靈魂人物應該出最多資金占最多的股份,把握絕對的主動權,避免未來有紛爭時發生失控事件。

那麼,有人會問,那個靈魂人物可能沒那麼多資金,占不了那麼多股份怎麼辦?你要明白,他既然是靈魂人物,就一定有過人之處,資金不夠,他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或其他手段,借錢也好,貸款也好等各種方式籌集資金。如果他沒這能力或魄力,那麼就不適合當靈魂人物,跟著他干,也沒安全感。

最後總結:平均分配股權是最愚蠢的,會給未來埋下很多隱患,靈魂人物必須占超過51%的最多股權。剩餘的49%,根據團隊成員出的資金和能力進行分配。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個 肯定不是很好的分配方式:三人各佔33.3%, 這種方式是最容易產生糾紛,最後分道揚鑣的股權分配方式。尤其在後面如果越來越大,更容易由於控制權之爭而解體!

所以從問題的描述上可以看出, 問者大概是三個人一起創業 ,一個負責內容,一個負責技術,一個負責銷售,並且大家的資歷又差不多。 但最簡單的方式往往不是最合適的。

那如何分配最好呢?下面以成立有限公司為例說明:

首先,你們一起商量,公司誰控股,占的股份最多,最多者超過50%為好。

確定一個人的核心地位,避免控制權的紛爭,能讓創業者團結一心,把蛋糕做大, 所佔的股權少,未必就回報會低。

確定一個人的核心位置,有許多好處,在許多有分歧選擇上能快速做決定。既然決定一起創業了,首先應該是很信任的。就目前你這種情況,負債銷售的控股比較好,畢竟開始活下來是基本,而銷售是確定是否能活下來的基本。

其次,作為參與者,持股最好不低於10%。

當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問題時,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10%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所以10%稱為申請公司解散線, 不低於此線,是對股東自己的一種保護。

最後,兩者持股較少的人合計持股不要低於34%。

持股34%至少讓股東擁有七項權力: 修改公司章程、增加註冊資本、減少注冊資本、公司合並、公司分立、公司解散、公司變更。

因為已經確認了一個人的核心控制權來避免股權的紛爭,那自然也要限制他對公司能為所欲為。

這是一個好問題,也是一個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在駕馭股權,其實是股權在駕馭我們! 以上幾點只是一個大概的建議框架,具體的持股比例肯定要具體結合你們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現在公司注冊已經是認繳制了,設立公司時候已經不存在資金門檻的問題。但我個人建議是,如果大家的資歷是差不多的話,在創業時是很難分得清內容、技術、銷售的比重的。那股權結構可以參考「出多少錢佔多少股」這個標准。這個分配製度優點非常明顯,一來比較直觀,不容易產生分歧;二來所有公司在運營的初期都是一個往裡投錢的階段。公司需要的辦公場所,前期的辦公人員,辦公的基本設備,要解決這些問題都無可避免涉及到錢。但是「出多少錢佔多少股」的這個考慮,在公司去到盈利期時,很容易會產生股東之間的分歧。在公司設立前期,可能銷售發揮的作用較大,漸漸地,負責技術的股東會越來越發揮排頭兵的作用。但是,等公司過渡到平穩期時,負責內容的股東,就會發揮作用了。


所以,我建議: 1、 在成立公司的時候,就要 設立好股權內部轉讓和外部轉讓的規則 2 、股東之間要建立這個共識:股東一旦投錢進公司, 錢就是公司財產,不再是私人財產, 如果出現公司財產與個人財產交叉使用的情況,股東之前很容易產生分歧,還有可能會涉及挪用資金罪等刑事案件。 3、 朋友之間合夥創業,往往羞於談及權力、利益、責任分配問題,而且在准備創業時更注重如何在外部開拓業務而不重視內部建構。但是在創業初期的激情過後,公司發展壯大後或遭受挫折時,就很有可能會在上述問題上產生紛爭,所以,創業開始股東之間就要 設定好合夥協議或公司章程等制度性文件 來明確股東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在文件中,創業者可以就各自占創業事項多少利益比例,各自承擔的債務比例,各自的工作內容,如何引入新的創業夥伴和退出機制等問題都一一的做出明確約定。一旦發生法律糾紛,這些制度性文件即是保護所有人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

關於股權分配的建議

分配股權之前需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試舉一例供參考:

ABC三人好友擬設立英文培訓公司,A有獨家的英語培訓技巧,B擅長組織管理,C擅長銷售,三人各自出資10萬,注冊資本30萬。預計年利潤在30萬左右。

那麼從三人的重要性來看公司經營當中可能A是核心人物,再好的銷售沒有好的課程也無法走遠,自然公司的組織管理也就更談不上;當然C次重要,如今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一個好的銷售勢必能夠加快公司的盈利的進程,自然AB也就有更好的動力進行工作;B最後,好的技術加上好的銷售,那麼B的存在就如同錦上添花。 (具體的重要性應當由三人達成共識才行)

所以資金股方面如果是1:1:1,那麼人力股方面就是x:y:z,合計就是x+1:y+1:z+1,那麼針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以及分紅建議如下:

A持股: x+1%

B持股: y+1

C持股: z+1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需要由三人明確企業核心是誰,應當保證企業的控制權不能過於分散,以免B因為後期的分紅產生意見而三人股權過於分散導致公司經營陷入僵局。同時可以在章程中就特殊事項進行約定必須經過多少表決權通過之後方能履行。

以上的所有數據僅是舉例,目的在於讓提問者清楚除了資金以外,還需要明確人力貢獻度的大小。

如果王夠強,就一個王兩個二模式。

第一,以出資比例的百分比計算決定

第二,股東約定好並簽署協議

朋友之間最好不要一起開公司。為什麼這樣說呢?


現如今開公司易,公司賺錢難。在此過程中,難免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如果意見、方向不一致,經常會鬧得不愉快。


我就和曾經的同學也是朋友開過一家廣告公司,主要做DM(廣告直投雜志),當時的股份是55開,各佔50%。當時覺得很合理,很公平。可是到了關鍵時候,就出大麻煩了!


一次,公司資金短缺,需要對外融資。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想要佔股80%,出資500萬。在決定要不要這筆投資的節骨眼上,我的朋友(同學)態度很堅決,不同意;而我認為公司沒有收入,每月已經沒錢給員工發工資了,還欠著印刷廠十幾萬,這時有人雪中送炭已經是燒高香了。這筆投資就是公司的救命錢,我同意接受投資人的條款。


因為我們倆在合夥的公司股份各佔一半,雙方不能形成一致決議,那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就這么稍縱即逝。最後,我們的公司以人員解散、公司注銷收場。


所以,朋友好比魚,生意好比熊掌,不可兼得也。 把兩者混在一起,今後大概率是連朋友也做不成了,甚至成為後半輩子的冤家。

如果你真的想好要和朋友一起開公司,那就一定要把公司的股權架構設計好。那麼,該如何分配股份呢?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股權?具體包括哪些權利呢?

股權是出資人投資公司而享有的權利,來源於出資人對投資財產的所有權。 出資人對公司的投資實質上是對投資財產權利的有限授予,授予公司的財產權利成為公司法人對投資財產的財產權,保留下來的權利及由此派生的衍生權利就成為出資人的股權。


接下來,給股東多少股,實際上是關於股東貢獻綜合評價的問題。作為股東,無外乎出錢還是出力,有3種情況 :

一般的操作是,按出資額來分配股權,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出多少錢佔多少股。即便股東只是出力,我們也會給這些非金錢的要素進行估值,給予相應的持股比例。


但是,企業初期的 股權 結構設計往往放大了出資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一個事實,大部分企業在渡過初創期之後對資金的依賴大大減少,反而,出力的人,特別是技術、管理甚至銷售崗位的人於企業更為重要、更為關鍵。初期確定的 股權 結構雖不合理,但是會產生「錨定效應」,後期調整往往難上加難,甚至是引發股東戰爭。


股東貢獻的考量至少要包括資金、資源、專利、創意、技術、運營、個人品牌等多個維度,綜合評價後確定股東的基本持股比例。在基本持股比例之上再結合後續的業績、管理、營銷等諸多方面貢獻,確定一個可調比例,特別是分紅上的可調比例,實現 股權 的動態調整。


下面這張圖是公司股權的幾個關鍵比例:


如果你是這家公司的發起人(創始人),你一定要非常清楚 股權持有比例的三個「黃金線」。


當然,具體因每個公司情況不同,無論採取哪種方式,表決權的分配方案必須在公司章程中載明才具有法律效力。


喬布斯就曾經因為股權沒有設計好,被趕出自己創立的蘋果公司。1985年4月12日,喬布斯當時沒有一票否決權,被董事會釋去權力,掃地出門。因此,1997年,喬布斯重回蘋果時,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要求當時的董事會讓他當CEO,並根據自己的意志重組了董事會,完全將董事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我的建議是:如果是兩位創始股東,最好是73、64或82這樣的比例,雙方能互補,但一人必須獨大;如果是三人或以上,主要一位股東也要相對控股,最好是絕對控股,即持股67%以上。

8. 有些股票漲到很高後第二天怎麼就變為一半的價格是為什麼呀

1、股票投資主要有兩種分紅方式:一種是現金分紅、一種是股票分紅。
2、現金分紅需要除息,也就是除掉這部分利息的意思。例如某股票每10股派現金1元,當除息之前的股權登記日的收盤價是10元時,那麼每股就有0.10元的現金紅利,次日一般為除息日,則股價開盤時需要除掉這 0.10元(即除息),即開盤價為9.90元。
3、股票分紅在中國股市包括兩種:送股和轉增股。送轉股票之後需要除權,你所說的情況就是除權造成的現象。例如某股票每10股送轉10股,而送轉股之前一日股價收盤價為50元的話,那麼,每10股送轉10股的股權登記日的次日,就要除權。除權之後股價就變成了25元(即你所說的一半)。

9. 騰訊持有特斯拉5%股權,特斯拉為什麼要折價16%將股權賣給騰訊

答案很簡單,特斯拉現在非常看重中國市場,甚至在意程度超過了美國。而特斯拉一定要在中國本地拉一個合作夥伴,中國 汽車 行業沒有任何一家的技術能給特斯拉幫助,所以特斯拉更看重的是銷售渠道的合作夥伴。

不過特斯拉願意折價16%的金額,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說明了幾點問題。

電動車領域是非常燒錢的,中國願意補貼電動車,也是因為知道這個行業燒錢。開拓一個新的市場,就跟副本開荒一樣,這種從0到1的過程,投入大,收益還不一定有回報。

我們看看國內的幾家電動車生產廠家,蔚來到現在都是虧損嚴重,賈躍亭的FF直到現在還沒開始量產,小鵬 汽車 也是一直在融資,沒有開始真正量產。

特斯拉比他們也好不了多少,同樣在燒錢的過程中,一直處於虧損,沒有盈利。現在又開始開拓中國市場,這就需要更多的錢,賣一點股份,收一點錢回來,也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有一些人說特斯拉是需要騰訊的安全技術,我覺得這個完全是無稽之談,這種問題特斯拉一定會自己解決,軟體部分一定不會讓其他公司插手。

這個我分析有這三點原因:

1、拿得出錢

騰訊投資了特斯拉18億美元,這筆錢也不是誰都拿得出來的。在國內能一口氣拿出這么多錢的企業,並且不影響資金周轉的,扳著手指都數的出來。

在這些備選項中,騰訊算是實力最雄厚的公司之一。

2、騰訊投資風格

如果是類似吉利這樣的車企投資特斯拉的話,一定會想辦法介入到生產和管理中去,大家都知道國內車企投資都是為了技術。在這一點上,特斯拉絕對是不會讓步的,因為這是他未來發展的基礎。

但是騰訊就不一樣了,他投資的公司基本上都不會去插手管理,僅僅作為財務投資,和未來的戰略布局。騰訊不僅僅投資了特斯拉,還投資了蔚來。

3、特斯拉最需要的是銷售渠道

放在以前,銷售渠道主要是4S店,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騰訊除了是互聯網企業,現在也算是一個超級媒體了。騰訊的流量在未來可以直接引流給特斯拉的網上銷售平台,直接網上訂車,根本不需要4S店這么重的成本建設。

騰訊需要布局新能源 汽車 ,也需要未來的無人駕駛技術,這些都是網路和騰訊可能發展的潛在領域,騰訊自然不能落了後風。

特斯拉也喜歡這個中國合作夥伴,既可以帶來流量,又不插手自己的管理,未來萬一又差錢了,還可以繼續找騰訊這個大金主拿一點。

為了加大忽悠。進入中國。

類似龐氏騙局,馬斯克大忽悠一個罷了,是美國互聯網金融圈錢騙局第一人馬斯克,金融洗錢圈錢套路自燃自爆特斯拉。

精明的特朗普禁運晶元,叫通用回美國,而不在乎馬斯克,因為馬斯克沒技術就是個營銷包裝軟文水軍蹭熱度互聯網金融圈錢騙局

馬斯克是個大忽悠,馬斯克starline項目最大投資方是美國空軍,本身就是個超級偵察計劃,就不明白為什麼要掛個為全球接網的名號。不過馬斯克是個營銷天才,馬斯克是被華爾街包裝成了鋼鐵俠,實際上他只是經濟學本科輔修了物理學,並無任何工程技術背景,他也沒有任何工程技術發明,他最大的運氣就是一創業就碰到了華爾街的天使投資人,幫助他收購了paypal(美國的支付寶)的前身Confinity公司,並最終被ebay收購,依靠發的這筆橫財又入股了特斯拉公司,並踢走創始人。說穿了就是個搞互聯網金融的。無論是太空 探索 spaceX,還是特斯拉都是馬斯克前台唱戲炒作,華爾街的猶太人背後運作賺錢。2008年之前是個玩世不恭的花錢點大炮仗的暴發戶,2008年之後就是被華爾街操縱炒作概念的白手套,當然,他和華爾街及美國政府都是互相利用而已,華爾街需要他炒作概念收割韭菜,美國政府需要他代表新一代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希望通過他的spacex給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製造壓力,避免NASA完全被ULA裹挾控制。而馬斯克自己借著巨額的資本實力完成了自己發射火箭的夢想。對馬斯克而言,spacex是核心,而特斯拉只是協助華爾街圈錢的工具。

不懂花了多少錢,請了滿網路的無下限軟文水軍吹捧大忽悠馬斯克

昨晚美股又創了 歷史 新高,特斯拉的股價也跟著大漲了近10%,最新報價524.86美元一股,再創 歷史 新高,這個位置距離去年6月初176.99美元的低點已經漲了196%。

再加上近期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落地、國產特斯拉Modle3交付,並在中國獲得高達90億元的抵押貸款和22.5億元的無抵押循環貸款額度。

一時間,特斯拉成了國內熱搜榜的常客,特斯拉Model3交付、特斯拉Model Y項目啟動、A股特斯拉概念股暴漲、寧德時代股價突破100元大關、馬斯克跳尬舞慶祝……

在這樣的火熱背景下,3年前由騰訊旗下全資子公司黃河投資收購特斯拉的事情,再次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更是有人計算騰訊已經在特斯拉身上大賺了上百億。

2017年3月24日特斯拉發布公告,騰訊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收購特斯拉5%的股份,總共收購特斯拉816.75萬股,最後摺合為17億美元。

由此,騰訊也就成了當時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

不過有趣的是,當時,也就是2017年3月23日特斯拉的收盤價是255.39美元一股,816.75萬股應該作價20.86億美元,但騰訊僅出資了17億美元,這個折價差不多接近20%。較3月17日定向增發和公開市場收購時市場價261.20美元,折價比達16.67%。

不管怎樣,這樣一筆折價交易,不僅讓騰訊一下就賺了近3億美元,到2017年6月底特斯拉的股價已經漲到了390美元,較3個月前又漲了55%。

從哪之後特斯拉股價又一路跌到了2019年6月初的176.99美元,接著就是目前這波快翻了兩倍的大漲。如果以最新524.86美元一股計算,騰訊持有的800多萬股特斯拉股票已經價值近43億美元,較當初17億美元的成本賺了26億美元,也就是差不多179億元人民幣。

顯然,在騰訊投資特斯拉這筆交易中,騰訊從一開始就吃到了足夠的甜頭,問題在於為什麼當初特斯拉要折價賣給騰訊足足5%的股權,還讓其成為第五大股東?這也是近期大家討論的焦點。

查了一下當時的相關報道,騰訊方面也是有回應的:

騰訊公司回應稱,特斯拉CEO馬斯克先生是創業者的典範,特斯拉也是電動 汽車 、無人駕駛、共享車輛、可持續能源生產等新技術的全球先驅。騰訊也一直在推動生態共贏,希望通過鼓勵內部創新和以資本支持新興 科技 產業的方式,為世界更美好的將來添一分力。

同時,騰訊方面還表示,目前(2017年3月),特斯拉可能正致力於Model 3轎車、太陽能屋頂、建設超級電池工廠1號等目標的實現。從過往來看,騰訊和被投資公司除了單純的股權關系外,也會演化出一些商業層面的合作。騰訊與特斯拉眼下並無具體的合作計劃,未來可能視雙方發展情況做適當考慮。

以上是當時騰訊官方的回應,可以看出,騰訊當時的考慮不僅僅只是作為一筆單純的股權投資行為,而且還考慮與特斯拉有一些「商業層面的合作」。

這種合作具體是什麼,騰訊方面也沒有具體說,但至少,既然是商業合作那結果一定是共贏的。

當時也有媒體報道說,騰訊這是蓄謀已久的,騰訊早在多年前就考慮過進軍新能源 汽車 ,最初騰訊和富士康、和諧 汽車 一起合作過。

2015年6月18日,和諧 汽車 發布公告,和諧 汽車 、騰訊、富士康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和諧富騰「互聯網智能電動 汽車 」投資合夥企業,和諧持股40%、富士康30%、騰訊30%。

就在「和諧富騰」成立的前一天,騰訊已經與順為投資、京東、易車、高瓴資本聯手投資了國內新能源 汽車 公司蔚來 汽車 。

一路過來,騰訊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顯然沒有停止過,而騰訊和特斯拉的合作很有可能是在為特斯拉以國產身份入華鋪路。

因為,在當時,特斯拉屬於進口車,在繳納了稅費之後,原本中高級車型就變成了豪華車。而國內同樣價格定位的新能源 汽車 ,不但沒有昂貴的稅費,還有國家的補貼。Model3定價3.5萬美元,不過25萬人民幣,比亞迪的秦EV300入門款也是這個價錢。

反之,如果特斯拉能夠藉助騰訊、富士康的國內資源,讓特斯拉在國內生產,變成國產新能源 汽車 ,那特斯拉在國內的就會更具競爭力。

當然,現在來看,馬斯克不僅在上海建成了他的特斯拉超級工廠,還獲得上百億的貸款。而他的特斯拉 汽車 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國產化,少了稅費成本後即使售價即使降到30萬以下,特斯拉還是比很多國產新能源 汽車 更具競爭力。

截至到目前來看,這場合作不是很好的結局嗎?騰訊獲得近200億的投資收益,特斯拉名正言順的全面進入中國新能源 汽車 市場。

但有一個問題是,在2017年底特斯拉披露的股東名單裡面,騰訊又已經不在特斯拉的股東名單里了,至少是前15裡面沒有了。

從2017年12月31日之後特斯拉的股東名單就沒有披露了,騰訊現在還有沒有持有特斯拉股票,在2017年3月到12月這段時間里,騰訊是賣出了還是減持了也不得而知。

謝謝您的問題。騰訊和特斯拉合作是各取所需。

這個問題其實挺簡單,這屬於騰訊和特斯拉的的對等交換!1、騰訊所持特斯拉股權為被動股權騰訊所持的5%股權雖然讓其成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但是騰訊這部分股權為被動股權,這種股權對特斯拉不具備掌控權,具體的運營事物騰訊無法進行干預,特斯拉自己該幹嘛就幹嘛。一句話,騰訊的投資被限定死了,只是簡單的純財務投資。既然特斯拉對騰訊掌控的股權許可權進行了限定,那騰訊自然也會提出對應的條件,這個條件現在來看就是直接16%的折價。對雙方來說,這就是一場利益對等的交易。2、為何騰訊願意和特斯拉進行利益交換先說騰訊為何願意投資特斯拉,哪怕是單純的財務投資。這個我想也很簡單,騰訊對外投資向來不講究全面掌控,這些年來不管是國內還是海外,相當部分的投資均屬於這種情形,我給錢你們自己運營就好。而面對外海一些大型企業,類似這特斯拉這樣的企業,你想要有掌控權人家也不會給你,與其被拒絕談崩還不如就進行財務投資,以賺錢為目的就好。況且,特斯拉在騰訊投資之時,已經在和上海這邊進行談判進行建設工廠之事,這種明顯利好的事情我想騰訊心裡也是清楚的。一旦特斯拉能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必然獲井噴式的發展,從長遠來看,這對絕對是一樁好買賣!你看,特斯拉中國工廠開售之後,這股價暴漲,騰訊這一波算是直接的收益者。3、特斯拉為何願意接受騰訊投資特斯拉本身並不是特別缺各種戰略投資者,那麼為何會接受中國的騰訊來投資自己呢?這裡面其實也有兩種因素作怪吧!首先國內能有資本投資特斯拉的公司其實不多,中國國企投資是不可能的,而私企當中真正有實力的也就是BAT以及一些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公司或者民營企業。而BAT當中網路本身再做AI和自動駕駛,並且已經是未來的核心業務目標,可以說是直接的競爭對手。至於阿里的投資方式歷來要求有控制權,因此不可能得到接受。最後也就騰訊是最適合的投資者,有錢又能接受純財務投資。此外,騰訊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特斯拉未來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之後顯然能用上它的資源,雙方完全可以進行深一步的合作,從而實現最終的利益共贏。Lscssh 科技 官觀點:綜上所述,騰訊願意接受5%的被動股權和特斯拉主動折價16%這完全就是雙方的一場利益交換,而從這場買賣中大家都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而隨著市場的變化,以及特斯拉在中國國內的發展,未來或許雙方還會有更大買賣!

特斯拉折價16%將5%的股權賣給騰訊,實際上已經是近三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看來,騰訊賺大了,特斯拉的股票不斷上漲,近期更是新高不斷,股價最高漲至498.8美元,股價的大幅上漲以及當時折價16%,加在一起,騰訊可是賺了個盆滿缽滿,雖然說暫時只是賬面上的浮盈,但對於一筆投資來說,現在看來確實是非常成功的。

騰訊購買5%的特斯拉股權,這一點也不奇怪,騰訊除了是一個 科技 集團,還是一家巨大的投資公司,在各個行業都有布局,而特斯拉又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電動 汽車 公司,新能源 汽車 行業前景明朗,能投資龍頭公司,對騰訊來說,本身就是最好的選擇。

而特斯拉為什麼要將股僅賣給騰訊,這應該說與特斯拉的全球戰略有關,特斯拉應該是多年前就定下了全球化的戰略,而中國是全球化中最重要的一環,包括去年到中國上海臨港創辦超級工場,都是計劃之中。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對於特斯拉來說,不管是產能方面,還是需求方面,都極為重要,將成為特斯拉既美國之外的最重要「戰場」,到中國發展,引入中國的戰略投資者自然就非常重要,而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不是阿里巴巴,就是騰訊。而阿里巴巴傾向於技術型,騰訊傾向於社交,對於特斯拉來說,更重要的打開市場,引入騰訊符合特斯拉的需求。

騰訊現在持有特斯拉5%的股權,那麼特斯拉為何會要折價16%將股權賣給騰訊。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在於A股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使得各項的股權都很大程度上漲。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騰訊和特斯拉的前因後果,在17年3月份的時候,騰訊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收購特斯拉5%的股份,總價為816.75萬股,最後摺合為17億美元。

那麼為什麼騰訊要收購特斯拉,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騰訊和特斯拉各取所需。


對於特斯拉來說,在國內其實並不缺乏投資者,但是很少有投資者有騰訊這樣的影響力的,而且騰訊不僅僅在用戶社交和用戶數量方面是毫無疑問的第一,還有騰訊在互聯網安全技術這一方面也是做的非常不錯。

而特斯拉這款電動的 汽車 來說,在安全方面是需要受到重視的,這方面確實能夠和騰訊互補。

而騰訊方面的考慮是,作為目前最有前景的電動車企業來說,那麼怎麼可能放過前期投資的機會,肯定會押寶在特斯拉上,不論是其成熟的技術,還是其成熟的生產體系來說,都要比其他的國產電動車要好很多。

騰訊投資特斯拉5%的股份是一種戰略投資,事實上騰訊在蔚來等國內電動車企業里也都有投資。從蔚來 汽車 的股權結構上來看,創始人李斌持股14.45%,騰訊持股13.37%。

2017年3月,騰訊投入17.77億美元,購買了特斯拉8,167,544股,持有特斯拉股權比例為5%,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

當時馬斯克在美處於相對困境,這筆投資頗受爭議。隨著近日特斯拉市值暴漲,騰訊的這筆投資已凈賺20億美元。

電動 汽車 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也是人工智慧AI未來應用最重要的場景,網路和阿里巴巴也都進行了投資布局。騰訊選擇特斯拉,也是在投資國內電動車企外,多一項保障。

大額股份買賣都會在市場價格基礎上打折扣,特斯拉折價賣股給騰訊只是正常操作。A股上市公司增發也都會有15%的折扣價格。

特斯拉還沒能盈利,新老投資望而卻步,一直都在投錢周轉,騰訊17年也是主動投的特斯拉,量大從優,特斯拉股東商量後給了特價!畢竟當時的情況再沒有第二個公司能一次投這么多。騰訊如果去投FF91估計樂視賈躍亭會給馬化騰磕幾個響頭,因為FF91更需要用錢,以至於沒錢量產都快破產了。

特斯拉為什麼折價16%將股權賣給騰訊?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已經比較明顯了,聯系這兩年特斯拉的一些商業運作和業務布局,只要是稍微有一點商業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為什麼特斯拉會賤賣股份給騰訊。騰訊不差錢,特斯拉需要騰訊,兩家企業的合作可謂是一拍即合,馬明哲、馬雲、馬化騰、馬斯克(把馬斯克看成姓馬的話),這么一想馬家人都是人精。

前不久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完成了首批量產 Model 3 交付,特斯拉一直沒能解決的量產問題,現在終於得到了解決,馬斯克在交付儀式上還跳起了舞蹈,也感謝了中國政府和中國消費者,他也再一次見識了中國基建實力。

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的建成,讓特斯拉的量產能力又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大家也都知道量產是特斯拉這些年最大的問題,現在這個問題慢慢要被徹底解決了,特斯拉的市值逼近千億美金,特斯拉董事會給馬斯克給出了3.46億美金的股票期權。

不過在之前因為一直沒辦法大規模量產,成本巨大沒辦法回籠資金,導致了特斯拉還是一度陷入了資金困境。在17年的時候特斯拉曾經花了17.5億美金在美國內華達州完成了「超級電池工廠的建設」,錢從哪裡來?

那年年初特斯拉先進行了10億美金的融資,接著又接受了騰訊17.8億美金的股權並購,騰訊獲得了特斯拉5%的股權,順利成為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現在騰訊這比投資已經賺了足足20億美金,就算只是一筆財務投資,這也是非常成功的。這筆錢也是讓特斯拉能夠有足夠的資金建設內華達超級電池工廠的主要原因,不然特斯拉的業務擴展肯定受到影響。

幾乎所有跨國企業都把中國市場作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塊市場擁有超過10億的消費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對於特斯拉來說,就顯得更加重要,中國家庭的 汽車 保有量跟發達國家相比還差很多,尤其是跟美國比起來差距非常大,現在我國整體發展不斷在提升,這塊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既然看中了中國市場,除了建設工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進行商業背書。騰訊是中國互聯網疆域最大的超級商業帝國,手握QQ、微信兩大超級入口,騰訊視頻、騰訊新聞是非常有分量的超級媒體平台,騰訊在中國市場影響力巨大,這一點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跟騰訊相比。同時騰訊系企業還有京東、快手、B站、滴滴、美團、58同城、拼多多等眾多企業,這些企業都有機會成為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的背書平台,或者說合作平台。

為什麼不是阿里巴巴呢?很多人可能會說,阿里巴巴也同樣是互聯網巨頭,盡管沒有微信這樣的超級航母和騰訊系可怕的商業版圖,可是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影響力也不差,阿里巴巴的市值還比騰訊高,那為什麼這個企業不是阿里巴巴而是騰訊呢?

大家要知道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投資策略的不同,阿里巴巴幾乎是一家不接受單純財務投資的企業,也就是說阿里巴巴投資一定要尋求控股,甚至是全資收購。大家想想這幾年,從天天動聽、優酷、UC、餓了么等眾多企業都可以看出,最終阿里的投資都是要收購的,單純的財務投資阿里巴巴是不會做的。特斯拉的體量阿里巴巴想要收購甚至控股都幾乎是不可能的,阿里巴巴又不做單純的財務投資,總不能採用合並的方式吧,因此特斯拉不需要阿里,阿里也弄不下特斯拉。

騰訊則是剛好相反,騰訊一直秉持的投資理念是,給資源、給用戶、給流量,但是輕易不幹涉企業管理團隊的商業決策。京東、美團、58同城、拼多多、快手等優秀的企業,在被騰訊投資以後,都獲得了非常良性的獨立發展,這是比較 健康 的發展策略。

回過頭來看騰訊投資特斯拉,特斯拉給了騰訊16%折扣,大致相當於3.4億美金,毫無疑問這是一筆巨款,不過這個折扣換來的是馬斯克對特斯拉的控制權,這比投資中,騰訊不會獲得特斯拉任何管理和決策權,也不會向特斯拉派駐董事,僅僅是財務投資。

綜合以上因素,特斯拉最終選擇接受騰訊的股權收購,並且給到了騰訊16%的折扣。特斯拉需要中國市場,馬斯克又不希望冒失去對特斯拉控制權的風險,這是一個雙贏的策略。

熱點內容
篩選基金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發布:2024-11-28 01:24:31 瀏覽:181
股市打新股需要資金多少 發布:2024-11-28 01:19:52 瀏覽:798
股票漲停欄是綠色 發布:2024-11-28 01:19:50 瀏覽:543
怎麼運用股票軟體江恩輪中輪 發布:2024-11-28 01:19:01 瀏覽:570
股票交易助手72 發布:2024-11-28 01:17:07 瀏覽:60
購車金融服務費指的是什麼 發布:2024-11-28 01:05:30 瀏覽:686
理財違約賠償多少錢 發布:2024-11-28 01:02:19 瀏覽:510
fof型基金最低的多少錢可以買 發布:2024-11-28 01:01:17 瀏覽:606
excel如何統計多隻基金凈值增長 發布:2024-11-28 00:32:42 瀏覽:243
炒股軟體千檔行情有什麼用 發布:2024-11-28 00:23:20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