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大豆油為什麼比超市貴很多
1. 為什麼大豆油和麵粉漲價的厲害
首先我國大豆油95%依靠進口,美國就是我國大豆的主要進口國之一。由於受疫情及其他因素的影響,2020年時,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有所減少,同時,在巴西、阿根廷等國外大豆主產區產量預期有所下滑的情況下也導致了國外大豆期貨的上漲,從而抬升了國內豆油的生產成本。在國內豆油生產成本急劇上升的情況下,豆油的銷售價格自然會大幅度上漲,
而麵粉價格上漲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小麥價格提升直接導致麵粉價格走高。據介紹,我國已經連續幾年出現小麥供需缺口,需要挖庫存彌補缺口,庫存減少支持小麥價格上漲。此外,國際市場小麥行情也在看漲。2003年世界小麥產量預計為5.62億噸,年比下降1.5%,世界小麥庫存總量預計為1.283億噸,年比下降29.1%。這已是連續第五年當期產量不能滿足當期消費需求,需動用庫存小麥彌補。其次,由於元旦、春節兩節即將來臨,市場供應又到高峰時期。因此,各糧食加工企業加大了小麥采購力度,一些企業老總甚至親自帶隊出外尋求貨源,而持續上漲的行情加重糧農的惜售心理,仍在持觀望態度,使得節前的供需矛盾異常突出。第三,最近公路整頓超載貨車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小麥進貨量的減少。
2. 豆油為什麼會漲價
受國際海運費上漲的直接影響,我國進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斷攀升。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價格不會下降,不過花生油和香油價格仍會保持穩定。受大豆期貨上漲的影響,國內大豆油也開始全面漲價,一天之內,5升裝的金龍魚大豆油從41元上漲到44元,5升裝火鳥大豆油從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裝福臨門大豆油從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漲幅超過10%.
除了豬肉和雞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遺憾的是,食用油也沒有逃離價格暴漲的怪圈,其漲幅甚至高於股票的漲幅。
發改委表示,目前中國食用植物油庫存較多,貨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導致價格上漲還是原料價格飛漲?經過一系列調查。記者發現油料價格上漲的最大原因竟然來自一場悄無聲息的國際大豆定價權爭奪戰。食品佔CPI權重的30%強,而油料價格的上漲則直接拉動了CPI的增幅,因此作為CPI的調查之一,食用油的價格上漲波幅引起了記者注意。
據調查,僅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5L胡姬花特香壓榨一級花生油的批發價漲8%,售價110元、5L金龍魚調和油從56元上漲至60元,5L的鷹嘜玉米油從60元漲到65元,5L的金龍魚玉米油從68元漲到70元,5L胡姬花壓榨一級花生油從88元漲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壓榨一級花生油要漲到130元/瓶,漲幅近五成. 而在眾多的食用油品種中,口味已經被普羅大眾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銷量又占所有油脂銷量的60%,因此,本次調查記者便以大豆的漲幅作為樣本。失去大豆定價權如此全面的價格上漲,其原因主要來自於油料價格的上漲,而作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價格為何漲幅如此劇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業內人士說,「三年前中美爆發的『大豆戰爭』,讓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後來在國際上,我們就失去了大豆的定價權。」
從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國CBOT市場帶動,大連期交所的大豆合約從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於美國大豆產區天氣乾旱,其後美國農業部的月度供需報告出台,對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瀾,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後上沖階段,美盤創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連期交所的大豆合約創出4100元的歷史紀錄。
此時,正值白宮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為緩和中美經貿關系,中國向美國派出農產品(行情論壇)采購團,采購了150萬噸大豆。當時中國代表團在4100元/噸左右的價格上簽下訂單。然而此後一個月,大豆價格跌至3100元/噸。
「當時中方由於信息不通暢和缺乏國際貿易經驗,片面聽信美國公布的虛假研究報告,從而在國際豆價大幅下跌前夕在高價位上吃進了大批大豆。」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田仁禮說。這個時候,美豆如潮湧入,豆價持續暴跌,山東依靠進口大豆的加工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國內種植業也遭受重創。2006年主產區黑龍江的大豆種植面積比2005年減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減少600萬畝,總產量由130億斤降至92億斤。
種植面積連年銳減掀起新一輪題材炒作,豆價再度攀升,同時也加深了國內市場對進口的依賴。油籽雜志《油世界》11月28日發表報告預計,中國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進口量將從2006/2007年度2872萬噸增至3400萬噸,以彌補國內產量損失所帶來的供需缺口,並抑制國內高企的大豆價格。
「3年前美國人在高價位上把大豆塞給中國,讓你狠跌3年,跌得你種植面積萎縮了,現在美國人又趁勢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進,再讓你狠跌,我們可能被人家玩於股掌之上。」一位觀察大豆市場3年的分析人士說。
大豆危機導致「產業失竊」
中國原有的大豆加工企業大多分布於東北大豆主產區附近,隨著中國加入WTO,大豆市場開放,然而當廉價進口大豆大量湧入時,這些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陷於劣勢地位,因為國產大豆不但出油率比進口大豆低2到3個百分點,而且是依賴農戶小規模生產,成本高於美國的機械化種植。為了擺脫困境,加工商們紛紛來到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銷區,依託港口建廠,轉而加工進口大豆。在中國大豆壓榨能力大肆擴張之時,世界大豆的總體生產水平又正處於下降周期,因此眾多壓榨企業爭搶原材料,反而加劇了定價權的丟失。
由於在國際大豆的期貨市場中缺少話語權,國內的大豆價格始終要伴隨著國際價格的變化而變化,而在今年國際豆價屢創新高的同時,國內的大豆產量大幅的銳減。而豆農對於種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種植面積大幅減少,2006年黑龍江的大豆種植面積比2005年減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減少610萬畝,減少了12%。
作為豆油的原料,大豆價格隨國際價格起落,其波動反應必然也就輻射到我國的食用油領域。因此在今年我國油價持續上漲來看,其直接的原因是:喪失國際定價權!
國儲油雙刃劍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裡的搶手貨,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論起漲價的速度,還是大豆油數第一。
而在整個油料作物方面,近幾年的生產規模萎縮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國油料種植面積比上年減少了1000多萬畝,2007年比2006年又減少了1000多萬畝,產量下降,再加上國內的需求增長,油料自給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時逢大豆價格上漲時期,其他食用油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為了平抑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國家糧食部門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將國家儲備油以競標的形式投向市場。全國投放總量達到20萬噸,其中豆油17.8萬噸,菜籽油2.2萬噸。作為分會場的華南糧食交易中心負責人陳總經理向記者坦言,國家打開糧食儲備,其目的是為了供需關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夠以此開控制油價的上漲,但是這樣的做法其實不會產生多大的平抑物價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競標現場,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的會場里聚集著南方部分省區的油商,當時巢湖、蘇州、東莞地區的大豆油的起拍價都在8150元/噸—8750元/噸之間。一個起拍單位通常是1000噸左右。負責拍賣的儲備部劉經理事實上在肯定國家的這一做法:「這是國家第一次公開賣國儲油啊!而且來競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業,競標成功後,他們必須承諾在一個月內將所競得的食用油向市場投放。這么一來,市場的缺口就相對小了,價格也就自然低了起來。」
而從廈門專程趕來競標的陳喬在為一家食用油企業服務,在他眼裡,這事實上並不是一件要為市場做善事的商業機會,「國際大豆(價格)一直在漲,而且後市也在看漲,這樣的一批油下來,我們做加工的當然負擔就小了!」據陳喬透露,事實上來競標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業,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廠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龍魚和北方的魯花等廠家,在他看來,這樣的競標會,其實是一場降低企業風險的盛宴,「主要是這個價格(競標價格)比市場上的價格低,與此同時,後市看漲的預期很強烈。」而對於能否通過國儲油的公開發售以平抑食用油價格上漲,陳喬答得很直接:「不會。」這時,蘇州的中央儲備量直屬庫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噸的價格起拍,通常這樣的起價,成交價都會在9000元/噸左右成交。
負責研究我國糧食產業的研究員胡鋒也同意這一觀點,由於食用油並沒有太大的季節差異,因此需求總體是平穩增長的。國儲油的競拍,只是減少了企業的風險,油企不會因此而將這批油降價出售,特別是在後市看漲的情況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國的豆油的價格正在10000元/噸上堅挺地走著。其中沈陽的價格達到了11700元/噸,廣州的出廠價也達到了11800元/噸。天津、山東、張家港、廈門等地的價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噸左右。與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陽的價格上漲了200元/噸,廣州的價格也上漲了400元/噸,全國這一天的漲幅在400~500元/噸之間。與2007年9月底的那場競標相比,每噸已經高出了2000多元。
3. 影響豆油期貨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豆油的供應情況
1.大豆供應量
豆油作為大豆加工的下游產品,大豆供應量的多寡直接決定著豆油的供應量,正常的情況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豆油供應量的增加。大豆的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國產大豆,另一部分是進口大豆。
我國的東北及黃淮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收獲季節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獲後的幾個月是大豆供應的集中期。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於壓榨。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近年來我國每年從美國、巴西和阿根廷進口的大豆都超過2,000萬噸。
2.豆油產量
豆油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講,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豆油的產量與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向關系,豆油產量增加,價格則相對較低;豆油產量減少,價格則相對較高。
3.豆油進出口量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豆油的消費量逐年增加,其進口數量也逐年抬高,豆油進口量的變化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2006年以後,隨著進口豆油配額的取消,國內外豆油市場將融為一體。這樣,豆油進口數量的多少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強。
4.豆油庫存
豆油庫存是構成供給量的重要部分,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在多數情況下,庫存短缺則價格上漲,庫存充裕則價格下降。由於豆油具有不易長期保存的特點,一旦豆油庫存增加,豆油價格往往會走低。
(二)豆油的消費情況
我國是一個豆油消費大國。國內豆油消費高速增長,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長速度。
(三)相關商品、替代商品的價格
1.大豆價格
大豆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豆油的生產成本。我國許多大型壓榨企業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使得進口大豆的壓榨數量遠遠超過國產大豆的壓榨數量。從而使豆油價格越來越多地受到進口大豆價格的影響。
大豆壓榨效益是決定豆油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廠的壓榨效益一直低迷,那麼,一些廠家將會停產,從而減少豆油的市場供應量。
2.豆油與豆粕的比價關系
豆油是大豆的下游產品,每噸大豆可以壓榨出大約噸的豆油和噸的豆粕。豆油與豆粕的價格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根據多年的經驗,多數情況下豆粕價格高漲的時候,豆油價格會出現下跌;豆粕出現滯銷的時候,大豆加工廠會降低開工率,豆油產量就會減少,豆油價格往往會上漲。
3.豆油替代品的價格
豆油價格除了與大豆和豆粕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之外,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對豆油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豆油價格過高,精煉油廠或者用油企業往往會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從而導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價格回落。
(四)農業、貿易和食品政策的影響
1.農業政策
國家的農業政策往往會影響到農民對種植品種的選擇。如近年來國家通過調整相關產業政策引導農民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從而直接增加了國產大豆產量。2004年5月1日以後,我國實行了新的植物油標准,提高了對植物油的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要求,新增了過氧化值和溶劑殘留指標檢驗。這些政策對豆油價格都構成了一定的影響。
2.進出口貿易政策
從歷年的情況看,國家進出口貿易政策的改變對於我國豆油進出口總量有著較大的影響。例如:1994年國家稅務總局對進口豆油關稅稅率進行調整,關稅稅率從20%調減至13%,同時花生油、棕櫚油等其他植物油的關稅稅率也出現不同程度下調,導致了豆油等植物油進口量大增,豆油的供應量快速增加。
3.食品政策
近幾年,隨著禽流感、瘋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繼發生以及考慮到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了新的食品政策。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過對食品、餐飲行業的影響進而影響了豆油的消費需求。
4. 豆油期貨價格影響因素有哪些
影響豆油期貨價格的因素有四種,分別是(一)豆油的供應情況;(二)豆油的消費情況;(三)相關商品、替代商品的價格以及(四)農業、貿易和食品政策的影響。
(一) 豆油的供應情況
1. 大豆供應量
豆油作為大豆加工的下游產品,大豆供應量的多寡直接決定著豆油的供應量,正常的情況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豆油供應量的增加。大豆的來源主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國產大豆,另一部分是進口大豆。
(1)國產大豆供應情況
我國的東北及黃淮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收獲季節一般在每年9-10月份,收獲後的幾個月是大豆供應的集中期。近年來我國大豆產量維持在1600萬噸左右,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大豆用於壓榨。
(2)國際市場供應情況
近幾年全球年產大豆2億噸以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2008/09年起年進口量達到4000萬噸以上。
2. 豆油產量
豆油當期產量是一個變數,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講,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豆油的產量與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向關系,豆油產量增加,價格則相對較低;豆油產量減少,價格則相對較高。
3. 豆油進出口量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豆油的消費量逐年增加,其進口數量也逐年抬高,豆油進口量的變化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力在不斷增強。2006年以後,隨著進口豆油配額的取消,國內外豆油市場將融為一體。這樣,豆油進口數量的多少對國內豆油價格的影響將進一步增強。
4. 豆油庫存
豆油庫存是構成供給量的重要部分,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在多數情況下,庫存短缺則價格上漲,庫存充裕則價格下降。由於豆油具有不易長期保存的特點,一旦豆油庫存增加,豆油價格往往會走低。
(二)豆油的消費情況
1. 國內需求狀況
我國是一個豆油消費大國。國內豆油消費高速增長,保持了12%以上的年增長速度。
2. 餐飲行業景氣狀況
我國植物油生產和消費位居全球前列。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外就餐的人數不斷增加,餐飲行業的景氣狀況對豆油需求的影響非常明顯。
(三)相關商品、替代商品的價格
1. 大豆價格
大豆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豆油的生產成本。我國許多大型壓榨企業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使得進口大豆的壓榨數量遠遠超過國產大豆的壓榨數量,從而使豆油價格越來越多地受到進口大豆價格的影響。大豆壓榨效益是決定豆油供應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大豆加工廠的壓榨效益一直低迷,那麼,一些廠家將會停產,從而減少豆油的市場供應量。
2. 豆油與豆粕的比價關系
豆油是大豆的下游產品,每噸大豆可以壓榨出大約噸的豆油和噸的豆粕。豆油與豆粕的價格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根據多年的經驗,多數情況下豆粕價格高漲的時候,豆油價格會出現下跌;豆粕出現滯銷的時候,大豆加工廠會降低開工率,豆油產量就會減少,豆油價格往往會上漲。
3. 豆油替代品的價格
豆油價格除了與大豆和豆粕價格具有高度相關性之外,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棉籽油等豆油替代品對豆油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豆油價格過高,精煉油廠或者用油企業往往會使用其他植物油替代,從而導致豆油需求量降低,促使豆油價格回落。
(四)農業、貿易和食品政策的影響
1. 農業政策
國家的農業政策往往會影響到農民對種植品種的選擇。如近年來國家通過調整相關產業政策引導農民增加大豆播種面積,從而直接增加了國產大豆產量。2004年5月1日以後,我國實行了新的植物油標准,提高了對植物油的產品質量和衛生安全要求,新增了過氧化值和溶劑殘留指標檢驗。這些政策對豆油價格都構成了一定的影響。
2. 進出口貿易政策
從歷年的情況看,國家進出口貿易政策的改變對於我國豆油進出口總量有著較大的影響。例如:1994年國家稅務總局對進口豆油關稅稅率進行調整,關稅稅率從20%調減至13%,同時花生油、棕櫚油等其他植物油的關稅稅率也出現不同程度下調,導致了豆油等植物油進口量大增,豆油的供應量快速增加。
3. 食品政策
近幾年,隨著禽流感、瘋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繼發生以及考慮到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了新的食品政策。這些新的食品政策通過對食品、餐飲行業的影響進而影響了豆油的消費需求。
5. 美豆油已經刷新有史以來最高記錄,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美國豆油已經刷新了有史以來最高紀錄,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局部戰爭的沖突,其次是大豆的減產,再者是其他國家對於大豆的出口減少了,需要從以下三方面來闡述分析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一、局部戰爭的沖突
首先是受到全球范圍內局部戰爭的沖突影響,主要的糧食生產國家烏克蘭限制了很多糧食的出口,包括大豆的出口,這樣子以來國際社會的大豆價格就會上漲,對於美國國內的生產企業而言就是不利的,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大豆油的上漲,這是必然的一種趨勢。
美國應該做的工作:
提供充足的化肥給農民,讓他們可以有更多的化肥去培育自己的大豆幼苗,這樣子他們就會安排對應的增產計劃,從而可以滿足美國國內大豆的需求,同時對於國家社會上的合作夥伴可以讓其適當增產大豆,這樣子對於美國國內的大豆供給會更加充足,從而在最終降低大豆油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