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比例怎麼闡述
① 股權佔比計算公式
股份比例計算公式為:各股東出資占總股本的比例=(各股東出資/總投資)x100%。持股比例是指出資額與注冊資本的比例,即出資額/注冊資本。例如,注冊資本為90萬,出資額為10萬,持股比例為10/(90+10),即10%,等到年底時,分紅也是這個比例,除非股東或公司章程另有約定。
拓展資料:
股權比例是衡量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之一。這個指標是所有者權益總額與資產總額之比率,也叫做股權比率。技術作為一種無形資產,與其他資產一樣應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權利。技術投資是一種無形資產的投資,技術股份的股權和其他資產股份的股權一樣按照股份的多少來決定,技術股份占股權比例不應有限定。技術投資和資金投 資合作開發新產品,兩者的風險不同,資金投資的 風險較技術投資風險更大。技術股和資金股股權不管各佔多少比例,不應完全套用股份制的管理規定 ,控股權應由風險相對較大、以資金投入為主的投資者掌握。民資與國資合作後的地位與話語權,主要取決於股權比例大小。因此,經邦研究中心對此發表看法,除少數需要高度壟斷的行業外,國有企業控股比例應該盡量降至相對控股地位,真正改變國有資本「一股獨大」的格局,這有利於民資與國資的平等、公平合作。
問題已經很清楚,技術以投資形式入投占股比例是不應有上限和下限的,它只能根據技術的價值和公司或企業開發生產這一技術的投資以及將產生的效益來分析和協商各自所佔比例。按照股份制的辦法,利潤分配的原則一般是根據入股比例進行利益分配,利益分配是各股權人的最終目的。利益分配不僅是各投資人的回報,也是股東貢獻的體現。按股權比例進行利益分配對相同投資的投資人來說是公平合理的。但對技術投資和資金投資這兩個不同投資方式的投資者來說是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把技術投資和資金投資兩個不同投資的利益分配完全按照相同投資的利益分配辦法實施,沒有考慮資金固有增長率、資金投入的一般回報率和投資的多向性,也沒有考慮技術固有價值下降率和技術投資的固定性。
② 股東分配比例怎麼算
1、股權平均分配:有福大家一起享,有問題大家一起解決,但是會降低效率。
2、大股東持重股分配:在大部分小微企業中大股東一般占股80%-90%,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樣做雖然一個創業的效率很高,但是如果掌握話語權,無法集思廣益,企業很難做大。
3、企業核心人員股權重點分配:創業人也就是核心人物佔大股份,如果創業合夥人數在5人以上的,那大老闆的股份不超過51%。
一、公司股東股份配比的方法是:
兩人股東時為70%:30%或80%:20%;三人股東時為70%:20%:10%或60%:30%:10%;四人以上股東時建議創始人至少要保住股權生命線中的一條線:如絕對控股線(67%)、相對控股線(51%)、一票否決權(34%)。按出資額計算的,但是如果你的業務知識有專利,還可以作為無形資產作價出資,是有限公司。
二、什麼是股東表決權
股東表決權又稱股東議決權,是指股東基於股東地位享有的,就股東會、股東大會的議案做出一定意思表示的權利。股東表決權作為一種固有權、共益權,是股東權利的主要體現,與股利分配請求權一樣居於股東權的核心。
三、股東表決權比例的確定方法
《公司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里的「出資比例」是占「注冊資本」(認繳出資)百分比,還是占「實收資本」的百分比,《公司法》沒有明確。
《現代公司法》(第二版)中寫到:「立法者在修改該條時遇到了兩難選擇:首先,立法者倘若要求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會遭遇有些公司中全體股東都沒有實際繳納出資的尷尬。如此一來,全體股東都無權在股東會上行使表決權,股東決議似乎也無法作出。其次,立法者倘若要求股東按照認繳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似乎也有失公允。假定甲乙二股東共同設慶橋立一家公司。甲股東認繳的出資比例為60%(60萬元人民幣),但分文未出;乙股東認繳的出資比例為伏棗40%(40萬元人民幣),並及時足額繳清出資。倘若立法者要求股東按照認繳的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那麼甲股東在股東會上的表決權為60%,乙股東在股東會上的表決權僅為40%,顯然有悖於出資與權利成正比的樸素公司倫理。」
「接踵而來的問題是,既然在分期繳納出資制度項下存在著實繳出資比例與認繳出資的比例,那麼股東表決權之計算究竟以哪一比例為准?筆者認為,破缺差拆解這一難題時應當區分兩種情況:
(1)在有一名或者多名股東實際繳納出資的情況下,股東按其實繳的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此種解釋符合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公平觀念。
(2)在全體股東都沒有實際繳納出資的情況下,股東按其認繳的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此種解釋不僅能確保股東會議決議的作出,而且也符合股東設立公司時對其控制權比例和表決權比例的預期。」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③ 公司股權分配比例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比例可以由股東協商確定。上市公司的股權比例也可以通過收購的方式不斷提高,甚至達到控股的比例。但以收購方式增加股權的,法律另有規定,並公告收購3%。此外,科學的股權結構必須由創始人、合夥人、投資者和核心員工共同控制。
一、同股是否一定同權
持股比例、分紅比例、表決權比例和剩餘財產分配比例是四個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
(一)持股比例
持股比例就是按照各股東認繳的_資額占注冊資本的比例直接計算得出的,認繳的金額和注冊資本額一旦確定,持股比例自然就確定了。
(二)分紅比例
分紅比例是指公司在對稅後利潤分配時,各股東可享受的用於計算分紅金額的比例。按照《公司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股東(指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三)表決權比例
表決權比例是指公司在對重大事項表決時,各股東投票時,該投票權佔全部投票權的比例。
因此,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可以在章程中約定各股東的表決權比例,該比例可以和持股比例不—致,而對於股份公司則不可以單獨約定。對於股份公司的股東而言,股東的持股比例一旦確定,其表決權比例自然確定,與持股比例保持一致。
(四)剩餘財產分配比例
剩餘財產分配比例是指公司清算完成後,股東對剩餘資產進行分配時,用於計算各股東應分配剩餘財產的比例。
因此,對於剩餘財產的分配比例,無論對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公司,該比例均與股東的持股比例—致,各股東不能在章程中做出與持股比例不一致的約定。
二、口頭約定利益分配有什麼風險
按照上面的分析,公司在設立之初,對於各自的訴求,完全可以按照法律的規定在公司章程中做好特殊約定。不過,在實務操作中,設立公司基本都是通過中介代為操作,而中介機構在幫助股東設立公司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公司章程基本都是模板,無法體現股東之間的特殊安排。而各股東往往在公司設立之初,都會基於一個原始的信任,對於章程不聞不問。有特殊事情基本是口頭協商,很多時候礙於面子,也不會形成文字讓大家簽字確認。這些行為都會給公司的後續經營埋下隱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二十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零二條召開股東大會會議,應當將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審議的事項於會議召開二十日前通知各股東;臨時股東大會應當於會議召開十五日前通知各股東;發行無記名股票的,應當於會議召開三十日前公告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和審議事項。
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十日前提出臨時提案並書面提交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提案後二日內通知其他股東,並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臨時提案的內容應當屬於股東大會職權范圍,並有明確議題和具體決議事項。
股東大會不得對前兩款通知中未列明的事項作出決議。
無記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東大會會議的,應當於會議召開五日前至股東大會閉會時將股票交存於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記名股票,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轉讓後由公司將受讓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記載於股東名冊。
股東大會召開前二十日內或者公司決定分配股利的基準日前五日內,不得進行前款規定的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但是,法律對上市公司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④ 股權比例怎麼算
一、股權比例怎麼算
持股比例的計算公式:持股比例=出資額÷注冊資本金
舉例:某公司原有回注冊金90萬,現在某股東新答出資10萬元,則該股東持股比例為10÷(90+10)=10%
持股比例是指出資額占注冊資本金的比例,即:出資額/注冊資本金。例如本來注冊資本金為90萬,出資10萬,那持股比例就是10/(90+10)也就是佔比10%。股東或者章程另有約定的除外。年底的分紅也按這個比例進行。
股權比例怎麼算
二、公司向內部職工募集的股份,只限於以下人員購買和持有
(一)公司募集股份時,在公司工作並在勞動工資花名冊上列名的正式職工;
(二)公司派往子公司、聯營企業工作,勞動人事關系仍在本公司的外派人員;(三)公司的董事、監事;
(四)公司全資附屬企業的在冊職工;
(五)公司及其全資附屬企業在冊管理的離退休職工
三、法人財產權和股權的相互關系
(一)股權與法人財產權同時產生,它們都是投資產生的法律後果。
(二)從總體上說股權決定法人財產權,但也有特殊和例外。因為股東大會是企業法人的權利機構它做出的決議決定法人必需執行。而這些決議、決定正是投資人行使股權的集中體現。所以通常情況下,股權決定法人財產權。股權是法人財產權的內核,股權是法人財產權的靈魂。但在承擔民事責任時法人卻無需經過股東大會的批准、認可。這是法人財產權不受股權轄制的一個例外。這也是法人制度的必然要求。
(三)股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說是對法人的控制權,取得了企業法人百分之百的股權,也就取得了對企業法人百分之百的控制權。股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國家的控制;股權掌握在公民手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公民的控制;股權掌握在母公司手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母公司的控制。這是古今中外不爭的社會現實。
(四)股權轉讓會導致法人財產的所有權整體轉移,但卻與法人財產權毫不相干。企業及其財產整體轉讓的形式就是企業股權的全部轉讓。全部股權的轉讓意味著股東大會成員的大換血,企業財產的易主。但股權全部轉讓不會影響企業注冊資本的變化,不會影響企業使用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不會妨礙法人以其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所以法人財產權不會因為股權轉讓而發生改變。
股權與合夥組織財產權的相互關系與以上情況類似。
股權雖然不能完全等同於所有權,但它是所有權的核心內容。享有股權的投資人是財產的所有者。股權不能離開法人財產權而單獨存在,法人財產權也不能離開股權而單獨存在。
⑤ 股權比例怎麼算
對於公司的股權比例,在進行計算處理過程當中,我們是需要根據公式來進行計算,所以說對於股權的比例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它的計算方法有哪些?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關於股權比例怎麼算問題的解答,帶著問題我們一起往下看。對於公司的股權比例,在進行計算處理過程當中,我們是需要根據公式來進行計算,所以說對於股權的比例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它的計算方法有哪些?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關於股權比例怎麼算問題的解答,帶著問題我們一起往下看。
一、股權比例怎麼算
持股比例的計算公式:持股比例=出資額÷注冊資本金
舉例:某公司原有回注冊金90萬,現在某股東新答出資10萬元,則該股東持股比例為10÷(90+10)=10%
持股比例是指出資額占注冊資本金的比例,即:出資額/注冊資本金。例如本來注冊資本金為90萬,出資10萬,那持股比例就是10/(90+10)也就是佔比10%。股東或者章程另有約定的除外。年底的分紅也按這個比例進行。
二、公司向內部職工募集的股份,只限於以下人員購買和持有
(一)公司募集股份時,在公司工作並在勞動工資花名冊上列名的正式職工;
姿彎(二)公司派往子公司、聯營企業工作,勞動人事關系仍在本公司的外派人員;
(三)公司的董事、監事;
(四)公旅冊辯司全資附屬企業的在冊職工;
(五)公司及其全資附屬企業在冊管理的離退休職工
三、法人財產權和股權的相互關系
(一)股權與法人財產權同時產生,它們都是投資產生的法律後果。
(二)從總體上說股權決定法人財產權,但也有特殊和例外。因為股東大會是企業法人的權利機構它做出的決議決定法人必需執行。而這些決議、決定正是投資人行使股權的集中體現。所以通常情況下,股權決定法人財產權。股權是法人財產權的內核,股權是法人財產權的靈魂。但在承擔民事責任時法人卻無需經過股東大會的批准、認可。這是法人財產權不受股權轄制的一個例外。這也是法人制度的必然要求。
(三)股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說是對法人的控制權,取得了企業法人百分之百的股權,也就取得了對企業法人百分之百的控制權。股權掌握在國家手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國家的控制;股權掌握在公民手拆缺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公民的控制;股權掌握在母公司手中,企業法人最終就要受母公司的控制。這是古今中外不爭的社會現實。
(四)股權轉讓會導致法人財產的所有權整體轉移,但卻與法人財產權毫不相干。企業及其財產整體轉讓的形式就是企業股權的全部轉讓。全部股權的轉讓意味著股東大會成員的大換血,企業財產的易主。但股權全部轉讓不會影響企業注冊資本的變化,不會影響企業使用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不會妨礙法人以其財產承擔民事責任。所以法人財產權不會因為股權轉讓而發生改變。
股權與合夥組織財產權的相互關系與以上情況類似。
股權雖然不能完全等同於所有權,但它是所有權的核心內容。享有股權的投資人是財產的所有者。股權不能離開法人財產權而單獨存在,法人財產權也不能離開股權而單獨存在。
股權根本不是什麼債權、社員權,等等不著邊際的權利。
人們之所以多年來不能正確認識股權與法人財產權,主要是人們沒有看到它們產生的源頭,沒有研究二者內在聯系。一些人對法人的習慣認識還存在一定的缺陷。
以上便是我為大家整理關於股權比例怎麼算問題的詳細解答,對於我國的財產在進行處理過程當中,可以根據公司的股權相互關系來確定,同時他與我國財產一般情況下會有一定的聯系。
⑥ 股份佔比怎麼算
股份佔比計算公式:每個股東的出資占總股本的比例=(每個股東出資額÷總投資額)x100%。
股份佔比就是指股東資金所佔股份的百分比,該指標反映由債權人提供的資本與股東提供的資本以相對關系,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一般來說,股東資本大於借入資本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持股比例是指出資額占注冊資本金的比例,即出資額/注冊資本金。例如本來注冊資本金為90萬,出資10萬,那持股比例就是10/(90+10),也就是佔比10%。股東或者章程另有約定的除外。持股即持有一定股份。當持有股份達到30%,持股可以稱為控股,如果是最大股東還可以稱為相對控股,當持股超過50%,持股可以稱為絕對控股。
【拓展資料】
股權稀釋,有兩個層面上的解釋,一是企業增發股份,導致原持股股東手裡的股份佔比降低,股權被稀釋,原持股股東一般指的是創始人團隊。二是當公司追加投資時,後期投資者的股票價格低於前期投資者,或者產生配股,轉增紅股而沒有相應的資產注入,前期投資者的股票所包含的資產值就被稀釋。對企業來說,在融資擴大的發展過程中,股權稀釋是必須的,合理地進行股權稀釋,也能夠實現股東和企業的雙贏。對於創始人來說,股權稀釋意味著投票權比例的減少,但是持有股權的價值在稀釋前後是否減少,關鍵取決於稀釋前後公司價值的變化。
當公司具有復雜的股權結構,即除了普通股和不可轉換的優先股以外,還有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和認股權證的時候,由於可轉換債券持有者可以通過轉換使自己成為普通股股東,認股權證持有者可以按預定的價格購買普通股,其行為的選擇有可能造成公司普通股增加,使得每股收益變小。通常稱這種情況為股權稀釋,即由於普通股股份的增加,使得每股收益有所減少的現象稱為股權的稀釋。由於我國目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屬於簡單股權結構,中國證監會目前還未對復雜結構下的每股收益的具體計算方法做出規定,原則上規定發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種類股票的公司應該按照國際慣例計算該行指標,並說明計算方法和參考依據。
股權短期稀釋,是指單位股利的暫時性下降。當企業購並溢價小於或等於企業購並協同效應時,雖然從理論上或長期來說,是不會導致股權稀釋的。但短期單位股利攤薄依然不可避免。這是因為,企業購並協同效應的實現主要取決於目標企業潛在價值的挖掘,而挖掘目標企業潛在價值,則不僅需要具備特定條件(資金、技術、高效管理等),而且需要一定的整合時間。由於在目標企業潛在價值沒有完全挖掘出來之前,企業購並增值額肯定會小於購並溢價,從而會出現主並企業股東的股權稀釋現象。長期股權稀釋,是指單位股利的永久性下降。造成這種股權稀釋的根本原因是購並溢價大於企業購並的協同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購並協同效應完全得以實現,企業購並增值額依然不能彌補購並溢價,從而單位股利攤薄現象無法自動消失。
⑦ 公司股權分配比例如何規定
《公司法》規定:持有33.3%以上股權比例的股東是有否決權的。
從原則上講,創始人或者能緊密聯繫到一起的其他合夥人,所佔股份要保持在67%以上,才能保證創始團隊對公司起到絕對的控製作用。
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合夥人平均分配股權,比如50%對50%,或者33%、33%、34%這樣的比例。但這樣分股的弊端比較明顯,對於初創企業而言,絕對不能搞股權分配的平均主義。
另外,通過股權分配要幫助公司獲得更多的資源,其一是為了吸引人才,其二是為了吸引投資。所以對投資人需要預留出一定的股份。
建議股權分配的比例:原始股佔30%;期權池預留30%;員工認購20%;天使投資人佔20%。
股權分配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盡早落地股權分配規則;
2、建立合理股權分配機制;
3、 合夥人的股權代持;
4、股東股權與公司發展綁定;
5、合理設計創始股東或合夥人報酬安排。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